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主要内容有哪些
导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二)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第二章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一)生产力系统
(二)生产关系系统
(三)上层建筑系统
(四)人口系统
(五)自然环境系统
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一)社会有机体
(二)经济社会形态
(三)技术社会形态
一、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结构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一、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一)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
(一)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选择性
(三)社会历史过程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一)历史主义的方法
(二)科学预见的方法
(三)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五章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
第六章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第七章 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后记
Ⅱ 评述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社会学思想方法论。
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布迪厄社会学方法论及其“惯习”概念
摘要:本文对布迪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布迪厄指出,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并实现其统一,他从认识论的层面对此进行批判性考察的基础之上,提出一个可以同时弥补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不足的重要概念——惯习。他的社会学认识论,以及奠定其方法论基础并以独特方式融合了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优点的“惯习”概念,为我们打破社会学领域内所存在的各种对立,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学范式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社会学理论、布迪厄、惯习、认识论
作者:日本名古屋大学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副教授
超越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是当代思想、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社会学的一个核心命题。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社会学为超越存在于其自身领域内各种二元对立(个人与社会、主体与结构以及微观与宏观等)所做的种种有益尝试等,都可以视为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理论反思。总之,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并实现其统一成为当代思想界、当代社会科学界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学对主客观二元论的反思主要由欧洲大陆的社会学家们,如A.吉登斯(Giddens)、J.哈贝马斯和P.布迪厄(Bourdieu)等所展开的。吉登斯指出,现代主义思想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主要建立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对立之上。主观主义将“人”这一行为主体视为社会分析的核心命题,而另一方面,客观主义则由于将“社会”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所以社会制度就成为其分析社会的中心主题。但是,由于主客观双方都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因此我们很难用它们来理解社会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了克服这一对立,吉登斯提出了以结构与主体的相互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著名的“结构化理论”。
另一方面,布迪厄则将主客观二元对立视为社会科学领域内最根本、最具破坏作用的一对范畴。他指出,社会科学领域内所存在的任何对立都是围绕着主客观二元对立而展开的。而且这一对立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如何克服主客观二元对立并实现它们的统一就成为布迪厄社会学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课题。“惯习”(habitus)是布迪厄为超越这一对立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布迪厄认为,“惯习”是主体实践性地认识社会的一种认知结构,而实践(社会行动或称惯习行动)则由结构和惯习这两大部分组成。也就是说,社会行动并非直接取决于结构,结构通常都是通过惯习“这一被身体化的分类图式”间接地支配着社会行动的,而且惯习这一“主体的契机”反过来又对结构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对结构的再生产做出贡献。显然,“惯习”成了一个可以同时把握主体与结构的重要概念。
吉登斯,尤其是布迪厄的旨在超越主客观二元对立的理论性探索,为社会学开辟了新的境界。对于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考察对象的社会学来说,如何克服主观主义,使从“个人”立场出发的社会学研究也能将“社会”列入其考察范围,反之,如何摆脱客观主义的束缚,使从“社会”出发的社会学研究也能够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这两位社会学家,特别是布迪厄从关系主义立场出发的社会学思考,则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并最终实现社会学范式的转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哪个好
人类对社会科学的认识过程人类对社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原始社会的神话传说到农业社会的史鉴、从早期欧洲的神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个阶段对社会科学的认识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的认识基础之上,是对前者进行思辨的
Ⅳ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概论哪个容易
个人觉得是自然辩证法,其实这种课一般都开卷考试,主要在老师了,会不会出很奇怪的题。
Ⅳ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与迪尔凯姆的实证社会学在方法论方面有哪些异同
异:
韦伯抄:社会唯名论+方法论个袭人主义,反实证主义,强调对个人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以“理想类型”为概念工具;
迪尔凯姆:社会唯实论+方法论集体主义,实证主义,把社会事实当做外在于人的“物”,强调在社会层次上解释社会事实
同:都把社会学看做科学研究的对象(以理性为基础,研究社会行为、社会事实的规律性,反对主观主义),强调因果分析的重要性,在研究过程中主张价值中立
Ⅵ 科学思想史的科学思想史
科学史的发展初期,无论是科学家的学科史,还是有哲学倾向的综合通史,全部的编史学传统都没有脱离传统的编年史方法,它把科学史看作是最新理论在过去渐次出现的大事年表,是运用某种最近被确定为正确的科学方法,对过去的真理和谬误所作的不断检阅,是真理不断战胜谬误的过程。长此以往,这种编年史的缺陷则暴露无遗——这样的编年记录缺乏深刻的理解,也可能因为今人的时代限制和知识背景而导致表达的偏差。这样一来,科学史的研究又遇到了新问题,这也催生了新的科学史编史方法——科学思想史。
科学思想史的编史传统来源于19世纪末新康德主义的哲学史方法,他们主张研究原始文献,不是研究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而是研究作者当时想到是什么;他们重视概念的发展烟花,把哲学史主要当做哲学概念演化史。朗格和卡西尔
把这种哲学史方法带到了科学史领域,波特的《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1925)和拉夫乔伊的《伟大的存在之链》(1936)最早把哲学史研究中对概念的发生学分析技术带进了科学史研究之中,成为科学思想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怀特海的《科学与近代世界》与柯林武德的《自然的观念》也促进了科学思想史纲领的贯彻。
1939年,俄裔法国科学史家亚历山大·柯瓦雷发表了著名的《伽利略研究》,揭示了伽利略与新柏拉图主义的关系,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解释表明,导致伽利略新物理学与新天文学诞生的,不是新事实的发现,而是新观念的出现,实验甚至只是为了论证这种新理论。柯瓦雷的著作第一次清晰明确地显示了思想史编史纲领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认为,科学本质上是对真理的理论探求,科学的进步体现在概念的进化上,它有着内在的和自主的发展逻辑。这种编史纲领得到了人们的肯定,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科学史永远停留在编年目录,那么科学史就是无生命的。
柯瓦雷本人在《我的研究倾向与规划》一文中说道,“科学思想史,就我的理解以及我据此努力实践的而言,只在把握科学思想在其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本身中的历程。为此,关键是要把所研究的著作置于其思想和精神氛围之中,并依据其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好恶偏向去解释它们。必须抵御这种诱惑——已经有太多的科学史家陷于这种诱惑之中——即为了使古人经常晦涩、笨拙甚至混乱的思想更易理解而将其译成现代语言,尽管澄清了它却同时也歪曲了它。”
柯瓦雷的范式——科学“本质上是theoria(拉丁文,意为沉思、凝视),是对真理的探求”,并且这种探求有着“内在和自主的”发展——这个原则成了科学史中思想史纲领的体现,标志着一条确实将被扩展和遵循的研究路径,在此之后的科学史的现代编史学中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史的研究。 1.伯特《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2.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
3.拉夫乔伊《伟大的存在之谜》
4.兰德尔《近代心灵的营造》
5.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
6.巴特菲尔德《近代科学的起源》
7.迪克斯特惠斯《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8.柯瓦雷《伽利略研究》
9.科恩《牛顿革命》
10.库恩《哥白尼革命》
Ⅶ 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什么
实证主义方法论是基础,但不忽视人文主义方法论,现在一般把两者看做一个连续统,中间有许多节点,都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