1. 作文素材有什么,积累这个话题的素材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咬笔头,老师皱眉头”的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稍微归纳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发现最难的莫过于无东西可写,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吃过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采百花才酿成的,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样,那就是要先博采百花——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文时才会做到下笔如有神。那么,学生的作文素材该如何积累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便可使写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们常说:“太阳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变化”。然而,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对于那些善于写作的同学而言则不尽然,他们对生活中每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尽收眼底,他们有意识地打量生活,通过自己眼睛的仔细观察生活来积累知识,这样积累得多了,只要一见到作文题目,各种生活场景尽奔笔下,文思泉涌,手到擒来。所以,我们每天都要训练自己的眼睛。例如:关注生活环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变蓝?小河里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强?关注季节变化——花草树木四时不同,田间道边随季节的变化,穿着也在更新;关注周围人与事——朋友、同学,他们每天也都会有丰富的内容。因此,积累写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睁大我们的眼睛,关注身边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几年,一篇学生作文中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学前,母亲都要忙着炒菜,一边往瓶里装,一边叮嘱:“这菜上半瓶可以给别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问母亲,母亲解释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养人啊!”这一细节,写出了贫困的农村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非常感人。还有这样一个细节:是写小作者有一次到厨房看母亲煎鱼,看到那只鲫鱼在锅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贴着锅底,母亲把它翻了几次都是这样,母亲奇怪了,把鲫鱼拿到案板上,剖开肚子想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剖开一看,呆住了:这是条母鱼,肚子里面全是鱼卵!母亲哭了,没有吃那条鱼,把它埋了。这一细节,表现了动物界中尚有伟大的母爱,令人类感叹不已。这些动人的细节是编不出来的,是小作者用眼睛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的,这样的生活情景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可是能写进作文中去的又有几人呢?由此可见睁开明亮的眼睛,观察精彩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二、思
观察生活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纷繁复杂,让我们迷惑不解的事要多进行思考,让我们喜悦、愤怒、忧伤的情境也要思考,通过思考才能加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时我看到一篇习作:秋天,枣子都还没有红的时候,总看到自家院子里的枣树权梢有一些枣子红得透亮晶莹,小作者便嚷着要吃,可姐姐总是说,孩子,别看它多么红,它不是熟透的红,而是这些枣子里面有虫子吃心,是坏枣才红的,可他不信,非让打下来吃不可,结果,打下后剥了一个又一个,真有小虫子正在里面蠕蠕而动。原来这些枣子正如奶奶所说,是被虫咬心后才变红的。由此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致判断失误,通过这一件小事,认识了一个道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缜密的思考,主题的开掘才有深度,所以观察生活不仅要用我们的眼睛,还要带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问
今年暑假,我读到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父亲是个平和慈爱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题错了一个小数点,父亲竟大发雷霆。作者认为父亲太小题大做了,为此,父子俩产生了一些隔阂,后来与她妈妈谈及此事,才解开谜团,原来父亲大学毕业后在研究所工作,在参与一项研究工作时,因他负责计算的数据点错了一位小数点而导致实验失败,国家遭受了巨大损失,,他也因此被发配到地方上班。这时,小作者才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培养孩子严谨的学风,不让孩子重蹈覆辙。
这个情节给了我们的写作以启发,我们平时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现象背后,说不定就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对此要多问一个为什么,发掘出平常现象或者反常现象背后的秘密。比如,现在许多家长对子女要求又严又高,弄得子女颇多反感,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家长多半是因为想在子女身上弥补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缺憾,让子女有一个较为完美的人生。如果我们能够与父母沟通一下,就有可能读懂父辈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痛楚——这样珍贵的素材是很难用眼睛看到的,也是凭空想象不出来的。因此积累写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层面上,还要问,要多与人交流,发掘表面现象背后的故事,以弥补看和想的局限,为我们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内容。
四、记
常言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到的,想到的内容都要记下来,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实留意一下我们自己作文的成功体验,不少精彩的细节和思考很多来自于自己秘不可宣的日记。记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记、周记的,有的用材料手册或作文手册的。我倾向于用日记的方式积累材料,每天一记,可长可短,可严谨或随意,当然留下的都是当天最有意义最精彩的江西,周记因周期矿长,难免要遗忘一些精彩的细节,至于材料手册与作文手册,虽然目的明确,但在记录时有些事件我们可能因暂时没有发现它的价值而传诵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认识这一材料时,当时的情境又成了过眼去烟难以追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我清楚地记得一篇习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与父亲进城卖西瓜,中午酷热难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亲左挑右挑找出一个小瓜,剖开后小作者吃了个精光,忘了给叫卖了半天的父亲留下一块,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亲却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残留的红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灵从此懂得了父母挣钱的不易与那朴实感人的父爱。这则材料就出于小作者平时所写的日记里。可见,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迹还是很多的,它需要我们一双敏锐的眼睛与一双勤劳的手。
我们常讲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内涵就是要看、思、问、记,要做到这四点就必须“勤”,这恰如蜜蜂采花酿蜜的过程。蜜蜂不辞辛劳遍尝百花才酿出蜜来,我们写作文也要博采生活之花,才能酿出作文的甘甜之蜜。
2. 高一材料作文怎样写
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
第二,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
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高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高考作文题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二,所谓“不限”,固然比较灵活,但也并非可以不动脑筋便随意决定文体的。2006年高考作文要求中就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其实这也是确定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
第三,注意作文审题立意要准。
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寓意是“认识自我”,围绕这一主旨构思写作才不至于中心旁落。
第四,注意运用好构思的方法。
1.类比推理法。对类似2006年高考作文以寓言故事为材料的作文,在分析概括材料的基础上应运用类比推理法,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社会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深化主题。
2.大小转化法。在作文立意时,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大题化小中的大题是指大道理即材料包含的哲理,为避免空洞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材料,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作为考生应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总之,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检测不仅要考查我们对题意的领会和把握,而且也要考查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重写作,轻阅读”是写材料作文的大忌。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
赞同我吧!!!
3. 小中见大的作文素材
小中若见大,文似相思久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一夜大雨后的清晨,雨霁天晴,观赏到了爽朗的景象,写下了《推窗》一诗:“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袁枚就是凭“习以为常”的雨后初晴情景,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地将自己渴念领略山村美景的心愿,用拟人、比喻手法将常见景象描述得引人入胜的。笔者觉得,“小中见大”这个手法运用得好,也会使你的文章妙笔生花,出奇制胜。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景一理,通常都会成为作文命题者笔下的材料,他们加工后,就使平凡的题材具有深广的意蕴而“摇身”变为我们的写作话题。
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大题小做”,抓住一点,写深写透,避免泛泛而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并且让其中的每一滴水都能在蒸发之前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场景虽小,却能托起大话题
我们若是善于选择小场景,同样也能恰当地将话题作文的“大题小做”演绎到极致。老舍先生通过茶馆这样一个人流复杂的场景,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奇形怪状,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奇形怪状的人物,通过他们在茶馆中的一言一行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思想的腐朽性。这就是话剧《茶馆》能够大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写话题作文时,我们也应有意识地以小场景来折射大题材,它可使你的作品极具巧妙性,从而以精巧打动阅卷者。江苏南京考生蒋昕捷把“赤兔”巧妙地契合于“三国”这一场景中,刻画了关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诚信的主题,一举获得2001年高考作文的满分。
角度虽小,也能反映大话题
小角度切入,大手笔展示,是许多作文高手追求的目标。“角度”小,才能产生“断其一指”的效果。2007年高考广东卷是话题“传递”,有考生想到的角度极为细小,干脆以成语“薪尽火传”为标题,从而将民族事业、革命精神、人类生命三个层次十分精巧地涵盖于“传递”话题中,使《薪尽火传》获得高分。我们知道,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擅长角度小、分析深,你的作文定能取胜。
时空虽小,亦可展现大话题
考场作文切忌时间跨度太大,空间转换太快。话题作文要做到“大题小做”,必须时间跨度小,空间转换少。曹禺的话剧《雷雨》将前后三十年间的恩恩怨怨集中在一天一夜这样短的时间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不注意小时空,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议论文容易写成“脚踩西瓜皮式”的文章。2007年高考山东满分作文《蔷薇·故乡》就选取了恰当的时空点切入,描述了“我”对故乡充满深情的思念。这就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奇效。我们如果能用典型事件来集中地反映大主题,自己的文章或许能成为考场佳作。“小中若见大,文似相思久。”只要不怕场景小、角度小、时空小,善于寻找适合的切入点,我们也能在考场上纵横驰骋,下笔有神。
(曾 城)
【教师指津二】
你能由“一朵花开”想到“要活下去”吗?
川端康成先生由发现一朵海棠花在夜里绽放,引出一连串思考。平时明明知道有些花是在夜里也绽放的,可大多并没有注意。看见了知道了跟没看见不知道一个样。然而,当他“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时,竟“大吃一惊”,他凝视海棠花,觉得它“美极了”。由此,他想到,是某种机缘让他认识海棠花以及很多花的美丽,于是,他继续想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人感受生活的能力不也是有限的吗?既然人感受生活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些人包括自己觉着人生痛苦缺乏意义,其实是只感受了生活的一部分,还有美好的、积极的部分未曾感受。所以,感受它需要机缘,而不应轻易放弃,于是他慨叹:“要活下去!”
这是一个由平凡事物想到生活深处的典型例子。很多同学写作文觉着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无情可抒,就是因为认识不到平常事物的不平常处,就是不能由平常事物想深想透,由表及里地深入探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大家也不陌生,这也是一个由平常问题想深思透的典型个案。邹忌早晨照镜子,忽然有个想法:到底是自己美还是城北徐公美?于是他就此想法问了自己的妻、妾、客,结果他们都是认为是自己美。然而当邹忌真的与徐公见面时却发现,自己与徐公比“弗如远甚”。这可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小事了。然而,邹忌却在这样的小事中见出了大事。他思考,为什么自己不如徐公美而所问之人都认为自己比徐公美呢?是因为那些人对自己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祈求。进而,他进一步想到,人是很容易受蒙蔽的,而受蒙蔽的原因正是由于别人对其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祈求。于是,他再深入思考,既然人人都容易受蒙蔽,那么一国之尊的齐王会不会受蒙蔽呢?于是他从家常琐事悟出一个结果,那就是齐王也受蒙蔽,而一旦齐王受蒙蔽,齐国整个国家也就遭殃了。于是历史上从此有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千古佳话。
平常事物平常问题,只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有一个崭新的发现。如筷子,再常见不过了,可有一位同学却由此提炼出这么一句让人难以忘却的话:“一生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发人深省啊。再如,一碗油盐饭有什么底蕴可写,可一位作者却写出了让人不能不流泪的文字:“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到了妈妈的坟前。”作家王小民说:“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平凡的、琐碎的细节,如果你注意观察并有独特的发现,感悟并注入真情实感,你的文章也会打动自己、打动别人的。”
请记住:深刻而充实、丰富而动人的东西往往就蕴含在简单、朴素之中。因此,写作不妨就从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练起吧。
4. 平凡小事中见大道理 素材
清代文学家袁枚,在一夜大雨后的清晨,雨霁天晴,观赏到了爽朗的景象,写下了《推窗》一诗:“连宵风雨恶,蓬户不轻开.山似相思久,推窗扑面来.”袁枚就是凭“习以为常”的雨后初晴情景,小题大做,以小见大地将自己渴念领略山村美景的心愿,用拟人、比喻手法将常见景象描述得引人入胜的.笔者觉得,“小中见大”这个手法运用得好,也会使你的文章妙笔生花,出奇制胜.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一景一理,通常都会成为作文命题者笔下的材料,他们加工后,就使平凡的题材具有深广的意蕴而“摇身”变为我们的写作话题.
写这样的话题作文,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大题小做”,抓住一点,写深写透,避免泛泛而谈.“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并且让其中的每一滴水都能在蒸发之前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场景虽小,却能托起大话题
我们若是善于选择小场景,同样也能恰当地将话题作文的“大题小做”演绎到极致.老舍先生通过茶馆这样一个人流复杂的场景,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奇形怪状,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奇形怪状的人物,通过他们在茶馆中的一言一行来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思想的腐朽性.这就是话剧《茶馆》能够大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写话题作文时,我们也应有意识地以小场景来折射大题材,它可使你的作品极具巧妙性,从而以精巧打动阅卷者.江苏南京考生蒋昕捷把“赤兔”巧妙地契合于“三国”这一场景中,刻画了关羽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诚信的主题,一举获得2001年高考作文的满分.
角度虽小,也能反映大话题
小角度切入,大手笔展示,是许多作文高手追求的目标.“角度”小,才能产生“断其一指”的效果.2007年高考广东卷是话题“传递”,有考生想到的角度极为细小,干脆以成语“薪尽火传”为标题,从而将民族事业、革命精神、人类生命三个层次十分精巧地涵盖于“传递”话题中,使《薪尽火传》获得高分.我们知道,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擅长角度小、分析深,你的作文定能取胜.
时空虽小,亦可展现大话题
考场作文切忌时间跨度太大,空间转换太快.话题作文要做到“大题小做”,必须时间跨度小,空间转换少.曹禺的话剧《雷雨》将前后三十年间的恩恩怨怨集中在一天一夜这样短的时间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写作文也是如此.如果不注意小时空,记叙文容易写成流水账,议论文容易写成“脚踩西瓜皮式”的文章.2007年高考山东满分作文《蔷薇·故乡》就选取了恰当的时空点切入,描述了“我”对故乡充满深情的思念.这就有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奇效.我们如果能用典型事件来集中地反映大主题,自己的文章或许能成为考场佳作.“小中若见大,文似相思久.”只要不怕场景小、角度小、时空小,善于寻找适合的切入点,我们也能在考场上纵横驰骋,下笔有神.
5. 高中材料作文800字 2015年6月,喜剧演员贾玲
33岁的贾玲有时候“特别特别闹心”,在戴话筒上舞台之前,她会异常烦躁,耳朵痒、腿疼、牙齿会痒、紧张,哪儿都不舒服。但一站到舞台上,大幕一升起,贾玲听到舞台下观众喊“女神”,“贾玲”,“我爱你”时,她又觉得“好多人需要我,你喜欢被人需要嘛。”而当6月27日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的大幕再次升起后,事情似乎朝着贾玲从未想到过的方向跑走了。
这一晚,贾玲在节目《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出场。贾玲版花木兰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被父亲骗去当兵,见到壮汉更是流鼻血,这样的傻大妞形象引发了一个名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组织的不满,该组织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公开信称该作品“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统性,又严重伤害了国人尤其是木兰家乡人民的感情。同时,其所产生的负能量,则误导了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所谓的“贾玲恶搞花木兰”事件更是经历了专家抨击小品触及底线,网友认为专家小题大做的争议升级,到贾玲最终道歉,节目停播,而后网友发起贾玲保卫战,花木兰研究员再次发声应立法制止恶搞的新闻连续剧。
6. 高中生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第一,要明确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区别在于话题作文只提供一个话题,材料只引出话题,与写作无关。而材料作文则提供一定的材料。如一首诗、一则寓言、一个或几个典故、一个故事、几则名言警句、一幅或几幅画,是对现实生活中某种现象的介绍、社会某种看法的概述、一个特定情境的设计等等,要求基于所供的材料,根据题目要求和规定思路导向进行写作。
第二,要把握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
审题是决定作文考试成败的关键。由于高考作文应试时间少,审题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文字表述较为复杂的材料必须集中思想,尽快地把握审入?选择什么立意?重点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如何体现文章构思?等等,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作文的材料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落笔,确定不同的立意,选定不同的写作方法,寻求不同的构思。其次还要注意文题的其他要求。高考作文题常有一句“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的提示,对此理解必须注意两点:一,所谓“不限”,一般是指构思时对文体的选择余地较大,但一旦选定某种文体进入具体写作过程时,则应遵循某种文体的基本格局,不能写成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像记叙文的“四不像”的文章。二,所谓“不限”,固然比较灵活,但也并非可以不动脑筋便随意决定文体的。2006年高考作文要求中就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其实这也是确定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关键所在。
第三,注意作文审题立意要准。
由于材料本身是松散的、不紧凑的,它的意思是由阅读者本人领会的,所以造成理解上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只要符合材料的题旨、命题者的意图,是允许存在的。但问题在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把握材料所传达的信息。要想准确把握题旨必须对材料加以提炼整合,即把材料中那些共通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判定或凭主观意念硬贴上去。一般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比较容易分辨的,而寓意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却不那么容易分辨,因为它们的题旨和意图足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意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2006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寓意是“认识自我”,围绕这一主旨构思写作才不至于中心旁落。
第四,注意运用好构思的方法。
1.类比推理法。对类似2006年高考作文以寓言故事为材料的作文,在分析概括材料的基础上应运用类比推理法,联系到我们自己的经历或身边的社会现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展开联想,深化主题。
2.大小转化法。在作文立意时,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大题化小中的大题是指大道理即材料包含的哲理,为避免空洞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材料,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作为考生应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总之,材料作文兼考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中阅读能力的检测不仅要考查我们对题意的领会和把握,而且也要考查我们对材料的理解和驾驭.“重写作,轻阅读”是写材料作文的大忌。我们有些同学在考试时为了抢时间,未及对材料细思慎辨,就匆匆落笔;甚至曲解了所提供的材料,其结果自然是“欲速则不达”,这就难免留下遗憾了。
赞同我吧!!!
7. 语文素材摘抄
女学生错过合影 复旦校长道歉
复旦大学举行2011届本专科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致辞中,校长杨玉良坚持说了一件让他“万分羞愧”的事情。原来,复旦某学院的一女学生,在拍毕业照时帽子掉在了地上,低头去捡时不巧错过了合影的瞬间。虽然摄影师当场补拍了一张,昨天发到同学手里的却还是那张缺了一人的毕业照。女生去找学院要求重印所有同学的毕业照,学院却推脱是照相馆的责任,让她自己去交涉,还认为其小题大做。万般无奈之下,女生只得打电话询问每一个同学,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杨校长为了一张毕业照向学生们道歉,并寄语大家守护每一颗心灵,在未来让心灵和想象力一起展翅飞翔。
写作应用:1.爱是教育的灵魂2.真诚的悔过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