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参考 » 全球变化选题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全球变化选题

发布时间: 2021-03-23 16:26:56

① 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

中国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
陈宜瑜- 被引次数 41 次
全球变化研究十年新进展
张志强孙成权- 被引次数 77 次
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
周广胜王玉辉- 被引次数 24 次
1997 洞穴碳酸钙微层理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
刘东生,谭明,秦小光,赵树森,李铁英,吕金波,张德二 - 被引次数 58 次
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袁道先- 被引次数 48 次
中国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
张新时周广胜高琼倪健唐海萍- 被引次数 62 次
全球变化与荒漠化
朱震达- 被引次数 32 次
研究 全球变化 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
彭少麟刘东生周广胜 倪健 张新时 符淙斌葛全胜姚檀栋王玉辉
张志强
出版 全球变化 相关文献的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地学前缘地理科学进展第四纪研究 生态学报 科学通报植物生态学报
中国科学基金中国沙漠资源科学

② 全球变化的研究内容

全球变化学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全球大气化学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全球大气化学过程是如何调制的?生物过程在产生和消耗微量气体中作用,预报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2)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全球水文循环过程的生物学特征。主要研究植被与水循环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4)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研究气候、大气成分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气候的反馈。
(5)全球变化史的研究。重建2000年来,以及一个完整冰期一间冰期循环的全球环境变化,了解它们与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力的关系。

③ 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和研究领域有哪些

全球变化的主要现象和研究领域有:

①温室气体浓度增;
②全球气温升高。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地表年均温升高0.3-0.6度;
③海平面上升。据估计,在过去的100年间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0-25cm;
④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
⑤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④ 在全球变化中最为重要的三项议题有什么

聚焦一:全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

全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将继续成为2020年关注的焦点,它关乎各国能否按时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从全球范围看,实现该目标还面临较大挑战。

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办主任Masahiro Igarashi表示,目前全球仍有超过八亿人口面临长期食物不足困境,在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的亚洲,饥饿人数超过5亿人。

气候变化议题同样值得关注。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宏观经济政策和融资发展司司长Hamza Malik表示,虽然气候变化影响范围常被低估,但它对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技术发展等方面都有影响。

气候变化还与全球粮食安全息息相关。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价办高级官员Olivier Cossee指出,如何平衡生产更多食物和保证食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损害人类子孙后代利益,也是未来全球治理一大挑战。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强调,对待全球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的挑战不能掉以轻心。未来全球农业和食品生产不仅要结合气候和环境对生产系统的影响,还要关注到地区问题独特性,对症下药,才能确保未来全球粮食安全的平稳。

聚焦二:中国经济转型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各界关注。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斯塔文斯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与其他发达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增长仍然处于高位。

柏林自由大学可持续发展专家、文明对话研究所高级顾问贝特霍尔德·库恩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优势在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消费潜能。同时,随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投资加大,加之中美就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实现6%的增长也并非难事。

柏林智库文明对话研究所经济学家弗拉基米尔·波波夫也表示,从长期看,中国经济具备保持中高速增长潜力。

除了经济发展,专家也对中国环境发展给予肯定与关注。

欧盟气候行动总司前司长乔斯·德尔贝克表示,中国国土面积大,每个地方面临着不同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但中国政府坚持战略耐心和长期思维,在区域间形成协调,让短期可能会受到环境政策影响的地方也实现长期红利。

在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看来,未来绿色和低碳经济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驱动力,中国有能力引领“一带一路”国家和全球碳减排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

聚焦三:多边合作

在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专家表示,全球治理需要加强多边合作,增进理解,才能实现共赢。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署长于尔根·弗里德里希表示,必须推动多边进程,因为无论是在解决贸易争端上,还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解决全球治理问题都需要多边主义。

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气候与可持续发展部主任张晓华认为,在多边合作体制下,讲规矩是关键。中国是多边合作的拥护者,未来需要发挥多年来积累的国际信任,推动多边合作。

对外经贸大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殷晓鹏也指出,推动多边合作不仅能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也能帮助各国更好了解中国。

面对全球治理议题,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喜文华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有各自不同需求,需要互相理解和支持,才能最终实现共赢。

(4)全球变化选题扩展阅读

全球变化与人类社会发展

人类有史以来,就逐水草而居。因此,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和生命线。水决定经济发展和城市的规模,水决定经济的结构和生产方式,水决定人居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水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水决定国家的兴衰。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城市国家安全的首要保障条件。尤其是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水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命运的关联尤为突出。

研究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浪费水资源就等同与浪费我们自己的生命。可不愿看到的是,在我们身边水源正在逐渐地逐渐地减少,有些则是被人类自己愚蠢地污染了,保护水资源,这不是无聊的口号,不是单纯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话语,而是真正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一件事情。

在世界,在中国,哪怕是在位于沿海地区的水源丰富的温岭都时常发生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保护水资源不能只存在于幻想,而要,而要付诸与行动。这的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啊!生命不能停止流动,我们不能没有水,就如同不能没有血液。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水资源,使我们稀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而可持续的利用。

这的确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啊!生命不能停止流动,我们不能没有水,就如同不能没有血液。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水资源,使我们稀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而可持续的利用。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专家聚焦2020年全球三大热点议题

⑤ 什么是全球变化科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全球变化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
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⑥  全球变化研究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问题。问题提出的直接原因是地球环境的日趋恶化,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威胁。但要搞清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对策,仅从地球的某一个方面去研究都不能解决问题,必须从地球环境这个整体上来寻求解决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也就是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全球变化的研究。研究这些层圈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全过程,以解决人类面临重大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实际需要。对地球科学来说从此要突破“固体地球”这个研究领地,参与各层圈间的作用研究,从而体现了地球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全球变化的研究已成为国际性的重大研究问题,是国际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已经实施了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重大国际研究计划:世界气候计划(WCRP),主要研究与全球气候有关的物理过程;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主要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全球环境变化的人类因素研究计划(HDP),主要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全球变化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在地球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开展多学科的地球环境的集成研究,发展较为完整的包括地球系统各组成部分(气、水、土[石]、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统的模式;建成完整的全球监测系统;建立起具有预测能力的全球和区域的环境模式;对重大环境变化问题提出科学对策。

中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已经在古环境、古气候研究,灾害事件的预测与防治,全球变化适应研究,驱动力研究,痕量气体监测和机理研究,极地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对于今后的研究方向,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席陈宜瑜在最近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下主要内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适应研究;全球变化与国家安全研究;地球系统演化关键过程和机理研究,主要包括:过去1万年、2000年时间尺度上人与环境变化作用过程及关键事件成因研究,过去300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过程和驱动力问题,大气中痕量气体的温室效应问题,气溶胶的“阳伞效应”,海洋中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生物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研究;预测研究;数据收集和共享。

虽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优先研究的是现代几十年到几百年时间尺度内的主要相互作用和重要全球环境变化,但当代环境是过去环境演化的结果,有一个演变的客观规律及趋势,这正是可以被人类掌握并用以预测未来的钥匙。因此,对地学界来说,一方面与气象、生物、海洋等学科结合研究当前和近期发生在地表的环境问题,并对于表生的地质作用研究给以必要的加强外,同时要通过对冰心、深海沉积、湖泊沉积、岩溶沉积、黄土、古生物、典型地层剖面成分、同位素、古地磁等的研究,追溯1万年、10万年、20万年、200万年以及更古老的地质年代环境的地质记录,研究其演变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⑦ 全球变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全球变化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一门科学。它把地球的各个层圈(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规律和控制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从而建立全球变化预测的科学基础,并为地球系统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球变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为解决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球变化学现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全球大气化学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全球大气化学过程是如何调制的?生物过程在产生和消耗微量气体中作用,预报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
(2)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3)全球水文循环过程的生物学特征。主要研究植被与水循环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4)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研究气候、大气成分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气候的反馈。
(5)全球变化史的研究。重建2000年来,以及一个完整冰期一间冰期循环的全球环境变化,了解它们与地球内部或外部作用力的关系。

⑧ 全球变暖的论文题目

吸烟的家

⑨  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由于我国具有独特的地质和地理条件,以及在全球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我国地球科学家敏锐地认识到,积极参与全球变化这一前沿科学领域研究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地球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不仅参与了IGBP有关核心项目的研究,如“过去全球变化”,在其他领域,如海洋、土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等也积极开展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体来说,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紧紧瞄准科学前沿,有些方面还走在世界的前沿。

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区是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因此组织了“干旱半干旱区150ka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1992~1997)的研究。通过有代表性的环境地质剖面和东西向大断面,建立了高分辨率黄土、湖泊等陆相沉积物古气候记录的时间标尺,重建了150ka来环境演变序列及动态过程,揭示出西太平洋边缘的海洋因素是冰期时我国内陆干旱的原因之一,提出了东亚古季风变化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并运用“时域组合模型”等数学手段,对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未来演变趋势做了统计学的外推。这项成果被认为列入世界前列。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及其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项目(1992~1995)重点研究了晚更新世以来,特别是全新世及最近2~3ka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变,研究在构造运动、气候因素及人类活动影响下,陆地水系统和土地系统发生、发展和变化趋势,重塑和编制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至渤海沿岸东西大断面的古气候、古环境,提出了北方20ka来古气候变化模式并预测今后50a以地下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为主的生存环境。

在南北半球古气候计划(PANASH)3条南北半球研究断面中,我国是PEPI断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条断面包含了许多独特的环境,如继续不断隆升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暖池——西太平洋暖池,最大的季风区——亚洲季风区,最大的中纬度沙漠等,还有保存良好长序列记录的黄土、洞穴、高原湖泊沉积等优势支柱。可望在高分辨率重建古环境变化历史和古季风环流作用机制等重大问题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此外,在前述全球碳循环的源汇研究方面,中国揭示了通过碳酸盐岩岩溶作用回收大气碳的重要过程并作了定量的估算。

有关全球变化数据管理方面,我国已参加了WDC(世界数据中心),并相应在WDC-D中建立了9个学科中心:海洋、气象、地质、地震、冰川冻土、天文、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可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等,它们已为全球变化研究提供了许多诸如海平面变化、高亚洲寒区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数据和资料服务。

10年(1985~1995)来,据统计,我国全球变化研究项目已达350项左右,其中一些跨学科的重大项目,如“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我国未来(20~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灾害性气候的预测及其对农业年景和水资源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都获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结合国际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方向和我国的优势和特点在已取得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基础上,应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以求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1)大力支持南北半球古气候耦合机制已开展的PEPⅡ计划研究。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我国季风区古环境变化机制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已列入PEPⅡ执行计划之中。这对加强古环境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措施。

(2)青藏高原和极地对全球及邻区变化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中国西北部进一步变干旱,东部湿润。青藏高原现仍在继续隆升,又处于中国境内,我国地学家应进一步研究高原的隆升机制,以预测对中国地质环境和气候将产生的变化趋势,乃至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3)继续发挥我国全球变化地质记录重要支柱的优势作用,加强黄土、岩溶洞穴沉积、湖泊沉积等地质记录与古环境变化的研究。

(4)全球变化研究的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现我国除9个学科数据中心外,还有一些观测台网,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包括了29个野外研究台站以及4个分中心和1个综合中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观测系统,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数据资源共享难度较大,更需加强管理协调以便充分利用,以免工作重复,造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