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参考 » 社会学多选题越轨行为有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社会学多选题越轨行为有

发布时间: 2021-03-23 00:05:47

社会学越轨行为理论中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是怎么样定义的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标签理论开始形成其理论的雏形,这以莱默特(Edwin Lement)1951年出版的《社会病理学》(《Social Pathology》)一书为标志。在《社会病理学》一书中,莱默特将越轨划分为“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和“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
他认为,几乎每一个人都可能偶尔发生越轨行为,绝大数的这类行为都是暂时的、试探性的、轻微的和容易隐瞒的。这类第一次发生的、虽然违背了普遍地行为规范、但行为者本人与别人却并没有这样认定的越轨行为是初次越轨行为。例如,一个青年人出于好奇而吸了一次毒、偶尔发生的漏税行为等,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行为者本人也不承认自己是越轨行为者。但是,如果这样的行为被公布于众,而且行为者的朋友、父母、雇主或警察、法庭等也视这个人为越轨行为者,他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再次越轨行为。当再次越轨行为出现时,不但别人这样看——如认为某人是吸毒者、小偷、骗子、无赖或“怪人”等——而且行为者本人也会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些“标签”。一旦某人被贴上了越轨行为的标签,他周围的人会对他另眼相看。这就会迫使他与其他越轨行为者为伍,以越轨行为者自居,按照这种行为模式去做,并将此类行为变成自己的习惯,甚至终生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换言之,初级越轨(primary deviance),即偶尔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发生持续的影响;次级越轨(secondary deviance),即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其他人标签为越轨而且越轨者本人也这么接受了。

② 社会学概论中的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

越轨行为的功能:
反功能:①越轨行为会弱化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的动机;②越轨行为会使生回活变的不可预知答并导致遵从者与越轨者之间的紧张和冲突;③越轨行为破坏了信任;④越轨行为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正功能:①越轨行为的存在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指出社会容忍的限度;②
越轨能增进社会团结;③越轨行为能带来社会系统所需要的变迁;④越轨促使人们更愿意遵守规范。

③ 社会学家一般强调越轨行为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一、越轨行为(deviance):指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
二、影响因素:
1、社会原因
越轨行为的发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不可分的。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种族、民族、集团、阶级、阶层等等,它们常有着不同的、有些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在此情况下,违反规范的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在存在着阶级冲突的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将那些触犯其自身利益与价值观的行为定为越轨行为,并以此作为社会控制的对象。当社会急剧变迁时,旧的行为规范已不适用,或受到怀疑,而新的规范又没有建立起来或还未被人们广泛接受,人们失去了行为规则,便发生一系列越轨行为。社会急剧变迁还造成社会文化的各个部分发展不平衡,出现差距,这也是导致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有关阻碍人们采取遵从行为的其他社会因素,也为越轨行为提供了机会或条件。如社会控制力降低、遵从行为未受到鼓励、越轨行为未受到惩罚、制度不健全等,均可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

2、心理原因
任何个人行为都是个人的需求与自我控制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有各种需求并试图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生活于社会中的个人又应实现自我控制,使满足需求的方式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当个人需求的力量过于强大,而自我控制的力量又过于弱小时,就容易出现越轨行为。自我控制力弱小有多种原因,如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具有严重缺陷,以及心理失调等等。

3、生理原因
最早从生理方面寻找越轨行为原因的是意大利犯罪学家C.龙勃罗梭。他提出了天生犯罪类型说,企图从罪犯身上找到一些异常特征来说明犯罪与生理的联系。他的天生犯罪说问世之后,曾盛极一时,但后来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抨击而被淘汰。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生物染色体的研究。一些学者发现,监狱的男性犯人中染色体为"XYY"结构的比例较高,并断言找到了越轨行为的生理原因。但后来的研究证明,不少带有 "XYY"染色体的男性也同样能过合乎社会规范的生活。总之,虽然某些越轨行为(如精神失常者的行为)与生理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大多数越轨行为的发生并不能简单地归于生理原因。

④ 有谁有社会学复习的选择题啊~谢谢哈~明天要考试了呢、

选择题:
2003年下半年:
1。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
A.《社会学原理》B.《社会学研究》
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族是( )
A核心家族 B主干家族 C联合家族 D其他家族
4.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5.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韦伯B库利C帕森斯 D米德
6.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 )
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设备
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来最大效益,这是( )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
8.社会保险属于( )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D人身、人寿保险
9.“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 )
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C“文化类型”说 D历史三阶段说
10.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 )。
A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想似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
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
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相似
(CCBACCDCCA)
2004年上半年: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 B陈千秋 C梁启超D康有为
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
A米德 B托马斯 C林顿 D库利
3.以下哪种群体 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
A同事 B军人 C师生 D儿童游戏群体
4.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B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B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5.阶级的本质是( )。
A压迫 B剥削 C掠夺 D强权
6.有人借改革之名,假公济私,中饱私襄,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制度化逃避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优先 D制度化建设
7.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挑战杯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 )。
A充分就业 B不充分就业 C隐性失业 D就业
8.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 )。
A社会保险 B社会求助 C社会福利 D经济保障
9.“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
A社会进化论 B社会均衡论 C历史循环论 D历史三阶段说
10.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 )。
A社会趋同论 B依附理论
C全球发展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DADCBADCAB)
2004年下半年:
1.“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德 D托马斯
3.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规模小B存在长久C人际关系密切D综合性功能
4.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指( )。
A社会 B社区 C农村 D城市
5.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专业化的程度 B社会声望的高低C职务 D报酬的高低
6.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曰( )。
A规则系统 B概念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7.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 )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A人与环境的关系 B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价值观念
8.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区服务
9.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 )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10.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 )。
A纺织业的发展 B电机制造和电力应用
C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D微电脑的广泛应用
(ABCBABBBDD)
2005年上半年:
1.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
A阶级性 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制约性 D自然约束性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3.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 )。
A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B能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
C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D能促进工作积极性
4.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
A城乡对立 B城乡协调发展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缩小城乡差别
5.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 )。
A农民阶层 B工人阶层 C小资产阶层 D知识分子阶层
6.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 )。
A社会失范论 B亚文化群体论 C标签论 D弗洛伊德人格论
7.由个别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 )。
A个案贫穷 B集体贫穷 C相对贫穷 D绝对贫穷
8.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 )。
A经济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进步 C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D政府的足够重视
9.按照流动的( )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族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A方向 B参照物 C 主体 D涵义
10.未来社会学会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的出版。
A《后工业社会的来临》B《今后200年》C《人类处在转折点》D《未来社会学》
(CACBDAACCD)
1.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
A阶级性 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制约性 D自然约束性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3.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 )。
A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B能更快地实现经济效益
C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D能促进工作积极性
4.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
A城乡对立 B城乡协调发展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缩小城乡差别
5.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 )。
A农民阶层 B工人阶层 C小资产阶层 D知识分子阶层
6.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 )。
A社会失落论 B亚文化群体论 C标签论 D弗洛伊德人格论
7.由个别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 )。
A个案贫穷 B集体贫穷 C对相贫穷 D绝对贫穷
8.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 )。
A经济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进步
C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 D政府的足够重视
9.按照流动的( )划分 ,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A方向 B参照物 C主体 D涵义
10.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的出版。
A《后工业社会的来临》B《今后200年》
C《人类处在转折点》 D《未来社会学》
(CACBDAACCD)

2005年下半年:
1.“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
A安全的 B归属与爱的 C自尊的 D自我实现的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
A心理上的紧张 B心理上的矛盾
C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D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3.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4.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D逆城市化 D城乡整合
5.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
A财产上全部没收 B肉体上消灭
C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D让其自生自灭
6.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 )。
A创新 B逃避行为 C反叛 D形式主义
7.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 )状态。
A相对贫穷 B个案贫穷 C长期贫穷 D短期贫穷
8.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 )的西方社会。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至20世纪初
C.20世界中期 D.20世界90年代
9.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 )。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
10.“后工业社会”论是谁提出的( )。
A贝尔 B弗兰克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BDACCCCBBA)
2006年上半年:
1.文化是指(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2.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
A复式角色 B自致角色 C实际角色 D角色丛
3.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
A对立关系 B奉献关系 C交换关系 D索取关系
4.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B郊区 D城乡融合区
5.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 )。
A剩余产品 B私有制 C公有制 D封建制
6.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A消极的控制 B积极的抽制 C外在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7.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 )。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不充分就业 D充分就业
8.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 )。
A维持社会稳定 B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C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D保障无劳动能力者的生活安全
9.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
A个人流动 B向上流动 C代内流动 D水平流动
10.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
A普雷毕会 B弗兰克 C沃勒斯坦 D丁伯根
(CDCABBAADA)

第一章绪论
1.“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本质区别是( )
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
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陈千秋
5.理社社会学又称( )
A纯粹社会学B经验社会学C应用社会学D教育社会学
(ACCBA)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1.文化是指(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A费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3.“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与爱的D自尊的
4.“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
A安全的B归属于爱的C自尊的D自我实现的
5.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 )
A阶级性B客观现实性C社会制约性D自然约束性
(DDBBC)
第三章 社会交往
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
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
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
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为( )
A角色扮演B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
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6.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
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 B家庭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
7.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
A复式角色B自致角色C实际角色D角色丛
(1.B2.A3.B4.B5.C6.A7.D)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1.“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
A享受主义B权力主义C悲观主义D乐观主义
2.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C感知运算D前运算
3.第二次断乳是指表少年( )
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ABBD)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1.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它家庭
3.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它家庭
4.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
A同事B军人C师生D儿童游戏群体
5.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状太是( )
A家庭的定义 B家庭结构 C家庭作用 D家庭类型
(BABDB)
第六章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2.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
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梅奥
3.注重对人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
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
4.体现手工业作访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论是( )
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
5.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 )
A能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B能更快地实现经济效益
C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D能促进工作积极性
(1.A 2.C3.B4.A5.C)
第七章 社区
1.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2.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B纽约学派C华盛顿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
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
A帕森斯B斯宾塞C库利D丁伯根
4.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5.社区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的。这种划分方法是( )
A按人们的主要活动分类 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
C按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 D按社区地域广狭分类
6.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 )
A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 B血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C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D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
7.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
A城市社区 B农村社区 C郊区 D城乡融合区
8.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 )
A城市社区 B郊区 C城乡融合区 D农村社区
9.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 )
A超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1.D2.A3.A4.B5.C6.A7.A8.D9.C)
第八章 阶段与阶层
1.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 )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
2.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
A肉体上消灭 B财产上全部消灭
C让其自生自灭 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3.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专业化的程度 B社会声望的高低 C职务 D报酬的高低
4.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韦伯 B库利 C帕森斯 D米德
5.阶级的本质是( )。
A压迫 B剥削 C掠夺 D强权
6.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 )
A阶级 B等级 C种姓 D阶层
7.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 )。
A剩余产品 B私有制 C公有制 D封建制
8.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 )
A阶层 B等级 C种姓 D阶级
9. (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抻完成,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
A1954 B1949 C1960 D1956
10.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哪个阶层( )。
A农民阶层 B工人阶层 C小资产阶层 D知识分子阶层
(1.C2.D3.A4.C5.B6.A7.B8.D9.D10.D)
第九章 社会制度
1.整合作用是指()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2.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3.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曰( )
A规则系统 B概念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4.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是属于( )
A规则系统 B概念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5.政治制度的政府、军队、法庭和监狱等属于( )
A组织系统 B规则系统 C实用设备 D象征性设备
6.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这叫做( )
A制度化冲突 B制度化逃避 C制度化建设 D制度化优先
(1.C2。C3。B4。C5。C6。D)
第十章 社会控制
1.提出社会失范的是( )
A罗斯 B默顿 C迪尔凯姆 D韦伯
2.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中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的。”此为(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3.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遵从 D反叛
4.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的控制
6.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 )。
A创新 B逃避行为 C反叛 D形式主义
7.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 )。
A社会失范论 B亚文化群体论 C标签论 D弗洛伊德人格论
(1.C2.C3.B4.A5.C6.C7A)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1.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2.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3.大规模的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 )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
A人与环境的关系 B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价值观念
4.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 )。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
5.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 )。
A充分就业 B不充分就业 C隐性失业 D就业
6.一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 )。
A显性失业 B不充分就业 C隐性失业 D失业
7.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 )
A隐性失业 B显性失业 C不充分就业 D充分就业
8.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 )。
A绝对贫穷 B相对贫穷 C长期贫穷 D短期贫穷
9.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 )状态。
A相对贫穷 B个案贫穷 C长期贫穷 D短期贫穷
10.由个别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 )。
A个别贫穷 B集体贫穷 C相对贫穷 D绝对贫穷
(1.C2.A3.B4.D5.D6.D7.A8.B9.C10.A)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1.社会工作是指( )。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2.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区服务
3.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 )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 社会救助 D志愿者服务
4.社会保险属于( )。
A社会求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人身、 D人寿保险
5.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障是指(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经济保障
6.1948年,( )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熟阶段。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7.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的功能是( )。
A维持社会稳定 B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C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D保障无劳动能力者的生活安全
8.依社会工作的( )分类,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
A对象 B定义 C发展的渊源 D方法
9.社会工作作为一种 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业是产生于( )的西方社会。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90年代
10.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服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 )。
A经济的发展 B物质文明的进步
C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发展 D政府的足够重视
(1.A2.B3.B4.C5.C6.D7.A8.D9.B10.C)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1.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 )。
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 )。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3.“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 )
A“文化类型”说 B“生物有机体”说
C历史三阶段说 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4.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5.社会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的( )发生变动而引起的。
A意识形态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
6.“……天下大执,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 )。
A历史循环论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社会流动论
7.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段、阶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等级间的流动,称为( )。
A个人流动 B代际流动 C垂直流动 D代内流动
8.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学家( )。
A熊彼得 B帕雷托 C索罗金 D米勒
9.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 )。
A水平流动 B垂直流动 C代际流动 D代内流动
10.按照流动的( )划分,社会流动可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
A方向 B参照物 C主体 D涵义
(1.C2.A3.A4.D5.D6.A7.C8.C9.B10.C)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1.《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 )。
A丁伯根 B托夫勒 C佩切伊 D贝尔
2.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 现代化理论的观点( )。
A信息社会论 B社会趋同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3.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
A弗兰克 B丁伯根 C普雷毕什 D沃勒斯坦
4.“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
A贝尔 B弗兰克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5.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 )。
A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越来越相似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
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
D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来越相似
6.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国家剥削非西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会现代化理论( )。
A社会趋同论 B依附理论
C全球发展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7.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来的( )。
A普雷毕会 B弗兰克 C沃勒斯坦 D丁伯根
8.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减少八分之七”是( )中的观点。
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增长的极限》 D《超越浪费的时代》
9.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要标志是( )的出版。
A《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B《今后200年》
C《人类处在转折点》 D《未来社会学》
(1.B 2.C 3.B4.A5.A6.B7.A8.C9.D)

⑤ 求一份大二社会学的考卷,包括答案!!急需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一词源于( )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3、“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5、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
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6、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
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7、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8、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一个社会学家( )
A.迪尔凯姆 B.帕森斯 C.韦伯 D.吴文藻
9、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0、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 )”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1、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 )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12、社会保险是(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那种理论的观点。( )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14、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 )
A.弗克兰 B.丁伯根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15、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 )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二、多选题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 )
A.哲学基础 B.科学世界观 C.方法论 D.普查法
2、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 )
A.正式的 B.正规的 C.非正规的 D.非正式的
3、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 )三种形式。
A.乡村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4、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
5、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 )
A.大型社区 B.巨型社区 C.中型社区 D.微型社区
6、阶级的本质是( )
A压迫 B.无偿占有 C.斗争 D.剥削
7、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
A.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8、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有( )
A.现实性强 B.集体的产物 C.大众传播 D.宣传重点
9、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形态,即( )
A.待业 B.自谋职业 C.寻找工作 D.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状态
10、社会保障的特点有( )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2、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
3、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业。( )
4、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第三次浪潮”。( )

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
1、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
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2、文化是指(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力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
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4、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5、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 )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7、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 )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8、我国消灭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
A.肉体上消灭 B.财产上全部没收 C.让其自生自灭 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
二、多选题
1、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 )
A.抽象性设备 B.实用性设备 C.象征性设备 D.稳定性设备
2、社会控制的目的实是使人们遵从( )
A教育制度 B.正常的上下班制度 C.社会行为规范 D.法律和道德规范
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 )
A.茹毛饮血关系 B.依赖关系 C.顺应关系 D.掠夺关系
4、我国农村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
A.农村救灾 B.“五保”制度 C.合作医疗 D.扶贫
5、( )思想于40-50年代在西方社会学界盛行。
A.社会控制论 B.经济循环论 C.历史唯心论 D.社会均衡论
6、未来社会学学派分为( )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米勒学派
7、集体行为的类型有( )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8、人类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 )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梁启超,在1891年。
2、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践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3、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
4、“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2010社会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
1、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
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3、“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4、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
A.复式角色 B.角色从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
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7、“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说法( )
A.“文化类型”说 B.“生物有机体”说 C.历史三阶段 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8、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 )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二、多选题
1、家庭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
A.血缘家庭 B.普那路亚家庭 C.对偶家庭 D.一夫一妻制家庭
2、根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划分为( )
A.群众组织 B.非群众组织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3、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 )
A.家长制管理较为普遍 B.行政因素干预管理
C.重人性 D.轻规则
4、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 )
A.一家一户单干 B.小聚居大分居 C.大聚居小分居 D.社区式居住
5、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 )
A.节奏慢 B.自给性强 C.生活水平高 D.同质性高
6、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 )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
7、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A.畜牧业 B.工业 C.手工业 D.商业
8、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 )
A亨利 B.罗斯 C.库利 D.丁伯根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一个个体劳动者阶层。
2、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3、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4、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2010社会学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
1、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2、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
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3、符号相互作用的开始者是( )
A.库利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4、“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
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5、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
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二、多选题
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监护 C.心理上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2、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为(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它家庭
3、以组织的功能为标准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 )
A.经济组织 B.政治组织 C.文化教育组织 D.军事组织
4、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
A.和谐发展关系 B.能量交换关系 C.科学发展关系 D.用与被用关系
5、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由芝加哥学派提出的。
2、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制、种姓制和剥削制。
3、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4、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5、整合作用是指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6、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法律规定来实现的。
7、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8、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9、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2010社会学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
1、由父母及未婚女子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3、提出人文区为学的分析框架是谁( )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4、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 )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 )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二、多选题
1、“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谁写下的座右铭(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陈独秀 D.孙中山
2、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
A.理论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道德社会学
3、(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创新
4、需要的特点包括( )
A.必然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人文性
5、集体行为的类型包括( )
A.骚动 B.传闻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运动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ⅹ)
1、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特点是自卫性。
2、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3、犯罪预防措施有教育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4、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和人口素质低。
5、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6、越轨行为是对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违反,实施社会控制的对象。
7、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8、人类的社会与动物的社会的根本区别是劳动。
9、“文化类型”说是由韦伯提出的。
10、马克思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11、声音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2010社会学一至五套试题答案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A 2、D 3、B 4、D 5、B 6、C 7、A 8、C 9、C 10、B
11、A 12、B 13、A 14、B 15、D
二、多选题
1、A.B.C 2、A. D 3、B.C.D 4、A.B.C.D 5、B.C.D
6、D 7、A.B.C.D 8、A.B.C 9、D 10、A.B.C.D
三、判断题
1、ⅹ2、ⅹ3、√4、√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
1、C 2、D 3、A 4、B 5、A 6、B 7、A 8、D
二、多选题
1、B.C 2、C 3、B.C.D 4、A.B.C.D 5、D 6、A.B.C 7、A.B.C.D 8、A.B.C.D
三、判断题
1、ⅹ2、√3、√4、ⅹ

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
1、C 2、B 3、B 4、B 5、B 6、A 7、A 8、D
二、多选题
1、A.B.C.D 2、C.D 3、A.B.C.D 4、C 5、V.B.D 6、A.B.C.D 7、A.C.D 8、B
三、判断题
1、ⅹ2、√3、√4、√

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
1、B 2、D 3、D 4、B 5、B 6、D
二、多选题
1、B 2、A.B.C.D 3、A.B.C.D 4、B 5、B
三、判断题
1、√2、ⅹ3、√4、ⅹ5、√6、ⅹ7、√8、√9、√

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
1、A 2、A 3、A 4、A 5、C
二、多选题
1、D 2、A.B.C 3、A.B.C 4、A.B.C 5、A.B.C.D
三、判断题
1、ⅹ2、√3、√4、√5、√6、√7、√8、√9、ⅹ10、ⅹ11、ⅹ

⑥ 社会学问答题

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社会化的必要性
从个人角度分析:
(1)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
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1)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要有合格的社会成员。
(2)没有社会化,社会及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就无法实现。

人的社会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需要与环境和教育的结合,是人的社会化,人的成长和发展变化的实质。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①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的知识技能。
②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
③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因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④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人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附资料:
人的社会化
基本概念:
1、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内化:指人把外界事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和高级神经活动,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5、再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论述
1、社会化的涵义与实质
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休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
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
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是从人刚出生开始的。社会化的内容指学习社会文化,即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社会化的目标是为了发展人的社会性,即把人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
人的社会化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需要与环境和教育的结合,是人的社会化,人的成长和发展变化的实质。

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①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
文化;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的知识技能。
②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
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
③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因
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青年人生观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④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人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
选。

3、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异同。
①继续社会化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动着的形势,在完成了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后的继续
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再社会化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
收容,强制性地进行教化的过程。
②相同点:都是对人进行社会化,都是让人学习社会文化,都是让人学习社会文化、价
值与行为规范。
③不同点:
a、继续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肯定的,而再社会化对前一段社会化是否定的。
b、继续社会化是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是强制性的。

4、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①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
影响的。
②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
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可以通过社会化来塑造一个人的个性。

5、社会化的必要性
从个人角度分析:
(1)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2)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的重要途径。
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化是人类社会运行及人类文化不断延续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1)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要有合格的社会成员。
(2)没有社会化,社会及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就无法实现。

⑦ 社会病与社会问题,越轨行为有什么不同

社会病是指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违背的社会学现象,在社会学领域中,与社会病相关的术语有两个,一个 是社会问题,另一个是越轨行为
社会问题是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其外延很广,涉及到所有需要动员的社会力量来解决各种各样的的问题,有构成社会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失调而导致的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贫穷问题,民族和种族问题等;也有人们的社会关系失调导致的社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老年人问题独生子女问题,残疾人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还有制度和体制失调带来的社会问题,如物价问题教育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
越轨行为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问题,其外延则小得多,一般地说,但是违背群体标准或期望的行为都可以称为越轨行为,如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犯罪行为等,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很多的社会问题都与人们的越轨行为有关。

⑧ 从社会学的角度解维越轨行为发生的几种较有影响的理论有哪些

关于越轨的几个抄比较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如下:
1、功能主义理论:犯罪与失范——结构性紧张理论
2、文化传递理论(学习理论)
3、控制理论
(1)社会控制理论
(2)破窗理论
4、冲突理论
(1)文化冲突论:亚文化视角
(2)马克思主义冲突论
5、标签理论
6、理性选择理论
每一个都可以展开说,可以进一步了解。

⑨ 什么是越轨行为请说明关于越轨行为原因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有三种解释:生物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和社会学解释。

⑩ 社会学 问答题(4)

一、社会越轨,作为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它有三种不同的性质:消极性社会越轨是一种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消极妨碍作用的越轨行为;积极性社会越轨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中性社会越轨是一种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十分明显的,介于消极与积极之间的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的理论解释
1、生物学解释——把人类生物、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越轨的原因。此种解释也称为体质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
A、生理犯罪理论
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
他的结论是,犯罪人是退化的人,是再现于现代文明社会的野蛮人。犯罪的人是生来就要犯罪的。
B、体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 谢尔登提出体型可能与犯罪有关。他将人的体态分为“内容型”、“中胚层型”、“外胚层型”三种,并得出“中胚层型比其他人更容易犯罪”的理论。
C、染色体理论
史密尔和伯曼两位科学家发现,一些男性其性染色体的构造为XYY,在体质上具有个子高、智商低、面部有严重粉刺等特征,并在行为上具有进攻性和反社会性。
结论是: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社会越轨的生理原因
2、心理学解释:即从人们心理方面寻找社会越轨的原因。
A、越轨与性格有关
越轨与性格有关:外向性格的人更容易越轨。
B、暴力和越轨都是社会习得的
没有真正从事过攻击行为的人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攻击行为。
C、攻击行为常常由挫折引起
如果一个人在实现某种目标过程中受到阻碍,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即挫折。挫折感会导致侵犯行为。
3、社会学的解释
主张从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和社会机构中研究社会越轨产生的社会原因。
A、 墨顿的社会失范理论
所谓失范,是指规范和价值相互冲突或者规范与价值相对脆弱的一种社会状况。
默顿指出,当社会的文化与结构之间存在紧张或冲突时,越轨就可能产生。
五种适应模式:a、附和:既接受社会的文化目标,又遵循社会认为是合法的制度化手段。
b、创新:接受目标,但拒绝社会认可的手段,代之以“新”的非法的手段。
c、形式主义:已失去社会中的文化目标,而盲目坚持那些制度化手段的现象。
d、隐退主义:既拒绝目标也拒绝手段
e、反抗:拒绝文化上赞同的目标和手段
根据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社会越轨行为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矛盾的产物。
B、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文化冲突理论将引起社会越轨的原因归结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
C、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群理论认为,个体如果长期生活在亚文化群体里,受其价值体系的影响,就可能产生犯罪。

二、例子很多,犯罪行为比如腐败现象。
(1)越轨行为的负向社会功能
A、破坏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的愿望;B、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联系;C、破坏社会成员之间的正常联系
(2)越轨行为的正向社会功能
A、有助于认清和界定社会规范;B、增强社会组织和群体的团结;C、引起社会变迁;D、促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都是手打的,这么这么多,楼主要体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