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题目 » 美国教育史论文题目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美国教育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2021-03-29 20:14:55

⑴ 有关于美国历史的论文

写美国的三权分立吧
或者议会与人大的比较,都可以写的很深刻

⑵ 要写英语专业的论文,选题是:美国历史对美国人格性格或语言的影响,该看那些书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这次我竞选的职务是学生会的文娱部长。我在班级内的职务就是文娱委员和英语课代表。在我来参加这次演讲之前就有很多人对我说:“888啊,你还是不要参加了,你看看你年龄又小,又没有经验,你有什么能力去做这个文娱部长!?”我知道十五中有很多音乐天才,我也知道年少的我在众多竞选者中显得比较稚嫩,但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好这个文娱部长的位置!
我竞选文娱部长的原因有二:其一,文娱部长要拥有“文”和“娱”两样过人才能。我会弹中国古典乐器——古筝,现在的我已经学到了古筝9级,古筝充分培养了我的乐感和对节奏的敏感。我在学校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出,表演了我的绝活。并且,我还是中国学生学习报的小作者,我在小学时,曾经在报刊,书本上发表过自己的文章。而且我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平日的“鬼点子”比较多,我想在这一点上,我已经基本合格了。
关于我竞选文娱部长的原因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有爱着我的父母,还有一个非常疼我宠我的哥哥,哥哥曾经在三中竞选过文娱部长,我知道他为了那次演讲付出了很多,由于课余时间比较少,他写演讲稿经常写到深夜,第二天起来眼睛都是红红的,我看着虽然心疼,但也很欣慰,因为我相信哥哥是最棒的!他一定会成功的!可惜,哥哥因为太累了并且受凉,在演讲当天他因为发烧而没能参加。后来,哥哥虽然没说,但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而今天,我站在这里,来竞选文娱部长,不只是为了我自己的梦想,我也要替哥哥完成他一直的愿望!
我认为文娱部是一个代表学生的团体,让每个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具体来说,文艺部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而且我们要遵循三点原则:第一,玩不能忘本,学生的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不能茺废学业;第二:我们要玩出档次,玩出水平,要玩得有意义,不能玩过之后毫无收获,那样就纯粹是浪费时间。第三:就是要玩得尽兴,一旦文艺部组织的活动再也无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那文艺部就失去了它的存在的价值。因此文艺部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组织的活动不仅要有数量,而且要有质量!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觉得学校的文娱活动太单调,来来去去只有几个比赛呢?我再问问大家,你们是否觉得有些文娱活动不是全民总动员的呢?大家又是否觉得文娱节目不够新鲜呢?那么,就听听我的新花样,来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把!
我尝试大力推进新潮的时装表演、适合我们的流行歌曲,和一些古典味比较浓的“复古”节目,足以让同学们大饱眼福。
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时,还可以召开一个大型文艺演出,融合卡拉OK比赛,舞蹈比赛等为一体。我们还能举办一个美食大赛。还有一些制作比赛,故事大赛,科普问答等。只要你有足够的胆量,就能到舞台上参加比赛,条件很简单,只要你有才艺,就可以参加,届时,评出各类奖项,获奖者会有一份精美的礼物,千万别错过啊!这样的节日不是很有意义,很有趣很丰富吗?
而且我们可以在学校开一个笑话谜语园地,让同学们在劳累了一天的空闲,看个笑话,猜个谜语,让快乐轻松充满生活,达到1+1=3的学习效果。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让校园溢满青春与欢乐。
如果今天我的竞选没有成功,我不会放弃。在明年的竞选上,评委们还能够看见我的身影,我会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的!I belive I am the best!请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及时给予我支持、帮助和监督。请你们为我投上宝贵的一票:我是*号竞选者***,我竞选的是学生会文娱部部长。
谢谢大家!

⑶ 有关美国文化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理解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
IPHCC 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 任京生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她包含一个民族长期积累形成的深层的心理积淀。说到两个民族思想与行为的不同,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由于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就像两个不同的根系,会生长出两棵不同的大树一样。中国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要理解这些差异,首先要理解中美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中、美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中、美文化的几个特性之上。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这古老的岁月本身就具有无尽的财富,文化也同名胜古迹一样,时间愈久远,便愈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然而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你望着这棵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你会为她的苍劲美丽而折服,你也会想象有多少岁月神奇的秘密蕴藏其中。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就好比这棵大树的根系,树越古老,根系越繁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
而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没有丰富的历史宝藏可挖掘,但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去承受,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深藏在人们心底的。就像中国古代宣扬禁欲主义,但不管你怎样宣扬,男女相悦却是怎么也不能从人们心底抹去。
五、中国文化的两极性与美国文化的多极性
中国古代哲学非常注重阴与阳的辩证统一,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极组成的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如:上与下、左与右、正与反、内与外、男与女等等。中国的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两极性。儒家文化主张积极进取,而佛、道文化主张消极避世,组成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因此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而美国是一个多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国家,不仅有英国文化、法国文化,还有西班牙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道文化,等等。美国的文化不是两极,而是多极,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机会。
六、中国文化的内向性和美国文化的开放性
中国属内陆国家,中国文化就是在这大片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陆文化。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自成体系,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从清朝的戊戌变法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每一次打开国门,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文化不断地同化着外来文化,却从来不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就连接受西方文化最彻底的台湾、香港、新加坡来讲,也并没有完全西化,而是仍然保留着许多儒家文化的传统。然而,与正统文化相对立的是,开放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却是以敞开的胸怀迎接着外来文化。好莱坞电影、麦当劳快餐店、西方哲学思潮,等等西方文化,无不是借着中国民间文化的东风吹遍了中国的村村落落。
美国的主流文化源于欧洲,是一种开放型的海洋文化。而美国的民主与法律制度又保护了美国的文化自由发展,不受政治的打击和控制。加上美国每年招收大量的外国学生与学者,同时也带来大量的不同文化与碰撞。美国对于各种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吸收其中优秀部分以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
七、中国儒家主文化与美国基督教主文化
中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两大特点是,第一,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父母管教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二者不可逾越。第二,以亲情、血缘为纽带,由此延伸到社会,讲究朋友之间以兄弟相称,四海之内皆兄弟,讲哥们义气。
美国是一个以基督教为主流文化的国家,大部分美国人信教,相信上帝。按基督教义,无论什么人,都是上帝的儿子,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家庭,只是替上帝抚养孩子的场所,因此,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打骂自己的孩子,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基督教讲究博爱,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也体现了这一价值观。
八、中国文化的统治性与美国文化的大众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中间小,两头大的社会。即中产阶层占少数,统治阶层与普通大众占主体。而统治阶层又驾驭普通大众之上,对于文化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中国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统治阶层的利益。
美国是一个中产阶级占多数,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美国文化充分体现了中产阶层的利益。加上严密的民主与法律制度,使普通大众得以自如地参加文化的构建。因此美国文化表现出浓郁的大众性。
九、中国文化的人文性与美国文化的科学性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中又以伦理道德为主体。伦理道德与诗词歌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条主线。伦理道德注重于社会关系的协调,诗词歌赋注重于情感的宣泄,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和性格中,自古重人文、重情感。
美国人以欧洲移民为主体,人数最多。因此美国文化是在欧洲文化基础上发扬光大的现代欧美文化。欧洲文化的重理性、重科学等特性在现代美国文化中也有所继承。美国人协调社会关系用法律,而不是用人情;美国人热爱科学,相信实力,以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向世人说话。
了解了深层次的文化差异,再看彼此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就会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豁然开朗之感觉。因此研究中、美两国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彼此的社会和社会关系,有利于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交往。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差异的对比,认清自己的不足,吸取他人的优点,在交流与学习中取长补短,发展自身文化。

⑷ 我学的是美国历史。想求一个美国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之间的论文题目还有大致方向。

行为主义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西方政治思想。
背景从19世纪的结束,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的资本主义社会,更深刻的内部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主义的猖獗,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的出现,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已进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时期,西方国家普遍推行的福利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由于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阶级矛盾有所缓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然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和政治危机的频繁发生,严重的失业问题,贩毒,谋杀和其他犯罪猖獗,人们普遍认为,在道德危机,而且还允许资本主义社会的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解决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提高了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规则成为资产阶级的脸的中心任务。同时,市场上的对抗,争夺原料,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各种国际问题,但也把资产阶级面前,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也成为资产阶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此期间,总的说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是如何适应的资本主义,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为解决社会问题所面临的问题,而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攻击和批评。二战结束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的改革,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渗透,同时,加紧输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试图使这些国家的西方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
从本质这一时期西方政治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仍然是在19世纪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在:(1)政治和思想集中的具体过程的法律制度,利用权力和政治活动,通过微宏观理论研究的政治行为的研究。这种变化是从20世纪开始,“新政治科学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后,以50至60岁的行为主义思想盛行于西方见顶。它不仅是行为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想的形而上学的抽象的理论研究更把注意力转移到政府的实际政策的研究重点转移
②政治思想的综合性,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扩大的趋势。政治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政治和经济,政治,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互动关系,说明和解释各种政治现象,出现的政治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新的跨学科的科学,政治和文化。
③国际化趋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国际问题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政治思想,比较政治学,政治发展,政治冲突,除了政治思想传统的国家主权,国际关系和其他议题,世界经济和政治整合,战争与和平,已经成为了政治思想的重要问题;其次,那里是各种国际政治思想,不仅传统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思想行为主义存在主义的各种新的思路,广泛流传的思想是前所未有的。
④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的主要趋势。最突出的特点的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政治行为实证研究方法的现代科学,定量研究,试图使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准确预测”科学因此,有系统的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多变量分析和模拟的各种方法。
主要的流派很多现代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派别有不同的意见,甚至在种成风格的想法,但也有不同的派别和倡导者,但其理论的形成可以分为三类: (1)政治理念,包括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府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政治思想,这些思想理论的角度不同的甚至对立的观点,但在理论形式上,他们是自19世纪以来的西方,甚至在17世纪和18世纪,出现的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的传统政治思想的延续。②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引进现代科学的方法和结果的政治科学,各种政治行动者的政治行为作为基本的分析对象,它萌发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在西方世界流行二战结束后,系统理论,结构和功能理论,政治沟通理论,政治发展理论,博弈论,政治心理,政治社会学,所以可以归类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此外,在哲学,经济学,法学,神学和其他学科和领域,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如存在主义,现代法的基督教和天主教的神学政治思想的学校,尽管这些政治理念是分散的著作,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和神学,但其现代西方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西方政治思想。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影响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世纪,但它涉及到这么多的问题,在广泛的研究,影响之大是过去任何其他时间在政治思想所不能比拟的。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⑸ 谁能给我想个 外国教育史 的课程论文题目呢 Thanks!

文化没那么高 啊!

⑹ 怎样选择教育学方面的论文题目

101、教师(或学生)工作(或学习)动机的激发研究
102、教师(或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研究
10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104、教师成长(发展)的途径、方式探索
105、学习(或教学)策略研究
106、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转化研究
107、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有效性研究
108、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工作研究
109、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建设研究
110、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111、网络环境下的指导——自主学习研究
112、新课改下的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
113、新课改下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
114、新课改下的教师观重建研究
115、新课改下的学生观重树研究
116、新课改下师生关系的更新及其教育对策研究
117、新课改下不同教学模式的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
118、新课改中地方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19、新课改中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120、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地位与作用
121、新课改中家长的教育影响力研究
122、论现代化大潮下的学校管理战略设计
123、论国际化大潮下的学校教育目标设计
124、论人性化思潮下的教育规则修改
125、论信息化趋势下的培养目标设计
126、论科学化思潮下的科学主义教育
127、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问题与解决研究
128、城乡儿童教育机会均等的考察与反思
12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的观察与批判
130、论网络教育质效的评价
131、论网络教育的管理与考核
132、系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133、教育管理系统中的决策及其特征
134、系统评价及其教育中的应用
135、课堂教学系统的系统分析
136、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利弊探悉
13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38、试论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
139、试论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建立和建全
140、当前中小学教师聘任工作的规范研究
141、教师积极性调动的途径
142、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43、校长负责制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关系研究
144、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
145、班级教育力量的形成
146、网络时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147、领导应变能力研究
148、学校管理中良好工作态度的培养
149、管理目标的功能研究
150、学校管理中决策科学化(或民主化)研究
151、现代学校管理中教代会职能研究
152、期望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153、双因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154、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筹措
155、成就动机理论与教师成就感的培养
156、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
157、外国教育史与中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158、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育先行战略
159、柏拉图《理想国》的教育思想评述
160、班主任工作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16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163、学校管理制度研究
164、校本管理研究
165、教师依法执教研究
166、学生品德评价研究
167、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68、高校扩招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169、教师教学科研和教学质量的关系研究
170、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对策
171、网络教育中的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对研究
172、网络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
173、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
174、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比较研究
175、网络下的教学过程特点研究
176、基于网络开放性特征的教育变革研究
177、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
178、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
179、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180、教育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81、书院的产生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18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183、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184、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研究
185、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研究
186、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研究
187、青少年的情感能力培养的研究
188、青少年的智力开发研究
189、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研究
1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191、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192、新课程与教育评价的改革
193、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语言可包括口语、体态语和书面语)
194、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195、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196、我国家庭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
197、独生子女心理特点及成因分析
198、论离异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消极影响
199、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学校教育对策
2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设想
20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因素
202、青少年人际心理异常与家庭教育
20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设想
204、教师队伍现状和问题透视及改革对策
205、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206、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评价
207、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评价
208、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转化
209、数学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
210、说课的艺术性与规范性

⑺ 求一篇关于美国史的论文

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叶 君 田淑慧
(吉林大学, 长春 130012)
摘 要  自 20 世纪 30年代以来, 美国历史上先后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可以说, 美
国的减税政策史是一部沉痛与光辉并行、曲折与浩荡兼具的发展史。本文重点研究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
变轨迹,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带来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  减税政策 税收负担 演变 启示 美国
中图分类号 F811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0 ! 06 ! 22
 作者简介: 叶君,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英美历史文化、跨文化交际。田淑慧,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 公共政策分析。
  减税政策是一种扩张性政策。它是指通过降
低税率、缩小征收范围、取消或停征某些税种等
手段来调整或改变既有税制, 进而降低企业或居
民税收负担的一种税收政策, 表现为一定时期内
主体税种和重要税种税负的下降。它通过发挥税
收的乘数效应, 对经济增长、供求关系、财政收
支、价格机制、就业水平等产生影响。美国是世
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 被公认为是在减税方面最
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它的税收政策是其宏观经济
政策及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消费及社
会政策的主要工具。美国的减税政策取向对世界
各国的税制变革及经济增长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1  美国减税政策的历史演变
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减税政策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标志性的著作是凯恩斯
于1936 年出版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
减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美国的GDP 不同程度的增
长, 增加了私人储蓄和投资, ∃ 唤醒% 了美国经
济。美国减税政策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5 个
时期。
11  正统凯恩斯主义: 20 世纪40~ 70 年代的美
国减税政策
  在20 世纪 30 年代初,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失业率居高不下, 银行机
构大量倒闭, 通货膨胀加剧。这些严重动摇了西
方世界对自由市场经济内在稳定机制的信心。自
此, 提倡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登上历史舞
台。凯恩斯主张实施减税在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以刺激总需求, 它成为二战后直至整个70 年代资
本主义国家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魂。
就在20 世纪40 年代, 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
阿尔文&哈维&汉森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的观点。
他主张政府应逆经济风向行事, 交替使用扩张与
紧缩两种办法: 在经济萧条期间, 采用赤字预算
的膨胀政策, 扩大政府开支, 减低税率, 提高社
会总需求; 在经济繁荣期间, 采用盈余财政的紧
缩政策, 缩减政府开支, 提高税率, 降低社会总
需求[ 1]
。补偿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赢
得了美国经济的平稳发展。但是到了 20 世纪50
年代, 补偿性财政政策出现了各种失误, 导致经
济出现长期停滞不前的 ∃ 艾森豪威尔停滞% 局面。
1961 年, 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 为了使国内
! 150 !
第12 期(总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经济迅速走出 ∃ 艾森豪威尔停滞% 的泥潭, 他接
受了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瓦尔特&海勒等凯恩斯主
义者的增长性财政政策的主张, 并于 1962 年开始
全面推行减税并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使个人所得
税税率由20% ~ 91%的范围降到14% ~ 70% , 公
司所得税率从52%降到 48% [ 2]
。它扩大了社会总
需求, 并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此次减税
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成功的应用之一。
随后的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继承了肯尼迪的减
税政策。一方面, 他于1964 年2 月推动国会批准
了肯尼迪生前留下的 ∀减税法案#, 使公司税削减
255 亿美元, 个人所得税削减110 亿美元; 另一
方面, 又提出 ∃ 向贫穷开战%、建立 ∃ 伟大社会%
等执政口号, 在实践中把政府通过政策干预经济
的规模和力度扩大到空前的范围, 美国的实际
GDP 以令人瞩目的 55%的平均速度增长。但是
到70 年代末期美国经济出现了滞涨的局面, 凯恩
斯主义宣告失灵。美国终结了长期单一使用凯恩
斯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历史。
12  里根革命: 20 世纪80年代的美国∃ 供给性减
税%政策
  1981 年里根上台, 为克服美国经济发展中的
滞胀问题, 他转而采纳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主
张, 以全面减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良方。里根
政府共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减税方案: ( 1) 1981
年美国国会通过的 ∀1981 年经济复兴法案#。此
法案主要包括将个人所得税最低税率14%和最高
税率70%分别降至11%和50% ; 颁布了加速折旧
条例 (ACRS) , 允许企业以 ∃ 重置成本% 来计提
折旧; 减少政府对个人、企业和州政府工作的不
必要干预; 支持稳妥可靠的货币政策; 增加国防
开支, 提高军事预算等内容; ( 2) 1986 年通过的
税制改革法案。在继续进行大规模减税的同时,
进行税制改革, 通过扩大税基, 降低税率, 加强
公平, 简化管理等方式来解决税制繁杂的弊端,
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税收
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表 1 详细列出了 1981
~ 1986年间里根政府的减税额度。
表 1 里根政府的 ∀经济复兴法案# 对联邦政府税收的影响[ 3 ]
项  目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个人税和非税收入 48 412 871 1175 1414 1721
公司利润税收入 57 112 208 277 398 537
企业间接税和非税收入 5 2 6 5
社会保险税收入 5 5 6 6 6
总  额 105 524 1076 1448 1821 2256
(注: 减少额, 亿美元)
  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涉及的税种多、减税数
额庞大, 在世界减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有资
料表明, 里根1981~ 1986 年的减税使得美国国内
的GDP 迅速增长, 1983 年、1984 年和1985 年的
GDP增长率分别为36%、68% 和 34%; 失业
率从1982 年的97%下降到1985 年的72%。里
根政府的 ∃ 供给性减税% 扭转了 20 世纪70 年代
末高失业率、高通胀率的经济 ∃ 滞胀% 局面, 为
企业积累了资金, 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刺激
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
13  国家干预型平衡预算: 20 世纪90 年代的美
国减税政策
  进入20 世纪 90 年代,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
推动下, 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资本流动加强,
税基复杂多变, 国际间的税收竞争日趋激烈, 再
加上战争因素, 美国财政于 1991 年出现了高达
2687 亿美元的巨额赤字。高赤字伴随着高利率、
高负债、高汇率和高贸易赤字, 这 ∃ 五高% 问题
! 151 !
第12 期(总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使老布什总统在位期间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为
了摆脱这种局面, 1993 年克林顿上台, 扭转了
∃ 里根经济学% 片面强调供给的财政政策, 推行
∃ 综合经济发展计划% 以振兴美国经济。
克林顿的 ∃ 综合经济发展计划% 是一种增税
与减支并重的国家干预型平衡预算政策。它在财
政税收方面的内容主要是: ∃ 把财政赤字从1993
年的3167 亿美元减至1997 年的1810 亿美元。办
法是: 5年内增税 3200 亿美元, 把个人所得税率
由31%提高到36%, 最高达39% , 公司所得税税
率由34% 提高到36% ; 削减预算支出5000 多亿
美元, 其中削减国防预算880 亿美元, 削减医疗
保健支出和裁减10 万名政府机构人员的支出。 [ 4]
%
1997年, 美国国会又通过了 ∀财政平衡预算法
案# 和 ∀减税法案#, 对税收进行可增可减的调
整。包括降低长期资本利得税的最高税率, 增加
儿童扣税额, 提高遗产税与赠予税的免征额, 提
高对个人退休账户的税收优惠等措施。克林顿政
府实施的一系列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 使美国的
GDP增长率高于世界同期经济年增长率的25% ,
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削减了财政赤字, 美国
的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
14  最富争议的联邦减税: 21 世纪初小布什政
府的减税政策
  2001年3 月美国经济重现低迷, 结束了长达
120 个月的经济增长。美国税制不公平、偷税漏
税严重的弊端暴露无疑。小布什上台以后, 效仿
里根的减税增支政策, 企图再次利用减税拉动美
国经济增长。在一片反对声中, 美国议会终于在
2001年通过 10 年减税135 万亿美元的 ∀经济增
长与减税一致法案#。主要是削减个人所得税, 计
划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由 396% 降至
33% , 并简化税率级次; 增加了儿童税收抵免限
额, 由500 美元增加到1000 美元; 提高遗产税的
免征额, 并计划于2010 年取消遗产税等。这些减
税措施使小布什政府见到了经济复苏的曙光。布
什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减税的步伐, 于 2002 年通过
∀创造就业与工人受助法案#, 2003 年通过 ∀就业
和经济增长减税协调法案#, 又提出 10 年减税
3500 亿的计划。
布什政府的一系列减税政策遭到了经济学界
和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布什减税的政策效果究
竟如何呢? 美国商务部在 2003 年 7 月的报告显
示, 2003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了 24% , 已
经超过了 18% 的预期, 经济开始复苏, 消费、
投资、就业、库存等一系列经济指标均有所好转。
但也有批评显示, 布什的减税更有利于中高收入
阶层积累财富, 因为它将 60%的好处给了那些年
收入超过10 万美元的人, 使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和不公平现象加剧。
15  金融之战: 迎接世界性金融危机挑战的奥巴
马新政
  始于2007 年8 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范围
内蔓延, 金融市场出现恐慌, 国际投资银行纷纷
破产。金融危机把美国带入二战后经济最漫长衰
退的寒冬。为拯救美国经济, 奥巴马提出了刺激
就业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奥巴马计划的关键词就
是 ∃ 减税%。他提议国会通过减税法案来鼓励小型
企业投资并且雇用更多工人, 新投资的资本收益
税在1 年时间内将降为零, 而对投资支出的减税
有效期将延长至2010 年底。
奥巴马的减税法案的出台具有很强的阶段性
特征。2008年2 月, 奥巴马政府颁布了减税规模
为1680 亿美元的 ∀2008 经济刺激法案#。同年 8
月, 金融危机形势日趋恶化, 奥巴马政府又迅速
通过了 ∀2008 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 和 ∀2008 年
延长税收 (优惠) 和最低选择税减免法案#, 提出
减税约1100 亿美元的计划。其中包括对可再生能
源、交通和能源安全等4 个方面的税收优惠, 延
长灾害减免期限, 提高子女抵免限额等。进入
2009 年以后, 美国议会又通过了 ∃ 刺激经济法
案%, 规定的减税规模约为2810 亿美元, 创造350
万个就业机会。为了进一步控制财政赤字, 奥巴
马陆续向国会递交了2010 年度预算案和 2011 年
! 152 !
第12 期(总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联邦政府预算案, 均涉及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税
收计划。
从美国减税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 有一个事
实十分明显: 经济处于萧条时期, 减税和相关的
税制改革备受青睐。总体来讲, 美国的减税实践
没有阻碍自由市场的发育, 而且它已逐渐成长为
一种长期的财政战略选择。始于美国经济大萧条
时期的真正意义上的减税政策到现在已经有70多
年的历史, 从其实践的效果来看, 适度、公平的
减税政策能够 ∃ 唤醒%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又
具有广阔的扩展空间。
2  美国减税政策演变的启示
着眼于美国的减税政策, 无论是肯尼迪! 约
翰逊时期的需求性减税、里根的供给性减税, 抑
或是奥巴马政府的一揽子计划等, 减税政策已经
成为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工具, 体现了
政府的政策意图和经济政策理论的发展趋势。它
带来了诸如GDP 的增长、储蓄和投资增加、暂时
缓解通货膨胀等功效。从整个美国减税政策的历
史演变中, 可以获得如下几点启示。
21  减税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 其作
用不可替代
  减税政策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市场经济微观主
体的决策而间接实现的。对企业而言, 税收是企
业进行投资活动的重要成本。采取加速折旧、投
资抵免等减税政策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引导
资源由非生产性投资转向生产性使用, 扩大生产
规模, 提高企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对个人而言,
减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积极参与到各种
投资活动中, 抑制闲暇消费, 有利于劳动供给的
增加。因此, 减税政策是增加社会储蓄、投资、
劳动以及就业的有效政策工具, 比增加政府支出
更有效应。所以政策制定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减税
在财政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提升减税政策的重要
性, 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22  减税政策应该供求并重, 并适时作出调整
美国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的减税实践表明,
减税具有 ∃ 需求% 与 ∃ 供给% 双重效应, 单一地
使用需求或者供给手段都行不通。供求 ∃ 天枰%
的失衡, 必然限制减税政策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
需求决定供给, 而供给又反过来对需求起到引导
作用。如果只重视总需求, 实施片面的需求管理
政策, 会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调, 出现经济 ∃ 滞
涨%; 如果只重视总供给, 则容易引发经济衰退或
下降。因此, 减税政策的设计者应该以美为鉴,
努力寻求各种财政理论的最佳结合点, 避免出现
供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并在供求失衡之时进
行适当的微调, 做到供需并重。
23  对减税风险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谨慎选择减
税策略
  从美国减税的历史实践上看, 减税对经济发
展能起促进作用。但减税风险是减税政策制定和
实施中不可规避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4 个方面:
(1) 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就短期来看,
减税直接减少政府财政收入, 进而会造成政府可
利用支出的减少, 并可能带来大量的财政赤字和
∃ 债台高筑% 现象; ( 2) 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减
税的出发点是税收政策延伸后对经济发展产生的
积极效应, 实际上是向公众让渡部分利益, 引发
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如果减税措施
使用不当, 将造成市场主体间的不平等竞争; ( 3)
影响税制的严肃性和固定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是
对税收政策的局部调整或否定, 因此必然对既定
税制的稳定性造成冲击。如果不同时期和不同目
标的减税政策之间缺乏协调配合, 就更会加剧税
制的复杂化; ( 4) 减税政策本身具有时滞性。减
税的政策效果不如增加财政支出那样明显和直接,
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它对经济的激励效果往往
在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完全凸显出来, 尤其是在
扩大内需和提高居民购买力方面。
减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它给减税政策的运
用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借鉴美国减税
的经验的基础上, 必须对减税风险给予充分的重
视。如果政府可支配的财力充足, 则可考虑实施
! 153 !
第12 期(总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全面的大规模减税, 否则应采取相对谨慎的减税
策略, 力争把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内。
24  减税应与发展民生相结合, 努力寻求社会公平
从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去考察减税政策的动
机及效果并不难, 难的是减税如何真正的实现社
会公平。从实际情况看, 美国的减税法案受到抨
击和质疑最多的也正是关于减税的公平性问题。
很多学者认为, 美国减税拉大了贫富差距, 不符
合低收入者福利的增加和利益最大化的需求, 它
更有利于中高收入阶层财富的积累, 使得纵向公
平难以实现。因此, 在设计减税政策时要有意识
的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倾斜, 着重减轻低收
入阶层的税收负担, 并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加对民众基本公共物品的供应, 并且通过各种
∃ 民生% 支出, 加大对低收入阶层转移支出和补助
的力度, 做到公平和效率兼顾, 使减税政策最大
限度的发挥作用。
25  减税要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 共同发挥作用
相对于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 如
今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 可谓时过境迁。但美国减税政策的
历史经验表明, 美国政府在实施减税政策的同时,
还配合着财政、货币、汇率、价格杠杆等措施,
使他们共同发挥作用。比如,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
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 用发行货币的手段
来配合减税政策; 当减税造成收不抵支时, 可以
利用发行国债的手段来弥补财政的空白; 为了平
衡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 可以采用有增有
减的税收政策, 在某些不影响国计民生的产业部
门适当的增税等。总之, 为了应对刚性的财政支
出, 使减税政策取得预期效果, 避免单兵冒进,
有关减税的安排必须与其他政策配套实施。
参 考 文 献
1. 何盛明: 财经大辞典 ( 下卷) [M] . 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 1990: 1836
2. Anthony S. Campagna: US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1917~ 1985, New York: Praeger, 1987
3. 章嘉琳. 变化中的美国经济 [M] . 学林出版社,
375
4. 丁冰, 张连城. 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M] . 中国经
济出版社, 2002: 97
The Development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US. Tax Rection Policy
Ye Jun  Tian Shuhui
( Jilin Universi ty, Changchun 130012,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1930s, large- scale tax rection policy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five times in the US. history. In another
word, the US. hi story of tax red uction has bitter experience parallels with glory and both t wists and magnificence. The paper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S. tax rection, and thus further analyzes i ts enlightenment and the us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tax rection policy; tax burden; development; enligh tenment; The United States
! 154 !
第12 期(总第206期)
2010 年 12 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 In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  12 ( General, No  206)
Dec  2010

毕业论文关于教育史方面的有什么好的论题吗

提供一些教育方面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教师心理素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
2、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3、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研究
4、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5、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研究
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7、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研究
8、创造型教师成长的心理学研究
9、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现状及问题
10、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11、高校扩招后就业现状研究
12、网络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3、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对策研究
14、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15、独生子女问题研究
16、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17、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研究
18、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19、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
20、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
21、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22、高校大学生勤工助学研究
23、当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4、教育生态环境研究
25、外国教育史上某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6、外国教育制度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7、外国教育思想研究(这是论文方向,自己确定小标题)
28、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我国义务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浅析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状况
3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探讨
32、“一费制”的实施对学校办学经费的影响
33、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弊病及其改革
34、我国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35、论择校费与教育公平
36、论教育的经济功能
37、论教育产品的属性与学校办学的市场化运作
38、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冲击与对策
39、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学校关系的探讨
40、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41、我国学校教育资源使用效率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42、教育供求调节的两种模式对比——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
43、我国基础教育投资地区差异分析
44、教育筛选功能在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发挥与失效
45、我国民办学校办学的困境及其改革
46、我国高校助学贷款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47、我国高校扩招的利弊分析
48、论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9、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分析
50、论公办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的体制根源
51、中小学校负债办学问题研究
52、学校管理审美化研究
53、人性理论对学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5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论减负
55、中小学有效领导的构成与方法
56、人际关系在学生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57、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的有效性
58、建立学校内部完善的激励机制
59、对奖励的有效性的探索
60、校长(班主任)的领导影响力构成与建立
61、班主任的领导素质
62、校长(班主任)领导威信的建立途径
63、学校改革的动力与策略
64、学生(教师)非正式群体的认知与管理
65、师生进行有效沟通的策略
66、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研究
67、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68、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革初探
69、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70、成长记录袋使用研究
71、如何指导学生写学习日记
72、多元评价的实践探索
73、如何听课与评课
74、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的研究
75、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研究
76、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77、加强学科教学的现实性和应用性研究
78、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79、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80、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
81、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2、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3、学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4、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方法研究
85、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86、加强学科联系的探索
87、教师协作教学的探讨
88、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89、网络文化与学校教育关系研究
90、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局限研究
9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研究
92、网络情境下的学习方式(途径)研究
93、大(或中、小、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4、学生智力(或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研究
95、教师(或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96、学习困难学生(或差生)的成因及教育对策研究
97、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师生互动研究
98、能力(或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的研究
99、学校(或班级)环境建设研究(校风、班风、学风)
100、品行(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