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素材参考 » 社会保障制度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社会保障制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21-03-20 01:41:00

『壹』 急要,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参考文献

[1] 张左己.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 人民论坛 , 2001,(08)
[2] 杨燕绥. 社会保障:最大项公共品之一[J]. 中国劳动保障 , 2006,(04)
[3] 我国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 化工管理 , 1998,(05)
[4] 刘楠. 大栅栏街道构建五大社会保障平台[J]. 中国民政 , 2006,(04)
[5] 杨宜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意义[J]. 宏观经济研究 , 2000,(07)
[6] 刘耘. 社会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J]. 兵团建设 , 2006,(06)
[7] 书讯[J]. 中国劳动 , 2006,(05)
[8] 马兰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 2001,(23)
[9] 王东进. 怎样完善社会保障体系[J]. 领导决策信息 , 2001,(13)
[10] 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J]. 前线 , 2006,(10)
[1] 黄昌建.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2)
[2] 李雪梅, 郑莉佳, 管宏友, 黄昌建, 许茜.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全程化教育调查及对策思考[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1)
[3] 肖永文, 王新军. 我国失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探析[J]. 江西农业学报 , 2006,(04)
[4] 兰澄世, 辛德树.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 甘肃农业 , 2006,(02)
[5] 潘光辉.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合理利益保护问题[J]. 南方农村 , 2006,(04)
[6] 王政, 祝士苓.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世界农业 , 2006,(03)
[7] 汤翠娥. 对失地农民上访问题的思考[J]. 乡镇经济 , 2005,(04)
[8] 丁海燕, 张岩. 政府怎样善待失地农民[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04)
[9] 董玉虎, 郝小红. “失地农民”利益受损不容忽视[J]. 山西农经 , 2003,(06)
[10] 李剑军. 不能一“补”了之[J]. 农家顾问 , 2005,(07)

『贰』 关于养老保险论文的参考文献,多多益善,急。

2] 凌文豪.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及对策[J]. 求索. 2009(10)
[3] 李衡,周一.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8(12)
[4] 郑少春.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5] 王亚柯.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 学术界. 2008(03)
[6] 师振华.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问题. 2008(07)
[7] 孙祁祥,朱俊生. 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 财贸经济. 2008(04)
[8] 张文学.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3(16)
[9] 张运刚.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1] 杨颖新.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效应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0(04)
[2] 郑少春.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3] 师振华.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J]. 经济问题. 2008(07)
[4] 孟庆平.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7(03)
[5] 郝向东. 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的思考[J]. 特区经济. 2013(01)
[6] 史维良.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证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13(08)
[7] 成海霞. 走出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劳动保障. 2013(08)
[8] 朱卫东,姚建平.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J]. 经纪人学报. 2013(02)
[9] 张运刚.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1] 杨颖新.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效应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0(04)
[2] 李晓霞,郝国喜. 上海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偿还[J]. 中国集体经济. 2010(06)
[3] 郑少春.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2)
[4] 郑少春. 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3)
[5] 刘雄英,黄纯波.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12)
[6] 班茂盛,朱连忠. 城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7] 马斌,程贯平,刘文军. 广东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养老保险对策[J].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2)
[8] 王金安.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07)
[9] 宋科凡.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筹款模式选择[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3)

『叁』 拜求企业社会保险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你只是用来一般学习,到网络文库去找就可以了,输入你想要的资料的关键字专,就能找到属。如果你是用来作为写毕业论文的参考素材用,建议到中国知网去搜索下载,中国知网是国内专业论文基地,里面有很多硕士、博士毕业论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肆』 进两年发表的有关社会保障学的参考文献

[1]代利凤,周菲.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保障学教学中的运用[N].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专05期
[2]李俊.关于社会保障属课程教学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4期
[3]孙耀中,东方阳,戴维,付金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杨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年11期
[5]陈新春.应用导向下的《社会保障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15期
[6]蒙萍.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伍』 试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毕业论文

中文摘要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虽已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构建和完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道路依然漫长。本文以建国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为脉络,具体论述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分析借鉴北欧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面对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小、筹资渠道单一、资金使用不合理、城乡差异大等问题时,如何构建和完善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 构建和完善 和谐社会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一、前言 2
二、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脉络 3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基础 3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实践 4
三、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状况 5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体系 5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6
四、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存在的问题 9
五、北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13
(一)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制度和做法 13
(二)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6
六、 和谐社会条件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18
(一)基本目标 19
(二)关于构建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20
七、 结论 23
参考文献 23

『陆』 农村社会保障论文参考文献

[10] 郭新建. 以包容性增长理念认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 宁夏农林科技, 2011,(01)
[1]秦小红.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 当代财经, 2005,(09) .
[2]孙文基. 试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J]. 农业经济, 2006,(01) .
1]李作梅.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1) .
[2]王成新,陆彦.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J]. 北方经济, 2006,(10) .
[3]张敏. 统筹城乡就业的经济法思考及完善立法的建议[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2) .
[4]刘文娟.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J]. 大连干部学刊, 2007,(08) .
[5]覃双凌.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对策取向[J]. 湖北社会科学, 2009,(04) .
[6]陈美珠.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7) .
[7]江治强,李将军.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议题与政策取向[J]. 甘肃社会科学, 2008,(02) .
[8]陈志龙. 试探我国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的政策选择——基于政府公共政策价值理念的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4) .
[9]王长委,刘增宏,张俊平. 中山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4) .
[10]林淑周.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综述[J]. 福州党校学报, 2011,(01) . 6]李永生. 甘肃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 兰州大学, 2007 .
[7]王守云.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
[8]陈建馨.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7 .
[9]郭喜忠. 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
[10]万敏.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保障的意愿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

『柒』 本人在写论文,有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是这个真没什么参考文献,全是国家规定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目前享受的养老金属于封建特权,企业单位目前享受的是商业保险,农民目前享受的是救济。

『捌』 怎么样写有关社会保障问题的文献综述

剖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国家必须制定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从逻辑上讲,任何制度的建立都应当先设计再建设,至少在建设之前应该有一个框架性的思路。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在原有设计被明显放弃的情况下,却始终缺乏长远性的总体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宏观审视,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政策的当务之急。
简单观照,近十几年尤其是明确提出经济体制转型任务之后的十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设计曾经出现过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过程。由于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框架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被长期悬置,目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一、概念使用和某些提法相当混乱,不少保障项目定性不清、目标不准,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二、部门之间、制度之间、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缺乏协调,导致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层次性不强,支离破碎,甚至出现某项保障制度受重视的程度随着不同社会群体政治呼声的大小、部门势力的大小或者某领导人个人影响的大小而发生变化的情况。三、非制度化特征十分明显。集中表现在:法制化水平不高,即使已有法规也严重缺乏执法力度,保障制度难以落实;有些保障项目中政府、社会、家庭、个人责任不清,保障效果难以到位;政府职能错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政府责任不明确,同时出现越位和缺位现象;资金筹措不规范,对地方财政的社会保障出资缺乏有效监督;发动社会力量不充分与过分依赖社会力量的情况并存。同时,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明显的应急特征,突出表现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四、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五、社会保障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突出表现为没有形成一支从研究到操作的专业化队伍。不少保障项目的立法缺乏研究成果的铺垫,很多新的措施缺少前期论证。
造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总体设计和框架性关键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1、各有关方面对社会保障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2、不少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和认识存在某些偏差、错误,甚至误区。。
3、有的人对社会保障制度专业化、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
面对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主要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应实行:以“补救模式”为目标,以社会救助为基础,以社会保险为主体,以社会福利为补充。
以“补救模式”为目标,就是在充分发挥市场、社会、单位、家庭和个人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只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而且保障水平只限定在维持基本生活的水平上,保障制度的设计以不损害市场机制有效运作为必要前提。按照“补救模式”的要求,无论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还是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政府都只发挥最小的、迫不得已的作用。选择这样的社会保障目标模式,是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国家财政能力、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以社会救助为基础,就是把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维护放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优先位置,努力建立以维持最低生存为目标,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贫困人口、灾民、“三无”和“五保”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灾民紧急救助制度、救助性福利服务制度、社会互助制度、扶贫开发制度为主要内容,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和临时救济为补充,以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为基本载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以社会救助为基础构筑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既是我国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
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就是把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正常运行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已经建立并良好运行的根本标志,努力建立以维持温饱水平为目标,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和护理保险为主要内容,以多样化、可选择的补充保险为重要辅助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制度。以社会保险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社会保险制度广阔的保障面所决定的,没有这个网络作为屏障,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将不堪重负。而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把保障水平定位在维持温饱的水平上,是“补救模式”的基本要求,也是与中国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相符合的。
以社会福利为补充,就是把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努力建立以国有企业职工、退役军人、各类公务人员和见义勇为人员社会福利为基础,以职业福利、家庭福利、公益事业和社区福利为基本内容的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此,由国家向国有企业职工、退役军人、各类公务人员和见义勇为人员提供社会福利,是国家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但由于对这些群体的保障在水平上普遍高于社会保险的一般保障水平,在目的上多数已经成为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竞争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理应成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同时,在我国,还要大力发展以政府和社会支持为主要方式的家庭福利,大力发展以提高社会竞争力为目的、由单位提供的职业福利,大力发展由政府、社会和社区居民共同提供的社会公益事业和社区福利。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种片面夸大社区福利重要性的现象,有的学者甚至不恰当地提出所谓“社区保障”的概念,并赋予社区保障以“第二安全网”的定位(窦玉沛等:《重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页。)应当指出:从理论上讲,这种主张也许可以成立,但中国的城市社区目前还远远没有成熟到可以承载为居民提供保障的地步,而且只要社区自治是一句空话,社区服务、社区保障之类就永远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不可能持续发展。
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框架的设计中,除了基本目标和保障项目之外,还应当包括三个体系:
法规体系、管理体制以及服务体系
综合现在的探索思路和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服务组织及其运作情况,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基本格局应当是:以国家办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依托、家庭服务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针对上述问题,面对上述任务,要建立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就需要选择以法规建设构建总体框架、以探索实践完善各项制度的基本路径,大致要经过制度整合、探索实践和完善法规三个步骤。
总之,健全社会保障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以公共卫生为例,由于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药费用负担超越了一般农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一些农村居民陷入了“因病致困”、“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十五”后期,开展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但由于试点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保障水平有限,因此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城镇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也迅速增长,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享有医疗卫生保障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5%,且享受的待遇标准不一,差异巨大。
解决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关键是解决政府在社会公共领域的缺位问题。政府管理理念创新和完善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是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关键,也是“十一五”时期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的中心环节。

只学过一点我也不是很懂啊

『玖』 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参考文献

1)适时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美国引起了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普遍关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使老年人生活处于最困难境地,社会退休金成了老年人的希望所在。1934年,罗斯福成立了经济保险委员会,1935年公布了社会保障法,1939年增加了伤残保险和老年配偶养老保险。经过几年准备。在积累了一大笔基金后,于1942年付诸实施,开始支付退休金。二次大战中没有新的变动。50年代经济有了很大发展,1965年增加了老人医疗保险,1972年又增加了残废者医疗保险。经过50多年的逐步发展与健全,形成了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2)老年法定退休保险具有强制性、贡献性和福利性,退休和医疗保险基金有正常来源渠道,能自我调整和自我调整。其退休金的收与支是按照现收现付、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的,根据人口老龄化的预测、退休费支出的需要,不断调整保险税税率,通过自我调整达到自我循环正常运转的目的。 (3)发展保险公司经营的自愿投保退休金保险,吸收闲散资金增强经济实力,为人口老龄化做准备。美国的一些人寿保险公司除经营人寿保险、财产保险、死亡保险外、还大力经营集体和个人自愿投保性质的私人退休金保险,作为法定退休保险的补充。集体退休保险,由企业雇主为雇员投保,根据企业经营好坏和雇员个人情况投保可多可少,雇员退休后逐月领取。政府通过对退休保险金免税手段予以支持。并通过投资获取的利润,用来弥补膨胀使投保金额贬值的问题,以保证退休者收入,增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感。 (4)严格控制失业救济金发放标准和发放时间,以利于失业者积极再就业。联邦立法规定由企业雇主缴纳失业保险税款,雇员不缴。利率由各州自行确定,全国不统一。救济发放时间,大多数规定需经一周等待期后方可使用,最多支付26周,联邦法规定在失业高峰期可延长合乎法定救济周数的50%,即最多追加13周。严格限制发放周数的目的在于促使失业者积极再就业。 (5)采取措施,增收节支,迎接老龄化的严重挑战。其研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注重研究管理与效率、保障目标与水平问题,逐步提高保险税税率;退休金也要纳入个人所得税范围之内,把负担加在高收入者身上;适当降低各项福利待遇水平,使之不要紧跟工资水平的增长;利用退休基金搞投资经营,增中储备,减少年轻人的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