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老三哲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老三哲学

发布时间: 2021-03-30 04:37:16

A. 求经典的哲理小故事!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

【故事一】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
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
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
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爱猫扑.爱生活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
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
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
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
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感:新加坡听到的一句话-制度决定行为。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二〉 】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
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
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
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
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
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 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三〉】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
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
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
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
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
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
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
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四〉 】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
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
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
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
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五〉】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
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
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
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
,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
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
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
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
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六〉】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
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
"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
,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
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
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
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
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七〉 】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
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
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
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爱猫扑.爱生活。皇帝将使者
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
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
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八〉】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 一只鹦鹉前则标
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 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
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
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
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 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
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
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
领导人。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九〉】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
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
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
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
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
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十大经典哲学故事〈之十〉 】
陈阿土是个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
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 MORNING 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
是 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 而陈阿土亦
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
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
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与此同时,
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
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B. 急需深刻哲学故事,5分钟以内~急!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犹如一场时空之旅
生前的一瞬间我们穿越时空来到200亿光年的21世纪!
死后的一瞬间我们穿越时 空去到未知的未来!
生前的那瞬间时空达到永恒,而且无限接近宇宙起源的奇点!
死后的那瞬间时空达到 永恒,而且无限接近宇宙终结的奇点!
看开一点,忘记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今生.
也许,活得更好就是人生的意义,是吗?
祝愿人人都活得更好~

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境界开阔,气象雄浑,透露着一种豪迈气概,堪称豪放词的千古绝唱。词的最后一句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从全词来看,理解好这一句,对于领会整首词,乃至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许多人认为这一句带有浓重感伤色彩,说是破坏了全词大气磅礴的风格,且流露出消极的人生思想,对读者会带来不良影响。是否真的如此呢?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遭贬而不堕落,失意而不悲观,所以余秋雨称赞苏轼的“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1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儿子不屑地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注: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2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块儿洗碗盘,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突然,厨房里传来打破盘子的响声,然后一片沉寂。儿子望着他父亲,说道:“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注:我们习惯以不同的标准来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3 有两个台湾观光团到日本伊豆半岛旅游,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导游连声抱歉,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 而另一个导游却诗意盎然地对游客说: “诸位先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窝大道。” (注:虽是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4 同样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作文中说他们将来的志愿是当小丑。 中国的老师斥之为:“胸无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国的老师则会说:“愿你把欢笑带给全世界!” (注:身为长辈的我们,不但容易要求多于鼓励,更狭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义。)

5 有一个欧巴桑在首饰店里看到二只一模一样的手环。 一个标价五百五十元,另一个却只标价二百五十元。 她大为心喜,立刻买下二百五十元的手环,得意洋洋的走出店门。 临出去前,听到里面的店员悄悄对另一个店员说:“看吧,这一招屡试不爽。” (注:试探如饵,可以轻而易举的使许多人显露出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亏受骗的开始。)

6 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 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块钱吧” (注:有些人总以为是上苍欠他的,老觉得老天爷给的不够多、不够好,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7 在故宫博物院中,有一个太太不耐烦地对她先生说: “我说你为甚么走得这么慢。原来你老是停下来看这些东西。” (注: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结果失去了观看两旁美丽花朵的机会。)

8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赶快把鱼翻过来。快铲起来,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锅子歪了!” “请你住口!”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 “你当然懂,太太,”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注: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9 第一名 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全年级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可是连续叫了好几声之后,那位学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后来,老师问那位学生说:"怎麽了?是不是生病了?还是没听清楚?" 学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学没听清楚。" (名与利是多少人的捆绑、多少人的心结?我们被教育要争气、要出头,但是争气出头的,不过是少数人,沉默的大众毕竟还是多数。想一想,有那麽多人都和你我一样,不也是很兴奋的一件事吗?)

10 理由充份 一辆载满乘客的公共汽车沿着下坡路快速前进着,有一个人后面紧紧地追赶着这辆车子。 一个乘客从车窗中伸出头来对追车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须追上它,"这人气喘吁吁地说:"我是这辆车的司机" (有些人必须非常认真努力,因为不这样的话,后果就十分悲惨了!然而也正因为必须全力以赴,潜在的本能和不为人知的特质终将充份展现出来。)

11 原来如此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12 误会 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 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 "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於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 才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13 后生可畏 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当然啦!" 小男孩问:"电灯是谁发明的?" 爸爸:"是爱迪生。" 小男孩又问:"那爱迪生的爸爸怎麽没有发明电灯?" (很奇怪,喜欢倚老卖老的人,特别容易栽跟斗。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14 不必紧张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前,我该做甚麽?"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Take it easy!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

15 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

C. 想知道静秋和老三的更多信息

、想知道后来静秋妈妈对老三的评价

--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告诉我妈妈老三去世的消息。一方面,我仍然很担心我妈妈会责怪我年纪这么小就在谈恋爱,另一方面我也怕我妈妈会内疚。我记得那时我很赌气地想,你老是说我太早考虑这些事,现在我不考虑了,到时候你还得来劝我考虑这些事。

后来,我把我77年写的那个东西给她看了,也把老三的信和日记给她看了。她很难过,也的确如我所预料的那样,万般自责。但我知道她没有什么值得自责的,老三的病不是她造成的,我那时年龄那样小,才刚刚18岁,她让我们暂不接触也是对的。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即便人们知道老三不久于人世,我过早谈恋爱仍然是为社会所不容的。

我妈妈一直非常理解我,我到33岁才结婚,我妈妈受到的压力是很大的,朋友邻居经常来关心、劝说、介绍男朋友给我,但我妈妈从来没有催促我结婚。我去L市读硕士时,因为要跟人合住,我把很多东西都留在家里,是我妈妈帮我保存。搬了数次家,都没丢掉那些东西。后来我妈妈随我妹妹移民加拿大,她把那些东西都带到了加拿大。

我妈妈很赞赏老三的文笔和才情,说他比我爸爸的字和情书都写得好。(笑)

我妈妈知道我丈夫是离过婚的,她仍然同意了这门亲事,因为她觉得我丈夫很多地方象老三,她说:“这个人看起来会象小孙那样对你好的,我没意见。”

2、静秋是如何走过来的? 想请静秋分享坚强的秘诀.

-- 与其说我坚强地活了下来,不如说我糊涂地活了下来。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早恋是非常排斥的,连我自己都认为不该这么早就考虑这些事,所以我很多精力花在隐瞒这件事上。我参加了老三的追悼会,就在K市一家殡仪馆开的。跟遗体告别的时候,老三的遗体从一个平台上慢慢升上来,追悼的人站在四周,可以隔着玻璃看见他。

他静静地躺在平台上面,头顶上有黄黄的灯光,不知道是谁为他的脸化了一个很拙劣的妆,可能是为了他的肤色不那么苍白,他们在他脸上抹了胭脂一样的东西。看到他的遗体升上来,所有的人都在哭,但我没哭,我怕别人看出我跟他有不一般的关系。

后来掩埋他的骨灰坛的时候,我也去了,看着西村坪大队的人帮忙挖坑,填土,端芳她们都哭成泪人了,我也没哭。我现在已经不知道我怎么可以忍住不哭的了,可能一是怕别人知道我们之间的事,二是自己早就起过誓:流血流汗不流泪。

周总理逝世的时候,我哭不出来,但怕别人说我反动,只好一直低着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我每次带着学生去参加追悼仪式,总是哭得很伤心,因为我想起老三眼角滚落的两滴红色的泪珠。他弟弟后来讲那是因为他视网膜出血造成的,说他双目失明已经很久了,说他到最后皮下和内脏都出血,一定是很痛苦的。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痛哭流涕。可以说那是我第一次为老三流泪,因为有个流泪的正当理由。

可能我那时对“死”没有很真切的概念,可能直到现在我对他的去世仍然没有很真切的概念。人们深切认识到一个人离去,往往是因为在他应该出现的时间和场所没有看见他。如果你跟一个人朝夕相处了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习惯了,那么他一旦离去,你会很难熬过没有他的时光,每一件小事都会使你想起他。吃饭的时候,你会对着空空的座位流泪;睡觉的时候,你会为身边没有了那个人伤心。

但我跟老三在一起的时间实在是太有限了,没有形成习惯,他走了和没走,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区别。即使到了现在,我仍然觉得他就在西村坪上班,穿着他那(如艾米所言)著名的白衬衣和毛背心,或者他那著名的半长蓝大衣,走在暮色笼罩下的田间小道上。当村子里炊烟四起的时候,他已经在队上食堂吃过晚饭了,开始拉他的手风琴,那些勘探队员便唱起<<山楂树>>。

我从来没有把他在病床上的那个形像或者追悼会上的那个形像跟他本人联系起来,仿佛那只是某位朋友。而老三,永远是那么年轻,永远是那样笑吟吟的,永远住在西村坪,等待着我们下一次的约会,尽管我不知道下一次约会将是在什么时候,就像我从前也不知道下一次见面会是在什么时候一样。

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不知道于何年何月开始发展起来的LOSER哲学,也许只是阿Q精神的一个翻版。我总是安慰我自己,我跟老三不能长久地生活在一起,也许是件好事,这样我们就不会磕磕碰碰,为柴米油盐的事呕气吵架,他在我心目中就永远是美好的,我在他心目中也永远是美好的,我永远也不用担心他会变心了。

这种想法在我结婚之后变得更为强烈,我的丈夫在婚前的追求阶段,很多地方是能与老三媲美的。他也曾隔着河送我,在河岸上痴痴地站很久;他也曾在江边某个亭子里孤独地坐一整夜,因为他当时是个有妇之夫,我们的关系不能公开,而他工资又不高,夏天他就舍不得花钱去住旅馆。他从他工作的城市来看我,要坐一夜火车,很多时候,他没座位,只能坐在火车上的洗手间里。

后来我大着胆子带他上了我们家,但对我妈妈隐瞒了他已婚的事实。他在我家非常勤快,夏天总是洗我们一家人的衣服,那时还没洗衣机,都是用手洗。他对我也是百依百顺,什么小脾气都能容忍。

我到L大读研究生之后,离他工作的地方近一些了,他可以两星期来看我一次。我跟我妹妹住在同一间寝室里,他来了,就帮我们洗床单被子,还在我们的小床上为我们缝被子,惹得整个楼层的女孩都很羡慕。有时他买一只小鸡,洗净做好了,看着我跟我妹妹吃,他一口都不吃。

但是结婚之后,矛盾就渐渐出现了,因为他不再那么殷勤周到了,所以我又有了那种“豆芽菜”的感觉:婚前的他跟成医生是同一根豆芽茎,但婚后就分道扬镳了,成了两片豆芽瓣,一瓣金黄,一瓣霉黑。这次分岔点不再是“得手”,而是结婚。

那时我是有很深的上当的感觉的,连带觉得老三如果结了婚,说不定也会变成这样。老三的家庭条件好,说不定比我丈夫还难弄。也许这种想法对老三是极大的亵渎,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帮我熬过了那些想念他的时光。

作者: 山楂树之恋 2007-8-8 12:12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转帖】静秋答网友
我丈夫是结过婚的,而我直到跟他“同房”的那一天,一直是个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这一点,也是我心里一个很大的“包”,经常觉得难受,觉得“亏了”,早知道是这样,不如那时跟老三如何如何了。当然这也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老三即使知道我未来的丈夫是个结过婚的人,恐怕他也不会做那事。他是以怎样的毅力克制住了自己,我就无从知道了。

引用黄颜的话:“如果在适当的时候打住,大多数爱情都可以是美好的,大多数情人都可以是伟大的。故事里的爱情往往比生活中的爱情美好,是因为故事能打住,而生活不能打住。”

当然这同一个黄颜也说过:“人的一生分很多阶段,对每个阶段爱情的定义可以是不同的。你没听人说,夫妻两个,如果在白发苍苍的晚年,能互相搀扶著上医院,就是那个阶段最美好的爱情了。你不能指望两个老家伙还轰轰烈烈地打仗嘛。”

所以我常常是自相矛盾的,算得上机会主义,太想念老三的时候,就把“跟他结了婚会吵架”的推理搬出来,让自己庆幸两人没机会结婚。神经够坚强的时候,就想一想老三的好。

3、从年龄上推断,静秋在大学里任教时至少45岁了吧。佩服,至少我没有这么大的勇气。

--- 我在77年参加过高考,报了L省医学院为第一志愿,我父亲当时仍戴着地主分子的帽子,我很担心他的事会影响我,所以也报了地区医专,地区师专,并且填了“服从分配”。那时不公布成绩,但考完后我被通知体检了,说明我上了分数线。后来有个一同高考的同事托她的男朋友打听到了分数,她比体检线高二十分,我比她高三十分,大家都说我填的志愿太低了,应该填清华北大的。

最后我的那个同事被录取到上海交大,而我这个高她三十分的人,什么学校也没录取。那时官方一直说不看成分,所以到底我为什么没被录取,我就不知道了。

78年的高考是在77年高考之后半年就举行的,因为要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我那次没考,因为等通知就已经等得快到考试时间了,而且也很怕再遭一次打击。我想参加79年的考试,也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但临到报名的时候,K市文教单位制定了一项土政策,不让在职教师参加高考,因为77年和78年几乎把所有的青年骨干教师都招走了。

这个政策延续了很多年,我后来就一直没机会参加高考。后来我妹妹考上了L大的俄语系,读完本科后工作一年,又考上了L大的研究生。我那时的年龄已经不能再报考本科了,我妹妹一直鼓励我去考研究生,我就报考了研究生。那时我正在大专进修,按招生简章是不能报考的,我只好在居委会开了一个待业青年的证明,参加了考试。

本来是想把那次作为一个模拟考试的,所以没准备考上。考完后,感觉也很不好,对我妹妹说想自杀。(笑) 我妹妹说即使是想自杀,也要等到分数出来再自杀。分数出来后,我考了总分和每门单科第一,把我自己都搞糊涂了。

L大研究生院看见我是社会青年,准备把我树成自学成才的典型。但到了转档案的时候,我不得不通知学校,八中和K市文教局以报名不符合手续为由,不给我转档案。最后L大研究生院不仅不敢录取我,还发了一封信给我和我学校,批评我违反招生制度,以不正当手段骗取报名机会。(笑)

第二年,我已经大专毕业后分到K市一所重点高中教书,我通过正当渠道报了名,再次以最高分考上L大的研究生,K市文教局仍然想卡我,我只好求助新闻媒介,最终进了L大英文系攻读硕士学位。那时我已经三十岁了。

读完硕士后留校任教,结婚生小孩,胖得不成体统,经常跟丈夫冷战。过了几年,觉得呆在大学没有博士学位基本是没前途的了,才谋求出国。出来时,已经39岁了,到C大后,仔细算了一下,发现读完博士回国,已经过了L大录用海外留学人员的规定年龄,只好改专业,谋求留在北美。这样拖拖拉拉的,就到了四十七、八岁。好在美国不那么讲究年龄,我在美国找工作的时候,我国内的那些中学同学早就退休了。她们听说我在找工作,都很同情我;我听说她们都下岗或者退休了,也很同情她们。(笑)

很多人说我是个有毅力的人,活到老,学到老,但其实我只是迫不得已。

作者: 山楂树之恋 2007-8-8 12:14 回复此发言

--------------------------------------------------------------------------------

D. 老三来五七相合发大财

一、万世师表——文圣孔丘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殿堂中,一直被尊为“圣人”者,孔子当属第一人。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创立了影响他身后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儒家和儒家学派,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开山祖。刘诒徵先生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中国无文化,自孔子以前之中国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之中国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卓越贡献,奠定了他的“万世师表”的“文圣”地位。

二、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武圣关羽
被后人尊为“武圣”的关羽本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员大将,虽因其战功卓著被封为汉寿亭侯,蜀汉后主又曾追谥他为壮缪侯,但其地位、名望本来并非很高。然而,星移斗转,日月沧桑,在中国长达千余年的历史赓续中,后的关羽却备受推崇,自宋至清,历代帝王对其封谥日益趋隆盛,由侯而帝,由帝而圣,终于使关羽的身价陡增至与“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神位上,关羽的名讳也变成了关公、关爷、关夫子、关帝、关帝圣君等尊号。

三、史家之绝唱——史圣司马迁
在群星闪耀的历史学的大舞台上,最为光彩夺目的,无疑首推西汉时代的司马迁。他以自己杰出的才智、广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创造了一部规模空前,见识超群的史著——《史记》,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从此将我国的史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史记》的出现,还使史书从内容到体例都为之一新,后世作史者无不奉其为样板,他们递相祖述,便产生了以《史记》为母体的二十五史。

四、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杜甫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那么杜甫就是站在这座高峰上雄视千古的大诗人。他以凌云的健笔、深沉的情感,状物写意,勾勒出安史之乱前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阔、思想之深刻,给后世留下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的以诗的形象组成的历史画卷,从其笔端流出的诗句被称为“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亦诗亦史,或铺或叙,回旋顿挫,往复跌宕。五七言律诗则更富有创造性,属对工整,声律精密,到了炉火纯青、完全成熟的地步。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海涵地覆的艺术才能,“转益多师”的学习态度,“毫发无遗憾”的严肃创作精神,这些艺术上的成就使其无可争辩地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圣”。

五、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书圣王羲之
世界上文字的种类虽多,书写也都有工拙美丑的区别,但真正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不断有人开宗立派,各呈异彩而蔚然成为书法艺术的,却只有中国汉字一家。日本“书道”也是从这根子上派生出的。中国书法从文字书写的实用中演化成艺术,虽则一直并未完全脱离“实用”的若干因素,然而确实在“实用”之外开拓了以笔墨抒情的广阔天地,它凭借似乎极单纯的线条点画,通过神妙的空间分布、时间节律和生动的笔情墨趣,表现十分丰富深刻的情愫内涵和精神世界。因此这门特殊的高雅艺术带有很浓的哲学意味,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极为凝练的负载者。“书为心画”,在世界各国的众多艺术品类中,实在还找不出同样的艺术样式来。古代中国人对作用神奇的文字抱有很深的的神秘感,于是传说带想象,树起半人半神的仓颉作为创作文字的始祖,奉为神明。然而文字并不就是书法。在书法艺术已有一定的历史发展之后,人们又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书圣”,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事。研究王羲之,是认识和理解中国书法文化的关键,也是中国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六、丹青高妙,冠绝古今——画圣吴道子
在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有名的画家何止千百,各领风骚的也不乏其人,但只有一人被称为“画圣”,他就是唐代的吴道子。他受到历代人们的崇敬,民间画工还尊之为“祖师爷”,顶礼膜拜。吴道子在他活着的时候即已名满天下,去世还不到一百年即被当时人尊为“画圣”。

七、医宗方祖,泽披万世——医圣张仲景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对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医药学的发展,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所积累的医疗经验,更离不开许多杰出医学家的智慧结晶。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不仅有十分高尚的医德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用精湛的医术救治了无数的病人,而且还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写下了光辉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他首倡对伤寒六经辨证和杂病的八纲辨证原则,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使古典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时间紧密结合,大大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促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后人把张仲景推为“医圣”,把他的医学著作奉为经典,世代相习。

八、圣手神医,百岁药王——药圣孙思邈
在我国的广大城乡中,很多地方都有药王庙或药王洞,至今陕西省耀县还有个药王山。药王是谁呢?为什么千百年来人民都要尊重他、纪念他呢?
药王原是我国隋唐间的一位著名医药学家,叫孙思邈,他又是个有着八十多年临床治疗经验的老医生,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搜集了四千多首医方,《千金翼方》中又有二千多首,这两部巨著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网络全书,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名著。他还创造了许多新的治病方法,为我国传统医药学作出了重大贡献。孙思邈在养生长寿、按摩气功上也有突出成就,本人就活到一百多岁。

九、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酒圣杜康
汉人焦延寿所撰的《易林》中,有“酒为欢伯,除忧来乐”这样的话,将酒视为给人带来欢乐的事物的首领(在古代,“伯”是首领的意思)。直到明、清 时代, 人们将最能令人激动的事情归纳为“酒、色、财、气”四个字时,仍将“酒”列为首位。由此可见,悠悠千载间,酒作为“欢伯”的地位不可动摇。
随着人们理性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原始时代的物类崇拜转化为封建时代的圣人崇拜。于是,秫酒的创造者杜康,也由此作为酒的象征而进入古代地位最为显赫崇高的圣人的行列,受到产酒之乡的人们及好酒嗜饮的人们顶礼膜拜,世代不绝。一代枭雄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犹如洪钟大吕,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回响不绝。

十、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茶圣陆羽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它一直以其独具风采的内容与形式饮誉海内外。毫无疑问,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先后有许多人起了促进作用,然而,若论其中贡献最为卓著、影响最为深远者,那就非享有“茶圣”之称的陆羽莫属了。
他一生经历丰富,学问广博,在文学、史学、戏剧、音韵、方志、书法等许多学科领域均有成就。然而,他最有影响且最为后人称道的,则要数其茶学造诣及专著《茶经》。

还有一说:
1.至圣孔子
2.亚圣孟子
3.医圣张仲景
4.诗圣杜甫
5.词圣苏轼
6.药圣李时珍(还有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
7.茶圣陆羽
8.文圣欧阳修
9.画圣吴道子
10.书圣王羲之
11.草圣张旭
12.兵圣孙武
13.谋圣张良
14.木圣(科圣)张衡
15.酒圣杜康
16.史圣司马迁
17.武圣关羽

E. 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指的是哪五篇。“老三篇”又是什么。

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1实践论 2矛盾论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

F. 老二哲学怎么做

最近一些事情让我想到了老二哲学,
不是每个人都要做第一,
做老二更快乐,也更实惠。做老大是要有很大的才能,并且要冒很大的风险的。我也曾做过某个方面的老大,我发现如果成功了你继续做你的老大,如果失败了连老二都做不了,因为你后面还有老二、老三、老N在盯着你的位子呢?而我发现老二或老三其实是最实惠的,你想啊,老大失败了谁上呢?当然是老二老三啊!(当然,如果你有绝对的实力或者没有老二另当别论。)
老二的哲学在中国特别丰富,记载着老二的哲学的书籍简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你试着数算一下:论语、春秋、孟子、礼记、春秋繁露、朱子全书、曾国藩家书……资治通鉴、大学中庸、二十四史……总之,老二的哲学,可称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代表。当老二的人不用向老大那样事事操心,而且躲在老大的后面没有很大风险但是待遇和老大一样。
孔子是万世先师,他的哲学,就是中国人的哲学,不当老大,甘当老二。
这种老二哲学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在细微之处时时可见:古时臣子面对皇帝,要甘当老二,老大再不行,也要忠于他;君子面对小人,也要甘当老二,任他再张狂,自己也要退一步为先;个人面对命运,还是甘当老二,三分人力,七分天命,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算当了皇帝,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大了,也要想方设法当老二,没人可以排在前头了,就给自己造出一个“天”,自称“天子”,当不了老二就给“天”当儿子。
大家如此热衷当老二,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懂得礼让,而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发现,当老二实在比当老大占便宜得多,
所以只要有些许智慧的人都以当老二为乐事。
曾经听到一位官员背最新的官场“三字经”:“当官要当副的,吃饭要吃素的,穿鞋要穿布的。”正想恭维他高风亮节时,他的补白又出来了:“当副的既可以享受领导的权力,又不用操心担责任;吃素的养好身体才能更好地吃肉,只有常吃素,才能更好地吃荤;皮鞋穿久了,换换布鞋,再穿皮鞋才有感觉!”
中国人的这种老二哲学确实非常高明,天塌下来先砸着高个子,
当老大固然风光,可也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催之是一样的道理,
聪明人深解其中之味,所以,在他们不具备当老大的绝对实力前,都是安居老二的。
曹操在别人劝他当皇帝时曾经说过一句老二名言:“我不当皇帝,我当周公!”这种以退为进的思维几乎成了一部分人几千年来政治谋略的基本模式:心里想着前台,身子却在后台。进可攻、退可守,十分符合孔子“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人生哲学。
这种一流人才指挥、二流人才表演的思想甚至传到了国外,出现了西方版的老二哲学:洛克菲勒在别人劝他竞选总统时也说过一句老二名言:“我不当总统,总统听我的。”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只看到风光没看到危险,一心只想当老大称王称霸的,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确实饱经险难的大风大浪,当不了老大要强行当老大的一般没有好果子吃。所以,面对非原则问题表现出“老二态度”,正好暗合了现代社会的进取理念:
最大的动力加最小的阻力等于最可能的成功。
做人要低调,做好老二吧。

G. 哲学解释事后诸葛亮

这是分析哲学,我们经过了这么多历史的血泪,难道还找不到一点历史的逻辑性吗?像你说的:哲学成了事前的政治思想动员事后成了禁锢人的意识形态,那么哲学还需要分析需要逻辑干什么?这种纯粹就是附庸风雅,甚至有了哲学为自己没事儿找点烦恼。
禁锢人的意识形态从这个形态中你肯定发现了这些政治家的无能弱智,不断的变换形态以为就可以压制群众意识其实在为社会为他们这些政治掌权者寻找最大的烦恼,时间一到肯定翘老三,这就是历史规律。政治者必知其规律在这些规律中寻找突破这就需要哲学的帮助。。。
哲学是发现这些规律背后的联系,政治者知其规律并勇于用自己的思想向前看这就叫高瞻远瞩。只要突破出这些规律就是有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