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消费社会学教程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消费社会学教程

发布时间: 2021-03-29 11:28:43

1. 急问一下,消费社会学这书如何,很是感激

消费涉及每一个人,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面临许多与社会和文化有关的问题。《消费社会学(第2版)》作者王宁认为,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和汇聚地。消费既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也是资本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因此,消费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消费生活向我们显示了,人们不但通过自己的“生产者”角色,而且也通过自己的“消费者”角色,与他人结成一定的分工、合作、交换和互动的社会关系。消费不但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而且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

2. 2019社会学考研,上海大学在全国排名怎么样好考吗

2019社会来学考研,上海大学在自全国排名靠前,考研难度较大,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上海大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向有组织社会学、社会分层研究、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都市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质量研究、社会人口学、数据科学与社会分析。
上海大学的参考书目如下:
《社会学》(第5版)吉登斯著 李康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现代社会学教程》(第3版)张敦福主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年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册)J特纳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0年或2006年最近两年
《社会学研究》、《社会》两本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章878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仇立平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社会定量研究的数据处理――原理与方法》(考前六章)翁定军编著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年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 巴比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9年

3. 侯均生西方社会学教程大家认为写得怎么样

那本书有的章节还行,有些实在是**!看的时候配合贾春增、杨善华和乔纳森·特纳的三本看吧!希望这个版本早日大改一下!

4.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消费理论

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s/yjswk/t20040922_2840.htm

当代中国居民消费分化的社会学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方式也日渐多元化。与此同时,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居民消费差距也越来越大。消费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结构分化的状况,而且,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健全,与特定阶层地位相联系的各种制度化的和非制度化的收益并不都能在收入中体现出来,一些人虽然收入不高,但是消费却不一定低,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消费的分化要比收入的分化更大。当前,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下,消费作为社会地位的表现方式,其阶层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而我国社会分层研究一般比较关注不同社会阶层在教育、收入等方面的分化,对消费分化的关注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对消费与社会阶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里关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社会阶层不同,其消费有何不同,也就是说消费的分化在多大程度上与社会分层结构是一致的,消费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结构分化态势;二是阶层地位及其他社会因素怎样影响了社会成员的消费。不考虑社会地位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解释力,本研究对影响消费的社会结构因素进行探讨也有利于深入认识当前我国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研究借助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资本”理论分析框架,结合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社会分层框架,根据中国的现实,提出了消费与阶层关系的一个分析框架和操作化指标。在布迪厄的分析中,阶层场域是由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决定的社会空间,在本研究中则是以职业地位为基础的、由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决定的社会空间,这三种资源内涵上与布迪厄的三种资本略有不同。本研究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当前我国分层次的等级消费已经形成,社会成员的阶层地位越高,消费水平也越高。由于消费行为的复杂性,个人消费不仅受这种职业分层体系的影响,还受到收入、教育以及体制因素的影响,不同职业地位的消费差别可能是收入差别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与职业地位相关的资源占有方式引起的,所以对于影响消费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因素是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
本研究从逻辑上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其次,回顾和梳理西方消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观点;参照消费与社会阶层关系的理论判断,建立本研究的消费分析框架;接着,在后面的三章中利用社会调查数据,分别从消费支出、消费方式和耐用品消费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验证上述理论判断是否正确;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对中国消费问题的解释及政策建议。具体地分为七章:
第一章是序言,主要说明所选择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回顾了当前消费研究的现状,明确了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及其定位,并对本研究要使用的深圳调查资料作了说明。
第二章主要是梳理社会学中关于消费与阶层之间关系的理论发展脉络。本章首先介绍了马克思、韦伯、凡勃伦、西美尔四位经典点理论家对消费与分层关系的理论论述,其次介绍了消费理论在当代的发展,如布迪厄的消费分层理论等,对消费社会学理论演进的脉络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在前面社会学家对消费与分层关系的理论基础上,特别是参照布迪厄的理论分析以及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我国的现实,提出了一个消费与阶层关系的解释框架和本研究的基本假设,确定了本研究中的因变量(消费支出、消费方式、耐用品消费)及影响这些因变量的各自变量(收入、教育、户籍身份、是否享受养老、医疗保障等)。
第四章论述了社会阶层与消费支出的关系。从消费支出看,地位较高阶层的消费支出水平也比较高。市场力量和体制因素共同影响着不同阶层的消费支出,住房支出受住房福利制度的影响较大,在控制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后,阶层地位高者住房支出并不高,但各阶层在总支出上却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化趋势,阶层地位高者总支出水平也比较高,因此,消费支出差别在很大程度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结果。
第五章分析了社会各阶层消费方式的分化。从外出就餐的餐馆类型、交通工具的使用、住房条件、工作与闲暇、服务消费等各个方面看,地位较高的阶层,如干部、企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其消费水平也高,阶层地位较低的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其消费水平相对也比较低,消费方式的阶层分化很明显。
第六章分析了社会阶层与耐用品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阶层地位越高,耐用品消费越多,较高社会阶层如干部、企业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与较低社会阶层如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消费差距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体制因素如户籍制度、养老、医疗保障的不同引起的,体制因素对较低阶层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较大。
第七章,首先在前面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费与社会阶层关系的基本结论,指出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分层是理解消费分化的有效途径,并根据消费方式的特点划分出四个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其次,根据本研究的结论提出了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建议;最后从理论层面上对本研究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6124

居民的生活法则: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的扩展
已阅读3568次

分类: 消费理论 就业与人力资源流动 文章提交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5-03-17

字体:大 中 小

在各种消费理论中,以弗•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理论较为有特色,但是其中有一个不合理的推证。莫迪利安假定一个人从20岁开始有收入,80岁寿终,20岁之前由父母抚养,当作既无收入也无支出,故生活年数是80-20=60年。
之所以说这是不合理的,是因为莫迪利安在生命周期说的假定中已经假定一个人的消费中包含了对自己子女的抚养,即自己的子女在20岁之前也是接受抚养的,换句话说,有20年中的消费是多个人的消费而不是自身的消费。因此,应该将自己对子女的抚养看作是父母对自己的抚养的对等,所以,一个人的生活年数仍然应该是80岁,而不应该是60岁。
每一个人都应该看作为是生命链条中的一个正常环节。如果按照莫迪利安的逻辑,退休后只有自食其力或者用收入购买子女的赡养了,否则就要将被子女赡养的年数从生活年数中减掉,这样生活年数就变成50年或者40年等等。养育后代赡养老人是人类生命链条得以延续的基本社会伦理,这种被养育和被赡养的因素,不应该构成对生活年数的影响,或者说因为对等而抵消。
对于生命周期说,需要提醒注意的另一点是,莫迪利安在其理论中所采用的“储蓄”概念是大众式的,而不是凯恩斯的自言自语和循环定义式的“储蓄”概念。西方经济学教程中经常将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当作凯恩斯式的消费理论之后的一个“其它消费理论”来补充介绍,但是基本概念方面还是有不小差异的。
本文以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理论为基调,做一点修正和扩展,尤其在生活时间分配上进一步细化,同时和劳动供给与工资率关系结合起来讨论。

一、基本概念、假定与符号
1、工作:下文中的工作包括厂商以获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
2、消费:下文中的消费包括厂商作为居民的日常消费。基本的生活(衣食住行玩医)费用开支具有可预见性和稳定性。假定一生当中在消费时间内每年的平均消费开支为Pc,这里的平均费用包括一生所有消费的分摊。
3、收入:包括居民以劳动力出售获得的货币报酬。包括厂商以经营管理获得的超过成本的收益部分,即经济学通常所谓的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之和。
4、工作年龄Nw:假定一个人的工作年龄是从20岁开始(6岁上学+6年小学+6年中学+2年工作前的职业教育),60岁退休,即Nw=40年。
5、寿命Nm。假定平均寿命为80岁,即Nm=80年。
6、生活方式:20岁之前由父母抚养;20岁开始靠工作收入维持直到死亡的生活费用;自己的子女也由自己抚养到20岁。抚养子女和自己被抚养抵消,相等于自己抚养自己的一生。和莫迪利安的假定有所不同,我们假定自己所接受的父母遗产和自己留给子女的遗产对等,即遗产因素不影响消费水平。赡养父母和退休后被子女赡养因素对等也不影响消费水平。
7、在40年工作年龄中,小时工资为w。假定每天工作L小时,每年工作300天。每年天文时间按照365天计。

二、收支平衡的生活
40年工作年龄Tw中的时间分配为:Tw=必须休息时间Tc2+可支配时间Tf1,可支配时间又分为用于工作和消费,即Tf1=工作时间Tw1+消费时间Tc1。只有在工作时间内是有工资收入的,单位时间平均收入w为固定常数。在此,工作时间设定……

5. 消费社会学的内容简介

我们通常认为消费者具有某些必须的生存需求和其他不那么迫切,但是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需求,因为这些需求取决于社会。对消费者进行长期的观察所得到的结论与此观点并不背道而驰。一个物质财富日益丰裕的国家的贫困人口往往通过消费原先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的消费品而终结贫困。
低收入家庭希望未来能够达到富裕家庭现阶段的消费水准,这种消费动力遭到了诸多批判。其中,最为激进的一种观点认为:这过于强调消费对于提高生活水准所具有的虚假的特征,实际上是对地球上存量有限的各种资源的浪费。能否留给后代子孙一个物质生活更为美好并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这一宏大命题,吸引了社会学家更深层次的关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研究消费的策略和方法。
本书回顾了法国、英国、德国和美国社会学家的经典分析。另外,我们重点探讨了三种理论,试图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
消费社会曾经有过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阶段:即使是最低社会阶层也有能力购买私人汽车和各种家用电器,在经历了那个时期之后,消费社会丧失了其吸引力,尤其是在年轻一代面前。这并不意味着青年人放弃了上辈人曾经费尽心血而追求的丰裕的物质生活,实际上,年轻一代对物质生活的向往逐渐被热爱自然、崇尚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热衷于各种社会交往活动所取代。
第二种理论着重探讨环境污染、交通阻塞、人流拥挤以及暴力犯罪。许多消费活动并没有事先预料到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后果,这表明消费并不能兑现先前关于舒适、休闲和安全的承诺。消费社会横跨多个历史时段,经受了欺骗、失望,甚至是军事动员。该理论的核心假设在于产品创新的性质。某些商品(例如因特网)的出现颠覆了原有的职业体系和个人生活的组织结构,照亮了未来,并重新激发起消费的欲望。
第三种理论强调消费者在生产各自的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的互相依赖关系。实际上,舒适与安逸取决于其他消费者的行为,而不仅仅是由商品来决定。例如某个社区被誉为“居住惬意并安全”;人们参团旅行希望整个行程“充满节日气氛,并能与团友结为朋友”;一间学校之所以优于另一间学校是因为前者拥有“刻苦并能够激励学生上进的氛围”。以上这些特征并不属于商业化的生产,也不属于家庭生产,甚至不属于公共产品。它们的出现具有偶然性,需要用户或者对其生产感兴趣的使用者的协调行动。将这些策略性的行动纳人考量的范畴,为理解邻里关系或者位于同一个地域内部的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当然,大众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它导致负面的后果,也带来正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发展迅猛,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首要的消费大国。上述三种最新的理论对于解读伴随着市场供应的迅速增长而在中国出现的诸多消费现象,具有一定的作用。谨希望本书能够引发中国社会科学界的同仁就消费社会的未来进行批判分析的兴趣。

6. 请教兄弟们,消费社会学这书如何,坐等你们

很不错的一本书,英文好的话,看原版比较好,更有味道

7.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的内容提要

本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是:在原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选材更加科学。逻辑更加清晰,内容更加准备,表述更加通俗。可以说,经过修订以后的《西方社会理论教程》无论是在西主方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介绍上,还是在具体内容的表述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更能适应和满足西方社会学理论教学的需要。

8. 哪位大神帮忙翻译一下 我真的看得太头大了 关于消费社会学研究的 加急!

正如读者通过这本书,它是有趣的吸引力

对意义的异国情调的需要,不仅对西方旅游搜索

在泰国的工艺实践的真实性(船)或居民的日常生活

在印度贝拿勒斯的(Huberman),但也为作者为他们吸引读者

到自己的帐户,因为毫无疑问,读者完全运

在市场和消费者的经验,作者描述的中心。在

与此相关,Huberman的文章启发了我最,不仅提供了一个简洁的

考虑如何消费体验产生成功的人际价值

相互作用,而且对如何,通过这一过程,人类(这里的孩子)

来灌输的价值在他们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会喜欢看的

Huberman开放更多的事实,在这方面,供应商的意义

儿童与成人,为他们的“顾客”,本文在各个战线上工作,

包括鲍德里亚的符号交换的概念,其理论啮合。

质量,发现这里和在一些书中的其他部分,确认的弱点

集合中的其他地方。更多的关心与演示和较强的编辑

方向将有一个更全面的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