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求《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曲式分析论文!
我懂了····你们都是一个学校的········
无再现二段式~!内
你发给我容的谱是,C大调的,前两小节引子,A段为对比乐段,分ab两句,各4小节,B段平行乐段,cc两句,各4小节。
具体的东西你自己补下,围绕着这个写就行了!~
㈡ 曲式分析歌曲《绣红旗》论文
绣红旗分析
㈢ 曲式分析《钢琴奏鸣曲》(op.2 no 1 第三乐章)并写出结构图示及文字分析报告。。。急急急。曲
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呈献给他过去的老师海顿。这首奏鸣曲具有悲剧性情绪,明显地暗示和显露出贝多芬精力旺盛的写作欲望及其深刻独创性。这首奏鸣曲以精练的钢琴写法,澎湃着阴暗的热情,可以窥见到贝多芬日后强烈的、自成一体的乐调作风。这首作品的节奏较为单调,小节间的区分也多少有点生硬,还留存着较为幼稚的作曲法。尽管如此,在这首作品巾已经强烈地流露出贝多芬式的特质,头尾的两个乐章把贝多芬刚强和独特的个性表现得异常明显。
安·鲁宾斯坦曾经说过:“在Allegro中,一个音符也不象海顿和莫扎特,它充满了激情和戏剧性,一张愁眉不展的贝多芬面容。Adagio按照当时的时代精神写成,但它毕竟还是较少柔媚。在第三乐章中又是新的风味,这是戏剧性的小步舞曲。在第四乐章中是同样的性格,其中没有一个音象海顿和莫扎特……。”
罗曼·罗兰非常正确地感觉到贝多芬在这首奏鸣曲中的音乐形象性方向,他指出:“在初期,在奏鸣曲第二号第一首中贝多芬还采用听到过的表达方式和句子。但已经出现了粗鲁的、强烈的、断断续续的音调,这种音调在借用的语言说法上留下了痕迹。本能地流露出思维的英勇气质,这不仅表现在大胆的性格上,而且表现在明确地、毫不含糊地意识到,怎样选择、决定和舍弃。沉重的音型:在线条中再也没有莫扎特和他的模仿者所特有的猫一样的灵活。它是笔直的,由坚定的手把它勾画出来。它象一条极短的,但宽广平铺的道路,从一个想法转入另一个。这是灵魂的大道,整个民族可以沿着这个大道走过。不久,载重车队的士兵和轻骑兵也将通过它。”
《第一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个性形成的杰出证明。它衬托出贝多芬新的思想、新的形象,肯定了贝多芬先进的理智与感情相统一的伦理,表明了贝多芬把内心所有的力量服从于英勇的业绩、高尚的目的。这首作品与日后的《热情奏鸣曲》是相通的,显露出《热情奏鸣曲》的面目。
曲体分析
第一乐章 快板(Allegro) f小凋 2/2拍子 奏鸣曲式
1.呈示部(1—48)
(1—8)主要主题 (f)
(9—16)连接
(16—20)动机重复
(21—41)副主题 (bA)
(42—48)结尾
2.展开部(49—100)
(49—94)主、副题动机发展
(95—100)模进
3.再现部(101—147)
(101—108)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109—119)连接
(120—140)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
(141—147)结束主题
4.尾声(147—152)
第二乐章 柔板(Adagio) F大调 3/4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1.呈示部(1—31)
(1—16)主要主题 (F)
(17—22)连接
(23—27)副主题 (c)
(28—31)重复结束
2.再现部(32—58)
(32—47)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48—58)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
3.尾声(58—61)
第三乐章 小快板的小步舞曲 [Menuetto(Allegretto)] f小调 3/4拍子 小步舞曲复合歌谣曲式
1.主歌谣曲式(1—40)
(1—14)小步舞曲主题 (f一 A)
(15—28)转调展开
(29—40)主题 (原调一主音调)
2.三声中部(41—73)
(41—50)三声中部主题 (F—c)
(51—65)中间部分
(66—73)再现部 (主调一主音调)
3.再现的主题歌谣曲式(1—40)
4.没有尾声。
第四乐章 极急板(Prestissimo) f小调 2/2拍子 较高等级的回旋曲式(用近似三声中部代替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1.呈示部(1—56)
(1—13)主要主题 (f)
(13—21)连接
(22—34)副主题 (c)
(35—50)重复乐句 [星夜钢琴网]
(51—57)结束主题
(58—60)转调至近似三声中部
2.近似三声中部(61—139) (bA)
(61—80)第一部分
(81—88)中间部分
(89—96)再现
(97—111)重复
(111—139)转调再现
3.再现部(140—198)
(140—148)主要主题 (在原调上)
(148—162)连接 [星夜钢琴网]
(163—190)副主题 (在主音调上)
(191—198)结束主题
4.没有尾声。 [---分页---]
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织体比较简单,以简洁紧凑的形式和典型的贝多芬式,细腻有机地发。简洁手法几乎已达到最大的界限,主要动机具有强大的支配整体的力量,整个乐章充满了严肃、激情、兴奋、强而有力与毅然的决断力。表情的连续显露出英勇性的直率线条和在海顿、莫扎特钢琴作品中曾未见到过的丰富和强烈的感情。
呈示部简洁的描绘是非常丰富的。刚强的激情以不断增长的不安、坚决勇敢的结论,现实地描写了英雄的形象。展开部是再现部强有力的准备部分,贝多芬又表现出新的持质,展现出猛烈的前进动力,给予整个乐章新鲜而强大的内在张力。最后那猛烈敲击音的连续,凭着弱拍上的锐利强音,使音乐又掀起了高潮,为乐章刻划下英雄的性格。
本乐章几乎就是由一个动机展开而成的。开头的两个动机虽然采用了莫扎特《g小调交响曲》终曲主题的轮廓,但贝多芬却完全重新理解了音乐,以变成刚毅的感性和号角声。人们也把这种动机的形成称之为“曼海姆派爆发的火花。”贝多芬在他初期的许多音乐中都使用了类似的动机,这种样式的动机很象是烟火往空中跃升而去,而曼海姆乐派也时常采用了这种手法。[星夜钢琴网]
总之,我们在这乐章中已经看到贝多芬以巨大的现实主义才能,探索了表达形象特性的音调,用各种因素的对比发展、综合、分解、过渡,把各种感情倾向和色彩集中在统一的范围内,充分显示情感的矛盾。
演奏注释
[1]紧凑的主要主题以断奏上行分解和弦型进行,由a、b两个动机组成。旋律的和声型进行很容易察觉到与铜管乐器的音响有联系,它表现出一种戏剧性的威力,似乎是一种表现力的召唤,一种感情的号角声。形象性的音调在威武方面扩展,具有勇往直前的坚强性格。三连音的节奏要弹得十分准确。
[2]上行形的颠峰要做出稍许的强调。
[3]左手第一个四分音符是五六和弦,注意不应当与前面三个和弦混成一个节奏型,它是由和弦来表现强拍。
[4] 以(crese.)(rit.)的内在对比,趋势逐渐高涨起来。
[5]倚音必须弹得尖锐,把时间紧迫起来,以符合音乐的急速性质。可利用前倚音凝缩起来,在颠峰点加入sf,突出倚音所依附的那个音。
[7]音型化的和弦做出ff,应按住所有的音。这个分解和弦不可慌张,每个音都要弹得很清楚。
[8]响亮的半终止,延长符号大约等于1小节。音乐以片刻的胆怯、微弱的叹息为解决。
[9]号角声在低音区,因此低音应很确实,造成刚毅的感情对比。
[11]这4小节的基础是安祥圣咏式的陈述,是聚精会神的沉思。背景上仿佛有几个乐队声部在相互呼应,左手要突出温和的下降形,要十分注意动机的第四拍不能与后面的第一拍混在一起,而要象轻盈的结束那样离键,敏锐地提高对音色表现力的感觉。
[15]下行的切分音好象是从第八小节第一拍的“叹息”发展而来的,用切分音的力度与叹息的消极音调相对比。
[16]到达平行大调(bA)属和弦,为副主题调性作准备。
[21]bA大调卜出现副主题。它开始于属音的小九和弦,与主要主题巧妙对立,旋律线的动态相反。清晰、上行、尖锐、号角声般音型的主部变成了柔和、下行、歌唱、灵活的音乐。圆滑奏所呈现的曲线与主要主题的断奏是迥然不同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型背景却出现了贝多芬非常喜欢采用的热情重音。sf强调了加入不协和的装饰,但重复低音的印象不能消失。
[26]这里好象是急促的“感叹词”,片断重复、动机重复和模进,使音区扩展了。
[33]左手的切分音变得固执、坚定、号角声般,越来越强,而“感叹词”被肯定、确信所代替。
[34]终止式的下属和弦首次出现。
[37]乐句的终止。先是一个不完满的完全终止,而后又通过变奏的部分重复进行到完全终止。
[41]结尾句开始。(con espressione)带有哀愁寂寥的气氛,象一种小结尾的曲思。右手的旋律应当弹得很深,左手的和弦则应当弹得短促。重复两次的2小节片断提高一个八度,要强调两个主题问的戏剧性因素。
[47]此和弦给人以延伸音符的感觉,可做出主和弦与属和弦在感情、力度上的冲突,注意强弱的音乐处理。
[49]展开部基本上是p的性质。从结束呈示部的调性(hA大调)开始,用主要主题和副主题动机发展而成。八分音符进行应当连绵不断,高音声部须连贯进行,sf弹得肯定。
[67]低音下降的旋律要非常有精神,(1egato)可用力些,表情极其丰富。
[73]低音声部的切分音与右手的高喊声相呼应,左右手接连不断的重复加剧了思绪惊慌、萦绕不去的特性。节奏重音要注意互相打断。
[81]到达主调的属和弦,并将该和弦在持续音上发展,三对连线
音符中,第二对含义比较深长。要逐渐安静,紧张消失了,但感情还未平息,叹息音调变了面貌,强调了抱怨、柔弱的情绪返回。
[85](tr.)要非常仔细,应该不加结束。
[93]左手惊慌的余音、同时下行的二度、三度要有分寸感。迥音的动机加半音的锐利摩擦使气氛升腾起来,以预告主题和再现。
[95]连续的模进,由主动机的一个因素构成,并从很弱渐强,用这个模进引出再现部。
[101]再现部开始的力度与主要主题首次出现时的弱奏形成对比。这里果断的特点使主要主题变得强而有力,把f增强为ff。左手的和弦部分与呈示部不同,在强拍上给旋律作伴奏,节奏性比呈示部更加鲜明、更加坚决,整个是ff的性质,直至延长号。
[105]第一音都要跟左手的拍头配好弹出,贝多芬写下的装饰音都要弹在拍子上。
[109]在主要主题与副主题之间出现短小的、向下属方向的音调,它改变了主调性。
[120]副主题在主调上再现。[星夜钢琴网]
[132]左手的切分重音是考验,是加强了的意志和决心。
[141]结束主题规模不大,但连续强大的打击音及其弱拍上的尖锐重音应当弹得极其强烈,以形成简洁有力的终止,使得最后的结论令人信服。
[146]进行到阻碍终止,引出短小的尾声。尾声开始2小节是五度动机,并以缩短时值来加强发展为连续模进,最后以极强奏结束该乐章。 [---分页---]
第二乐章
此徐缓乐章就风格和内容而言,接近了莫扎特的奏鸣曲,充满了莫扎特罗可可的美感。它起初是贝多芬1785年在波恩写的《c大调青年四重奏》的第二乐章,乐章可以看成三部曲形式,基本主题采取了二部式。这个意味深远、高贵且又哀愁的主题是由仅仅十五岁少年想出的,不能不说是非常惊人的,听起来似乎有些平板,但其性质是典型的贝多芬音乐,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成长的过程。
罗曼·罗兰曾写道:“在第一首贝多芬奏鸣曲(0p.2 No.1)的(Adagio)中,美妙的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是来自他人的,但是感情比较朴素,较少装饰,更接近于自然。各种因素明确地对比着,而不是以逐渐改变色彩来从这一种过渡到另一种,线条进行没有修饰。不只是关心,人们是否喜欢,而是注意更为正确地表达感情,而感情在任何时候也不能假装的。”
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创造了具有大型的、概括的、轮廓的、直率的旋律,而这种旋律完全符合它所表达的思想与感情综合的宽度、幅度和力度,常常有某种严峻的、斯巴达克式的东西。乐章还表现在以(1egato)为主要标志,使演奏精致、敏锐、细腻。它的旋律安祥而柔和,充满感情的明确轮廓被清晰的节奏支撑着,表情上形成相互对照,内容上一脉相承。总之,这个乐章已经展现出贝多芬特有的悲怆美。
演奏注释
[1]开始于具有美之奥妙的F大调主要主题。这一主题是有再现对称的二部歌谣曲式,其第一部分是8小节乐段。弹奏迥音时,要注意上助音放在弱拍上。
[8]准确地弹出高音声部中的十六分休止符,其余声部保留到底,要有节奏匀称之感。
[9]歌谣曲式的第二部分前半是属和弦的发挥,应当把低音c弹得很丰富,十六分音符进行轻盈、流利,不要用过多的踏板,高音声部的级进、下降都要有鼓涨起来的感觉。迥音可把附点分割成三个音。
[10]sf只是表示强音之意。
[13]其后半提高一个八度再现主要的乐思,但没有再现完整的乐段而只再现了用完全终止结束的后乐句,并加以变奏。二分音符F音要保留到底,可以深触键。
[14]用加重和弦的办法来代替(rinf.),以表现贝多芬怆美的世界。
[17]连接段落用新材料,并从跳出的新调d小调开始。d小调动摇不安的经过部要保留拘谨特点,每组三个三度的音型应有朗诵音调的线条,左右手的音符进行应以四重奏的形态采取应答的方式,确实而牢固地巩固音乐的根基。
[23]优美的副主题在属调c大调5小节乐句上娓娓唱出,以从属和弦开始,用完全终止结束。三十二分音符要弹得均匀、平滑、从容不迫,千万不要弹成“经过句”,要有明确的线条,与主要主题对比、联系。
[27]应当如歌,好象由大提琴奏出来一般。
[28]加固结束主题,重复结束动机,sf不必太强烈,手指尖的感觉好象深深地陷到和弦中去。
[29]动机进行变奏,它变化了三连音和延留音式的辅助音。左右手上每两个音符的音型,第一个音符应当沉重些,而第二个音符要轻巧地离键,防止进行中断的现象,整个线条听起来要象是一个连绵不断的十六分音符三连音进行。
[31]结束和弦小节,增添了小七度音(bb),转回主调而引出再现部。低音c必须响遍全小节。
[32]小规模的变奏被优美地装饰了,在主要主题旋律上先出现十六分音符,随后出现滑音式的三连音,此时的音乐手法相当纤细、绮丽。
[37]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应尽量优雅,在节奏上确实弹出三个音符对四个音符的组合进行。
[45]注意sf产生的和声效果。
[56]一个连续不断的线条,以致听不出左右手在轮流演奏,变奏的程度越来越大,要讲究平稳的情绪。
[58]尾声,静静地结束了再现部。[---分页---]
第三乐章
此乐章带有曼海姆乐派及海顿、莫扎特创造的充满活力的小步舞曲传统,生动活泼而充满了幽默感。小步舞曲的性质接近于古典交响曲的小步舞曲,它以率直、清晰的节奏范围来表达贝多芬的个性。三声中部八分音符进行的特性音型极具戏剧性,使人联想到《第五交响曲》的诙谐曲。这乐章的小步舞曲超出一般小步舞曲的优雅情趣,它不是优雅的宫廷舞曲,而是使人预感到诙谐曲的音乐。
主部的音色是阴暗的,而且出现锐利的不协和音,在音乐方面带有纯重的感情,有时甚至是忧郁不安的。在乐章中似乎也可以看到弦乐四重奏的情景,在弱奏和弱拍上出现的锐利强音,产生的是悲痛的音响,而不带有诙谐的味道。
演奏注释
[弱拍起]小步舞曲趣味主题的第一动机,要轻柔地触键,避免与下一小节的第一拍连结起来。整个主题音乐的音色是阴暗的、是注重低音效果的,可以看到弦乐四重奏的背景:两只小提琴在细致地歌唱,同时大提琴给予很确实的回答。重音
的换置是有一些粗野的色彩,一种对未来的大胆领悟。
[8]把模仿的中间声部显示出来。
[11]倚音后面的音符可弹成两个八分音符。
[14] 必须把第三拍与第一拍连起来。
[24]第三拍后,双手隔八度的单音是全体动员的齐奏,弹奏时要想象一个八度音之下有大提琴在合奏,要以ff肯定式地做
出来。
[29]8小节乐句开始,注意sf在第三拍上,动机主题再度以f出现在低音声部。
[30]颤音要做得非常贴切、如实。
[35]p应当突然出现,并注意它的之后还有pp的性质。
[36]平静的小结尾应极有透明声音。
[40]爽朗新鲜的F大调。这个中间乐段的速度与前面相同,这里的弱起拍也应当同第一拍分开。4小节的乐节主动机以左右手的交替所弹奏出旋律也同时发挥了对位法的妙趣,它与小步舞曲相对照显得更为流畅,充满鲜明的光彩与安静的温暖。
[41]三声中部。第一部分是不对称的乐段,第一个八分音符应当突出、加重,其调性是同主音大调(F大调)。
[45]左手充分(1egato)呼应前面4小节,旋律在低音声部极其柔和。应当轻轻地把高音声部里第三个四分音符放下,比中间声部的G音放得早些,G音应当保留到小节末。
[51]中间部分具有动机的性格,并是属和弦的发挥。
[59]右手平行四度的六和弦经过句,指法要准确、连贯,把最后两音移到左手时会显得轻松些,给人以强有力的解放感。
[65]右手的。bB音可继续按音,与下面的A音连结起来。
[66]再现部的后乐句有变化,用三声中部调性的完满完全终止结束。没有再现的连接段落,立即开始再现的主歌谣曲式。[---分页---]
第四乐章
这是最具有贝多芬魄力的终曲。它充满了贝多芬思维的大胆迸发,不绝如缕的琴声表达出热情澎湃的意境,有“小热情奏鸣曲”之称。[星夜钢琴网]
这一乐章把贝多芬热情激烈的天性和真正动人的贝多芬式精神充分地表现在急流的音乐中。乐章极具戏剧性,有如兴奋的暴风雨袭来或大事件突发的感觉,形成了贝多芬的威力。它的奏鸣曲式是变形的,乐曲的内容也倾向于浪漫风格,由于在展开部加入意境宽畅的新主题,同时使用了主要动机代替尾奏曲思,产生了回旋曲般的性格,在这种回旋曲中依然充满了奏鸣曲式般“动”的表现力。
乐章植入激烈的对比及动机的有机式展开手法,也产生了无比的内在紧张力。
兰兹比喻这乐章为“火山的急流”,描写它为非常自由、非常戏剧性的乐曲。
演奏注释
[1]主要主题趁着急忙的三连音动态始于f小调,以具有近于激烈狂暴而大胆的重音动机开始。左手三连音背景掀起激烈的旋涡,以强劲的反复给予呼应,右手的和弦重音须给予特别强烈的紧张度。贝多芬式的典型休止符、节奏重音和力度重
音明显公布,极其坚决、威风凛凛。
[2]注意左手是利用低音强劲的反复。
[5]左手注意声部的进行,G音应当保留到底。
[9]左手上的两个四分音符必须弹成断音。
[10]颤音要求弹得亲切、实在。
[12]主要主题用重属和弦结束。
[13]加固上面重属和弦,全末乐章的八分音符三连音进行都应当是连音,以形成一个动力性的大背景。
[17]强击出三点f音的上限音fff。
[22] 副主题伴随着三连音自然发展,显得很有动态性。它运用了开头的迥音动机,给人一种与主要主题相对应的圆滑之感。前面的力度ff一直保持有效,直至后面p出现为止。
[24]旋律线条在左手每组三连音的第一个音符上和右手每组三连音的第三个音符上。
[26]右手的三连音、左手的二连音的不规则节奏创造了期待的印象,这个旋律特别歌唱,有明显的斯拉夫民间音调。
[29]左手分解八度G音须弹得稍轻些。
[34]用完全终止结束,导入新的旋律。左手使用阿尔贝堤低音,清晰、透亮,并且几乎不用踏板,右手的八度音如歌地,弹得纯朴、极富表情。
[50]以主要主题结束呈示部。ff应当突然在右手进入,好象强调形象的内在对比,意志的振奋及感情的深沉与强烈的三连音流动浑为一体。
[61]转凋到近似三声中部,其调性是。bA大调。以回旋性发展了主要主题,表现出优稚的感动和激情,音乐显示对第一乐章开头动机的回想,在浑然忘我的气氛中对比。左手上重复的和弦应当弹得轻盈透亮,可以想象是单簧管独奏配上弦乐伴奏。
[62]在左手第四拍上不留住而轻轻地放掉和弦,仿佛在寻找宁静、安逸,透过主题流露出献媚风格的痕迹。
[70]左手三个四分音符应当是连音。
[79]左手2小节部分应当是(1egato)。
[83]中间部分是属和弦的发挥。
[111]三连音的流动逐渐减弱力度,虽然是pp,要用三连音再次奔驰起来,重新取回无限活力,注意速度与表情。左手的pp可从第一拍开始,pp与充满魄力的强奏sf相互交错,为后面将倾出的全部威力做准备。这种手法充分显示出贝多芬的个性萌芽及那独有的雄大气宇。
[113]转调的再现连接段落,其性格材料是乐章开始的主动机,注意高音声部突出,应有管弦乐的音响。
[122]号角般的召唤,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做出sf,而中间声部重复的三、二度可以轻些。
[131]主调属和弦,并将该和弦发展成段落。
[133]高音声部要勾住旋律,使其圆滑进行。
[136]进入(decrese.)中,左手下面的c音要确实地弹出,使低音基础巩固,右手上声部是四分音符。要赋予持续音以紧张感,使再现部的出现变得更为迫切。
[140]在再现部中,重新又是暴风雨,又是斗争,又是意志的奋发。主要主题一直用f来陈述,避开了p和f的对比变换,引向热情的胜利。
[154]用主动机的材料延伸。
[19l]尾奏手法较为简单,以华美的三连音音符的琶音组成,慢慢提升的激烈热情造成了非凡的紧张力量。最后以下降的琶音崩溃般地掉下来而突然结束,形成圆满的效果。
㈣ 奥赛之死曲式分析论文
立论文
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容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
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4形式分类
编辑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两大类:
纵式
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
例1.“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后,循序渐进的去论证,把道理逐渐展开,最后归纳总结。
例2.“正反论证”式:先提出论点后,先从消极方面论证,然后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论述。
横式
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例如:
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
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
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总是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㈤ 急需要 琵琶曲《十面埋伏》 《天山之春》曲式结构分析图示。毕业论文急用啊。谢谢啦。。
不错的啊
下
㈥ 曲式分析时,简论曲子的音乐风格及写作特点(要求800以内)一般从哪几方面开始写,大概的模板
一般采用总分总的格式…先总结性的介绍该曲是什么调的等等…然后分析作品是几段式的…一个乐段一个乐段的分析…切记不能这样…假如该乐曲是二段式的…不能写到第二乐段突然想到第一乐段某方面还没写,又开始写第一乐段,这样是不可取的…最后,可以介绍一下该作品运用的伴奏织体等…
㈦ 用曲式分析贝多芬的小舞步曲 论文
http://hi..com/%B9%A8%CC%EC%B2%A8/blog/item/052c8aef1ec596ebce1b3e21.html
音乐赏析: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听后感
《命运交响曲》可以说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但那时的记忆已是很模糊了。但是当论文布置下来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运交响曲》。
于是下载下命运,边听边写下了这赏析。以下是我从个人的角度,也是业余的角度来赏析的:
听第一章节,开头就是那激昂的音乐喷薄而出,让人心灵为之一颤,就像那滚滚的历史巨轮的滚动,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咙一般!就像那十二级的风暴袭来!难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就算我是听过几次的,但是每一听到,还是经不住为止震动!
第二乐章,音乐有舒缓的地方。让人在振颤中舒缓下来。在那激昂的音乐中缓了一口气。仿佛是生命已到最后,人的气息只有那么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鸣叫。那是一颗伟岸的大树枯萎的只剩下残枝一般。那是痛苦的哀伤!
第三,四乐章,生命的顽强体现出来!我不能向命运低头!我不能屈服于命运!我要战斗,战胜命运!我要战斗,我不是命运的奴隶!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与你抗争,我就是我!就如同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到了这里命运已被贝多芬战胜了!
《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作于1805至1808年。《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㈧ 请问曲式分析报告一般要怎么写从哪些方面分析呢
1,图示
2,结论
3,文字说明
缺一不可。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和创作特征,和声、织体、旋律、背景等,越详细越好,具体就看你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能力了。
如有疑问,可hi我,我们可以互相学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