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名胜古迹鉴赏的论文一篇
孩子,作文、论文这样的不要在网上求了,只有自己写作文才能练出来。
『贰』 有关平遥古城的考察报告
平遥城墙始建于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西周宣王姬静派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时驻兵于此并修筑夯土城墙,周长九里十八步 ,城墙墙体用素土夯筑,夯土墙基用自然土夯填。四方开门,南门曰焚口,北门曰洗戎。东门二:一曰械口,一曰口顺,西门二:一曰刺口,一曰威敌。
元朝至正九年(1349)时 ,今城内沙巷街以西尚属城外,那里"桑园成林,百鸟争鸣"。北城墙在今窑场街一带,明洪武二年(1369),大水成灾 ,冲垮西城墙,留滞了红色泥砂,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由原周长“九里十八步”扩为“ 十二里八分四厘”
现存古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城墙周长6162.68米,东城墙长1478.48米,南城墙长1713.80米,西城墙长1494.35米,北城墙长1476.05米,城墙高10米,垛堞高2米,底宽8 米-12米,顶宽3米-6米。墙身素土夯实,夯土层中有直径6 厘米-7厘米的木栓,由地面以上起,每二米为一层,木栓平面分布的间距为2米-3米。夯土内的夯窝直径为15 厘米,深2厘米-3厘米,夯层12厘米-15厘米。墙体收分15%-20%。
外以特制的青砖(34厘米*17厘米*7.7厘米)包砌做挡土墙。挡土墙厚度由底至顶分别为87厘米、70厘米、53厘米 ,各层高度约占墙体总高度的三分之一 ,墙体收分为9 %。墙身的断面形成一个梯形。
城墙顶以青砖海墁,外檐墙头砖砌垛口3000,垛高2米,厚53厘米,每垛长1.39米,上施檐砖3层,中有高25厘米、宽17.7厘米的了望孔。垛堞间留有垛口,宽 53 厘米,好供射击。每段垛口墙下,辟一与垛口同样大的矩形"铳眼",用以容纳炮身,跪姿发射。
城墙马面顶筑堞楼72座,堞楼深宽各3米,高近7米,是为士兵提供登高眺望、躲避风雨、贮藏兵器的军事建筑设施。“ 马面 ”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军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了望敌情的堞楼,称“敌楼”。据旧志称,明代初年重修平遥城墙时,仅建“敌台窝铺四十座,隆庆三年(1569)增至94座,万历三年(1575),在全城以砖石包城的同时,重修成砖木结构的敌楼72座,后经历代修葺,遗存至今 。”敌楼平面呈方形,占地10.24平方米,双层,四壁砖砌,硬山顶,筒板瓦覆盖(太和门瓮城左右的两敌楼顶有脊饰),底层面向城内的一面辟拱券门,楼内设木楼梯,上层置楼板,楼上四面各开拱券窗两孔。仰望那一座座敌楼,如同林立的岗哨,莫不令人敬畏。楼上的窗孔酷似巨人的耳目,有多数的敌楼,尚且正对着城内的某条街巷,从中进行监控。可见不论在平时和战时,敌楼又具有治安防范的功能。
城门楼:是“城池”的标志建筑,修筑于城门顶,古时亦称“谯楼”,平遥城墙共有六座城门楼,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 米。南、北二门的城楼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造回廊式,东西四门的城楼为重檐二层七檩歇山造回廊式。砖石台基,立通柱,施斗拱彩绘,楼顶施彩色琉璃瓦。造型古朴、典雅 ,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了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角楼:建在城墙四角突出的墩台角台上,平面呈方形,占地27平方米,正立面辟拱券门,内有砖阶可通往二层,二层四面开圆形了望窗,楼身为砖砌,置木楼板,楼顶歇山式,五脊六兽。角楼之朝向与大墙呈135°角,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战时,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平遥城墙四座角楼分别是西北角的“ 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魁星楼:在平遥城墙的东南角上,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为这四颗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魁是古文中“羹斗”的意思)来命名。另外它也指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魁星楼楼身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点将台为古时王者点将出征的地方,相传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城墙:平遥城墙外侧墙有条石作基,外檐墙根,顺大墙走向筑散水台阶,俗称小城墙,台阶高1米,宽3米-5米,台面以半砖侧铺。内檐墙头,砖筑护卫安全的矮墙。散水于女儿墙下的水口,通过城墙内侧砖砌的77个水槽,"按照民俗肥水不外流的传统,将城墙上的雨水排于城内马道"。
城门:平遥城墙设有城门六道,直鹞
『叁』 求论文一篇。有关于古镇旅游开发及发展策略
我国古镇旅游的开发利用
作者:余丹资源开发与市场
摘要:以水乡周庄为例,对古镇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旅游开发应坚持的三大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应采取的三大对策进行科学规划、创新开发思路、扩大对古镇的宣传。
关键词:古镇旅游:保护;旅游开发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十分注重整个家族居住地的选择和修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现逐步形成了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村群,构成了中国古代风格各异的建筑流派。如果按照文化背景和历史区域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 ①大家风范的徽派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 ②朴实无华的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陕西; ③富贵大气的北方大院建筑群,分布区域为山西; ④小巧精致的水乡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 ⑤另类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四川、重庆; ⑥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福建、广东; ⑦清秀灵逸的湘黔古村落群,分布区域为湖南、贵州; ⑧各领风骚的南诏古村落群,分布在云南。这些古建筑群、古村落群作为中华文体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吸引各地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
1 古镇旅游的兴起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11 古镇旅游的兴起
古镇旅游的兴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国在借鉴国际遗产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纳入了遗产保护范围。1982 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 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对文物古迹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随后,全国各省份就开始了历史文化镇的命名工作和古镇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至此,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推向了广大的游客。从率先打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徽省西递- 宏村古村落,从江浙的同里、乌镇、西塘到山西平遥古城、西部云南丽江等古镇,无不成为游客追逐的对象。
112 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以古镇周庄为例,简单介绍我国在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过10 余年来的开发,周庄由一座江南水乡小镇变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中国第一水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早在旅游规划制定之初,主要负责规划的阮仪三教授就谆谆告诫,不要因过度开发而毁了周庄,但是专家的意见终究不敌巨大的利益诱惑。过去周庄要靠摆渡进入,但为了开发旅游,1998 年周庄“告别摆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桥, 从此旅游客车长驱直入, 破坏了周庄的原生态。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数千万元投资的吸引,当地政府不顾规划设计,在周庄南湖区域兴建了一座“全福寺”,这里曾是陆龟蒙垂钓处和刘禹锡寓所遗址,现在却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梁柱的寺庙所占用[ 6 ] 。除了这些建设性破坏外,古镇内商业化气氛浓厚、市场管理不规范、缺乏合理的修缮和维护等问题也很严重。据该镇保护委员会工作人员介绍,该镇房产有900 多处,其中80 %的房子为镇集体所有,20 %是私房。集体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于开店或居住。由于这里游人多,生意好,破墙、破窗开店的较多[ 6 ] 。对古镇进行开发之前,这里饭馆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饭馆已超过150 家,商店超过1800 家。不少住户保护古镇的意识淡薄,置政府不许破墙开店的规定于不顾,采取“先斩后奏”办法,先开店后办照,或是“半夜破墙”,形成以既成事实的方式达到开店的目的。每年未经保护委员会同意就对房子进行私自拆迁、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5 ] 。周庄的门窗、海棠窗、板窗、顺风窗、元宝窗等由于人为破坏,导致很多样式消失了,现存数量减少,其中因为做生意对角门、元宝窗的毁坏最多[ 5 ] 。周庄旅游开发之所以会产生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于经验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单纯发展旅游业的倾向,没有注意到旅游开发“度”的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我国各地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极具普遍性。
2 古镇旅游开发原则
211 政府主导原则
笔者认为,古镇旅游的开发不同于其它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改变以前纯粹依赖市场的做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原则,由政府专门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进行古镇的旅游开发规划工作,并加强市场的统一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古镇尝试采用各种开发模式,如通过出让经营权的方式来引入一些社会资金、民间资金搞旅游开发。这些做法难免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由于各开发实体在开发过程中思想上的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也对古镇的后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原则,并不排除创新古镇开发的投融资体制,只是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其管理职能,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实施统一规划、有效管理,对不符合规定的做法坚决予以取缔和废除。此外,政府要保证每年列出一笔专款进行古镇的修缮和维护工作,以此解决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
『肆』 以民居建筑艺术与家园为题写一篇2500字的论文
中国古民居实在是太古老了,因为我们甚至可以走进“山顶洞人”的家园。林林总总的中国民居,无不各具风情,它们是古人物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演绎人生话剧的最主要的舞台。
民居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种类之多令人惊奇。北方地区建筑多用厚重的围墙做四壁,以抗风霜、雨雪的严寒气候,而南方炎热、潮湿,就必须使建筑有良好的通风、防潮等功能,以创造较舒适的环境。
“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得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既知十二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民居是相对于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
一、山西民居
我国传统民居遍布全国各地,内容广泛、丰富。提起北方民居,人们一定会首先想到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合院,殊不知,北方民居的精华在山西。正如山西省的古代寺院等官式建筑是全国保存数量最多、年代最久、质量最好的,山西省也是全国传统民居建筑现存数量最多、质量上乘、艺术成就极高的一个省份。
(一)晋中广厦――乔家居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就其建筑艺术而言,山西民居和皖南徽派民居齐名,素有“北山西,南皖南”之说,因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享誉海外的乔家大院便位于山西省祁县境内。
祁县民居的平面布局及体型颇具特色,属于典型的山西民居。一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符合风水术中“坎宅巽门”的说法。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院落四周房屋大都采用坡向内院的单坡顶,使外墙高大,雨水流向院内,形成“肥水不外流”。三是外墙高大厚重,防御性极强。祁县县城的巷道,两侧都是没有窗子的高墙,置身其中,不免发思古之幽。
祁县民居中,最著名的要数乔家大院,当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拍摄视角清晰地反映了这座古民居的布局特色和空间组合,以及精美的细部装饰等。虽然拍摄者只是以这些作为渲染故事情节的背景,但我们仍能感受到这座大宅院的恢宏气魄。
1.严谨有序的城堡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这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村落,走进乔家堡村,路旁都是高耸的青灰砖墙,没有窗户,偶尔有一两个圆拱形门洞,里面是黑漆木门,显得壁垒森严。
大院三面临街,独立于周围民居。大院四周是封闭的砖墙,高三丈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仿佛城墙上的敌楼,显得很有气势。乔家大院就是这样一座全封闭的方形的城堡式大院。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以后又经过两次增修而建成现存的格局。整个宅院分6个大院,19个小院,房屋共计有313间,占地面积约8700平方米。建筑物多而不乱,布局严谨有序。
2.新奇独特的造型
山西民居的一大造型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向里倾斜,而单坡顶背后的高墙朝向院外,墙体高大封闭,具有极强的防御性。山西气候干燥,春冬两季有大风,高大的外墙可以防风。而祁县单坡顶的民居更是独具地方特色,都是船侧反曲的层面形式,这与常见的单一凹曲线,或凸曲线屋面都不相同,形式新奇独特。
乔家大院最有特点之处还在于它的上人屋顶。大门上的城楼是上房顶暗室的必经之路,上下楼都要经过这下面的一条漆黑的通道楼梯。上去以后,所有的房顶都能去,房顶上的通道主要是为更夫设计的,道路曲曲弯弯,却四通八达。乔家大院的房顶上还设有更夫楼,尺度不大,却十分精致。平房顶随便走,但单坡顶都留有一条窄窄的道路,外侧还设有矮的女儿墙,防止人摔落。
站在乔家大院的房顶上,看到面前高低错落的起伏变化,会令人感到建筑美学反复、交错、连续、间歇中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韵律感和神秘感。
3.精美的细部装饰
这样的大院落,其砖雕、木雕等各种装饰细部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而每一个雕刻每一幅画面都有其民俗的说法,都是一个故事,令人观之回味无穷。
乔家大院共有六个大院,虽经几期分建,中间时空跨度将近两个世纪,但仍保持了统一的风格,整个建筑浑然一体,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
古老的街巷、高耸的灰砖墙、雕饰华丽的门楼,以及大门前的拴马桩和上马石……徜徉于其中,我们仿佛回到了晋中地区的繁荣时代,感受到了当时居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生活,也体验到了前人用建筑的手段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华北平原上的明珠――平遥民居
平遥古城是北方民居中的精粹。这里村镇建筑格局规整而严谨,住宅本身的排列十分整齐,而且相对封闭,呈内向型的形态。直而窄长的街两侧探出是山式门楼,简洁、明了,标志着下边人家的入口所在。门楼之下,自墙内悬挑出装饰精细、华美的梁枋,支撑起同样精致的斗拱,共同托起上面的屋顶,其上的正脊与院墙端头相平齐,给人的感觉是“见墙而不见屋”。其侧面沿街的外墙墙头上用整齐的磨制砖砌出各种透空的花墙,使较高大、平板的竖墙面显得活泼、轻巧了一些,而不会让人产生过分压抑之感,不失为一种简明而有效的装饰手法。大门外常放置有石雕的上马石。门洞两侧夹立砖垛,并置门枕石,门洞相对较窄小些,相当封闭、严密,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其内院较窄,可使两侧厢房受到东西两面日晒的时间较少一些。院落中轴线明确,正房相对高大、宽阔一些,有的深宅内院还有多重层院相连。院中放置花草,使单调的色彩环境变得新鲜、活泼、亲切一些。有的大家望族的住宅里,次要院落的平顶屋顶上还增建明楼,谓之“绣楼”,这是年少女眷的“闺阁”,其外形小巧玲珑,仿佛宅中的点景小品。除宅边院墙高筑(为防外侵、偷盗发生)之外,在外山墙顶上极容易被人翻越的墙顶都是虚砌并浮搁着,排列成花纹式的透空墙体,一旦有盗贼掠入,弄倒花墙,一可出动静惊人,二可将贼绊跌,起到防卫和警戒的作用。现在看来,则已成为一种惹人喜爱的、值得观赏的艺术装饰品了。
平遥县的木结构民居,似乎没有祁县民居那么庄严华丽,然而走进民居院内,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正房竟然是独立式窑洞形式。
『伍』 论文: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需要些什么参考文献
我知道[1] 宋伟宏. 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J]. 博物馆研究, 2006,(03). [2] 周武忠. 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J]. 国际学术动态, 2007,(05). [3] 敏颜.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应重点抓五方面工作[J]. 城市规划通讯, 2006,(10). [4] 刘建平,陈姣凤,林龙飞.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贵州民族研究, 2007,(03). [5] 陈峰云,范玉仙,朱文晶,李长安.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 [6] 周武忠. 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共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J]. 艺术百家, 2006,(07). [7] 安群.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比较分析[J]. 辽宁信息职业技术教育, 2006,(02). [8] 贾鸿雁. 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J]. 改革与战略, 2007,(11). [9] 喻学才. 我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八大难题[J]. 旅游学刊, 2005,(05). [10] 梅术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J]. 国际学术动态, 2007,(05).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3 条 [1] 康俊香. 供需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 2007. [2] 赵晓宁. 论我国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四川大学, 2006. [3] 林芳芳.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法律保护的缺陷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 20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4 条 [1] 李文华,闵庆文,孙业红.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地理研究, 2006,(04). [2] 霍改华,甘联君. 重庆温泉旅游基本构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3] 王艳平. 温泉旅游基本构件研究[J]旅游学刊,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