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类会灭亡吗地球会成为一个没有生命的星球吗
当科学家们通过探究人类的昨天,把从猿到人的进化史拼图归于原貌时,新的疑问又开始了:人类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大多数严谨的进化论学者来说,这是一个他们更希望能回避的推测。但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进化的脚步不会停止,追寻演进的足迹,我们能否看到自己的未来?
天文人
征服太空,适者生存
如果人类延续的时间足够长,那么一定就会向太空扩张,形成新的人种。这些新的繁衍地必须像达尔文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进化实验室一样,要与地球足够近,以便人类能够到达;同时又要足够远,使其居民不大可能与母系物种的基因混合。
诞生太空新人种的前提是人类能达到另一个恒星并定居下来。目前已知的具有行星的最近星系是天苑四,它离地球有10.5光年。即使人类宇宙飞船速度能够达到光速的1%———每秒3千公里,也需要一千年才能达到最近的星系。
不过即使不出太阳系,我们的邻居行星也可能就足够了。如果人类在火星上建设家园,由于火星同地球的极大差异,在那儿出生并长大的人类就不可能适应地球的环境———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3倍。因此在火星殖民地上,新的人种“火星人”可能仅需要几代繁衍就能形成。
如果要走出太阳系,一种设想是修建诺亚方舟式的巨型太空飞船,将人类送到遥远的星系,其间人类可能经历数代繁衍。低重力状态下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般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他们还可能让生命进入长期休眠状态,让机器人进行导航。当到了新的殖民地后,再重新苏醒,繁衍下一代,延续人类的存在。
但是由于太空探险的不确定性,作为地球生命的人类能否在太空极端的环境生存下来可能还是一个问题。因此,科学家还提出一种更极端的方法:把制造人的指令,而不是实体的人送到宇宙的另一个角落,机器人在某个行星上建设了基地之后,利用收到的人类指令制造出新的人类。半机械人
人工智能,人机合体
而除了改变人类自身的基因,同越来越先进的高科技机器结合也可能成为人类增强自身能力的另一种方法。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创造的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化”,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在一些领域就已经超过了人类本身。因此有科学家预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可能在2030年诞生。这就意味着新的机器人种族的诞生。
另一方面,人类已经推开了将自己“机械人化”的大门:从人工心脏、人工视网膜到越来越智能化的假肢。而在未来,技术的发展能允许在大脑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但问题是,在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
而当机器人进化到完全超出人类的层面时,人类又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智慧的机器人会同人类共存,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他们的地位会高于人类,成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
基因人
药理超人,抑或怪物?
用基因和药理学方法来强化人类事实上早已经出现———那些服用类固醇的好莱坞动作明星和运动健将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社会观察家乔尔·加罗在《激进的进化》一书中称这些领域的发展之快可以被视作一种新形式的进化。那么这种进化导致一个新的人种的诞生需要多长时间呢?加罗给出的答案是:20年。而类固醇药物制造的肌肉男仅仅是科学技术打造新人种的一个早期范例。
加罗认为,科技对人类身体上的强化作用最初出现在运动场和战场上,但最终将进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学习、工作甚至求偶。
目前,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找到了让老鼠更聪明和长寿的方法,设想一下,经过强化之后,一个人能在100岁的高龄保持最佳状态,并且还希望他/她的后代也具有这些强化的优势,很可能出现的状况便是寻找将这些基因传到自己的后代的方法,最终导致新的人种的产生。这让人联想到科幻影片《基因》中描绘的故事———社会等级以基因为划分标准,只有具备优等基因的人才能身居要职。但是要制造优等基因人,还需要跨技术和道义上的障碍。
目前,基因疗法只能在个人身上奏效,也就是说不能遗传给后代,要是其能够遗传,必须对种系干细胞进行修改,而这必将引发道德上的争议。同时,种系干细胞修改技术虽然能够制造新一代的超人,但由于其不确定性,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甚至将人变成怪物。
幸存人
浩劫过后,人类分化
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为我们描述了浩劫对幸存的人类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地球文明被一场天外灾难毁灭后,幸存的人类演变成了两个种族———残忍的地下食人族和日渐衰微的地面文明种族。
事实上,劫后余生的故事从诺亚方舟时代就开始了。从超级洪水、瘟疫、核战争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些难以预料的灾难都可能将绝大部分人类建设的辉煌文明摧毁。之后浩劫的幸存者会走上自己的进化道路。
如果不同人群被分隔在不同的地方长达上千代,不同的种族就会自然产生。打个比方说:如果全球遭受致命生化恐怖袭击,对该生化病毒具有抵抗力的人将存活下来并在被污染的环境下繁衍具有免疫力的后代。而那些没有免疫力但在庇护所求生的人就在被隔离的区域形成自己的种族。这一理论的依据能在艾滋病病毒在人类的传播中找到。生物学家称,有一些人虽然经常暴露于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环境下,却不会显示HIV阳性。原因可能就是他们的祖先在500年前的一场瘟疫中幸存。
不过如果灾难真的发生,人类如果能幸存,会让自己长期处于互相隔离的状态吗?答案很可能是“不”,即使出现种族分化,也必会有一个种族完全取代或同化其竞争者。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人类的“兄弟”———尼安德特人的灭亡。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虽然尼安德特人在体格上比我们的祖先智人健壮得多,也曾和智人部族有过接触,却由于智力上的劣势,最终被能制造高级武器,掌握了艺术文明的智人所取代。以至于在现代人的基因中找不到任何尼安德特人血统的痕迹。
单一人
世界大同,人种融合
一百万年后,高度全球化的后果导致不同人种均被同化,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种族特征逐渐消失。做出这一推测的依据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虽然进化论一直在起作用,但在过去的上万年内,人类的基因库不是在发散而是在收敛,而这一趋势的加剧会最终导致单一人种的诞生。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全球化的飞速进程,不同人种文化上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失,这在人类语种的变化上尤为明显。目前,全球人类拥有6500种语言。而能够流传到我们的下一代的语言仅剩600种。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全球人类前所未有地联系起来,虽然有很多个人和组织都在尽力维持少数民族正在丢失的文化遗迹,但文化的单一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生物学家认为,一个物种的不同种群必须互相隔离才能导致这些种群朝不同的物种分化。这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出现13种不同的“达尔文雀”的原因。但问题是,如果地球上人类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这是否会造成人类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分化?
进化为单一人的好处显而易见———地球上会出现从未有过的和谐的社会,人类的政治经济发展将取得质的飞跃,实现所谓世界大同。
但是,像所有的单一物种一样,单一人也更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基因上的可变性能够在一些病毒来袭时保护基因多样化的物种不受大规模的伤害。因此就像培育出的超级水稻一样,虽然品种优良,同时也极易受到某种病害毁灭性的伤害。
同时,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也会威胁到单一人种。由于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地球环境的变化可能将超过人类的适应能力。因此,短时间内单一人种的辉煌背后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
现代人
古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祖先智人曾经有过两个“兄弟”———身材健壮的尼安德特人和弗洛里斯小矮人。虽然他们都在进化的历程中逐渐销声匿迹直至灭亡,但仍有科学家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进化中的“副产品”是否可能在未来重新出现?此外,有人还提出,迅速发展的基因技术能“催生”出新的人种;也有人认为,人类将与机器结合成一体,使纯粹的自然人成为濒危物种。
这样的想法听上去是在科幻片中无数次出现的场景,但事实上,人类现在已经面临着有关未来人类发展的选择———随着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干细胞研究到人体内植入芯片的争论却变得越发激烈,其根源也和关于进化论的非议一样,涉及到宗教、政治和价值观的分歧。
科学无法准确预测出未来一千年直至上百万年间的环境变化,也无法知晓人类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但是人类的好奇心并不会因此而平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提到,人类正在利用自然和科技的力量让自己永存,人类至少还能存在5亿年。在未来的演进过程中,人类也会像过去一样重现进化历程。
⑵ [求助]求助畜牧兽医专业教科书
这些教材很少有WORD版的,一般PDF就不错了,最多的还是超星的。
⑶ 有谁知道广州卫生学校~~
广州卫生学校简介
广州卫生学校由广州市护士学校、广州市卫生学校合并而成,始创于1902年,是综合性中等卫生学校。近十年来,先后获得"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等市级以上称号27项,在广州乃至全省中等卫生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被评定为省级学校。
该校占地面积110多亩,分东、西、北三校区。学校多层次、全方位办学,设有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医学分校、广州医学院大专部,2000年秋季招生达400人。附设羊城口腔医疗中心、中山医科大学自学考试辅导中心广州卫校辅导站、电脑培训中心、护理培训中心。
该校开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医学美容、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康复治疗等18个专业,在校生近3000人,教职工200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人员占62%,高级职称占35%,中级职称占54%,在市属中专名列前茅。
该校教学设备齐全。拥有重症监护室、解剖、生化、护理、检验等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22间。新设康复、美容、药理等专业课室。
现有显微视频摄像仪、多媒体生理电位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一批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
为实现教学手段的科技化,还建立了多媒体电教室两间,在全省中专率先实现视频点播电教技术进课室。
建立了E-School教学化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电子阅览室设备完善,电子读物丰富,已达到国家二级检索标准,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信息沟通。
⑷ 河北北方学院新校区在那校园环境如何什么系的学生在新校区上课谢谢!
首 页 学校概况 学校领导 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图书馆 成人教育 信息资源 资源下载
河北北方学院是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的河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是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省属高等院校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是河北省北部唯一的综合性院校。
原张家口医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晋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198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1997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23年,张家口师范师专科始建于1954年。原三所高校均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当地以及河北省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注册生15000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4万余人,并为2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访问学者、外国留学生百余人。
学校建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另设有3个教学部、2个处级研究所以及8个处级教学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900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0万元,图书资料150万余册。有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各两所,两所直属医院床位共计1200余张。附属第一医院为京西、冀、晋、内蒙古交汇地区环境优雅、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唯一一所地方“三级甲等”医院。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医学、农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生命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开设7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传统和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优势专业,法医学为河北省首开专业。
学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医学类本科毕业学生就业率在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医学检验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农学类各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优势学科,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数学、计算机应用、汉语言文学、动植物育种、牧医等,在河北及全国具有一定影响。收录SCI等三大索引的论文逐年增加,学校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中医内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等9个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4个学科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耳鼻喉外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活体淋巴微循环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是河北省的优势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冀育自别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与配套应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培育了我国第一个能与世界名牌抗衡的鸡种。学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民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根据“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增加了素质教育内容,课程结构逐步优化。开展了校级和省级优秀课程建设,重点进行了学科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师资队伍及其它基本条件明显改善,25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实验诊断学、病理生理学2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重点投入建设的药物研究所、微循环与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所、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医学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牧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与设计研究所等11个校级研究所,已发挥龙头作用并带动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通过重点资助等激励措施,近年来先后有多名教授担任了《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多部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并有《药理学》等多部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现已形成一支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正、副教授为教学骨干的师资队伍。在750名专任教师中,其中教授89人、副教授290人。学校还聘任有80余名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授。在专任教师中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张静教授是河北省唯一一名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张家口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牛春雨教授、张丹参教授是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人选。
学校近几年加大了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医学实验中心、DNA鉴定中心、大型学生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调频广播发射台和音频外语发射装置。图书馆中外文期刊2922种,设有电子阅览室和文献光盘检索系统,引进了超星电子图书馆、中国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数十种数据库。
学校设有条件教好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共有实习、见习基地200余所(个),其中有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一所为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有稳定的省、市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80余所, 12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建有实习农场、牧场、兽医院等实习基地90余个;师范类实习基地90余个。
占地近800亩的新校区正在抓紧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东校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建成8万平米的教学、办公和生活设施,4000名学生已于2005年12月迁入。投资3亿元的西校区正组织建设,将于2007年投入使用。
学校加大了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常年聘请一些专家来院任教或讲学,先后有多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等一些国家的教学、科研机构学者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学校同澳大利亚、德国、蒙古国、尼泊尔等国家的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学校定期选派一些中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院校进行科研进修,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院主办并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
进入新的时期,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同时,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标准,初步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政策、设备、技术、信息平台,为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环境。现在,学校正按照“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应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加快建设,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大学就会矗立在冀北大地上。
--友情链接-- 搜狐 新浪网易网络GOOGLE中央电视台 教育科研网中关村在线清华大学出版社
成教学院 留学生教育教学评估精品课程教务处宣传部基础部组织部社科部账务处科技处人事处 图书馆团委学生处 武装部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学评估校内网站 教学医院 物理系信息管理系医学影像系中文系法医系后勤集团 校园规划与建设处
版权所有:河北北方学院
学校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长青路14号 邮编:075000
⑸ 北京中医药大学怎么样值得报考吗
如果您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真正抱着一颗想学习中医的心,做好了刻苦学习的准备的话,北京中医药大学绝对是好的选择!
在自己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之前,曾对这所学校进行了详细了解,再加上自己在这里三年的生活经验,我对这所学校还是比较熟悉的。
首先,我先大概介绍一下。北中医分了三个校区,未完全建成的新校区在房山良乡,虽被戏称为乡下,但是住宿条件最好,食堂也很便宜哦。新生第一年全部都在这里学习。
另外两个一个在望京,一个在和平里,也就是西区。望京比较破败,一般当三年级需要去三附院等医院见习时才会住在那里。校图书馆,博物馆都在和平里校区。
PS:去年西区翻新了食堂,菜色也很丰富。三年级以后很多同学会搬到西校区。
对于大学的报考,一定要谨慎。想好自己将来真正想做什么。希望这些内容能对您报考有所帮助,谢谢。
⑹ 谁在张家口的河北北方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实习过,请评价一下,那的老师怎样,学习环境怎样
我来说一下吧,学习环境不怎么样,老师水平低,还有一点,去了有半年都要让你去体检,学生体检,一学期一次,一次就要三个月,就知道剥削实习生,哪实习生根本不当人,体检科一群闲人不干活,随便指派实习生,实习生不同意以实习不合格做威胁,太不是东西了,天天就是给学生体检,测测身高,体重,实习完了什么也学不会,误认子弟,都把学生当牲口使,大家一定要看着帖子,千万不要去这个流氓医院
⑺ 河北北方学院今年什么时候放属假
是公办院校! 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北方学院是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的河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省属高等院校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是河北省北部唯一的综合性院校。原张家口医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晋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198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1997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23年,张家口师范师专科始建于1954年。原三所高校均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当地以及河北省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注册生15000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4万余人,并为2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访问学者、外国留学生百余人。学校建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另设有3个教学部、2个处级研究所以及8个处级教学附属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900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0万元,图书资料150万余册。有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各两所,两所直属医院床位共计1200余张。附属第一医院为京西、冀、晋、内蒙古交汇地区环境优雅、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唯一一所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医学、农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生命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开设7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传统和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优势专业,法医学为河北省首开专业。学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医学类本科毕业学生就业率在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医学检验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农学类各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优势学科,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数学、计算机应用、汉语言文学、动植物育种、牧医等,在河北及全国具有一定影响。收录SCI等三大索引的论文逐年增加,学校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中医内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等9个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4个学科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耳鼻喉外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活体淋巴微循环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是河北省的优势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冀育自别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与配套应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培育了我国第一个能与世界名牌抗衡的鸡种。学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民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根据“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增加了素质教育内容,课程结构逐步优化。开展了校级和省级优秀课程建设,重点进行了学科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师资队伍及其它基本条件明显改善,25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实验诊断学、病理生理学2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重点投入建设的药物研究所、微循环与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所、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医学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牧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与设计研究所等11个校级研究所,已发挥龙头作用并带动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通过重点资助等激励措施,近年来先后有多名教授担任了《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多部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并有《药理学》等多部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现已形成一支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正、副教授为教学骨干的师资队伍。在750名专任教师中,其中教授150人、副教授450人。学校还聘任有80余名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授。在专任教师中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张静教授是河北省唯一一名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张家口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牛春雨教授、张丹参教授是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人选. 学校近几年加大了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医学实验中心、DNA鉴定中心、大型学生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调频广播发射台和音频外语发射装置。图书馆中外文期刊2922种,设有电子阅览室和文献光盘检索系统,引进了超星电子图书馆、中国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数十种数据库.学校设有条件教好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共有实习、见习基地200余所(个),其中有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一所为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有稳定的省、市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80余所,12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建有实习农场、牧场、兽医院等实习基地90余个;师范类实习基地90余个. 占地近800亩的新校区正在抓紧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东校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建成8万平米的教学、办公和生活设施,4000名学生已于2005年12月迁入。投资3亿元的西校区正组织建设,将于2007年投入使用.学校加大了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常年聘请一些专家来院任教或讲学,先后有多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等一些国家的教学、科研机构学者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学校同澳大利亚、德国、蒙古国、尼泊尔等国家的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学校定期选派一些中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院校进行科研进修,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学院主办并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进入新的时期,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同时,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标准,初步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政策、设备、技术、信息平台,为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环境。现在,学校正按照“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加快建设,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大学就会矗立在冀北大地上。
⑻ 河北北方学院如何
首 页 学校概况 学校领导 管理机构 教学机构 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 招生就业 图书馆 成人教育 信息资源 资源下载
河北北方学院是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权的河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是2003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省属高等院校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是河北省北部唯一的综合性院校。
原张家口医学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晋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198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1997年6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23年,张家口师范师专科始建于1954年。原三所高校均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当地以及河北省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
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注册生15000人。
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大、中专毕业生5.4万余人,并为29个国家和地区培养访问学者、外国留学生百余人。
学校建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另设有3个教学部、2个处级研究所以及8个处级教学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900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0万元,图书资料150万余册。有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各两所,两所直属医院床位共计1200余张。附属第一医院为京西、冀、晋、内蒙古交汇地区环境优雅、设施完善、设备先进、水平一流的唯一一所地方“三级甲等”医院。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医学、农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工学等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生命学科为优势,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开设7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传统和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方向)两个专业为华北地区高校首开和优势专业,法医学为河北省首开专业。
学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办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目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医学类本科毕业学生就业率在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医学检验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农学类各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相对优势学科,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临床检验诊断学、数学、计算机应用、汉语言文学、动植物育种、牧医等,在河北及全国具有一定影响。收录SCI等三大索引的论文逐年增加,学校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中医内科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等9个学科是校级重点学科。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药理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4个学科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耳鼻喉外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活体淋巴微循环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是河北省的优势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冀育自别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与配套应用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培育了我国第一个能与世界名牌抗衡的鸡种。学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农民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校积极探索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根据“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修订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增加了素质教育内容,课程结构逐步优化。开展了校级和省级优秀课程建设,重点进行了学科建设,通过政策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师资队伍及其它基本条件明显改善,25门课程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实验诊断学、病理生理学2门课程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重点投入建设的药物研究所、微循环与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所、精神卫生与心理健康研究所、医学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学研究所、牧业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艺术研究与设计研究所等11个校级研究所,已发挥龙头作用并带动相关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通过重点资助等激励措施,近年来先后有多名教授担任了《药理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多部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的主编,并有《药理学》等多部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
教师的年龄、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现已形成一支以硕士研究生导师为核心,以正、副教授为教学骨干的师资队伍。在750名专任教师中,其中教授89人、副教授290人。学校还聘任有80余名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授。在专任教师中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5名。张静教授是河北省唯一一名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和张家口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牛春雨教授、张丹参教授是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人选。
学校近几年加大了对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后建成了校园网、医学实验中心、DNA鉴定中心、大型学生机房和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调频广播发射台和音频外语发射装置。图书馆中外文期刊2922种,设有电子阅览室和文献光盘检索系统,引进了超星电子图书馆、中国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数十种数据库。
学校设有条件教好的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共有实习、见习基地200余所(个),其中有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一所为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有稳定的省、市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80余所, 12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建有实习农场、牧场、兽医院等实习基地90余个;师范类实习基地90余个。
占地近800亩的新校区正在抓紧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东校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建成8万平米的教学、办公和生活设施,4000名学生已于2005年12月迁入。投资3亿元的西校区正组织建设,将于2007年投入使用。
学校加大了同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并常年聘请一些专家来院任教或讲学,先后有多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乌克兰等一些国家的教学、科研机构学者聘为我院客座教授。学校同澳大利亚、德国、蒙古国、尼泊尔等国家的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学校定期选派一些中青年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院校进行科研进修,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院主办并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
进入新的时期,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同时,按照综合性大学的标准,初步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了政策、设备、技术、信息平台,为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创造了良好环境。现在,学校正按照“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应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加快建设,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开放式的综合大学就会矗立在冀北大地上。
--友情链接-- 搜狐 新浪网易网络GOOGLE中央电视台 教育科研网中关村在线清华大学出版社
成教学院 留学生教育教学评估精品课程教务处宣传部基础部组织部社科部账务处科技处人事处 图书馆团委学生处 武装部国有资产管理处教学评估校内网站 教学医院 物理系信息管理系医学影像系中文系法医系后勤集团 校园规划与建设处
版权所有:河北北方学院
学校地址:河北省张家口市长青路14号 邮编:075000
⑼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条件
质量工程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中药学、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
自治区级试验示范中心(5个):中医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中西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4门):中医诊断学、壮医药学概论、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学、中国医药史、药物分析学、壮医药线点灸学、中医骨伤科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生理学、中药商品学
自治区级重点教材(5部):中医中药基础学、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医院校医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指导、壮医经疗法、老年护理学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中药理论与现代技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壮医药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
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诊断学》PBL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以及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学校有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学重点学科(14个):中医各家学说、中药药理学、临床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推拿学、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皮肤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急诊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全科医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3个):中医传染病学、中医预防医学、海洋中药学
广西优势特色学科(4个):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民族医学(壮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广西重点学科(6个):壮药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基础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5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脑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医骨伤科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学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 重点专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5个):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脑病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
广西重点中医建设专科(14个):中医肾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脑病科、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儿科、中医妇产科、中医眼科、中医肝病科、中医肛肠科、中医推拿科、中西医结合肾病科、中西医结合肺病科、中西医结合乳腺病科、中西医结合消化病科 博硕士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5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临床医学
专业学位(21个):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针灸推拿学、民族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全科医学、内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急诊医学、中药学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有各类在职正高职称313人,副高职称558人,博士学位209人,硕士学位845人。有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603人。其中, 原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老中医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广西名老中医20人、广西名中医64人、“桂派中医大师”24人、广西优秀专家4人、广西“优秀教师”2人、广西“八桂名师”2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4人、广西高校“教学名师”4人;广西“中药研究创新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4个、广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7人。
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中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刘燕平)、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唐农)、壮医药教学团队(林辰)
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创新团队(梁 健)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
广西“八桂名师”(2人):韦贵康、刘燕平
2006-2010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970项,其中国家级61项。2011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项,跻身广西高校及全国中医药院校前5强。2006年-2012年,获科技成果奖1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4项。2006-2010年出版专著268部,发表科技论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2069项,其中国家级147项,省部级课题393项,厅局级934项,平均科研合同经费每年8855.74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98项,获得各类奖励126项,其中国家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申报专利67项,获得授权专利23项。出版专著185部,发表科技论文10091篇。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自治区金源单位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1个,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1个和 “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共3个,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中(壮)药化学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药理实验室、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瑞康临床医学院)
自治区(省)级科技创新金源单位(1个):中药药效筛选研究中心
自治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中药药效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中医基础研究实验室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药学中心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医临床研究实验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12个):神经行为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药效筛选研究实验室、中药药理学实验室、中药提取纯化与质量分析实验室、中药生药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肝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脑病免疫生化实验室、细胞分子生物医学实验室、消化内镜与病理实验室、骨伤生物力学实验室
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壮瑶药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老龄化社会健康服务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馆藏资源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有馆藏文献79万册,其中38万电子书,以收藏医药、生物文献为主,特别是中医药文献收藏的品种比较齐全,是广西中医药信息资料中心。馆藏数字资源提供用户利用的有:《本馆馆藏书目数据库》、《超星全文电子图书》、《中数图全文电子图书》、《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各子库》、《维普资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子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LINK)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用户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园网终端检索、浏览、阅读、下载和打印以上数据库中所需的信息。在馆内提供用户利用的有:《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药学文摘数据库》、《中国药品专利说明书》、《中国医药及化工产品专利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报刊数据库》、《中国中药数据库》、《中国藏药数据库》、《非处方药物OTC数据库》、《临床医学数据库》、《中国医药产品数据库》、《国家基本药物数据库》、《方剂现代应用数据库》、《中药新药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科学技术成果数据库》等数字资源。 学术期刊 《广西中医药》杂志是由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77年,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为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相结合,以医疗为主,侧重临床,兼顾学术理论。开辟有临床研究、临床报道、手法医学、针灸经络、学术理论、民族医药、经验总结、八桂名医精方、中药方剂、实验研究、综述及验方集锦等栏目。曾先后荣获广西第三届优秀报刊、第二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第三届全国优秀中医药期刊和广西第六届优秀报刊、广西第七届优秀报刊等称号,被12种重要数据库和文摘收录。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原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创刊于1983年,刊期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为《高等中医教育研究》,2012年广西中医学院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学报》刊名经批准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曾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西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共主办、承办了2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手法医学与传统疗法学术会议、中泰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研究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高峰论坛等已经举办多届,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中医药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在国际传统医学界和东盟国家中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