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参考文献,越新越好,最低要2012年以后的
最新的没有,只有一个老的(俺早就毕业啦),把时间改一下也不是不能用专,一般没人查这个时属间的出入情况;如果找不到最新的,也可以参考我的文章,我的博客内有三篇内容,都可以看一下。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任务书和文献综述免费下载]>>
http://snowcoal.com/article/450.html
② 寻写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浅谈建设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
1/100
【题 名】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 者】王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Z).-233-233
2/100
【题 名】民营酒店企业文化逾越混沌的路径抉择
【作 者】任曼姝
【刊 名】企业活力.2007(8).-64-65
3/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的再造
【作 者】王彩梅
【刊 名】理论导刊.2007(8).-17-19
4/100
【题 名】民营企业家和企业文化
【作 者】江斌 胡建宏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4-335
5/100
【题 名】构建现代化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8Z).-336-338
6/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中国汽摩配.2007(5).-72-74
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重构的路径选择分析
【作 者】吕金记
【刊 名】华东经济管理.2007,21(2).-13-17
8/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出路
【作 者】张晓燕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4).-9-11
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病态探析
【作 者】李书进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7S).-376-377
10/100
【题 名】基于核心价值观的民营企业文化模式
【作 者】徐向农
【刊 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7).-155-158
11/100
【题 名】构建和谐的民营企业文化
【作 者】邱浓璋
【刊 名】职业圈.2007(07X).-58-60,56
12/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薛雯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6X).-291-291
13/100
【题 名】浅析中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构建
【作 者】高峰[1] 聂飞[2]
【刊 名】天府新论.2007(B06).-50-51
14/100
【题 名】关于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思考
【作 者】刘纵宇 黄予辉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7S).-254-254
15/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发展及创新
【作 者】柏锐
【刊 名】辽宁经济.2007(6).-49-49
16/100
【题 名】从传化看民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经济.2007(11).-59-59
17/100
【题 名】超越家族主义--海峡西岸经济区家族制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思考
【作 者】刘玉生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5(3).-33-38
18/100
【题 名】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身障碍及创新走向
【作 者】周达军
【刊 名】管理现代化.2007(3).-29-31
1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作 者】洪和根
【刊 名】兰州学刊.2007(6).-177-178
20/100
【题 名】浅议生命周期视角中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刘秋英[1,2] 罗新星[1]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2007(06X).-57-58
21/100
【题 名】民营科技企业创建企业文化研究
【作 者】耿荃盛
【刊 名】民营科技.2007(6).-51-52
22/100
【题 名】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民营企业的发展
【作 者】颜怀坤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7(06X).-293-294
23/100
【题 名】全国企业文化(葵花药业集团)现场会在哈尔滨召开《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宣言》发表
【作 者】姚咏梅
【刊 名】中外企业文化.2007(6).-35-35
24/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性化管理
【作 者】张辉
【刊 名】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7X).-17-18
25/100
【题 名】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黄静
【刊 名】职业圈.2007(05X).-38-39
26/100
【题 名】民营企业档案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宋征宇 朱永平
【刊 名】现代企业.2007(5).-31-32
27/100
【题 名】民营企业人才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作 者】陈洪权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95-96,98
28/100
【题 名】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初探武汉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
【作 者】陈娟[1] 朱浩[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121-123
29/100
【题 名】致富不忘乡亲 立志回报社会--优秀民营企业家山西陆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元魁
【作 者】无
【刊 名】党史文汇.2007(5).-F0003-F0003
30/100
【题 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作 者】鲍丽娜[1] 鲍丽[2]
【刊 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5).-66-71
31/100
【题 名】制度竞争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文化论
【作 者】张开云 周尚万 杨敏
【刊 名】企业经济.2007(2).-21-23
32/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及提高途径
【作 者】郭庆海
【刊 名】时代经贸:下旬.2007(02Z).-104-105,106
33/100
【题 名】基于熵理论的民营企业文化系统分析
【作 者】张晓辉[1,2] 王莉[3]
【刊 名】社会科学战线.2007(3).-305-306
34/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与社会责任
【作 者】李玲东
【刊 名】浙江工商.2007(5).-32-33
35/100
【题 名】我国民营企业构建特色文化研究
【作 者】胡永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7(29).-41-42
36/100
【题 名】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的提升
【作 者】廖小波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X).-299-299
37/100
【题 名】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途径
【作 者】刘云涵 吕英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7(04S).-132-132
38/100
【题 名】浙江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
【作 者】陶宇[1] 陈小燕[2]
【刊 名】企业经济.2007(4).-111-113
39/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的诟病与诊疗
【作 者】李雅斯
【刊 名】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4).-95-97
40/100
【题 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研究
【作 者】叶生
【刊 名】科技智囊.2007(E05).-6-10
41/100
【题 名】民营印刷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作 者】叶惠荣
【刊 名】中国印刷.2007(1).-64-68
42/100
【题 名】中小民营企业管理步出维谷探究
【作 者】杜雨芳
【刊 名】经济前沿.2007(4).-62-64
43/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管理的优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作 者】王磊
【刊 名】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58-60
44/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以安徽省民营企业为例
【作 者】胡永
【刊 名】财贸研究.2007(2).-152-153
45/100
【题 名】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作 者】吴军
【刊 名】山西科技.2007(2).-8-10
46/100
【题 名】从民国档案看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作 者】杨朝伟
【刊 名】中国档案.2007(4).-44-45
47/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力塑造
【作 者】邹农基
【刊 名】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22-26
48/100
【题 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刘建波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4).-57-57
49/100
【题 名】民营企业的文化建设
【作 者】孔凡真
【刊 名】中国牧业通讯.2007(6).-34-36
50/100
【题 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作 者】田芳[1] 许生龙[2]
【刊 名】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140-141
③ 急需有关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及对策方面的参考文献.写论文用,谢谢了.
[1]史末.富士康管理模式[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胡丽芳.人才流失也是一种财富:挖掘最后一桶金[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3]陈虎,江景丽.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成因及致力[J].企业经济,2004.
[4]祝合良《战略管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
[5]史末《富士康管理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6
[6]吴冬梅《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7
[7]杨保军《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寓言》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1
④ 我的论文题目是:民营企业现金管理。找6个参考文献!急!
浅谈民营企业的现金管理一、民营企业的特点
1.经营机制的“四权”。民营企业之所以近年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经营机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其经营机制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四权”:高度的自主决策权;独立自主的经营权;择优录取的用人权;与效益挂钩的分配权。这“四权”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政企分开,确立了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独立法人地位,这是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也是民营企业活力的根本所在。 企业小,机制灵活,跟着市场应变。民营企业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了些年头,但主体上,民营企业还是以小企业为主。民营企业规模小,转型快,能够及时跟得上市场的变化,为了企业生存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方向,不像大企业那样转型困难。
2.家族经营模式呈主流现象。目前民营企业大多仍是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但是往往又控制不住,于是出现了财务整体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缺乏风险控制系统等情况,由于受到家族式管理的影响及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导致财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滞后和管理失控,甚至造成企业如昙花一现的后果。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只有3到5年寿命的根本原因。
3.融资困难。改革开放20多年,到这两年融资方面政策上虽然有所松动,但根本局面依然没有好转,融资难已经是民营企业公认的瓶颈。企业在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警惕企业财务危机,另外一方面,因缺乏资金导致再生产投入跟不上,不能像西方民营企业一样,得到金融系统良好的支撑与护持,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缺憾。
4.管理水平较低。民营企业的管理实质上是国营体系管理改良简化版,加上中国传统的家长管理制版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触及正规化管理时,每每在矛盾冲突下胎死腹中。虽然个别民营企业依靠强有力的领导能够突破这个怪圈,但民营总体上,迄今为止,始终无法逾越管理混乱的困境,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变。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分工不明确,兼职多,有些小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记账,只是在必须向上报表和纳税时才突击编报予以应付。财务会计制度形同虚设,内控管理乏力。目前民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缺乏基本的会计知识,企业自己设计规章制度的很少,会计凭经验和直觉做事较多,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民营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金管理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通胀、减少金融犯罪和违规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人民银行不断加大对现金管理的力度,各金融机构管理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现金管理工作也日趋规范。但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现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致使现金管理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现金管理长期停滞于生产经营型的管理格局中。当前,民营企业现金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现金管理意识薄弱。一些民营企业的领导者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小作坊”、“夫妻店”起家的民营企业,其经营者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对财务会计管理的要求和作用不重视。而且,不少民营企业的领导者痴迷于自己的经验,错误地认为企业效益是靠营业额做出来的,而不是由财务管理管出来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认为现金管理可有可无。财务人员对现金管理缺乏主动性,没有履行应负的职责,对领导的违规行为,没有及时提出意见及阻止,一味地以领导意志办事。现金的随意使用,造成企业现金闲置,或因管理不善,需要资金时却因缺乏周转资金而陷入困境,更严重的是使会计信息失真。现金管理意识的淡漠,造成了现金管理制度的缺位。较典型的是一些民营企业由老板娘任出纳,掌握财政大权,只聘一个记账员记记账。
(二)开户银行现金管理弱化。商业银行作为现金管理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把好现金管理的“一线关”。各开户银行为争取客户、稳定存款,不使开户单位同其“断交”,往往对开户单位现金管理网开一面,迁就纵容。
1.库存现金限额流于形式。《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开户银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核定开户单位3-5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库存现金限额。但从核定的实际情况来看,核定流于形式,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人民银行的检查。一方面开户银行的业务多,精力有限;另一方面开户单位对银行核定库存限额不理解、不配合,认为银行不应干涉企业单位的工作,留存多少现金,开户单位自己说了算。在这种情况下,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2.账户管理薄弱。少数银行基层网点往往怂恿开户单位多头开户,经常给开户单位违规使用账户取现“绿灯”放行,甚至对部分小民营企业未要求其开立银行存款账户,而任其在储蓄账户办理现金结算。对大额现金支取因开户单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开户银行为了留住客户,只好违反规定先提现后补办审批手续,而这补办的手续,已失去了审批的意义。
3.监督不到位。根据规定,银行对开户单位现金用款负有直接的监督职责,是现金管理的主要关口,应定期对单位进行现金检查,核定单位库存,对超限额支付现金要不予办理等。现实中,随着商业银行竞争的激烈,商业银行对开户单位的违规提现行为往往视而不见,甚至主动迎合,提供方便。而且由于工商税务等部门执法力度不够,个别单位为了逃税对现金结算给予销售折扣等现象时有发生,这诱使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巧立名目使用现金。
(三)民营企业现金管理混乱
1.超限额、超范围支取现金较为普遍。从开户单位现金支取情况看,超过《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限额支取现金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一些开户单位,为了能支取现金,在现金支票用途栏中,连续以备用金、工资等名义取现,并且金额较大,有的甚至以营业款作为支取现金的用途。
2.开户单位逃避银行监管。开户单位使用账户秩序混乱,多头开户;部分开户单位经常通过非基本存款账户大额提取现金,并编造用现名目套取资金;一般较小企业干脆不开设银行结算账户,而是只开设储蓄账户,想方设法同开户银行不发生联系,逃避监督管理,最终导致大量现金交易和现金体外循环。大量的现金交易增加了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现金管理的难度,对大量体外循环的现金难以有效监督,潜在风险较大。
3. 民营企业财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经营管理不规范,在财会人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会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修订后的《会计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知之甚少,财经纪律性很差,许多人无视法律后果。这既导致企业会计行为随意化,财务工作极不规范,也使企业无法运用会计信息用以指导和发展生产。 (四)现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目前,我国现金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是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及人民银行相应制定的《实施细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现金管理的目的和方式有些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条例》中规定的库存限额、现金使用范围、结算起点等一些条款适应性不强,商业银行履行起来已经变得矛盾重重和力不从心。特别是对当前的新情况、新问题,《条例》没有作出原则规定,如通过信用卡异地提取大额现金问题,以及开户单位通过存款转账进入储蓄账户提现问题等。
三、加强现金管理的建议
现金管理的混乱,扰乱了国家的现金流通秩序。开户单位的随意大额提现,使得社会现金流通量增大,削弱了国家对现金流通调控的效果。同时,现金支付的随意性又使财经纪律得不到执行,容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不断加强现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强化银行现金管理,促进银企合作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现金管理工作。人民银行和各开户银行要充分认识当前加强现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列入各单位重要工作日程,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考核办法,配备专门人员,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要从大局出发,对大额支现、频繁支现,超范围、超结算起点支取现金,坚决杜绝。在管理方式上,变过去被动的、机构的“卡”和“堵”为主动的、灵活的“引”和“疏”,并摸索出一套以管理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的有效做法。
2.加强账户管理,实施重点监督。清理和加强账户监管,是加强现金管理的源头工程和基础工作。把账户管理与现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人民银行牵头,组织辖内金融机构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账户使用情况大检查,核销一部分不合理使用的账户,特别是对那些有意逃避银行监督,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更应引起关注,规范其账户使用,对公款私存现金予以清退,从源头上堵住漏洞,为现金管理创造良好的账户环境。
3.提高储蓄账户大额取现的使用成本。对储蓄账户大额现金支取实行收费制度,提高我国大额现金使用成本。规定大额取现收费标准,取现量越大收费越高,从而积极引导企业开立银行结算账户进行转账结算,减少大额现金的需求量,降低金融机构一线人员的工作量,使金融机构人员的精力转移到规范现金支付上来。
4. 调整结算起点现金限额,限制以备用金用途取现。《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结算起点现金限额为1000元,随着经济的发展,1000元的取现金额已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目前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个体户之间的贸易交易,多采用现金支付。而开户单位以备用金名义取现,掩盖了现金的真正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月统计表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到宏观经济金融分析。
(二)企业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加强现金管理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现金管理。民营企业一般受业主一个人支配或几人支配,从对管理的重视程度等方面讲,都不愿意建立严格的控制或不遵守业主自己建立的控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如一人说了算,人事政策上重忠诚、轻才能,现金管理不规范。企业应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授予各层次管理人员相应的批准权限,赋予相应的责任。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批准权的人,只能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批准。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流量。很多民营企业都有一个比较片面的资金成本观念,就是认为钱放在账户上不生钱。为了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水平,企业一旦账户上有点多余的钱,就想到处投资,实现钱生钱的目标。实际上,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来讲,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包括合理比例的股票、短期债券等类现金资产),对于维护企业总体效益目标及财务安全性目标的实现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储备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要注意处理好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来源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追求目标(指生产经营类企业)。一个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产生正常的现金流量,而是依靠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来支持成长和发展的企业,其最终将会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抛弃。
3.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保持良性现金流量。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陷入经营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境,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严格控制账龄。对死账、呆账,要在取得确凿证据后,进行妥善的会计处理。现在有些企业对流通资金和营运资金(包括存货、应收账款或者现金流量)的管理很弱,企业所设定的目标多是资产总额、营业额、没有关注到良性现金流量问题,没有强调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企业比较强调财务方面的指标,所追求的是资产总额(总资产),或者是销售额,没有从企业管理方面设立一些目标,比如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存货、应收账款总体的回收期到底要多久,在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现金流量的管理方面有一个缺口,没有很好地管理好现金流量,最终导致了不良现金流量。
4.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民营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是现金管理薄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对企业新聘的会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会计法》,要求企业新聘的会计工作者必须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严禁无证上岗。(2)根据规模,规定民营企业必须聘请的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的下限。(3)企业新聘的会计人员应报市财政局进行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严禁上岗,合格者的资料存档管理。另外可依托会计师事务所、高校或继续教育培训机构,面向民营企业会计人员定期举办会计培训班,提高其业务能力。
(三)尽快完善现金管理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现行的会计法律规范,没有专门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很多财务法规本身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对民营企业会计行为而言,缺少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会计行为随意性大。立法机关应该在新《会计法》的基础上,通过修订《统计法》、《审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等财务法规,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专门适用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统一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民营企业法人会计资料不实、不合法所对应的法律责任,从而减少会计行为的随意性。财政部、人民银行等相关主管部门应对我国社会现金流转的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清理和完善相关制度,其中核心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财经制度、现金管理制度,使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有法可依。
⑤ 有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的参考文献(书籍,报刊,杂志)(年份,作者写明)
中小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的构想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1-20 09:28:00 ] 作者:王群予 编辑:studa20
摘 要 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从表面上看是融资渠道狭窄,深层次分析却是体制和制度问题。要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就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全方面地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民营经济 融资
1 十六大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大空间
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民营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与中国的经济、政治由浅入深的改革节奏合拍的,从思想解放到政策松绑,从文件肯定到法律确认,它融汇了政治家的开拓、理论家的争论和企业家的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明确地肯定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了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明确地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尊重、鼓励、保护、表彰,等等这些党的重大决策无疑为民营经济的发展铺设了灿烂的前程,使中国的民营经济从曲折徘徊中走向波澜壮阔,成为中国经济中最强劲、最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之一。
2 筹资难问题制约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较小,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但是他们却创造了近40%的GDP,实现了近40%的税收及解决了45%的人口就业。所以说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则必须让民营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资金是企业成长的“血液”,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筹集困难,这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产品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如果经营资金短缺,那么在人力资源、机械设备、广告宣传、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投资是不可能的,然而在这些方面的投资正是新的竞争形式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所必须的。民营企业资金短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营经济即是民本经济,在起步阶段主要是靠个人积累的资本来运作的,而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较短,个人积累的资金有限,决定了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所以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先天不足。
二是“十六大”召开以前的民营经济被定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政策法律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有限,发展前景受到限制。因此,民营企业原始积累规模较小,发展资金十分有限。
三是由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如规模较小,家族式管理,财务不透明,缺乏信誉,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十分有限。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大多给了大型企业或者是基础建设,或者总是投向确保毫无风险的地方,风险投资也鉴于市场环境在投资趋向上非常保守,使得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多数知识分子在创业初期两手空空,资金十分缺乏,没有合理的融资渠道成为很大的障碍。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另外,在当前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目前,没有几家银行为中小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投放贷款科目,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贷款基本上没有多大可能。造成了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
四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还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国家对推出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慎之又慎,致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融资服务的。这种做法形成了对民营企业发展的软约束,有违市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规则和国民待遇的原则,民营企业是在相对不公平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五是民间借贷是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筹资的主要渠道,尽管金融监管部门控制严格,但民间借贷市场不仅一直没有停止反而十分活跃,在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下调,同时又缺乏其他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许多城镇居民将手中的资金投入到这一市场上,保障了民间金融活动的资金来源。虽然民间资本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但是它又制约了民企的发展。一方面,民间资本借贷规模小,期限短,利率高,债权债务关系不稳定,增加了筹资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可提供长期大额的借贷资本的债权人已不满足于债务人支付的高额利息,而是寄希望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行“债转股”,以期达到参股控股和影响民企重大经营决策的目的。难怪在一次经济论坛上,一位民营企业家感叹道:“猪还没有养大,就要杀肉吃了”。
六是各类基金担保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尽管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创业基金、高科技财政周转金、财政企业担保等各类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基金和担保机构等,由于资金运作受行政干预较大,要求严格,门槛过高,手续繁琐,加重了企业负担,贻误了商机。
3中小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的构想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难最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较少;二是中小民营企业规模小,资信实力不强。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我是这样认为的: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1994年我国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配套改革,使之成为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金融企业。既然是企业,那么商业银行也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规避风险、追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是它的经营宗旨。况且我国传统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还是国有资产,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理念是正当的、合理的,无可厚非。所以对债权没有相应担保或抵押的中小民营企业较少提供融资服务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对于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中小民营企业在成长阶段很难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好的人力需要资金来启动。。所以对资金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因此,我认为银企面临的投资筹资问题是它们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的缺陷,它需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来设计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不可否认的是,在金融体制和融资制度很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运用行政力量着手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一是规范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股市创业板市场,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我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就应该扶持民族资本,包括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而上市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可以改变公司股本构成,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创业板市场的开设应定位于主要为那些很难从主板市场融资的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其门槛的设置应便于高成长性民营企业的进入,股本规模不宜过高。
二是政府应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资金借贷顺畅的根本保证就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改善社会的信用水平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重要的条件,而企业信用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只能从职能范围内对企业信用的一个侧面进行记录,反映不了企业信用的全貌。需要政府牵头来整合各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信用资源,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价,因此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要靠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部门的协作。
三是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扫清障碍。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既有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又有企业会员基金和互助基金,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资信档案,对有市场、有信誉、有产品、缺资金的“有三缺一”型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使企业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这种担保机构如果由政府各级财政出资,则应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不以赢利为目的;如果建成商业性担保机构,以法人、自然人为主要出资人,则可以实行商业化运作,以赢利为基本目的;如果建成互助型的担保机构,自我出资,自我服务,自担风险,则可以不以赢利为目的。
四是政府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让我国民间大量的私募资金走上公开合法的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轨道上来,加强对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监管。积极创造一个宽松的、有效的投融资环境,采取各种政策吸引银行、刺激民间资金、国外资金等多样化的资本参与民营经济发展,逐步达到风险基金运作全部市场化。
五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国有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民间银行进入银行业,从而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六是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尽管各级对发展民营经济都比较重视,但同国有企业、"三资"企业相比,中小民营企业还是感到待遇上有所差别。希望政府在今后的政策和调整中避免过去的动辄对某一领域加以扶持的做法,不分内外资、国企、私营一律平等对待,以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有几种具体可行的筹资方案可供参考: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融资租赁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成流动资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⑥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近5年的参考文献有吗,谢谢
你可以上知网和龙源网等学术期刊上去找,这里可以找到好多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参考文献。
⑦ 帮忙给下“中国民营企业管理模式”论文题目用的上的参考文献。谢谢。
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经管刚出版了一本《发现中国管理模式》,内有十家企业的案例。几乎全是民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