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血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主要在非洲中部等地流行,在亚洲是极为罕见的,应该不是,如果不确定建议去看医生。
『贰』 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80%。埃博拉出血热最早发生于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病死率为50%~90%。非洲大陆为主要流行地区,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泰国也出现了该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生过13次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已造成1万多例患者死亡,而且也曾导致医院及城市的瘫痪。因此,该病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肌痛、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可有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和咳嗽。患者发病4~5天后进入极期:出现谵妄、嗜睡,并有口腔、鼻、结膜、胃肠道、阴道及皮肤等处的出血,还可出现咳血和血尿。在患病的第5~7天,患者可出现麻疹样皮疹。病程的第10天为出血高峰,严重的出血可导致患者休克、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非重症患者可于病后2周内恢复。90%的患者于病后12天(7~14天)死亡。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源为埃博拉病毒。除人外,猴、豚鼠和仓鼠均可做为传染源,也可被感染。密切接触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在精液中存活2~3个月,故有性传播的可能。
求采纳
『叁』 埃博拉病毒是怎么形成的
埃博拉病毒的形成:
“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3)多选题埃博拉出血热的死因主要是扩展阅读:
传播方法:
各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人群普遍易感,无论其年龄和性别。
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热病人、感染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检验人员、在埃博拉流行现场的工作人员等。病毒可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而传染。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世卫组织强调说,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在患者汗液样本中从未检测出完整的活体病毒。
『肆』 埃博拉出血热有哪些发病过程
埃博拉出血热潜伏期5~14天,平均7天。感染后骤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几天后可有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于第5~7病日可见麻疹样皮疹,数天后消退并脱屑。
严重病例在起病数日可出现胃肠道出血、鼻、口腔、结膜下、阴道及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第10病日为出血高峰。病人可因严重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及致死性并发症死亡。中枢神经系统可受累,表现为情绪异常、意识障碍和侵犯行为。
急性期并发症有心肌炎、细菌性肺炎。迟发症有睾丸炎、睾丸萎缩等。预后较差,病死率50%以上。
『伍』 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因
由埃博拉病毒(EBV)引起。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有包膜,非节段性,负链 RNA 病毒。丝状病毒科包括马尔堡病毒属,cuevavirus 属和埃博拉病毒属,其中埃博拉病毒属有五个不同的病毒种。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苏丹埃博拉病毒,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大森林埃博拉病毒,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其中莱斯顿亚型(Reston)只感染灵长类动物,其他都可以感染人类。最致命的是扎伊尔(Zaire)亚型。这次流行的病毒是新型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亚种。
埃博拉病毒其实不易传播。该病毒无法通过水、空气或食物传播,没有症状的人也不会传播,传染途径只有患者或死者的体液和被污染的针头等工具。因此,只要从被检测者中找出患者并将他们隔离,便有助控制疫情。
『陆』 埃博拉出血热有哪些特征
埃博拉出血热是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临床类型,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肝脏受损为主要特征。
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RNA病毒。呈长丝状体,有时分枝,有时呈“U”、“6”或环状。病毒直径80~100纳米,长度差异很大,300~14000纳米,感染性毒粒长度为970纳米。毒粒有类脂包膜,包膜上有大的突起,包绕着螺旋状的核衣壳,基因组为单分子的负链ssRNA。病毒有7个主要多肽,RNA的复制机制尚不清楚。病毒在胞浆内繁殖,芽生释放。
病毒可在实验条件下感染猴、豚鼠、地鼠和小鼠,产生与人类相似的病症并全部死亡。病毒尚可在猴肾细胞、人羊膜、豚鼠成纤维细胞、Vero细胞及He1a细胞中生长繁殖。
病毒在室温下稳定,对加热及消毒剂敏感,r-射线、紫外线、1%甲醛溶液、次氯酸、酚类消毒剂及脂类溶剂均可灭活病毒。
『柒』 埃博拉病毒病和埃博拉出血热是一样的吗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80%。埃博拉出血热最早发生于非洲的苏丹和扎伊尔,病死率为50%~90%。非洲大陆为主要流行地区,在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泰国也出现了该病患者。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共发生过13次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已造成1万多例患者死亡,而且也曾导致医院及城市的瘫痪。因此,该病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肌痛、结膜充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可有血便)等,半数患者有咽痛和咳嗽。患者发病4~5天后进入极期:出现谵妄、嗜睡,并有口腔、鼻、结膜、胃肠道、阴道及皮肤等处的出血,还可出现咳血和血尿。在患病的第5~7天,患者可出现麻疹样皮疹。病程的第10天为出血高峰,严重的出血可导致患者休克、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非重症患者可于病后2周内恢复。90%的患者于病后12天(7~14天)死亡。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源为埃博拉病毒。除人外,猴、豚鼠和仓鼠均可做为传染源,也可被感染。密切接触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在精液中存活2~3个月,故有性传播的可能。aware可自测不用抽血祝您健康天 猫!
『捌』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
A、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RNA中嘧啶比例与mRNA中嘌呤比例相同,因此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A正确;
B、过程②翻译形成两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核糖核苷酸、ATP等,C错误;
D、根据题干信息“EBV和宿主细胞结合后,需要核酸-蛋白质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中,才能进行增殖”可知,直接将单独的EBV的-RNA注入细胞不能引起EBHF,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