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题目 » 古文翻译开题报告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古文翻译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3-26 20:30:38

① 求一篇翻译类论文的开题报告 英文的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Committee on Appropriations is a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It has jurisdiction over all discretionary spending legislation in the Senate.
The 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is the largest committee in the U.S. Senate, consisting of 30 members. Its role is defined by the U.S. Constitution, which requires "appropriations made by law" prior to the expenditure of any money from the Treasury, and is therefore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ommittees in the Senate. The committee was first organized on March 6, 1867, when power over appropriations was taken out of the hands of the Finance Committee.

The appropriations process

The federal budget is divided into two main categories: discretionary spending and mandatory spending. Each appropriations subcommittee develops a draft appropriations bill covering each agency under its jurisdiction based on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 Resolution, which is drafted by an analogous Senate Budget committee. Each subcommittee must adhere to the spending limits set by the budget resolution and allocations set by the full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though the full Senate may vote to waive those limits if 60 senators vote to do so. The committee also reviews supplemental spending bills (covering unforeseen or emergency expenses not previously budgeted).
Each appropriations bill must be passed by both houses of Congress and signed by the president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federal fiscal year, October 1. If that target is not met, as has been common in recent years, the committee drafts a continuing resolution, which is then approved by Congress and signed by the President to keep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perating until the indivial bills are approved.

② 文化背景在歇后语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和致谢。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③ 关于古诗翻译的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啊

采薇 《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④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开题报告

能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够准确翻译浅易的文言文是《高考大纲》《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其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但是在教学中,学生对翻译不得要领,特别是不能做到举一反三。
我在2011年3月底,对245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最大障碍。调查结果是:害怕文言文的人数为160人,占总人数的■,也就是说对文言文有恐惧感的学生占到了90%以上;75%的同学回答是失分多,失分达一半以上;56%的同学的回答是读不懂;32%的同学回答是理解不透彻。
可见恐惧、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读不懂。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学生不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有效调动起来,不会把知识点从教材迁移到新文本;第二,不能根据上下文和大的社会背景进行合理的推测。这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也是深入学习文言文的瓶颈。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迁移”与“推测”就是这个“渔”,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与学习的方法,如果自觉地付诸教学,使学生也能熟练、自觉地运用它,我想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就能举一反三,就能天天有“鱼”吃,这样就能更好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搜集了大量有关“迁移”与“推测”方面的知识,然后进行梳理,并根据我们的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步骤地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的顺序与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与学习卷,尽可能使学生对“迁移”与“推测”的掌握完整、系统化。
首先重视积累,学会迁移。
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材料虽不与教材直接挂钩,但其命题差不多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只有掌握了常见文言文实词、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才能有效地理解它们在考查材料中的含义和用法。从平时的翻译训练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不注重积累文言词语,知识迁移能力差,动手翻译时不知所措,错误百出。
例: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①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②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误译①: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望他,见王恭坐在六尺簟上。
分析:译文没有译出“簟”的意思,症结在于学生不会因形会意,更不会由此及彼联想到高中语文第三册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簟”即“竹席”意。因学生平时不留心教材注释,相同的知识点出现在课外材料中,不会翻译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策: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相应的阅读分析能力也就越强。平时积累一定数量的字词用法,名句名篇,打下坚实的文言基础,才能形成迁移能力,适应高考的需要,并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基于此,从高一起始阶段开始,可一周内坚持阅读二至三篇文言短文,积累两个古今异义词的用法(注意比较分析),积累三个多义实词(以课本为主),积累四个成语(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中的四字短语),积累五句名句(如课文中个别有哲理的句子或课外名句)
其次是推测的方法。
(1)字形推断法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而形旁可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帮助。比如:“造庐访成”(《促织》)“造”形旁为“走”,有“到……去”的意思。
(2)通假推断法
一个字在意义上讲不通时,就考虑通假。比如“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通“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中“缪”通“缭”(《赤壁赋》)。
(3)互文推断法
有些文言字词义可根据上下互文推断出来。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步”对“小流”,可以推出“跬步”是“小步”“半步”的意思。
(4)语法分析推断法
有些文言词义也可以从语法角度去推断。如:“烟波微茫信难求”中“信”为状语,副词,可推断为“实在”的意思。
(5)成语印证法
现在活在人们语言中的成语,很多还保留着古汉语的词法和句法特点。而成语易记易懂,可以借助这些成语推断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中的“速”与“不速之客”联系起来,可理解为“招致”“邀请”。
(6)课文迁移法
有时也可根据课文前后语境推断出字词含义。如:“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中“便宜”可理解为“方便”。
(7)根据上下文推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百金之士五万人”中“百金之士”学生有的理解为拿各种兵器的士兵,有的认为是拿盾牌的士兵,
有的理解为穿盔甲的士兵,这种理解均不合理,根据上文李牧“市租皆入莫府,为士卒费”,以及“边士月得赏赐而不用”,可以推知“百金之士”为“得百金以上赏赐的士兵”。
让学生熟练了解“迁移”与“推测”的知识与方法,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做“迁移”与“推测”的训练,并领悟其中的道理。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与尝试,学生在文言文的翻译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最近的几次考试中,关于文言文的题失分明显减少。但是我也存在着一些困惑,最大的困惑是,这种“推测”与“迁移”只是个方法与思路,它需要有大量的文言知识积累与储备,没有储备,方法与思路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学生的知识储备往往不够,甚至很薄弱,如何提高学生的积累兴趣,如何增lk 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使得“迁移”与“推测”更顺畅、更有实效呢?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十二中)

本文来自: 臂力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