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力学性能试验的目录
第一章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 金属学与热处理基础知识
一、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二、金属热处理简介
第二节 结构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
一、强度
二、塑性
三、硬度
四、韧性
五、成形性
第三节 金属材料的分类
一、黑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二、有色金属材料的分类
第四节 常用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
一、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二、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三、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四、铸造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五、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思考题
第二章 力学性能试验取样基本知识
第一节 试样类型及取样原则
一、力学性能试验的试样类型
二、取样原则
三、样坯切取
四、试料状态
第二节 金属材料试样轴线
一、无缺口试样的标识
二、缺口(或预裂纹)试样的标识
第三节 钢材的取样位置
一、型钢
二、条钢
三、钢板
四、钢管
第四节 焊接接头的取样
一、焊接试板的制备
二、样坯的切取
思考题
第三章 金属材料的拉伸试验
第一节 拉伸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及有关术语
一、应力及应变
二、拉伸时的物理现象
三、术语
第二节 金属拉伸试样
一、拉伸试样的分类
二、试样的形状及尺寸
三、加工要求
第三节 试验设备
一、拉力试验机
二、引伸计
三、高低温试验辅助装置
第四节 强度和塑性指标的测定
一、准备工作
第四章 金属硬度试验
第五章 其他静载下金属力学性能试验
第六章 金属冲击试验
第七章 金属工艺性能试验
第八章 金属疲劳试验
第九章 金属断裂韧度试验
第十章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试验
第十一章 紧固件力学性能试验
第十二章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附录 常用国内外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标准目标
参考文献
更多
⑵ 手机测试的参考文献
1.《软件测试技术大全》作者: 陈能技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软件性能测试与回LoadRunner实战》 作答者: 于涌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3. 《手机游戏开发全书》作者: 李晓洁,王晓龙,马瑞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1、意抄义(可包括社会意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写的简单点)
4、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相当于就是可行性报告,可以带着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方面和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应有的价值来写,当年我的毕业论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写的。总之,多看论文,多看资料,看得多了就一定有思路了,到时你会觉得可写的东西太多了。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好好把握。
⑷ 论文一定要写参考文献吗
是地!!抄!!!!看你的指导老师要求了,但是我们当年的老师要求是这样的!所谓参考文献你一般是指你引用的原话,像你上边说的诗词,对于你这篇论文重要吗?要是光引用里面的几句话,我想大可不必写了,再说了,像这些诗词没有出版社没有第几版,除非是他们的评论可能会有,要非要说出参考文献,就光写个作者,和这首诗所在的诗集就基本可以了!
⑸ 网络性能测试与分析的图书目录
上篇 网络测试理论
第1章 概述
1.1 Internet背后的故事
1.2 网络测试及其必要性
1.2.1 网络测试的基本概念
1.2.2 网络测试的时间
1.3 网络测试方法学概述
1.3.1 网络测试方法的含义
1.3.2 网络测试相关的RFC文档
1.3.3 网络测试的分类
1.3.4 性能测试的一般规则
1.3.5 系统的网络测试方法
1.4 网络测试的发展
1.4.1 网络测试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1.4.2 主流网络性能测试仪表介绍
本章习题
第2章 第二层以太网测试
2.1 OSI第二层测试的必要性
2.1.1 0SI第二层功能概述
2.1.2 第二层测试的必要性
2.2 以太网技术概述
2.2.1 以太网技术家族
2.2.2 共享以太网与交换以太网
2.2.3 以太网帧结构
2.2.4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2.2.5 交换机的体系结构
2.2.6 交换机的转发模式
2.3 决定交换以太网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2.3.1 数据传输层面相关的指标
2.3.2 传输控制层面相关的指标
2.4 第二层以太网测试相关的RFC文档
2.4.1 RFC 2285
2.4.2 RFC 2889概述
2.5 第二层以太网测试的基本方法
2.5.1 测试设置中的地址学习
2.5.2 测试帧的长度与格式
2.5.3 关于负载、吞吐量、丢帧率和转发速率的深入理解
2.5.4 吞吐量、丢帧率和转发速率的测试方法
2.5.5 前压和最大转发速率的测试方法
2.5.6 拥塞控制功能的测试方法
2.5.7 地址处理功能的测试方法
2.5.8 错误帧过滤功能的测试方法
2.5.9 广播帧转发性能的测试方法
本章习题
第3章 第三层网络测试
3.1 OSI第三层测试的必要性
3.1.1 OSI第三层功能概述
3.1.2 第三层测试的必要性
3.2 第三层网络技术概述
3.2.1 IP协议
3.2.2 路由器的组成
3.2.3 路由器的体系结构
3.2.4 路由器工作原理
3.2.5 路由器的类型
3.3 决定第三层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
3.3.1 数据转发层面相关的指标
3.3.2 控制层面相关的指标
3.4 第三层网络性能测试相关的RFC文档
3.5 第三层网络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5.1 测试设置中的地址学习
3.5.2 吞吐量的测试方法
3.5.3 丢包率的测试方法
3.5.4 延迟的测试方法
3.5.5 背对背的测试方法
3.5.6 系统恢复的测试方法
3.5.7 系统重启的测试方法
本章习题
第4章 IP路由测试
4.1 IP路由测试的必要性
4.1.1 路由与路由协议概述
4.1.2 IP路由测试的必要性
4.2 路由测试的基本概念
4.2.1 路由器的控制层面和数据转发层面
4.2.2 路由器控制层面的主要指标
4.2.3 路由测试的基本方式
4.3 第三层路由测试相关的RFC文档与测试术语
4.4 OSPF协议
4.4.1 OSPF协议概述
4.4.2 OSPF的基本组成
4.4.3 OSPF路由器的类型
4.4.4 OSPF链路的类型
4.4.5 OSPF分组类型
4.4.6 OSPF分组
4.4.7 Hello协议
4.4.8 LSA
4.4.9 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4.5 第三层路由测试的基本方法
4.5.1.OSPF路由协议的相关测试方法
4.5.2 路由容量的测试
4.5.3 路由振荡测试方法
4.5.4 路由收敛测试方法
本章习题
第5章 第4~7层网络性能测试
5.1 第4~7层网络测试的必要性
5.1.1 问题引入
5.1 2第4~7层网络测试的重要性
5.2 第4~7层主要网络技术概述
5.2.1 TCP/IP传输层概述
5.2.2 应用层概述
5.3 第4~7层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
5.4 第4~7层网络测试的相关RFC文档
5.4.1 RFC 2647概述
5.4.2 RFC 3511概述
5.5 第4~7层网络测试的方法学
5.5.1 并发TCF 连接容量测试方法
5.5.2 最大TCF 连接建立速率测试方法
5.5.3 最大TCP接拆除速率测试方法
5.5.4 HTTP传输速率测试方法
5.5.5 最大HTTP事务处理速率测试方法
本章习题
第6章 网络安全性能测试
6.1 网络安全测试的必要性
6.1.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6.1.2 网络安全是第4~7层测试的关注点
6.2 网络安全概述
6.2.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6.2.2 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
6.2.3 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
6.2.4 常见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
6.3 网络安全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
6.4 网络安全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6.4.1 基础环境测试
6.4.2 防火墙压力测试
6.4.3 防火墙负载性能测试
本章习题
第7章 网络服务质量测试
7.1 QoS测试的必要性
7.1.1 QoS的应用需求
7.1.2 QoS测试的必要性
7.2 QoS概述
7.2.1 QoS的基本概念
7.2.2 端到端QoS保证
7.3 QoS模型
7.3.1 综合服务模型
7.3.2 区分服务模型
7.4 QoS中的队列调度与管理技术
7.4.1 队列调度与管理概述
7.4.2 常见的队列调度技术
7.4.3 主动队列管理技术
7.5 网络服务质量测试方法学
7.5.1 QoS性能指标
7.5.2 测试方法和内容
7.5.3 QoS性能评价的新发展
本章习题
下篇 网络测试实践
第8章 网络测试实验
8.1 w校园网案例描述
8.1.1 W校园网组网说明
8.1.2 w校园网性能分析初步
8.2 实验1 测试仪表基本配置及使用
8.2.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2.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2.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2.4 实验步骤
8.2.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3 实验2 RFC2 889以太网转发性能测试
8.3.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3.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3.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3.4 实验步骤
8.3.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4 实验3 RFC 2889以太网地址处理性能测试
8.4.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4.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4.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4.4 实验步骤
8.4.5 实验思考
8.5 实验4 RFC 2889以太网广播转发性能测试
8.5.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5.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5.3 实验规划
8.5.4 实验步骤
8.5.5 实验思考
8.6 实验5 RFC 2544IP吞吐量测试
8.6.1 实验目的
8.6.2 实验环境和拓扑
8.6.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6.4 实验步骤
8.6.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7 实验6RFC2544IP丢包率测试
8.7.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7.2 实验环境和拓扑
8.7.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7.4 实验步骤
8.7.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8 实验7RFC2544IP转发延迟测试
8.8.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8.2 实验环境和拓扑
8.8.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8.4 实验步骤
8.8.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9 实验8仿真0SPF
8.9.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9.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9.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9.4 实验步骤
8.9.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10 实验90SPF路由表容量测试
8.10.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10.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10.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10.4 实验步骤
8.10.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11 实验100SPF路由振荡测试
8.11.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11.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11.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11.4 实验步骤
8.11.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12 实验11第4~7层网络性能测试实验
8.12.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12.2 实验环境和实验拓扑
8.12.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12.4 实验步骤
8.12.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13 实验12拒绝服务攻击仿真实验
8.13.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13.2 实验环境和拓扑
8.13.3 实验内容及其规划
8.13.4 实验步骤
8.13.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14 实验13基于DSCP的第三层区分服务测试
8.14.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14.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14.3 实验内容及规划
8.14.4 实验步骤
8.14.5 实验分析与思考
8.15 实验14基于TCP多种应用协议的QoS测试
8.15.1 实验目的与建议学时
8.15.2 实验环境与拓扑
8.15.3 实验内容及规划
8.15.4 实验步骤
8.15.5 实验分析与思考
附录 Spirent Test Center测试系统简介
参考文献
……
⑹ 软件性能测试与LoadRunner实战的目录
第1部分基础篇
第1章基本概念
1.1性能测试的基本概念
1.1.1性能测试的概念及其分lie
1.1.2典型的性能测试场景
1.1.3性能测试工具的引入
1.2LoadRunner及样例程序安装
1.2.1Windows版本的安装
1.2.2许可协议的应用
1.2.3LoadRunner工具样例程序的安装
1.2.4其他样例程序的安装
1.3运行机制和主要组成部分
1.4LoadRunner相关概念解析
1.4.1集合点
1.4.2事务
1.4.3检查点
1.4.4思考时间
第2章LoadRunner基本使用
2.1协议的选择
2.1.1Vuser类型
2.1.2协议选择
2.2脚本的创建过程
2.2.1协议理解的误区
2.2.2B/S架构应用程序脚本的实例应用
2.2.3C/S架构应用程序脚本的实例应用
2.3脚本的参数化
2.3.1参数化的方法及其技巧
2.3.2数据分配方法
2.3.3数据更新方式
2.3.4实例讲解数据分配和数据更新方式的应用
2.3.5详解表数据参数类型
2.3.6内部数据参数类型
2.4负载设置与执行过程
2.4.1负载运行机制介绍
2.4.2场景设置描述
2.4.3负载选项设置详解
2.5执行结果分析过程
2.5.1合并图的应用
2.5.2关联图的应用
2.5.3分析相关选项设置
2.6实例讲解脚本的录制、场景设计、结果分析过程
2.6.1LoadRunner测试过程模型
2.6.2实例讲解Web应用程序的应用
2.6.3脚本处理部分
2.6.4负载处理部分
2.6.5结果分析部分
2.6.6系统性能改进意见
2.7调试技术
2.7.1断点设置
2.7.2单步跟踪
2.7.3日志输出
第3章LoadRunner操作技巧
3.1关联的应用
3.1.1什么是关联
3.1.2如何做关联
3.1.3关联函数详解
3.1.4实例讲解简单关联的应用
3.1.5实例讲解较复杂关联的应用
3.2动态链接库函数的调用
3.3特殊函数应用注意事项
3.4自定义函数应用
3.4.1自定义函数仅应用于本脚本的实例
3.4.2自定义函数的复用实例
3.5IP欺骗及其多机联合测试的应用
3.5.1详解IPWizard配置与应用
3.5.2多机联合测试和IP欺骗注意事项
第2部分实战篇
第4章不同协议应用实例讲解
4.1一种特殊的数据库性能测试方法
4.1.1数据库集群项目背景介绍
4.1.2批处理方式解决方案
4.2手工编写FTP脚本
4.2.1手工编写脚本的策略
4.2.2实例讲解手工编写FTP脚本
4.2.3脚本编写注意事项
4.3Foxmail邮件的发送脚本
4.4详解.NET2003插件在开发环境中的应用
第5章LoadRunner工具疑难问题解决方案
……
第3部分提高篇
第6章其他测试必备知识
第7章性能测试策略
第8章系统性能测试综合案例
第9章测试面试试题精解
附录A测试计划样例模板
附录B测试设计说明模板
附录C测试用例模板
附录D测试项传递报告
附录E测试日志样例模板
附录F测试事件报告模板
附录G测试总结样例模板
附录HLoadRunner常用函数
参考文献
……
⑺ 参考文献
[1]Fairhurst C.On the validity of the“Brazilian”test for brittle material.Inter.J.Rock Mech.Min.Sci.,1964,1(4):535~546
[2]山口梅太郎.花こぅ岩の强度试验にぉける试验片の数につぃて.材料,1966,16(160):520~528
[3]Bieniawski Z T,Hawkes I.Suggeste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materials.Inter.J.Rock Mech.Min.Sci.,1978,15(1):99~103
[4]Shetty D K.Mixed-mode fracture in biaxial stress state:Application of the diametric compression(Brazilian Disk)test.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1987,26(6):825~840
[5]Newman D A,Bennett D G.Effect of specimen size and stress rate for the Brazilian test:A statistical analysis.Rock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1990,23(2):123~134
[6]何满潮,胡江春,熊伟等.岩石抗拉强度特性的劈裂试验分析.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25(2):12~16
[7]张少华,缪协兴,赵海运.试验方法对岩石抗拉强度测定的影响.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5):243~247
[8]陈卫忠,罗超文.万家寨引黄工程总干一、二级泵站水力劈裂试验.岩土力学,2001,22(1):26~28
[9]王华宁,吕爱钟.立方体劈裂抗拉强度的复变函数解.2001,23(1):27~30
[10]朱万成,冯丹,周锦添等.圆环试样用于岩石间接拉伸强度测试的数值试验.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9):899~9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32~33
[13]黄世衡译(山口梅太郎,西松裕一著).岩石力学基础.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128~130
[14]Hudson J A,Brown E T,Rummel F.The controlled failure of rock discs and rings loaded in diametral compression.Inter.J.Rock Mech.Min.Sci.1972,9(2):241~248
[15]Butenuth C,de Freitas M H,Al-Samahiji D,et al.Technical Note.Observations on the measurement of tensile strength using the hoop test.Inter.J.Rock.Mech.Sci.,1993,30(2):157~162
[16]Sundaram P N,Corrales J M.Brazilian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s with different elastic properties i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Inter.J.Rock Mech.Min.Sci.1980,17:131~133
[17]Wang Q Z,Xing L.Determination of fracture toughnessKICby using the flattened Brazilian disk specimen for rocks.Eng.Fract.Mech.,1999,64(2):193~201
[18]王启智,贾学明.平台巴西圆盘试样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韧度——第一部分:解析和数值结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9):1285~1289
[19]徐芝纶.弹性力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83~285
[20]Cauwelleart F V,Eckmann B.Indirect tensile test applied to anisotropic materials.Mater.Struct.,1994,27(1):54~60
[21]尤明庆,苏承东.平台圆盘劈裂的理论和试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170~174
[22]王启智,戴峰,贾学明.对“平台圆盘劈裂的理论和试验”一文的回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175~178
[23]王启智,吴礼舟.用平台巴西圆盘试样确定脆性岩石的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韧度——第二部分:试验结果.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99~204
[24]尤明庆,苏承东.平台巴西圆盘劈裂和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8):3106~3112
[25]尤明庆.岩样单轴压缩的失稳破坏和试验机加载性能.岩土力学,1998,19(3):43~49
[26]Chau K T,Wei X X.A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 solution for the brazilian test.In:Frontiers of Rock Mechan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2001 ISRM and 2nd ARMS).Netherlands:A A Balkema,2001.141~144
[27]喻勇.质疑岩石巴西圆盘拉伸强度试验.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7):1150~1157
[28]喻勇,陈平.岩石巴西圆盘试验中的空间拉应力分布.岩土力学,2005,26(12):1913~1916
[29]Thuro K,Plinninger R J,Zäh S,et al.Scale effects in rock properties(Part1).In:Särkkä & Eloranta(eds.).Rock Mechanics-a challenge for society.Swets& Zeitlinger Lisse,2001.169~174
[30]Yu X,Da Gama C D,Na Y,et al.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rocks under compression and direct tension.Journal of The South African Institute of Mining and Metallurgy,2005,105(1):55~62
[31]金丰年,钱七虎.岩石的单轴拉伸及其本构模型.岩土工程学报,1998,20(6):5~8
[32]齐庆新,毛德兵,范绍刚.直接单轴拉伸条件下煤的弹脆塑性分析.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1~185
[33]陶纪南.岩石轴向拉伸与劈裂法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金属矿山,1995,(3):28~31
[34]余贤斌,谢强,李心一,等.岩石直接拉伸与压缩变形的循环加载实验与双模量本构模型.岩土工程学报,2005,27(9):988~993
[35]平松良雄,西原正夫,冈行俊.岩石の引张试验に关する检讨.日本矿业会志,1954,70(793):285~289
[36]Coviello A,Lagioia R,Nova R.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soft rocks.Rock Mechanics and RockEngineering.2005,38(4):251~275.DOI 10.1007/s00603-005-0054-7
[37]Jaeger J C.Failure of rocks under tensile conditions.Inter.J.Rock Mech.Min.Sci.,1967,4(2):219~227
[38]Jaeger J C,Hoskins E R.Rock failure under the confined Brazilian test.J.Geophys.Res.1966,71:2651~2659
[39]Hardy H R,Jayaraman N I.An investigation of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Proc.2ndCongr.Int.Soc.Rock Mech.,1970,3:85~92
[40]ISRM Commission on Testing Methods.Sugg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materials.Inter.J.Rock Mech.Min.Sci.Geomech.Abstr.,1978,15(3):99~103
[41]Okubo F,Fukui K.Complete stress-strain curves for various rock types in uniaxial tension.Inter.J.Rock Mech.Min.Sci.Geomech.Abstr.1996,33(6):549~556
[42]尤明庆.岩石的强度准则及中间主应力的影响.焦作工学院学报,2001,20(6):474~478
[43]周维垣.高等岩石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20~26
[44]尤明庆.岩石试样的杨氏模量与围压的关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1):53~60
[45]Brace W F.Brittle fracture of rocks.In:State of Stress in the Earth’s Crust.Judd W R(Ed.),New York,Elsevier,111~117
[46]Hudson J A,Harrison J P.Engineering Rock Mechanics:An introction to the principles.New York:Elsevier Science Inc,1997.99
[47]Cristescu N D,Hunsche U.Time effect in rock mechanics.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8.27~30
[48]Ramsey J M,Chester M F.Hybrid fracture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extension fracture to shear fracture.Nature,2004,428,63~66.doi:10.1038/nature02333
[49]尤明庆,周少统,苏承东.岩石试样在围压下直接拉伸试验.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4):255~261
[50]Jaeger J C,Hoskins E R.Stresses and failure in rings of rock loaded in diametral tension or compression.Br.J.Appl.Phys.,1966,17:685~692
[51]尤明庆,邹友峰.岩石材料的非均质性和岩样强度的尺寸效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39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