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阅读《梅雨之夕》,概述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特点
梅雨之夕》是心理分析小说家施蛰存 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同作者的其它小说一样 也描写了性心理、揭示了潜意识,但与《鸠 摩罗什》、《石秀》等小说相比较,《梅雨之 夕》显得文笔舒展,格调清新,艳而不俗。 正是这种舒展而周密的心理描写和素雅清丽 的格调使《梅雨之夕》成为吸引众多读者的名作。
《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它仅仅记 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 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但在新颖而丰富的 心理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 字表现技巧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读者 带进了主人公那丰富多彩而又微妙曲折的内 心世界。一个已婚的青年男性与一位娇美的 少女萍水相逢,他会有什么心理反应?
首先是怦然心动。
傍晚的上海街头,梅雨蒙蒙,灯光溶 溶,下班后的“我”虽然手中有伞却并不急 着回家,而是揣着慵懒的情怀有意无意地观 望黄昏的街景。这时,“一位姑娘”映入了 “我”的眼帘,——“我”看到她从电车的 “头等车”里走下来,发现她没有带任何雨具。
『贰』 施蛰存《春阳》的作品简介
《春阳》是现代文学作品中描写冥婚题材的小说, 是作家对人性的探寻,1933年出版回,施蛰存的代表作。
《春阳》通过禅阿姨的心理描写,写出来当时的社会制度对人的残害,春阳在这篇文章中极具象征意义,第一,暗示了禅阿姨的情愫在春天的萌发,第二,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以及春阳的转瞬即逝。
(2)研究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参考文献扩展阅读
施蛰存一些心理分析小说著称,着意描写人物主观意识的流动和心理感情的变化,追求新奇的感觉,将主观感觉融入对客体的描写中去,并用快速的节奏表现病态的都市生活,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叁』 崔银河的主要科研成果
1,《广告创意研究》远方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广告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影视广告编导与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5,《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6,《晨报副刊与中国现代文学》远方出版社2005年出版
7,《大众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远方出版社2007年出版 《广告媒体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中外广告发展简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1,《广告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中国广告》2008年6期
2,《广告哲学论》《传播学研究集刊》2008年1期
3,《陈毅与晨报副刊》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1期
4,《事件营销与活动营销差异论》《中国广告》2007年11期
5,《李大钊与晨报副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5期
6,《广告传播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研究》《21世纪人》2007年4期
7,《广告道德论》《传播学研究集刊》2007年1期
8,《广告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广告》2007年5期
9,《广告之后精彩继续》《中国广告》2007年1期。
10,《世界上最早的广告》《21世纪人》2006年12期。
11,《拉大旗、做虎皮,广告策略中的一个怪招》《中国广告》2006年9期。
12,《广告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中国广告》2006年8期。
13,《周作人与晨报副刊》,《勃海大学学报》2005年5期
14,《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4期。
15,《鲁迅与晨报副刊》,《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4期。
16,《鲁迅与广告》,《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1期《人大资料中心2005年6期〈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
19,《文学与广告》,《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3期。
20,《十届中国广告节回顾》,《中国学术论坛》2004年2期。
21,《〈广告法〉到底知多少》,《内蒙古电大》2004年1期,获200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维护广告市场秩序”有奖征文优秀论文奖。
22,《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应在我国古代社会》,《文史哲研究》2004年1期。
23,《论施蛰存与新感觉派的关系》,《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3期
24,《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烟台大学学报》1998年2期。
25,《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12期。
26,《奴隶文化与奴隶道德是国民奴隶性的根源》,《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4期。
27,《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与中国作家无缘》,《内蒙古电大》1994年3期。
28,《重读毛泽东的诗词》,《内蒙古师大学报》1993年4期。
29,《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论思维》《内蒙古电大》1993年4期。
30,《国民灵魂的示众》,《内蒙古电大》1993年1期(人大资料复印中心
《鲁迅研究》1993年1期全文转载)等……
『肆』 讨论叶灵凤、施蛰存,对海派文学认知不深的慎入!
叶灵凤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中国文坛的早期海派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为时仅十二三年,且作品不多,因一度被归为“才子 流氓”类作家而被评论者们过早定性,乃至忽视。八十年代中期以后,评论叶灵凤的文章逐渐增多,但评论者们对其作品仍然是褒贬不一。事实上,叶灵凤的小说创作是十分有特点的。其小说的母题虽然固定不变,即始终框定在情爱领域,但他的创作手法却变化多端,并且他的创作经历也虽短暂却富于变化——他先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创造社转型后他或为早期的海派作家,其间,他一方面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新感觉类型的小说,一方面为报刊写作通俗连载长篇小说。然而抗战后,他却并没有沿着海派文学的道路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本文想将叶灵凤的小说创作放进整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环境中去,了解他文学道路选择的原因,总结其小说创作的得失和历史的经验教训,还其以文学生中正确的位置。从中也揭示出二三十年代中国小说发展的某种倾向,并进而分析这种倾向形成的根源和基本走向。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一,用比较的方法弄清叶灵凤与三位早期创造社的元老们在风格相近,起点相似的情况下,为何选择了不同的创作道路及他们...
叶灵凤,总能让我想起另外一些作家。
第一个是郁达夫。叶灵凤的很多作品同样喜欢用日记或信件来表述人物内心,当然也许不像郁达夫是自己的自叙传,但是却同样的喜欢这种日记体的方式。揭露内心直击最深的意义。另外,与郁达夫很类似的,叶灵凤很多小说的男性主人公也是十分柔弱的形象出现,不管是莓箴、白寒冰还是韩斐君,固然是对爱情坚定不移,可是仍旧不免让人觉得软弱无力,颇有一种想要打下去以振奋他们精神的感觉。这让我不自觉的想起郁达夫笔下的那些男人。
第二个是施蛰存。看到叶灵凤也有一些心理分析小说,总使我想把他和施蛰存比一比。《浴》《嫁姊之夜》《昙华庵的春风》等等,都是有意识的在搬用弗洛伊德,表现人心底的一些极其私密的感情和意绪。他的《摩伽的试探》几乎与施蛰存《鸠摩罗什》成了兄弟。我没有调查过他们之间有没有借鉴学习的地方,只是单纯感觉太像了。包括之后的其他一些作品,心理分析部分,都有很多类似。
我在想,叶灵凤怎么就已经不成叶灵凤了呢。
再读他的一些小散文,篇目不多,但亦深深感到某种女性化的东西。涂脂抹粉的描述,不禁使我记起李欧梵在《上海摩登》当中所说的,叶灵凤很想要成为一个沪上有名的花花大少,想要赢得很多女人的芳心,可是,他没有邵洵美帅,也没有邵洵美有钱,但他偏偏就存了那样的念头。所以,他没有邵洵美的浮纨,有的只是介于浮纨和颓废之间的气质。他说,“除了香水以外,我还有两盒极好的粉”,男人却带着浓重的脂粉气息,似乎最盛的是南朝。士族制度最盛行的时期,士族官僚都是崇尚女性化的装扮,整天不务正业,涂脂抹粉,互相攀比,气若游丝。大概,正是叶灵凤吧,他不是士族,最多他只能是个庶族,士庶界限太分明,他进不去,可是他不免觉得进不去的世界才是最好的世界,不属于他的才越向往。软弱如果不是他的本质,也许,是一种追求的变相表现。
但我无意贬低他的价值,固然我不是很喜欢他这个方面,也并不十分看好他的性爱小说,可有一点我想,是无法否定的。之前总觉得他像极了施蛰存,但没有施蛰存大气,甚至总感到他在有意学习施蛰存。后来,我随便翻书才看到,原来叶灵凤比施蛰存早,“可以说,在新感觉派没有形成以前,叶灵凤是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叶灵凤应该获得他所应该获得的东西,可是,似乎,中国文学忘记给他这个东西了。
我读叶灵凤,因为没有什么很深的探究和思考,只是粗浅的凭感觉判断。他应该是个复杂的作家,那些感伤的恋爱小说,那些描写感官刺激的性爱小说和那些运用心理分析的小说,差异是必然的,他不知道是在尝试不同风格还是在寻找属于他自己的路。
用钱理群的一句话作结:“以一个不乏才情的海派作家,同操‘先锋文学’和‘通俗文学’两端,齐头并进,他还真有其代表性。”
『伍』 施蛰存的现代心理小说包含哪些大方面
众说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而老师所著《鸠摩罗什》也被誉为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的小说。很专家学者指出,施蛰存是通过显尼志勒了解佛洛依德和其理论。通过专家学者对史料收集与整理,显尼志勒与施蛰存的生平和作品的理解分析,从二者的文化语境、个人特质、审美追求、创作心理、作品风格等方面去分析显尼志勒对施蛰存的影响。
施蛰存早期的文化准备与艺术积累、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了他的精神气质;西方现代文化的浸润开拓了他的文化视野。初期的文学实践使他在形成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的同时,也表现出心理分析的艺术趣味和审美倾向。施蛰存对显尼志勒选择与接受的外在诱因和内在动因,时代的需要与个人的需要共同促成了影响的发生。最后从施蛰存与显尼志勒作品中的“性爱主题的表达”、“内心独白的创作方法”和“对女性心理的关注”三方面来看,施蛰存确实在显尼志勒影响下得到突破与超越。施蛰存的小说在风格和技巧上学习显尼志勒的心理分析描写,同时保留了东方传统心理与文化底蕴,呈现出中西文化的自然交融与整合,但显尼志勒对施蛰存的影响因时代与环境的因素而无法形成深层结构的渗透。(以上总结于《论施蛰存与显尼志勒》)
以下为个人总结,不代表他人看法
性爱主题的表达:一个长久以来伴随着文学创作,不可或缺又极其难以拿捏的重要的一面。如果过于细致,显然会落入俗套,被人唾弃,可也并非没有存在的价值。若太过含蓄,却又失去了这类似一种宣泄,一种人类最本能表现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性爱的主题不可以“一竿子打死”,它的存在可以算作是对人类心理最直白的一种表达。
内心独白:内心独白,戏剧术语。规定情境中人物行动过程的思想活动。演员在创作中运用内心独白规范人物的思考,并组织成不断的线。在文学中,是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
女性心理:研究女性的人格、行为、能力和动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攻击性、支配性、自信心、被影响性、焦虑、共感性、社交性等方面,女性都有不同于男性的特点。在语言能力、空间能力、推理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女性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成就动机方面,女性亦不同于男性。
关于女性心理的挖掘,可以查阅《女性心理学》一文。
『陆』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风格特征
遵循精神分析法的相关理论,此外还有人生派的写实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