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设计 » 鱼菜共生体的毕业论文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鱼菜共生体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2021-03-16 00:17:29

1. 全国有哪些做鱼菜共生的企业

鱼菜共生在国内应用的比较少,相关的专业性公司也没有什么知名的。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这种耕作体系还不成熟,应用较少,相关工作不好找。

2. 鱼菜共生系统如何运转

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的稻鱼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叫集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该系统设计。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简单,实际操作性强,可适合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或者城市的嗜好农业,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一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鱼菜共生体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体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积,就可基本满足3-5人家庭蔬菜及鱼产的消费需要,是一种极适合城市或农村庭院生产的农耕模式,也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与趋势。

3. 自己建设鱼菜共生系统的话,技术难点有哪些

南京光明特种水产养殖公司是生态养殖领域著名学者、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南京环球生态食品研究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周文宗博士的专利实施和技术推广重点基地。本公司长期举办黄鳝、小龙虾、泥鳅产业化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 一、与其它养殖方式有何本质的区别 网箱式流水无土养殖方式:集约化、高密度,起捕容易,产量较高。弊端:缺水地区无法推广;水面深,幼鳝苗种不易驯化;水面大,发生鱼病易传染不易消毒;网衣孔易堵塞、需常清洗,否则会影响箱内外水体的交换;老鼠咬网造成黄鳝大面积流失。 有土养殖方式:鳝池水温变化小,换水次数少;能利用天然饵料降低饲料成本;不需遮阴,适合室外养殖。弊端:鳝池活饵多,饲料气味不易扩散,不利于黄鳝驯食配合饲料;泥中的病虫难清除,病鳝难以及时发现,不利于防治;建池成本高,管理不便;密度小,产量低效益差。 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与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方式:由周博士首创。利用特制鱼巢代替泥土,利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由于成功地将生态工程技术嫁接到养殖上,采用生态防治技术进行黄鳝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食物链技术开发生态饵料,不仅攻克了目前鳝鱼人工养殖普遍存在的药物残留超标的难题,而且成本也降低到每公斤15元左右。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小黄鳝“不合群”,以及高密度养殖就会烂尾、出血、发生肠道等多种疾病的难题。突出从种群以上层次来调控生态环境,利用生物多样性和共生互利原理增强缓冲性,提高黄鳝高密度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减少辅助能投入,降低饲料成本。养殖水能得到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秸秆、粪便、水草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生产活饵,生产园区无废弃物,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建池成本低、便于观察、驯食配合饲料容易、管理方便、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效益较高等优点。 二、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本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鳝种质量的好坏、繁殖产卵量的多少,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等三方面。 提高鳝种质量的措施有:(1)辨知鳝种来源,杜绝饲养药鳝、病鳝;(2)延长鳝种浸泡处理时间,及时用生物载体投食药饵;(3)及时捞出白天不入鱼巢的黄鳝,单独处理或返售市场;(4)来年尽可能采用自己半人工繁殖的苗种。 提高雌鳝产卵量的方法有:(1)筛选大规格的亲体;(2)加强亲体培育,提高饲料质量;(3)控制好环境条件。 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生,进行生态养殖。重点抓好黄鳝赤皮病、出血病、神经紊乱症的预防工作。周博士已研发成功“多益善”系列药物,其中:(1)专利产品“多益善1号”——是浸泡鱼虾苗种的有效药物,能够防治鱼虾大多数病虫害,并且对有些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2)专利产品“多益善2号”——由十几种中草药组成,是黄鳝、泥鳅、小龙虾等养殖初期的主要内服药,通过特殊的药物载体转移到鱼虾体内,极大地提高了鱼虾的成活率,减少了鱼虾的应激反应。(3)“多益善3号”是从苦参、烟草中提取的药剂,能够有效防治鱼虾常见的水蛭病,既可以单独浸泡,也可以全池抛洒,并且没有副作用,克服了生产中其它药物的缺点。 本项目只要严格管理,提前预见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质量不好的黄鳝及时处理或出售,就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三、养殖规模 小规模养殖:面积1亩左右,总投资1-3万元即可投产。仅就黄鳝产品而言,年产商品生态黄鳝4000斤以上,年利润可达4万元以上。 基地产业化养殖:面积1公顷左右,三年内总投资90万人民币,年总收入210万元,其中商品生态鳝收入180万元,苗种收入30万元,实现净利润114.2万元,成本利润率为126.89%。同时,可对农户有偿培训。 注:以上两种规模的收入均未包括:生态龙虾(亩产1000斤)及黄粉虫、蚯蚓、泥鳅、无菌蛆、小杂鱼、福寿螺、生态水稻等农副产品收入。 四、技术培训内容及参加培训办法 技术培训内容:⑴ 黄鳝生态养殖的理论基础;⑵ 鳝池的建设;⑶ 黄鳝的生态繁殖(静水无土生态养殖、网箱式流水无土养殖);⑷ 鳝种的筛选和处理;⑸ 黄鳝生态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⑹ 黄鳝病虫害的综合防治;⑺ 黄鳝的营养生态和配合饲料;⑻ 黄鳝养殖的水质调控;⑼ 黄鳝活饵(蚯蚓、黄粉虫、无菌蛆、福寿螺、水丝蚓)的人工培育;⑽泥鳅、小龙虾的生态养殖全套技术。 本培训基地位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实行“一次交费,随到随学、终身学习”,每月8日,著名养鳝专家周文宗博士亲临授课。培训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专家与学员互动交流沟通,基地的见习管理的全方位体验。参加培训的学员,一律建立动态的数据库,采用联网跟踪、咨询答疑、提供后续最新科研成果、定期举办学员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技术服务。培训费1000元/人(含:专家授课费、教材光盘费用、一周的住宿费用等)。本期如没学会者,下期可免费再来学习和实习,学会为止。 学员也可购买全套培训教材(黄鳝、泥鳅、小龙虾、蚯蚓、黄粉虫五套养殖技术资料,含光盘8套,仅收300元,不含邮费)。也可单项供应:黄鳝资料200元/套、泥鳅资料100元/套、小龙虾资料100元/套、蚯蚓资料100元/套、黄粉虫资料100元/套)。有空来本基地补课缴纳培训费时,可扣除已购资料费用。 本公司长期提供黄鳝、小龙虾、泥鳅、福寿螺、蚯蚓的成品供应,以及驯化种苗和专有特效生物渔药的供应服务。 五、周文宗博士简介 周文宗,男,高级技术职称:副研究员,河南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南京环球生态食品研究咨询中心专家组成员。1993年攻读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1年攻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生态工程专业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专业研究生,双获博士学位。专业:生态工程和水生生物学。研究方向:动物生态工程和行为生态、养殖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周文宗博士先后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5项,主要参与“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及省级课题9项。迄今为止,他在国内外刊物发表或被接受论文78篇,其中第一作者60篇,通讯作者12篇,核心期刊58篇。申报专利10项,其中第一发明人7项,授权专利6项。参与组织《生态学热点研究从书》的编写工作,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1部。 他积极探索特种动物生态养殖的理论,采用行为生态学方法,系统研究了黄鳝和克氏原螯虾的摄食生态,将生态工程技术运用于黄鳝、泥鳅和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相当程度地解决了“素有水产养殖难养之最”的黄鳝养殖技术难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与间歇式流水无土养殖新模式,成功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技术,使黄鳝养殖在北方地区成为可能,并在香港、江苏、河南、湖北、山西、江西、四川、辽宁等地建立示范推广基地,培训学员逾千人,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黄鳝养殖产业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国内率先开展城市污泥蚯蚓分解处理技术的系统研究,提出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生态工程,并且在许昌、郑州等地建立示范工程基地。 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系统总结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耦合的理论,以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为研究中心,以动物修复尤其是生态滤池为研究特色,致力于将生物完整性指数用于江河健康评价,筛选各类生态工程工具种,为水生植物入侵种的利用提供生态工程模式,推广“以鱼养水”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其研究成果先后为CCTV-7(2002.5.30;2004.9.1)、《河南日报》(1998.11.12)、《河南农村报》(2000.9.27)、《现代快报》(2003.12.9)、《金陵晚报》(2003.9.10)、《农民日报》(2003.12.12)、《湖北日报》(2006.10.11)《楚天都市报》(2007.3.19)所报道以及各大网站如新华网、中国食品产业网、中国饲料在线、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水产技术推广网、中国报道、21世纪网、中国渔业政务网等报道。

4. 鱼菜共生的共生方式分类: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3、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这些基质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导致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的稻鱼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叫集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该系统设计。
鱼菜共生技术原理简单,实际操作性强,可适合于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也可用于小规模的家庭农场或者城市的嗜好农业,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一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鱼菜共生体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体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积,就可基本满足3-5人家庭蔬菜及鱼产的消费需要,是一种极适合城市或农村庭院生产的农耕模式,也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与趋势。

5. 鱼菜共生系统的

各种鱼不一样投放的密度,一般鲤鱼为80-100尾/立方水体,罗非鱼为200-300尾/立方水体。种养殖的面积与比例关系到物种间的生态平衡关系,也就是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最佳比例,适合的比例是系统成功运行之关键,比方说,多少鱼排出的粪便能为多少菜提供养分,什么微生物种类的培育能够对水质净化产生最佳的生态效果,这些是三者间共生关系建立的前提,也是该系统最为核心的技术基础。按照一立方水体配置14平方米的蔬菜种植面积来规划种养比例及布局,也就是一个10立方米的养殖桶每天产生的排泄物就需要14平方米的蔬菜来净化吸收,来达到净化与平衡之目的,这个比例是通过实践证明的较为科学的比例。

6. 鱼菜共生,养多大一条的鱼最好啊,吃的多拉的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7. 鱼菜共生的介绍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耕栽培系统,由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由于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是鱼菜共生技术的基石,鱼菜共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模式的水耕和水产养殖技术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系统。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