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参考 » 多哈学说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多哈学说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21-03-26 06:10:12

Ⅰ 求一篇关于中美钢铁业贸易摩擦与对策的文献综述

一、中国面临贸易摩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32位跃升到2003年的第4位。近年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世界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我国出口却连续保持着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表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在我们欣喜地感受着贸易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环境也使得中国陷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困扰之中。

1.贸易摩擦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发生的贸易摩擦涉及到4000多种产品。(注:赵瑾:《全球化与经济摩擦——日美经济摩擦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这些产品从最初的农产品、化工原料、鞋类、纺织品等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向钢铁、彩电、电信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转移。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不断有新的行业和产品成为贸易摩擦的对象。服务贸易的加速发展,以及服务贸易领域国家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导致服务贸易将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点领域,我国也必将卷入其内。简而言之,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众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

2.反倾销、特殊保障措施是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被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受到的损害也是最大的。1992~2001年,反倾销共涉及我国出口额53亿美元。2002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的5.2%,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数却占全球反倾销案例总数的16.5%,这是极不成比例的。如果考虑到反倾销对随后年份的影响及企业为此放弃的潜在出口机会,估计由反倾销造成的损失约占我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5%~10%.(注:隆国强:《中国直面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期》,《国际商报》2003年12月15日。)然而,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国仍将面临15年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因此WTO 成员方当局有权否认中国出口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种种不公平待遇将使得反倾销诉讼,在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另外,截至2003年6月底,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度、土耳其和欧盟等7个WTO 成员国已经相继完成了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条款”的国内立法,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为大规模运用这一控制机制完成了准备工作。这种将长达12年的“特别保障条款”可以仅针对中国使用,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截至2003年9月底,先后有印度、美国、土耳其和欧盟对我出口产品发起9起特保调查。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等涉及生活质量的诸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对新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当建立在这种新标准和技术法规基础上的各种合格评定程序、认可制度、检验制度成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障碍时,它们就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产品总体质量、档次较低;而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又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发达国家对输入产品要求非常严格和苛刻,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170亿美元的损失,与2000年相比,影响程度大大提高,出口产品受限比例提高了56%,损失金额增加了54%.随着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出口将受到的影响也会日益加强。

4.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劳工标准等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导火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长时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而这种贸易差额的地理分布,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地区,这就导致我们的贸易伙伴由于不满自身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频频以此为导火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起,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盯住美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此美国经济的状况及美元的走势,直接关系到人民币汇率。由于近期美国放弃了强势美元,实行了实际上走低的汇率政策,使得与其保持相对固定汇价的人民币实质上对其他国货币产生了贬值。这给了我们的贸易伙伴很好的理由,以人民币贬值、对外输出通货紧缩、不正当的贸易竞争优势等借口,将人民币问题同对华贸易政策直接挂钩,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另一导火索。知识产权问题,很久以前就成为中国同贸易伙伴产生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导火索。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落后,人们对发明、创造、商标等的保护观念淡薄,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苛刻要求,使得知识产权成为影响我国正常贸易,尤其是含专利技术产品进口的一个主要因素。劳工标准问题,根源于不同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国情,它原本不应该算作一个贸易问题。但是,发达国家渐渐将劳工标准问题多边化,甚至期望能够形成公认的、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劳工标准。近几年,美欧等国家推行的劳工标准已对我国出口产品构成贸易壁垒,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种新型导火索。

二、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外部根源

在分析贸易摩擦产生的根源时,我们应该看到,贸易摩擦的产生既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运行的客观普遍性,又有其针对不同国家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对一国而言,贸易摩擦的产生,既有其不可避免的外部根源,又有其自身因素的原因。中国遭遇贸易摩擦是发生在全球贸易摩擦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之下,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的产生原因构成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外部根源。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的产生在当今时代具有其必然性,有助于我们客观冷静地面对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

1.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跨国公司投资和贸易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贸易领域直接表现为贸易的自由化,各国在GATT/WTO的协调下,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产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相互依赖性加强;与此同时,国家间发生经济摩擦的机会也大大增加。生产的全球性和统一的世界市场客观上要求各国具有趋同的各种制度、规则,甚至文化和风俗,而这些在目前和相当长的未来又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只要这些差异存在,国与国之间在增强了相互的联系外,产生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贸易摩擦的产生,甚至频繁产生,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正处于进程之中,国与国的碰撞、妥协和调整,使得经济贸易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达成优劣势平衡。

2.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存在,以及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目的是使得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使得全世界各国的总体福利得到提高。但是,我们深知,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参与经济和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自己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当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间的实力此消彼长之时,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就会发生激烈的碰撞。根据历史经验,历史上自由贸易政策总是由时代的最强国所推行。遗憾的是,自由贸易政策虽然为强国拓展世界市场打开方便之门,但历代强国又都在自由贸易中走向衰落,这样强国为维持其经济和政治地位不得不又退回到保护贸易政策的道路上来。与此同时,新兴工业化或后发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又往往视贸易保护为必然选择。这样,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的矛盾贯穿于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始终围绕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来调整自己的贸易政策。发达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和经济主导地位而彼此摩擦;发达国家因为其经济地位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挑战而与发展中国家产生摩擦;发展中国家因为不甘受制于发达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与发达国家摩擦;发展中国家之间则往往由于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趋同、为挤占出口市场而相互摩擦。(注:黄汉民、钱学锋:《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摩擦的新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特定时期世界或相关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形势直接影响了贸易摩擦的发生频率。经济与贸易一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政治和经济也经常是密不可分。当世界经济处于增长期,各国政治局势稳定,国际贸易就可在很稳定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下顺利发展,贸易摩擦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减少;而当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陷入政治或军事冲突时,国际贸易在相对紧张的外部环境下进行,各国的贸易政策往往趋于保守,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是日本经济一蹶不振;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欧洲经济也不尽如人意。带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三个火车头”表现不佳,再加上世界局部地区政局不稳定,经济和政治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及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以世界反倾销为例,研究表明,全球反倾销案例数目变化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相反。反倾销案变化比世界经济趋势滞后一年,也就是说全球反倾销案是受上年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注:杨仕辉等:《国际反倾销趋势、特点、成因与我国对策研究》,《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另外,以美国为例,每到大选来临之际,美国政府总会抛出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国内相应产业的利益,争取该产业内就业工人的选票。2002年,布什对钢铁征收保护性关税的命令一出,美国舆论立即普遍指出,小布什在为下次竞选布局。他的醉翁之意在于,西弗吉尼亚州钢铁业工人的选票。(注:王一江:《中美贸易前景如何》,《金融经济》2002年第12期。)而近期引起国人广泛关注的几起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很大程度上也是小布什在为2004年的大选做准备。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即使引起与他国的贸易摩擦,政策制定者也在所不惜。

4.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认识的变化促使了贸易摩擦的发生。无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学说、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还是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这些古典贸易理论均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比较优势是国家间进行分工和合作的基础,各国通过贸易来取长补短、共同受益。建立在这种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上的贸易往来,摩擦产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但将古典贸易理论严格的前提假设逐一放宽或取消,使其更接近现实世界之时,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规模经济、外部效应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进而产生。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指导下,各国普遍认识到,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的获得有赖于后天的政府扶持,适当的贸易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贸易保护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后天的竞争优势、争取更多的利润。国际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参与贸易往来的相关国家渐渐认识到,完全的自由贸易并不能使得所有凭借比较优势参与交往的国家全部均等受益,它的存在使得国与国之间贸易受益差距有越拉越大的危险。只有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使自己在国际分工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正是由于这种各国政策的介入能够改变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收益后果,招致外国相应的报复性政策措施,结果便会由于追求收益的重新分配而引起各国之间产生国际贸易摩擦。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欧美关于飞机生产补贴而产生的摩擦。

5.GATT/WTO相关条款的模糊性为贸易摩擦的产生提供了机会。为了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GATT/WTO中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缔约国可以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销GATT/WTO的各项义务。这些“原则中的例外,例外中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GATT/WTO整体协议在成员国中的顺利执行,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但这些例外规定上存在的模糊和漏洞,也使其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成为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以GATT第6条的反倾销规定为例,这一条款有“天生不足”之缺陷,其主要表现为:第一,条款的表述过于笼统,对“正常价值”、“产业损害”、“累积进口”等具体概念的界定弹性很大,从而未能明确“合理”采用反倾销措施和“滥用”反倾销措施的差别,为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手段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根据GATT“祖父条款”的规定,各缔约方对反倾销所承担的义务,仅在与各自现行的法律不抵触的范围内执行。这就大大削弱了GATT反倾销法的效力。(注:白光:《WTO 壁垒漏洞与争端案例》,中国物质出版社2002年版。)多哈回合上,反倾销被列为一个谈判议题,深受反倾销之害的一些国家坚决主张对反倾销协议的相关条款作以修改和调整,而另一些惯常使用反倾销措施的国家却强烈反对对现行的反倾销协议作任何实质性的变动。反倾销协议最后的走向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矛盾双方的实力对比将最终决定反倾销协议的修改与否与如何改动。

6.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缺陷在遏制贸易摩擦产生方面力度不够。条款的模糊性给了缔约国家“钻空子”的机会,导致了贸易摩擦的产生。那么一旦产生了贸易摩擦,GATT/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就应该通过集体或制度的力量来做出可信、有效的评判,有力地惩罚有关国家单方的钻空投机行为。但是GATT/WTO争端机制本身的缺陷实际上却可能纵容投机行为的发生。WTO 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比GATT时期的争端解决机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有不足之处。首先,其他国家报复违约国的行动必须得到WTO 的授权,而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漫长程序和步骤使违约方有机会影响WTO 的授权行为,如否决专家组的人选,进而降低了其他国家报复的可信性;再者,争端解决机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有关国家就争端进行谈判和磋商。只有所有的谈判和磋商都失败之后才会授权起诉方进行报复,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程序性约束与报复的直接成本结合在一起,降低了采取报复行为的可能性,所以,争端解决机制的种种程序性安排既增加了报复的时间成本,又降低了报复行为的主动性,从而不利于可信性的提高,而可信威胁又是抵制投机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最终也就难以抑制有关国家的投机行为。2002年初美国在众多国家的反对声中做出对进口钢铁加征8%~30%的进口关税的决定,虽然涉及了全球各种类型的国家,但美国却迟迟没有受到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制裁。因而,WTO 争端解决机制的这种缺陷实际上促成了贸易摩擦的发生和加剧。

三、中国遭遇贸易摩擦的自身因素

如果说贸易摩擦产生的外部根源具有必然性,并且对于单独某个国家是不可回避的话,那么贸易摩擦的产生同时也有源自单个国家内部因素造成的原因。我国频遭贸易摩擦除了上文述及的贸易摩擦产生的外部根源外,我们自身的因素更应引起极大的重视。

1.对外贸易依存度过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注定我国将频受贸易摩擦的困扰。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978年增长29倍;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1978年中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居第27位,2002年上升到第4位,其中:出口在世界出口贸易排名中居第5位,进口在世界进口贸易排名中居第6位。随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由1978年的9.8%(其中: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4.6%和5.2%)上升到2002年的50.2%(其中: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为26.3%和23.9%)。200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达8400多亿美元,仍将保持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我国同样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2002年流入我国的FDI 达到了527.43亿美元大关,成为全世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3年1~12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35.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4%.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5014.71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出口增长起到了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仅以2002年为例,2002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升至52.2%.(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2~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版。)相比之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却是相当逊色。自1979年中国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以来,截至2002年底,我国设立境外中资企业总数6960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非金融类)仅为299.2亿美元。

这些数字的对比,鲜明地反映出我国外贸和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对我们的外贸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而言,具有较强的出口替代效应,减少了投资国对我国的出口。无论是市场导向型的FDI 还是出口导向型的FDI ,它们起到了减少我国从资金来源国的进口数量同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出口发展的作用。而由于我国尚无能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工厂设在国外,直接生产销售来替代我国原有的对该地区的出口贸易。两方面对比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我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居高不下,并始终保持着较大的贸易顺差额。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命运。上文已经提到,贸易差额已经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导火索,而我国的贸易和对外投资的不平衡发展恶化了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以中美为例,中美两国间的巨额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和直接投资结构有关。美国近年来对华直接投资额均在40甚至50亿美元以上。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替代了前者对后者的出口。中国吸引的美国直接投资又促进了前者对后者的出口。再以中欧为例,2001年,中国向对反倾销问题叫嚷最厉害的地区之一的欧盟出口了492亿美元,而对欧盟的投资仅为1161万美元,是中欧贸易额的。(注:梁曙霞:《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联性——以中国为例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6期。)试想,如果中国具有同美国、欧盟国家同样发达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直接在美国和欧盟设厂,生产美欧原本要从中国进口的商品,那么双方的贸易差额将有大幅度的下降,贸易摩擦的机率也会随之降低。

2.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和出口市场地理分布过于集中,加大了我国对外发生贸易摩擦的机会。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发生了重大改变,得到了明显的升级优化,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逐年提高。除了飞机等少数品种外,我国几乎出口所有的制成品,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及其国内产业直接竞争,而且与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发生越来越多的竞争。然而,不管我国出口的是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兴产品,这些产品在我国的加工环节都集中于劳动密集环节,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出口,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进口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进口国壁垒的限制。从我国出口市场的地理分布来看,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盟地区,如果进一步细分,几个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我们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以2002年为例,美国市场占我国出口比重的21.5%、中国香港占18.0%、欧盟占14.8%、日本占14.9%.(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2002~200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蓝皮书》。)美国、欧盟和日本是同我们发生贸易摩擦最频繁的三个主要地区。相比之下,我们对拉美和非洲等地区出口市场的开发却严重不足。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的特征,以及出口市场分布的过分集中,使得我们的市场风险集中在某种或某几种相似的产品和某一个单独的出口市场之上,导致我们的出口产品极易引起进口国市场的关注,由于担心中国产品挤占其市场份额,许多贸易伙伴国以各种借口,纷纷采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引发贸易摩擦。

3.外贸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使我们在贸易摩擦中授人以柄,处于被动地位。从外贸经营主体来看,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中坚力量,但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滞后,在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很低。原本说来,国有企业同是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我们的国有企业往往给贸易伙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受政府资助较多的印象。从我国已有的反倾销案例来看,国有企业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个案审理中,成功的机率远远低于非国有企业。从外贸的增长方式来看,通过低价竞销,重复建设,无序增长,求得外贸数量扩张的现象仍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外贸领域。而价格因素和在某一时期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是贸易摩擦中的两个非常敏感的因素,而我国的出口企业对特定市场大多缺乏长远打算,一发现新的市场,就会蜂拥而入,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又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最终结果往往是将出口商品价格杀到无利可图。这种低价出口和出口的无序增长,不仅使我们丧失了正常应得利润、自降了出口商品的档次,更加大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机率。

4.各项标准设定和统计方法与贸易伙伴不接轨,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尤其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制度、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很落后。而国际上现行的规章制度又是由发达国家制定和主宰的。仅以技术性措施体系建设为例,当前我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认证制度体系还很不健全,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我们的一些行业和国家标准往往迁就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企业,指标明显偏低。这种技术性措施体系同国际流行标准不接轨的状况,使得我们的出口面临重重技术壁垒的同时,还遭受着输入不合格商品的严重威胁。这种同国际标准不接轨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我们的技术标准方面,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涉及国际贸易的众多领域均有表现。这些都增大了我们同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的机率。另一种不接轨表现在我们同主要贸易伙伴在贸易统计口径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中国香港地区转口贸易的计算、到岸价格、离岸价格的采用等方面。计算上的不一致,大幅度地加大了原本的贸易差额,增加了贸易摩擦的机会。
5.贸易争端中所处的不利地位,减弱了我们在贸易摩擦中的抗衡力度。我国企业和政府在贸易争端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成为WTO 成员之前,我们遭遇贸易摩擦时,只能依靠双边协调解决,而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的不平衡及其他种种因素,使我国在双边贸易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加入WTO 后,虽然我们可以诉诸多边机制来解决贸易争端,但由于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使得我国出口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发生贸易摩擦时,我国企业仍处于较弱的防护状态。如国内企业在遭受反倾销诉讼时,应诉率和胜诉率都不高。另外,这种不利地位还体现在我国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不完善。仍以反倾销为例,迄今为止,我国仅发起27起对外反倾销诉讼。由于我们的反倾销工作经验不足,力度不够,它既未起到合理保护国内市场的作用,更远未构成对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的威慑力量。而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鼓励了国外企业滥用反倾销等手段阻碍中国产品的进入。

6.企业的自我防护意识差、预警机制不完善,加重了我们在贸易摩擦中的损失。我们的出口企业欠缺敏锐、通畅的信息捕捉、分析和传递系统,对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远未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致使我们竞争手段单一、国际营销谋略不足。更重要的是,由于对国外市场的动态了解不及时,即使在国外企业或行业中介组织已经决定或表现出对我们某种出口产品的关注,并可能付诸调查,决定立案之时,我们的企业仍不改原有的出口战略,继续大量涌入出口市场,使自身陷于被动地位。不仅如此,我们的企业在一旦遭遇贸易摩擦时,经常连完整的、符合国际要求的有关成本、销售的记录也无法提供,更使得自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加大了在摩擦中可能遭受的损失。

综上所述,中国遭遇频繁的贸易摩擦,是在世界贸易摩擦高发的背景下发生的。世界贸易摩擦产生甚至频繁产生的根源构成了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外部根源。对这种外部根源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客观冷静地面对问题,并以平常心来对待这一困扰。与此同时,由于我们自身的因素构成了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内部根源。这种内部根源的存在,注定了我国将被深深地卷入世界贸易摩擦的漩涡当中。那么对这种内部根源的把握,有助于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贸易摩擦,或者减轻在贸易摩擦中可能受到的损失。

Ⅱ 跪求《多哈回合:焦点, 展望与中国角色》的学习总结

自08年7月21日开始的一周,30多个重要成员方的部长围绕多哈谈判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核心问题召开密室会议。
谈判第一天,欧盟在农业谈判中做出新让步,同意在原先承诺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54%的基础上,修改为降低60%;第二天,美国计划将“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OTDS)从170亿美元削减至150亿美元。
第四天,世贸谈判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立场的关键人物——印度工商部长卡迈勒纳特(Kamal Nath)回国,度过政府信任投票后重返多哈会场。
这些都是支撑谈判进行下去的积极迹象。印尼贸易部长冯慧兰便曾称:“从未如此之近地接近成功。”
7月25日,拉米提出一套妥协方案。根据这套方案,美国须将农业补贴限额从先前提出的150亿美元降到145亿美元;欧盟须大幅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不过允许其指定高达4%的农产品为敏感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待遇。此外,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关税的上限可在20%到25%之间选择,选择的上限越低,享受关税免减或少减的产品数量就越多。另外,该方案还允许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农业和工业部门受到关税保护。
各成员同意在此方案基础上继续磋商,从而使多哈回合谈判峰回路转。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当天表示,拉米的方案并不完美,但它促进了一套协议框架的出现,该协议框架有利于世界经济,有利于促进发展。
在结束一周的谈判后,部长们“细琢慢研”地达成了一些可能的妥协。包括美国和欧盟分别削减70%和80%的扭曲农业补贴。这使人们似乎瞥见了多哈回合赢得转机的曙光。拉米宣布,原定于7月27日结束的此轮WTO主要成员部长会议延长,继续举行。
然而,会谈进入第八天后,情势急转直下,倔强与对抗的情绪主导了谈判会场。美国和印度未能就农产品关税问题握手言和。会谈第九天,拉米不得不宣布,谈判破裂。

破裂症结
据拉米表述,谈判议事表预先圈定了20个谈判议题,此轮多哈谈判已经成功谈拢了其中的18项。“然而在第19个议题——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保障机制上,分歧无法弥合。”
所谓特别保障机制(SSM),是出现在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最终农业谈判文本中、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发展中国家可以动用这个在农业领域的防御性政策工具,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进口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提高关税壁垒,以此来保障农民的生存、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
由超过40多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33国协调组织(G33)是特别保障机制最积极的捍卫者。尽管其他国家原则上支持建立特别保障机制,但是美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的农业出口国,如泰国、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却始终寻求对这一机制的限制。
在7月29日的会议上,美印在如何启动特别保障机制上僵持不下。美国坚持应设定一个比40%的进口激增底线更高的“触发点”,即只有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至比40%还大规模的时候,“受害国”才能启动特别保障机制,提高关税;印度则坚持更低,比如10%的“触发点”,表示不会接受任何不让他们在农产品激增的情况下得到更大征税空间的规则。
美国最终以必须界定该机制的使用合法性和防止滥用为由,没有作出让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认为,在全球食品危机面前,同意对世界粮食贸易竖起关税壁垒是“嘲讽之事”,拒绝给予其他国家这种“不公平的有利条件”。
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另一主要分歧,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无法在发达国家对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总量的削减幅度上达成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告诉《财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水平极不平衡。只有对发达成员国内支持进行大幅度实质削减,才能实现实质性削减“扭曲贸易的国内总支持”的目标。
发达国家承诺的补贴减让难以让发展中国家满意,因此发展中国家难以在特别保障机制问题上作出让步。
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上述问题上的分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贸室主任梁燕芬向《财经》记者分析,此轮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也不能排除外部因素的作用。
“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形势正处于低谷,各个国家都很难估计让步后的影响,因此谈判立场就比较慎重。此次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世界经济形势的牵连。”
中国的角色
对于此次谈判的破裂,有不少美国贸易官员和学者将原因部分归咎于中国。因为在谈判最后的关键时刻,同样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巴西已经同意美国的立场,这时中国选择了站在印度一边。
自2005年底香港部长级会议以来,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在谈判中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加积极地介入谈判的呼声就始终未断。但直到此次日内瓦会议之前,所有关键的核心成员谈判都未纳入中国。
此次,谈判进入到第四天后,由30人组成的小型贸易部长会议仍未产生可观成果,世贸总干事拉米力邀中国首次加入美国、日本、欧盟、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亚组成的“世贸六方会谈小组”。
对于中国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印度的立场,美国农业部前助理部长、加州大学农业经济与政策教授丹尼尔塞莫内(Daniel Sumner)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谈判在农业这个节点上崩溃,我觉得很失望,也很费解,因为中国农业总体来讲是高产且富有竞争力的,也许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考虑,也许存在一些误解。但大家都明白,WTO存在的依据就是降低关税。印度和中国最后在关税问题上说‘不’,这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而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向《财经》记者分析,特别保障机制不是发达国家眼中那样的小问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之所以支持印度,就是因为在农业问题上不愿动摇。

针对主要发达国家关于中国坚持部分敏感农产品关税免予削减和反对强制性工业品部门自由化的立场、对多哈回合谈判造成障碍的言论,中国代表团反驳称,“这些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亦回应指出,主要发达成员是本轮谈判最大的受益方,保留了很大的农业补贴空间,他们应对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注给予充分的理解,不应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设置障碍。
至于谈判失败对于中国的可能影响,谈判破裂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一些结构性的变化,贸易效益观已经在短期内超越了对量的扩张的追逐。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为了追求市场扩大和贸易量的增长而作出利益交换的阶段了。中国仍在消化“入世”带来的各种变化,对于达成需要代价过大的贸易协定的意愿有限。
不过,亦有美国学者对中国发出警告。“最后一天,人们看到巴西站到美国一边,而中国却站到印度一边。这会给中美贸易带来潜在障碍,因为美国国会就更容易通过针对中国的惩罚性立法。”
其实,“多哈回合”这个名词的完整准确表述应为“多哈发展议程”,其宗旨是通过更公平的贸易环境,来促进全球特别是较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然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模型,发展中国家从多边贸易得到的收益只占世界收益的16%,分摊到人头上,每个发展中国家国民得到的好处不足1美分。所以,动力不足的现象出现在谈判桌的两头。

Ⅲ 完美结局求助 参考文献 要关于我国反倾销法的 心情大好 要完结了 送分

中文

1. [美]昆西. 赖特著:《国际关系研究》(1955年)选译“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沿革、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载于倪世雄、金应忠选编:《当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文选》,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1版

2.曾华群著:《国际经济法导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余先予编著:《国际经济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4.马丁.沃尔夫著,《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第1版

5.杨圣明主编:《中国关税制度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6.沈达明 冯大同编著:《国际贸易法新论》,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1版

7.[英]詹宁斯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分册, 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8.郭寿康主编:《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1版

9.陈宪等编著:《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0.费孝通主编:《影响世界的著名文献》(经济卷),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1.陈安主编: 《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2001年第2版

12.刘丁编著:《国际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1版

13.姚梅镇主编:《国际经济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4.董世忠主编:《国际金融法》,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5.高尔森主编:《国际税法》,法律出版社1992年第1版

16.余劲松主编:《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1994年第1版

17.吴焕宁主编:《海商法学》,法律出版社1989年第1版,1996年第2版,

18.曹建明、陈治东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第一卷至第第六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9.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国际经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0.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年第1版

21.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1版

22.王贵国著:《国际经济法》,香港:广角镜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年第1版

23.梁西主编:《国际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4.饶戈平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5.曾令良主编:《国际法学》,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6.慕亚平著:《当代国际法原理》,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7.邵津主编:《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8.张乃根著:《国际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9.张乃根主编:《新编国际经济法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30.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31.赵承壁编著:《国际贸易统一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2.龚柏华著:《国际金融法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3.陈治东:《国际商事仲裁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4.张乃根:《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5.李浩培:《国际民事程序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6.陈安总主编:《国际经济法学系列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002年第1版

37.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8. [法]克劳德若.贝尔亨特,特雷莫著:《海关法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9.徐觉非主编:《海关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40.《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成果》,总编审汪尧田,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41.汪尧田 周汉民 主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总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2年第1版

42.汪尧田 周汉民主编:《世界贸易组织总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第1版

43.曹建明 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4.张乃根主编:《中国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5.张乃根陆飞主编:《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6.汪尧田 李力主编:《国际服务贸易总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47.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48.赵维田:《最惠国与多边贸易体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9.韩立余:《美国外贸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50.曾令良:《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51.彭文革、徐文芳:《倾销与反倾销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2. 高永富、张玉卿主编:《国际反倾销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3. [美]约翰・H・杰克逊:《世界贸易体制》,张乃根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54. 孔祥俊:《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55.张乃根:“论《多哈TRIPS协议宣言》与WTO争端解决的关系”,载《国际经济法学刊》第8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6.张乃根:“论TRIPS协议框架下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当代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57.张乃根:《美国专利法判例选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58. 《工业产权实用法规汇编》,上海市律师协会和上海市工业产权研究会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

59.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第1版

60.施米托夫著:《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61. 施米托夫著《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62. 冯大同编著:《国际贸易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63. 张湘兰著:《国际贸易法理论与实务》,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64.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条约法律司编译,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65. 王传丽主编:《国际贸易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6. 钟建华著:《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法律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第1版,

67. 冯大同主编:《国际货物买卖法》,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8. 於世成、杨召南、汪淮江编著《海商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

69. 刘舒年、严思忆编著:《国际贸易结算与融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

70. 张圣翠主编:《国际商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71. 陈治东“国际托收业务中银行责任之法律分析”,载《武大国际法评论》第二卷,2004年

72.[英]H.C.格特立奇、M.梅格拉著:《银行商业信用证的法律》(姚念慈等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0年第1版

73. 刘云飞等:“呼之欲出的UCP修订版(一)”,载《国际商报》2003年5月19日。

74. 金赛波、张永梅:“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成文法和判例”,载《仲裁与法律通讯》,中国国际 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主办,1999年6月第3期

75. 《美国统一商法典-信用证篇》(王江雨翻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第1版

76. 金赛波:“美国法上信用证欺诈与禁令”,载沈四宝主编:《国际商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7.杨良宜著:《信用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78.姚淞:“合同纠纷,还是商业诈骗?-兼谈信用证交易的陷井条款”,载《国际商报》1999年2月12 日。

79. 李炜:“软条款信用证浅析”,载《国际商报》1998年10月10日。

80.[英]弗瑞迪•林格著:《保理法律与实务》(刘园、叶志壮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81. 刘舒年主编:《国际信贷》,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6年第1版

82. 肖永平、杜涛著“国际保理法律问题初探”,载《国际贸易问题》 1998年第3期。

83. 王新福主编:《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1版,第79页。

84. 王军编著:《美国合同法判例选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

85 刘云龙:“试论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监控”,载《投资研究》1996年第2期

86. 谭跃、潘永红著:《金融互换》,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1版

87. 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编著的《金融服务自由化和服务贸易总协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世界贸易组织司翻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88. 葛华勇主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导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第1版

89. 吕森全编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实务》,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第1版

90. 岳彩申著:《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91. 中国工商银行与瑞士信贷银行联合出版的《福费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

92. 蔡浩仪著:《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版

93. 叶辅靖文章:“发达国家金融为什么纷纷放弃分业经营”,《改革》2000年第4期

94. 江曙霞著:《银行监督管理与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第1版

95. 陈卫东,“新巴塞尔协议评析”,《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96. 宗良,“新资本协议出台与我国银行业对策”,《国际金融研究》 1999年第8期

97. 郭玉军:《国际贷款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98. 王家福著:《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1版

99. 沈达明编著:《国际金融非上的抵销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00.张学安著:《银行跨国业务中的抵销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01.李文等编著:《律师金融业务——国际商业团贷款》,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02.郭洪俊著:《国际银团贷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03.徐海燕译文:“论国际商会关于合同保函的规则”,《民商法论丛》第9卷

104.周辉斌著:《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法律实务》,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05.CLIFFORD CHANCE法律公司:《项目融资》,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06.于安著:《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协议(BOT)与行政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07.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08.王贵国:《国际投资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109.曾华国:《收购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版

110.联合国贸发会议:《1996年世界投资报告》(中译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11.中国社科院国际投资中心:《2000年中国外商报告》中国财经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12.余劲松:“论跨国公司责任的法律依据”,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3期

113.余劲松:《跨国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14.胡果威:《美国公司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15.邓子基、唐腾翔著:《国际税收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16.陈志楣 著:《税收制度国际比较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117.李必昌 编著:《中国对外税收法律制度》,法律出版社 1988年第1版

118.王铁军 编著:《国际避税和反避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第1版

119.葛惟熹 主编:《国际税收教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第1版

120.高尔森主编:《国际税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21.邓子基、唐腾翔著:《国际税收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122.张 勇著:《国际税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版

123.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偷税与避税》,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1992年8月第1版,

124.唐腾翔、唐翔 著:《税收筹划》,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 1994年9月第1版

125.方卫平 编著:《国际税收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年9月第1版

126.杜莉 著:《国际税收学》,上海三联书店 2001年第1版

127.陈 安 总主编,廖益新 主编:《国际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128.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逃税与避税》,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129.国家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译:《偷税与避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第1版

130.韩健著《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理论与实践》(修订本) 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31.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民事,经济,知识产权,海事,民事诉讼程序卷),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32.唐厚志“谈谈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原理和实践”《仲裁与法律》2001年合订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3.陈力“浅析ICSID仲裁的突出特点”《上海律师》1998年第5期。

134.王生长“仲裁协议及其效力确定”,〈仲裁与法律〉(2001年合订本)法律出版社版,

135.朱建林编著《国际商事案例评析》 中信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36.参见李虎著《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外文

1. Hugo Grotius, The Law of War and Peace (trans. by Francis W. Kelsey),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25

2.John H. Jackson etc.,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4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2002,

3.Peter B. Kene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3r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4.The Institutes of Justinia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with an Index by J.B. Moyle) 5th ed., 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13.

5.Renato Ruggiero, “Charting the Trade Routes of the Future: Towards a Borderless Economy ”, (25 September 1997), WTOPress/77

6.Renato Ruggiero, “Beyond the Financial Crisis” , ( 5 October 1988), WTO/Press/113。

7.John H. Jacks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Reflection on the ‘Boilerro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m. U. J. Int’l L. & Pol;y (Vol. 10:2, 1995)

8.David Kennedy, “ The International style in Postwar Law and Policy: John Jackson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m. U. J. Int’l L. & Pol’y ( Vol. 10:2. 1995)

9.Renato Ruggiero, “Charting the Trade Routes of the Future: Towards a Borderless Economy ”, (25 September 1997), WTOPress/77。

10.Draft International Code of Conct on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U.N. Document TD/CODE TOT/25 of June 2, 1980。

11. WTO Special Report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Role of the WTO , Geneva: WTO 1998, p. 52.

12. [日]高桑昭、江头宪治郎:《国际贸易法》(国际取引法),[日]青林书院1991年

13. [日]佐佐木隆雄: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アメリカの通商政策)》,[日]株式会社岩波书店1997年版,

14. [日]波光严:《国际经济法入门》,[日]劲草书房1996年第1版,

15,Andreas F. Lowenfeld and Thomas Ehrlich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New York: Matthew Bender, 1975, 1st ed., 1981 2nd ed., 1996 3rd ed.. 该书最新版本为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16.John H. Jackson,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Reflection on the ‘Boilerroo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m. U.J. Int’l L & Pol’y (Vol. 10:2 1995).

17.John H. Jackson, World Trade and the Law of GATT,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1969.

18.John H. Jackson, “Glob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 1 No. 1 (March 1998),

19.John H. Jackso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In Times That Are Interest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 3 No. 1 (March 2000),

20.Covey T. Oliver and Sharon A. Williams etc., Cases and Materials o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 New York: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95 4th ed.

21.Joel R. Paul, “The New Movem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m .U.J.Int’l L & Pol’y (Vol. 10: 2 1995)

22.Jeffrey L. Dunoff, etc., International Law: Norms, Actors, Process, New York: Aspen Law & Business, 2002, Chapter 12, Managing the World Economy.

23.Louis Henkin, International Law: Politics and Values,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Publioshers, 1995.

24.Igmaz Seidl – Hohenveldern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London: Kla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9.

25.D. Carreau, P. Juillard, T. Flory, Droit International Economique, 3rd ed, Paris: LGDJ, 1990

26.Asif H. Quresh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London: Sweet & Maxwell , 1999

27.Matthias Herdegen, Internationales Wirtschaftsrecht, 2 Aufl., Verlag C. H. Beck, Munchen 1995.

28. [日] 山内惟介等译《国际经济法》监译者后记,[日]中央大学出版部1999年版

29. [日] 高田源清:《经济法》,[日]评论社1953年版

30. [日]福光家庆:“经济法的概念(2)”,[日]《神户法学杂志》第3卷第3号,1953年12月

31. [日]金泽良雄:《国际经济法序说》,[日]有斐阁1979年版

32. [日]横川新:《国际投资法序说》,[日]千仓书房1972年第1版

33. [日]丹宗晓信等:《新版国际经济法》,[日]青林书院1993年第1版

34. [日]山田恒夫:《国际取引法概论》(新版),[日]酒井书店2001年第1版

35. [日]波光严:《国际经济法入门》,[日]劲草书房1996年第1版,第1页。

36. [日]松下满雄:《国际经济法——国际通商/投资的规制》(初版), [日] 株式会社有裴阁1988年第1版,1996年改定版

37. [日]松下满雄:“国际商法的诸相(1~6)”,《日本经济新闻》1987年9月21~28日

38.John H. Jackson,The World Trading System: Law and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2nd, The MIT Press,1997

39.Terence P. Swewart, 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1996.

40.John H. Jackson etc. ed.,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 Cases, Materials and Text, 3rd edition , West Publishing Co., 1995

41. J. H. Verzijl, International Law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 D. Sijthoff-Leiden, 1972.

42.日本经济产业省通商政策局:《不公正贸易报告书》,[日]财团法人经济产业调查会出版部2001年版

43.[日]国际法学会编:《国际法辞典》,[日]鹿岛出版社1975年版

44. Daniel Gervais, The TRIPS Agreement: Drafting History and Analysis.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8.

45. Reichman, ”Securing Compliance with the TRIPS Agreement after US v Ind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Vol.1,No.4,

46.Zhang Naigen, Dispute Settlement Under the TRIPS Agre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eaty Interpretation, Templ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aw Journal Volume 17, Number 1 (2003)

47.Harold C. Wegner, Patent Harmonization: by treaty or domestic reform, London: Mori Press, 1993, 48.India –Patents Protection for Pharmaceutical 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Procts: Report of the Panel (WT/DS50/R, 5 September 1997); Report of the Appellate Body (WT/DS50/AB/R, 19 December 1997).

48.Argentina – Patent Protection for Pharmaceuticals and Test Data protection for Agricultural Chemicals (WT/DS171/1)

49.Canada – Patent Protection of Pharmaceuticals Procts (WT/DS114/1)。

50.European Community – Patent Protection for Pharmaceuticals and Agricultural Procts (WT/DS153/1)。

51.Selecte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Unfair Competition, 1995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5.

52.Robert A. Chote: Cases and Materials on Patent Law including Trade Secrets-Copyright –Trademarks,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53.Leo D’arcy, Carole Murray and Barbara Cleave, Schimitthoff’s Export Trade-the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weet & Maxwell, 2000;

54.J.C.T.Chuah, La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econd Edition, Sweet & Maxwell, 2001; 55. Paul Todd, 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Sweet & Maxwell, 2003.

56. John O. Honnold, 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Under the 1980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1982.

57.(Draft Instrument on the Carriage of Goods [wholly or Partly][by Sea],A/CN.9/WG3/WP.32.

58.Chen Liang, “Seaworthiness in Charter parties”,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2000, Jan.

59.Chen Liang, “To Limit Globally Sea Carrier Liability Under Bills of Lading Towards Cargo Interests”, European Transport Law, 2002

60.Chen Liang, “Benefits and Burdens of Third parties under Exception clauses in bill of lading”,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 ,Vol.24,Winter,1999.

61.Chen Liang, “Seaworthiness in Charter parties”,Journal of Business Law ,2000, Jan.

62. Zhen Jing, The Confusion Between Subrogation and Assignment in the Insuranc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95——A Critical Analysis on Article 44 of the Insurance Law,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Law, November, Issue,2002

63.Chen Liang, “Legal allocation of collision risks for bills of lading cargo interests/cargo assured——with respect to the three collision-related perils”,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Quarterly, 1999

64.George P. Gillgan,Regulating the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9。 67.James Perry , ed.,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A Practical Legal Guide,Sweet & Maxwell,2001。

65.Eva Riesenhuber,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under Constraint,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1。

66.J.Gold, Convertible Currency Clause under Present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rrangement,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economics, 1979年,No.13

67..Marc I. Steinberg,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aw,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9

68..Allan B. Afterman, U.S. Securities Regulation of Foreign Issuers: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Disclosure Manual,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7年。

69.Philip Wood,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nal Finance, Sweet & Maxwell, 1980.

70.Scott L. Hoffman,International Project Financ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1998年;

71.Graham D. Vinter,Project Finance, 2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1998年

72.Fiona Scott International Project Finance,Claus-Peter Marters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Ing, 2000。

73.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6, 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 NO.E. 96

74.Fiona Beveridge, Treatment and Taxation of Investment under International Law ,Juris Publishing, Inc.2000.

75.Emercy J. and M. Spence, “Administrative Barrier: the red tape analysis”, Washington, D.C.FIAS, 1999.

76.UMCTAD, (1999) Foreign Porfolio Investment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ocument No. TD/B/Com, 2/EM.G/2.15 April

77.M. Sornarjan. The Settle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Dispute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

78.OECD National Treatment to Foreign Enterprises Established with Territorial of Member Countries under OECD.

79.Enic L. Richards, Law for Global Business, Richard D Irwin Inc.,1995

80.Meyer, Klaus, Entry Mode Choice in Emerging Markets Center for East European Studies, Working Paper No. 18. Feb. 1998

81.Arnold A. Knetchle, Basic Problems in International Fiscal Law,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79

82.David R. Davies,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Double Taxation Relief, London: Sweet & Maxwell,1985

83.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 (1971) Vol. XIII

Ⅳ 张学友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上唱的一首歌

《Together Now》(《携手同行》)。

北京时间12月2日凌晨,2006年多哈亚运会盛大拉开序幕,中国香港的歌神张学友也倾情献唱,曲目《Together Now》(《携手同行》)。张学友的歌声震撼了全场,也掀开了亚运会代表团入场仪式的序幕。
张学友被华人音乐界奉为“歌神”,其93年发行的《吻别》至今仍是各大KTV点唱的金曲。身着黑色燕尾服,张学友深情款款地唱起了本届亚运会主题歌《Together Now》(中文名:携手同

行),现场还有一千多号阿拉伯兄弟用腰鼓、手鼓等各种鼓为其伴奏。
作为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特邀表演嘉宾之一,素有“歌神”之称的中国香港明星张学友在开幕式上倾情演绎了一首英文歌曲《在一起》。当身着黑灰色燕尾服的张学友出现在开幕式演出现场演唱时,获得现场观众热情的掌声,现场的一位来自中国香港的记者忍不住连连对四周的记者介绍:“Jacky Cheung,best singer from Hong Kong(这是来自中国香港的最好的歌手张学友)。”一曲《携手同行》向多哈人民带去了龙的传人美好的祝福和真诚的问候。

歌词:

Can you hear it, hear the sound?
The sound of thunder rolling in
A thousand drummers on a breath of wind
The sound of footsteps beating down

Coming closer, nearer now
The tribes that gather like a storm across the sky
With banners flying in the sun
The colours bleeding into one

Step by step, one by one we come
Together now

Can you feel it, the kiss of wind?
The wind of change that fans the flame
A flame that lights up like a storm against the sky
With banners flying in the sun
The colours bleeding into one

Step by step, one by one we come
Together now

Across the seas and desert sands
The people reaching out their hands

Step by step, one by one we come
Together now

Step by step, one by one we come
Together now

Now that the time has come
This moment in the sun
A new day breaks with the dawn
Across an ancient land

歌词大意:

你能听见吗,听见那声音?

那是惊雷滚动的声音,是一千名鼓手制造了风的呼吸。那是正在敲打的脚步,正在靠近。部落的族人正在集会,就像空中凝聚的暴风雨。

旗帜在阳光中迎风招展,色彩互相渗透在一起。摩肩接踵,并肩而行,我们来了,来到一起。

你能感觉到吗,那风的亲吻?风吹着烈焰,正在煽风点火。那火焰被点燃,就像空中重新凝聚的暴风雨。

Ⅳ 我要写篇文章关于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谁能帮忙或搜到,谢谢

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效能的调查研究——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胡艺文, 陈美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系,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网络资源的管理效能是直接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就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效能进行了问卷调查,详细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知识管理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效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管理效能;知识管理

随着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中心、数字图书馆等信息化机构在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促进在校大学生有效学习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网络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活动重要特征之一,是网络学习具有丰富的和共享的网络化学习资源,而网络资源的管理,直接影响到网络学习的效果。大学生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调查他们网络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提高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能力的策略,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效用、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笔者采用实证研究法,对全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学生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所在,寻求更具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方法,探索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发展对策。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平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学生年级组成,随机抽取了2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并走访了我校部分专家、一线教师,确保调查对象能较为全面而真实的反映出我校的实际情况。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学生问卷的编制在参考了国内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1][2][3],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形成了正式的问卷。问卷包含8个问题,其中7个封闭式问题,1个半封闭式问题。分别从大学生网络资源及知识的检索、处理、和利用状况、大学生知识管理方法、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状况、大学生对现有网络资源满足状况评价、大学生对网络资源形式的使用状况及满意度等方面对我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基本反映了大学生网络资源与知识管理状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1份,其中有效问卷226份,回收率96.25%,有效率97.84%。在被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3.8%,女生占56.2% ;理工科学生占48.2%,文科学生占51.8%;大一学生占26.6%,大二学生25.2%,大三学生21.6%,大四学生26.6%。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3.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处理。问卷信度分析的结果是Cronbach’s Alpha=0.813。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

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学习以搜索资料为主,其次是做作业和阅读课件,而讨论、交流则很少。我们发现从大一到大三,学生在利用网络做作业这一方面,逞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随着专业学业的深入,网络学习也越来越频繁。在网络学习中,对资料的搜索始终占据相当高的比例,说明网络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如图1所示)在对个别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网络资源的获取是较难的一个环节,致使耗费的时间也最多。因此,提高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是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

表1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基本情况统计表(n=226)

Read Homework Discussion Search Other
Valid Freshman 17 11 17 48 10
Sophomore 20 29 4 54 11
Junior 17 37 7 49 10
Senior 20 22 7 55 14

(二)大学生对现有网络资源的满足状况评价

我们对网络资源的满足状况评价进行了加权评分,1分表示非常贫乏,2分表示比较贫乏,3分表示丰富,4分表示非常丰富。分值越高,评价越高。调查显示,学生对网络资源的数量和资源种类与呈现形式比较满意,但对学习资源的质量评价较低,且随年级增长评价逐渐降低:大二为2.71,大三为2.50,大四为2.40。(如图2所示)一方面说明我校网络资源的总体质量偏低,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业的不断深入,能为学生所利用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少。

表2 大学生对现有网络资源的满足程度统计表(n=226)

Quantity Quality Types Forms
Valid Freshman 3.08 2.61 2.97 2.56
Sophomore 2.85 2.71 2.85 2.82
Junior 3.02 2.5 2.87 2.78
Senior 2.97 2.4 2.73 2.53

(三)学习活动中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

调查表明,有超过半数的课堂上只是极少或者偶尔使用网络资源,仅27%的课堂上(其中还包括上机课程),教师经常使用网络资源。对比课外学习活动中经常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占41%,说明课堂中使用频度不够,与实际学习需求相差甚远。学习资源的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缺失十分明显。如图所示:

(四)大学生的网络资源管理基本能力情况

我们对网络资源的基本管理能力情况的八个方面进行了加权评分,分值越高,网络资源与知识管理的基本能力越强。调查显示,最基本的资源收集和查找能力如收发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的使用等还是比较熟练的,但是对学习资源的处理、归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整合等高一些的知识管理方面的能力就不尽如人意了。(如图5所示)对学习资料的归类整理、网络图书馆与文献数据库的检索使用、对学习资源的按需整合,得分仅有2.40、2.25和2.06,而在参加学习社区等对知识的共享与交流则更少,得分仅2.05。
(五)大学生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情况

我们对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情况的五个方面进行了加权评分,分值越高,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能力越强。调查显示,总体上我校学生网络学习的学习方法与过程控制能力偏差,得分均小于2.30。尤其是元方法上,对学习方法的反思得分只有2.16,对学习的总结更少,仅得分2.02。(如图6所示)说明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并不注重学习的反馈与反思,很少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导致出现网络学习中效率不高的情况。

三、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一)研究结论及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在网络资源管理方面体现出的特点有:1、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有几种情况:一种是想积极使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源,但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一种是部分学生仅仅将网络作为一个搜索作业答案的地方,缺少思考和反思,不能使网络资源的利用效果达到最好。2、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网络资源使用中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网络使用方法,由于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学习平台支撑,所以作用有限。3、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呈现出目的性不强,反思不够,急功近利,但往往又对其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等一些具体特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学校对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具体要求不够明确,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这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工程,现在学生普遍急功近利,要培养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将自身的发展与网络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2、现阶段教师在学生网络资源利用中没有很好发挥引导作用,往往只是利用网络交作业,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理念和学习兴趣入手。3、学生自身存在一些因素影响网络资源更好的利用,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和学习素养应有更大的提高。4、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存在一些阻力:比如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太大,学生难以适应和转变。

(二)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

大学生网络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目前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网络上的信息庞杂, 缺乏系统性和可靠性,有用信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管理,信息在更新上也存在着不平衡。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组织、管理等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这也就是说学生利用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学习内容和目标的随意性很大。
2、当前大学生的自主资源管理能力存在不足之处。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者的自主资源管理能力现状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整体水平不高,学习者学习动机表现了较强的自主性,但自我效能感、知识管理、认知策略等方面较低;二是学习者个体间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有的学习者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少,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业。有的学习者则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自主学习形式,在网络操作技能、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人际交流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如:教师在学生网络资源管理中的指导作用发挥不足、网络资源质量的低下等等问题。

提出的建议:

1、提高网络资源管理方式的适应性

通过访谈与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时,经常发生迷航现象。说明大部分学生缺乏信息免疫素养。网上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如果学生不能自觉提高甄别能力、自控和自律能力,自觉地抵御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那么,网上学习效率显然不高。在访谈中也发现学生对搜索引擎工具不满意,当然目前的主流搜索引擎工具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通过访谈得知其中部分同学因对网络资源管理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没有掌握,没法顺利进行学习; 他们大都希望学校能在网络资源管理技能和方法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使他们从心理和实际的学习技能方面更快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4]。

2、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做法,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便一蹶不振。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大部分是基于外部学习动机的学习,因此,加强内部学习动机是网络资源管理得以有效进行的有力保证。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需要自己调整, 要从自我提高的角度进行网络学习, 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并抵制网络诱惑。

于此同时,在学生自身方面,还应加强学生元认知的培养;重视师生信息素养、设计素养的培养;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应注意唤醒学习者主体意识。从教师和指导者的角度讲,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善外部监控机制。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上看,学校应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提高网络资源的质量;加强网络课程的设计,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詹斌.广东省中小学教学资源应用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01):77-81.

[2]徐恩芹,刘美凤.我国中小学教师对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报告[J]中国电化教育,2005(01):74-76.

[3]胡卫星,李凤杰,何明.大学生网络学习策略的结构与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01):41-44.

[4]王焕景,张海燕.对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5(01):33-36.

Ⅵ 急需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是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很有用
《国际服务贸易》 李小牧
电子工业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与规则》
何茂春
世界知识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
程宪 程大中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
王文举 安广实 经济日报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
汪素芹
机械工业出版社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贾建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 刘绍坚
《国际服务贸易》
张汉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对策》 王子先,王雪坤,杜娟.
《国际服务贸易》 饶友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服务贸易》 程宪
立信会计出版社
《国际服务贸易》 刘东升 中国金融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 (www.stats.gov.cn)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WTO.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0

Ⅶ 2006年多哈亚运会张学友唱了什么歌!

togethernow
歌词:
精彩专题:起个好听的英文名
2006北京迷笛音乐节现场实况视频
Album:Passionworks
Title:Together
Now
Deep
inside
this
city
night
There's
only
you
and
me
I
can
only
hear
your
voice
I
am
all
you
see
Baby,
I
love
you
Born
to
be
mine
I'lI
say
forever
You
say
it
all
the
time
Take
it
like
a
vow
We're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In
this
world
so
fast,
nothing
lasts
But
I
can
feel
it,
we're
gonna
make
it
Together
Now
you're
winning
in
big
town
trade
Lose
it
once,
try
to
get
saved
Talk
gets
cheap,
money
gets
made
In
too
deep,
time
steals
away
I
call
you
up,
get
you
on
the
line
Wanna
get
back
to
where
we
were
that
time
Wanna
get
you
out,
out
of
this
place
Hold
you
close,
just
to
see
your
face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together
now

Ⅷ 外国卡塔尔(26N~25N,51E左右)地理 说出多哈解决城市用水的主要途径并说明理由.

多哈解决城市用水的主要途径:

一、海水淡化.卡塔尔多哈属于亚热带沙漠地区,干旱少雨,海水淡化是主要用水来源.

二、淡水收集.由于多哈气候炎热干旱,年平均降水75.2mm,建设雨水搜集净化系统.

三、节约用水.沙漠地区蒸发量大,采用“滴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植被浇水.

四、进口淡水.多哈多数引用矿泉水都是从世界各地进口的.

Ⅸ 我从广州出发去恩德培从多哈转机 谁能帮忙细说下多哈转机流程

第一个粉色标注的是 广州飞多哈,,航班号QR875,起飞时间是6月9号1:55,到多哈是4点55,在航站楼1
第二个粉色标注的是 多哈飞恩德培,在航站楼1,航班号QR1387,起飞时间是6月9号7点45,到达时间是下午1点05
这个应该是一个有中转的飞机。中转站是多哈

Ⅹ 我要写一篇关于WTO多哈回合谈判进展及前景的毕业论文,请问可以参考哪些文件帮忙列举下来 要10个以上

WTO是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另有,世界旅游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世界厕所组织也简称WTO。
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总部设在日内瓦。 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目前,世贸组织的贸易量已占世界贸易的95%以上。现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 (法国人),2005年9月任职。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日内瓦)
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服务;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截止1999年12月底,该组织由成员135个,现任总干事是欧盟前贸易委员帕斯卡尔·拉米。WTO作为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在法律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他的职责范围除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议以及提供多边贸易谈判所和作为一个论坛之外,还负责定期审议其成员的贸易政策和统一处理成员之间产生的贸易争端,并负责加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以实现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WTO协议的范围包括从农业到纺织品与服装,从服务业到政府采购,从原产地规则到知识产权等多项内容。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下设总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日常会议和工作。总理事会设有货物贸易、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三个理事会和贸易与发展、预算两个委员会。总理事会还下设贸易政策核查机构,他监督各个委员会并负责起草国家政策评估报告。对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每两年起草一份政策评估报告,对最发达的16个国家每4年一次,对发展中国家每6年一次。上诉法庭负责成员间发生的分歧进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