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题目 » 企业即时通信开题报告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企业即时通信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3-26 02:51:02

❶ 我的毕业论文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探析,现在也写开题报告,请高手帮个忙!!急啊

企业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文章解析了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特点,结合中小企业实际,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技术
【分类号】:F270.7
【DOI】:CNKI:SUN:GSJG.0.2007-04-014
【正文快照】:
一、企业信息化概述1.企业信息化的含义。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企业信息化也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比较规范完整的定义,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选择先进适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企业运行和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形成对市场快速反应的现代企业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

❷ 求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浅谈项目信息化管理,发我邮箱[email protected], 对我有帮助的高分奖励

浅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各大勘探设计单位改制后的不断发展,之前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针对多项目、跨专业、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综合运作带来了许多问题。许多企业开始引进新的项目管理方法,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及其观念的革命,本质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就要求进行整体上的深化改革,流程重组,全过程的管理,管理规范化,决策信息化,建立全司一体的企业数据库,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本文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应用加以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
信息技术近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不少企业中,已经成功建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将企业的管理工作搬到计算机系统平台上来进行,使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而更多的企业在工作中使用了各类专业软件,例如PMIS系统、进度计划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等。总体看来,虽然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地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下面就以设计单位目前存在的项目管理问题谈谈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
一、设计单位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 项目管理进度难控制,信息沟通不及时
目前设计单位的部门按专业来划分,项目运作中的人员管理由专业所负责,而项目任务的计划安排、进度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经理不能充分把握参与项目人员的负荷程度以及参与项目设计人员在本项目上所花时间的权重比例。这样就使项目的时间、人员与任务量的信息管理分割,使三者之间达不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2. 设计任务与公司领导之间的脱节管理
在项目运作中,设计人员可能往往会按自身理解把不同大小的设计任务人为分解,将一些项目任务暂时搁置或拖延,也许正是这些暂时搁置的任务可能与重大项目紧密联系。如果通过信息化管理就可以使领导直接参与进设计项目,充分了解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项目管理能力,也有利于在提交成果前有充足时间完成项目,并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3. 项目资料信息缺乏共享性
在以往的项目管理中,各部门都有一套自己建立的管理系统,有的可能只是一些单一的表格数据,在查找项目资料中,常常往返于各个部门,而且收效甚微,有时查出的数据甚至五花八门。如果能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跟项目有关的资料信息全部基于这个平台上,那么必将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信息资源共享性。建立一个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参与项目管理的各部门、各管理者将自身所有的信息资源不断地输送到共享平台中,方便各参建方进行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水平。使项目的透明度增加,让大家能够更全面了解项目状况。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为有效的项目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
2.部门沟通及时性。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传递和沟通信息的过程,对于项目取得成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中型的项目,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部门人员,工程开工时,需要项目经理及大批的设计人员,管理部门以及项目经理可将需求直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直接与相关部门取得沟通。每个相关部门都应安排有沟通联系人,同时要考虑沟通不畅时,应采取的特别沟通方式。使得人员在调配过程以及各专业间的条件提交更加快捷,对其职责更加明确,使项目逐渐朝有序化发展。
3.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项目决不仅仅是流程的自动化,它一定是带动着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的优化。信息化建设是一种管理的变革和改造,由于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在起步阶段,应选择有能力的项目经理及成员,这对系统的初始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应用
为了适应现阶段项目管理飞速发展的需要,使工程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化。为配合工作及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了跨部门网络工作体系,公司首先建立了以项目基本信息为主体基于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项目管理系统。其中包括了合同情况、项目人员配备情况、项目进度、收费情况等等基本数据,实现了多层次的数据查阅,大大提高了管理部门及各级领导对公司的整个项目运行情况的了解,具有一定主动性和数据共享性。大量节约了时间并提高了工作效率。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的成果,在原有管理机制下有了一个飞越性的突破,使得单一的多种表格整合成为以建立数据库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在各级管理部门得到了广泛认可。针对这一突破,公司继续大力开展信息平台的建设,拟将建立覆盖全公司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一个使得人人得以参与,人人互享的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局域网,使得信息以最快的方式传递到相关人员的手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系统对整个设计业务的计划、生产、成果、控制、质量、流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与控制。由于整个系统架构在分布式的环境中,所以整个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远程设计(主要有远程设计、远程校审、远程会签、远程资料互提等)能力。并提供了在项目各个环节的ISO9000质量记录表单文件的生成;并且表单文件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保留过程记录;同时ISO9000质量表单中的许多内容可从系统中自动提取,减轻手工编制时的大量重复填写工作量。同时通过强大的及时消息系统为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及时通信平台;高效、资源共享、标准化的协同工作和远程工作环境。能够实现项目立项管理、策划管理、设计过程管理、互提资料管理、项目变更管理、ISO质量管理、项目文档管理、项目监控管理、归档及出版管理、项目经费管理、人工时管理、项目查询与分析等功能。
总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推广和实施任重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改变观念,努力去摸索尝试,加大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和开发,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迈上新的台阶。

❸ 求 毕业论文 大专计算机系的 要求 软件方面的 (开题报告+论文 字数3000以上)

字数不是很多,找人写也不贵,至少在我这里。

❹ 急求一篇关于分布式即时通讯的外文翻译

你做的怎么样啊,我现在要做了,09年你应该做好了啊

❺ RFID技术及应用 开题报告

1.论题、背景、意义
论题:RFID技术及应用研究
背景:
2003年11月,全球零售巨头业沃尔玛公司要求其前100位供应商在2005年1月1日前实现商品快速自动识别即这些商品都要贴上RFID标签,而到2006年底,所有供应商都要采用RFID标签。欧洲最大的超市麦德龙也跟着宣布类似的计划。
“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安排,我国推动“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领域全力起飞,科技部拨款1.28 亿元用于支持其研究应用,力争实现我国RFID领域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
几乎是一夜之间,曾经感觉遥远而陌生的RFID技术开始风靡全球,成了物流行业中一个最热门的词。如果一个物流企业没有把RFID提上日程,仿佛这个企业就已经落伍了。无线射频技术究竟能给物流行业带来什么?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意义:
本文以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简单工作原理为出发点,将该技术与统的条码识别作比较,总结出RFID技术无可比拟的优点,进而对于RFID技术在物流诸多环节如仓储、运输、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再结合沃尔玛集团和麦德龙集团的案例,阐述RFID技术给物流行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虽然RFID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价格成本居高不下、标准多样不统一,成为制约RFID发展的主要瓶颈。最后,提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2. 研究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全球范围内高速正确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条件,也为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机遇。现代的物流,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为主要形式、由物流和信息流相结合的、涉及供应链全过程的现代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里面,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交通运输和管理的现代化,现代物流配送也将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管理的电子化及信息化,配送各环节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物流配送的新时期。
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引领下,RFID在物流的诸多环节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能有效解决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运作数据的输入/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减少出错率。如果每件商品都贴上了RFID标签,无需打开产品的外包装系统就可以对其成箱成包地进行识别,从而准确地随时获得产品的相关信息,例如种类、生产商、生产时间、生产地点、商品颜色、商品尺寸等等。RFID系统可以实现商品从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所有环节的实时监控,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大幅降低差错率,从而显著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由于RFID技术免除了跟踪过程中的人工干预,在节省大量人力的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对物流管理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与现代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将会极大地提升物流管理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水平,其势必成为21世纪现代物流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由此可见,RFID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物流方面。在本课题之前,已有许多完备的理论。
1. 徐济仁,陈家松,牛纪海在《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发展》中,详尽介绍了RFID技术的概念及其优于传统条码的特点。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RFID技术将代替条码成为主流的识别技术。
2.付俊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中,主要介绍RFID技术在仓储环节的重要作用,强调仓储环节使用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杨松在《电子标签安全性不容忽视》中,主要介绍了目前制约RFID技术发展的一大问题--安全隐私问题,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3. 主要研究内容
在第一章RFID技术介绍中,主要介绍了RFID系统的组成及简单原理。
在第三章RFID技术在物流方面的应用研究中,详细阐述了RFID技术在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重要作用。
在第四章应用RFID成功的案例中,以沃尔玛集团和麦德龙集团为例,简述其应用该技术的过程及该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文献回顾法,从其他学者、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文献研究中总结出自己
的思路和观点。
技术路线为:
首先,明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即射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其次, 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总结提炼出中心内容。
最后,提出自己的思路,规划论文框架。

5.研究计划
(一)2011年3月1日——2011年3月20日为开题准备阶段,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确定研究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二)2011年3月21日——2011年4月20日,依据参考资料进行研究,完成论文初步框架,交送指导老师,接受中期检查;
(三)2011年4月21日——2011年5月10日,为展开研究阶段,形成论文初稿,完成学院所要求的外文翻译工作;
(四)2011年5月11日——2011年5月20日,对论文初稿进一步修改完善,完成论文终稿,交指导老师评审;
(五)2011年5月21日——2011年5月27日,论文终稿的打印、装订,填写相关毕业设计表格,交由评阅老师评审,并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六)2011年5月28日,毕业论文答辩。

❻ 求开题报告《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保障信息安全的手段偏重于依靠技术, 从早期的加密技术、数据备份、防病毒到近期网络环境下的防火墙、 入侵检测、身份认证等等。 厂商在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上不遗余力, 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消费者也更加相信安全产品, 把仅有的预算也都投入到安全产品的采购上。 但事实上仅仅依靠技术和产品保障信息安全的愿望却往往难尽人意, 许多复杂、多变的安全威胁和隐患靠产品是无法消除的。“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个在其他领域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和原则, 在信息安全领域也同样适用。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所有的计算机安全事件中,约有52%是人为因素造成的,25% 由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引起,技术错误占10%, 组织内部人员作案占10%,仅有3% 左右是由外部不法人员的攻击造成。简单归类, 属于管理方面的原因比重高达70%以上, 而这些安全问题中的95%是可以通过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来避免。 因此,管理已成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基础。 一、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 (1)初步建成了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保障体系 国务院信息办专门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成员有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会员会、 国家安全部等强力部门,各省、市、 自治州也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2003年7月, 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专题讨论并通过了《 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同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 2003[27]号文件)。 27号文件第一次把信息安全提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国家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并提出了“积极防御、 综合防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方针。 2003年7月成立了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 简称CNCERT/CC),专门负责收集、汇总、核实、 发布权威性的应急处理信息、为国家重要部门提供应急处理服务、 协调全国的CERT组织共同处理大规模网络安全事件、 对全国范围内计算机应急处理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 根据当前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CERT进行交流。 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1个分中心, 并授权公共互联网应急处理国家级服务试点单位10家、 公共互联网应急处理省级服务试点单位20家, 还有国内的10家骨干互联网运营企业成立自己的应急处理中心( CERT),这10家互联网运营企业与中国数千家的ISP、 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成为了CNCERT/CC的主要联系成员, 由此形成了一个立体交错的应急体系, 形成了信息上下畅通传递的通报制度。 2001年5月成立了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 简称CNITSEC), 代表国家开展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工作的职能机构, 依据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管理和运行国 家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 负责对国内外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技术进行测评和认证、 对国内信息系统和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估和认证、 对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组织和单位进行评估和认证、 对信息安全专业人员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目前建有上海、东北、 西南、华中、 华北五个授权评认证中心机构和两个系统安全与测评技术实验室 。 (2) 制定和引进了一批重要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公安部主持制定、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895 -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并引进了国际上著名的《ISO 17799:2000:信息安全管理实施准则》、《BS 7799-2:2002: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规范》、《 ISO/IEC 15408:1999(GB/T 18336:2001)-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SSE-CMM: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 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信息安全标准化委会设置了10个工作组, 其中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组负责对信息安全的行政、技术、 人员等管理提出规范要求及指导指南,它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指南、 信息安全管理实施规范、人员培训教育及录用要求、 信息安全社会化服务管理规范、 信息安全保险业务规范框架和安全策略要求与指南。 (3) 制定了一系列必须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为配合信息安全管理的需要,国家、 相关部门、行业和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 电子签名法》等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文件。 (4)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得到重视和开展 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2003年7月, 国信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组就启动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 的编制工作, 国家铁路系统和北京移动通信公司作为先行者已完成了的信息安全风 险评估试点工作,国家其它关键行业或系统(如电力、电信、 银行等)也将陆续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二、 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安全管理现状仍还比较混乱, 缺乏一个国家层面上的整体策略。实际管理力度不够, 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规定过分强调部门的自身特点, 而忽略了在国际政治经济的大环境下体现中国的特色。 部分规定没有准确地区分技术、管理和法制之间的关系,以管代法, 用行政管技术的做法仍较普遍,造成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 2、具有我国特点的、动态的和涵盖组织机构、文件、控制措施、 操作过程和程序以及相关资源等要素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还未建立起 来。 3、具有我国特点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 信息安全的需求难以确定,要保护的对象和边界难以确定, 缺乏系统、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全面、 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信息安全意识缺乏,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 轻管理的思想。 5、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薄弱,严重依赖国外, 对引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有效管理和 技术改造。 6、技术创新不够,信息安全管理产品水平和质量不高, 尤其是以集中配置、集中管理、 状态报告和策略互动为主要任务的安全管理平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还 很落后。 7、缺乏权威、统一、专门的组织、规划、 管理和实施协调的立法管理机构, 致使我国现有的一些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法阶层次不高, 真正的法律少,行政规章多,结构不合理,不成体系; 执法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各行其是,规则冲突, 缺乏可操作性,执行难度较大,有法难依;数量上不够, 内容上不完善,制定周期太长,时间上滞后,往往无法可依; 监督力度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缺乏专门的信息安全基本大法,如信息安全法和电子商务法等; 缺乏民事法方面的立法,如互联网隐私法、互联网名誉权、 网络版权保护法等;公民的法律意识较差,执法队伍薄弱, 人才匮乏。 8、我国自己制定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太少,大多沿用国际标准。 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国家监督管理机制和法律保护, 致使有标准企业或用户可以不执行, 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对我国信息安全管理的一些对策 (1)在领导体系方面,建议建立 “国家信息安全委员会”, 作为国家机构和地方政府以及私营部门之间合作的主要联络人和推动 者,负责对跨部门保护工作做全面协调, 尽快建立具有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隐患发现能力、 网络应急反应能力和信息对抗能力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以开放、发展、积极防御的方式取代过去的以封堵、隔离、 被动防御为主的方式,狠抓内网的用户管理、行为管理、 内容控制和应用管理以及存储管理,坚持“多层保护,主动防护” 的方针。加强信息安全策略的研究、制定和执行工作。 国家信息安全主管部门和标准委员会应该为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策略提 供标准支持, 保证组织能够以很低的费用制定出专业化的信息安全策略, 提高我国的整体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3)进一步完善国家互联网应急响应管理体系的建设,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指挥和分工协作, 全面提高预案制定水平和处理能力。 在建立象SARS一样的信息分级汇报制度的同时, 在现有公安系统中建立一支象现在的“110”和“119” 一样的“信息安全部队”,专门负责信息网络方面安全保障、 安全监管、安全应急和安全威慑方面的工作。 对关键设施或系统制定好应急预案, 并定期更新和测试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4)加快信息安全立法和实施监督工作,建议成立一个统一、 权威、专门的信息安全立法组织与管理机构, 对我国信息法律体系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与实施监督与协调, 加快具有我国特点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 并按信息安全的要求修补已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出信息安全基本法和针对青少年的网上保护法以及政府信息 公开条例等政策法规。尤其是为配合《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和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 应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 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 尽快提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网络仲裁、 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5)加快信息安全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 尽早制定出基于ISO/IEC 17799国际标准的、并适合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尤其是建立与完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标准和管理机制, 对国家一些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如经济、科技、统计、 银行、铁路、民航、海关等, 要依法按国家标准实行定期的自评估和强制性检查评估。 (6)坚持“防内为主,内外兼防”的方针,通过各种会议、网站、 广播 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信息安全普法和守法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 尤其是加强组织或企业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 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自律水平。在国家关键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 明确地指定信息安全工作的责职, 建议由党政一把手作为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人, 在条件允许的企业里增设CSO(首席安全官)职位, 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管理体制。 (7)建议政府制定优惠政策,设立信息安全管理专项基金, 鼓励风险投资,提高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工具、网络取证、 事故恢复等关键技术的自主研究能力与产品开发水平。 (8)重视和加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对重要信息安全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 特定领域用户必须明确采购通过认证的信息安全产品。 (9)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人才与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 特别是加大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10) 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尤其在标准、 技术和取证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协作与配合。( 作者系贵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家信息安全有关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