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时期,北大的"五马",'四陈",''三沈","二周"都指哪些人
1、五马: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和马廉
2、四陈:陈独秀、陈寅恪、陈垣、陈启修
3、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
4、二周:周树人和周作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1)社会学留美扩展阅读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是一次自觉发动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五四运动使苏俄在中国播下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种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党的改组便充分显示出当时布尔什维克革命是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认为当时对暴力革命的绝对化,对中国的长远发展是一种破坏而非建设作用。
五四运动以后,工人罢工和政治斗争依然不断,1920年五一,北京学生联合会散发《五一历史》传单,使马克思主义、共产党理论传入工人阶层,为共产党诞生创造了群众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2. 90年代的很长时间里 为什么社会学被取消
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
(根据秦启文主编《现代社会学》整理p25--28)
传入及启蒙时期:
社会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时,第一次把社会学列入课程。
1896年,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最先采用了日文的“社会学”一词。
1903年,严复译斯宾塞所著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为《群学肆言》,这标志着社会学在中国出现。
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大多是五四前后留学归国的学者,如留美的陈翰笙、李景汉、潘光旦、陈达、吴文藻、孙本文等。留法的蔡和森、卫惠林等。
20世纪初,外国教会学校对中国社会学的普及产生过重大影响。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设立社会学课程。1912年,京师大学堂正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在文科课程中设置了社会学。1913年上海的沪江大学最早创办了社会学系,接着1917年清华大学也开设了社会学课程。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由著名教授伯吉斯(J. S. Burgess)任教。
1916年,北京大学开设社会学班,由留日归来的康宝忠用自编教材讲授社会学,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孙本文曾是他的学生。1921年厦门大学设立历史社会学系。
中国最早的社会学专刊为1919年11月1日创刊的《新社会》。
1928年,孙本文发起成立了“东南社会学会”,次年出版了《社会学刊》,1930年改组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会”。
后来,中国社会学开始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进行社会调查,1924年出版了《中国农民经济研究》,1929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出版了李景汉的《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1933年又出版了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9年在英国出版的费孝通的《中国农村生活》,是我国开创社会学调查实践的成功之作,被英国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称为“人类学实地工作和理论发展的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
1922年上海创办了上海大学,1923年“应社会之需要”增设了“社会学系”,由瞿秋白任系主任。瞿秋白亲自主讲“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哲学概论”,并亲自编写了《现代社会学》一书。蔡和森主讲《社会进化史》,并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编写了《社会进化史》。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将社会学同中国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社会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卓著的成就。
1926年毛泽东深入调查,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等,都是用社会学分析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典范。
社会学在新时期的发展
由于中国简单抄袭苏联模式,错误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再加上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片面的认识,社会学被批评为“伪科学”,并导致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调整时,陆续撤消了社会学专业和课程,停止了社会学的学术活动,使我国的社会学研究中断了将近30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先也需要赶快补课。”1979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在北京召开,成立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通过了《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工作条例(草案)》,由费孝通任会长。从1981年起,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陆续设置社会学系,招收本科生和硕士生。1984年出版了恢复社会学后的第一本由费孝通教授主编的社会学教材——《社会学概论》。在研究机构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社会学研究所,各省市也成立了专门的社会学研究机构并成立了社会学会。创办了《社会学研究》《社会》《国外社会学》等一批有影响的专业刊物。
3. 民国公派留学生的例子
民国公派留学生的钱主要来自庚子赔款。
留学生主要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地为主,大部分留学生学成回国。留学生由教育部和各省统一选派。在国外学习的科目以当时中国急需的专业为主,主要有医学、法政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农学等。
庚款留美生首批录取47人名单:程义法、 邝煦堃、 金 涛 、朱 复、 唐悦良、梅贻琦、 罗惠桥、 吴玉麟、 范永增、 魏文彬、 贺懋庆 、张福良、 胡刚复、 邢契莘、 王士杰、 程义藻 、谢兆基、 裘昌运、 李鸣龢、 陆宝淦、朱维杰、 杨永言、 何 杰、 吴清度、 徐佩璜、王仁输、 金邦正、 戴 济、 严家驹、 秉 志、陈 熀、 张廷金、 陈庆尧、 卢景泰、 陈兆贞、袁钟铨 、徐承宗、 方仁裕、 邱培涵 、王 健、 高仑瑾、 张 准、 王长平、 曾昭权、 王 琎、 李进嶐、 戴修驹 。
此外,留英的代表人物有林巧稚、陈绍宽、萨本炘、陈其田、梁敬錞等;留日的代表人物有黄展云、郑贞文、梁龙光、林宗素等。他们都怀着一颗爱国之心,立志报效祖国,在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留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一代代的海外留学生怀着“学成归国,忠心报国”的爱国情怀。
4. 我国农村社会学的创始人是谁
20世纪初,农村社会学传入中国。早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引进和移植,当时 ,一些留美学生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著译工作,并在外国教授指导下进行农村 社会调查。最早的农村社会调查是1918~1919年由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教授D.H.库尔普 指导的广东潮州凤凰村调查。其内容涉及地势、人、卫生、种族、经济、治理、风俗、 社团、教育、美术、娱乐、宗教等方面,是一次较完整、系统的农村社会调查,调查结 果于1925年用英文在美国发表,书名为《华南农村生活》(Country Life inSouthChina )。1924年顾复的《农村社会学》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农村社会学著作。随后,相继出 版了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1929),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29),言心哲 的《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等,农村社会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20年代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农村进行了 一系列社会调查,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兴国调查》(1930)、《 长岗乡调查》(1933)、《才溪乡调查》(1933)。此外,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由陈翰笙主持创立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农村社 会进行研究,并于1934年创办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中国农村》。40年代后,中 国农村社会学强调社区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景超、吴文藻、费孝通等人。其中,费 孝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相继出版了《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和《乡土中国》(1 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村社会学曾一度中断了在学科意义上的研究。1979年 社会学研究恢复之后,农村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费孝通倡导的小城镇 研究,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新发展。1986年,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社会 学专业;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建农村社会学研究室。同时,相继出版了 有关农村社会学 的论著和教材。
5. 农村社会学的历史
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美国。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后,经过近30年的时间实现了 工业化。在这期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衰退,农民生活贫困,农村社会 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美国的农村社会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 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94年,C.R.亨德森教授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美国乡村生活 的社会环境”课程,一般认为这是农村社会学成为专门研究领域的开端。1908年,第26 届美国总统T.罗斯福成立农村生活委员会,该会的调查研究报告是农村社会学早期的重 要文献。1915年,威斯康星大学C.J.加尔平教授发表了《一个农业社区的解剖》报告, 第一次划定了具体的农村社区。他以一个村镇为中心,将中心周围农户交易行为所能达 到的最远点连成不规则圆圈,圈内就是一个社区。这一研究被认为是首创的合乎科学的 、有系统有分析的农村社会学研究。20世纪20年代,为了应付农业危机,美国农业部批 准各州建立农业实验站,为农业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提供政府资助,农村社会学便很 快发展成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935年创立了专门刊物《农村社会学》。1937年 ,美国社会学会宣布成立农村社会学学会。此后,农村社会学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50 年代以后,美国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社会生活性质发生变化,农村的独特性逐渐消失,农 村社会学的专门研究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摆脱农村社会学的危机,美国农村社 会学家在80年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农业社会学。它力图从社会劳动的全面空间分 工中研究农村,并对农村在总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出解释。农业社会学的产生代表着 美国农村社会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农村社会学在西欧有了很大的发展。大战期间,西欧的农村受 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亟待重建,客观上需要农村社会学指导乡村重建工作;同时, 美国的农村社会学者开始到西欧开展农村社会调查,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帮助西欧开展 农村社会学的教学研究活动等,促进了西欧农村社会学的发展。1957年,欧洲农村社会 学工作协会成立,不久更名为欧洲农村社会学会。1964年该会与美国农村社会学会联合 在法国举行第一届农村社会学世界大会,1968年又在荷兰举行第二届世界大会,农村社 会学这门学科在世界许多国家得以广泛传播。
20世纪初,农村社会学传入中国。早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学主要是引进和移植,当时 ,一些留美学生回国从事农村社会学的教学和著译工作,并在外国教授指导下进行农村 社会调查。最早的农村社会调查是1918~1919年由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教授D.H.库尔普 指导的广东潮州凤凰村调查。其内容涉及地势、人、卫生、种族、经济、治理、风俗、 社团、教育、美术、娱乐、宗教等方面,是一次较完整、系统的农村社会调查,调查结 果于1925年用英文在美国发表,书名为《华南农村生活》(Country Life inSouthChina)。1924年顾复的《农村社会学》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农村社会学著作。随后,相继出 版了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1929),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29),言心哲的《农村社会学概论》(1934)等,农村社会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20年代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农村进行了 一系列社会调查,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兴国调查》(1930)、《 长岗乡调查》(1933)、《才溪乡调查》(1933)。此外,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由陈翰笙主持创立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农村社 会进行研究,并于1934年创办了具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中国农村》。40年代后,中 国农村社会学强调社区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吴景超、吴文藻、费孝通等人。其中,费 孝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相继出版了《江村经济》(英文版,1939)和《乡土中国》(1 94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农村社会学曾一度中断了在学科意义上的研究。1979年 社会学研究恢复之后,农村社会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费孝通倡导的小城镇 研究,是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新发展。1986年,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社会 学专业;1988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建农村社会学研究室。同时,相继出版了 有关农村社会学 的论著和教材。
6. 一个有社会学寓意的动画,画的是半人半狗的模样,有谁知道,名称或链接。
这个是一个小动画片吧!而且时间也很久了,具体名字记不清楚了。
7. 简述社会学作为科学学科形成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作为科学学科形成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它不同于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从社会学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研究活动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在19世纪末从国外逐步引入中国。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社会学的传入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需要,又在中国重大的社会变革中形成与发展。中国学者立足于中国社会的现实,将国外社会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结合,为创建“中国的社会学”做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社会学重视社会学理论的探讨,但更侧重于应用社会学的研究、实地研究和社会调查。
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起点与分期,尚无一致的看法。对于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学史的划分,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①分为4个阶段,即输入期(1898~1917)、移植期(1918~1925)、萌芽期(1926~1930)、建设期 (1931~1949);②划成3个阶段,即萌芽期(1840~1918)、开始期(1919~1930)、建设期(1931~1949);③亦分 3个阶段,但起始有别,即萌芽期(1903~1911)、发展期(1912~1928)、比较发达期(1929~1948)。对中国社会学史总的划分另有一种观点,即5阶段论:发轫期(1891~1910)、萌芽期(1911~1918)、幼苗期(1919~1927)、成长期(1928~1948)、改革期(1949以来)。我们认为,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①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1929)。以1919年为界,前期可视为传入期,后期可看作传播期。②中国社会学的建设(1930~1949)。以1937年为界,前期称为成长期,后期可视为建设期。③中国社会学的调整与重建(1950~1989)。以1979年为界,前期为调整与停滞期,后期为重建期。
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时期
社会学的传入
传入时期大体以19世纪末至1918年为界。
传入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文化渗透,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中国处于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洋务运动的破产,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同时,在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西学东渐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变,其间起桥梁作用的是今文学派。今文学派既是儒学的一支,又不是正统的。他们思想活跃,比较容易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该学派的观点新旧混杂,中西融合,在传统文化中注入了西方的思想内容。今文学派的另一个特点是,关心社会,参与政治,鼓吹变法。他们强调变革和通经致用,将创新变革的思想运用于社会变革。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梁启超等。其中康有为、梁启超又是改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严复等人主张中国应走维新变法的道路,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向西方学习。
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时,先是学习其船坚炮利的技术,即学习自然科学技术,同时保持中国的伦理纲常。甲午战争及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使中国人认识到,学习西学不但要学自然科学,而且还要学西方的社会科学,并偏重于后者。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的进化论和天赋人权说被介绍到中国,起了启蒙的作用。
传入的主要途径与活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从创立阶段进入形成阶段。中国思想学术界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进和吸收了西方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和观点。
维新派的贡献 西方社会学中的社会进化论、平衡论、社会有机体论及同类意识等理论,对中国维新派的影响较大。他们在维新变法的社会改良运动中为社会学的传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康有为在其著作中,融合了中西社会学说,指出人类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进化的。他将社会进化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 3个阶段,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传统思想,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观点,其中涉及社会发展、民主制度、国家、家庭和妇女等社会问题。梁启超继承和发挥了康有为的观点和理论,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治天下之道”。他说“群”是天下之公理,万物之公理,同样“变”也是古今之公理,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指出“群学”(社会学)是贯通天人之际的根本学问。他把自然科学、哲学和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并以此来论证变法。在维新派的激进派人物谭嗣同的社会思想中,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学说。他在《仁学》(1896)一书中,最先明确采用“社会学”一词,并说:“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黎洲之书” (《谭浏阳全集》第4册)。章太炎则十分赞赏H.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和F.H.吉丁斯的同类意识论。他翻译的日本社会学家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即综合了这两家的学说。他在所著《訄书》一书中,对不同社会制度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从政治到经济制度的社会改造设想,并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中国人口、语言、文学、心理、宗教、风俗等社会问题。
中国社会学的先驱者严复首先引进了社会进化论,并根据中国社会和思想界的情况,特别强调3点:①宇宙是发展进化的,社会也是发展进化的;②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优胜劣败,适者生存,其中存在着激烈的斗争;③民主和自由是社会变法的主要内容。严复还翻译了大量社会学名著,其中最著名的是夹叙夹议地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中译名为《群学肄言》(1903)。严复不但介绍了社会学的理论,而且介绍了西方的科学方法。他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取得富强的关键是科学的发达,而科学发达是由于经验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西方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达在于运用了归纳法和演绎法。严复所介绍的西方的科学方法,就是中国早期社会学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维新派不但把社会学作为变革的理论依据,而且还用社会学的理论培育人才。康有为早在1891年就将“群学”列入万木草堂的教学大纲中。严复曾指出《群学肄言》与《大学》、《中庸》有相通之处,并把社会学作为教育的基础课程。
传入的主要途径与活动 社会学传入中国,主要通过外派留学生、外国学者来华讲学、国人办学等多种途径。中国留学生主要被派往欧美和日本,其中以留日生最多。1905年以后派出及自费留日学生每年竟达1万~1.5万人之多,留学生中学习师范、法政、经济者居多。19世纪末,日本的一般学校均已开设社会学课,尤其在法政学校和师范学校更为普遍,留学生中有不少人学过社会学。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传播社会学的先导,中国第一位讲授社会学的教授康心孚就是学法政的留学生。留日学生翻译了大量的日文书和讲义,其中不少含有大量社会学的内容。早期社会学书籍多译自日文,如1902年章太炎译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同年另一日本学者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的中译本问世。1903年吴建常转译市川源三日文译本(原为吉丁斯所著)《社会学提纲》,1911年欧阳钧译远藤隆吉的《社会学》讲义等。
中国学生大批去欧美留学是1909年设立庚款奖学金之后。留美学生朱友渔较早主修社会学课程,191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其论文题目是《中国慈善事业》。回国后任上海圣约翰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家陶孟和早年留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15年与梁宇臬合著《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从社会学角度对中国社会做了深刻的分析。他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并主持社会调查所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的工作。早期留学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社会学界的先导。
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教会学校中相继开设社会学课程,或设置社会学系。教会学校也成为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重要场所。1908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由美国人A.孟教授任教,采用W.白芝霍特的《物理学与政治学》一书为课本。1913年上海沪江大学由美国学者B.葛学博创立社会学系,由葛学博、H.S.白克令、J.Q.狄莱等任教。清华学校于1917年开设社会学课,由美国人C.G.狄特莫等来华短期任教。教会学校在中国开展一系列社会学调查。沪江大学1917年成立的沪东公社,在上海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并进行社会调查。1917年清华学校狄特莫教授指导学生,对北京西郊 195家居民的生活费进行调查。1918年他又指导清华学生,对校役的生活费进行调查。1918~1919年,燕京大学社会学教授J.S.伯吉斯(又译步济时)与美籍教士S.D.甘博,对北京社会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于1921年用英文发表,书名为《北京——一种社会调查》。
在社会学传播的过程中,1913年成立的北京社会实进会是较早传播社会学的团体,瞿秋白、陈长蘅、陶孟和等是其主要成员或负责人。该会宗旨是:“考察旧社会的坏处,以和平的、实践的方法,从事于改造的运动,以期实现德莫克拉西的新社会”。该会会刊《新社会》围绕社会改造登载有关提倡社会服务、讨论社会学说、研究平民教育、记载社会事件、批评社会缺点、反映社会实况的文章。特别突出的是大量讨论了社会问题,如知识分子、妇女、婚姻、劳工、自杀等。
传入时期的特点 社会学传入中国主要是适应了中国社会本身的需要。在帝国主义入侵,封建统治腐败,国家危亡的形势下,中国社会需要变,中国社会思想需要更新。在西学东渐中,中国从西方社会学中吸取养料,吸收了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平衡论以及同类意识等学术观点,为中国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文化转变时期注入了西方社会学思想的新内容。
8. 请问复旦大学社科专业是学习什么的社科具体有那些分类呢还有环境化学怎么样谢谢~
你好,我是复旦大学的。社科部专业分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党史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环境化学也不错,复旦大学化学系很强的。
9. 我想知道材料物理专业留美读研哪个学校最好希望能知道美国那个大学该专业比较好,最好能具体点。。。谢
●管帐学:很好找工作,但是企业里的工资不高,约4万至5万,做审计的工作稍微高些2008年10月11日
美国著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占据了世界高校专业排名前列的半壁山河,为神州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留学渠道,然而选择不同专业的学生的成长前景也大相径庭啥子是适合本身的专业?这里,资深美国留学专家林盛指出,熬头,要与本身的乐趣与专长相结合第二,选择的专业要必然程度切合参加工作市场需要从前有些家长与学生有个误区,认为学一个“好出国”的专业,到了美国自然一切都会瓜熟蒂落得好起来,这是错误的究竟证明在神州难参加工作的专业,在美国同样难以参加工作;在美国容易大展宏图的行业,在神州一样容易大有作为
林盛以对留美学生的不雅察与统计得出了对各专业的看法,可以看出,容易在美国参加工作的也大都都容易在国内参加工作:
容易参加工作的专业
●物理学:属于好出国的专业,各大美国研究生院物理人才欠缺,是以也比力容易获得奖学金但是物理专业学生出路堪忧学习理论物理的优秀学生,如果数理基础很好,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选修些金融课程,毕业后可以去金融机构做数量分析,年薪可达15万至30万美圆如果想钻研学术的话,物理学教授一般都需要1至2轮博士后经历,还要有学术界的人脉,过硬的研究文章物理学一些领域的学活着回来可去GE等公司的基础研究部门,年薪7万以上
●化学:也是好出国的行业参加工作前景在美国相当不错其中,有机化学最容易进大的制药公司,如辉瑞,礼来等,博士毕业起薪可达8万至9万美圆,硕士起薪约5万至7万美圆但是有机化学比力对身板有害,同时为了去好的制药公司,念书期间要注重积累很多技能,如到场行业学术研讨会、认识行业内人物等分析化学同样可以去制药公司,分析仪器公司等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参加工作稍微窄些,但是化学群体上不错,因为化学化工产业比力成规模,有很多大公司需要化学人才,如杜邦,陶氏化学,GE,英国石油,壳牌,爱克森美孚等
●算术:比力好出国,而且参加工作前景很好,将来可去金融,保险,银行,地产,信用卡,制药等行业,博士年薪在8万至15万美圆以上优秀的算术博士很多可以不用做博士后就直接做助理教授,一切在美国都是供求瓜葛决定的
●统计学:参加工作前景好,可以去制药、咨询、金融等行业,硕士年薪在6万至8万美圆以上
●计算机与电信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很多,大都参加工作形势都不错,如软体,数据库,网络,硬件,芯片,无线通信等,纵然是很理论的行业,参加工作前景都不差 IT业是成熟的规模行业,可吸收大量优质人才一般博士毕业大都去大公司做科研,年薪10万美圆硕士毕业做研发职员的多些,年薪5万至8万美圆 IT业仍然是美国理工的主流,麻省理工本科与研究生里,50%是ECE专业,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工程学:大都在美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中,生物医学工程,电信/计算机工程,工业与制造工程,机械工程,化工,石油比力好参加工作,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比力难参加工作美国基础建设项目很少了,而核能,航天等专业有国籍的限制,这些个专业的学生大都靠本身的工程与计算机配景找到了与IT相关的工作美国顶级的工科学生有时候不必然会做工程,而是选择做工业投资,危害投资,发现投资什么的的,收益会高很多,可达15万美圆以上
●经济学:参加工作前景不错,神州社会比力尊重经济学家,回国做教授工资比别的专业高一大截,甚至几倍
不容易参加工作的专业
●心理学:学生首要走学术道路,要成为心理专家,需要非常高的语言能力
●社会学:参加工作前景尚可,学生要注重积累统计功底,如果不克不及去咨询公司也能靠统计学找到工作
●政治学:参加工作前景在美国不好顶级黉舍毕业的回国倒是很好,可进政策研究所,高校,当局机构,NGO(非当局机构,如欧洲美国的某基金会),还有去联合国驻神州机构的
●历史、人文等专业:工作机会很少,美国人本科学历史与人文的,研究生很多都读法令、经济去了神州学生读完博士的基本都要走学术道路,而文科的科研经费少,教职也少得多
●法学:神州人纵然美国法学院毕业,英文能好到上法庭的也并不多经济学金融学功底好的可选择做公司并购,IPO等业务,收益会很高,超过20万美圆很多人选择做移民律师,给神州人办签证与蓝卡,收益会少些,10万美圆左右而能应用本身理工知识做专利律师,是个不错的选择
●MBA与商学院:神州学生毕业大都去金融公司与咨询公司,美国学生因为英文的抒发能力好,很多选择去公司做管理读商学院必然要读好黉舍才不会浪费学费以及时间
专家提醒:对在美国参加工作来讲,神州学生适合于学技术含量高的,数理成分高的专业,而各行业的销售与市场方面,美国人有很大语言与人脉优势如果是回国创事业或者工作,那又是另一回工作了在美国,不同专业的收益差异是伟大的而转专业对家庭财产有限的神州留学生是一个艰辛抉择,需要忍受伟大压力与长期孤独的历程,而一味跟风热门专业危害也是伟大的,有时候苦守本身的初志也是一种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