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心理学幸福感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学幸福感

发布时间: 2021-03-31 09:07:52

㈠ 在心理学上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幸福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并不算早,尤其在中国,可以说它是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并顺应新时代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需求而不断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心理学的研究在此之前多侧重于消极心理学,如病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其目的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把研究重心放在了从负向、病理的角度来了解心理问题上,但是,没有心理疾病并不等于心理的完全健康,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需要更高层次的追求。幸福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关注人类的生存质量,致力于研究人的幸福生活,研究精神品质,指导人们追求高质量、高幸福指数的生活,以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幸福跟什么有关?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什么东西都跟幸福感有关,比如高收入、高学历、婚姻、年轻美貌、甚至日照时间。在中国,什么东西跟幸福感更相关呢?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第,至爱亲朋的关怀,温暖的社会支持,这些是中国人看重的东西。儒家的核心概念叫仁,儒家很看重的就是人际关系。东方文化提供了幸福学很多的思想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因素会让我们的幸福感流失。西方心理学家称之为幸福窃贼。就是说有些小偷在我身边,偷我们的幸福感,主要是忧愁、郁闷、焦虑、压力、畏惧、愤怒、怨恨、嫉妒等等,我们一些负面的情绪让我们良好的感觉流失了。那怎么办?幸福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阻止幸福感的流失。
幸福心理学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是一种观念,它希望我们可以改变旧有的观念,从现在开始变得更加积极、更加重视我们的幸福生活,同时它也是一种行动,不光要这样的认识,更需要我们的行动。幸福是多样的,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幸福,关键在自己的感知和体会。

㈡ 什么是幸福心理学

幸福心理学是积极心理学的通识教育教材的科普读物。

《幸福心理学》这本书以积极、幸福、蓬勃为核心,围绕着“幸福感”,从增强和提升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视角构建了本书的框架和内容。这本书概述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近况以及中西方文化对“幸福”的理解差异,阐释了中国人的“幸福观”和“幸福感”。

从影响幸福感的七类因素(积极的情绪与体验、积极认知、积极人格、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组织与环境、压力的积极管理、积极改变)分别提出增强和提升幸福感的策略和方法。

这本书还融入了大量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中庸、自谦、中国式的自豪感、人情与面子等),罗列了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2)心理学幸福感扩展阅读:

积极心理学是研究和培养人类积极心理品质和美德,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和提升个体幸福感的一门科学。了解和学习积极心理学反映了我们对积极人性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鼓励的行为。

《幸福心理学》是一本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积极心理学书籍。讲中国人的幸福故事,透析中国人的幸福心理,解读中国人的幸福现象,走进中国人的幸福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幸福心理学

㈢ 为什么心理学能让人有幸福感呢

心理学仅仅能帮助人理解他或者别人的心理境遇和造成他的理由
如果有心理学的牛人帮助提供合适的方法排除心里或者人际交往等心理过程中的造成人不安的因素
但是幸福
是个人的体验

㈣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析下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我们无时无刻的不在探索着这个问题。有人说,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还有人说,幸福就是有人陪伴一生。每个人心目中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同的。本篇论文将用幸福心理学概念进行阐释作者心目中关于幸福的定义。并向大家展示作者对于幸福的理解。
幸福的心理学研究,在世学者 Seligman 坐第一把交椅。他在2004年鼓吹:幸福这个生活语言对应三个不同的学术语言:愉悦(Pleasant Life)、投入(Engaged Life)、意义(Meaningful Life)。近年他的三个代表升级成五朵金花,加上社会关系(R)、自律成就(A),以PERMA一词行世。我认为 PEM 是所有时代所有人的共性,RA 只适于特定时代特定人,不难构建反例。
幸福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我以为是传奇的 V. Frankl (这个名字L结尾,比较少见)。意义,或者说价值观,其实已超出心理科学的实证范畴。Frankl 通常被归入存在主义心理学,这个流派经常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写在一起,二者微妙的不同全在于「自我超越」区别于「自我实现」。「超越/Transcendental」这个词颇有思想史背景,可能源于艾默生为代表的新英格兰超验主义运动,俗称美国版文艺复兴。心理学爱好者通常知道一些自我实现、以人为本,这个「本」是不乱改的;「自我超越」就强调对价值观的追求——「超越」、「追求」这俩词太文艺,用理科生的操作化描述。

㈤ 幸福心理学理论有什么内容

有关幸福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主要探讨的理论有如下内容:

1、幸福的定义,2、中外古代和现代对幸福的学说,3、幸福的体验是什么,4、幸福的特征(表现形式),5、幸福感的差别,6、幸福感的发生机制,7、与幸福感关系密切的内外因素,8、幸福指数与测量,9、幸福社会的理想模型研究,10、当前建设幸福社会的措施。

㈥ 心理学与人生幸福感的关系有哪些

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他的幸福感会增强

㈦ 关于“心理学上的幸福感”的论述

幸福感是个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所以又称主观幸福
感。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纯粹主观产生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
的反映。如果离开一定的客观存在的幸福条件,如物质生活条件、精
神生活条件等,是难以产生主观幸福感的。但由于个体的状况千差
万别,包括年龄、经历、需要、欲望、知识结构、性格、素养、兴趣、爱好
等方面的差别,因而面对同样的幸福客观条件,主观幸福感是不同
的。也有的人缺乏客观条件也能产生幸福感,原因是有的人欲望不
高,容易满足,有的人则是一种幻觉,甚至是病态。
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感受呢?它应该包括:
满足感——理想和目的得到实现,欲望和需要得到满足,产生心满意足的感受;
成就感——事业有成,实现了自我价值,满杯豪情,无愧人生;
轻松愉悦感——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心情舒畅;
怡然自得感——心境平和,安祥恬适,自娱自乐;
和谐欢乐感——与家人、友人和谐和睦相处,欢声笑语,屈膝畅谈,乐在其中;
心旷神怡感——面对绿水青山,良辰美景,陶醉超然;等等。培养主观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小男孩得到奥特曼玩具、毕业生找到工作、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可对幸福的感知却不是这么简单。

物质富足并不代表幸福

据教育部发布的《当代

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研究》显示,在全国20个省市40个城乡的居民中,只有44.9%的被访者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但有62.3%的被访者“有时”、“经常”甚至“整天”感到焦虑不安。此外,纵观2003至2005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幸福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自己总体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幸福指数正逐年下降。

看到这些数字,我们不禁迷惑,当初曾有多少人幻想“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而时至今日,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不要说电话了,就是手机也已进入了智能时代。可人们幸福感和满意度却在下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因为工业社会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导致压力的增强,而个人的压力越高,幸福感就越低。现在职场的关键词,如“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无不是焦虑与疲惫的代名词。

主观幸福感帮我们确立目标

在心理学上,主观幸福感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换言之,幸福就是要培养体验快乐、知足、感激等情绪的能力,并确立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如,一位太太买到了梦想已久的房子,可当她听到亲朋好友买了更大的房子,她的幸福感就骤然降温。一天,孩子问她,“什么是幸福?”她说:“你有爱你的爸爸妈妈,这就是幸福!”女儿又问;“妈妈幸福吗?”她顿悟了,其实幸福就是拥有的一切以及能够实现的目标。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教授施奈德研究发现,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更能寻求各种方法实现目标。而培养自身的主观幸福感,就是学会多看看身边快乐满足的事,学会脚踏实地追求切近的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凯斯就主观幸福感提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心灵旺盛与心灵枯萎。心灵旺盛指人有能力创造或维持主观幸福感。心灵旺盛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生活感到满意,感到生活有意义,自己有能力战胜压力。心灵枯萎的人则相反。

主观幸福感让人内心平静

2000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上海青年陆幼青,在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人生的最后100天中,把对人生的感受陆续在网上发表。陆幼青妻子时牧言说:“我先生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 生命因为有结局才绚丽。”陆幼青即使到了人生的尽头,仍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并竭力维持着这份幸福,这是对主观幸福感最有力的诠释。

“我们虽不能改变压力,但能改变对压力的态度。”下面10个方法会帮你增强主观幸福感。学会多笑,假装快乐,也就真的变快乐了;学会忘记,尽量将烦恼驱除出大脑;学会幽默,发现快乐,从容面对生活的烦恼;学会模仿,寻找生活中的乐观高手,以此为榜样来改变自己;学会应付,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增强自信,在生活中寻求成功体验;增强交往,多与人分享苦与乐;增强运动,多锻炼身体,在文体活动中化解烦恼;增强兴趣,增强生活的乐趣;神交古人,寻找古今中外的乐观高手,阅读其传记来改变自己。

㈧ 什么叫做幸福心理学定义是什么

《幸福心理学》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从幸福是什么、实现幸福、拥抱幸福三个角度就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人格、心态、情商、逆商、爱情、目标和时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幸福心理学》的特点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性和操作性,可作为高等学校普通教育教材,也可以供广大青少年朋友和社会人士阅读。

㈨ 关于幸福和幸福感是怎么理解心理学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