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一池水的哲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一池水的哲学

发布时间: 2021-03-29 10:24:11

❶ 水包含了哪些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水是万物的本原(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这是较为朴素的本体论的形式,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生成的。例如水使得生物可以生长,大地湿润等。
中国哲学中对水的含义讨论最深刻的是老子
上善若水 他认为水可以滋养万物却不居功 看似柔弱却又充满力量。这充分体现出柔能克刚的秉性。

❷ 水的哲学含义!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水是万物的本原(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这是较为朴素的本体论的形式,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水生成的。例如水使得生物可以生长,大地湿润等。
中国哲学中对水的含义讨论最深刻的是老子
上善若水
他认为水可以滋养万物却不居功
看似柔弱却又充满力量。这充分体现出柔能克刚的秉性。

❸ 有关水的哲学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水的哲学的最高表述。水是生命之源,泽备万物,使大地人间充满生机,但是水其实什么都没有特意去做,水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活动。因此,水是“无为”的,但又是“无不为”的。人生也是一样,不用特意去做什么,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才算是“上善若水”的境界。

❹ 哲学关于水的

水的哲学-关于中华水文化的感悟 “伟大啊,开天辟地之时!万物初生、统领自然,时空形成。云行雨施,创造生命。上天赐给万物各种属性。太阳东升西落,天地变化,四时形成,草木繁盛。万物各得其所,给人类社会带来康定”。这是易经的第一卦乾卦,也是儒家的宇宙发生论。易经认为,自然产生四季,四季形成风雨、风雨创造生命,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水文化的民族。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从治水开始的,与水旱灾害抗争的历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洪水大旱、农民起义。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形如行云流水,也寓意着婉延前行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长江、黄河两岸。水孕育了中华民族,同时也磨炼了中国人的意志,启迪了中国人的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铸造了中国的文化和政治体制。中华民族的群体生存的意识,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宽容与仁爱的价值观,团结互助的精神,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民族性格,动态生存的哲学,刚柔相济和在曲折中前进的生存智慧,以民为本和走群众路线的政治理念以及追求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循环论的自然哲学都是在水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是道和仁的象征。水的品德已经接近于道了。从浩瀚的中华文化中可以感悟到水有以下一些德行:(一)水的生成过程象征着“无中生有”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中生有”。水由看不见的气态演变而来,从无形到有形,水的生成过程象证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创业哲学。穷则思变,忧劳兴国,白手起家,坚苦创业,从头做起,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楼台坐于累土。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二)水的生成过程展示了自然循环论水由气态的汽演变而来。气态的汽在冷凝的条件下变成水,水又因吸收太阳的热能而蒸发成汽。太阳东升西落,轨道变化形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冷暖不一,一日之内气候不齐。在太阳的作用下,水的蒸发与凝结过程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水汽生生灭灭,灭灭生生。大自然处于无限往复循环的运动之中。灭就是死亡,死亡叫做归根。归根叫做归于宁静,宁静是旧生命的解脱,旧生命的解脱换来的是新生命的诞生。这是新陈代谢的自然之道。弄懂这个道理就会理解生命的目的,平静地面对死亡,积极地面对人生。同时懂得这个道理就可以在利用自然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反之人类将受到惩罚。如果将地球近似作为半径为6370公里的圆球,大气对流层厚度取15公里,可以计算出当大气平均温度上升1℃时,空气的饱和含湿量将增加9500亿吨水汽。水的大量蒸发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干旱、沙漠化,而当水汽冷凝成雨以后,便会暴雨频发,地球上每个人将平均多承受150吨雨水,这就是温室效应的后果之一。所以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循环之道,避免温室效应。(三)天赋人权平等和无私奉献的品德老子说:“生之畜之,生而无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水让万物生长繁衍、养畜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持有功,引导万物而不主宰万物。水是万物的造物主,而地位低下。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这是什么思想?这就是天赋人权的平等思想。而且老子将这种平等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彻底的平等思想。这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之处。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墨子提倡兼爱。孟子说:“人皆能成尧舜”,民贵君轻。慧能和尚说:“人皆有佛性,人皆能成佛”。中华文明有天赋人权平等论的传统。反观西方文明。基督教的上帝用泥土造了人。上帝为什么要造人?为了要人帮他管理伊甸园。上帝与人是什么关系?主仆关系。人是上帝的奴仆,没有灵魂,也没有自由。当人偷吃了知善树上的果子之后,人就犯下原罪,并累及后代,人类的子子孙孙要受上帝惩罚。上帝无宽容之心,也无人权民主可言。西方的上帝,因造人有功而主宰人。中国的造物主与万物一律平等,这是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差异。它不仅是今天西方强权政治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思想根源,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在西方解体的思想根源。(四)凝聚产生力量和大一统的生存需求一滴水容易蒸发,然而当水凝聚成大江大海之后便有无穷的力量。水具有群体生存的意识,在凝聚中产生力量,在大凝聚中产生大的力量。水具有团结、仁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高尚品德。中国人在长期与水旱灾害抗争过程中领悟了水的生存之道,同时将其变成了民族性格。中国人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因而追求大一统。正是这种大一统的哲学,才使中华文明经历数千年不衰,并不断创造辉煌。(五)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子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说:“生之畜之,生而无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水具有无私奉献的品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是中国人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形成的无私敬业的精神。范仲淹在岳阳楼上,由浩浩荡荡、浊浪排空、商旅不行的长江险境和渔歌对答的洞庭美景中感悟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在水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儒道两家的奉献是一种无私的奉献。而佛教和基督教的仁爱和奉献则是有条件的奉献。佛教的仁爱是为来世的轮回,基徒教的普世主义表面上是赎罪,骨子里是强权。(六)顺势而为,道法自然水具有动态生存的哲学。从实际情况出发,顺势而动,与时俱进,不墨守陈规,不教条、善变适变、无孔不入,无形变有形。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变化中求生存,在运动中暴发力量。这是水留给人类的深刻启示,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七)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无为中达到有为。老子说:“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是故“柔胜刚、弱胜强”。水在平静中接纳百川,包容万物,具有无限宽广的胸怀,在宁静的包容中凝聚力量,在运动中再次凝聚力量和显现威力,这是水的特点。通过包容而不是排斥异端聚集力量,在看似无为中达到有为,这是水留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中华文明的特色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八)善下水往低处流,这是世人皆知的常识。但要从中悟出做人处事的哲理,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要求执政者像水一样的“善下”。这里老子提出了执政三原则:一是执政为民,二是与时俱进,三是走群众路线。这些,都是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当今民主政治的原则。善下就是为大多数人服务,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然而却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大问题。政治上要善下,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宗教上也要善下。经济上的善下就是要使市场最大化,就是要让穷人买得起、用得起。文化上的善下是要普及教育,在五四时期是推行白话文,在今天是普及九年制教育。佛教的善下是改小乘教为大乘教。伊斯兰教的善下是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基督教的善下是新教与罗马教廷的冲突。看来这些问题十分复杂而深刻,所以善下问题,即为少数人,还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问题将一直存在下去。纵观历史,一切宗教改革,文化改革、政治改革、科技进步,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善下问题。(九)曲折中前行,敬业而珍惜时光江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穿过高山深谷,越过丘陵平原、迂回曲折于万里河山之间。川流不息、不舍昼夜,也不论古今,不畏一切艰难险阻、执着前行,奔腾到海不复还。目标专一,不畏艰险,珍惜时光,在曲折中前行,这是母亲河留给中国人的深刻启示。所以引起了孔子的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河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事物的发展规律是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做事要多想困难,准备走曲折的路。事从曲中取,难从直中求。所以老子说:“曲则全,柱则直”。(十)水滴石穿,坚持就是胜利水滴石穿的现象告诉人们,坚持、坚韧就是胜利,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道理。中国人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讲的也是这个道理。要发挥物质和精神共同的力量。但首先是精神的力量。所以苏洵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讲的也是信心、专心。陆游的诗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讲的也是坚持。信心就是胜利,这也是来自水的灵感。 (十一)忧患意识数千年发生在华夏大地上的水旱灾害、农民起义和异族入侵,不断地唤醒中国人的忧患意识。易经否卦说,年成不好,君子以俭德避难。左传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成语说:“同舟共济”。民谚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些都是从水感悟到的忧患意识。曹操说:“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伤悲”。曹操从流水中产生了对个人的忧患,并以此激励人生。唐太宗说:“水载舟,也覆舟”。唐太宗由水产生了对政权的忧患。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由水产生了对人民的忧患。光未然、洗星海的一首“风在吼、马在叫”的《黄河大合唱》,唤起了全体中国人民族危亡的忧患意识,使无数的中华儿女奔向抗日战场。今天,人类面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保护水环境成为世界性的话题。重温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发人深省的关于水的哲学思想,或许会给人类一些有益的启示和道德的力量。

❺ 水的哲理句

1.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周书·酒诰》

人不要只是以水为镜子,而应当以民众为镜子。

2.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荀子·大略》。

在水中前行的人,表明水的深度,而使人不致于陷入水中。治理国家的人用制度来表明祸乱,使人不会出现过失。

3.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内篇·德充符》

人不能够在流动的水中看清自己的容貌,而是要在静止的水面中才能够看清自己,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够使得其他物体也静止下来。

4. 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孙子兵法·虚实篇》

用兵之道就像流水一样,水会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用兵之道在于避开敌人强盛的地方,攻击敌人虚弱的地方。

5.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

带兵打仗没有常态,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取得胜利。这样便可以称得上是用兵入神了。

6.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这是宋人苏麟因未得到范仲淹的重任而发的牢骚。他以近水楼台、向阳花木为喻,婉转地抱怨了自己因为不是范仲淹亲近的人而未受到举荐重任。后世引用此句,多寓有这样一个处世道理:占据优势地位或近便位置,往往易于得到优先的发展机会或好处。

7. 心澹水木秀,兴幽鱼鸟闲。

出自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联语。澹,安静、恬淡。兴幽,兴致幽雅。此言心境与自然的关系:心境恬淡自然眼中尽是美水秀木,幽兴在心自然见到鱼鸟亦觉闲适。意在强调人的心境、趣味对景物观赏的影响作用。

8.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乐府民歌·上邪》

山变得没有棱角,江水也枯竭,冬天着打雷,夏天下着雨雪,天地合在一起,到那个时候,我在与你分别。

9.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此以池小水浅也有龙为喻,说明在并不优越的环境中也有可能产生杰出的人才。俗语说“鸡窝里飞出金凤凰”,与此同义。

1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的长江,向东流淌,不在回头,多少英雄像着浪花一样消逝。

❻ 水的哲学在佛教中如何体现

大乘经常说:一切有为法,如流水灯焰。
一切的事物现象,都如流水速逝,灯焰变动,就是无常变动,不真实的。能真实证悟无常,就解脱了。

❼ 关于水的哲理诗句

诗中水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渓.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1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故山下》)
15.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1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忆江南》)
2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2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月光如水水如天。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❽ 水的哲学意味是什么

水的哲理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污宽大度量的,是水;
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雨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管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这是直接地以水喻人,以水而譬喻人生之原则与生命之境界.
人之为人,贵在不失其本性.

❾ 水的哲学是什么人的哲学是什么生命的哲学是什么

水的哲学听老庄同学的,就是处下“不争”,人的哲学跟水相反就是了,就要专“争”,属水往低处流,人往。。。但是,高处不胜寒,云作雨雪飞,江湖三春暖,气蒸云梦泽,生命哲学里,柏格森说,在躯体中有种搏动流走的东西,个人觉得相当于中国古哲学中的“气”的概念。合起来就是:水的哲学:“不争气”,人的哲学:“争口气”,生命的哲学:“气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