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培训项目即将实施之前需做好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包括( )
培训项目即将实施之前需做好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包括(ABCDE)。
A 通知学员 B 后勤准备
C 确认时间 D 准备教材
E 确认讲师
② 培训需求层次有( )。A.组织层次B.工作层次C.部门层次D.工作团队层次E.个人层次。(电大多选题)
.培训需求层次有( A B E )。
A、组织层次 B、工作层次
C、部门层次 D、工作团队层次
E、个人层次
③ 15.[多选题]制定计划的步骤包括()
我觉得是bcde
④ 多选题:按照培训目的来划分,培训有哪些形式:( )
按照培训目的来划分,培训有哪些形式:( )
ABCDE
选项:
a、过渡性教育培训
b、转岗培训
c、提高业务能力培训
d、专业人才培训
e、晋升培训
⑤ 进行培训课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 。
【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在新的培训项目即将实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前期准备工作包括:①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②培训后勤准备;③确认培训时间;④相关资料的准备;⑤确认理想的培训师。
⑥ 培训课程开始前应做好后勤准备工作,确认( ) 。
【答案】A、B、D、E
【答案解析】在新的培训项目即将实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准备工作包括:①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如果先前的培训计划已有培训对象,在培训实施前必须先进行一次审核,看是否有变化;②培训后勤准备。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如下:培训性质,交通情况,培训设施与设备,行政服务,座位安排,费用(场地、餐费)等;③确认培训时间。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如下:能配合员工的工作状况,合适的培训时间长度(原则上白天8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为宜),符合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控制;④相关资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料编制,设备检查,活动资料准备,座位或签到表印制,结业证书等;⑤确认理想的培训师。尽可能与培训师事先见面,授课前说明培训目的、内容。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如下:符合培训目标,培训师的专业性,培训师的配合性,培训师的讲课报酬在培训经费预算内。
⑦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简答 培训前期准备步骤
一、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
(一)面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培训者与培训对象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充分了解相关信息
(二)重点团队分析法;指在培训对象中选出一批熟悉问题的员工作为代表参加讨论,以调查培训需求信息
(三)工作任务分析法;以工作说明书、工作规范、工作任务分析记录表作为确定员工达到要求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依据,将其和员工平时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对比,判定员工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差距所在。
(四)观察法;指培训者亲自到员工身边了解员工的具体情况,通过与员工在一起工作,观察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态度、了解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搜集培训需求信息的方法。
(五)调查问卷。
二、简述需求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 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 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方法;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三) 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和愿望;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四) 分析与输出培训需求结果;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三、如何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1、发现问题阶段;理想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的一个指标是需要培训来改善的地方
2、预先分析阶段;对问题进行预先的分析与直觉判断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
3、需求分析阶段。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包括对目前的绩效和未来的绩效
四、简述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培训项目的确定;按培训的优先顺序,目标群体及其规模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来考虑设计目标及课程
(二)培训内容的开发;坚持“满足需求,突出重点,立足当前,讲求实用,考虑长远,提升素质”的基本原则
(三)实施过程的设计;合理安排培训进度与各个学习单元之间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顺序、时间,形成培训进度表;培训环境尽量与工作环境相一致。
(四)评估手段的选择;考核培训的成败和对效果进行评估
(五)培训资源的筹备;包括对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的筹备与使用
(六)培训成本的预算。
五、简述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一)培训需求分析;
方法: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
(二)工作说明;
方法: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
(三)任务分析;
方法: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
(四)排序;
方法:排序依赖于对任务说明的结果的检查与分析。任务说明的结果能显示出任务之间在层次、程序上的联系,这些是排序的基本依据。基于这些联系,再考虑到其他一些因素(如费用、后勤等),排序就能完成。
(五)陈述目标;
方法:设计者依靠工作说明的结果进行转换,就成了目标。
(六)设计测验;
方法:测试学
(七)制定培训策略;
方法:设计者回顾前几个步骤的结果,分析必须适应的问题环境。培训策略就要适应这些条件,最好的策略能在这些条件和对应措施间进行最适宜的搭配。
(八)设计培训内容;
方法:通常的方法是根据工作要求确定培训内容的性质和类型,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细节,并根据受训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内容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个细节的先后顺序,再选择适宜的工具和方式来展现这些细节。
(九)实验。
方法:实验的对象要从将要参加培训的学员集体中选取。实验的环境条件、方法步骤、内容形式、设备工具要尽可能和真正的培训一样。
六、简述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工作的三个阶段。
(一) 前期准备工作
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2、培训后勤准备。3、确认培训时间。4、相关资料的准备。5、确认理想的培训师。
(二) 培训实施阶段
1、课前工作。2、培训开始的工作。3、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4、知识或技能的传授。5、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
(三) 培训后的工作
1、向培训师致谢;2、作问卷调查;3、颁发结业证书;4、清理、检查设备;5、培训效果评估。
七、简述培训效果的信息种类及评估指标。
种类:
(一)培训及时性信息;(二)培训目的设定合理与否的信息;(三)培训内容设置方面的信息;(四)教材选用与编辑方面的信息;(五)教师选定方面的信息;(六)培训时间选定方面的信息;(七)培训场地选定方面的信息;(八)受训群体选定方面的信息;(九)培训形式选择方面的信息;(十)培训组织与管理方面的信息。
评估指标:
1、认知成果;2、技能成果;3、情感成果;4、绩效成果;5、投资回报率。
八、简述培训效果跟踪与监控的程序和方法。
(一)培训前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二)培训中对培训效果的跟踪与反馈;1、受训者与培训内容的相关性;2、受训者对培训项目的认知程度;3、培训内容;4、培训的进度和中间效果;5、培训环境;6、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三)培训效果评估;(四)培训效率评估。
九、如何根据培训的目的和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准备工作培训的内容,选择培训方法。
(一)确定培训活动的领域;
对企业培训的领域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把他们与培训课程相对照,研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技巧,以适应培训目标所设定的领域。
(二)分析培训方法的适用性;
培训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培训目标而挑选出的手段和方法。它必须与教育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同时,它的选择必须符合培训对象的要求。
(三)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
应根据公司的培训目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
1、 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来选择。
2、 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
3、 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分享受训者群体特征可使用(1)学员构成(2)工作可离度(3)工作压力三个参数。
4、 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应。
5、 培训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靠性(设备、花销、场地、时间等)。
一、直接传授型培训法
(一)讲授法;(二)专题讲座法;(三)研讨法。
二、实践型培训法
(一)工作指导法;(二)工作轮换法;(三)特别任务法;(四)个别指导法。
三、参与型培训法
(一)自学;(二)案例研究法;1、案例分析法;2、事件处理法。(三)头脑风暴法;(四)模拟训练法;(五)敏感性训练法;(六)管理者训练。
四、态度型培训法
(一)角色扮演法;(二)拓展训练法;1、场地拓展训练;2、野外拓展训练。
五、科技时代的培训方式
(一)网上培训;(二)虚拟培训。
六、其他方法。如函授、业余进修、开展读书活动、参观访问。
十、简述培训制度的内容及各项培训管理制度起草的要求
内容:
1、制定企业员工培训制度的依据;2、实施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或宗旨;3、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办法;4、企业培训制度的核准与施行;5、企业培训制度的解释与修订权限的规定。
要求:
(一)培训制度的战略性;培训本身要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以战略的眼光去组织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个培训项目
(二)培训制度的长期性;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
(三)培训制度的适用性。针对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照章办事。
各项制度:
(一)培训服务制度;
包括培训服务条款和协约条款两部分
培训服务条款
1员工正式参加培训前,根据个人和组织需要向培训管理部门或部门经理提出的申请
2、在培训申请被批准后履行的培训服务协议签订手续
3、培训服务协议签订后方可参加培训
协约条款
1、参加培训的申请人
2、参加培训的项目和目的
3、参加培训的时间、地点、费用和形式
4、参加培训后达到的技术或能力水平
5、参加培训后在企业服务的时间和岗位
6、参加培训后如果出现违约的补偿
7、部门经理人员的意见
8、参加人与培训批准人的有效法律签署
(二)入职培训制度;
1、培训的意义和目的;2、需要参加人员的界定;3、特殊情况下不能参加培训的解决措施
4、入职培训的主要责任区(部门经理还是培训组织者) 5、入职培训的基本要求标准(内容、时间、考核)
6、入职培训的方法
(三)培训激励制度;
1、完善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
2、公平公正客观的业绩考核标准
3、公平的晋升规定
4、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分配原则
(四)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1、被考核一语道破估的对象;2、考核评估的执行组织;3、考核的标准区分;4、考核的主要方式
5、考核的评分标准;6、考核结果的确认7、考核结果的备案 8、考核结果的使用
(五)培训奖惩制度;
1、制度制定的目的;2、制度执行组织和程序;3、奖惩对象说明;4、奖惩标准;5奖惩的执行方式
(六)培训风险管理制度。
1、企业根据劳动法与员工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动关系
2、根据具体的培训活动情况考虑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从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
3、培训前,企业要与受训者签订培训合同,明确企业和受训者各自负担的成本、受训者的服务期限。保密协议和违约补偿等相关事项
4、根据“利益获得原则”请投资谁受益,投资与受益成正比关系,考虑培训成本的分摊与补偿。
⑧ 如何做好培训前的准备工作
1、心态的调整。
作为被培训人员,可能对所培训内容有所了解或一无所知,但是培训开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因为这可能是他们晋升的一个“通道”。充分认识这次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2、培训前的搜集、整理。
被培训人员在接收培训前,可以通过图书馆或网络等各种途径搜集参加培训内容的知识,对培训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知,这样参加培训的时候,会很容易、很快的接收、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