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论文 1000字左右题目<我眼中的....>
<我眼中的宝黛钗>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
一 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死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死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死,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死,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 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薛宝钗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死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贰』 求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 3000字左右
摘要: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对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刻画,无不渗透着曹雪芹大量的心血。寄人篱下的林黛玉有着常人共有的自卑,她无法排解自己是外人的心理,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惹出事端,但小女子强烈的自尊心又不能让她唯唯诺诺,她必竟也曾是名门闺秀。即使是寄人篱下也摆脱不了小姐脾气,她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是她复杂的心理体现,令人欣慰的是林黛玉的尖酸刻薄也有可爱之处,一方面是小女子任性霸道的天性,更重要的是恰恰反映出林黛玉的坦率、纯真、和不畏强权的个性。
关键词:林黛玉;尖酸刻薄;坦率纯真;叛逆。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据史载曹雪芹写这部书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他先后按阅十载,增删五次,耗尽了毕生的精力。林黛玉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精心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时,花费了在量的笔墨,倾注了在碍的心血,寄托着自己独特的富有叛逆精神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因此,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而成功。读小说原著时,你时时会感到它独特的风格和气质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一、尖酸刻薄、心胸狭窄,是林黛玉较突出的个性。
翻开《红楼梦》一书,林黛玉的尖酸刻薄,心胸狭窄俯拾皆是。宝玉无心间说宝钗体丰怯热,黛玉便得意得不得了,幸灾乐祸笑嘻嘻地问宝钗刚才看了什么戏,结果被宝钗一顿抢白,碰了一鼻子灰。至于她和宝玉,更是常常无风无波,三天两头赌气,宝玉偶到宝钗处一玩,黛玉便冷言相讥,宝玉不过为自己辩解了一两句:"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到他那里一趟,就乱说话"。黛玉便立即以攻为守,赌气回房,不理宝玉,害得宝玉只得"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软言来劝慰"。难怪宝玉被惹急了只能口口声声地说:"哪一天我把心掏出来给你看看就明白了"。如果说以上这些是因为爱情是自私的,从而导致林黛玉在与宝玉相恋与宝钗相竞过程中的患得患失,猜忌排斥心态,尚属情有可原的话,那么,黛玉对贾府上上下下许多人刻薄尖酸实属不该,也许有人说,是孑然一身寄人篱下的身世导致了林黛玉的敏感多虑,处处设防。从进贾府不久,即像一只浑身长刺的刺猬出现在众人面前,对宝钗、宝玉含酸挑刺自不必说,就是如大大咧咧活泼的史湘云,常常在貌似打趣之言中寓讥讽之意,惹得史湘云也有一回只好回敬"我自然比不上你,但你也不用见一个打趣一个"黛玉在下人面前表现的小姐脾气自然也就更多了。周瑞家的送宫花给各位姑娘,迎春、探春等都忙停下手中活计,欠身道谢,而黛玉在看到周瑞家的送花来,也只瞟了一眼周瑞家的手中的花,话里有话地问了句:"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当听说这是送剩的最后两朵时,顿时翻了脸,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
由于黛玉的聪慧,更由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才使她变得非常的敏感。一天晚上,她叫怡红院的门,晴雯偏偏没听出是她的声音,并说"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把个黛玉气得怔在门外。正要发作,转念却想:"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怄气,也觉没趣"。正在伤心垂泪之时,又听见宝玉宝钗的笑语声,越发动了气,越想越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在墙角边的花泪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一日她卧病在床,听到园子里的老婆子骂人,实则是骂她的外孙女儿,黛玉却认为是在骂自己,竟气得昏厥过去。
林黛玉的尖刻,神经质,使小性儿大多出现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谈到金良缘等危及到她和宝玉的爱情时;二是在遇到谈论身世、贵贱、引起她悲叹自己的处境时,这时她才会敏感地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一次,当宝玉听宝钗说吃冷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洒杯时,不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便一语双关地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暗中摸索他的话!我平时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讽宝玉)只有聪敏的颦儿,才能把她的妒意表达得如此锋利而又含蓄,机带双调皮而又不漏痕迹。
二、坦率、纯真、不畏强权的个性让她的尖酸多了几分可爱。
林黛玉的尖刻只是表现在语言上的。这是曹雪芹用来塑造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的率真、多才机敏等侧面时能运用一种手法。并不能说明林黛玉就是一个狭隘、自私、内心歹毒的妇人。
首先黛玉挖苦、讥笑、讽刺的对象不是达官贵人,便是溜段拍马之流。当贾宝玉将北静王就赠的圣上所赐的一串名贵念珠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周瑞家的送宫花,她首先注意的不是宫花的精巧,而在意是否是别人挑剩下的。她嘲讽宝玉听戏时"装疯",打趣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蔑视世俗人情等敏感、尖刻和孤傲,不仅反映出她的洁身自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且也是对权势的一种反抗。
其次,林黛玉常常是喜怒爱憎形于色、见于言,"见一个打趣一个",她常以"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去挖苦人,处处事事与人计较,固而被看作"刻薄"、"小心眼"。但若仔细考究起来,却大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而已。或是一个高傲的小女子任性的天性,我们应看重的是她常常一语道出事情的真相,不给那些看风使舵、诌上媚下、欺弱凌贫、心术不正之徒留一点余地。这不仅是她疾恶如仇的品性的自然表现,而且还说明她胸怀坦荡,心有所思、口有所言,常把自己的心灵毫无遮掩地坦露出来。
再次,林黛玉也并非一味"孤标傲世、目无下尘,"其实她是很谦和的她人坦率真,见人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香菱是宝钗的丫环,向黛玉请教学诗,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望洋兴叹拜我为诗。"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耐心地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点,教香菱品诗,说明她摒弃了"上智下愚,富贵贫贱"的俗见。她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篇目令其阅读,批改香菱的习作,堪称是"诲人不倦",她待人宽厚,从不与人心存介蒂。故史湘云把她称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悦。可过了一会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四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宝钗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和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其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好的,然我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杂书不好,又努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此后,她对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这又是何等的宽厚和深厚坦白!
三、皎美的容颜、浓郁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一个内慧外秀的“红颜”。
《红楼梦》第三回"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黛玉之美已见端睨。
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描绘黛玉之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算看见了!"通过"写虚"的形式给人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再从宝玉眼里看见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也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孤标独树的。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作祟,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她的《白海棠》诗,既写尽了海棠的神韵,亦倾诉了她少女的衷情。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煎熬。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四、痴情女叛逆者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还是黛玉的叛逆者的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光辉。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不仅才学横溢,学识渊博,而且又是那样如饥似渴地阅读"性灵之学"和描写爱情的角本杂剧,那样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艺术的境界,在竟把《西厢记》、《牡丹亭》中的"淫词艳曲"引为酒令。对于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贰臣逆子贾宝玉,竟引为知音,结为同心,从思想到行动都对他予以支持。在大观园里,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从不说这些"混帐话"的,只有她一人而已,所以"宝玉深敬黛玉"。林黛玉身上闪烁着诗意和理想的光彩,充满了叛逆的精神。这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新的基因,使她从根本上有别于历代的才女。
从通篇《红楼梦》来看,林黛玉本就是个悲剧性人物,无论从她身世、性格,还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上看,都不可能让黛玉的人生有好结局,因为家庭观念、封建宗法思想,是不可能容忍她和宝玉的爱情开花结果,一个痴情女子面对无果的爱情、奈何她再博学、再聪慧孤傲,也终将敌不过社会大环境,悲剧结局自是意料中事。
参考文献:
[1]《红楼梦》,曹雪芹著。
[2]《红楼梦论源》,朱淡文著。
[3]《中国古代文学史》,游国恩著。
[4]《中国古代文学史》,袁行沛著。
『叁』 求一篇3000字的关于《红楼梦》的论文
关于《红楼梦》的五个书名
(五)关于《红楼梦》
我们相继分析解读了《红楼梦》前四个书名的寓意,确定了《红楼梦》一书的题旨——皇权政治。这个题旨的确立,给《红楼梦》带来了新的生命意义;也给读者带来新的阅读欢快;同时也将给“胶柱鼓瑟”的红学届开辟新的研究途径。世纪的无谓之争可以平息,朋友们可以饶有兴趣的品尝这部“饕餮大餐”了。
《红楼梦》这个书名,综合了前四个书名,有着更深层的寓意。根据自己的理解,这个书名可以解变为这样几个名字;一:《皇家之梦》。二:《皇家之谜》。三:《皇权之谜》。四:《上层建筑之梦》。五:《统治者之梦》等。总之她是掌权者必读的,集各方面综合素质教材为一体,空前绝后的一本宫廷谜书。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说过,《红楼梦》全书的故事,是中国一千八百多年各朝各代皇宫内苑佚闻秘史的凝缩。贾家是作者喻说皇家的隐替代表,红楼中男女主人公便是各朝代帝王将相、后妃嫔贵等聚合的替身。所以《红楼梦》的故事不是贯通的,人物原型也不是专一的。这些历史故事的占比,明末清初要稍微多一些。
《红楼梦》的作者掌握了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看法——每个朝代皇帝只有一个存在——任何人不会想到作者会把众多的皇帝纠集在一起同台演出。这也是大家近三个世纪解不开《红楼梦》谜底的关键所在。这个关键就是甄士隐在第一回中唱的那句:“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为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人生如梦、如戏、如花、如云、如朝露-----。帝王同人一样,生死观亦无例外;只不过他是在万民之上,声名鹊噪一点罢了。在前文我们解析了“故乡和他乡”的寓意;而“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一语,在《红楼梦》中为皇权政治的题旨作了更深谶的寓证。只可惜人们“不解其中味”而将此语荒唐理解至今。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她人做嫁衣裳”是唐代诗人秦韬玉《贫女》中的诗句。出嫁是所有女人的终身大事,诗作者借针黹手巧的贫家女孩,年年为别家女孩做嫁衣 ,而自己却因家贫错过青春不能出嫁为悲题;抒发了作者入朝为官、事俱亲躬,自己廉政的业绩反成为贪官阉党们利益所占的那种憎恶和无奈的心情。
秦韬玉“作嫁衣裳”诗句,在晚唐时期的“党争”中,得到了朝野文人的青睐,所以流传至今。在《红楼梦》中,这一句明面上好像是在劝说人们不要在“他乡”中为功名利禄疲于奔忙;实际却暗隐皇帝擎天、补天的操持都是徒劳的。是给下一任或下一代皇、朝“作嫁衣裳”的。也可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明版。
创作初衷作者并无他意,但是《红楼梦》中甄士隐对〈神仙歌〉的解唱,把“为他人作嫁衣裳”镶嵌在〈笏满床〉(未找到词牌是个人所定)唱词的结尾。这不起眼的一嵌,实际上向人们隐秘的提出了皇权政治的三期之梦———初期之梦、中期之梦和晚期之梦。结合《红楼梦》的阅读,大家可以发现文中有很多梦和故事是与皇权之梦相吻合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是由战国时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他当时只是想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皇位永固,权力世袭。由于神权思想和个人迷信,他自己找到的答案是——天子、祖龙是不应该死的。可是自己毕竟也是父母所生,肉体凡胎。成仙得道,万寿无疆,秦王朝的大业永世长存这就是他的初期之梦。
为此他请教了很多“高人”。《史记》卷六中有这样的记载:“既已,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谴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这个希冀的皇权初梦,虽然荒唐没能实现,但在后来仍有不少炼丹求仙,重做皇权初梦的“痴”皇帝。
实际上秦始皇在十三岁亲政的头一年(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寝。直到驾崩(公元前207年)也没有竣工;几乎是用了毕生精力。秦始皇的这两种做法并不矛盾,他是在亲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后统一六国的。这时候一统万年、江山永固、万寿无疆等皇权不朽的初期思想随之生成。
要知道思想的形成不是单人的,而是群体的生成。秦始皇初期皇权思想是在自己身边众幕群寮的簇拥下形成的;也就是现今社会科学中所说的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的思想,也称之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修陵墓是要自己的统治意识永垂不朽;寻仙求药是为了自己的躯体永远健康。二者是个统一的思想,惟愿红楼梦长。
《红楼梦》反映求药的故事在第七回中薛宝钗详述海上方“冷香丸”的那段。另在第十回《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中,给秦可卿看病出的药方正是隐寓后来的史学家评论秦王朝为什么只统治十六年就被推翻的原由。书中的秦可卿、秦鲸卿姐俩和他们的父亲秦业在这里就是秦王朝的总体化身。(三人的解析以后说明)
非常有意思的是作者的编排;作者将秦可卿的死安排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将秦业、秦锺爷俩的死安排在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大家可以细品一下这两个回目的数字:一个十三,一个十六。十三是秦国统一中原六国后,秦王嬴政统治的时间;十六是秦二世继统的三年与秦始皇统年的和数。
而这两回里“龙禁尉”和“黄泉路”二词,有着明显地谐音变字的功能。“龙禁尉”可变为“龙金玉”或“龙锦御”等;“黄泉路”可变字为“皇权路”或“皇权录”等。二词的字变足以证明秦氏爷仨就是三世秦王朝的化身。而他们的死也就暗喻着秦朝统一大业的终结。秦氏姐弟死前托梦就是封建皇权的中期之梦。
秦氏道:“------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孙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 ,岂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
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不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央求道:“列为神差,略发慈悲,---- ” 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宝玉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锺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我们如果不是用皇权政治这一题旨分析问题,秦氏姐弟的遗嘱就会看成是一个普通贵族家庭,病人临终前的两个生活的遗嘱。实际上遗嘱与托梦是相互的同一个概念:临死的人对活着的人说的话叫遗嘱;活着的人在梦中对死人的怀念叫托梦。作者正是用神话演绎的笔法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传递给后世的新皇帝们的。
细细地品味秦氏姐弟的托梦,特别是秦可卿的遗梦,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学理论。“祭祀和家塾”两项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继承和学习方面的社会活动;而“钱粮和供给”两项,则是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中生产与消费的社会关系。这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论述有很近似的关联。
用历史分析的观点看秦王朝,这时是总结不出以上两个政治经济词组关系的。但是用帝王们同台表演的方式,让他出自始皇帝——秦氏姐弟之口,读者们就很难发现书中的这一玄机。其实产生这两组政经关系的时代是明朝的中后期,因为这时,由于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封建中国随之产生了资本主义思想的萌芽。
这与皇权的后期之梦——“为他人作嫁衣裳”太靠近了;中期之梦能是这时做的吗?其实不然,早在秦王朝灭亡、大汉王朝初建之时,皇帝们就做出了新梦。这时的新梦,就是在初梦的基础上重温与演变——皇权的巩固与长久必须要统治者实践自己的一个“德”字。“祭祀家塾与钱粮供给”就是一个行德的重要表现。
“祭祀”这一活动在炎黄二帝时就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个活动之所以能传承至今,就是因为它有继承先祖优良传统、道德修养这样一种深远的意义。《史记》中这样评论汉孝文帝的:“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之盛也。------!”
“家塾”这是封建时期立教的大事。就是到今天,世界各国也将教育摆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前位。秦朝灭亡后,中国汉朝以后的各代皇帝,大都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为借鉴,发展教育、大兴科举;为自己的上层建筑增选高质量的“人材”。正因为各朝代的帝王大都重视了教育,才使华夏经久而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代诗人章碣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历代帝王重教的写照。而祭祀的内容我们可以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死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这三副对联和宁国府祭祀的描写就详细的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家这一传统性的活动。所以说“祭祀和家塾”是封建皇朝意识形态领域不可缺少的统治思想。归结到一起,就是教育;祭祀是传统教育,家塾是发展教育。没有教育,就没有民族、国家和世界的今天,更难预知明天。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相互作用的,意识形态的优劣决定了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钱粮和供给”就是经济基础的早期概念。每一个皇帝都知道钱粮供给的重要性:不但“家塾和祭祀”需要钱粮,大的方面——军队的粮饷、官僚层的薪俸、难民的赈灾、外交的通融及后宫的奢靡等,都需要钱粮供给这一经济保障。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在宁荣二府过年之前,黑山庄主乌进孝进献年货的一段,就是各地官府年前进京献贡的一个缩写。朋友们可以在闲暇自己品味。在历史各朝代中,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表现最佳时期,是唐朝李世民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50年)。“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即显当时的社会风气。
与之相反的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是杜甫在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写的诗句。此年正是逼跑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在马嵬驿被逼上吊,大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安史暴乱之中。藉此之后,李唐王朝日趋没落、江河直下。唐玄宗在此之前沉湎于宫娱、杨贵妃而使朝政废黜、奸雄四起,至使国力减衰颓靡。
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的第八首,就是<马嵬怀古>。这既是一个谜语,同时也是对安史之乱的历史记录。杨贵妃的死既刺痛了唐玄宗的心,也为后来的皇帝们起了一个很好的“宝鉴”作用——为了自己掌好权,执好政,切不可犯像唐玄宗那样的历史错误。而贵妃之死也为“红颜祸水、貌倾国城”之论点增补了新内容。
此后各朝代的皇帝们,虽然掌握运用了《风月宝鉴》的情理,但仍不乏“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风流皇帝。《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这样皇帝的特殊代表;贾宝玉在书中是个多样性格皇帝的集合化身。当他与林黛玉在一起的时候,多数原型表现就是清初顺治皇帝与董鄂妃的化身。这时他就表现出了皇权的三期梦想。
皇权三期的梦想也可以说是末期之梦,这一期之梦我认为就是“放弃”或者说是“弃权”。以前的文章我们提到:由于皇太子和董鄂妃母子相继死去,这对顺治皇帝的精神打击是很沉重的。所以《红楼梦》第一回中的<好了歌>和甄士隐解唱的<笏满床>就是顺治皇帝弃权思想的表现,而诗句“嫁衣裳”为具体一证。
皇权的三期梦,实际上就如同人成长过程一样经历了诞生、成长、衰亡的三个时期。皇权梦就是:创建、行使、颓落。可作为顺治皇帝为什么在年轻时候就会产生颓落的思想而要弃权呢?这主要是他生活的特定时代和他接受的教育有绝大的关系。福临六岁登基,当年就同母亲入关进京,完成了皇太极一统中原的遗愿。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度>隐喻的就是这段历史。林黛玉在这时就是顺治皇帝的化身;明朝的都会——北京也是元朝的大都,也可以说是顺治皇帝的姥姥家。因为他母亲孝庄皇后是蒙古族科尔沁部落的后裔。在这三个朝代意识形态融汇的都会中,六岁的儿皇帝福临开始了他的学习。
大家都知道贾宝玉喜欢吃胭脂的怪癖,这就是隐喻顺治皇帝喜欢并愿意接受汉文化的教育。书中另一种说法叫“吃红”。与之相同的是他下一代的康熙皇帝,更是个身存多民族血统、喜欢学习的儿皇帝。“红”字是明朝皇家姓氏朱的寓隐,其实是代表汉民族的意思。贾宝玉在博大精深红文化的教育下逐渐的成熟了。
顺治皇帝十三岁亲政,这意味着他已成为少年天子。在“口无遮拦”的时候,“孟光接了梁鸿的案”。对于顺治第一个使他不愿接受的就是连年不休的征战和杀戮,因为他的皇位是唾手而得,没有像父、祖那样为了政权和统一而血洒疆场、魂游异邦的实践。由于南明政权的存在,每日听到、看到大都是带血的邸报。
第二个使他不顺心的事,就是婚姻问题。摄政(贾赦贾政)王为他安排的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的姑娘(与母后孝庄是姑侄女关系)并册封为皇后。顺治很不喜欢这个女人,两年后废后为妃。接着在“政治联姻”这个长久形成的保障皇权稳定统治意识观念的支配下,又娶了废后的侄女册立为新皇后。顺治仍然不当意。
碍于家长的面子,又考虑到“四大家族”的政治联姻,顺治没有再废第二个皇后。但他却有意无意的远离了她,使她同样犹入冷宫、束之高阁。事隔不久,第三个科尔沁的蒙族姑娘又入宫了。她与孝庄太后的关系即象《红楼梦》中史老太君和史湘云的称呼关系。但她不叫姑奶奶而是叫姑姥姥。三个姑娘都相继失宠。
顺治皇帝钟情的是董鄂妃,这我们在《关于情僧录》的分析中曾经提到过。但是董鄂妃的身世在清史中是很模糊的。据当时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记述:顺治皇帝是在打了一个军人的耳光后,得到了董鄂妃;此人在这以后忧愤自杀。这个军人在后来史学家们的分析中大都认为是庶出襄亲王博穆博果尔,他最有资格与顺治争皇位。
在这之前顺治曾提出用皇位与之交换董鄂妃,这荒唐的提议他当然不敢接受;孝庄也根本不会许可。因婚姻问题顺治皇帝对母后产生了反感:我堂堂的大清天子,为什么自己的婚姻作不了主,而受你们和家规的摆布呢?母后你当年不也是与十四叔有过私恋吗?这也是《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人婚姻悲剧的创作思想。
与董鄂妃演绎爱情的同时,顺治帝接触了宗教界的高僧——茆溪森、玉林秀、木琛忞。看见这仨僧的法名,你就可以悟出判词“玉带林中挂”和宝玉出家的情节了。面对着自己家庭悲剧的接踵发生——折子丧妻,无能的天子我还有什么颜面掌控这无情的江山呢?学习、家庭、受禅三大因素使顺治产生了弃权思想。
顺治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在他十三岁亲政后的帝王生活中,他逐渐认识到皇位的岌岌可危。围绕着皇权,到处都暗藏杀机,无处不阴谋潜在。十八岁的一次行猎中,他看到多尔衮埋葬的崇祯皇帝的坟墓,便敕命工部重新修葺;并在竣工后亲制悼文。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赋>铺垫了历史上的真实素材。
顺治皇帝的放弃思想,是一个特殊类型。其实每朝每代的皇帝都存在着皇权三期的梦想。表情上的反映就是高兴——愁楚——颓丧。这也像自然规律一样周而复始、轮回变换;与万民人生有着同样的仙境梦幻和魔域迷津。三国时期的魏丞相曹孟德就将皇权之梦与庶民之梦很好的综合理解并写下了四言乐府《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红楼梦》所以为三百年来读者所喜欢,就因为她以一个贾家反映出了中国千年来各朝各代帝王后妃为巩固自己统治而做的上百个迷梦。头脑清醒的可以自圆其梦,智商低下的则留给后代品解。总之统治者大都知道这个道理: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官。风水四时转,庄家轮换坐。由此使我想起了杜牧的七绝《金谷园》:
繁华过后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西风怨啼鸟, 落花如同坠楼人。
作为《红楼梦》四首谜语的副谜底,这首诗与书中的迷梦有着非常贴切的关联。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朋友们关注我下一个《红楼梦》之猜——十首怀古诗的寓意——(一)赤壁怀古的谜底。
『肆』 想求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论文的题目
论红楼梦小妾
——封建制度下的爱情牺牲品
『伍』 求关于《红楼梦》的毕业论文题目,希望题旨新颖。
这个话题比较敏感,不知道你敢不敢写,有没有能力写——反贪
纵观一部内红楼梦,其实就是一副巨大的贪容污腐败利益链画卷。贾母的资产支撑着整个贾府的财政,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她的钱从何而来。贾府真正的嫡子本应该继承的财产哪里去了?贾府两代人冲锋陷阵积累的财富怎么到了第三代就开始拮据了呢,反而靠贾母的私产支撑。王家是最后支撑四大家族的关键点,也是最后的荣光,那么王夫人(贾宝玉的母亲)的嫁资应该很丰厚,为什么不见台面?显而易见,王熙凤的嫁资都可以支撑那么久,王夫人的嫁资就更不用讲了。以上是高级管理层面的
我们再讲基层管理者,陪嫁过来的各大管事、大媳妇——XX家的等,他们从奴隶、仆人到自由民,是一个什么样的跨越。而他们跨越出来最大的依仗就是有钱了,那么钱从何来?具体看贾母的陪嫁人员,儿女还自由身,买了价值不菲的宅院,装修的极尽夸张。还请主子去看,去炫耀。这章你们应该有印象吧,好好看看就知道问题大把。店铺、田庄、生意等掌柜、掌权者又捞到了什么可想而知,最后奴才肥了,主子穷困潦倒了。
唉,这个问题越谈越心酸。再仔细看看,你们就知道了。完了,回归现实。
『陆』 跪求红楼梦小论文!
说不尽的钗黛风流
在痴人贾宝玉看来,女孩子本是集中了天地间精华灵秀之气而出生的人上之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气逼人”。甚至连“女儿”两个字也是无上尊贵、无上的清净,无论如何玷污不得的。
而整整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中,分别代表着天上人间亦即中国古典女性美两种极致的林黛玉、薛宝钗,自然更是金陵诸女儿之首,大观园群芳之冠。
在作者笔下,钗黛二人俱是花中第一品,但又美得各有千秋,绝不雷同。她们是分别象征着入世与出尘两种人格。
在这部自称“大旨谈情”的奇书的开端,便用赫赫扬扬的一段笔墨交代了林黛玉的来历——三生河畔的绛珠仙草一株,受天地之精华,得雨露滋养,饮灌愁海水,早已通体空灵。待到下世为人,幻历情劫,当然更是尘埃不染,不食人间烟火。
曹雪芹是细节刻 画的神手,但林黛玉之绝代姿仪、旷世风华,前八十回中却几乎通部没有对她形容衣饰的描写。
衣饰的例外只有第八回、第四十九回,一次是为了引出下雪和一大串关联文字,一次是为了衬托邢岫烟的寒酸,但皆是淡淡一描。白雪红装,“没有镶滚,没有时间性”(张爱玲语),使黛玉的形象愈发不真切具体,反平添绰约出世感觉。
形容的描写也是这样。说体态是弱柳扶风。说容貌是“罥烟眉”、“含情目”——“几乎纯是神情,惟一具体的是‘薄面含嗔’的‘薄面’二字。通身没有一点细节,只是一种仪态,一个声音。”(张爱玲语)
没有一句话实写黛玉之美,但没有一句话不是赞黛玉之美。使人情不自禁想起金庸笔下的小龙女——“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谁也不知,此时一见那少女,各人心头都情不自禁的涌出‘美若天仙’四字来。她周身犹如笼罩着一层青烟薄雾,似真非幻,实非尘世中人。”黛玉是同一种无法形容、无法言说的美。
黛玉经历了父亲的丧礼,再次回到贾府后,宝玉在漫长的等待和相思之后细加品味,发觉她“越发出落超逸了”。“超逸”二字是点 睛之笔。
到此,便成功地刻画出“世外仙姝寂寞林”的形象,飘渺绝世,遗世独立。
宝钗则是封建时代淑女的光辉典范。但她的来历因而也就有点模糊,大约只是绛珠神瑛情缘所勾出的风流冤家之一。宝钗是人间美的代表,她冰肌肉骨、艳冠群芳,在众女儿拈花名时抽到人间第一得意花——牡丹。宝钗第一次亮相是在宝玉眼中,“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身上穿着颜色、质地、式样皆有详尽描述的“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如水杏”。作者不吝笔墨、有意推近镜头细致刻画了宝钗的容颜。宝玉屡看得呆住,宝姐姐的美艳可想而知。
出身皇商家庭的宝钗这次进京是为候选入宫而来,正是积极入世姿态。
黛玉出尘,宝钗入世。所以黛玉袖中散发着令人醉魂酥骨的天然幽香;宝钗则在病时服食人工巧配的冷香丸。所以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湘帘垂地、悄无人声”,有阗术虚幻境中“人迹罕逢、飞尘不到”的神韵;蘅芜苑“清厦旷朗”,及进室内,则朴素静穆,雪洞一般。所以林黛玉以诗词为本份,她的诗是心语——“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词是情语——“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而宝钗以诗词为闺中游戏,她的诗是写身份——“珍重芳姿昼掩门”,词是言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钗黛二人在作者笔下处处比照,难分高下。林妹妹有咏絮之才,宝姐姐便有停机之德;有蘅芜君的得意海棠社,便有林潇湘的夺魁菊花诗;有凄美哀艳的黛玉葬花,便有如诗如画的宝钗扑蝶……
宝钗性格温婉和顺,随分从时,一言一行无不是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风范。贾府上至贾母下至小丫头们乃至下等婆子们都对她称赞备至。她聪敏而机心绵密,既懂得迎合长辈的爱好,在贾母王夫人膝前“承色陪座”,日间必要请安问候两次,又不摆主子架子作威作福,对下人们极为体恤,甚至对贾府人见人烦的赵姨娘母子也照看有加。于是她在深得人心方面,远远超过黛玉。宝钗有着非凡的治家才干,但她在贾府亮出的姿态是“不干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但她在此之前是“拿定了主意”的。她之所以“不开口”,一是因为不干已事,二是因为时机不到。可以说,宝钗是大观园里最杰出的政治家。
而黛玉并非没有料事的聪明和洞察时弊的敏锐,探春的“乖”和凤姐的“花胡哨”她一清二楚,贾府的“后手不接”之患她了然在胸。但她可从不管贾府的闲事,这除了精力和体力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她既没有入世的兴趣也没有处世的心机。林妹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是大观园中的屈原,且她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胸中没有富贵梦,因而也不会像宝钗那样试图扶大厦于将倾,去经营一个不散的筵席。
黛玉以父母双亡的孤儿身份投靠贾府,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虽曾一度被贾母视做心头肉,奈何荣上下人等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的势利小人。坎坷的遭际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导致了她极度的敏感和自尊。自尊使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同时她又是个生就的痴人,举手投足都出于天真烂漫之情而不是出于别有深意之心。既然不是出于有心,就难免会因为无心而结怨。黛玉的真、黛玉的痴以及由此而生的纤弱敏感的个性导致她最终失去长辈的欢心。
黛玉、宝钗都爱慕宝玉,又都是宝二奶奶的候选人,一个与宝玉是姑表兄妹,一个与宝玉是两姨姐弟;一个有着来自情天的木石前盟,一个有着苦心营造的金玉姻缘。
宝黛二人,一个美玉无瑕,一个阆苑仙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且志趣相投而又高度默契,在大观园的幻境风光中,一份纯洁真挚的恋情日益成熟完美。
林黛玉有着乖僻绝尘的性格和孤标旷世的才情,这在贾母众人眼中是她的不好之处,但也正是因此她赢得了宝玉的敬爱之心,知遇之情。二人之情,堪称情中的最高境界。
贾府对淫污苟且之事不以为然——“从小儿世人都这么过的”,却无法理解宝黛的纯洁爱情。他们所中意的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宝钗。宝钗在贾府不动声色地建立好名声,是林黛玉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匹敌的。当宝黛还陶醉在真挚缠绵的爱情时,宝钗的准宝二奶奶的地位已经坚不可摧。
只无奈钗黛分离之日,便是风流云散之时。繁华过后成一梦,飞鸟终需各投林。
宝黛二人虽领略了缠绵缱绻的情中最高境界,但纯粹的自由和美在红尘中的最后结局只能是幻灭。“生不同人,死不同鬼”的世外仙姝林黛玉流尽情泪,魂归离恨天。
宝钗呢?她的确是个出色的女孩子,只可惜宝玉这样一个任情任性的人并不能成为她的知音和佳偶。宝玉不屑于“仙寿恒昌”,她自然也不能“芳龄永继”,探春的判词也同样适合于她——“才自聪明智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贾府无可挽回的败落辜负了她的青云之志和非凡才华;宝玉“莫失莫忘”的始终是黛玉,宝钗的“不离不弃”便成了泡影,袭人的判词也同样适于她——“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对宝玉她是暂得而终失,前方等待她是无边的落寞。
黛玉、宝钗俱是花中第一品,但一个仙骨,一个凡胎;她们的遭际都令人叹惋怜惜,但一个亮烈,一个尴尬。
诸芳凋零,青春和美逝去,说不尽的钗黛余韵仍在红尘中隐隐地流传。
林黛玉既自尊又自卑,既敏感又坦荡,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她的性格可谓既复杂又统一,统一在她的叛逆性格里。她对宝玉的爱情赤诚不改,坚贞不渝,但又忧郁悲凉、多愁善感,最终“泪尽而逝”。林黛玉的悲剧不仅只是社会的悲剧,还是性格的悲剧。如果说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是一种精神上的病态,那么,这种病态正是封建势力对她精神扭曲的结果。作者通过对林黛玉性格和悲剧命运的描写,揭示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从而引发人们对理想社会和健全性格的向往和追求。
林黛玉出身于书香门第,由于父母双亡而寄居贾府。这种寄人篱下的处境,使林黛玉一方面多愁善感,另一方面又时时处于防范、自卫的状态,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有很多看上去是“多心”、“过敏”、甚至有点“刻薄”的言行,实则蕴涵着一个寄食者的自尊和自卫。而封建社会要求于女子的是“甘于卑”、“伏于弱”,所以,黛玉的自尊、自卫的本身,就是一种叛逆。
林黛玉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女子。她不屑于搞世俗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那一套,而且对这一切深恶痛绝,时时予以嘲讽。因此有人说她“尖刻”“见一个打趣一个。”
然而,实际上黛玉有时也是十分宽厚、坦荡的,而且很容易相信人。在《红楼梦》所写的小姐、奶奶、太太当中,没有一个能像林黛玉那样与自己的丫环(紫鹃)情同手足,生死与共;在能诗能文的小姐当中,没有一个能像黛玉那样真诚地教授香菱写诗,为她改诗、讲诗;在书的后半部,即使对薛宝钗,她也真诚相待,把内心的隐曲,向宝钗合盘托出,体现了她待人的坦诚谦和。
黛玉从不看重功名富贵,从不劝说宝玉求取功名,她默默地支持宝玉反对仕途经济的思想、言行,引宝玉为知己。在长期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她与宝玉建立了深挚的爱情。但她无父无母,在贾府里,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关心她的婚姻大事的。同时又有一个薛宝钗,戴着一副金锁,据说有和尚曾说过,宝钗必须与一个带玉的人结为夫妻,即所谓“金玉姻缘”,而且薛宝钗又在贾府上下深得人心,这自然对黛玉构成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她忧郁、悲凉,但对宝玉的爱情赤诚不改,坚贞不渝,最终惟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控诉了杀人的封建礼教和习俗,表现了一个叛逆者的情操。
『柒』 论文题目:要求从《诗经》或者《红楼梦》的任何一个角度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希望大家可以帮下我!重
荣国府没宝玉的份(改写)2008年04月25日 星期五 11:22 P.M.文中明确指出,宝玉是荣国府的当然继承者,这个观点是错的。在中国 封建社会中,继承制度一向是嫡长子继承制。父亲的爵位等不可分的东西是由 正妻的长子继承,父亲的财产的主要部分也都由他一人继承,其余兄弟只能分 得一小部分而已。(您说不公平?我也觉得不公平,不过总算有明确的规定,比 一笔糊涂帐要好些。)如果嫡长子不幸先死了怎么办?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所得, 若他没有儿子,才轮到其他的兄弟,按先嫡庶,后长幼(女的不算)的原则顺次 排序,冠军通吃,亚军没份。您可别小看了这规定,它可是封建社会能够存在两 千多年的基石之一,历朝历代对这一点都是大力维护的。就连皇帝也不例外。
再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国府。顾名思义,荣国府是荣国公的府第,贾赦(宝玉 的伯父)继承了先辈的爵位和财产,成为第三任荣国公,并拥有荣国府的所有 权。若贾赦去世,荣国公和荣国府的继承顺序是:贾琏(贾赦独子),贾政(贾 赦之弟,宝玉之父),贾兰(贾政嫡长子贾珠之独子),宝玉(贾政嫡次子), 贾环(贾政第三子)。也就是说,宝玉在继承顺序中只排位第四,这还不算贾琏 随时可能生儿子(生一个他往后挪一位),贾赦也可能生(一样在他前) 在正常的情况下,贾琏会有儿子,贾兰也比宝玉年轻,所以宝玉永远没有 机会取得荣国府。祖母疼他,只不过多给他一点私房钱罢了。至于他姐姐是贵妃 所以对他有利就更可笑了,元春是宝玉的姐姐不假,可她不也是贾兰的亲姑姑吗? 贾兰从小没父亲,元春对他难道不会多一份同情吗?退一万步说,元春要帮宝玉, 她能怎么帮呢?封建社会的铁律她一个妃子是改不了的,除非要她怂恿皇帝治贾 琏,贾兰的罪,这,可能吗?所以,再次强调,当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来, 贾宝玉要取得荣国府,是接近不可能。
只看八十回的《红楼梦》(转载)2008年01月24日 星期四 03:27 P.M.后四十回是坚决不看的,不然会有想揍人的冲动。
实际上当年雪芹写到七十八回便已泪尽而逝(其殁于除夕万家烟火辞旧迎新之时,一代奇才破屋残舍中悄然西去,十年心血竟不得完稿,悲凉无奈之情,思之欲哭),后两回是其家人为了凑够八十回的整数,而把手稿增改之后加上去的,虽细节处尚有破绽,但到底是雪芹亲笔所写,所以与前七十八回不无吻合之处。但高贼却用心险毒,所续四十回前言不搭后语,把一部惊世之作改成了言情小说,把一部愤世之著改成了对皇帝感恩戴德的颂德书,可恨可恶之极也。
研究红学之人都知道,原《石头记》共计一百零八回,以五十四回为分水岭,前半写盛,后半写衰,其中更以十二回为一小节,共九小节层层铺述。第一回中瘌头僧所吟的那首诗“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不仅指甄士隐元宵后失女烧房之劫难,更是针对贾府大族的畿语,“宁国府元宵开夜宴”之后便“诸芳散尽”,贾府每况愈下,贾赦与凤姐这两个乱世枭雄,一在外以势欺人、图宝害命,为夺几把扇子不惜逼人家破人亡;一在内机关算尽、飞扬跋扈,为图敛财不惜收赃放贷,甚而逼死尤二姐,杀张华未遂。原《石头记》中这些均是埋下的隐患,贾府被抄、族人流放十之七八都是这两个种下的恶因。而另外的十之二三便是风行于康熙末雍正初的“党争之祸”了。
现在就算不了解清史的人看看电视也知道那段党争是怎么回事,实在不晓得想想《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就都有了。而雪芹的家史我想喜欢《石头记》的人都略知一二,祖上是顺治时期的包衣奴才,入关后因功(如焦大之流)被封江宁织造。曹家向来与大阿哥走的甚近,允仍乳母之子便常向其索要零用,谁不知道这皆是奉了大阿哥命。雍正登基整风肃党,以长期亏空之名将曹家抄没,并勒令偿补亏空之银,是以曹家从此不振(见《清类碑钞》)。雪芹出生时,已从十数年前的大劫中缓过劲来,家道虽不如当初大富,也是小康之家,他实未曾经历这次大劫。但这次劫难对他的影响却不小。书中贾政怒打宝玉,斥责他的那段“杀父弑君”的惊人之论便是作者不满于康熙末的党争,以及忠顺王府索要戏子等文字也是揭露了朝中党争无一日可息的事实。
贾赦一意孤行用义忠王坏了事的板子(一道存逆心就可参倒)、贾母珍藏了半辈子令人诞羡的“慧纹”(元妃省亲点的“豪宴”一出,便是为求“一捧雪”而害人的故事,此伏笔也)、元春于深宫中明争暗斗的嫔妃生涯(“乞巧”一出,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亦伏元春之死蹊巧之笔,以上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种在极盛时发生的隐患便是贾府败落的根源,相较之下凤姐贾赦面上看他们占了十之八九的原因,其实不过是那十之一二的导火索罢了。
五十四回之后,贾府步步下坡路,虽然也有“寿怡红夜宴群芳”的绵绣文字也不过是衰败前的回光反照,而这寿怡红宝玉的生日便是四月二十六(见《红楼梦新证》),也是雪芹自己的生日。夜宴群芳名为过寿,实为群芳饯行,这满园春色终归是要这位“绛洞花主”来饯行送别,自此后“群芳散尽”。
《石头记》的伟大不是在于书中安排了各种伏笔,也不在于对于贾黛的爱情故事描写的如泣如诉,我认为在于一部书集合了各种前所未闻的写作手法(见拙作《大话石头记与金庸小说》)以及情节安排的天衣无缝,原一百零八回《石头记》最后公布了第五回中玉兄梦中所见的正钗副钗又副钗的花名全册,名曰“情榜”(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共计一百零八名女子,针对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而来(见《红楼梦新证》),最让人钦佩的不在于一百零八人的描写绝不落俗,在于结局时的乾坤大颠倒,主为仆,仆为主。尤二姐事败后,凤姐未休之前,被迫“执帚庭役”,干的活儿和粗使丫头一般,而平儿扶正,成了凤姐的主子;刘姥姥为报凤姐儿之恩,千里寻女,找到已为歌妓的巧姐儿,倾其所有把她赎回,配给板儿;惜春、五儿皆出家为尼;香菱被金桂逼死,而金桂不知被什么人逼死也死于非命;宝钗嫁于玉兄,家败后发配宁古塔,半路上死于难产,被草草埋入雪中;袭人在未抄家前被迫离开贾府,嫁于蒋玉函,麝月顶替其位置成为大丫头;贾雨村因助赦行凶、行私枉法被革职发配,而拼命参倒他的正是被他发配的小沙弥;小红被卖之时巧遇贾芸,嫁与其为妻,夫妇二人遍访贾家之后,终于在破庙里找到被恩赦的宝玉,此时宝玉已沦为更夫,“苫席蔽体,苦咽酸齑”,没有衣服只有一张席子遮体,白天不能出去只能晚上打更,同来看望的还有刘姥姥;黛玉早在抄家之前便已投水而死,湘云也投水自尽但被救起,身为罪官家属,当作女奴贩卖至若圃家中(这若圃便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正主儿,他拾到了湘云丢失的麒麟并还给她,大观园那次玉兄丢湘云拾,是假丢,这次才是真丢),小红夫妇访得后,千方百计赎出,送到玉兄处让二人成婚,经历这一番生离死别、沧桑巨变,两个幸存者归结了这篇石头上的文字(见《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红学研究期刊》诸文及《红楼梦新证》)。
这部写尽人间繁华、荣辱悲喜、沧海桑田的惊世奇文却被高贼篡改的面目全非、一塌糊涂,由于他的胡编乱造,致使前八十回文字无着无落,需知雪芹笔下无一句闲文更无一字多余,就连馒头庵前那个在宝玉秦钟面前纺纱的农家女以及宝玉去袭人家时遇见的那个红衣女孩,在后文都有着落,数十万字的巨著呀,却安排的如此紧凑有致、丝毫不爽,即便高贼篡改至此也难掩其日月之辉。后人模仿雪芹手笔者甚多,其中以《老残游记》最为成功,虽只学得笔法之一二也名声大噪;而金庸在小说中也运用了等等手笔,果然独步武林……
后人只知《石头记》驰名三百年,却未必真正了解其伟大之处,雪芹生前辛苦,死后孤独。
娶妻当娶王熙凤(转载)2008年01月24日 星期四 03:25 P.M.自有红楼以来,论者多多,大都对宝黛爱情称颂有加,对宝钗小姐也偶有赞词,独对王熙凤女士视若“最毒妇人心”的典型带表,小女专喜打抱不平,且言上两句。这王熙凤实在是优点多多.
第一:孝敬长辈
象贾府这样的人家是不愁吃不愁穿的,老人也不需要儿孙端茶送水的,所以,孝敬主要的表现就是尽量让老人活得开心一点。老太太在一群儿孙中最喜欢的就是宝玉了,可宝二爷从来就没让她老人家舒心过,正经书是从来不好好念的,三天两头的要摔玉,偶而还“害人”跳跳井,您说,摊上这么个活宝,老太太能开心吗?别的姐妹,也没看见谁有空把老太太逗乐了。倒是凤姐,最能明白老太太的心意,有事没事就能把她逗笑了,凤姐是“财迷”,陪老太太玩牌时总是故意输钱,目的无非是让她开心而已。凤姐有一回过生日,她那个混帐男人居然要拿出剑来追着她砍,您说,她心里多窝火呀!可是,在老太太出面调解后,她也就不吵不闹了。所以,至少比起宝玉以及他的那几个姐妹,凤姐算很孝敬长辈的了。
第二:恪守妇道,嫉恶如仇
凤姐的老公贾琏有个族弟,名叫贾瑞,这人更加混帐。按说贾瑞的爷爷还是教书先生,他本人也读了不少书,可他居然打起了他嫂子---凤姐的主意.这要换了一般的人,说声“no”也就完了,可凤姐是谁呀?她眼里可容不下沙子,对这种狼心狗肺的东东不给点颜色瞧瞧,说不过去呀!报告上级?不行,怎么能让老人操心呢?自己来吧。于是,贾瑞上套,就在大冬天冻了一夜,活该!按说这事就完了吧,可贾瑞大概是冻糊涂了,色心不死,接着来。凤姐可不是好惹的,你还不死心啊?苦头没吃够!于是这回,贾蓉贾蔷一人收了他五十两银子。从此,贾瑞再也不敢往荣国府跑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于婚姻是忠诚的,而且她不象一般的女人那样,她能够用自已的力量去惩罚恶人,比只会哭哭啼啼找妇联的人强得多了。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
第三:友爱弟妹
有一次,宝玉和那一群姐妹们要开什么诗社,没银子,找管家婆---凤姐拿银子,按理说,荣国府的日子早就过得紧巴巴的了,凤姐不给,也说得过去啊!“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们”的道理凤姐还是懂得的,二话不说,银子摆上。还有一次,贾环和丫头赌钱输了赖帐,凤姐见到了,把他骂了一顿,出钱替他了帐。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凤姐对弟弟妹妹也是很好的,这样的嫂嫂,没话说。
第四:持家有方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有病,不能料理丧事,于是凤姐临时转会宁国府,转会期一个月。王总教练上任伊始,一顿板子打了一个老队员先立威,不这样做没人听啊!凤姐的坏名声,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些事得来的吧!可是,这里有矛盾了,手狠,得罪人,手软,难治家。怎么办?没有规沮不成方圆,我先立法,依法可也,不依则罚。凤姐的行为,可与包青天相比了。(抱头,躲,没砸着)同样的不怕得罪人,同样的执法如山。这是别人病了,她代劳,比别人做得好。后来有一回她病了,嘿,她一个人的活要三个人(李纨,探春,宝钗)来干,由此可见,她持家确有一套。
凤姐的坏名声,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尤二姐之死。各位请想想,你们的那个他(她)有了另一个人,你会怎么办?哭,闹,是一般的,杀人不至于,愚意度之,杀人之心怕不止一个人会有吧!凤姐也是一个女人,自然也不例外。她视尤二姐为眼中钉,肉中刺完全可以理解,把她放到眼皮底下,对她有些虐待的行为也不算什么吧。(错的可是尤二姐呀,谁让她做二奶的)至于尤二姐自己不堪忍受吞金了,那是她自己干的呀!凤姐又没有杀人!!!
尊敬长辈,爱护弟妹,嫉恶如仇,持家有方,不搞婚外恋,这就是王熙凤。
笑侃宝玉(改写)2008年01月24日 星期四 03:24 P.M.曾经,我只是一块顽石。
曾经,父母哀我之愚劣,怒我之不肖。有诗为证: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上诽谤!
我敬我的父母,我怀念他们,但我不爱他们。
当我还很小时,我与元春姐姐同住在祖母身边,刻未相离。姐姐比我大十多岁,她有时严厉,有时仁慈,象一个真正的母亲似的,抚育着我。当我三四岁时,姐姐已口传教授了我几本书,识得了数千个字。然而,姐姐终究还是离开了我,被送入皇宫深院。
其实,在别人的眼里,我的家庭是非常幸福的。我的大伯贾赦是一等将军,世袭的荣国公;我的父亲贾政是工部员外郎。虽然我很顽虐,幸而我的祖母非常地宠爱我,她总是将我从父亲的杖责下解救出来。我爱我的祖母。母亲总是很忙!忙着那打理不尽的家务,忙着应对妯娌们的嫉妒。大宅门么,总是如此!直到我表哥贾琏和母亲的内侄女王熙凤结婚后,母亲才轻松多了。她将管家的重任交给了二嫂。
母亲希望我同我的表姐薛宝钗结婚。她是母亲的妹妹的女儿,她家里是世袭的皇商。母亲说这是金玉良缘。
我不愿意。我知道母亲并不在意我同意与否,可我实在是不愿意。
薛宝钗长得很美,人又聪明,学问又高。而且她从不卖弄她这些优点。在生活中,她安分,从时,孝顺。长辈们都喜欢她,同辈们都敬服她。“她是完美的大家闺秀。”大家都这样说。
可我就是不愿意这门亲事!因为,我懂得什么是爱情------
在这个寂寞的,肮脏的世界里,唯有我的爱可以带给我生存的欢乐和情感的休憩。我看不惯我周围的一切。伯父贾赦强夺民财,欺淫弱女;哥哥贾琏投机取巧,无所不及。我的贾珍哥哥是宁荣两府的房长,他虽然袭侯位,掌家族,但干的事哪一件我瞧得上?连冷子兴背地都说他“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过来了”。奴才们也跟着狐假虎威,横行四乡。
我也不喜欢我的父亲。大家总说他“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可在我的眼里,他是一个没才干的男人,不称职的父亲。他若是有才干,会在放外任时,任李十儿胡作非为吗?他若是有才干,我们家会乱到这种地步吗?就连呤诗作赋时,他都没一句好词句!偏偏还喜欢同一帮文人清客们交游------看到我稍显才才华,他就打击我;遇到我胸怀不快,他不仅不闻不问,还要严加指责。他对我的关心连我的丫环所能做到的也不如。他只知愚忠愚孝,也要求我那样做。
我受不了这一切。我不堪忍受这一切。我以拒绝科举功名的方式,在我心中抵制着这片乌烟瘴气。虽然我有时也不得不与薛蟠,冯紫英等来往,大部分时间我都躲在大观园里,与我的姊妹和丫环们在一起,她们比起门外的他们心灵上要干净得多。
我的心上人林黛玉是最理解我的人了。我俩就象是曾前生注定,我的每一缕思絮都牵挽着她的心绪;她的每一滴泪珠都打痛了我的心。她是我全部的追求,她性灵才美,她知我赏我,她用她纤弱的心为我造就了爱的海洋。在有她的日子里,我曾经如此醉过------
而今一切都已成空-------
留几句警语与世人罢: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干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它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更多的请参考我的空间
『捌』 要写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小论文,选什么样的题目好(2000字左右的)一定要简单明了哦,谢谢
我的毕业论文是《从满学视角浅析红楼梦当中的满族文化习俗》,我可以提供给你哦,呵呵呵呵
『玖』 想写有关《红楼梦》的论文,有什么好的选题或角度比较
论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从《红楼梦》中了解封建社会人的等级制度
贾宝玉人格分析
高颚续《红楼梦》部分与蓸雪芹部分文学艺术性的差距
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与对其她女性的爱有差别吗?
欣赏《红楼梦》中曹公的人物刻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