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篇国贸专业的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1
一、绿色壁垒的概述 2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2
(二)主要表现形式 2
(三)基本特征 3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4
(一)国际原因 5
(二)国内原因 6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7
(一)消极影响 8
(二)积极影响 9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分析 10
(一)政府对策 10
(二)行业对策 11
(三)企业对策 11
(四)农民 12
(五)农产品消费者 13
五、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孙伟伟
摘要: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阻碍。我国农产品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却频繁遭遇绿色壁垒,它影响了我国的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削弱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们应该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积极调整我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积极抗辩,破除壁垒,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与对策
Green barrier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 and countermeasures
Sun Weiwe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trade liberalization, Green barri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non-tariff barriers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new hindran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ct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ut frequently encountered green barriers, which affected China's export market consolidation and expansion, weakened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our agricultural procts export. Therefore, we should raise awareness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ctively adjust the in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procts, accelerate the pac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crease the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export agricultural proct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 system, active defense, break barriers and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exports.
Key words: Green barriers;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cts; influences and countermeasures
一、 绿色壁垒的概述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及服务设置障碍,限制出口,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主要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是近几十年来再国际贸易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是近年来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绿色技术标准。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其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通过立法或其他非强制性手段,制定许多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限制国外农产品进口。
第二,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无环境污染、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包装。例如,欧美对进口的木质包装规定(包括木质铺垫材料、支撑材料、托盘等)均须有出口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已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防腐剂处理或其它为进口国所认可的处理措施的证明。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
第三,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为了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指标。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危害。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以此作为控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重要工具,尤其对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生产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很多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制定的严格标准,使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受到很大影响。
第四,绿色环保标志。它是由政府管理部门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印在产品及包装上的一种图案,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整个过程均符合生存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我国企业为了获得“绿色通行证”,要花费大量的检验、认证等费用,这就使农产品成本大大提高。
第五,绿色补贴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提高。而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为此而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对此,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
(三)基本特征
绿色壁垒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保护措施,它和以往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比起来,具有合理性、合法性、广泛性、隐蔽性和歧视性的特征。
第一, 保护名义的合理性。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漏洞,拉美非洲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觉察到自身生存环境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开始重视发展经济与环境资源及自身健康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应运而生。绿色壁垒正是利用这种心态和趋势,表面上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名以迎合民众口味,实际上却提高或自行设定环境标准进行环境保护。
第二, 保护形式的合法性。绿色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用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不仅如此,WTO规则体系中的“环境保护例外条例”和以此为基础所制定的不少多边协定,再加上发达国家推波助澜,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支持。
第三, 保护内容的广泛性。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涉及到了不少方面,因此它保护的对象十分广泛:从产品层次来看,不仅包括了初级产品,还包括了中间产品直至产成品;不仅涉及到了产品质量标准,对“末端”产品本身的污染提出要求,还涉及到了产品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方法标准,对其也提出了特定的限制。从生产过程来看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
第四, 保护方式的歧视性。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利用环境制度,根据本国贸易需要可以不断制定调整环保标准,而发展中国家本身技术不成熟,以其环境标准来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合理的,具有歧视性,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出口。
第五, 保护目的的隐蔽性。绿色壁垒和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而且各种检验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其他非关税政策可以看到其量的份额,但绿色壁垒没有限制在哪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并且它是在全球一致的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呼声中产生的,有其合理的一面,把贸易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
二、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目前,虽然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较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现象已以越来越普遍。遭遇绿色壁垒的农产品种类扩大,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增多,绿色壁垒也越来越严格。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原因
1.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足够的教训,使各个国家普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农产品的进口同样也使各国处于环境保护的考虑而不得不慎重对待。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纷纷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例外条款,在环境保护上做文章,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相对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从而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强化。根据俄林-赫克歇尔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本国充裕要素密集的产品。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使得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获得了价格优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而能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占据了很多的市场份额。而对进口国家来说,农产品大量进口势必会对进口国同类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本国市场的动机,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制定过于苛刻的条件来保护本国农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我国加入WTO后,一些国家和地区曾作为保护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的传统贸易壁垒方式(尤其是关税贸易壁垒)的作用越来越小,便纷纷转而采取绿色贸易壁垒等各种“正当”的方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更高层次的环境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致使技术性壁垒大大增加,以有效地保护本国市场。
3.世界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发达国家凭借发达的经济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优势、较高的环境意识,制定相对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而这些标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根本不可能达到的。通过这些标准制定就可以将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商品拒之门外,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由于这些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和改变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我国出口农产品在短期内难以适应,从而限制了农产品出口。
(二)国内原因
1.生产加工技术落后,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检验检测手段落后。我国农业生产活动基本上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专业农业大户比例较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缓慢。生产经营方式上的规模细小化、个体化,给经营者带来了较大难度,也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由于生产加工过程中乱用或滥用抗生素、激素、农业等,致使出口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越来越高的质量与安全要求。我国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是导致农产品出口贸易遭绿色壁垒的深层次原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导致我国出口农产品技术含量少以及质量落后。目前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而且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订,而我国的标准制订却相对落后,周期也长。同时,农产品检验检测手段的落后,不能适应农产品出口的需要。我国目前虽已有500余项分析方法标准,但多为常规的重量法、容量法或比色法,与发达国家采用的离子色谱、等离子质谱等微量、痕量级分析技术相比差距很大,难以满足大批量产品检验及产品的快速通关检测需要。
2.环保意识薄弱,认证体制不规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环保意识虽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经济发展让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发展经济的模式上。环保法规不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的要求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有主要集中在技术要求较严格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或地区在产品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方面设置的标准普遍偏高。我国农产品短期很难完全达到其要求,从而造成其出口严重受阻。同时,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对环境管理体系反应迟钝,认证不积极。我国现行的出口检疫标准不完善并且与发达国家的质量标准差异极大。如我国有关食品及食品原料卫生标准严重滞后,甚至缺少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在我国1845项涉农国家标准中、75%标龄在5年以上。而同期一些发达国家的粮食卫生法规和标准修订发展很快。使得我国目前实行的标准对农产品的出口没有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目前,获得国家认可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证书的国内企业和组织还不到1000家,且大部分是三资企业。
3.我国农产品出口信息不灵,工贸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大都规模较小,生产分散,形不成规模生产,经营品种比较单一。对国际市场信息了解滞后,而整个行业也缺乏同意的协调机制,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经常会出现某一企业遭绿色壁垒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有许多其他企业在大批量生产。
三、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农业在我国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部门,农产品贸易在我国的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是国家出口贸易关注的重点。尤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频频遭到绿色壁垒的阻碍,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农产品,由于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标准,被迫退出国际市场,遭受了重大损失,国外实施的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 消极影响
1、绿色壁垒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不断实施绿色壁垒措施,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近年来提出的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健康食品”,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在我国这样传统的农业技术欠发达的国家要达到其要求,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的检验、检疫、测试、认证等手续及相关费用,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和竞争力。同时发达国家以一些产品不符合标准为由,禁止进口、退货、赔偿的事时有发生,这样损害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也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壁垒减少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 数量,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一套环境保护法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施行了一个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这些措施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使得农产品的贸易数量要小于有关标准颁布以前的水平。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曾经出现我国大米因为农药严重超标不能出口而造成积压,我国出口日本的瓜果因日本的“植物检疫实施细则”而受阻等情况。同时,绿色壁垒使经营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还要对农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作大幅度调整。因此,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出口份额和市场占有率减少,生产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3、绿色壁垒导致了我国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恶化。近年来,发达国家凭借绿色壁垒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由此引发贸易摩擦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际,他们的环保水平和标准大致接近。因此他们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农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二) 积极影响
1. 绿色壁垒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实施绿色壁垒,以外部力量的形式,强制性地促使我国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从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在生产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良性循环。
2. 绿色壁垒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技术水平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绿色壁垒实际上是一种绿色的“高科技”壁垒,面对劳动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不断进行调整,使得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国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流通、销售等环节上也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并通过相应行业的国际认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突破“绿色瓶颈”的制约,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绿色壁垒有利于促进我国改善农产品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壁垒可以促使我国农业生产尽快适应绿色贸易标准,合理配置、利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有利于环保的农产品生产。通过突破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分析
我国要应对国外绿色壁垒,需要多方共同携手,营造一个公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贸易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施:
(一)政府对策
1、提高全民绿色环保意识。在贸易领域,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已日趋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对此,政府应加大传媒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和环保责任融入到每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此来主动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2、完善有关法律法规。鉴于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日益关注,我国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卫生的法律制度,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同时,健全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和食品质量监督体系,倡导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加大对食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3、加大对农村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专家深入农村的田间地头,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土壤成分,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在生产中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肥料,解答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定期举行农业生产培训班,使农民对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环境生态要效益有更形象地认识,培养一批在农产品生产上既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又富有实践经验的农业生产人员。
4、建立和完善绿色壁垒预警机制。我国政府应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绿色壁垒措施的跟踪和研究,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应对绿色壁垒的主动权,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中国涉外出口企业提供WTO绿色壁垒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有关信息,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技术壁垒。
(二)行业对策
1、积极调整我国农产品的产业结构。目前,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一体化程度不高,同世界各国的国际标准互认合作还不够。对此,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要努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的比重,降低初级农产品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努力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
2、整合农产品企业,实行优胜劣汰,为优势企业创造迅速扩张的良好竞争环境。实行行业整合,培植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国外知名农产品企业竞争的大型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生产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培养出企业自有品牌。
3、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委派行业代表。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联系,以民间组织的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
(三)企业对策
1、加快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决定着未来农产品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项目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从源头抓起,实现用标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2、开发新产品,实施农产品升级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问题是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出口市场单一。因此,企业要开发新产品,拓展农产品国际销售渠道,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际的市场开拓,尽快改变我国过分依靠发达国家的格局,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以此避开苛刻的贸易壁垒。
3、企业应积极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绕过绿色壁垒。中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对此,中国出口农产品企业可以在外国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不仅可以在外国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人才,紧跟国际消费潮流,而且可以利用外国在资金、某些原材料上的价格优势,节约运输等多项成本。另外,企业还可以采用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地生产、加工农产品,变“销地”为“产地”,绕开绿色壁垒。
(四)农民
1、农民应多参加政府举行的农业知识讲座或培训,提高生产技术以及自身农业素质。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农民掌握的科学知识少,加上劳动力过剩,其中受教育层次较高且科学知识相对丰富的年青一代都加入到城市的劳动大军中,从而造成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那部分人口的素质得不到提高,难以进行科学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农民应通过政府这个桥梁,多参加由政府举办的农业知识讲座或培训,提高生产技术以及自身的农业素质。
2、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控制农业土地污染。发展绿色环保农业,农民应树立绿色观念,减少农药的使用,引用科学、绿色的生产技术,提高环保意识,维护生态平衡。
(五)农产品消费者
1、提高全社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紧迫感。加强宣传,把绿色壁垒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变成全社会的动力,使全社会认识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的重要性,自觉地以实际行动来应对这一挑战。
2、推行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到每一人的生产生活中。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培育绿色经济行为,推行绿色生产活动。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非只是外贸企业和有关部门的事,它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国际地位、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有的份额、改善我国贸易环境的大事,它的实现要靠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五、 结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举足轻重。鉴于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我国有必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利用入世的良好契机,推动农业引进来、走出去,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与国际接轨步伐。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合理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全良,王世春.国际商务与技术性贸易壁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陈鑫.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8,(3):48-49.
[3]高映.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5,(7):12-14.
[4]高彩云.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因探究[J].国际商务.2004(3):64-65.
[5]张毅,唐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8,(14):88-89.
[6]李健.绿色壁垒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成因与对策[J].江汉论坛,2005(7)
[7]武振.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J].当代财经,2005(11).
[8]申卓婕.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和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9]李迪昕.浅析绿色壁垒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6).
[10]李玫瑰.唐华,林富强.绿色壁垒与中国农产品出口问题[J].北方经贸.2005(7):43-46.
[11]陈伶俐.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J].商业研究,2003(8):89-90.
[12]张琳.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技,2006,(22):16-17.
[13]史明灿.农产品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2008,(3).
[14]顾佳佳,赵银德.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业现代化,2008,(10).
[15]于东.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农产品出口策略分析[J].对外开放,2008,(2).
[16]赵雪飞.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7,(5):68-69.
[17]王嘉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大的对策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8),:117-118.
2.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2、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探析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
4、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研究
5、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及对策
6、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8、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探索
9、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10、跨国经营中的市场营销与跨文化冲突
11、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应对策略研究
12、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
13、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14、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
15、SA8000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16、反倾销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17、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经营策略
1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展、问题和政策取向
19、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我国制造业发展对策
20、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21、我国的贸易依存度及其国际比较
22、电子商务中的EDI及其应用分析
23、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4、利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的作用探索
25、中美贸易结构之比较分析
26、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27、“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的经济效应分析
28、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及调整对策
29、论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30、当前我国××产品外贸出口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动态研究
32、中国出口贸易过度竞争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33、利用世贸规则加强农业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
34、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发展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35、自由贸易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前景及其策略
36、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现状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37、进出口业务中进出口商各自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38、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研究
39、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40、中国大型生产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41、我国高科技企业跨国经营模式研究
4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研究
43、国际反补贴发展趋势及对策
44、应对反倾销中的企业行为研究
45、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区域分布及区域政策
4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47、我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变迁
48、新形势下我国利用外资战略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研究
49、跨国并购的发展及其对东道国的影响
50、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策研究
51、跨国公司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包发展趋势与我国政策研究
52、纺织品全球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的形势变化及今后的发展战略
53、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分析
54、充分发挥动态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55、建立我国产业部门的有效预警保护机制
56、外贸行业协会现状与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57、跨国经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跨文化冲突
58、论跨国经营中的政策风险与规避
59、国际服务贸易的新特点和趋势分析
60、全球贸易失衡及各国在贸易政策中的反应
61、世界石油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2、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适用性分析
63、WTO框架下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比较研究
64、WTO框架下发展中国家幼稚产业保护研究
65、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探究
66、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
67、SA8000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8、新的贸易壁垒——劳工标准的影响分析
69、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
70、Trips知识产权国际争端解决机制问题研究
71、石油危机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警示
72、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
73、从外贸依存度看中国外贸面临的结构风险
74、中国与东盟(其他地区)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变化的分析
75、中国与东盟贸易(或其他地区)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76、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进出口贸易(或纺织品行业)影响的分析
77、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贸易磨擦及对策
78、入世后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新型非关税壁垒及其对策研究
79、从中美贸易逆差数额争议看原产地规则
80、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1、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缺陷及完善
82、高新技术产业分工格局的演变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83、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
84、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战略思考
85、技术引进与中国后发优势的发挥
86、中国产业(或某类)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87、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汽车(或其他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
88、中国家电业OEM/ODM/OBM跨国经营战略的转变
89、中国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效应及福利影响
90、CEPA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9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趋势与效应分析
9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利益与特点
93、中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94、服务贸易自由化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
95、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96、中小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
97、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研究
9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框架研究
99、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研究
100、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101、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探析
102、信用证软条款问题研究
103、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制度之法律性质研究
104、关于国际保理业务在中国未来发展基本格局的探讨
105、跟单信用证银行审单问题研究
106、企业并购中支付方式及交易价格问题研究
107、信用证支付风险的法律研究
108、我国出口信贷现状及对策研究
109、中国出口信用机构的现状及发展
110、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研究
111、托收支付方式的使用及其风险规避
112、现代国际物流及其在中国发展策略的探讨
113、供应链一体化与我国口岸物流发展研究
114、从国际贸易的发展看CEPA在香港的实施
115、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
116、出口保险中融资银行权益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117、国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118、信用证类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与控制
119、进出口贸易融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
120、中小外贸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研究
3. 国际贸易的毕业论文
题目。
1、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2、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4、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6、 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7、 试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
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
9、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自由贸易与“绿色壁垒”——中国的外贸与环境保护
11、 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2、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 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14、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16、 无配额时代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7、 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状况及影响研究
18、 试论欧盟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
19、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国与东盟
21、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
2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现状及影响
24、 外国对华反倾销问题探析
25、 中美贸易摩擦初探(浅议)
26、 论绿色壁垒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影响
27、 WTO农业协定与欧盟及美国的农业政策的比较研究
28、 关于非关税壁垒的历史、现状及前景的分析
29、 WTO反补贴协议对我国政府补贴制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0、 跨国公司从国际贸易转向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分析
31、 美国贸易301条款:贸易霸权主义还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32、 反倾销法: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
33、 WTO国民待遇原则与我国的企业制度改革分析
34、 东盟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35、 环境与绿色贸易壁垒
36、 SA8000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37、 东盟零关税水果对中国水果业的影响
38、 新型国际贸易壁垒
39、 新美自由贸易带来的商机
40、 信用证风险如何规避
41、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析
42、 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与中国企业技术进步
43、 跨国公司并购对中国企业出口环境的影响
44、 WTO框架下的新贸易主义评析
45、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
46、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招标中的竞争力分析
47、 中日经济的相互影响分析
48、 跨国公司避税的形式分析
49、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50、 取消纺织品配额对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的风险
51、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2、 中国屡遭反倾销的根源分析
53、 “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
54、 “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
55、 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6、 试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
57、 中国外贸运行和展望。
58、 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
59、 浅析我国频遭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60、 国际贸易实务中货款拖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1、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透析及对策研究。
62、 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63、 对“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外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64、 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机制。
65、 我国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
66、 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
67、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
68、 新世纪中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举措。
69、 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防范L/C风险。
70、 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71、 我国应如何合理利用非关税措施保护国内相关产业。
72、 浅析贸易自由与反倾销的关系。
73、 浅析贸易自由与保障措施的关系。
74、 浅析入世对我国补贴制度的影响。
75、 浅析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
76、 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探析。
77、 WTO发展中成员优惠待遇探析。
78、 我国外贸企业盈利能力探析。
79、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
80、 浅论绿色贸易与多边规则。
81、 关于国际贸易中单证功能的思考。
82、 对报关有关问题的思考。
4. 急!急!急!关于经济贸易进口的一份毕业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我有
希望采纳
5. 我是经济学系的,毕业论文题目为“论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压力”,我有些无从下手,希望大家给点意见多谢
从小处着眼
我这儿有个关于中小企业的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虽然有了飞速发展,但也面临许多亟需解决的困难。
1.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第一、体制不顺,社会服务体系之滞后。当前,我国的企业依然按照原有的所有制、部门和区域分属于不同部门。婆婆众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管理混乱、口径不一,使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在项目审批、产品鉴定、职称评定等方面职责不清。这种多方重复"管理"的状况也造成"三乱"现象极为突出,客观上加重了企业负担。而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社会提供多方面服务。国外许多国家如英、意、日都设有专门社会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咨询、技术服务等方面服务。而我国目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极不健全。
第二、 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规范的市场。我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根据经济类型和行业来制定的,而不是根据不同企业规模所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因此,政府出台政策明显偏向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一直未形成系统扶持。在税收上(国有企业先缴后退,中小企业无此优惠),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押。土地上,国有企业享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增值税减免政策。企业要发展,资金至关重要,而我国目前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多无资产抵押,贷款担保难。
第三、 产权不清晰,发展缺乏动力。由于上述体制不顺,政策不公和行业限制等原因,个私企业戴"红帽子"(集体、乡镇企业)、穿"洋外衣"(三资)应运而生。由于产权不清,一些中小企业就不愿发展壮大,企业发展缺乏应有的动力,企业的发展受到人为的限制。
2. 中小企业自身的障碍
第一、 经营机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许多个私企业组织结构不健全、管理混乱。在中小企业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不规范、不彻底,许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改革走形。许多改制企业改制后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没有实质性变化。"董事会"、监事会"等难以真正运转。
第二、 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奇缺,全国大型企业每百万职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为10.46人,小企业为2.96 人。中小企业专业人才更是奇缺。现行中小企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的许多弊端及政府监督不到位,企业内部又缺乏有效的民主制度等原因,导致中小企业中文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思想素质低的经营者屡见不鲜。存在相当多的中小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等"四无"状态。在管理上大量"家族式"管理存在,对生产和产品缺乏必要的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造成企业效率低下。一句话,目前中小企业的管理尚处于粗放阶段。
第三、 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工业设备本来就较落后,而中小企业更为落后。以工业企业劳动装备率为例,我国独立核算的大、中、小型企业的人均固定资产分别为10.29万元、5.11万元、2.48万元。可见,小企业的人均装备水平是中型企业的50%,大型企业的25%。所以,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偏低,设备老化,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不高,资源浪费和工业污染严重。
第四、 企业资产质量差、经济效益低。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加上不良资产比重大、负债率高,必然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从而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的潜力。据统计,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2.9%,同口径小企业为6.5%,个别地区小企业的负债率高达80%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资不抵债。小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资本金注入不足,企业发展主要靠银行贷款,1998年全国独立核算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利息支出比同口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支出6.97亿元;另一方面国家政策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近几年冲销的银行呆坏帐准备金主要用于"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能够使用的部分微乎其微,致使小型企业的债务负担无法解决。因此,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连续多年出现全面亏损。1995年国有小企业出现全面亏损,连续三年亏损额突破100亿元;1996年国有中型企业出现亏损,到1997年亏损额也突破了100 亿元。国有中小企业在短期内扭亏转盈的难度很大。
三、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对中小企业的改革,在把握政策方面不仅仅是"放开",推向市场,而是如何"激活",适应市场,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运作,从关键处入手,解决深层次矛盾,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开创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1. 国家应明确中小企业的地位,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支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一、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这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法律法规确立中小企业地位,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是各国通行做法。美国1938年设立"经济力量集中调查委员会"并制定《中小企业法》、《联邦反托拉斯法》、《社会均等法》、《中小企业奖励法》、《中小企业开发中心法》、《小企业经济政策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促其健康发展。日本和意大利等一些发达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进行引导与保护,极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成熟发展。特别是日本,1991年制定的《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将扶持的目的、范围、方法手段、管理机构的设置及运作方式等问题集中一部法律中予以确立,使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措施在法律化基础上走向综合化、系统化。我国政府应转变职能,公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简化设立企业的办理手续,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清理不合理收费。可喜的是,国务院已批准经贸委设立中小企业司?quot;指导各类中小企业改革,研究制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推动建立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协调中小企业对外合作"等。各地也已经或正在组建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全国人大财经委也正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法》。通过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结束原来对中小企业"六龙治水",各机构都管(使用权力)又都不管(不尽义务)的管理无序现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领域会不断扩展。因此,政府除应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私有财产和合法经营外,还应在制度上形成宽松的外部环境,保证各种经济所有制形式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通过理顺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秩序,为中小企业正常经营保驾护航。
第二、 推进结构调整。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存量,扶持优强中小企业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制定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产业,鼓励生产"精、尖、特、优"产品,同时限制落后,采取有力措施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资源浪费、安全生产条件差的中小企业坚决实施破产、关闭。要逐步降低开办中小企业的注册资本限额,允许分期缴付;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小企业破产与清算的简易程序,逐步实行歇业督促、风险预警、债务重整和依法破产等制度。引导中小企业以当地大企业集团为核心,形成具有专业化配套和服务功能的关联产业群体,使其在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得到稳定发展,构造社会化分工、大中小匹配、专业化互补的企业规模结构和产业结构。
第三、 加快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中小企业竞争力较弱,是缺乏技术的创新、开发、转化及管理和体系。为此,政府应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营者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予以有效扶持。提高中小企业素质也就是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素质。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在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上。目前各国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风险经营,以雄厚的风险资金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为切入点,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应选择部分城市进行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中小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推广技?quot;孵化器"、培养科技经纪人、召开专利洽谈会等方式,加快培养中小企业技术市场、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吸收利用科研成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四、 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目前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资金的供应、保证和辅导体系,探索多种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方式,为其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1)政府要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手段,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是各国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主要有: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再担保资金、新办中小企业创业资助、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及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资助等;建立健全多元化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担保金可通过地方财政拨款、国有资产变现、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按照"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的原则运作,目前应建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和信用保险机构;运用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对中小企业投资,减轻工业企业增值税小额纳税人的负担。(2)政府要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发挥大银行的优势,切实成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主体,国家要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健全中小企业贷款保证系统,借鉴其他国家经验,设立担保机构或通过政策性银行分散和分担商业银行放款分险,改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结算、汇兑、转帐、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允许其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建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鼓励社会和民间对中小企业投资。
第五、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及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和完备的信息网络。各国经验表明,没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是不可能的,而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建立及其功能健全与否,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要转变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职能,推动建立包括资金融通、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2、中小企业自身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产权改革,进行企业改制,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技术含量等问题,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精髓,企业的竞争力在于能够不断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带动产品的更新和工艺的改进,使企业获得市场和效益;机制的创新使企业具有生机与活力;管理的创新使企业有效运转,提高效益。
第一、 推进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问题,产权制度改革是企业改革的核心。只有产权问题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才有动力和后劲,才能体现效益和效率的一致性,政府和企业就能根据市场规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使企业尽早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推动政府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自身改革,使他们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是提高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中小企业应当运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现代资产组织形式,运用承包、租赁、托管等灵活的运行方式,以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为主建立多元的分配制度。产权改革的核心是促进产权流动,通过流动,使社会各类资源得到最佳组合,提高使用效率。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经济效益低,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是既长不大又死不了。只有通过竞争实现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才能使中小企业保持活力、实现创新。
第二、 进行企业改制,完善经营机制。如今的企业经营环境,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短缺市场演变成相对过剩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产品技术含量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改制必须同转换机制、技术改造、结构调整、加强管理结合起来。适应两个转变的需要,彻底转变原来重数量、铺摊子、重复建设的粗放性型局面,走集约化道路。逐步形成一个有效规模的合理结构。
第三、 技术、市场创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必须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主导产品,增加技术储备,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推广应用的主体,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的产学研联合之路。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更新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树立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依靠技术、市场的创新,来提高企业发展的竞争力。
第四、 重视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员工素质低的问题,现实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企业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发挥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五、 加强企业管理。中小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管理十分薄弱,企业要着重抓好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全新的管理体系。
6.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财经系毕业论文范文
我给你好了。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7. 扬州职业大学经贸学院毕业论文
我是以前四年制经贸系专业的,我们当时是在第四年实习前分配指导老师的
8.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皮鞋(或纺织品等)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研究
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国际交易中短期自然人流动及其走势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
WTO规范下非农产品出口授信补贴正当性的检验
允许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
从历史视角看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
对中韩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由互补到竞争转变的分析
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企业的机遇探讨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我国切花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解析日本的赶超经济
美国对华贸易技术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入世前后我国各地区FDI经济环境比较研究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我国小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欧盟食糖政策
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
区域经贸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证研究
从前100位出口商品看中日韩出口结构竞争
义乌商圈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态势与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绩效与启示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研究
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印度(或韩国、俄罗斯等)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选址问题研究
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中日和谐与构建东亚区域合作平台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比较
国际文化贸易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及启示
从美欧转基因案看转基因产品贸易的管理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对XX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升级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管制——以石油和煤炭为例
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
第三方反倾销初探——基于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的分析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贸易: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贸易摩擦理论研究
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政策倾向悖论及启示
“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
技术引进模式与东亚经济的发展
闽台两地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农产品出口策略研究——以XX省(或市、县)农产品出口为研究样本
出口退税新机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以XX省出口企业为例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构筑
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东亚汇率变动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
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研究
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
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中韩两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五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论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利益原则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
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几点认识
“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
全球失衡格局中的国际经济分工与中国分工角色转换
我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效应与外部预期非理错位
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投机资金流入——方式、影响和对策探讨
论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
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分析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建立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
纺织品自愿出口限制的福利分析
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规模的影响
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我国食品产业的决定因素分析
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FDI溢出效应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华FDI就业效应实证研究
FDI对环境福利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撤资问题研究——以韩(或美、德)资为例
中国FDI激增对东南亚FDI的影响
XX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研究
XX省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XX省吸引FDI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外国直接投资对XX省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人力资本、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
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
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互动效应的实证检验
基于钻石模型的区域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以XX省为例
外资企业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
我国外资适度规模的测算:基于“双缺口模型”的实证研究
员工海外培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思路与途径
跨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与我国策略
9. 急求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8000字左右 题目要小 不能太大 不太容易让导师枪毙的 满意的话再加30分
国际经济与贸易毕业论文
摘要:国际,经济,贸易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经贸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书籍
识,受到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2. 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 具有经济管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进出口贸易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 4. 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5. 了解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 6. 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 7. 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基础宽厚、注重实务、强化英语及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务中的运用能力。
就业方向:该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业务知识、管理方法与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够预测商情动态,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和计算机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在海内外相关业务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工商合作等方面的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专业就是经济类的众多专业中的一个,他给一个经济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如果英语过硬给你一个去外贸公司的机会.其他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为过来人,我建议你好好学习一下外语和国际贸易实务.其他的课程对这个专业而言,我觉得没有这两门重要.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该定什么比较好
以下资料可供参考,详情文章已经发消息给你。
序号 中文题名 作者姓名 网络出版投稿人 网络出版投稿时间 学位年度 论文级别
1 中国城市自来水定价研究 安丰东 山东大学 2007-07-19 2007 博士
2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李丽 山东大学 2007-07-19 2007 博士
3 小商品交易市场运行与发展机理研究 杨富堂 天津大学 2007-07-10 2006 博士
4 中国债券拍卖市场实证研究 白艳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7-20 2007 博士
5 资源型城市零售业态布局研究 李国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6-29 2007 博士
6 构建我国零售业商业生态系统 张蓓 同济大学 2007-06-13 2007 博士
7 中国期货市场波动性与价格操纵行为研究 刘庆富 东南大学 2007-06-11 2005 博士
8 中国金属期货市场套利交易与风险控制研究 景楠 暨南大学 2007-04-20 2006 博士
9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创新研究 张建刚 天津大学 2007-04-17 2006 博士
10 商品期货价差套利投资决策理论与应用研究 唐衍伟 同济大学 2006-12-31 2006 博士
11 新时期湖北省供销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叶长卫 华中农业大学 2006-12-12 2005 博士
12 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研究 施宇辉 福建师范大学 2006-12-05 2006 博士
13 期货市场流动性研究 杨艳军 中南大学 2006-11-27 2006 博士
14 我国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王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0-13 2006 博士
15 零售企业规模扩张模式及其风险防范研究 方惠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6-07-05 2006 博士
16 我国天然胶期货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 龚国光 同济大学 2006-04-27 2006 博士
17 中国城市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 岳海龙 武汉大学 2006-03-27 2005 博士
18 西南地区商贸中心构建与发展对策研究 徐孝勇 西南大学 2006-01-16 2005 博士
19 中国现代建材零售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黄鸥翔 东北林业大学 2005-10-21 2005 博士
20 中国零售业态结构优化研究 孙璐 东北林业大学 2005-10-21 2005 博士
共有记录48条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