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今年物价上涨的议论文
今年的物价就是个“涨”字,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国际市场的美元贬值导致。第一、美元贬值人民币增值,国际市场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均出现大幅飙升行情,特别是黄金、白银、铜等贵金属的上涨引领资源类的矿产大幅飙升,从而引起铁矿石、农产品、棉花等期货大涨,影响我们的生活。第二、中国的高增长在美元贬值的时代对外围热钱更具吸引力,外资间接进入中国股市和楼市,致使资本市场价格虚高。第三、政府宏观调控对市场的调节效果逐渐在减弱,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调控楼市只能通过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供应量来满足市场需求,而对商品房房价只能产生比较小的影响,特别是对。第四、未来物价走势的预测。预计未来两三年物价还会在高位运行,国家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住房、粮油价格等进行调控,主要通过对货币供应、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来解决高物价的问题,特别是要打击囤积居奇或恶性操作等扰乱市场的投机行为。不过,既然是写文章,你还是围绕我提示的这些思路展开联想与论证才可能写得像那么回事啊。呵呵,限于本人的水平,也只能是向你交差而已。祝你顺利!
② 物价上涨及其对策(最少3000字)
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及其政策
农产品价格的起落不仅影响农产品的需求,对生产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历年来,农产品的生产量在排除气候因素的前提下总在随着价格的波动而起伏,价格高了,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增加,生产资料上的投入相对加大,农民从中获得的收入也相应增加;反之,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随之下降。
一、当前我市农产品价格上涨情况及其原因
根据我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抽样调查显示,前三季农产品生产价格综合指数为116.2(以上年同期为100,下同),比上年同期上涨16.2,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1.9、106.2、136.3和100.9,我市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全面上扬,走势呈现以下特点:
(一)种植业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在粮、棉、油、菜、果价格全线上涨的拉动下,我市种植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11.9%。
1、粮食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前三季度,我市谷物(原粮)生产价格同比上涨5.25%。其中,早籼稻、晚籼稻价格为每公斤1.46元和1.54元,同比上涨5.36%和6.07%,小麦价格为1.30元/公斤,同比上涨4.43%,玉米价格涨势强劲,同比上涨9.51%。
2、油料价格大幅上扬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油料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6.43%。其中花生上涨15.76%,芝麻上涨7.22%,油菜籽价格涨势突出,同比上涨39.08%。
3、蔬菜价格上涨
受供求关系及天气变化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蔬菜价格小幅上扬,同比涨幅为2.12%。其中瓜菜类价格上涨8.64%,茄果菜类价格上涨13.52%,水生菜类价格上涨5.12%,菜用豆类价格上涨10.23%,而食用菌类价格下跌0.61%。
(二)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随着市场对林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林业部门对成材林砍伐控制力度的加大,我市林产品生产价格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木材价格上涨7.71%,竹材价格上涨4.78%。
(三)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涨
前三季度,我市畜牧业产品价格在生猪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下大幅上涨28.37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一季度上涨18.32个百分点,二季度加速上扬,上涨34.88个百分点,三季度上涨44.2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涨幅扩大25.93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今年我市农产品价格走势增幅较大,除受政策、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外,其上涨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第一,成本推动的影响。一是原材料的大幅上涨。这是目前农副产品价格一路走高的重要推动力,玉米和鱼粉是养殖业主要饲料原料。从去年以来,玉米和进口鱼粉价格是持续上升的态势,只在个别月份略有回调。今年1-9月份玉米价格连续9个月保持在1.5元/公斤以上,平均价格为1.52元,同比上涨19.7%。豆粕和育肥猪、肉鸡、蛋鸡配合饲料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分别为3.1%和10.4%、7.3%、8.1%。目前的饲料价格自从2006年初涨价以来,到今年9月份就一直没有下降过,每吨饲料上涨了200元,一头肉猪的成本基本上有80%至90%都要花费在饲料的购买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了养殖成本和主要畜产品价格的上升。二是农资大幅涨价。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化肥价格涨幅20%—30%,农药价格涨幅达15%-20%。
第二,数量短缺的影响。由于前两年生猪养殖过剩、价格持续低迷、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原因,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2006年末生猪存栏量下降3.7%,其中能繁殖母猪淘汰现象尤为突出,同比下降8.5%,时下猪苗少,价格相当高,所以即使肉价上涨,不少人也觉得投资风险大而不愿重新养猪。猪源紧张、猪价上涨带来了一系列连锁效应。售商进货贵,市场竞争激烈又不敢大幅提升零售价,利润因此大幅下降,甚至亏本,不少档口干脆暂时不卖猪肉。猪肉贵了,市民转吃冻肉、鸡、鸡蛋、牛肉、水产等,也带旺了这些产品的销售,但最后使得这些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整个肉菜市场涨声一片。可见,生猪存栏量下降,货源减少是导致市场猪肉供求紧张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和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供求矛盾。
第三,中间成本抬升的影响。农副产品调控偏弱,在农副产品销售的终端领域,深受流通成本影响。近几年,汽油、柴油不断上涨,及对运输车辆限重限载等因素影响,导致流通成本不断增加,进而推动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第四,品质差异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随着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4年以来农民主要是靠“涨价增收”和“增产增收”。当前农民增收是建立在相对较高基础上的,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影响目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最令人担忧。从今年前三季度住户调查资料情况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10.6%,其中化肥价格上涨12.8%。亩均化肥支出为65.8元,比上年增加9.8元。由于化肥支出占农资总支出的30%以上,化肥价格的波动对种粮收益影响很大。还有水、电、柴油,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据计算,农资涨价使粮食平均每亩物资费用投入比上年增加20—40元。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继续上涨。一方面是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受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降低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成本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国际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尿素的价格甚至高于国内市场,对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影响很大。
2、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 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下降。总体看来,农产品价格上涨是把“双刃剑”,是否对农民利好应分开看,一方面价格上涨是今年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却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有抑制作用。此次农副产品轮番上涨,农民由此得到的好处名义上很多,但实际上不一定有多少。上世纪80年代末粮食、猪肉也轮番上涨过,但最后受害的还是农民等广大中低收入者。
具体分析,第一,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今年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82.44元,同比增长20.36 %。由于猪价上涨,前三季度农民牧业现金收入人均增加了436.17元,同比增长20.93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当前的生猪价格非常乐观,但同时养殖成本也不可低估。据悉,近期玉米等饲料原料市场价格又有上调,饲料成本居高不下,仔猪价格也在高位运行,加之夏季高温多雨,又进入猪病的高发多发季节,国内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虽然这些疫情最后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于人们的消费心理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波及到整个产业链的正常发展。此外,用工、环保等费用支出的加大,也拉动了生猪价格的上扬。就整体而言,近期所反映的畜禽产品价格波动是由阶段性的供需矛盾所致,并非完全由消费需求拉动。因此,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不会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随着畜禽存栏量的增加,仍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对于受市场制肘的养殖业来说,面对当前利好形势,虽然后市值得期待,但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宏观上看,有关政府部门信息服务缺位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作用显著下降。养猪业目前多数还是一家一户养殖,单个农户迫切需要在关键时刻获得信息指导,以在价格下跌时不伤元气,价格上涨时不盲目跟进,有效地避免损失,也有效地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这是有关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可以提供的服务,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和市场信息,就是当前最好的服务。现在肉价上涨自然也带动了生猪收购价上涨,这让一些养猪户喜出望外,很多人琢磨着购买价格不菲的仔猪加大补栏力度,期望着好行情持续长久。就在养猪户大量补栏,很多农民重新加入养猪业的时候,政府有关部门也应该及时出面,提供市场发展趋势和行情预测信息,让养猪“散户”们注意防范风险,千万别重蹈往年猪多肉贱收入减的覆辙。肉价的变化也说明了物极必反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除了提供信息,是否还应该考虑对畜牧业也采取一种保底收购的政策,给跌到价格低谷的畜牧业一个养精蓄锐、东山再起的机会,给市场一个稳定的原料来源,给养殖户一个稳定收入的预期,也给市场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
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对粮食进一步增产有限。去年粮食增产,播种面积增加因素的作用占25%,单产提高因素的作用占75%。适宜的气候条件是上年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受耕地面积的限制,数据显示,今年播种面积继续增加的空间已经很小。
以上分析可知,今年农产品价格及其对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呈稳中趋降形势,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增收的作用将明显下降。
解决“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为保持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应采取对策措施是: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以确保粮食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二)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挥市场机制形成合理农产品价格的必要条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综合服务,增强流通能力,提高流通效率,创造更好的市场流通条件,有效实现农产品价值,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三)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农资价格上涨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益,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和农民增收。应进一步落实对化肥农药生产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化肥农药市场及价格的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遏制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
③ 以“物价上涨使我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变化”为题5000字左右论文,急!!!!!
2010年以来,正镶白旗市场物价水平呈现较强的上升趋势,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为103.3%,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3.2 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广大居民当中,普遍关心的是物价上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担心物价上涨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滑。那么,物价到底上涨到了什么程度?还会继续上涨吗?对居民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物价上涨有何利弊?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根据2010年上半年所取得的相关调查资料,就有关物价上涨情况以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粗浅分析。
一、当前物价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而不是全面上涨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正镶白旗市场物价运行的基本特点是:食品类价格上涨,衣着类价格下降,教育、燃料价格趋增,而家电类、交通通讯工具类价格下降。
2010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走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翘尾因素的影响,去年物价走势是前低后高,1—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平均为100.1%,9—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平均为104.4%,对今年的市场物价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翘尾影响。第二个原因,在新涨价因素中,主要是食品及燃料类价格上涨普遍而且比较频繁。因此,可以断定当前的物价上涨仍然是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上涨,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通货膨胀,随着翘尾因素影响的消失,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将会趋于下降,但是考虑到新涨价因素的不可预期,这种下降将是平缓的。
二、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收入不同而异
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收入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为此我们根据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按照等距分组的方法,抽出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个群体中的代表户进行观察,来分析物价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程度。
据调查资料,2010年上半年正镶白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02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10.2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6.7%。资料显示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19元、7488元、13483元,较2009年同期分别增长了20.5%、2.3%元和15.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6.7%、-1%和11.6%。
可以看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值依然很低,仅有高收入群体的26.8%,而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上下降了1%。低、中、高三个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收入比例大约是1:2:4,呈现几何变化态势,悬殊明显。
由于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010年上半年,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002元、4165元和8346元,与2009年同期相比,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均呈下降趋势,而高收入群体则表现为上升势头。这表明,物价上涨给中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比较大。低、中、高三个不同收入群体的人均消费支出比例同样是1:2:4,可见支出与收入关联程度较高,收入大体上决定着支出。
从食品支出来看,尽管低收入群体人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是仍与高收入群体人均支出有差距。事实上是由于物价上涨,低收入群体上半年用于购买食品而增加的支出部分占其同期收入增加部分的比例是15.3%,而高收入群体这一比例只有7.5%。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中低收入群体用于购买肉、蛋、奶、鲜菜(鲜果)等主要副食品的数量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支出却有所增多,表明中低收入群体今年上半年购买与去年同期等量的主要副食品就要多花钱了,换言之,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上半年所增加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物价上涨“吃”掉了。而高收入群体则在数量和支出上均有所上升,表明高收入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消费能力远大于中低收入群体。
无论是从调查数据上看,还是从实际生活消费上包括居民的切身感受上来看,中低收入群体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特别是低收入群体中那些依靠社会最低保障收入生活的较为贫困的家庭,受物价上涨的影响更为明显。
三、物价上涨有利有弊
我们知道,市场机制要发挥调节作用,必须通过价格机制才能顺利实现。当前的物价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是价格机制中的调节机制在发挥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调节功能之一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价格的高低变动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各部门或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再分配比例。因此,价格适度的上涨体现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过程,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动态平衡。前面已经谈到,目前的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其实就是三次产业之间的收益分配,由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生产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此时就需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国民收入再次分配流向第一产业领域,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以达到各产业之间大体上的平衡。此其有利的一面。
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利弊相伴而生。物价上涨的另一方面则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前面的分析表明,当前价格上涨对收入较高群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而对中低收入群体就有影响了,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来说这种影响较为明显。此其有弊的一面。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多次大幅度调整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提高了离退休人员及低保标准。收入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消费量的增加,拉动了物价上涨。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价格上涨应该是利大于弊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三个“较弱”:
1、居民收入偏低,承受能力较弱。2007年以来,正镶白旗连续几年遭受沙尘暴、干旱、蝗虫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速缓慢,绝对值偏低。2010年上半年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3%,为1762元,比全盟平均水平少2110元,为全盟各旗县(区)最低;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为1258元,比全盟平均水平少985元,亦为全盟各旗县(区)最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为7102元,比全盟平均水平少148元,同样为全盟各旗县(区)最低。居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还要安排养老、医疗、购房、子女上学及嫁娶等预期消费,这样居民的即期消费能力就十分有限,承受物价上涨的能力较弱。
2、社会保障功能较弱,还有待于加强。正镶白旗在落实有关社会保障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到了应保尽保,解决了低保户的一些生活困难。但是在创新保障工作方法方式上还显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服务领域有待进一步加强。
3、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应对市场物价突变能力较弱。市场经济是个大舞台,市场的发展主要靠自我调节,但是也不能脱离相关部门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由于目前对市场与物价的监管力量还不足,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致使有一些投机取巧、钻营蒙骗之徒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断侵害着守法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其结果就是市场发展的后劲越来越小,对整个地区经济来说不易形成外向型市场,不易获得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谨建议:
1、要创造条件,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要提高广大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和低保标准。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只有这一群体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消费市场才能繁荣起来,物价的合理上涨才会被广大的消费者接受,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2、在社会保障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保障方式。依据地方财力、实际保障任务和补差水平等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负担,切实提高被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还可以在用水、用电、就医、住房、教育等方面研究制定一些针对低保户的优惠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来协作解决一些基本生活困难问题。
3、要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功能,完善管理体制,为投资者创造安全宽松的运作环境,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为消费者创造放心的消费场所。这样,就能使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④ 关于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论文呢
青年文学家陈铭龙:分析物价上涨真正原因
当前物价狂飙,老百姓几乎是在一片“涨”声中度过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物价持续上扬的时期,虽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不大,但由于上涨的多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令民众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目前,国内著名经济专家纷纷探析,但是他们的解释是否把握到当前问题的实质则是另外一回事。正因为这些解释与现实经济生活相差较远,从而也就无法找到一种应对这种通货膨胀的有效政策。但依笔者看,其主要成因则是外资在操作加剧,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外资问题,那么物价还是会继续上涨。
可以这样说,中国物价高涨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外资业的推波助澜。其中:孟山都控制农作物种子,导致农作物源头上涨,四大国际粮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控制中国食品油,导致食品油上升,以高盛为首的外资企业控制了中国的肉食品行业,导致猪肉等相关产品上涨。
有资料表明,中国食用油85%都是由外资生产销售,其中四大粮商控股我国的金龙鱼、鲁花、福临门等主要食用油品牌,因为2004年我们在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大豆金融战中惨败,败的结果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吃的油,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行事,他一不高兴就给你抬高价格。四大国际粮商之一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它开始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在欧洲进行扩张,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现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4000个员工。它与新加坡丰益集团共同组建了益海嘉里集团,其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全国,堪称全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金龙鱼就属于该集团。丰益国际并不惜巨资挺进东北的大豆根据地。而在全球32个国家已拥有450多个工厂的邦吉(Bunge),据公开报道称,目前它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2000年它正式进入中国,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大豆和油籽的供应商。目前该集团在中国已运营三个大豆加工厂,正在广州兴建另外一家工厂。2004年大豆危机之后,它高调宣布收购山东三维集团旗下一家位于日照的油厂。
冷静分析,对这些垄断的外资企业的支持或纵容,对政绩的饥渴与冲动,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寻租,这些都能成为目前某些商品与支出飙升的潜在理由。公共管理者应该意识到,物价的上涨背后更多的是民生问题,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利益与政绩问题。相关审计与监察部门,也应该尽力消除这种物价虚高现象,还物价一个真实的水平。而要切实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对外资企业做出相关的遏制措施,以保护中国食品、肉品、农业等传统行业,强烈杜绝上市,外资变相控股。
⑤ 关于2010的物价上涨的毕业论文
这次物价上涨主要是中国货币滥发和成本上涨有关。
2008中国为了对应经济危机,采取宽松的经济政策,发布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从这一个政策发布开始,就决定了中国进入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
按照货币的基本原理,经济每增长一元钱,政府就应该供给一元货币,多发行就是超出,中国多发行四万亿就是严重超出,严重的超出很容易带来通货膨胀。
过度的货币追逐一定商品,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就如同飞机理论一样,一个飞机在一个小国抛洒货币,使这个国家每一个持有现金增加一倍,这必然会导致物价上涨一倍。
成本上涨也是一个很重要原因,因为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未来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低端劳动力工资水平持续快速上升,从而全面推动物价,这个大的趋势中国未来都不会改变,只要这个大的趋势不改变,中国物价就不会停下来。
上涨不会停止,最好情况是上涨速度逐步减缓,最后与CPI持平,到达让民众可以接受阶段。
⑥ 物价上涨的原因、分析及解决的方法与途径
物价上涨原因:
首先是需求推动,内需强劲和外需回暖。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2%,反映出中国经济有很强的需求动力。这包括,大量在建项目加速建设和激活民间投资短期内都会推动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刺激消费政策力度不减,未来消费增长趋势仍可保持;受欧美发达经济体持续复苏影响,出口趋势仍然较好。
其次是成本推动。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头明显,今年以来世界能源、金属及矿产品、农产品及原油价不同程度上涨。
第三,去年信贷高速投放,形成的过多货币供给
价格上涨趋势有些是长期的,有些是短期的,比如农产品价格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价格会是一个长期的上涨趋势,但是像蔬菜的涨价是受气候的影响,这就是短期的因素。解决的根本措施是要发展生产,目前我国粮食完全可以自给,都是产大于需,个别余缺要靠进出口调剂。
我国很多商品对外依存度高,例如铁矿石、大豆、油料、石油、铜等,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是50%左右,铁矿石更高。周望军表示,这确实不是政府通过国内的政策能调控的,需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壮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增强了之后,才能影响国际市场。他表示,这是我国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
>>途径
对低收入群体适当补贴
专家说,建议采取四项措施应对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第一就是要发展生产,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只要粮食、生猪等农产品和基本的消费品供应能够保障,应对通货膨胀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再通过物资调配、进出口等手段调节,供应肯定没问题。接着就要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包括城乡低收入群体、在校家庭贫困学生等,通过财政的渠道进行适当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
防止游资炒生活必需品
对于目前“游资炒作”对物价的影响,周望军说,首先不允许炒作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如粮油蛋等。同时要完善制度,因为游资能炒作的产品肯定是供小于求的产品,比如炒作大蒜,是因为减产了,棉花也存在供需缺口。同时要建立专门的机制,对游资动向进行监管,严格制止他们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炒作。
减少流通环节控制成本
针对农产品价格,周望军说,目前我国蔬菜流通环节费用占成本比例偏高,达到50%,甚至三分之二。产地是9毛钱的萝卜,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卖3块,换了5次手,加了5次价。所以要减少流通环节的倒手次数,鼓励农超对接,就是超市直接到农民手上采购。
同时,他建议农民组成蔬菜合作社,一家一户没有谈判的基础,一个县组成一个蔬菜协会跟若干超市采购单位进行谈判就容易得多。乱收费问题要继续治理,他说,很多城市为了绿化、美化,“退市进超”,超市的价格比路边摊的价格要高。另外,不是城市的核心景观区也没有必要“退市进超”。
⑦ 影响中国未来物价走势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可分析好的,偶在的
⑧ 宏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物价上涨800字小论文
第一部分,通货膨胀的现象描述。
第二部分,宏观经济基本对市场的分析是供需分析。描述供需对价格的影响。指出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是需求过度或供给严重不足。
第三部分,治理通货膨胀的途径
⑨ 急求一篇1000字以上论文“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谢了!
2007年物价上涨对城镇居民生活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作者:陈芳 文章来源:统计局 点击数:732 更新时间:2008-2-28 15:38:50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发展、政策及县域经济发展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我县城镇居民收支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收入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较大,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2007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48元,比去年增加了1549元,增长18%。居民消费性支出7673元,比上年增加了880元,增长13%。
一、城镇居民收入总体变化状况
(一)由于国家实行新的工资政策,职工工资及补贴收入的增加,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2007年工薪收入8104元,增加1269元,增长18.6%。工薪收入的增加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81.9%;
(二)近年来,由于我县不断加大对县域环境的整治力度、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各项经营优惠政策的落实,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经营净收入达到1912元,增加663元,增长53.1%。(三)随着居民理财方式的转变和股市持续走高影响,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 2007年全县财产性收入达275元,增加263元,增长219倍,其中股息与红利收入达到257元,增加256元。
二、2007年物价运行总体特征
(一)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二升五降一平”格局。食品类和家庭设备及服务分别上涨22.7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衣着类、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居住类分别下降5.1个百分点、7.2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17.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而医疗保健和用品基本与上年持平。
(二)粮、油、肉禽及制品、鲜菜及鲜果价格居高不下。粮、油、肉禽及制品、鲜菜及鲜果价格总体上看比较平稳,月度间波动不大,但延续了上年末走势,高开高走,分别上涨了21.1个百分点、32.1个百分点、40.7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和20.5个百分点。
三、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
造成食品类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市场涨价的影响,也有成本增加的推动;既有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经营者不正当行为的推波助澜。
1、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造成物价异常上涨。2007年年集贸市场粮食、油脂、肉禽及制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扬,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1.1、32.1和40.7个百分点;因此,完全可以说,物价较大幅度上涨完全是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市场进价上涨所至。据调查统计,由于食品、果蔬类平均涨幅已达8%左右,其中粮食、蛋类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价格涨幅平均在10%左右,尤其是粮食的缺口促成了农产品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从全县来看,一是近年来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减产。二是个体粮贩主宰了粮食流通渠道,对淀粉、大米及副食品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由于种种原因,国有粮食流通体系渐渐萎缩,粮食流通环节已完全由个体粮贩控制。三是长期以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产品价格的合理归位,农产品价格的上升,也包含有这一方针政策多年推动的成果。粮食、农资和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先后大幅上涨。粮食是“百价之基”,一价带百价,粮食价格上涨必然带动其它食品类价格上涨。
2、蔬菜及肉类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内部和外部原因。我县冬春秋季市场蔬菜和生猪等大宗农副食品供应量的70%以上都需从张掖、酒泉、玉门、敦煌调运,且本县无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企业,所产蔬菜和生猪等大宗农副食品供应仅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30%左右,受外地蔬菜种植及肉类副食品供应影响较大,加之成品油价格上涨,运费增加,2006年之前每车蔬菜及肉类副食商品的运费在2500-3000元左右,2006年高速公路通车后因过道费开收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导致运费上涨到每车4000元左右。调运成本的增加导致蔬菜及肉类副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3、食品类价格上涨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也不排出不正当价格行为加剧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少数经营者串通涨价、合谋涨价,扰乱市场秩序,对价格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居民收入增加推动了物价上升。自去年以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了工资改革,国家工作人员收入有了较大提高,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工资普遍上涨。同时,由于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活跃,促进了我县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总体收入的不断增加,有效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物价上涨。
5、金融市场趋旺总体带动了物价上涨。近期以来,银行存款利率的连续上调和股市的持续走高,使城镇居民金融资产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稳步增长,进而影响、推动了物价上涨。
四、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从瓜州县城镇住户调查中,从不同收入阶层的城镇居民家庭购买食品多支出的金额来看,2007年,人均食品支出额:最低收入家庭1630元,受食品涨价影响多支出43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12.4%;最高收入家庭3560元,受食品涨价影响多支出132.00元,占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5.3%。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今年增加的收入有12.4%被食品价格上涨所抵消,这一比例高于高收入户7.1个百分点。因此,低收入家庭经济负担更大,对食品上涨的承受能力更弱。
1、物价上涨增加了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负担。
从统计数据来看: 2007年低收入家庭猪肉消费数量减少了 4.3千克,消费金额却反而增加5.62元;活鸡消费数量略减0.01千克,消费金额增加26.92 元;鲜蛋消费数量减少 0.93千克,消费金额减少了1.86元。2007年以来的这一轮以食品为主的物价上涨,给瓜州县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较大压力。
2、部分低收入家庭被迫降低生活消费标准
低收入家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低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不得不降低消费档次。主要表现在购买价廉质次的商品或改变生活方式,来满足生活基本需要。如少吃猪肉,或由买好一点的肉改为次一点的肉,或吃肉的间隔时间比过去延长,以及尽量购买超市促销活动时的特价米、肉、蛋等食品。
3、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预期消费增加,使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信心下降,人们对于除食品等“刚性”消费外的其他各项消费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涉足购房、家电等方面的消费。
五、稳定市场物价的对策建议
从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看,稳中趋升是市场运行的基本格局,从对GDP的贡献来看,消费品需求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拉动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瓜州县消费需求的现状和差距,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近年来,消费拉动将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应及时抓住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旺势,采取更加积极的消费政策,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发展。针对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状况,要从根本上保证消费品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工作。
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的前提是发展经济,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重视研究适应消费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加快发展全县的经济优势和挖掘资源优势,根据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在继续做大做强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旅游等产业,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让老百姓最大限度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稳定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收支预期。目前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加快养老、医疗、就业、医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稳定消费支出,增强低收入群体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
2、认真落实稳定生产、保障供应的各项价格优惠政策措施,确保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3、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企业实行提价申报制度,达到一定规模的生活必需品的批发、零售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制度。
4、加大价格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市场价格巡查的力度,特别是节假日要加大对生活必需品、农贸市场、旅游景区的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非法牟取暴利,以及不按规定履行提价申报、备案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和重点企业的宣传教育,督促其遵守价格法律法规,自律其价格行为,共同维护市场价格稳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5、搞好价格的预测预警。除继续搞好主要副食品日报和专报外,进一步扩大监测的品种和范围,把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生产资料、建材和部分日常生活用品纳入监测的范围,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