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题目 » 综合实践优秀论文题目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综合实践优秀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2021-03-18 22:18:24

❶ 征集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论文

我们的出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赶上了春潮勃发的信息时代。在我们的手中握着的是自由汲取信息和知识的利器——网络。现在的我们是“伴着网络长大的一代”。我们离不开网络,因为它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触角。有句话说:“新人类在电脑前创造自己的世界。”这足以证明网络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了。 网络冲浪早已在小学生中悄然而至,然而,在我们当中,有不少同学视网如命。于是,这让童年时不知网络为何物的父辈们颇为担忧。为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作一次关于小学生上网利弊问题的调查讨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网民数量已超过1亿,其中中小学生2400万,占网民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在这些众多的青少年网民中,迷恋网络、上网成瘾的不在少数;其中,8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是高学历未婚男性青少年。 今年4月,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 调查报告还显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户从1999年开始使用互联网。上网比例最高的是家里(58%),其次是在网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15%)。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青少年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为新浪、搜狐、网易。青少年用户上网,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8.4%,大多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约50%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上经常发言;37.6%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青少年对互联网的需求主要是“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新朋友”。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那么,互联网对青少年都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 第二,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第三,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第四,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以上4点都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那么,互联网对青少年有没有负面影响呢? 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 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垃圾内容对青少年的危害。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今年的发布的信息显示,患有网络综合症,一天上网4小时以上、无法抑制上网的冲动的学生在青少年网民中高达23.2%,其中在初中学生网瘾现象尤为严重。 总之,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同时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准确发挥互联网的有益作用,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方面青少年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另一方面要靠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才会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有益作用,消除其不利影响。

❷ 关于热爱校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综合实践的精神,整合学校课程,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年级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导,采用《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作指导,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开发。结合学校及地方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理论学习和研究,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和实施指导,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课程的实施水平。本学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大集体备课的步子,让担任本课程的教师积极参与和热心投入到该学科的教研活动的同时,还需扩大该学科的影响,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认识和提高实施的水平,以期我校实施本课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我校课题改革的一个工作重点。为了配合学校的文化建设,我校准备开展“智慧阅读”活动。读书应成为同学们生活的一部分,书是知识的海洋,信息的仓库,是经验的总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启动的“智慧阅读”活动,目的是让同学们热爱读书,挤时间读书,多读一本书,多活一个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读中学,在读中乐,与书为友,天长地久,为学校营造一个书香校园。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3、实现整合,将实践活动与少先队活动、学校特色建设及校本课程开发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4、典型引路,以案例研究为切入点,探讨活动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强化对教师的指导。

5、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灵动的心自由地翱翔于“学海”、“书山”之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乐趣,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6、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读“好书”后,推荐“好书”给其他学生,带动其他学生读好的书。

三、主要工作:

(一)整体构思,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本学期,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在各年级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制订出详细、全面、切实可行的活动纲要,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二)加强学习,提高对活动课程的认识。

加强专题培训。本学期将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要求每位执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自觉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分析》等书籍,让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培训的方式:集中培训、教研组研讨、个人自学相结合,以“案例式”、“对话研讨式”等学习形式使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联系起来,使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获得实践经验。

(三)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增强交流。

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教研活动,实现校内老师增强交流,本校与外校老师之间加强交流,吸取兄弟学校开展本课程的经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注重过程,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指导。

1、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的展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2、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及时参与学生的研究,预设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将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五)关注评价,深入推进实践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我校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收集好每次活动的方案设计、活动成果作品、反思日记、研究报告等,及时记录自己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过程和体验;开辟学生成果展示。学校将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橱窗等栏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小论文、小报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览。让教师、家长、学生都积极参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六)有效开展课程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以学校创建“书香校园”为主要的框架,各年级可结合学校的语文科课题,根据本年级的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自定)

如:本学期三年级将开展“阅读伴我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努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七)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能够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会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可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并贯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各级讨论活动内容,订好本学期活动计划。

3. 积极参加区组织的教研活动。

十月份:

1、召开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培训会。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材料,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秀案例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

2.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十一月份:

1.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2.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十二月份:

1.各级按制定的计划开展主题活动。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3、各年级可进行一次活动成果展示。(可利用墙报、宣传栏等进行展示)

4、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小结。

一月份:

1、收集整理活动资料。

2、完成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工作。

3、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

4、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❸ 综合实践有什么好的课题

1.和谐社会建设主题: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开展“和谐都市(乡村、校园等)建设方略研究”、“社会基层人民生活状态调研”、“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变迁研究”、“居民居住情况调研”、“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调研”、“家乡变迁”、“关心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调研实践活动。

2.新农村建设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心,对农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农民文化素质与思想道德状况、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农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态等问题进行调研实践。

3. 科学发展观主题: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生态开发、能源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践调研与研究。

4. 志愿服务社会主题:以“志愿社会、泽被你我”为中心,积极倡导志愿服务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助残助困、支教支农、勇作义工、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5. 校友访谈和慰问主题:以“访问老校友、结识新朋友”为中心,根据就近原则,走访家乡所在地附近的印院校友,与其交流专业信息,描绘学校发展新貌,感受校友成长经历。

6. 爱校荣校主题:以“校荣我荣,爱校奉献”为中心,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使我校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7. 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主题:以“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中心,对家乡及其他祖国各地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研、发掘,通过文字、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记录。

8. 其它主题:可根据兴趣、支持条件等实际,确定相应实践主题。

社会生活篇
1、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
2、当前物价水平与百姓生活承受情况分析
3、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分析
4、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5、城镇拆迁居民对拆迁补偿满意度调查
6、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2012年长沙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8、关于通过完善保障制度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9、当前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与房价问题的调查分析
10、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热点问题调查研究
11、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
12、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13、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教育问题的调查
大学教育篇
14、大学生创业情况调查
15、企事业单位选聘大学生标准的调查
16、关于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现象的调查
17、大学生对南海局势看法的调查分析
18、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19、提高我校知名度、美誉度研究
20、提高我校学生满意度建设研究
21、加强大学文化社团组织建设研究
22、大学毕业生“蚁族群体”生存状况调查
23、应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
24、大学生假期打工的原因调查
25、社会、 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调查分析
26、大学生对全民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看法的调查分析

❹ 什么题目适合期末的综合实践

比如:1、这学期,你觉得自己改变了多少,好的还是坏的?
2、本学期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什么?为什么?

❺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怎么写啊、、、谁能给我拟定个题目呢。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个科目

能是做的。

❻ 综合实践题目有什么好

因为学了知识需要用到生活中去,做这一些题,相当于初步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

❼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
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
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