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爱因斯坦三个惊人的预言是什么请告诉我
爱因斯坦三个惊人的预言:蜜蜂消失,时空纽伦,弯曲时空。
1、蜜蜂消失
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因为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
2、时空纽伦
由于重力的作用 ,(例如)地球这样大质量的物体在时空构成的框架结构中的存在本身,就会使时空框架发生扭曲。通俗地说,时空框架就像一个床垫,而地球就像放在床垫上的一个小钢球,钢球使床垫凹陷成一个“小酒窝”样子的坑。
3、弯曲时空
地球这样的大质量物体在时空结构中的转动,会使时空结构与它一起运动。就像一个落入篮筐的篮球,在筐中转动时也带动篮筐一起运动。这两个预言构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犹太裔物理学家。
(1)理学末日论扩展阅读:
爱因斯坦是人类科学的标志人物,他在科学上有众多预言,并且都得到了证实,比如:钟慢效应、质能守恒,光线偏移、激光、引力红移和引力透镜等等。近几年,引力波也得到了证实,尤其是2017年双子星的合并,证实了爱因斯坦引力传播速度为光速的预言。
虫洞(sofa),又称爱因斯坦-罗森桥,或者时空洞。1930年,爱因斯坦和纳森·罗森,在研究引力场方程时,提出了虫洞的假设。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三维空间是可以弯曲的,那么就有一种可能,我们利用弯曲的时空,进行时间旅行,在极短时间内,跨越上万光年的距离,甚至从宇宙一端跨越到另一端,而且这不与相对论矛盾,这个时空通道就是“虫洞”。
以目前的技术,我们还不能制造虫洞,甚至未发现过虫洞。或许在未来,人类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技术后,能利用虫洞实现星际航行。
B. 末日时钟的世界末日论对人类有何积极意义
诺斯特拉达穆斯的“1999年7月世界末日”预言曾让亿万人心神不宁。如今,1997年已经远去,但我们是否就此太平?
一个个“世界末日”预言让人们神经紧张,人们在平庸的日子愿意听到这类耸人听闻的消息,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机制在起作用。
从冷战到最近作出的一个个末日预言(诸如我们将很快追随亚特兰蒂斯的命运,大陆陆沉、文明消亡等),现代的人们一直都处在旷世浩劫的阴影下。
无论后人将怎样看待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时代都堪称一个焦虑的时代,并且我们今天要比过去的半个世纪承受着更为泛滥的恐惧。 英国心理学家杰克·博勒认为,作为一个物种,我们需要明白,如果总是各种各样的“中庸情形”,人们就会觉得乏味,因此人们才会设想所谓的“最糟糕情形”。
博勒说:“我们喜欢极端,因为极端的情形往往是我们不曾经验过的。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都在谨慎小心中度过。因此人们才津津乐道于小道消息,而末日故事不过是这种新闻的巨大扩展,它们虽然听来恐怖,却正好满足了我们着迷极端怪诞事物的心理。”
博勒指出:“然而历史的真实是,历史上极少有这样的预言真的成为了现实。”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哲学退休教授保罗·库尔茨对“末日焦虑”现象也作过研究。他指出:“现实主义者认为人类文明可以在灾难中幸存下来,但悲观主义者对这一观点则非常恼怒。”库尔茨还说,末日论看上去就象夙愿的实现。而在平凡的世界是缺乏想象末日所带给人的惊心动魄感的。 我们今天对末日情形的着魔并非什么新鲜事,17世纪,法国占星家诺斯特拉达穆斯预言世界末日将在1999年7月来临。然而,我们早已平安地度过了那一年。
18世纪的社会学家马尔萨斯也曾热衷于此。他选择的灾难事件是饥荒,并且他的看法对达尔文产生了一些影响。
马尔萨斯预言了全球性的饥荒,并且还暗示:战争、贫困和疾病是控制人口的有效手段。他认为,由于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资源却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所以饥荒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这一理论却忽略了这一点,即人类可凭借日益发展的技术来增强创造新资源的能力。
虽然2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却依然支持马氏理论。
二十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学说”创始者保罗·埃利克与“世界观察研究所”的发起人莱斯特·布朗曾预言了现代人“用过就扔”浪费型生活方式的严重后果。在他们看来,灾难离我们并不远,甚至它就象随处可见的麦当劳食品袋一样潜伏在我们身边。
1968年,埃利克预言说,印度到1980年时将出现食物短缺并将有2亿人因此丧命。事实是,1980年,印度把多余的谷物出口卖给了苏联。
埃利克等人的预言容易被人一笑而过,但是他们却着实是从他们的知识以及一种古老的对灾难的恐惧出发而产生这种关切的。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社会人类学教授格雷格·菲洛说:“我们都是会死的,因此很自然我们会畏惧死亡,我们也的确经历大量死亡的年代。”他指出:在过去的50多年,世界相对比较平静,但这只是表面现象,面对未来我们仍然存在着深深的畏惧。人类的神经正变得越来越紧张,这其实是一种生存机制在起作用。
上世纪70年代来,这一生存机制让科学家们着力于研究避免新冰期降临的危险。
今年在全球热映的灾难片《后天》中的描绘了这种新冰期来临的场景:极地的冰雪融化成冷水并注入了大西洋。给欧洲和北美东北部地区带来温暖的海湾暖流因此“停工”。这样,一个新冰期降临了。在电影《后天》中的科学家给出的时间表显示,这一灾难可能在三年内发生。
该影片很是令人的恐惧,但相反的是,全球气候变暖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会导致新期,但也在防止新冰期的出现。
在最近的25万年中,现在的海平面是最高的。温暖气候也可能会迟延地球热冷周期的自然循环。
根据我们所知,冰期的确不可避免,但是它将在至少8万年后出现。 在上世纪下半页,没有任何一种末日恐惧比核冲突说更让人惊心动魄。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冷战就象高悬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坏科学暗示说,一枚核弹就会毁灭所有的生命。一枚巨大的核弹,例如俄国人的一枚100兆顿级的核进攻会招致美国的报复行动。这种说法使得整个世界精神癫狂。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80年代最畅销的图书竟是《你将在浩劫中幸存下来》。
书中有很多提示,如“不要以为你能在你的地下室建造一个足够牢固的防御所!”以及“不要盲信防辐装备能保护你远离辐射”等。
在新世纪,人们对核冬天恐惧已经减少了,但我们对环境的关注却更强烈了。
我们今天的科学还不能算是精密科学,对未来,即使那些专家们也不是绝对地了然于胸。
环境专家罗格·菲尤博士说:“有证据显示气候正在变化,但是我们永远不能确定任何事情,除非等到它发生的那天。”
关于现在的洪水预言,他说,“一些人在谈论诸如大约10亿人处在危险境地这样的事情。我们的海平面的确在增高,这是气候变暖造成的。它还将持续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将面临洪水危险,而且这种灾难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那些降雨量通常很大的地区有可能是灾难的爆发地区。”
天文学家们也不甘寂寞,他们声称,一个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是早晚的事,撞击所释放的能量将相当于全球目前核武器同时爆炸所释放能量的1000倍。
然而,在所有末日预言中,被谈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全球的石油储量危机。早在1919年,美国地质勘察队的负责人就曾预言地球石油储量将在9年内耗尽。今天,根据最新的估算,2043年,地球将无油可采。
C. 物理历史上著名的悖论
薛定谔猫是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一个佯谬(也译为悖论)。猫被封在一个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则放出阿尔法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装置由薛定谔所设计,所以猫便叫做薛定谔猫。原子核的衰变是随机事件,物理学家所能精确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变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一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则过一天,该元素就少了一半,再过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但是,物理学家却无法知道,它在什么时候衰变,上午,还是下午。当然,物理学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变的几率——也就是猫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几率。如果我们不揭开密室的盖子,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这是它的两种本征态。但是,如果我们用薛定谔方程来描述薛定谔猫,则只能说,她处于一种活与死的叠加态。我们只有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才能确切地知道此猫是死是活。但是,也就是在揭开盖子的一瞬间,描述猫的状态的波函数由叠加态立即坍塌到某一个本征态,即死态或者活态。量子理论认为:如果没有揭开盖子,进行观察,我们永远也不知道此猫是死是活,她将永远到处于死与活的叠加态,即通常所说的半死不活。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相违,要么死,要么活,怎么可能不死不活,半死半活?
测不准原理:
测不准原理也叫不确定原理,是海森伯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海森伯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对形象化的图象采取否定态度。但他在表述中仍然需要“坐标”、“速度”之类的词汇,当然这些词汇已经不再等同于经典理论中的那些词汇。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理解这些词汇新的物理意义呢?海森伯抓住云室实验中观察电子径迹的问题进行思考。他试图用矩阵力学为电子径迹作出数学表述,可是没有成功。这使海森伯陷入困境。他反复考虑,意识到关键在于电子轨道的提法本身有问题。人们看到的径迹并不是电子的真正轨道,而是水滴串形成的雾迹,水滴远比电子大,所以人们也许只能观察到一系列电子的不确定的位置,而不是电子的准确轨道。因此,在量子力学中,一个电子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处于某一位置,同时也只能以一定的不确定性具有某一速度。可以把这些不确定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不能等于零。这就是海森伯对不确定性最初的思考。据海森伯晚年回忆,爱因斯坦1926年的一次谈话启发了他。爱因斯坦和海森伯讨论可不可以考虑电子轨道时,曾质问过海森伯:“难道说你是认真相信只有可观察量才应当进入物理理论吗?”对此海森伯答复说:“你处理相对论不正是这样的吗?你曾强调过绝对时间是不许可的,仅仅是因为绝对时间是不能被观察的。”爱因斯坦承认这一点,但是又说:“一个人把实际观察到的东西记在心里,会有启发性帮助的……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关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推论出基本现象。”
海森伯在1927年的论文一开头就说:“如果谁想要阐明‘一个物体的位置’(例如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短语的意义,那么他就要描述一个能够测量‘电子位置’的实验,否则这个短语就根本没有意义。”海森伯在谈到诸如位置与动量,或能量与时间这样一些正则共轭量的不确定关系时,说:“这种不确定性正是量子力学中出现统计关系的根本原因。”
海森伯测不准原理是通过一些实验来论证的。设想用一个γ射线显微镜来观察一个电子的坐标,因为γ射线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受到波长λ的限制,所用光的波长λ越短,显微镜的分辨率越高,从而测定电子坐标不确定的程度△q就越小,所以△q∝λ。但另一方面,光照射到电子,可以看成是光量子和电子的碰撞,波长λ越短,光量子的动量就越大,所以有△p∝1/λ。经过一番推理计算,海森伯得出:△q△p=h/4π。海森伯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海森伯还通过对确定原子磁矩的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分析证明,原子穿过偏转所费的时间△T越长,能量测量中的不确定性△E就越小。再加上德布罗意关系λ=h/p,海森伯得到△E△T<h,并且作出结论:“能量的准确测定如何,只有靠相应的对时间的测不准量才能得到。”
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得到了玻尔的支持,但玻尔不同意他的推理方式,认为他建立测不准关系所用的基本概念有问题。双方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玻尔的观点是测不准关系的基础在于波粒二象性,他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而海森伯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贯彻一致的数学推理方式,它把观察到的一切告诉了人们。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这个数学推理方式不能描述的。”玻尔则说:“完备的物理解释应当绝对地高于数学形式体系。”
玻尔更着重于从哲学上考虑问题。1927年玻尔作了《量子公设和原子理论的新进展》的演讲,提出著名的互补原理。他指出,在物理理论中,平常大家总是认为可以不必干涉所研究的对象,就可以观测该对象,但从量子理论看来却不可能,因为对原子体系的任何观测,都将涉及所观测的对象在观测过程中已经有所改变,因此不可能有单一的定义,平常所谓的因果性不复存在。对经典理论来说是互相排斥的不同性质,在量子理论中却成了互相补充的一些侧面。波粒二象性正是互补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测不准原理和其它量子力学结论也可从这里得到解释。
双生子悖论:
爱因斯坦提出著名的相对论即时间可以改变的理论不久以后,就有天才用双生子悖论进行责难.虽然这个悖论早已被证伪,但我们却可以一窥天才有悖于常理的思路.:说假设地球上出生了一对双胞胎,一个孩子留在地球上,同时另一个孩子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当地球上的孩子长大到二十岁后飞船以相同的速度返航,当地球上的孩子四十岁的时候飞船安全的抵达到了地球.现在请问:他们双生子中谁更加年轻?假如认为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会变得更慢,那么大部分人一定会认为乘坐光速离开地球的孩子更加年轻,但是,当飞船以接近光速离开地球的时候,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飞船是静止不动的而地球以接近光速离开飞船.那么现在大部分人一定认为是地球上的孩子更加年轻!到底谁更加年轻,当然答案很容易只要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一把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告诉大家这两个孩子一样年轻!那样爱因斯坦的灵魂会不安的...
麦克斯韦妖:
麦克斯韦妖是在物理学中,假象的能探测并控制单个分子运动的“类人妖”或功能相同的机制,是1871年由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为了说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可能性而设想的。
当时麦克斯韦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与熵增加相拮抗的能量控制机制。但他无法清晰地说明这种机制。他只能诙谐的假定一种“妖”,能够按照某种秩序和规则把作随机热运动的微粒分配到一定的相格里。麦克斯韦妖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
在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
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热力学上的具体表现,它指明:热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这说明外界传给物质系统的能量(热量),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和系统对外所作功的总和。它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所以不需要动力和燃料就能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就成了天方夜谭式的设想。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产生是这样的: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焦耳设计了实验测定了电热当量和热功当量,用实验确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补充了迈尔的论证。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人们开始考虑热能转化为功的效率问题。这时,又有人设计这样一种机械——它可以从一个热源无限地取热从而做功。这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
1824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卡诺设想了一个既不向外做工又没有摩擦的理想热机。通过对热和功在这个热机内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之间的简单循环(即卡诺循环)的研究,得出结论:热机必须在两个热源之间工作,热机的效率只取决与热源的温差,热机效率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不可能的达到100%。即热量不能完全转化为功。
1850年,克劳修斯在卡诺的基础上统一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卡诺原理,指出:一个自动运作的机器,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移到高温物体而不发生任何变化,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久,开尔文又提出: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用无生命的机器把物质的任何部分冷至比周围最低温度还低,从而获得机械功。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奥斯特瓦尔德则表述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造成功。
在提出第二定律的同时,克劳修斯还提出了熵的概念S=Q/T,并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是使整个系统的熵增加。但在这之后,克劳修斯错误地把孤立体系中的熵增定律扩展到了整个宇宙中,认为在整个宇宙中热量不断地从高温转向低温,直至一个时刻不再有温差,宇宙总熵值达到极大。这时将不再会有任何力量能够使热量发生转移,此即“热寂论”。
为了批驳“热寂论”,麦克斯韦设想了一个无影无形的精灵(麦克斯韦妖),它处在一个盒子中的一道闸门边,它允许速度快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一边,而允许速度慢的微粒通过闸门到达盒子的另一边。这样,一段时间后,盒子两边产生温差。麦克斯韦妖其实就是耗散结构的一个雏形。
1877年,玻尔兹曼发现了宏观的熵与体系的热力学几率的关系S=KlnQ,其中 K为玻尔兹曼常数。1906年,能斯特提出当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 T→0 时,△S / O = 0 ,即“能斯特热原理”。普朗克在能斯特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理论指出,各种物质的完美晶体,在绝对零度时,熵为零(S 0 = 0 ),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力学三定律统称为热力学基本定律,从此,热力学的基础基本得以完备
D. 为何世界末日论每几年就会出现一次
如今人们特别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感觉到地球现如今的环境已经不太适合我们,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比如说地震,洪灾,还有火山爆发等等情况发生。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一些人他们故意制造一些言论,制造世界末日论。而每几年世界末日论都会出现那么一次,其中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三、有一些人故意炒作新闻热点。最后一点就是,有一些人他们为了制造舆论热点或者博人眼球,故意使用这些让人觉得惊讶或惊奇的言论来制造新闻热点。而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得到许多的一个金钱和人气,这也是现在网络社会的常态。
E. 不要说你不知道!--爱因斯坦想出来的题!
矩形长边对折 然后展开出现中线的折痕
再折要折一个直角,把短边的邻角放倒中线上
折出重叠的30度,再向上折,平分三份
F. 世界末日论的解析
现代科学家们从天文学、自然科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角度纷纷研究并得出一致结论:我们面临着各种威胁,世界末日一定会到来,但肯定不是2012。
那为什么会出现“玛雅预言”呢?
古代玛雅人的历法是以太阳历、太阴历、卓尔金历为基础的。而最精确的历法是太阳历,精确程度之高令人咂舌:玛雅太阳历一年是365.2420天,而现代人测算是365.2422天,误差为0.0002天。
古玛雅人的历法精确到如此程度,确实证明其文明程度之高,这也就使所谓的“世界末日”之说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追捧,信之者谓之为神的谕旨,加上一些人的穿凿附会,更使这个预言蒙上了神秘色彩。
如前所述,玛雅太阳历一年的误差仅为0.0002天,换句话说就是5000年才有一天的误差。而玛雅太阳历的时间跨度按现代历法是从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到公元2012年12月21日,其长为5126年4月零10天或表达为5126.365年,即从玛雅历法元年算起到5126.356年止,对应到公元2012年12月21日,此后的时间在玛雅历法中没有表达,在现代人的解读即为时间到此结束。那么为什么到了玛雅历法的5126.356年后,玛雅人不再继续编写时间呢?是否这一天就是世界的末日呢?
问题就出在历法的误差上!虽然这个误差是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是5126.356年的误差堆积起来恰好是1天,也就是说公元2012年12月21日后的时间消失了一天!玛雅人不知道这短短的一天到底去了哪里,他们既不能认识到历法中会有这小小的误差,更不可能从这消失的一天来修正这个误差,于是只能将这无法理解的矛盾搁下来。以至于历法只能编到这一天止,这神秘的一天就误传为了世界的末日!
再来看一个算式:1/5126.356≈0.00019507033。这其实就是现代 历法与玛雅历法一年的真正误差!这个误差恰恰体现出了古玛雅人的智慧,也揭开了玛雅人关于“世纪末日”预言的神秘面纱!看,真相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G. 曾经说过的“世界末日”都是假的,那么霍金预言的2032年世界末日到底有没有可能是真的
作为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上充斥着关于霍金的谣言。在这些谣言中,有些是霍金名下的各种预测。其中,“霍金预言2032年将是世界末日”最引人注目。
顺便说一下,小冰期只是地球平均温度相对较低的时期,不会导致地球大面积冻结。历史上的小冰期肯定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一些影响,但它还远未灭绝。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把霍金的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并把它们变成耸人听闻的末日预言。因为2032年离我们不远,霍金自己的可信度很高,这样的谣言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甚至有些人相信它们是真的。
然而,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尽管霍金没有说2032年是世界末日,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类的未来并不乐观。对此,霍金曾经说过,“我们人类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意味着人类应该尽快找到殖民其他星球的方法,以免在地球上的灾难中彻底灭绝人类。
H. 每次听到关于世界末日的言论,你都有什么想法
我会想人类真的很渺小,虽然之前的谣言也不攻自破了,但是一旦出现也是搞得人心惶惶,所以珍惜自己的生命显得多么重要,说不定哪天就没了,我还是老老实实过好每一天吧。
I. 程朱理学的背景中有这句话:儒家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不完善。应如何理解
儒家为什么能走上正途地位,因为儒家有所谓的天命说和气运说;这比较符合统治者统治天下内。比较在儒家的理论里容帝王,是具有天命和“正统”;而道家没有这个概念,道家的天道说道法自然,无法解释帝王和统治阶级占有社会资源这一不平等现象的合理性。佛家的应该报应论在一些片面能解释帝王的存在,但是在理论上太消极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