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哲学笔记教材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学笔记教材

发布时间: 2021-03-30 08:19:05

1. 推荐几本哲学书籍

有句名言叫“哲学就是哲学史”
,所以首先强烈推荐你看罗索写的《西方哲学史》,这个是经典中的经典,较其他哲学著作通俗易懂,里面不仅仅是对各种哲学思想的罗列,有作者很多客观的评论,非常适合哲学入门者。罗素貌似是因这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还有一本《人人需要知道的50种哲学思想》,貌似是英国人写的,里面非常形象的结合了现实问题,比如一些有哲学命题有关的电影,如举了《黑客帝国》之类的例子。书中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哲学命题,非常不错,我刚在图书馆看到一半,我也已经准备自己买一本。
入门须正。北大张祥龙先生的《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海德格尔传》《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西方哲学笔记》是绝佳的力作。你开始也许读不顺畅,但坚持就会有斩获,且手不释卷。
入门书籍:
1、《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系冯友兰著,由其在美国教授中国哲学时的讲义编成,原文是英文,现在有中文本,语言简单,理解容易,入门迅速,书中也有许多中西哲学观点的对比,对于促进西方哲学的了解也有一定帮助。该书曾由多个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是文字版,新世界出版社是图文版)
2、《中国哲学初步》
(简单易懂,对于迅速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和各大名儒的观点有帮助,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进阶书籍:
1、《中国哲学史》(上、下)
(也是冯友兰先生的著作,属于中国哲学史领域的经典著作,目前市面版本可见华东师大出版社版本。)
2、牟宗三先生的《心体与性体》(上、中、下)
(市面可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
3、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有多个出版社出版,本人手头上为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3年版本)
二、西方哲学方面:
入门书籍:
《西方哲学初步》
(性质类似《中国哲学初步》,均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进阶书籍:
1、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2、罗素:《西方哲学史》。

2. 急求《哲学导论 张世英》 课堂笔记

我就惨了,没的大学读呢.这本书刚钻研完毕.我说点学后心得,你参考一下,毕竟我不是为专了考试才钻研它的.
首先我觉属得它区别于通论和概论,没有从整体上去详细概述哲学学科,张教授这本书与其说是立论,我觉得不如说是一部美育教材,更是其自身哲学观的集中体现.整本书从"天人合一"、"主客二分"、"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展开,逐步开始得出将其在此意义上的审美、伦理、历史观和方法论,从而积极提倡超越主客二分的民胞物与精神,这是其重点与核心.
我觉得很多当代以前哲学所显露出的弊病以及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反面作用这上面都给了很好的解释和解决方法,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缺少的.为什么要"后天人合一"?"我"实际也是宇宙本身.这个本体论思想的理解应该是这本书的难点(我花了一个月才参悟),也是所有方法论的基础.
我由此也感到有不足,就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后天人合一"本体论意义上的,这个观点的建立按张教授引的实例和做的论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觉得也可以说是一种寻找典型符合的推理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数学归纳法吧,所以还需要多多钻研.

3. 北大哲学系本科哲学专业教材

北大的哲学课很多没有教材。基础类课程主要是靠老师讲的。水平比较高的大学文科老师(不止哲学系)很少会直接讲教材的(因为中国的很多教材内容比较死板或落后,而且出版的规则也比较严格,除了老师自己就是教材主编人的情况,老师是不会完全照搬别人的教材的),而是自己制作教案讲授给学生。高级的研修课课则是直接读原著后研讨,更谈不上什么”教材“了……

不过有一些参考书目是教材(上课不会讲,个别会作为考试时的复习参考书的),我可以给你列几本:
西方哲学史:英文的《牛津西方哲学史》(安东尼·肯尼著,虽然有中文译本但质量不太好,直接读英文本,前两卷讲得比较好,后两卷有点乱),中文的是北大出版社的《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老师的,经常被当做考试时的标答参考书、但是写的相对前者比较晦涩的感觉……)。
中国哲学史:北大出版社的《中国哲学史》,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
逻辑学:北大出版社《批判性思维教程》
别的课、……想不起来还有哪些课给过教材类的参考书。一般给原著的多。

另外,请注意,一般而言老师并不推荐重点阅读上述教材类参考书目!而是推荐直接去读原著!大部分老师对”教材“嗤之以鼻,认为那种缩略版的思想介绍根本没能抓住哲学家的思想,读了也毫无意义,会推荐(或要求)你直接读原著。比如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霍布斯《利维坦》……等等,书比较多,你可以直接到网上搜索一些哲学书单(一般都内容差不多),挑选你喜欢的类型读。
如果你是中学生的话,可能上述的教材对你而言都太难了,我想你可以读一些入门哲学读物:综述类的西方哲学史比如《苏菲的世界》,如果读原著的话,柏拉图《斐多》等对话、亚里士多德的书比较简单一些(希腊的都相对好懂点,越近代越难,笛卡尔、康德、霍布斯看原著都很费解),近代卢梭、洛克的书也简单些,现代有很多易懂的普及类哲学图书比如桑德尔的《公正》等等。中哲的话,原著的《论语》这类的书可以看看了解一下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后面的玄学、理学思想比较难懂了;综述类的我不太了解……简单的话应该有一些介绍国学的书目吧……

4. 推荐几本哲学著作

哲学书籍浩如烟海,好书不胜枚举。我就给你推荐一些国产的哲学入门书籍吧:回

韩树英的《通答俗哲学》;

《哲学通论》;

汤哲声《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

邢煦寰《通俗美学》;

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间——道德与哲学新论系列》;

汪方华通《通俗电视剧美学(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通俗电视剧)》

《数学游戏与欣赏》

这些书籍,比较贴近生活,又很有哲理性,可以一读。

当然,如果是要专业的书籍,我个人认为莫过于各所大学的哲学类本科试用本教材,和硕士阶段研读的教材,这些个教材论述严谨,逻辑严密,定位也比较高,只要去书店一逛,尤其是去有哲学专业的大学附近书店转悠的,很容易在社科类图书、教材类图书或考试类图书里找到这种专业著作。

5. 关于哲学的书籍都有哪些

1、巴门尼德篇(前387~前347)
Parmenides

[古希腊] 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出生于雅典,其家世中有雅典贵族血统,并与雅典名流交往甚密。苏格拉底受审,柏拉图亲临现场并写下了名篇《申辩》。公元前38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柏拉图回到雅典,在郊外创建一家学校,即著名的柏拉图学园。

《巴门尼德篇》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图以巴门尼德之口对自己以往借少年苏格拉底之口表述出来的“理念分离”观进行诘难和批判,对自己以前的理念论进行批判反思,提出的核心问题是相反的东西能否相互结合起来,指出了少年苏格拉底坚持理念与事物相分离的理论所产生的无法克服的困难。在第二部分,柏拉图借巴门尼德之口提出了八组假言推理并进行了具体论述,从正反两个方面继续探索了如何达成对上述核心问题的初步解决。
据商务印书馆1982年中译本)

2、形而上学(前384~前322)
Metaphysika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最博学的人,著作极为丰富,主要有:《形而上学》、《物理学》、《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论灵魂》、《天论》、《动物志》、《论植物》、《诗学》、《工具论》等。他的学生(特别是安德罗尼科)编辑整理了他的大部分著述。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论述一般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认为,哲学是一种智慧的科学,是关于本原和原因的科学。哲学尽管在实用性方面比其他学科要差,但在探求原因方面却优于其他,因而也就更具认识价值。事物的原因可区分为四种:“形式因”、“质料因”、“变化因”、“目的因”。形式因是事物存在最基本的依据。在本体论上,事物的存在首先就是实体的存在。实体是个体的,是具体的、客观的存在。实体并不依赖于主体;实体之外的其他范畴则只是对实体的属性加以界定的谓词,亦即是量的范畴。独立的质料或独立的形式都是不存在的。人的创造性活动是将形式同质料加以结合的一种活动。单纯的质料只是潜在的实体,而形式才是实现的本质,亦即真正的现实实体。形式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是事物的本质的规定性;形式作为普遍的通式也是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同时是事物之所以有如此这般追求的动力,亦即是目的因与动力因的集中体现。质料是事物的目的可以得到实现的可能,从而也就是消极的。形式因只能求助于某个永恒的、非感性的实体来加以解释,这也就是事物的“第一推动者”:某种不被运动而也有运动的东西于是也就是永恒的、现实性的实体;进而言之,“神是有生命的,生命也就是思想的现实活动,因此神也就是现实性,也就是其自身的现实性,他的生命也就是至高无上的善和亘古永恒”。

《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哲学问题的著作,对以往的哲学进行了可贵的总结;它对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形而上学》和其他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也成为仅次于《圣经》的绝对权威;本书所论证的大量术语成为近代以至现代哲学探讨得以推广的立足点,特别是由这些术语衍生的概念更有许多造就出新近的许多学说。《形而上学》对人类认识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据商务印书馆1962年中译本)

3、物性论(约前99~前55)
De Ratura

[古罗马] 卢克莱修(Lucretius,约前99~前55),生于罗马共和国末年,约与凯撒同时。除《物性论》外,历史上未留下有关卢克莱修生平业绩的任何可信记载。

《物性论》以拉丁文的抑扬六步格诗歌体写成,溶哲学、自然科学和诗歌为一体。全书共分6卷,分别论述宇宙无限、原子运动、心灵本性、肖像与感觉、生命起源、以及自然、社会中的奇异现象。《物性论》认为全部自然都是由不变始基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是坚实而不可再分的终极因素,有大小、形状、重量上的区别,可以永恒运动存在且数量无限;原子偏离轨道的倾斜导致相互撞击、结合,构成万物;当这些原子由于各种原因相分离的时候,事物也就走向死亡。虚空是无形体的存在,是包含在坚实物体之中、为原子的运动提供场所和条件的不可见的始基;它与作为始基的原子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包含而自然创造出万物。宇宙是无限的永恒物质循环体。
(据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译本)

4、新工具(1620)
Novum Organum

[英]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近代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实验科学的奠基人。1626年3月底的一个寒天,为研究冷冻与防腐,不幸得了支气管炎,在4月复活节的早晨与世长辞。培根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在他主编的《网络全书》的序言里称培根为导师,说他完成《网络全书》这部巨著就当归功于培根的激励和指引;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说:“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培根取得这样的地位是与其代表作《新工具》密切相关的。

《新工具》的目地是扫除人类认识道路上的障碍:观念的错误和论证方法上的错误。全书共分两卷,第一卷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传统的经院哲学体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观念;第二卷是在第一卷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建立一种科学的归纳法。

该书指出,在经院哲学统治下,有四种错误的观念: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假相就是不如实地反映事物本身,而是另外增加了不属于事物自身的东西。种族假相来自于人类的成见和狭隘性,感官的无能,它以感官做事物的量尺,因而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每个人由于环境、教育和能力的不同,使人们注意不同的东西;市场假相即语词对思想的影响;剧场假相是指由于哲学的教条以及一些错误的论证法则导致错误认识。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探求事物,通过经验并依据经验,从经验中导出事物的规律性认识。
(据《中外社会科学名著千种评要-西方哲学》华夏出版社1992年版)

5、哲学原理(1644)
Principae Philosophiae

[法] 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哲学家。笛卡尔生活时期的法国,宗教保守势力很大,他一生很谨慎、深居简出,力图避免宗教保守势力的迫害。但他还是很有学术勇气的,他指出经院哲学体系一派胡言,强调运用新的理性的方法建立为科学发展服务的新哲学,但他没有采取激进的方法,而是以隐蔽的形式使进步的思想内容与宗教势力能够接受的形式结合起来。《哲学原理》具有这个特征。

本书共分论人类知识原理、物质事物、可见世界、地球四部分。该书首先指出,为了在难辨真假的情况下追求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必须在一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的事物都来怀疑一次”,不仅怀疑现有的一切知识和观念,而且可以怀疑宗教教义和我们的身体诸方面,从而得出“我思故我在”作为理论演绎的出发点和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石。我在思维并且在怀疑,因而我存在并且是不完满的,我心目中完满的观念只能来自最完满的上帝;由于上帝包含了所有各种属性(包括“存在”这种属性),所以它必然存在并且是外部世界客观物质存在的源泉。所以,自我(心灵)、上帝和物体这三种实体是存在的,其中前者的根本属性是思维,不是由物质产生的并且不以物质为转移;后者的根本属性是广延,不能思维且不具备产生思维和意识的能力。确定了这三种实体的存在,就完成了“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为建立哲学和人类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商务印书馆1958年中译本)

6、人类理解论(1671~1690)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英]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52~1740),英国哲学家。出生在一个小地主兼律师的家庭。1668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67年到后来英国辉格党风云人物沙夫茨伯利伯爵家作家庭医生和秘书。1682年,沙夫茨伯利在同代表王家势力的托利党的斗争中失败逃往荷兰,1683年,洛克也追随前往。1688年“光荣革命”胜利后,在政府中历任要职,成为辉格党的重要理论家。

《人类理解论》中提出并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探讨人类知识的起源,确度和范围。”该书提出著名的心灵“白板”说:“人心如白纸似的,没有切标记,没有一切观念”,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经验分为两种:对外物作用的感觉,可以得到了黄、白、热、冷、软、硬、甜以及一切所谓可感物等等观念;对内心作用的反省,即内经验就是人的心灵对自身内部的心理活动如知觉,思想,信仰,推论,认识,意欲,以及人心的一切作用的考察和注意
(据商务印书馆1981年中译本)

7、人是机器(1747)
Lhomme Mochine

[法] 茹科安•奥弗雷•拉梅特里(de la Mettrie,1709~1751),哲学家,出身于法国西北部圣马洛城一个富商家庭。1747年,在荷兰他匿名发表了《人是机器》一书,因对上帝的不敬遭到当地僧侣和贵族的仇恨和诽谤,并扬言要对他处以极刑,不得不逃亡到普鲁士。在“开明君主”腓特烈二世的庇护下继续行医和写作,并任宫廷御医。1751年因食物中毒死去。安葬时,腓特烈亲致悼词,对他的学问和人品推崇备至。

《人是机器》以心灵与肉体的关系问题为起点,按照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体系分成对立的两派:唯物论体系;唯灵论的体系。心灵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洞的名词。一个思想谨严的人在使用这个名词时,只是指我们身体里那个思维的部分。该书认为:“人是机器,……而又是一个动物。”“人体是一架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体温推动它,食料支持它。”人只不过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脑子和心脏的距离成比例地更接近一些。只有教育才把我们从动物的水平拉上来,终于使我们高出动物之上。人作为个体不同于另一个个体的原因在于体质和体液的不同。心灵和身体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

(据商务印书馆1959年中译本)

8、纯粹理性批判(1781)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德] 伊曼努尔·康德(Lmmanuel Kant, 1724~1804),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一生最著名的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其中《纯粹理性批判》是后两个批判的基础。

分析判断宾词预先已隐含在主词之中,这种判断不过是把预先隐含在主词中的东西推导出来而已,是先验的,不依靠经验就可以演绎出来,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综合判断中宾词预先不包含在主词中,宾词只能由经验提供,由经验提供的宾词扩大了主词的内涵,增加了主词的内容。但是综合判断没有普遍必然性。数学等科学知识表现为综合判断,同时又具有普遍必然性,具有先验的性质。数学等科学知识的先验的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呢?这是《纯粹理性批判》提出和研究的中心问题。
(据《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张世英著)

9、精神现象学(1807)
Phanomenologie des Geistes

[德] 黑格尔(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著名哲学家,生于德国符滕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的一个税务官家庭,少时聪颖勤奋,5岁入拉丁语学校,7岁入斯图加特城中学,不仅广泛观察周围事物,细心琢磨各种矛盾现象,而且特别喜爱研究和思考历史,并且阅读和摘录了洛克、休谟和康德的哲学著作。1801年他在耶拿大学任编外讲师时,抱着立志让哲学说德语的目的着手写作本书。

《精神现象学》分为序言、导论和正文三个部分。正文又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绝对知识6个部分。

该书认为真理是一个过程。真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概念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具体的有机的统一整体。真理是全体。真理不存在于直观或直接知识,真理是通过自身发展而达到的那种完满的本质。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绝对”自身分裂为二或树立对立面,向自己的对方和他物转化,然后又以对方或他物为中介,通过中介反映自身,最后回复到自身的同一性的过程。真理与谬误不是孤立的、彼此隔绝的,真理是通过克服一系列错误达到的。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克服、扬弃错误的过程。

该书认为精神发展的个体发生学历程和种系发生学历程是一致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分为三个阶段:真实的精神,伦理;自身异化了的精神;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的精神,道德。无论是以个体意识为对象的意识、自我意识和理性,还是以社会意识为对象的精神,都还停留在有限的范围内,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都还没有得到最终的实现。只有在宗教和绝对知识中,意识才以无限的绝对精神为对象,意识才发展成绝对精神,使主体与客体达到最终的统一。宗教以表象把握绝对精神,导致形式与内容的不一致,因而必须上升为绝对知识。绝对知识是用概念把握绝对,也就是精神对精神自身的概念式认识。

(据商务印书馆1962、1979年中译本)

10、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
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

[德] 阿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近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唯意志论创始人。生于德国但泽市(今波兰格但斯克)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出色文化素养和强烈自由精神的银行家,母亲是一个热衷交际文化名人、对家庭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女作家。1814年与母亲决裂迁德累斯顿后,叔本华潜心写作,花四年时间写成一生最重要的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于1818年8月出版。

本书共包括三版序言和“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世界作为意志再论”四篇,以及题为《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

该书从主客体的关系入手来解释世界:“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表象的世界具有主体和客体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其中前者是支柱、基础和条件。偏执其中一端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直观表象包括时空、感性直观、悟性和物质;抽象表象是概念,直观是一切知识之源。

(据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
Cours de Philosohie Postive

[法]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rnte,1798~1857),法国哲学家,实证论创始人。1818年起担任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后因意见不一致而另设课堂,讲授自己的思想体系。1832年起当了九年的巴黎工学院教授,1848年创立了“实证哲学协会”。主要著作有《实证政治体系》和《实证哲学教程》。

该书首次提出了反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论点,认为只有依靠观察和经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科学。“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相应有三种方法:神学方法、形而上学方法、实证方法。神学阶段人类探讨的主要目标是万物的内在本质和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即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力求控制外界又无能为力,只好创造出一个虚幻的神来代替无限夸大的人;形而上学只不过是前一阶段的改头换面,人们把超自然的神改换成抽象的实体和力量;到了实证哲学阶段,人们不再寻找现象背后的本质,承认不可能有绝对的概念,而是依靠观察和推理去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
(据《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2、基督教的本质(1841)
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

[德]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近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杰出的无神论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1830年,他匿名出版了《论死与不死》,揭露基督教教义的虚伪,遭到教会势力和封建政府的迫害,被迫迁居偏僻的布鲁克堡村。1860年,费尔巴哈举家迁居纽伦堡。1870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1873年4月13日,逝世于纽伦堡。

《基督教的本质》建立了以自然和人为核心的人本学唯物主义体系。全书分为三部分:《导论》,概述人和宗教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述宗教的人本学本质:第二部分,批判宗教的神学本质。书后还附有费尔巴哈续写的解释、注解和引证。该书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把自己的本质客观化为一个外在于人的精神性实体,人创造了神;人的异化物成了人的异己的力量,人被自己的创造物上帝所束缚。上帝的全知全能和无所不在等特性,都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属神的本质的一切规定,都是属人的本质之规定。”人对上帝的顶礼膜拜,实际上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崇拜。人肯定了上帝,便否定了自己。为了恢复人的权威,就必须揭露宗教的本质,否定上帝。

“上帝一般地就是类概念”。上帝的本质,并非某个个别人本质的异化,而是人的“类”本质被对象化为不同于任何个别的人并独立于任何个别人的绝对本质,并正是作为这样的本质而受到人们的崇拜。“类”概念的客观化是宗教的认识论根源所在。从哲学上解决“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即“类”与“个体”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无神论的基本前提。
(据《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载,荣震华译)

13、权力意志(1888)
Der Willet zer Macht

[德]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哲学家、诗人,近代最有争议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学说曾被纳粹分子肆意曲解成法西斯的理论支柱,希特勒曾亲自去拜谒尼采墓,并把《尼采全集》作为寿礼送给墨索里尼。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他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大师,《权力意志》影响了后来许多思想家。

《权力意志》是尼采逝世后由他的妹妹等人根据作者生前的笔记和手稿整理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该书打出重估一切价值的旗号。重估一切价值,兴趣不再放在肯定上,而是放在怀疑上;感兴趣的不再是“原因和结果”,而是坚韧不拔的创造性;不再是自我保存的意志,而是权力意志。它倡导“相信我们的自我胜似相信精神”。由于基督教道德和一般民主观念的影响,尘世间的人也就有了良心,有怜悯之心和忏悔的要求。在以往的价值评估中,这似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恰恰是人的孱弱的象征。在弱者那里,道德与信仰的要求还原成为对生命、健康、荣誉的渴望。而强者则摈弃了这些要求,留下来的只是对意志的“服从”。强者只是而且也只能“以肉体为准绳”。于是弱者的渴望也就成为强者的出发点,而支撑着强者前行的是具有强大能量的意志,亦即“权力意志”。
(据商务印书馆于1991年中译本)

14、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
Time and Free Will

[法]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哲学家、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的代表人物。在中学时它就写好了《时间与自由意志》,凭它他又获得了博士学位,该书是他的代表作。

《时间与自由意志》认为人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心理的绵延,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是意识深处心理绵延的产物。空间是纯一的,空间的各物构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而作为人的内在意识变化的绵延——时间则是不间断的不可分割的质的众多体。在社会生活中,外界的种种不同状态引起了人们内在的种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互相渗透,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组成了一个整体,并把过去与现在联在一起;由于想到这些状态的根本区别,意识就把它们看成一个无连续性的众多体,即把它们在其原存在的空间内排成行列,彼此外在化。这样,绵延因空间化被改变成了纯一的时间,外界也就呈现先后状态。只有抛弃感觉、概念等方法,通过深刻的内省才能掌握绵延。

15、实用主义(1906)
Pragmatism,A New Name for Some Old Ways of Thinking

[美] 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 1842~1910),实用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哲学家,心理学家。出身于一个神学家庭,曾获哈佛大学医学学位,并于1876年任该校的心理学讲座讲师,1880年任哲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心理学原理》,《信仰的意志》,《宗教经验种种》等。

《实用主义》认为,哲学史是人类几种气质的冲突的历史,经验主义在气质上属于刚性的,重视感觉,缺乏宗教信仰,持多元论的、怀疑的态度;唯理主义,属于柔性的,有宗教信仰的,持一元论的、武断的态度。经验主义不信仰宗教,理性主义则独断专行、抽象、不能解释现实。实用主义哲学则既能像理性主义一样,含有宗教性,又像经验主义一样,能保持和事实最密切的联系。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16、原始思维(1910~1922)
ПервобЫытное Мшление

[法] 维·布留尔(ЛЕВИ БРЮЛЬ,1857~1939),生于法国巴黎。1899~1927年任巴黎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后又任人种志研究所所长、巴黎科学院院长。关于原始思维他出版了三本著作,1910年出版《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22年出版《原始人的心灵》,1927年出版《原始人的灵魂》。《原始思维》是《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和《原始人的心灵》两本书的编译本,最初是俄文版。

《原始思维》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是还没有分化的、具体的思维。原始的思维中没有概念,只有丰富的表示人与物的专用语。原始人计算时,不能把数和对象分开。原始人反映在他们头脑中的是“心象概念”,它就像画出了细微特点的画面。原始人凭借记忆积累了大量“心象概念”,这是他们思维的基础。原始人思维的基础是集体表象。集体表象的具体形式就是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崇拜、风俗和语言。在原始人的集体表象中客体的映象与主体对客体的情感和运动因素融为一体。

(据商务印书馆1986年中译本)

17、存在与时间(1927)
Sein und Zeit

[德]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rgger,1889~1976),现代著名哲学家,生于德国巴登邦的梅斯基尔希。胡塞尔的学生和合作者,《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的编辑。1922年被任命为马堡大学哲学教授。

《存在与时间》的目标是追寻存在的意义。即存在为什么以及如何存在。海德格尔指出,传统的本体论所论述的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往往用界定存在者以代替存在,必须把本体论放在现象学基础上,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人出发研究存在。人作为特殊的存在者即是此在。此在在追寻和领悟存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表现了存在。此在的基本结构是在世。在世即此在与他人和他物打交道,前者为烦神,后者为烦忙。此在的本质特征是展开。此在通过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与他人联系起来,形成相互关心、相互排斥、以及互不关照三类关系;此在与他人经过相互竞争形成平均状态,建立起削弱人敏感性的公众意见,这就是此在的共在方式;此在以闲读、好奇、两可的方式存在,寓于其所烦忙的世界、所烦神的众人中,这是此在的沉沦,是此在受众人的统治。
(据三联书店1987年中译本)

18、沟通与社会进化(1929)
Die Kommunikeon und die Sorialeuolutin

[德] 哈贝尔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尔马斯一贯主张哲学研究应与经验科学相结合,并要勇于面对现实,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各种社会现象。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他先后发表了《社会科学的逻辑》、《认识与兴趣》、《文化与批判》、《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构建了一个以“交往”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批判理论”,《沟通与社会进化》正是这个设想的理论概括。

该书循序描绘了三个理论层次:关于沟通的一般理论;关于一般的社会化理论;关于社会进化的理论。

哈贝尔马斯认为,以达到理解为目的的沟通行为是最根本的社会行为,因而普遍语用学的任务就是确定并重建沟通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在哈贝尔马斯看来,言语的有效性基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依据上面的分析,这四个方面也就是沟通行为的一般假设前提,这样我们分析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进化理论就有了一个统一的框架。

6. 哲学本科教材数目

不同学校有些差异,以这个人民大学为例,教材基本和课程同名或相关

哲学专业
一、全校共同课 45学分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中国近代史纲要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大学汉语
5.大学英语
6.微积分D
7.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D
8.计算机应用基础
9.计算机应用类
10.心理健康
11.体育
1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13.国防教育
二、全校指导选修课 28学分
1.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
2.原典选读类课程
3.人文艺术类课程
4.法政类课程
5.管理类课程
6.经济类课程
7.理工类课程
8.暑期学校课程
三、全校任意选修课 6学分
四、学科基础课 28学分
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
4.西方哲学史(上)
西方哲学史(下)
5.中国哲学史(上)
中国哲学史(下)
五、专业必修课 22学分

1.伦理学原理
2.数理逻辑
3.美学原理
4.科学技术哲学
5.宗教学概论
6.管理哲学

7.哲学素质培养
8.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六、专业选修课 22学分
1.科学、技术与社会
2.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3.伦理学专题
4.西方哲学问题
5.宗教哲学
6.哲学前沿
7.哲学导论
8.当代哲学热点问题
9.儒学源流
10.《周易》入门
11.老庄哲学
12.古希腊哲学选读
13.德国哲学选读
14.分析哲学选读
15.伦理学前沿问题
16.中国伦理思想史
17.西方伦理思想史
18.逻辑哲学
19.中国美学史
20.西方美学史
21.现代西方美学
22.大众文化研究导论
23.自然哲学
24.世界科学技术史
25.宗教与科学
26.佛教概论
27.宗教社会学
28.西方管理哲学
29.东方管理哲学
30.中国管理哲学
31.管理心理与行为
32.经济哲学
33.基督教概论
3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35.政治哲学
36.心灵哲学
37.逻辑史
38.现象学诠释学选读
七、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 16学分
1、原典读书笔记
2、学年论文
3、毕业论文
4、社会调查与研究
5、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
6、专业实习
宗教学专业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专业必修课20学分
1.宗教哲学
2.伊斯兰教历史与思想
3.道教历史与思想
4.宗教社会学
5.佛教历史与思想
6.基督宗教历史与思想
7.宗教人类学
六、专业选修课 28学分
1.哲学前沿
2.宗教文化专题
3.佛教名著选读
4.基督宗教名著选读
5.道教名著选读
6.伊斯兰教名著选读
7.佛教哲学
8.宗教与科学
9.宗教伦理学
10.德国哲学选读
11.分析哲学选读
12.中国伦理思想史
13.西方伦理思想史
14.佛教经典选读
15.道教经典选读
16.道教哲学
17.基督教哲学
18.政教关系研究
19.民间宗教概论
20.宗教心理学
21.宗教艺术
22.当代宗教
23.新兴宗教概论
24.神话学
25.比较宗教学
26.西方管理哲学
27.政治哲学
七、略
伦理学专业
一、略
二、略
三、略
四、略
五、专业必修课23学分
1.伦理学专题
2.中国伦理思想史
3.西方伦理思想史
4.应用伦理学专题
5.中国伦理学名著选读
6.现代西方伦理思想
7.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读
8.近现代中国伦理思想
9.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
10.伦理学方法
六、专业选修课 32学分
1.哲学前沿
2.伦理学前沿问题
3.元伦理学专题
4.道德心理学
5.伦理社会学
6.政治哲学
7.社会哲学
8.历史哲学
10.人道主义思想研究
11.人生哲学
12.现代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读
1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14.文明礼仪
15.中外伦理文化比较
16.法伦理学
17.价值哲学
18.老庄哲学
19.德国哲学选读
20.分析哲学选读
21.中国美学史
22.西方美学史
23.自然哲学
24.科学、技术与社会
25.经济伦理学
26.生命伦理学
27.宗教伦理学
28.比较德育
29.西方管理哲学
30.政治哲学
31.伦理学外文原著选读
32.东方伦理学

7. 如何自学哲学(已有一本《大众哲学》),如何做学哲学的笔记与心得

刚接触哲学时,我感到手足无措——我该读什么书?以什么顺序读?怎么读?去哪儿找书?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但如果缺乏指引,你会在摸索中花掉不少时间。有不少人私信我表达了自学哲学的迷茫;在知乎上搜索“自学哲学”时,我发现相当多的人有着同样的困惑,却没有人给出系统的答案。本文希望添补这个空白,告诉大家初学哲学时需要知道的事情。

一、一定要读外文资料

如果只阅读中文资料,你的学习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首先,中文哲学资料的数量少,导致你的选择范围和眼界受到限制;其次,中文哲学资料的质量相对较差,译作和原创都乏善可陈。因此,我建议你至少要阅读英文资料,同时慎重阅读中文资料。

“可是阅读外文资料好难啊!”——难就对了,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第一天你或许只能读几页,但如果持之以恒,就会不断进步。而且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因为哲学讨论总是围绕着比较固定的哲学概念,这意味着一旦熟悉了它们的外文表达,你就不需要经常查词典。从这个方面讲,这可比读一本用词花哨的外文小说简单多了,对吧?

小技巧:如果觉得阅读外文本文很累、很难理解,可以试试翻译它——这会使你(不得不)读下去而且读懂它。

二、入门书(不定期更新)

打开国外顶尖哲学系的网站,你可以看到国外哲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一般来说,学生先要学逻辑学、哲学导论和西方哲学史,然后选修形而上学、认识论、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主要分支的课程,以及一些关于特定时期、流派和人物的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有对应的教材,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自学。

推荐一些适合初学者的教材(我尽量选择英语简单、通俗易懂的):

哲学导论:

Robert C. Solomon and Kathleen M. Higgins:The Big Questions: A Short Introction to Philosophy (10th ed.)
Duncan Pritchard: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y?

逻辑学:

Harry J. Gensler:Introction to Logic (3rd ed.)

哲学方法:

Timothy Williamson:Doing Philosophy: From Common Curiosity to Logical Reasoning
Jay F. Rosenberg:The Practice of Philosophy: Handbook for Beginners
James Andow: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Julian Baggini and Peter S. Fosl:The Philosopher's Toolkit (2nd ed.)

哲学史:

Roger Scruton:A Short History of Modern Philosophy: From Descartes to Wittgenstein
Samuel E. Stumpf:Socrates to Sartre and Beyond: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认识论:

Noah Lemos:An Introction to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Duncan Pritchard: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Knowledge? (4th ed.)
John Turri:Epistemology: A Guide

语言哲学:

William G. Lycan:Philosophy of Language: A Contemporary Introction (3rd ed.)
Gary Kemp: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Philosophy of Language?(2nd ed.)
Collin McGinn: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Classics Explained

形而上学:

Alyssa Ney:Metaphysics: An Introction
Robert C. Koons and Timothy Pickavance:Metaphysics: The Fundamentals

(感谢

@沧粟

的推荐,亲测好读!)


元形而上学:

Tuomas E. Tahko:An Introction to Metametaphysics

心灵哲学:

Jaegwon Kim:Philosophy of Mind (3rd ed.)

科学哲学:

Samir Okasha:Philosophy of Science: A Very Short Introction

行动哲学:

Lilian O’Brien:Philosophy of Action

伦理学:

Jonathan Wolff:An Introction to Moral Philosophy

元伦理学:

Matthew Chrisman: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Metaethics?

政治哲学:

Will Kymlicka: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Jonathan Wolff:An Intro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

知觉哲学:

William Fish: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A Contemporary Introction

现象学:

Dan Zahavi:Phenomenology: The Basics

哲学论证:

Maralee Harrell:What Is the Argument?: An Introction t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and Analysis
Michael Bruce and Steven Barbone:Just the Arguments: 100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guments in Western Philosophy

哲学写作:

Aloysius P. Martinich:Philosophical Writing: An Introction(3rd ed.)

(注1:宗教哲学、美学、法哲学等其他分支我没有能力推荐,希望有专业人士补充一下。)

(注2:推荐先读哲学导论、逻辑学和哲学方法,其他的按你喜欢的顺序读。)

(注3:有人可能会抱怨这个书单偏向分析哲学。我的回应是:首先,这些书只是一个开始,之后可以自由选择向分析哲学或欧陆哲学发展,而无论选择哪个方向这都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其次,欧陆哲学门槛较高,我没有发现太多适合零基础自学的书籍。)

三、阅读一手文献

哲学家们的原创性著作即一手文献,比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对一手文献进行阐释和研究的是二手文献,比如《康德的先验观念论》。

对于学习哲学来说,阅读一手文献是十分重要且不可代替的。它的重要性在于,经典的一手文献提出了重要的问题,给出了重要的观点和论证,是哲学发展的根本源头。它的不可替代性在于,经典的一手文献常常带有丰富的可解释性,任何二手文献都只能给出一种理解,不可能穷尽一手文献的所有内涵。因此,在进行必要的准备后,一定要尝试阅读一手文献。

然而阅读一手文献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在没有老师指引的情况下。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的策略。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是:在入门阶段,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

  • 推荐阅读的:首先是欧洲近代哲学,包括笛卡尔、洛克、霍布斯、卢梭、贝克莱、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休谟、康德等人的著作。其次是分析哲学,包括罗素、卡尔纳普、蒯因、克里普克等人的著作。推荐的原因是表述清晰易懂、不需要太多前置知识。而欧洲近代哲学家尤为推荐,因为他们是现代哲学的共同资源,无论你之后选择研究哪个方向都能用上。欧洲近代哲学家著作中,推荐阅读的第一本书是休谟的《人类理智研究》,它是近代哲学中最平易近人的著作之一;分析哲学家的作品中,推荐你从卡尔纳普的两篇论文开始——《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和《论哲学问题的性质》,通过它们你可以学到什么是清晰的思考。此外还推荐Selected Texts with Interactive Commentary系列,这个系列有形而上学、认识论、语言哲学、伦理学和美学与艺术哲学五本书,每本书都是贴心的“问题简介+作者简介+原文+逐段解释和评论”的模式,新手可以从它们开始逐渐学会如何阅读哲学论文。

  • 不推荐阅读的:古希腊哲学,因为需要太多历史和语言的前置知识;中世纪哲学,因为需要太多古希腊哲学和宗教思想史的前置知识;康德之后的欧陆哲学(大家喜欢的黑格尔、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等就属此类),因为语言风格晦涩难懂,需要太多哲学史的前置知识);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中独特的一位,语言风格过于特殊,且需要数理逻辑和早期分析哲学史的前置知识。

  • 除此以外,有两本书是几乎必读的——柏拉图的《理想国》和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如果你想了解分析哲学,必读的还有克里普克的《命名与必然性》。之所以必读,是因为无论你之后研究哪个方向都很难绕过它们。当然,你不一定非要在一开始就读它们。

    说完了“读什么”,再说说“怎么读”。这里我只给出几点最基本的建议:

  • 关于译本:尽量阅读原文,因为翻译问题造成的误解实在太多了。如果不得不阅读译文,一定要选择最好的译本。可以看看二手文献都在引用哪个译本,看看豆瓣评分和评论(别太当真),或者问问懂的人。

  • 关于前置知识:很多一手文献如果事先没有特定的知识就理解不好,因此我们需要工具书和工具网站补充它们。工具书主要包括导论、文本义疏、论文集和哲学词典等。无论是著名的哲学家还是著名的哲学著作,都有相当多的相关工具书出版,学会在Library Genesis上搜索和下载它们。Cambridge、Oxford、Blackwell、Routledge和Penguin这几个出版社的书质量较高。也可以查阅斯坦福哲学网络和网络哲学网络。

  • 学会提问:阅读时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要积极追问。平庸读者的内心经常是这样的——“哦这样啊,你说这样就这样吧……”“哇,真厉害!”“好感动!”“不太同意,但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而优秀读者的内心经常是这样的——“这个概念的定义是什么?”“这一段的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被论证的?”“这个论证有效吗?”“这个观点是否与作者的其他观点有矛盾?”“可能的反驳有哪些?”“这个观点和哪些观点有联系?”“这个观点在哲学上的后果是什么?”“作者的假想论敌是谁?”……

  • 关于笔记:一定要记笔记,否则阅读时可能会理解不好,阅读后也会很快忘掉。笔记分为两种,一种是阅读时的笔记,另一种是阅读后的笔记。阅读时的笔记记在书边,主要是总结每一段的核心论点和论证,或者记下突发的小想法。阅读后的笔记记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上,主要是摘录要点、重构论证或概括文意。摘录的要点包括重要概念的定义和重要论点等;重构论证则是把文段中包涵的推理用符合逻辑的简练形式重写出来,通过上面推荐的哲学论证和逻辑学书籍你可以学会这个技能;概括文意是用小文章的形式概述文本的主要思路,上面推荐的哲学写作书籍可以让你写得更好。如果能请哲学专业人士点评你的文章,你会提高得更快。

  • 关于学习态度:“认为自己有可能没读懂”是一种态度,“知道自己哪里没读懂”是一种能力,它们十分关键却经常被忽略。如果你读过一本经典巨著后感觉都读懂了,一定要读一读二手文献,你会发现有太多东西是你没想到的,太多东西可以用不同方式去理解。“虚心使人进步。”此外读书切忌求快,不要有“只要把这些书都读完我就牛逼了”的天真想法,扎实地理解好了再读下一本。

  • 四、入门之后的学习

    有了一定积累后,就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向自由学习了。最好用的工具是PhilPapers,它能让你方便地搜索和下载论文。你可以挑一本喜欢的著作深入挖掘(上面不推荐入门时读的书现在可以读了),也可以以哲学问题为线索进行研究。有足够能力后,可以尝试写几篇正规的学术论文,甚至追踪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总之,以你喜欢的方式,享受哲学的乐趣吧!

8. 中国哲学史笔记

中国哲学史笔记 (资料说明: 中国哲学史笔记,手写版 ,字迹清晰 ,笔记详细。 )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复习资料 哲学概论(笔记) (资料说明: 哲学概论(笔记) )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资料说明: 西方哲学导论(笔记) )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 (资料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笔记,手写版 ,字迹清晰 ,笔记详细。 )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哲学简史》书稿 (资料说明: 作者:冯友兰。电子版,email发送。 )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3年考研真题 (资料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0-03年考研真题 )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复习资料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试题 (资料说明: 分A、B两卷 )

9. 3018中山大学哲学考研经验,及参考书。

一、关于初试:
中大外哲两门专业课是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内
(一)参考书容目
中大外哲并没有指定参考书目,不过貌似以前是有指定的,当然我也不是很清楚是多久以前......初试我用的资料有以下这些: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我本科所在的学校用的是这个教材)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笔记
(3)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笔记
(4)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中国哲学史我就只用了这个教材。
(二)历年真题
近几年的真题中大研究生招生网站都有挂出来的,至于以前的大家可以在网上、论坛都可以找到的。如果想要更多年份的建议这本《2018中山大学西方哲学史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也包含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