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周公的哲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周公的哲学

发布时间: 2021-03-28 15:45:11

1. 为什么常说梦与周公有关系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解梦现在是一种科学,“梦的解析”采取的是精神动力学原理,强调梦的社会文化背景、梦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帮助人去处理和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

中国古代流传的梦故事很多,与其说这是古人的梦,不如说是古人的寓言。因为这些梦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或者并不能肯定是)梦,而是古人编出来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大略分类,中国古代的梦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人生如梦类:以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为代表。梦很简单,庄周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他醒来后,提出一个很难解的哲学问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了庄周?”从现象学角度,我们实在并没有办法分辨这二种假设孰真孰伪。

古代占梦术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占梦术一无可龋因为古人在生活经历中可以直觉地了解到一些梦的意义,也可以发现一些常用象征的意义,甚至其占梦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学原理。但绝大多数都似乎带有宿命论的味道。

正因为如此,这类占梦辞书往往会自相矛盾,如前边说“梦见蛇虎者主宝贵”、“梦见蛇当道者大吉”,后边又说“梦见蛇作盘者宅不安”这些对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梦见自己双目失明,预示着不可相信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对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们知道,梦见失明的诸多意义中,确有一种是表示“盲目相信别人”。

梦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之前,科学界否认梦有任何意义。当然那时的科学界对梦有一种解释--它对任何事物都有解释。科学是对自然。人和社会的一种体系化的释意活动,体系中不能不解释梦而留下空白--过去的理解是,“梦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无规律的活动。在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细胞不活动而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没有抑制而进行无规律活动。这就是梦。所以梦没有意义。它是大脑的涂鸦。如果你梦见了被狗追,这什么意义也没有。”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梦的见解,而且通过释梦的成功的实践使这种见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梦荒谬无意义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隐藏的意义。

因此,周公解梦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有历史由来的.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叫周公解梦和周公是个什么人了吧?

至于可信不可信,这不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我国传统的中医学也是一门经验学科,中医理论就是不断的实践得到经验而进行的一种升华.我国正在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研究中医,虽然不能用现代的数据模式来证明中医符合现代的科学,但是,中医是存在实用即科学.同样,梦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也许跟现实有关,也许又不受现实的影响,周公解梦,有些梦境对现实的影响与反应的总结,也有些可能是作者的主观想象.因此,我们很难通过梦境来预知未来,从而规划自己的前路.周公解梦,权且当作一种娱乐吧.不要因为自己的梦境而困惑,更不要用梦境来憧憬未来,困难需要勇敢的面对,未来的路要脚踏实地的走.

2. [讨论] 周公解梦说明什么哲学问题

解梦现在是一种科学,“梦的解析”采取的是精神动力学原理,强调梦的社会文化背景、梦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帮助人去处理和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
中国古代流传的梦故事很多,与其说这是古人的梦,不如说是古人的寓言。因为这些梦
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或者并不能肯定是)梦,而是古人编出来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大略
分类,中国古代的梦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人生如梦类:以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为代表。梦很简单,庄周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他
醒来后,提出一个很难解的哲学问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了
庄周?”从现象学角度,我们实在并没有办法分辨这二种假设孰真孰伪。
古代占梦术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占梦术一无可龋因为古人在生活经历中可以直觉地了解到一些梦的意义,也可以发现一些常用象征的意义,甚至其占梦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学原理。但绝大多数都似乎带有宿命论的味道。
正因为如此,这类占梦辞书往往会自相矛盾,如前边说“梦见蛇虎者主宝贵”、“梦见蛇当道者大吉”,后边又说“梦见蛇作盘者宅不安”这些对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梦见自己双目失明,预示着不可相信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对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们知道,梦见失明的诸多意义中,确有一种是表示“盲目相信别人”。
梦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之前,科学界否认梦有任何意义。当然那时的科学界对
梦有一种解释--它对任何事物都有解释。科学是对自然。人和社会的一种体系化的释意活动,
体系中不能不解释梦而留下空白--过去的理解是,“梦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无规律的活动。在
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细胞不活动而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没有抑制而进行无规律
活动。这就是梦。所以梦没有意义。它是大脑的涂鸦。如果你梦见了被狗追,这什么意义也
没有。”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梦的见解,而且通过释梦的成功的实践使这种见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梦荒谬无意义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隐藏的意义。
因此,周公解梦未必科学,但也不是迷信。

3. 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

455981179 二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HOHO
地产大亨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文库 帮助 | 设置
网络知道 >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孔子简介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21 小时 | 提问者:流浪者猪头

推荐答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更详细简介请看:http://ke..com/view/2176.htm
回答时间:2010-12-8 17:37

向TA求助 回答者: lzjjinzzz | 十四级采纳率:65%

擅长领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参加的活动: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4条

《孔子》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学说,学说传续,文集及其学说影响和具体运用为一体,全面、立体、系统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图书。《孔子》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东方的太阳——孔子全传”,系统介绍了孔子生平。把孔子生平从诞生到辞世按时间顺序分成若干小故事的形式串连而成。 第二部分:“思想的长城——孔子学说”,系统地归纳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和经济思想。 第三部分:“与伟人散步——孔学启示录”,从古语精华中获取社会人生的启示:为政治斗争提供制胜谋略,为生产经营提供取胜秘诀,为社会交往提供最佳方法……。 第四部分:“智慧的薪传——儒学继承”,详细地叙述了从春秋末年至今儒家学说二千五百年来的继承、发展与演变。 第五部分:“东方的经典——孔学全集”,收集了“五经”和“四书”。 第六部分:“理想的管理——现代儒家管理思想与应用”,具体地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现代管理。把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儒家崇“礼”,提倡“忠”与“信”。
回答者: 若影晨汐 | 一级 | 2010-12-8 17:37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回答者: 染·半世流离 | 一级 | 2010-12-8 17:41

HBV
参考资料:雨花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2-8 17:59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知”——孔子思想的精华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对这句话虽有种种不同解释,但它包含要扩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仅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应该是无疑问的。孔子自己实践了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他说:“只要给我十条干肉作学费,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论语·述而》)他的这一作法,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为了所有的阶级,更不是为了什么培养为全民服务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才干的人。虽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动,却是结束了过去贵族垄断的“官府之学”,开始了学问的私家传授。所谓“学术下庶人”,正是从孔子开始的。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
不仅如此,孔子通过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从中总结了不少合于人们认识规律的经验,但孔子的这方面的思想,还不是认识论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首先,孔子比较强调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学习。虽然他也讲到“生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从他的具体教育活动上看,他并不十分重视这点。他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才是他自己的主张,显然这和“生知”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孔子从来就没有认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没有说过哪一个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认为尧舜也会有错误。关于他自己,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非常好学,他自己给自己的评论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他赞美好学的学生颜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习,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说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了,在实际上并没有重视它。
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过去的历史文献、典章制度中学得知识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乡党》一篇中,除极少数几节外,大都是讲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学习这些东西。从孔子教学的内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献、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生活行为的准则,对上要讲忠义,对朋友要讲信实。”(《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历代文献”就是《诗》《书》《礼》《乐》等等。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是他非常轻视生产实践。在《论语》中许多地方记载了孔子主张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的话,例如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不耻下问”等等。但是孔子轻视生产实践则是非常错误的,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和种菜,他不仅说他不如老农民和老菜民,而且骂樊迟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呀!做一个统治者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隐瞒真情。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论语·子路》)孔子说这样的话表明他是一个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而剥削阶级从来都是自己不劳动而且轻视劳动。
其次,孔子对某些学习的规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作为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他提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他说:“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等,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谈到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但他已经知道可以由学习过去的知识中吸取经验,这对认识当前的事物是有帮助的。孔子常常向别人请教,从别人那里学得知识,然后用来教别人,他说:“我有很多知识吗?没有呢。有一个普通人问我,我对他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从他的问题正反两面去盘问之后,却得到很多启发,然后尽量地告诉他。”(《论语·子罕》)
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看来,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
回答者: kmwfmd | 五级 | 2010-12-9 03:50

转发到:
455981179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扬帆起航 +660U活达人争霸赛 +260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网络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网络“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网络知道投诉吧反馈。 455981179 二级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间 | 应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应用 礼物
投票
转贴
HOHO
地产大亨
更多应用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网络 文库 帮助 | 设置
网络知道 >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孔子简介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3 天 21 小时 | 提问者:流浪者猪头

推荐答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别名: 孔子,仲尼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乡(今曲阜市南辛镇)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职业: 教师
信仰: 儒学
主要成就: 开创儒家学派
编纂《春秋》,修订“五经”
创办私学,打破贵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更详细简介请看:http://ke..com/view/2176.htm
回答时间:2010-12-8 17:37

向TA求助 回答者: lzjjinzzz | 十四级采纳率:65%

擅长领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参加的活动: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还能输入 9999 字插入图片删除图片插入地图删除地图插入视频视频地图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参考资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4条

《孔子》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学说,学说传续,文集及其学说影响和具体运用为一体,全面、立体、系统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图书。《孔子》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东方的太阳——孔子全传”,系统介绍了孔子生平。把孔子生平从诞生到辞世按时间顺序分成若干小故事的形式串连而成。 第二部分:“思想的长城——孔子学说”,系统地归纳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和经济思想。 第三部分:“与伟人散步——孔学启示录”,从古语精华中获取社会人生的启示:为政治斗争提供制胜谋略,为生产经营提供取胜秘诀,为社会交往提供最佳方法……。 第四部分:“智慧的薪传——儒学继承”,详细地叙述了从春秋末年至今儒家学说二千五百年来的继承、发展与演变。 第五部分:“东方的经典——孔学全集”,收集了“五经”和“四书”。 第六部分:“理想的管理——现代儒家管理思想与应用”,具体地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现代管理。把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儒家崇“礼”,提倡“忠”与“信”。
回答者: 若影晨汐 | 一级 | 2010-12-8 17:37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回答者: 染·半世流离 | 一级 | 2010-12-8 17:41

HBV
参考资料:雨花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0-12-8 17:59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知”——孔子思想的精华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对这句话虽有种种不同解释,但它包含要扩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仅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应该是无疑问的。孔子自己实践了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他说:“只要给我十条干肉作学费,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论语·述而》)他的这一作法,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为了所有的阶级,更不是为了什么培养为全民服务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才干的人。虽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动,却是结束了过去贵族垄断的“官府之学”,开始了学问的私家传授。所谓“学术下庶人”,正是从孔子开始的。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
不仅如此,孔子通过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从中总结了不少合于人们认识规律的经验,但孔子的这方面的思想,还不是认识论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首先,孔子比较强调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学习。虽然他也讲到“生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从他的具体教育活动上看,他并不十分重视这点。他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才是他自己的主张,显然这和“生知”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孔子从来就没有认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没有说过哪一个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认为尧舜也会有错误。关于他自己,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非常好学,他自己给自己的评论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他赞美好学的学生颜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习,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说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了,在实际上并没有重视它。
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过去的历史文献、典章制度中学得知识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乡党》一篇中,除极少数几节外,大都是讲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学习这些东西。从孔子教学的内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献、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生活行为的准则,对上要讲忠义,对朋友要讲信实。”(《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历代文献”就是《诗》《书》《礼》《乐》等等。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是他非常轻视生产实践。在《论语》中许多地方记载了孔子主张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的话,例如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不耻下问”等等。但是孔子轻视生产实践则是非常错误的,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和种菜,他不仅说他不如老农民和老菜民,而且骂樊迟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呀!做一个统治者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隐瞒真情。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论语·子路》)孔子说这样的话表明他是一个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而剥削阶级从来都是自己不劳动而且轻视劳动。
其次,孔子对某些学习的规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作为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他提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他说:“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等,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谈到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但他已经知道可以由学习过去的知识中吸取经验,这对认识当前的事物是有帮助的。孔子常常向别人请教,从别人那里学得知识,然后用来教别人,他说:“我有很多知识吗?没有呢。有一个普通人问我,我对他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从他的问题正反两面去盘问之后,却得到很多启发,然后尽量地告诉他。”(《论语·子罕》)
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看来,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
回答者: kmwfmd | 五级 | 2010-12-9 03:50

转发到:
455981179二级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积分商城
(0)条消息等待处理
今天你做任务了没?全部任务新手任务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务之入门篇扬帆起航 +660U活达人争霸赛 +260进入个人中心

使用网络Hi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提问有新回答”“回答被采纳”“网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详情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网络“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
请到网络知道投诉吧反馈。

&;2010 Bai 使用网络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
x开启
下载网络Hi,体验更

&;2010 Bai 使用网络前必读 知道协议
任务提醒
x开启
下载网络Hi,体验更丰富

4. 周公的意思是什么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解梦现在是一种科学,“梦的解析”采取的是精神动力学原理,强调梦的社会文化背景、梦与现实的相互关系,帮助人去处理和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
中国古代流传的梦故事很多,与其说这是古人的梦,不如说是古人的寓言。因为这些梦
故事中有很多并不是(或者并不能肯定是)梦,而是古人编出来以传达自己的思想的,大略
分类,中国古代的梦故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人生如梦类:以著名的庄周梦蝶故事为代表。梦很简单,庄周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他
醒来后,提出一个很难解的哲学问题:“是庄周梦见自己变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了
庄周?”从现象学角度,我们实在并没有办法分辨这二种假设孰真孰伪。
古代占梦术的理论是非科学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占梦术一无可龋因为古人在生活经历中可以直觉地了解到一些梦的意义,也可以发现一些常用象征的意义,甚至其占梦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学原理。但绝大多数都似乎带有宿命论的味道。
正因为如此,这类占梦辞书往往会自相矛盾,如前边说“梦见蛇虎者主宝贵”、“梦见蛇当道者大吉”,后边又说“梦见蛇作盘者宅不安”这些对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梦见自己双目失明,预示着不可相信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对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们知道,梦见失明的诸多意义中,确有一种是表示“盲目相信别人”。
梦是什么?在精神分析理论出现之前,科学界否认梦有任何意义。当然那时的科学界对
梦有一种解释--它对任何事物都有解释。科学是对自然。人和社会的一种体系化的释意活动,
体系中不能不解释梦而留下空白--过去的理解是,“梦是大脑神经细胞的无规律的活动。在
人们睡眠时,多数神经细胞不活动而处于抑制状态,而少数神经细胞没有抑制而进行无规律
活动。这就是梦。所以梦没有意义。它是大脑的涂鸦。如果你梦见了被狗追,这什么意义也
没有。”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关于梦的见解,而且通过释梦的成功的实践使这种见解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证实。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梦荒谬无意义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隐藏的意义。
因此,周公解梦未必科学,但也不是迷信

5. 为什么总说梦周公周公是谁

周公(?-约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封地,胡称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辅佐武王灭商。武王死后继承王位的成王年幼,由叔父旦摄政。平定管蔡与武庚叛乱,营建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乐,建立典
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所封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今岐山县北有周公庙风景名胜区,相传是周公退位后生活居住的地方。

殷周交替之际,周公辅助周武王伐纣灭商。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他立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殷,令其弟管叔、蔡叔监国。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造谣说周公“将不利于孺子”。当武王病重之时,周公尝祝祷祝,愿以身相代,祝文藏于金滕匮中。后成王因天灾震恐,发金滕之匮,发现祝文,乃大感悟,亲迎周公归。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结武庚及东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师东征,“降辟三叔”,伐诛武庚,营建东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作《大诰》,收殷遗民。在摄政期间,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比较重要的如:广封诸侯,先后封了宋、卫、鲁、齐、燕等七十一个诸侯国,“封建诸侯”有效地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制礼作乐,依据周朝的特点对殷礼进行损益,完善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后来被称作“周礼”或“周公之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周公接受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思想:既主张有“天命”的存在,但又反复强调“惟命不于常”,不能听命是从;“敬德”思想,强调统治者必须修明德行,“以德配天”,不能够贪图]享乐,“无康好逸豫”,要知“稼穑之艰难”;“保民”思想,认识到“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要取得民心,就要施行德政;“明德慎罚”,在提倡“敬德”的同时又主张“敬明乃罚”,要有一定的强硬手段人微言轻辅助,但用刑罚需谨慎。周公的思想言论,基本集中在《尚书》的《大诰》、《康诰》、《酒诰》、《多士》、《无逸》、《多方》诸篇中,这些思想是后来儒家主张“德治”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对周公极为敬仰。孔子曾说: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称赞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周公,其达孝矣乎!”(《礼记·中庸》)孔子在其年老体衰之时,甚至慨叹道:“其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于孔子的推崇,周公成为后来儒家学者最为尊崇的古圣人之一,有时与孔子合称为“周孔”。

6. 伏羲和周文王以及周公,可不可以算是春秋之前的中国哲学家或者中国思想家

在今复天看来,伏羲是制哲学家,伏羲也代表这一种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创造性和实践性,以其兼容并蓄的人文精神和认识世界的科学精神,他的始画八卦也是哲学一直向往的精髓;周朝时的文王八卦,因为诞生出了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的人物,经过他们的学习,推论解读,才留传了下来。所谓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这些都是哲学的精髓所在!

7. 伏羲和周文王以及周公,可不可以算是春秋之前的中国哲学家或思想家

伏羲曾助女娲统一妖界后归隐,帮助世人捕鱼,结网,耕种,应该算是个贤哲吧,不过没提思想方面的话题,周文王只是好的君王,求贤若渴,周公辅臣,

8. 简述周公哲学思想中的心理学观点

周公哲学
涉及到心理学的
主要是周公解梦

9. 周公解梦属于哪种哲学,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在这里真的要给你扔个鸡蛋了,什么叫唯心主义,什么叫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版心主义根本观点权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是恩格斯为了方便哲学研究总结的。这是个很专业的术语,不是随便乱用的。至于你说周公解梦,我只能说它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属于哪种哲学?经验主义?人生哲学?不如说是为了满足当时人信仰的需求而编出的瞎忽悠哲学。呵呵呵,那个时候中国有哲学也就是神学,当然恩格斯把他们分到唯心主义里面,当然还有朴素唯物主义,就是把复杂事物简单化得阴阳五行等等。当然这只是恩格斯的定义,谁也没规定哲学跟唯物唯心有关系,一个术语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