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所未有的怀疑,哲学的基本立场
这个问题我想过很多遍。
实证证明了,唯心主义让人的精神没有那么坚定,所以我们不能发扬。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你说的是一元论的选择。
元,意味着起始,也就是说,唯物,世界从物质开始;唯心,世界从精神开始。
这个问题无论如何,都是没有答案的,国际趋势是提倡唯物。
但事实上呢?唯物从来都没有本源性的实证。也不可能有。
二元论,也就是唯物和唯心的统一体: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实体。具体你可以网络一下。
无元论比较适合你,因为它纯粹是迷惘的解释。
我一向没有对哲学有着坚持,有坚持是聪明人的做法,没坚持却是若愚。
在一本书中,这么写到,你知道自己live for what ,你才是一个有灵魂的人。now u know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了么?很好,你不知道。
那么就live for urself.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之中,涵盖面非常广泛。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相统一的方法论,它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有机统一的。
3. 哲学立场是指什么谢谢!
简单的说就是世界观,价值观,不过中国教育八股文的哲学是马克思哲学,但是哲学体系还有其他的很多
4. 哲学中的矛盾观
从广义上讲:矛盾是一个模型学概念。如果两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时另一件一定存在,那么这两件事物就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横向),主要与次要就是相对的特殊性;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各有特点(纵向)。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描述矛盾存在的特点的范畴。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
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无处不在)
其二,矛盾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有——矛盾贯穿始末)
(4)哲学无立场扩展阅读:
要真正理解矛盾这一哲学范畴,就必须全面把握矛盾的“七性”,即同一性、斗争性、客观性、普遍性、特殊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统一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都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即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也有许多表述和表现形式,如相互排斥、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等。
3.矛盾的客观性。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正确把握矛盾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4.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矛盾的复杂性。
矛盾的复杂性是指现实存在着的事物都不是由单一矛盾构成的,而是由各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程度不同的矛盾体系。
其表现为: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个矛盾还存在着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本身还存在着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等。
7.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在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的力量是不平衡的,这些矛盾的力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着主次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始终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这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在马克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中;马克思主义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关键是要把握唯物辩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 什么算正确的哲学立场
关于哲学立场这个话题,不能一贯而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的信仰都一样,但是基本的立场还是应该有的。打个比方,就像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是、非、善、恶、礼、义、廉、耻……这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个人都应该遵守。
谈到哲学立场,我想现在官方主流的哲学立场应该是倡导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立场,反对唯心主义。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应该有一个大的方向的,只是不能把它学死了,在生活中还是应该以实际的运用为主,而不能尽信书,用脑子去思考慢慢的培养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待人接物的方法,总之凡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开个玩笑就是“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7. 在哲学观念上持唯心主义立场的是谁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倾向在哲学史上的代表俯拾皆是。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的唯我论,因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的显现和产物,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以致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粗俗化的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所以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所然。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立场是
哲学没有政治立场,有政治立场的不是哲学,而是意识形态,是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