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知识社会学问题怎么样
从知识社会学到知识分子社会学到群众文化,思想家们思考者社会是怎样决定着思想的形状并竭力摆脱那种依附于阶级或者说利益共同体的知识生产。哈伯玛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不关心系统内部利益集团和知识的作用,而是将之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从更高的角度来分析知识,也许更有利于摆脱社会和利益对知识形成的影响。而他提出的危机理论,是针对国家集权化、社会散沙化、缺乏中间层次的政治性组织的社会发展。当集体行动缺乏适当的主体,权力作为工具却会让其本身成为目的,而成为目的的权力以及掌控权力者将会提出的,毫无疑问是一套控制和占有权力为核心的知识系统。而这样子,会有两个后果,一者,以占有和控制权力为核心的知识系统为指导的权力运行,可想而知是难以满足经济系统的要求的。因为经济系统要求的是整个共同体的利益发展,而这种情况下的政治系统则是从其自身知识系统出发的,二者兼容性实在是不太多;二者,代表一个利益集团的知识系统必然无法整合整个社会的文化系统,而难以最大化的整合整个共同体信息并最大化减少歪曲的后果就是政治系统缺乏正当性,而正当性是高于政治系统的,换言之,政治系统解决不了站在人类共同体高度的正当性问题。假如文化变的私有化或一盘散沙,产生动机价值概念的任务便要留给行政、政治系统去承担,而这是它所做不到的。
首先,知识社会学把真理和理论都看做收受社会条件制约的思想形态去研究。那么,每一种思想的交流综合发展都是被社会所决定的,无论其延伸、脉络、方向、碰撞,从这些思想的发展中可以推出必然有一个兼容型的基础。于是,曼海姆提出了知识分子分为两种,判定标准是是否具有社会依附性,而不具有社会依附性的知识分子将是独立的思考者,不被利益、阶层所影响。同时曼海姆继续从社会决定思想的角度延伸,认为意识形态是优势阶级的思想,乌托邦是劣势阶级的思想,而这两类思想通过明显具有立场的思维方式来争夺、稳固自己团体的利益。意识形态意味着在一定的环境中,某些集团的集体无意识使这个集团和其他集团无法看清社会的真正条件,从而对它起巩固作用。相反,乌托邦思想反映着被压迫集团争取变革的斗争,所以它只看到环境中那些有助于否定这一环境的因素。
那么,既然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会带上鲜明的社会色彩,那么不具有社会依附性的知识分子也是相对而言的。而法兰克福学派进行脱离政治的批判,也是为了相对而言的减少社会依附性对思想的影响。所以最适合的领域是文化分析,文化领域既涉及整个社会各个系统,又不那么直接的反应利益。也因为思想必然带有社会性,他们把群众文化当做是批量生产的个性,最终使人从内在上符合异化的现实要求。群众文化是对这种肯定性文化的最后否定,是剥夺个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独立性的工具。我认为其中的问题在于,如果人的存在能适应这样极端的本质,也许就可以说,人的存在就是这样的本质。而事实也证明了,人难以阐述自己的本质,但很容易发现现状是否反本质。
哈伯玛斯将危机的解决寄往于沟通和协商,很明显,信息的沟通和整合作为人类始终的一个难题,使其构想颇难实施。只有自发形成的制度在信息的收集和整合上比较有效,而危机将在新的角力博弈中去形成适合的机制。
② 知识社会学的介绍
研究知识或思想产生、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联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称思想社会学。1924年,德国社会学家M.舍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尝试》一书中首先使用“知识社会学”的名称。这里的“知识”一词的含义包括思想、意识形态、法学观念、伦理观念、哲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等观念。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③ 知识社会学的知识社会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是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基础、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关系。回当代知识社会学的发展,愈答来愈走向经验研究,主要是研究知识的生产、储存、传播和应用。当代大规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造成一种知识密集的社会。社会学愈来愈重视知识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涉及知识或思想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一系列问题。
④ 知识社会学的舍勒
在《社会学与世界观》(1923~1924)、《知识社会学的尝试》、《知识方式与社会》回(1926)等著作中,论述了答知识或思想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他把知识划分为解脱的、教养的、事业的 3种类型,认为知识或思想都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要研究它的产生和发展,就应分析它与社会群体之间的联系,说明何种社会群体产生何种思想、某种思想为什么得以发展。
⑤ 知识社会学的构造有哪些
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学转向研专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属社会文化的联系的结果。德
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出现了社会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危机,一些社会学家转而研究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思想、意识、精神的发展,研究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这种研究最初可见于社会学家M.韦伯论宗教与社会现象的关系、W.桑巴特论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现象的联系。
⑥ 科学知识的社会学
关于科来学知识社会学跟科学社源会学的关系,简单说二者是个包含关系。科学社会学中包含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传统的科学社会学,也叫美国默顿学派科学社会学,它在70、80年代处于正统地位,其首领人物默顿曾经得过美国总统科学奖,当年戈尔给他发过奖章。但起源于英国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已经取而代之,取得了统治地位,尤其在90年代这种现象非常明显。关于这一学科最近的进展,南开大学刘军军博士写了一本综述性著作,这本书全面的介绍了SSK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文献非常齐全。另外这本书是一个三阶的研究,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这本书的目的是“我看SSK如何看科学”。目前国内正在对这一学科做大规模的引进。
⑦ 何谓知识社会学
1、社抄会学的由来。
社会学一词法国人奥古斯特·孔德首创发明,社会学这一学科也由他开创,故孔德被尊称为“社会学之父”。
当初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
⑧ 知识社会学的“知识社会学”在中国
÷知识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知识与社会之关系的科学。它既是社会学中的一支,又是认识论的一部分。作为认识论的一部分,它专门研究知识或思想所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就历史发展的角度说,知识社会学主要是德国思想家的贡献。如果将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舍勒1924年出版的《知识社会学问题》、1926年出版的《知识形式与社会》视为该学科的奠基性著作,则知识社会学在西方至少已有近80年的历史。
⑨ 知识社会学的李安宅
最早把西方的知识社会学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回,是当时燕京大学教授李答安宅(1900—1985)及其老师张东荪(1886—1973)。李安宅以《孟汉论知识社会学》为题,把德国学者曼海姆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引论》一书的第五编,从英文本翻译成中文,发表在1938年6月燕京大学出版的《社会学界》第十卷上。这篇译文后来又出了单行本,书名叫《知识社会学》(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同时“附录”张东荪的《思想言语与文化》。该书不仅认为知识社会学是“包括一种体大思精的系统,代表一个崭新的领域”,而且在当时就已经意识到“知识社会学的观点”也许可以作为中国努力建设社会史、社会思想史的“指南针”(《知识社会学》,“译者弁言”2—3页)。
⑩ 知识社会学的知识社会学
(sociology of knowledge)
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学转向研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的结果。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出现了社会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危机,一些社会学家转而研究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不同种族和民族的思想、意识、精神的发展,研究各种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联系。这种研究最初可见于社会学家M.韦伯论宗教与社会现象的关系、W.桑巴特论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现象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