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一篇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是“让数学贴近生活”
①: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若想要学好它,说简单也简单,但说难的话可不是一般的难了。
学习数学,首先要心无杂念,静下心来,慢慢的去揣摩。数学其实是很简单的,比文科背来背去要轻松多了,只要你学会了一个概念,弄懂了它,你就可以解决同类的问题,由简单到复杂慢慢来。
说数学难,其实一点也不假,如果你在思考一道题,这个弯转不过来的话,你这到题就不会做了。
初中的数学,只是为我们的以后学习数学打下一个基础,让我们打一个坚固的地基,为建造数学大厦而做准备。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很琐碎,要我们上了高中后来将他们整理成章,以便学习中很好的运用它。
在初中是,我就已经被许多的难题打到过,不过在经过老师的指点后,我已经能够很好的去掌握那类题型了。
我想在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我能够更好的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穿起来,使它“顺理成章”,然后就可以使我的数学成绩步步高升。
数学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可以让你兴奋万分,也可以让你头昏脑胀 ②: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学只是抽取了数学中理性的公理、结构等骨架,而舍弃了数学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结果的那些可供学生参与实践的生活背景,从而致使数学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数学教学存在着一种疏离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片面倾向。而数学,归根结底源于生产实际和生活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关照学生生活经验的基本观念。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充实学生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生活体验,拓展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打通数学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建构认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书本中,体现在教师的讲解中,也体现在他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之中。 ③: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模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 ④: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学习数学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电闪”,“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有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性,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结合生活经验,在创设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3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3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3张1元钱,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30个1角硬币换3张1元钱的纸币亏不亏?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3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3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30个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据学生的分析,再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依托儿童生活事例,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
如在教“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我在组织学生对生活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与统计的过程中,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不同颜色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统计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谁搭得高,同样在统计中也要用横线表示相同的起点;谁搭的积木最高,表示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深层次的数学思想生活化了。总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具体表现在灵活运用之中。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着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数学知识贴近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
2.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在现代社会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决任何问题,为了提高效率,都要讲究策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经验 (解决)→ 数学问题 (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没了,这种东西很难找的!!
2. 求结合生活实践.谈谈对数学文化的认识类似的论文1000字
真善美──对数学的文化认识邓国显 【摘要】: 【关键词】: 数学 非欧几何 公理化系统 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真” 欧氏几何 数学教师 数学教育 相对性 文化意义
【分类号】:G633.6
【DOI】:CNKI:SUN:GJYB.0.1995-01-002
【正文快照】: 在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开卷之首,有一个颇具新意的说法:教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数学的作用的一种阐释,透视出所谓的数学文化观念。数学的文化
3. 数学文化论文
浅谈数学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和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是平和、和谐、祥和、协调
的意思。“合”是合作、对称、结合、统一的意思。和合思想认为,整个物质
世界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宇宙、自然、社会、精神各元素都处在一个和谐的
优化结构中。而数学文化系统就是一个完美的和谐优化结构。数学文化
中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哲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美育等重要内容蕴含着丰
富的和合思想。其具体体现是整体系统性、平衡稳定性、有序对称性。
一、整体系统性
1.数学公理系统的相容性
数学的公理化系统具有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在这三项基本要求
中,最主要的是相容性。相容性就是不矛盾性或和谐性,是指各公理不能
互相抵触,它们推导的真命题也不能互相矛盾,公理系统的相容性是数学
系统和谐的基础,也是基本要求。
除了数学各分支自身要形成相容的公理系统之外,数学还要求各分支
之间互相协调,不能互相抵触。有的系统之间,还形成密切的同构关系,在
不同的数学系统之间,相容性是一致的。例如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罗式
几何、黎曼几何)中平行公理是互否的命题,可在欧氏几何中构造非欧几何
的模型,所以可以这样说只要欧氏几何无矛盾,那么非欧几何也是无矛
盾的。
2.数学运算系统的完整性
数学的运算法则、运算公式、运算结论都是完整的、准确的。特别是数
学的运算语言,它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完全融合到一个统一体
中,互相印证、互相诠释、互相转化,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当扩充数系
时,要建立新的理论和运算拓广原有运算和关系时,要尽量保持原有的运
算、关系的一致性,如有不一致,必须作一规定,使新系统与原有系统和谐。
3.数学推理系统的严密性
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活动中,常常用到反证法,在这种方法中,往往不仅
要用到系统的公理和定理,而且要用到其他分支的知识。在整个推理过程
中要和谐。例如古希腊三大著名问题之一化圆为方,即作一个与给定圆面
积相等的正方形。要证明用圆规和直尺不能作出等面积的正方形就需要
用到数“=”的超越性。
在数学上的等式、解析式中出现“=”是和谐的体现。
二、平衡稳定性
“和合思想”认为天地自然万物处于平衡、和谐、有序的状态。各个事
物、要素互依、互涵、互补,处于全面的、立体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而数
学的平衡稳定性很好地体现了和合思想。
1.数学发展的平衡稳定
数学科学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历史的累积性、发展
的平衡稳定性。也就是说重大的数学理论总是在继承和发展原有理论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不仅不会推翻原有的理论,而且总是包容原有的
理论。比如天文学的“地心说”被“日心说”所代替,物理学中关于光的“粒
子说”被“波动说”代替,化学中的“燃素说”被“氧化说”代替等等,而数学
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这正如一位数学史家H?汉科尔所说:“在
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拆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
人所破坏,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数学的这
一平衡稳定性,正是数学学科能不断焕发出无限活力和强大生命力根源。
2.数学学习过程的平衡稳定
人们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而学生学习数学知
识的过程不外乎“同化—顺应—平衡”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同化就
是把新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断得到充实丰
富。顺应就是新的知识不能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就要对原有认知结构进
行改造和提高,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后,都有一
个巩固阶段,在这一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平衡稳定的。人们对数学
知识的学习正式在“同化—顺应—平衡”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发
展的。
3.数学方法的平衡稳定
数学方法是认识数学客体过程中某种有规律的程序和手段,使理论用
于实践的中介,各种方法都和谐地存在在数学这个共同体中。比如常用的
数学思维方法:观察、分析、综合、抽象、猜想、类比、归纳、演绎;还有常用的
数学解题方法:比较方法、结构方法、模型方法、构造方法、化归方法、映射
反演法、几何变换法、公理化方法等。这些方法,无论是在初等数学中,还
是在高等数学中;无论是在几何学中,还是在代数学中,都在广泛的运用,
始终处于平衡稳定状态中,不会因时间、空间、以及学科的变化发生变异。
几何变换思想和方法,就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几何对象及其
相互关系,探讨图形运动过程中不变的关系、不变量和变化关系、变化量,
从中找出规律。在解题过程中,对图形有关部分进行变换,化不规则为规
则,化一般为特殊,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三、有序对称性
“凡物必有合”,“合”就是对称、结合、统一。整个世界不仅和谐合理,
而且阴阳和合的对称。
1.数学的有序对称美
在初等数学中研究的对称性,可以描述的是一个图形、一个式子各个
部分的关系,也可以描述两个图形、式子的关系。图形、式子的变换显示着
数学中的对称美。
图形对称可称为狭义对称,例如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
图形是图形位置的一种对称。显示一种对称的美。
在许多概念中和方法、命题、公式、法则中也存在对称性,也可称为一
种对称。
在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一正一反,相辅相成,成对出现的。例如数学
运算中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微分与积分等,都可认为是一阴一阳
的对称;减一个负数可变成加一个正数,除可以变成乘的运算,所以说它们
之间又是统一有序的。在二元运算中通过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反映
其对称性。
2.数学解题过程的有序结构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解题过程它是数学策略、数学逻辑、数学方法、
数学知识、数学技能与程式化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有序结构的统一体。比
如解方程过程的基本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两边同除以未知
数的系数。这是一个和谐的有序结构。破坏了这个有序结构,就会发生解
题障碍。从思维过程看,它是“观察———联想———转化”这样一个有序过
程。观察是联想的基础,在观察中认识所给题目的特征;联想是转化的桥
梁,在联想中寻找解题途径;转化是解题的手段,在转化中确定解题方案,
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数学无论是从整体和局部,形式和内容,还是结果和过程都体现着和
合思想的精神和内涵。我们用“和合思想”重新认识数学,发挥数学文化在
教学中的教育功能,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齐民友.数学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张维忠.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文林.数学史教程[M].高教出版社.
4. 求一篇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谢谢,很急
数学类论文感想类的比较好写,
巴巴适适论文吧
全博士专业论文辅导团队,提供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数学论文发表、数学教学论文发表
5. 中国数学文化的论文或资料
中国数学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字:中国,数学,文化,学习,应用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数学文化, 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数学时尚, 就像我们穿衣服一样有时尚。 中国数学的传统的数学影子, 揭示数学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
一、深度挖掘数学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渊源
在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好多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例如有理数中负数的引入,可以给学生介绍海拔高度;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时让学生了解“幻方”;在学习勾股定理以及神秘的数组时,让学生了解“勾股定理与费马大定理”以及古巴比伦泥板上神秘的数组揭示的秘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向学生呈现丰盛的文化大餐。
二、积极创建和谐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数学文化的求真精神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要么满堂灌,要么就是讲讲练练,鹦鹉学舌、填鸭式的,课堂上学生很少能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能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习“圆锥体”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锥体;“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实例。将相关的“数学文化”素材放置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平等、交流的形式开展学习。
三、高度关注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人文性
生活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富有情感交流的活动过程中,人的行为是主动的,有激情的,而且是会激起一定创造潜能的。学习知识也是如此。比如我们都有这种感受:有些学生只在某个学科上成绩很好,而其他学科却很差,究其原因结果发现,这些学生很喜欢教这科的老师。如果每个教师都能用心关注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切实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我们的教育就会更上一个台阶。为此,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学习的外部环境,激起学生学习情感的参与。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友情感、亲情感来感染学生,引起师生之间感情上的沟通和共鸣,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和追求。
四、灵活运用教学呈现方式,让学生触摸数学文化的魅力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呈现方式往往会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美国文化学家A.Kroeber和C.Klukhohn认为,文化由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获得和传递;
数学文化即是一种由职业因素联系起来的特殊群体(数学共同体)所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
数学文化的价值也主要体现在数学对于人们观念、精神以及思维方式的养成所起的十分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
我们通过课题想达成以下一些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能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美国著名数学史家克莱因(M.Kline)认为,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学生的“求异、质疑、怀疑、批判”等思维方式上。
(2)感受数学的真善美。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数学。数学是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的科学;数学美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征,而且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征。关注数学的文化功能和人文价值,从而真正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养乃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得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
(3)在数学学习中锻炼学生思维训练能力。而这又不仅仅是指逻辑思维的训练,而是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正如柏拉图所指出的“哲学家也要学数学,因为他必须跳出浩如烟海的万变现象而抓住真正的实质······”
(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的研究对象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直观背景,而是各种可能的量化模式,这也为人们创造性才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最为理想的场所。所以在数学教育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想入非非”。
(5)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交流、沟通。数学也是一种科学语言,一种世界语言,它还是自然、社会、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尺度(如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等)。
数学文化意义其核心是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所谓数学的观念和意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的头脑、数学的素养,准确地说是指推理意识、抽象意识、整体意识和化归意识。比如说推理意识,它体现了演绎逻辑的可靠性、严谨性和思维方式的广泛性、深刻性,这有助于学生不盲从、有条理、善思辩,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能够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揭示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为什么要建设数学文化
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往纵深推进,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或者说,数学教育应如何去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这一总的教育方针呢?
在这样的背景下,审视现代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似乎有着更多不和谐的地方。在学校数学的教育中,由于受社会整体价值观的影响,单纯的功利性价值取向比较明显。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为了取得好成绩,这几乎成了数学教学的唯一动力和目标。数学素质被曲解为数学解题能力,数学素质教育成了没有内涵的空话。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往往会感受到这样的情形: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在厌倦、厌烦着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程度也在加剧;有更多的事例证明,很多人离开学校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上用场?回答是不知道。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后,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学习经历也给学生留下了太多的阴影,从而造就了许多“失败者”的心态,而且这种心态一直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人生态度。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
正如刘兼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更多的是将“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数学知识”的掌握上,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服务,为培养未来的数学专业人才服务。然而,在我们国家,只有不到1%的人将来有机会从事与数学有直接关系的工作。这样做,显然是只关注了少数人,而忽视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不难发现,我们常常不自觉的将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课程的数学的目的混淆,而又将作为课程的数学的文化脉络切断,在数学教育层面,使得前面提到的表象差异不断扩大。
凡此种种,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一般认为,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任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给学生一门技术性、工具性的学科,以适应今后生活及工作的需要,二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但我们也得承认,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还应该看到,数学向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门知识体系、一种科学语言、一种技术工具,而且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理性化的思维范式和认识模式,一种具有新的美学纬度的精神空间,一种充满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化境界。其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可以让每一人都能受益,那就是数学的文化内涵。
我校的数学基础比较厚实,通过多年的努力,校园里已经形成了较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教师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理解也开始逐步发生转变,我们试图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学生、学校都能浸润在“数学文化”这样的环境中,从本质上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让数学这门课程成为学生和谐成长的重要元素。
三、如何建设小学数学文化
1、以学校文化机制为先导。
学科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机制。我校的“文化学校”的追求及机制,是我们构建数学文化的天然环境和保障。“文化学校”的追求要求学校从行政管理到课程管理,从校园环境建设到课程建设,从师生形象建设到学校内涵的发展,都要有文化的追求。主要措施是:建设学校层面的数学环境和建设班级层面上的数学环境。学校层面主要通过几种途径:(1)建立读“数学科普读物”制度。学校星期二早读课专门读数学科普读物;每个班级的板报都是数学乐园;每一个月腾出一节数学课为数学科普读书指导课;每个学生至少要拥有一本科普类数学书(报);(配课外阅读书的照片)。(2)建立学校三级数学学习平台。班级数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数学兴趣班主要面对对数学更感兴趣的同学而开设的,内容更为开放和综合;数学挑战班则是那些学科均衡发展同时对数学特别偏爱的学生准备的。真正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服务。(3)创设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班级数学文化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各个班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制定的建设措施,比如:四(1)班的快乐读报、四(3)班设计的数学信箱、五(3)班的数学小论文的撰写、六(3)班的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等等。力图通过学生更贴近的班级数学氛围的创设来感受多元化的数学。
2、改造教师数学教育价值观,以提升数学教师素养为前提。
价值观念决定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通过行为模式传递出来。要实现数学文化的建设,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能够对数学文化有充分的感知。著名华裔数学家、国际数学的“诺贝尔”奖——费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说:学数学是要有一点气质的。我们的理解就是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能眼里只有数学题目,小学数学老师眼里就只有小学数学知识。数学和文学、哲学、美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出色的数学家都有着广泛的爱好。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具有综合的、全面的能力和素养。
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图
一级能力
二级能力
基础能力
认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信息素养;终身学习能力
数学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能力
数学教学设计能力;数学教学实施能力;数学教学监控能力;数学教学反思能力
拓展能力
数学教研能力;创造能力
(1) 加强读书
三类书籍要读:课程教材改革方面的书籍。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往往决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观念不先行,实践一定会止步不前的。二是学科以外的各类书籍。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出学科以外广博的知识系统。学生的认知过程各有特点,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需要有特别丰富的资源。我们给教师推荐了除学生在阅读的一些数学科普读物之外,还广泛征求了一些数学专家的建议,提出了需要数学教师需要阅读的数学专著:三是加强自身修养的书籍。这些书籍看似与教育、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但长期阅读这些书籍,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文化品位很有帮助,对教育教学又会有促进作用。使得我们能做到教书又教心。
(2)文化培训(比如欣赏获奖电影大片、文化沙龙、教育论坛、文化考察或休闲、团队拓展训练、教学故事交流等),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拓展文化视野,另一方面加深对学科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践行教育科研的草根化研究,卓有实效的提升了教师的素养。
3、构建立交桥式的研究通道
数学文化的积淀,主要的阵地还是在数学课堂。但由于受40分钟的时间约定,许多数学史、思想方法、生活中数学数学的美、数学的信息化资源开发等在课堂上无法与学生共享,所以我们开设了数学文化校本课程。为了能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时时处处可以接触数学,我们特地为学生创建了数学专题网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应学生的要求创办了数学“求索”俱乐部。这四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交融的。
活而实,具有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
数学校本课程
数学专题网站
学生数学“求索”俱乐部
数学文化建设结构图
(1)“活而实,有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我们“活”主要指建立“开放”和“弹性”的意识。要从封闭性设计向开放性设计转换,从确定性设计向可能性设计转换,从硬性设计向弹性设计转换,对教学过程不仅要做到预设,还要能做到预计和预期。“实”课堂教学要能呈现出真实、平实、扎实、充实、丰实。真实指课堂中我们宁要真实的遗憾,也不追求虚假的完美;平实指教师要强化日常探索与研究的意识,很普通却有质量;扎实是期望教师追求课的真实效果,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充实是指追求课堂效率的提高;丰实是期望教师能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把握课堂,不仅促使学生生成基础性资源,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生成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
“有文化气息”在显性和隐性两方面体现:显性主要指在教学中引进数学史,丰富数学学习的后台和前台。数学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数学的一种途径。数学史对于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对于引导学生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数学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对于揭示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而揭示其人文价值,都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历史不仅可以给出一种确定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给出相应知识的创造过程。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中那些千锤百炼、天衣无缝,同时也相对地失去了生气与天然的、已经被标本化了的数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可以引导我们创造一种探索与研究的课堂气氛,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这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还十分有助于他们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数学史可以包括:1、数学知识的来源和背景。2、揭示数学思想方法。3、引导数学欣赏。4、介绍名数学家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成果
许多大数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不少著名数学家都犯过今天看来相当可笑的错误,介绍一些大数学家是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方法上从反面获得全新的体会(这往往能够获得比从正面讲解更好的效果),而且知道大数学家也同样会犯错误、遭遇挫折,对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得多的人文内涵。
数学史不是以外在的形式附加给学生的,这样的“给予”方式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感悟也是不深刻的。我们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资料,并学会自己筛选资料,形成可以交流的数学史材料再在班级里交流。低年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能力和意识形成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了。每学期我们汇编一本学生找到的数学史,在每个数学史的后面都写上几几届谁收集的,让学生也留个纪念。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有了主动查阅数学史资料的积极性,在整理、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对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内隐的,积极的。我们把追寻数学史的过程提升到学生追寻科学发展的足迹,感受数学变化和社会的变化。数学史的目录采用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方式。
隐性主要指课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张扬数学思考的魅力,呈现出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逐步改变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方法、视角,培养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求真善美的数学品格。
(2)建设学校数学校本课程。由于受到课堂40分钟教学时间的限制,许多数学史、思想方法、生活中数学数学的美、数学的信息化资源开发等在课堂上无法与学生共享。因此,我们利用学校校本课程的时间,开发“数学文化”这门课程,力图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实践,形成三小数学文化的读本,反映文化情境课程的要求。从一年级起开始实施。
(3)学生社团组织——数学“求索俱乐部”。俱乐部是一个旨在向所有三小以及三小以外的学生传播数学文化的学生社团组织。它以“建设数学文化,传播数学文化”为宗旨,以“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应用数学”为目标,让学生能徜徉在美妙的数学花园里,自由而愉快地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学生社团组织是一种自由、民主、开发的学生自己的组织。主要活动有:
开展“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数学活动周”的活动。
开展“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数学传播活动”。
每个年级系列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小论文的创作、数学课外阅读制度的建设、电脑小报的制作、数学讲座、数学类综艺节目(数学小品、歌曲、相声、舞蹈等等)等等。
(4)数学专题网站。要把学生学习数学、接触数学的时空拓展到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就是最好的载体。我们准备把数学专题网站建设成学生自己的世界,成为学习、休闲、交流的互动平台。网站的设计理念结合了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建议,把网站的主要参与对象定位于学生。网站中的内容提供来自于教师和学生。学生上传的材料一经采用就以积分的形式进行表扬。学生参与的项目很多,不同的学生在这里可以找到不同的理解数学的方式。这个网站实行学生管理制度。网站是学生自己的家园,是他们参与与交流的平台,让更多数学爱好者能在这里找到数学的乐趣。
四、课题研究带来的学生的变化
课题实施一年来,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数学的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
吴毅聪说:我们的数学在“浸染数学大文化”这一价值引领下,我们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翻阅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数理卷册,广泛的阅读使我们的智慧不断增长,把我好奇的思绪领向另一个起点。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思维障碍,让我们在“孤立无助惟靠自己”的状态下独立研究,训练我们坚强的意志。如今,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和委屈,都不会知难而退,我会用自己的智慧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杨影恬说:在三小的数学学习,成为我成长的一个部分,它改变了我的思想和其他一些什么东西,那就是一颗永不退缩的恒心。
沈安娜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些习题,把自己从网上、书上找到的一些好、最新的一些数学题目和给大家一起做,真正体现了团结、向上、友好、进取的精神。在三小学习数学是一段快乐之旅。
顾陈琳的体会:在数学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其他同学各有所长,杨天宸面对难题誓不罢休的信念,陆成杰坚忍不拔的意志,姚渊沉着冷静的心态,王灿临危不惧的风范。
常立凡说在刻苦学习的同时,大家积极讨论、交流经验、发表个人观点;课间活动时,师生一起踢球,做游戏······正是大家的这种精神,才使我们永远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在数学的美丽王国中乐此不疲地遨游、探索。
已经从三小毕业的学生孙晗认为:数学竞赛使我真正完成了一个破数学之茧,化蛹成蝶的过程。获奖并不是竞赛的主要目的,我们从中获得的应该是一种数理思维方式和一种人文社会精神,以及在学习中合作与交流的团队意识。参加竞赛好似旅行,一路游山玩水,获奖不过是在意外之中发现了一泓清泉。倘若执意寻找意外,这样的旅行未免太累,还会错过许多美丽的风景,所以不如愉快地享受过程本身。
······
以上是我校学生对数学的一些感受,而在这些感受中,我们能悄悄地发现数学文化已经在学生的学习中产生影响了,也在他们的成长中积淀下一些东西了。
四、反思与展望
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个积累、沉淀的过程,数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这就如喝茶,慢慢地品尝,才能回味无穷。
在数学文化建设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研究的聚焦点放在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数学文化对实践中的指导上。也就是说,通过数学文化的建设,三小的教师在数学教育的方式上、内容上、言谈举止上都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能发生真正的变化。而且三小大部分教师、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这样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逐步成为稳定的、可传承的、积极的文化。
数学教育在每一个人身上能够有更多的沉淀和积累,作为他个人文化底蕴不可缺少的一块基石伴随他的一生,就如学了语言更善表达、学了艺术更会观赏,学了数学应当使他更会理性地去思考、辨析。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一定有一个感悟、筛选、消化、摄取的过程,急风暴雨、填鸭式的灌输只可能助长肥膘,不可能造就思维。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在今后更长的人生路上,到了那个时候他还能感悟数学,那才是真正的数学素养。什么是品尝、而不是牛饮,其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量,而在于过程。
6. 现在需要一篇关于数学文化的理解的文章 急需!!!!
数学的文化内涵
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数学的进步;而且,数学还是一种艺术,因此,数学不但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1.数学文化的含义
《辞海》文化条: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体现社会的某种价值取向,无形的规范着人们的行动。关于文化的定义,不管学术界的各抒己见,归根结底人类创造出来的文化形式只有彻底溶与人们的生活,它才是真正成熟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观念,如推理意识、划归意识、整体意识、抽象意识、数学审美意识等也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
2.数学与文化素质
数学使人精微,数学使人形成的科学的思维品质,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他们能够作出巨大的贡献,这和他们同时具有精湛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数学素质是分不开的。柏拉图(Plato)曾在他的哲学学校门口张榜声明,不懂几何学的人不要进他的哲学学校。他学校里的所学的课程与几何知识没有多大的关系,柏拉图之所以要求他的弟子通晓几何学,只是因为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是重要的文化素质。数学的思维,数学所形成的科学素质,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
3.数学与人文精神
数学在提高思维素养的意义上,对完善人的精神品格,比其它的学科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数学的严格规范,对于形成严肃认真、踏实细微、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良好作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数学美、图形美、符号美、奇异美对学生进行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和解题时,学会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的意识。从数学的发展史观上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让学生在接受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科学爱科学的理想和信念, 以及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说道科学献身精神,不妨提到18世纪法国女数学家索非热尔曼(Sophie Germain),为了学习数学女扮男装,由于她的勤奋学习,在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深得当时的数学教师拉格朗日的喜欢,并从此准许他学习数学。正因为他热爱数学并且刻苦钻研,使她取得了第一次对费马大定理部分给予证明的优秀成果。
4.数学史与文化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其中充满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传说。现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中就把数学史吸纳进来了。例如,第一册(上)数列中,就介绍了古代印度关于国际象棋的动人传说,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数列求和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讲方程时,不妨介绍丢番图(Diophantus,公元3世纪)之墓志铭:丢番享年几何?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真实的记录了他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夹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了冰冷的坟墓。悲伤只有用算术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这种既有数学传说,又诗文并茂的题目,一定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研究数学的积极性。
5.数学诗词与文化
不管历史还是现在,国内还是国外,,用诗词歌赋来弘扬数学的比比皆是,他们用这种形式来赞美数学,同时也传送着一种数学文化。十七世纪英国Apope论棣莫佛(A.pe moivre),who made the spider parallels design, sure as Demoivre, without rule or line? 寥寥数语既赞美了数学家棣莫佛,又宣扬了数学的精神。钱宝琮之论中国古代数学 水调歌头 立法渊源远,算术流更长。畴人功业千古,辛苦济时方。分数齐同子母,幂积青朱移补,经注要端详。古意为今用,何惜纸千张!圆周率,纤微尽,理昭彰。况有重差勾股,海岛不难量。谁是刘徽私淑?都说祖家父子,成就最辉煌。继往开来者,百世尚流方!可见古代数学的辉煌用诗词表述出来,既歌颂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及其研究的优秀成果,又说明百世流方的数学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形结合的论述,“数与形,本是相依倚,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形数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这种恰如其分的描述也充分体现了文化的意识,即形象生动又深刻简洁,使数学与文化交融到一起,把数学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这种数学的诗词歌赋将数学的文化层面推到了更高境界。
6.数学语言与文化
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最本质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教师的文化修养即数学文化的底蕴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在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时,语言丰富优美且抑扬顿挫,必能极大的感染学生,提高听课质量。在概念的形成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中,能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必能效果显着。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时时伴有诙谐幽默的语言,必能调节课堂的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课时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赏心悦目的教学和愉悦轻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生命质量。
7.数学符号语言与文化
数学除了文字外,数学符号和数学图形也是它的一种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就有其代表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这种语言形象、简洁、明快,并能够向人们传递着数学的美感。作为一种能够广泛交流的文化,数学语言的翻译和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语言功能出现障碍,即没有语言基础,根本无法进行交流,当然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就可能束手无策。比如2001年全国高考理科20题:已知i,m,n是正整数,且1<i m<n.(1) 证明 (2) 证明 .正因为学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欠缺,导致许多学生读不懂题意,也就无法解题。今年高考整个试卷创新的题目较多,难度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此20题却耗去学生们太多的宝贵时间,致使很多优秀的学生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可见数学符号只有真正成为一种文化的语言,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的价值。说道数学符号的重要性,不妨看一看纪念碑上的数学,在巴西公园的巴西数学纪念碑上,左右两个侧面上分别刻有, lim 和 dx f(x) e=2.718281 在纪念碑上刻这些符号既是对发明者的最高嘉奖,又说明这些符号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将数学的发明创造浓缩成一种符号的文化形式保留下来,用来激励后人。可见数学符号的文化教育价值有时甚至可能会胜过优美的文学语言。
8.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文化
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文化教育功能。若只会解几道题目,根本不了解数学思想及其方法,不能算是懂得数学。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及方法,才能算真正的学到了数学。只有具备数学文化观念,才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的思想。一旦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反过来能更好的促进数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体现了数学的文化意识。数学思想即数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高层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导作用,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常见的数学思想有: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与讨论思想、运动与变化思想等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解与合成等恒等变换方法以及换元法、对称法、判别式法、伸缩法等映设反演方法等。通过大题量的训练,只能使这些方法在固定的框架内非常熟练。一旦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就可能不得要领,空怀多种方法不知如何使用。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视角进行升华,必能对其理解达到较高的程度,进而使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9.教学法与文化
数学教学方法也能体现一种文化。教学是人类的一种认识过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组成的双边统一的活动。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对数学文化的的逐渐认识,人们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越来越觉得教育者不仅仅是教给受教育者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因此各种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其中发现法、探索法、引导发现法等均以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创造了“愉快教育”、 “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目标教育”以及“我能行教育”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这些教育已经跳出了纯学科知识教育的范畴,即他们研究和追求的是培养人素质的教育,这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教育的文化现象。例如:小学算术中有求解“鸡兔同笼”题,即:一个笼子中关着若干只鸡,若干只兔,一共有35个头,94只足,求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有的老师就大讲金鸡独立法,让鸡和兔都变成一只足,此时的47只足减去头数35即为兔子个数。小学生很难理解这种解法,好好的一只鸡怎么成了一只足了?这种教法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现有文化水平。然而有的老师却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启发诱导,象讲故事一样与学生讨论,本来打算引导学生把兔子变成俩条腿,启发说,同学们知道鸡和兔子各有几条腿吗?当然学生会答出的,同学们鸡有两条腿而兔子却有4条腿,这合理吗?学生大声讲,不合理。那我们想办法让兔子也变成两条腿好吗?老师极力引导学生向自己设计的想法上思考,让兔子坐起来或给兔子抱点东西。但学生马上有人提出,鸡有翅膀,老师马上灵机一动按照学生的思路,很好,如果鸡加上两个翅膀这当然公平了,鸡和兔子各有4条腿,35个头共有几条腿呢?学生很自然可算出140只,去掉94就是多出的翅膀数46,两个翅膀一只鸡,很容易算出鸡有23只,兔有12只。这种教育不是把教师设计好的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小学生,而是尊重小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充分发挥他们的忽发奇想,巧妙的解出很多学生感到很难的题目。可以说这就是培养素质的教育,是一种文化的教育。
10.科学技术与文化
计算机和网络进入数学课堂,必然为数学课堂增添更多的文化气息,使数学文化的色彩更加浓厚。多媒体课件显示的数学知识具有动态效果,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给人们以美感。网络又使资源共享,能够极大的丰富数学知识,广泛的摄取知识信息,有利于丰富数学文化的内涵,从而能够提高数学文化的素养。
历史久远,数学绵长,文化古老,数学渊源,人类的文明和发展离不开数学。新世纪新经济时代,数学在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文化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7. 数学文化的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数学文化?
这个抄题目太泛袭了
数学发展史?三次数学危机(这其中就有有趣悖论)?数学名人?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另外再展开就可以得到,数学与文学,数学与美学,数学与宏微观,数学与语言。其实仔细想来也不是太难写,就是查阅的资料会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