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城市社会学王颖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城市社会学王颖

发布时间: 2021-03-25 18:47:56

❶ 兰台世界的文章目录参考

■史料研究
1论汉代的狱吏--------------------------------------------郜俊斌
4清朝在东北地区实行的参务政策-----------------------------廖晓晴
6论我国古代流刑演进史-------------------------------------梅象华
7古词人姜夔折射宋代音乐理论发展之路-----------------------李珊
9《空际格致》中的气象科技思想探微--------------------查庆玲张军
10再论李世民篡改国史--------------------------------------党斌
12苏轼在黄州的文学创作------------------------------------杨文花
13宋代的刑讯及其在审判中的作用----------------------------李超
15明清以来徽州宗族对宗教的态度----------------------------陶明选
16从拙政园看明代苏州园林建设设计-------------------张入心顾静
18我国古代先买权制度探析----------------------------------孙永祥
19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浅析------------------------------王娟
21咸同之际取用能员与督抚用人权扩张------------------------张季
■以史为鉴
22司马迁政治思想体系探源----------------------------------杨银行
24明清时期的集体审判制度--------------------------黄共兴周书霞
25宋代“律师”的出现及其原因分析----------------------------李雪菁
27清民时期中国国际私法研究--------------------------------王小骄
28唐代大运河与沿岸城市经济发展研究-----------------田蓁子李国娟
30清代民间立嗣继承探析------------------------------------吕宽庆
32唐代审级管辖制度---------------------------------------冯勇
33辛亥革命准备时期“排满”思潮述析-------------------吴磊于春洋
35清末民初三次学制改革对近代学校体育教育影响探究----侯宽李丹
36从清代民事诉讼中疑难案件看诉讼制度-----------------------奉晓政
38清代卫生防疫制度考略---------------------罗小林段华庆李晓文
39清代前期的刑事诉讼程序及其意义-----------马亮张元鹏刘会凤
41商鞅法治和廉政建设及道德教育方面的观点和措施-------------王琦
42从洪亮吉上书事件看人口学观念---------------------何静胡尹慧
■史学争鸣
44清代教育家林伯襄“明耻强邦”办学之路考述-------------------董庆
45多元化理念在清朝蒙古立法中的体现及作用考究--------何文翟王方
47《吕氏春秋》乐论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关系研究------------范英梅
48大宋朝国子监的教育传播职能及影响------------------------付建军
50李鸿章对晚清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与爱国实践---------王林郭枝
51论秦律中的婚姻解除条件述考-----------------------王晓敏邓春景
53从宋代赊买卖制度看其法制特点----------------------------王颖
54先秦文学对陶渊明诗文创作之影响考辨-----------------------张小侠
56秦公子几人被秦二世所杀?-------------------------王霄云贺润坤
57明代工商业发达与民法的发展-----------------------徐文华陈凌声
59唐朝音乐兴盛的内在动力探究------------------------------田瑞芳
60宋代与吐蕃茶叶贸易之缘由史考---------------------陈显明赵瑞华
62明代戏曲音乐创作的民间性研究----------------------------冯晔
63蜀汉后期政治重要辅臣之姜维的功与过-----------------------马英姿
■档案解读
65由苏轼的禅宗历程观其文人画美学思想及实践-----------------张萍
66董仲舒“春秋决狱”与汉家制度的考证-----------------袁金勇汤建华
68元代案件审判的管辖制度--------------------------赵勇李玉娥
69从“阿云之狱”看宋代法律制度------------------------------武敏
71张居正财政改革对明代税收的影响--------------------------冯才华
72抗金英雄杨再兴的民族气节对大宋武魂的影响---------靳颖李琳燕
74甲午海战名将邓世昌名垂青史的抗倭爱国事迹-----------------宋素敏
75试论宋太宗对音乐发展的作用与贡献------------------------谭嫄
77汉代法律儒家化的表现及影响------------------------------党颖
78宋代教育的惩戒制度研究--------------------------吕闽康博涵
80梨园祖师——风流皇帝李隆基的音乐人生---------------------王芳
81神医华佗与高效祛病健身的五禽戏-------------------祝学刚薛屹
83“跨国驴友”鼻祖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贾晓雅
■历史考证
84马球运动对唐朝体育繁荣的内在价值-------------------------孙玉宁
86“赛活猴”孙禄堂的学武经历与武学声名------------------------刘永涛
87侠士窦尔敦对武术精义的诠释-------------------------------宋正华
89从明代晚期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看其“纪游”观---徐娜王静
90唐太宗时期中央官学的教育特征及影响-----------------------辛欣
92丁发祥对武魂的诠释-------------------------------蒙军宋晓宇
93宋代新编童蒙读物研析------------------------------------杨晓光
95“德业”“举业”合一—看湛甘泉对明朝教育事业的影响------------张锋
96从石刻史料看辽代女性的崇佛-------------------------------吕富华
98翻译使佛教融入中国文化的历史轨迹-------------------------刘扬
99唐代对外贸易中的诚信思想--------------------------------李叶宏
101唐宋音乐对契丹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蒋诏宇
102举重活动与古代武举制度发展的探究------------------------刘玮
104音乐改良掌舵人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张敏
■文史探源
105唐代葡萄酒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刘妍柳雯
107奢香和刘淑贞民族公关的哲学智慧--------------------------孟钦武
108董仲舒政治思想核心—大一统论--------------------王海彪孙晶
110引领八极拳入京的沧南“神棍”——王中泉-------------黄梅王成科
111清末学前教育之“蒙养院”的重要意义及影响---陈晓凤吴小玲钱庆芳
113汉代园林的景观特征及历史意义--------------张立昆王琬张晓明
114西周制陶:非一般的圆满之美-----------------------朱斐翡黄焕义
116论慈禧的改革与守旧------------------------------杜以同刘泽玉
117乾隆江南巡游对当地的发展影响探微----------------蒋萍金渝琳
119北宋时期乐律理论和乐器制度在朝廷政治气象中的表现---------汤红娜
120“孔融让梨”政治生态观念的嬗变----------------------------张永刚
121魏文侯以用人之道称雄战国初年----------------------------杜杏华
123两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的思考------------------------------杨国利
■百家思想
125管子“三分损益法”乐音数学规律及其影响--------------------牛思萌
126“前清学者第一人”戴震的“西学中源”学说发微-----------------孙燕宁
128隋代宇文恺的建筑设计探微-------------------------------武小红
129清初时期颜元的人才观考证------------------------肖立新牛伟
131剖析东晋旅行家谢灵运旅游观------------------------------贾红丽
132北宋“明道先生”程颢的教化观考证------------------王愿徐文彬
134后梁“铁枪王”王彦章的精武历史价值------------------------潘友连
135汉文帝实施“德治仁政”的政治原因--------------------------吴小彦
137从左宗棠经济活动看其经济观念----------------------------张小萍
138从曹操“求贤令”看其用人心理------------------------------赵伟
140元以曲取士:看晚明曲论家沈德符的成就及影响----------------李艇
141东汉王符的治道政治思想与其《潜夫论》中的理想国-------------黄春英
■文博考古
143昆曲鼻祖顾坚对昆曲的影响研究----------------------------熊友军
144唐代“三绝”之裴旻舞剑钩沉-------------------------------徐利峰
146从《太和正音谱》看明代杂剧曲谱理论发展--------------------周蔚
147明代中晚期苏州工艺美术的发展及影响----------------------廖霞
149“古代计算机”算盘的起源、演变及其重要影响------------------范桂龄
150宋代经济“农商社会”的时代特征--------------------宁云霞樊亚男
152何妥“黄钟一宫”调在隋唐开皇乐议中的运用------------------王任亚
153独具魅力的明代木版年画历史概貌--------------------------肖红廷
155汉代讲武习射比赛对军队将士的影响------------------------常春芳
156宋瓷艺术的审美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启示---------------谭丹莉李万康
158从乐舞《破阵乐》看唐代音乐的发展--------------------------廉玉柱
159浅析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风格-----------------李征姚鹏

❷ 【高分】跪求中国知网里的两篇文章~~急用!!!请帮忙下载一下。

伴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变化,也是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结合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从多个角度阐明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对于进一步采取对策缩小差距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但是由于城乡收入差距近几年不断呈扩大趋势,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先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接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改革发展要求中将“统筹城乡发展”位于首要位置。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意义更加重大。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中央一号文件,其最终目标也就是想要通过农民收入的提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统筹。
由此,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和新阶段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城乡关系的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整体的现状数据分析

(一)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45.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9 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 670亿元,增长了81.5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07年为18 934元。①

经济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具体参见下页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攀升,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到1985年为739.1元,1994年为3 496.2元,到2008年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增加到15 781元,相比较1978年增长了45倍,这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57.5%下降到2008年的37.9%;与此同时,我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1978的133.6元增加到2008年的4 761.0元,增长了近35倍。恩格尔系数也由1978年的67.7%下降到2008年的43.7%。这表明城乡居民的总体收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但也伴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传统体制初步建立的1957年,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3.48倍。到文革前的1964年,前者是后者的2.38倍左右。”这一差距一直持续到1979年。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如图1所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相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如图2)。1978年城乡收入差距为2.57∶1,到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 7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 761.0元,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为3.31∶1。
从绝对差额上来看,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人均纯收入多209.8元。此后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不断加大,1985年为341.5元,到1994年增加到2 275.2元,2008年我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 9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20.6元,不到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绝对差额也增加至11 020元。过去的3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52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和绝对数值方面的差距表明,我国城乡间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已很大,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由表1和图2的数据变化特征也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78—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缩小,由2.57倍缩小到1.86倍,这是由于农村的率先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迅速增加,历史上居高不下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开始迅速缩小;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拉大,城乡居民收入的比例扩大到1994年的2.86∶1;从1994年开始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但从1997年起中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下滑,差距又逐步扩大:199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突破3∶1,达到3.11∶1,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达到3.33∶1,2008年为3.31∶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比值不能准确地反映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差距,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城乡收入差距将更大,实际的城乡收入比应为6倍左右。来自世界银行的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为1.5∶1,我国的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世界各国的水平。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体制原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
历史上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城乡居民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巨大差异,但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同步,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使得工业发展迅速并快速积累,农业发展缓慢且不稳定,农民收入长期增长缓慢,非均衡发展,从而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也会面临很多障碍,这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2.体制改革
(1)1978年,我国由农村开始进行体制改革,1985年面向城市进行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改革过程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乡改革不平衡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因此,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2)体制改革的另一个负面后果是产生各种垄断行为以及通过垄断行为获得暴利的寻租活动。在我国,邮电、金融、保险等行业享受国家投资和占有公有资源等便利条件,实行垄断经营,形成垄断收入,垄断行业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职工的工资收入以及各种福利比非垄断性行业要高。而且双轨制的实施,为某些寻租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制度缺陷
1.分配制度
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机制下,按照投入生产的要素的贡献来分配收入,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由于拥有要素的数量、质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入。这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但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城镇居民从中受益较多而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不大,结果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
2.税收制度
我国实行的是个人所得税税制,目前税制不规范,个人所得税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首先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过低,只能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更低,而对高收入阶层影响很小,这导致税收调节的低效应,城乡居民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此外,我国税收管理薄弱,依法治税水平不高,对地下税、黑色税收打击乏力,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严重不到位等都使税收在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后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3.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覆盖面低。迄今为止,我国农村仍未能建立一套象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养老保险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基本上还都是通过家庭自保来实现保障的。此外,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得我国不断拉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剧。
4.监督制度
我国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相对滞后,许多非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导致各种违法行为、非法获取暴利的活动以及寻租行为的出现,形成非法收入。这些非法收入,破坏了正常的分配关系, 这也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政策性因素
政策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城市偏向和政策上的财富分配不平等。政府在执行就业、资金投入、财政税收政策、教育及各种医疗社保和其他福利待遇等方面实行“城乡分治”,优先发展工业和城市的政策,为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以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为代价,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同时,农民承担的负担有增无减,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升无降,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第二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从目前收入分配现状入手,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四种原因,
然后从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四个方面提出了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分配现状;收入差别;对策

收入分配,是涉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
配制度的改革和实践是富有成效的,打破平均主义,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是改革开
放的初衷,也是推动改革的基本措施之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我国经
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多样化,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中重新调整分配,我
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日益扩大。其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在
逐步加大,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
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1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大体上可以归结
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就改革后20多年来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而言,也主要来源于对经济体制、政
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
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
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这不能不归结为体制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城乡
整体角度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是有关系
的。 1.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
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
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 “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 “进
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
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 “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
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其它
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
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1.3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

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
原因。具体表现在:

1.3.1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
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

1.3.2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
收费或摊派。

1.3.3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
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

1.4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 “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
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
了一小撮 “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最后一次 “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
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
合法与非法之间的 “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
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
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NextPage]

2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因为有的收入是遵循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而有的收入并非基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而是由
于我国发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和政策措施滞后、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于
这些原因造成的差距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否则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会落到少
数人手中,由于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
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
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应采取 “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
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
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
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
的。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2.1注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把解决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放在突出的位置
上。建国后,通过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发展战略,为工业化体系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格局
一直未有大的改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目前的城乡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这
种态势发展下去,城乡之间的矛盾会逐步加深,最终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
利影响。为从总体上消除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应努力做到:

2.1.1注重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2.1.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2.1.3认真研究和做好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

2.1.4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创造公平的环境。 2.1.5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各种税费以减轻农民负担。

2.1.6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有效制约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假借政府名义
的行为,如各种不当罚款。

2.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全面改革现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
分配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公平、透明的制度环境,使得
分配秩序和分配行为合理化、有序化,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2.2.1打破垄断行业。其原来得到的政府管制和特惠将逐步取消,最终走向
市场竞争。应率先对垄断性行业改革,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行政权力的经济
垄断行为。

2.2.2必须出台严格、透明的法律规定,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
的行为。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有效率的、公正的市
场环境。通过政策、立法的透明性、统一性推进市场建设。要大张旗鼓开展打击
权力寻租活动。

2.2.3要充分考虑农业等弱质行业和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问题。

2.2.4建立有效的个人收入调节机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改
革税制,逐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

2.2.5建立平等竞争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间的就业
歧视和择业差别,克服因就业选择限制而产生的收入差别。

2.3建立对低收入群体保护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一方面下岗人员增多,职工货币收入增幅下降,导致社会中低收入
阶层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企业保障制度正向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旧的福利制
度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形成,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低收入群体问题、增加就业、扩大就业的有力措施。完善
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缓解收入差距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
障体系的建设要与国情结合起来,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薄弱环节入手,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要建立合理的、可持续的养老基金补充机制,给老百
姓以稳定的预期。从长远看,政府应通过立法和规制,使城乡居民每个人有平等
的受教育、就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机会。[NextPage]

2.4切实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以缩小收入差距

这也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
再分配作用,形成 “中部大、两头小”的新分配格局。具体是通过分配制度改
革,提高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
机关单位在机构改革和精简人员的基础上,提高其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努力增
加新型农业、规模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加强再分配,调节过高收
入,规范分配秩序,这样就是将高低收入两类人群都往中间收入层赶,从而达到
做大中间收入层的总体目标。
行不???

❸ 王颖的主要著作

·城市社会学 王颖 着 2005-09-16
·观察社会的视角--社区新论 方明 王颖 着 2004-11-09
《新集体主义:乡村社会的再组织》(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❹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演叫什么,是什么时候出品的

娜塔莉·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扮演的13岁小女孩马蒂尔达Mathilda

◆ 姓 名: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特曼
妮妲莉·宝雯
娜塔莉·波曼
◆ 出生日期:1981年6月9日
◆ 出 生 地:Jerusalem, Israel
◆ 国家地区:美国/USA
◆ 主要身份:Actress

◆ 人物简介:

娜塔莉1981年6月9日生于以色列耶路萨冷,3岁后随全家搬到纽约。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母亲是艺术家,父亲是名医生。一天,她正在长岛的大街上闲逛的时候,幸运悄然降临——一个星探看中了她,把她推荐给导演鲁卡·贝森。鲁卡当时正在为即将开镜的《杀手雷昂》招聘女主角。虽说娜塔莉当时年龄太小,但最后她还是幸运地赢得了这个角色。结果从未涉足表演的她自此一鸣惊人,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拍戏的生涯。

娜塔莉好象总能与好莱坞大腕们同台演出。接下来1995年她在麦克尔曼的《盗火线》中做了艾尔帕西诺的继女,96年在《火星人攻击地球》中出演杰克尼科尔森的女儿。同年她又出现在伍迪·艾伦的音乐喜剧《人人都说我爱你》里。娜塔莉在剧中的轻松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96年娜塔莉在电影《美丽女孩》中的演出又一次获得好评如潮。在剧中她扮演的女孩叫马蒂,那可是个颇有心计的早熟女孩,一心一意想把心上人从他的未婚妻手中夺走。评论家对娜塔莉在剧中的演技评价甚高,有一点绝不可否认:她是整部剧中最出色的亮点。

1997年娜塔莉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她竟然推掉《洛丽塔》和《罗密欧与朱莉叶》两部巨片,心甘情愿地登上舞台出演《安妮·弗兰克的日记》。这个举动曾让众人大惑不解,但是从《安妮》一剧每次结束后长达近一个小时的谢幕中,我们就明白她演的有多么出色。娜塔莉在舞台演了整整1年,直到1998年才离开《安妮》剧组。

世纪末娜塔莉出演了她最为广泛议论的角色——在风靡全球的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中饰演高贵而美丽的阿米达拉女王。尽管毁誉皆有,这部影片创下了全球巨额票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娜塔莉的美丽形象也如同当年的赫本世人皆知。

从最初站在镁光灯下到今天,昔日的女孩如今已长大,纯真依旧,但是却多了份成熟女人的自信与风情。娜塔莉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她是好莱坞新一代演员中最具实力,最有前途的女星。

娜塔丽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与众多渴望成名、成名之后更渴望成大名的演员不同的是,虽然“星球大战”前传之《幽灵的威胁》(The Phantom Menace)使得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但这位被誉为“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第二”的19岁女孩却在好来坞与哈佛的较量中选择了后者,甚至可能因为临床心理学而放弃其前途不可限量的演艺事业。

娜塔丽-波特曼在纽约长岛的一家比萨饼店被星探相中时年仅9岁,她出演有让-雷诺(Jean Reno)及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等大牌明星加盟的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时才12岁,而在出演真正能够证明其表演才能的百老汇戏剧《安妮的日记》时,娜塔丽- 波特曼也才17岁。

但问题却在于,娜塔丽-波特曼似乎将表演看作是仅比好玩的意义稍多一点的一件事,当然也是她一项有利可图的副业,而她对表演的兴趣能否长久维持却大有疑问。她说:“我现在仍然不知道表演是否是我愿意一辈子去做的事,因为其它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仍然热爱表演,但我将来也完全可能从事其它职业。”

波特曼并不缺乏选择。除了目前在哈佛大学主修的心理学之外,她还精通法语、西伯来语和日语。虽然她还年轻得有些害羞,但她的头脑已足以常常让导演和其他的明星出现困惑。她有些纤弱,年龄看起来也不足19岁,说起话来充满了青春少女的气息,但她的表达能力已远远超出其实际年龄。在充斥着粗鲁且刚刚迈出高中校门的准明星的好来坞,娜塔丽-波特曼的存在无疑是个异数。

娜塔丽-波特曼的表演才能在其最新影片《我心何处?》(Where the Heart Is?)中再次得到体现。在该片中,波特曼饰演一位名叫诺瓦丽-雷辛(Novalee Nation)的17岁女孩。雷辛在离开已生活多年的位于田纳西的拖车式房屋后,准备去加利福尼亚寻找新生活。但在俄克拉荷马,怀孕多时的雷辛却遭到男友无情的抛弃。

由于没有钱,雷辛只好躲在当地一家沃尔玛商店里生下了孩子,并因此成了当地的“名人”。她决定把这一给了她新生命的地方当作新的家,并与一位图书管理员产生了真挚的恋情。

影片中诺瓦丽的生活与纽约市郊Syosset的模范学生的波特曼的生活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娜塔丽-波特曼生于耶路撒冷,父亲是医生,母亲则是一名艺术家。3岁时,波特曼举家迁居美国。至今,波特曼在感情上对父母依然十分依恋,其父母对女儿也极尽保护之责。在“露华浓”公司(Revlon)发掘出娜塔丽-波特曼后,她却决定不入为多少少女艳羡的模特这一行。波特曼的父母为其雇了一位经纪人,小小年纪的她在一个夏令营里开始了演艺生涯。

她在大银幕上正式露面始于《这个杀手不太冷》。波特曼在该片中饰演一个被职业杀手(让-雷诺饰演)收养的孤儿。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哄骗这个当时才12岁的小姑娘作了一些后来颇受非议的表演。但自此以后,波特曼便远离了一切可能引起争议的东西。她拒绝出演《冰风暴》 (The Ice Storm)里克里斯蒂娜-里奇(Christina Ricci)的角色,理由是影片“太暗”;之后她又拒绝了阿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的《洛丽塔》(Lolita),理由是影片太“低劣”。去年,波特曼答应与苏珊-萨兰敦(Susan Sarandon)一起主演《管到太平洋》(Everywhere But Here)一片,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删除剧本中的一段性描写。

波特曼称,她是自己决定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我总是自行选择我要做的事。父母会给我一些意见与建议,但最终决定总是由我自己作出。”但她也承认,她不会接受出演可能让父母产生不安的影片。“因为,对我而言,让父母感到快乐与骄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们,我会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让自己生气。”

为了避免受到追星族的干扰,波特曼将她祖母的姓氏用作她的艺名。但她试图避免公开所上大学的名字的做法却不太成功。尽管人人都知道她选择了哈佛,她自己还是拒绝说出它的名字。她为此辩解说:“我不想影迷来访。我听说当年波姬-小丝在普林斯顿时,每年有好几百人去探访。我不想也落得这种下场,因为我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也许有人觉得我这样做不太礼貌,但我确实不需要这样的交往。”

即使波特曼的影迷能够更进一步去接近她,他们与她也没有多少相同之处。

波特曼是典型的能力超群者,她喜欢与她差不多的人交往,这也是她为什么要选择哈佛的一个原因。她说:“我身边的人都非常出色。就拿我宿舍的人来说,她们中有一位曾经与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同台演出,另一位则出过诗集。另外,我也认识一些参加过奥运会的同学。他们简直是太棒了!”

波特曼是一位认真而敏感的女孩,一提起男朋友的话题还禁不住脸红。据传,她与名不见经传的加拿大演员海登-克里斯藤森(Hayden Christensen,将在下一部“星战前传”影片中出演天行者阿那金-Anakin)有些交往。

我们还能够继续在银幕上看到娜塔丽-波特曼的表演吗?我们还能看多久?这一切都是未定之数。娜塔丽-波特曼谈起临床心理学时的兴奋之情远大于表演话题,尽管她也知道她的知名度很快将妨碍她从事一份“正常”的职业。她说:“我从前作演员的经历将不利于我去从事临床心理学的职业,但我仍然可以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文名称:这个杀手不太冷
英文名称:Leon
发行时间:1994年
电影导演:吕克 贝松 (Luc Besson)
电影演员:
尚 雷诺 (Jean Reno)
加里 奥尔德曼 (Gary Oldman)
内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这个杀手不太冷 Leon (1994)

导演: 卢 贝松 (Luc Besson)
编剧: 卢 贝松 (Luc Besson)
主演: 尚 雷诺 (Jean Reno)
加里 奥尔德曼 (Gary Oldman)
内泰利 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国家:法国/美国

剧情简介

纽约贫民区住着一个意大利人,名叫里昂的职业杀手。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这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剿灭全家的片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开始帮里昂管家并教其识字,里昂则教女孩使枪,两人相处融洽。女孩跟踪恶警,贸然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他们再次搬家,但女孩还是落入恶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并让她通过通风管道逃生,并嘱咐她去把他积攒的钱取出来。里昂化装成警察想混出包围圈,但被恶警识破。最后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弹……

《杀手里昂》的读解

《杀手里昂》一片无疑是吕克贝松转向的一部重要作品,即由作者电影向商业电影的转向。影片延续了《霹雳煞》的杀手主题,讲述一个职业杀手在一次意外中邂逅了一个13岁小女孩的故事。

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吕克贝松在这部影片里向好莱坞证明了自己拍商业电影的能力。吕克贝松绝对是一个对电影流程及其技巧以及好赖坞电影运作模式极为熟悉的导演,以至于在这部电影里的视听语言运用的极其纯熟。

影片的开始,也就是在字幕的部分,运用了几个航拍的镜头就简约地向观众介绍了这个电影发生的地点:海洋--公路--城市的大街--小巷--最后是渐隐,黑屏。注意!这是黑色电影的标志--黑色,地下。我们看到的城市是被切割得很分散的街景,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影片由一个黑色镜头引出了主角。

但导演并不想这么快就让我们知道LEON的正面形象,而是同过一系列的超级大特写来营造人物的神秘感。一双放在桌子上的手,两只手中间有一杯牛奶。就是这杯牛奶在影片的开始部分暗下了伏笔,以便后面揭示人物特性之用。最精练的对白,LEON的镜片反射出对面坐着的他的老板点烟的形象--镜片节省了反打的镜头!在这场戏里那个胖子的照片出现了两次,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那是转场的标志。

下一个镜头就是照片上的胖子气势汹汹地走来。看门的那个老头脸部不断被走过的人的阴影所遮挡,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事情和这些人的身份--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完全是运用了光影的变化揭示人物的身份特征。待胖子一干人等进入了房间,当胖子看见那个妓女的时候改变了行动时间,只说了一句话:一小时。--潜台词是昭然若揭的。语言的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LEON的出场更是令人叫绝!胖子的五个手下在被LEON杀的时候,镜头里几乎没有LEON的正面的特写形象:几声枪响,带血的电话听筒掉在地上;站在走廊里的人象楼下张望,镜头从他背后慢慢推进,这让观众以为杀手在其背后,但这人最终却是被来自上方的绳索勒死的,等等等等。从这短短的几个镜头里就可以看出好莱坞电影的制作风格--一定会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但运用的方式是你永远想象不到的!

最后胖子发现自己的手下都死于LEON之手后,画面里是他慌乱地在房间里寻找能逃跑的各种途径,声音是他急促的喘息。就当胖子拨通警察局的电话时,一把刀子从他身后伸出来架在他的脖子上--音乐,音响(胖子的喘息)都停止了,画面里除了打在胖子和LEON身上的一束侧光之外是一片漆黑。导演只让我们看到这两个人!

妓女的的出现给这个场景增色不少。之前LEON和胖子的对峙相当紧张,这时候刚才的那个妓女出现了,看着这两个人尴尬的笑了笑,然后走开了。导演用了很少的几个镜头就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物质女孩。这是好赖坞的又一大特点--人物的出现必须担负一定的使命,否则就干脆不让他出现。在这个故事里,妓女起到了缓和气氛使观众放轻松的作用。因为前面一场戏的气愤过于紧张,妓女和之后在杀戮那个小女孩一家人的那场戏里那个老太太调节了整个片段的节奏。

还是LEON和胖子对峙的这场戏。最后胖子吓的求饶,画外的警笛大作。从声音上提示我们--该转场了。

生活中的LEON只用了短短的几个镜头:在杂货店里买牛奶;在浴室里痛苦的洗澡,在房间里烫衣服;在窗前细心地擦拭他心爱的那盆花的每一片叶子。LEON 对待这盆花是一个伏笔,为之后他救助那个小女孩在作铺垫。对待一盆花都这么细心,那怎么能不去救那个个女孩呢?

在小女孩玛替塔一家人被杀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她在这一早上的言行看出编剧的一点点痕迹:整场戏的目的是把玛替塔支走。那么家里的这些人就必须有留在家里的充分理由。妈妈在上班前被爸爸缠住了--卫生间里做爱的镜头和妈妈在浴缸里洗澡的镜头;爸爸就不用说了,他没有正式的工作;姐姐在对着电视做健身操;唯一让玛替塔喜爱的小弟弟因为太小,没有出去的理由。只有玛替塔这个不大不小的孩子在与姐姐发生了争执之后被妈妈逼着上街去买东西。这就为接下来的屠杀和玛替塔以后决定复仇的故事埋下了伏笔。她不爱她的父母,不爱她的姐姐,但她最喜欢的弟弟被那些警察杀了。

玛替塔在走廊里遇见了LEON,并说要帮LEON买牛奶。玛替塔对LEON的观察如此细致入微,以至于她知道LEON所要的牛奶是两夸脱!这就让我们对之后玛替塔和LEON的传奇故事一点也不奇怪了。

在玛替塔购物回来发现自己的家人都被杀害了之后,她竟径直走向LEON的房间并祈求LEON把门打开。在玛替塔行走过程中是升格(慢动作)拍摄的。因为她在这行走的时候要完成发现自己的家人被杀--忍住悲伤--决定走过自己的家门去寻求LEON的保护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如果换成正常的拍摄时间,这些心理活动是很难通过镜头表现完全的。这里运用的升格拍摄是假定了时间被延长了,从而让观众能够在这个假定被延长的时间里完成对玛替塔心理活动的重建。

LEON的举动很让我们着急--他一直在对着钥匙孔观察外边的屠杀,我们都知道LEON一定会给玛替塔开门的。于是最后门终于打开了,温暖的象征生命的阳光照在小女孩的脸上--玛替塔获救了!

影片安排了玛替塔和LEON的恋情。并且安排了一个变态的警察形象,这在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的主流社会里是不可能出现的!但该片的结尾处给了观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LEON和那个警察同归于尽了。尽管影片给我们展示里一个极为有人情味极为可爱的杀手,但杀手毕竟是杀手,是不被整个主流社会所允许生存的人物。 但是这个电影如果让我们的国内导演来拍,一定是:最后LEON死了,小女孩带着悲愤的心情从事发现场离开,向远处走去,镜头从近景升为大全景--结束。如果这么拍就不是商业电影了!

吕克贝松聪明在让整个影片有两个结尾--一是让LEON死掉,二是让小女孩玛替塔重返校园。结尾奠定了整个电影的基调--面对的是绝大多数人,换句话说也就是影片的商业性。

❺ 谁能推荐几本关于行政管理方面的书籍给我

《市政管理》王翠文 天大出版;《市政管理学》杨宏山 人大版; 《地方政府学》徐勇,高秉雄, 高教版 《城市社会学》王颖 上海三联;《理解公共政策》托马斯戴伊 ; 《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托马斯戴伊 人大版;《公共政策学》宁骚 高教 《政策科学》陈振明 人大版;《政府经济学》乔林碧,王耀才 《政府经济学》孙荣,许洁 复旦版;《公共管理学》党秀云张成福 人大 《公共管理学》黎民 高教; 〈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唐晓等 世界知识出版 〈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周民锋 华东理工出版 《公共组织学》张建东 陆江兵 高教 《政治学概要》朱光磊 ;《政治学导论》杨光斌 人大 《行政学原理》孙荣 复旦; 《行政管理学》张永桃 高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 高教;《行政学》沈亚平 南大

❻ 中国篮球学校那个做好

中国篮协阜新篮球学校位于辽宁省阜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是一所专门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篮球专业学校。1999年11月22日正式挂牌成为阜新市篮球学校,是国家首批篮球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篮球训练重点单位”、“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3年9月24日正式被中国篮球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中国篮协阜新篮球学校,是国家正式命名和批准的中国4所篮球学校之中的唯一一所独立办学的篮球专业学校,隶属阜新市体育局的正县级事业单位。2005年年初又传来喜讯,我校作为篮球专业学校可以直接参加全国少年篮球比赛,并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篮球专项学校入选;并在2005年全国篮球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进行经验交流。这是国家体育总局对我校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学校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综合训练大楼,标准室内训练场地5块,运动员综合公寓(4人标准间)、健身力量房、灯光球场、下设篮球业余体校一所,按年龄分别设有启蒙组,儿童甲、乙组,少年甲、乙组,呈梯形结构,形成了基础大、训练梯队结构合理的青少年篮球训练体系。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有来自全国20个省3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34个市的五百多名学生在校训练学习,其中外地学员已占学校的三分之一以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教学和管理队伍。学校在职教职员工37人,其中教练员为11人,高级教练3人;中级教练3人;这支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校文化课与阜新市实验中学进行联合办学,采取强强合作的办法,文化课教学由市优秀教师为学生授课,以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配有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阜新实验中学是阜新市省级重点学校,是阜新市教育系统唯一一家由国家教育部命名的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我校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就读市实验高中,两校联合办学,各取所长,即培养了优秀球员又学到了文化知识,将运动员学生转变为学生运动员,扩大学生的发展出路,为其以后升入高等院校和上级篮球专业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化课实行由职业教育向普通高中模式过渡直至融合,专业课适应篮球运动训练专业,突出一专多能,开设篮球理论和篮球裁判等专项技术课,强化专项技能的社会效益,培养高水平篮球后备人才,重视人才的从小培养和运动队的梯队建设,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阶梯。 我校在篮球人才培养和输送方面,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阜新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在先后为国家女篮培养输送了潘薇、陈晓莉、柏华、张珏、王颖等多名国手,培养出岳鹏飞、刘欣然、贾楠、刘维伟等参加全国男篮甲A联赛球员的基础上,2年来又输送到各省篮球俱乐部9名;省级以上专业队18名;大专院校78名;企事业、部队 22 名;又培养了多名教练员,均在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山西等大学、省市俱乐部任教。通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为阜新篮球城建设又增添了浓墨重彩。

❼ 最高悬赏300分,近几年每个省的本科生就业率,我要具体数字

06年本科就业率:

一级学科就业率

哲学 83.96% 经济学 75.33% 法学 80.49% 教育学 65.16%

文学 78.96% 历史学 83.92% 理学 87.36% 工学 86.39%

农学 57.99% 医学 81.80%

二级学科就业率

哲学类 86.94% 历史学类 81.48% 地矿类 88.82%
兵器类 98.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75.90% 公安技术类 100.0%
图书信息档案学类 88.31% 材料类 88.93% 工程力学类 90.79%
经济学类 72.72% 数学类 90.31% 机械类 88.79%
工商管理类 78.05% 物理学类 88.98% 仪器仪表类 90.00%
管理工程类 82.73% 植物生产类 60.03% 电子与信息类 88.24%
法学类 79.98% 化学类 86.04% 电工类 86.28%
社会学类 77.68% 热能核能类 81.68% 土建类 84.91%
政治学类 75.02% 生物科学类 81.94% 动物生产与兽医类64.54%
公安学类 100.0% 天文学类 89.36% 水利类 88.78%
教育学类 94.06% 环境保护类 60.73% 水产类 61.31%
思想政治教育类 89.77% 地质学类 84.46% 测绘类 95.50%
体育学类 47.89% 地理科学类 86.32% 管理类Ⅰ 51.82%
职业技术教育类 87.01% 地球物理学类 94.00% 管理Ⅱ 93.08%
中国语言文学类 77.97% 大气科学类 87.52% 力学类 94.54%
外国言文学类 82.12% 海洋科学类 87.84% 轻工粮食食品类 68.54%
基础医学类 94.12% 森林资源类 42.26% 信息与电子科学类 92.33%
化工与制药类 86.91% 环境类 76.91% 农业工程类 58.86%
预防医学类 77.53% 口腔医学类 74.05% 新闻学类 73.27%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79.67% 材料科学类 83.64% 林业工程类 60.54%
中医学类 94.47% 护理学类 87.21% 药学类 86.86%
艺术类Ⅰ 73.40% 交通运输类 89.24% 航空航天类 92.60%
艺术类Ⅱ 86.44% 环境科学类 79.36% 科技信息与管理类 90.09%
心理学类 94.81% 纺织类 82.87%
法医学类 75.00%

❽ 海南岛海岸带变化与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丁式江1 徐忠胜2 吴国爱2

(1.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海口570206;2.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口570206)

摘要:本文评述海南岛海岸带形态特征,对岸线的侵蚀、淤积作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形成的原因,研究了海岸地质环境变化引发的红树林退化、土地沙化、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研究了海南岛主要城市的地质环境特征,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应注意或易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海岸带及城市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地质环境;海岸带;城市;海南岛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屿,陆域面积33920km2,海岸线长度1528km,大小海湾84个。本文海岸带是指平均海平面向内陆10km的范围,面积9230km2(见图1)。海岸带是海南岛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居住着全岛60%以上的人口,海南省的省会城市海口市、著名旅游城市三亚市、化工基地东方市、洋浦开发区等均分布于海岸带上。经多年的自然条件的演变及人类社会的开发利用,海岸带及主要城市的地质环境已有了明显的变化,因此研究海岸带及主要城市地质环境的变化,提出保护建议,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1 海南岛海岸带特征及其变化

海南岛海岸特征主要体现在海岸类型与地貌类型上。

1.1 海南岛海岸带特征

海南岛海岸带呈环形分布,海岸线曲折绵长、形态复杂多变,海岸类型有砂岸、岩岸、泥岸、生物海岸,其中岸线的64%为砂岸。海南岛具有典型的热带海岸特征,潮间带内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全省现有红树林面积4300公顷,以东寨港和清澜湾分布面积最大。珊瑚礁岸线长717km,主要分布于文昌市、琼海市、三亚市。海岸地貌有山地、丘陵、台(阶)地、平原,海岸地貌以平原地貌为主,面积4898km2,占海岸带面积的53.5%,其次为台(阶)地地貌,面积3054km2,占海岸带面积的33.4%。

由于自然条件及海洋动力作用的不同,海南岛海岸带分为北部、东部、南部、西部海岸4段。北部海岸从临高县的临高角到文昌市的木兰头之间;东部海岸从木兰头到陵水县黎安港之间;西部海岸从莺歌海以北到儋州市之间;南部海岸位于陵水县黎安港到莺歌海之间(见图1)。

1.2 海岸带变化

海南岛海岸带的变化体现在海岸线的变迁及地质环境的变化。

1.2.1 海岸线的变迁及其成因

1.2.1.1 海岸线变迁

海南岛原始海岸大多为山地丘陵组成的基岩港湾岸,而后随着海岸的侵蚀堆积过程,有些地区发育了沙坝堆积岸,使全岛海岸具有海蚀—海积型的特点并且两类海岸交错分布。对全岛海岸线的变化采用了遥感解译、不同时段地形图的海岸线对比及实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了海岸侵蚀与淤积的变化。

图1 海南岛海岸带范围图

(1)海岸侵蚀

全岛侵蚀岸线长度约为218.77km,尤其是东部和西部沿海侵蚀作用更加强烈(见表1)。

比较严重的侵蚀岸段有东部文昌市的清澜湾、东郊、万泉河河口,北部海口市的海甸岛、后海、新海角、澄迈县玉包角,西北部的洋浦湾、西部的八所湾及南部陵水黎安岸段。典型侵蚀岸段文昌市东郊的邦塘湾,经10年观测海岸线后退200m,平均年侵蚀速率达到了20m(见图2)。

万泉河河流入海口沙堤坝形状发生了了明显的变化,1991北沙堤长1.6km,宽1.2km,南沙堤宽1.2km,至2001年,北部沙堤已完全消失,河口由原来180m宽变成510m宽,南部沙堤宽度变为480m,比1991年净减720m,同时由于受到海水的侵蚀,沙堤向东偏移360m(图3)。

宁远河河流入海口处发生侵蚀现象,河口地貌发生巨大的变化(图4),通过两期影像对比发现,1991~2001年期间,海岸向内地侵蚀了300m,年均侵蚀30m;河漫滩被海水淹没1.4km2

表1 海南岛主要侵蚀岸段统计表

1.2.2.8 城市地下水环境问题

海南岛主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曾遭遇地下水环境问题。地下水曾是城市初期生活、工业、商业用水的主要水源,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口规模、工业规模及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地下水作为一种优质水源,其开采量也快速增加,开采中心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开采漏斗急剧扩大,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地质压力,比较典型的城市为海口市。

海口市地下饮用水含水层为一套滨海相的砂岩与生物碎屑岩,含水层厚度巨厚、水量丰富、水质优良,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开采井数量与开采量增加较快,海口地区地下水降落漏斗急剧扩张,漏斗中心水位快速下降;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水位恢复上升,漏斗缩小(表5,图8)。

表5 海口地区第2承压水环境地质状况表

2 海南岛海岸带与城市地质环境保护建议

2.1 海岸带保护建议

海岸、河口的动力条件是极其复杂的,其作用能量也是极大的,现有海岸、河口形态是海洋、河流动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东北风是本岛的主流风向,东部海岸的河流输沙量极少,本岛东部海岸是侵蚀的主要岸段,浅海珊瑚礁对保护海岸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珊瑚礁是保护东部海岸的重要手段。此外本岛主要海湾内的红树林也是保护海岸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多年的海岸保护研究表明,人为改变海洋、河流动力条件,会引发海岸、河口形态的急剧变化。海岸、河岸侵淤变化最终会遵循物质守衡定律,如果沿岸输沙或河流输沙能够补充侵蚀量,则海岸会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因此在侵蚀岸段增加输沙量,在淤积岸段减少输沙量是海岸、河口保护较为科学的方法。因其费用巨大,人工护岸工程仅作一种补救的措施,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国内外海岸工程的经验表明,丁字坝是人工海岸防护的一种较好的选择,在敏感岸段或人口、资金密集岸段建造丁字坝,起到防护海岸作用。

图8 海口地区第二承压水漏斗中心水位

矿业开采、高位池养殖业对海岸地质环境的影响与施工工艺、生产方式相关。矿业开采应按科学规划、分块开采、及时复垦的流程作业,可最大限度减少矿业开采对海岸的破坏;高位池养殖业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池底、池壁、管道的渗漏而造成,采取的严格的防渗措施,杜绝渗漏可预防养殖池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2.2 城市环境地质保护

城市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是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和重大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问题。海口市的近东西向断裂、北东、北西向断裂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断裂运动的概率比较高,断裂运动是人力不可抗拒的,惟有采取避让措施才是防护的选择。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建筑与勘察规范对此都有作了明确的规定,严格按相关规范实施可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断裂构造的活动性监测是城市环境地质保护必须重视的问题,准确、有效的监测与预报是避免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前提。

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关系到优质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及其引发的地面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的开采与环境保护应是合理开采、科学保护,在有效的环境保护下,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资源,为社会与人民造福。消极的禁采与过量开采都是不可取的方法。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可通过水质监测、地面沉降观测来监测,监测方法与实施都比较成熟,因此城市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最低界限为地下水的持续恶化、开采漏斗区地面持续沉降。

为了更加积极地保护城市地下水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优质高价的资源利用观,优质地下水取高价、一般地表水取低价,利用价格原理调节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消耗量;(2)优先满足饮用水的需要,抑制工业、农业等其它耗水量大的行业开采利用地下水;(3)分散开采,避免集中过量开采。集中开采容易造成地下水漏斗降深过大,容易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的环境地质问题;(4)加强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工作研究,海口市的地下水监测网部分监测井由于自然损耗,个别监测井已报废,监测网精度降低。监测手段几十年来均为绳测,电子技术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地下水监测也应跟随科技的进步,朝应用自动化、高精度、高频度的方向发展。

Study on Coastal Zone Change and Ge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Urban in Hainan Island

Ding Shijiang1, Xu Zhongsheng2, Wu Guoai2

(1. Hainan Bureau of Land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Haikou 570206;2. Hain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ikou 5702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ments coastal zon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inan Island, contrasts and researchs the corrosion and siltation of the coastline,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ich forms. The article studied the environment geologcal question such as the mangrove forest degeneration, the sandy desertification, shallow groundwater quality worsening and so on, which the seacoast geology environmental change initiates,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of main city in Hainan Island. Th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question which was easy initiated should be payed atten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developing process. Last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astal zone and the city geolo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gges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astal zone; Urban; Hainan Island

❾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综述

汪庆华 董岩翔 郑文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萧山311203)

摘要: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以调查为基础、评价为该心、研究为纽带,对浙江农业地质环境开展了不同层面、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调查、研究与评价,获得了一大批重要的调查研究成果、示范性成果和应用性成果,大大丰富了我省农业基础资料,增加了农业地质的技术储备。这些成果既可为浙江农业区划、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浙江“生态省”建设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性服务。

关键词: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成果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浙江省也是全国第一个以省部合作形式开展农业地质工作的省份。该项目联合了省内外18个单位(部门),集聚了多学科、多专业的180余位专家,投入了巨大的实物工作量,获得了126万多个高精度的实测数据,编制了上千张各类图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查明了我省主要农业经济区土地质量的新情况,基本掌握了某些土地资源的新优势,初步揭示了农业地质环境变化的新趋势,首次建立了全省农业地质环境技术支撑的新平台,拓展了浅海滩涂地质环境质量调查的新领域。

1 成果概况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实际完成的调查总面积为43613km2,其中陆域调查面积为

37737km2,沿海滩涂和近岸浅海调查面积为5876km2

本次工作投入了巨大的实物工作量。测制土壤地质柱状剖面408个,土壤地球化学剖面1354km,采集土壤、浅海沉积物、浅层地下水、农作物等各类样品66554件,进行了土壤元素全量、有效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70多个指标、浅层地下水24项指标、农产品20余项指标的分析测试;获取了各类测试分析数据约126万个,编制了450余张基础性图件。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形成的调查及研究报告共29份,其中,总项目综合性成果报告5份、基础性调查报告4份、专项研究报告7份、专题研究报告6份、示范区调查报告7份。图集5套:浙北、浙中、浙东3个地区的《地球化学图集》各一套,《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图集》、《浙江省生态地质地球化学图集》。

2 调查成果

2.1 获得了海量多介质、多元素、多指标的高质量实测数据,编制了系列基础性地球化学图件,全面更新和充实了浙江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为多部门、多学科的应用,构件了基础信息平台

通过对浙北平原区、浙中丘陵盆地区及浙东沿海地区3个重点农业种植区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126万余项多介质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主要包括:

(1)浙江省主要土壤及土壤母质Cd、Hg、Cr、Pb等52种元素及有机碳、pH值分析数据;

(2)浙江省主要土壤Fe、Mn、Cu、Zn等12种元素的有效量分析数据;

(3)浙江省主要土壤有机氯(六六六、DDT)农药残留量分析数据;

(4)浙江省主要土壤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PCBs)分析数据;

(5)浙江省主要农田土壤浅层地下水NO3、NO2、NH4等24项水质分析数据;

(6)浙江省近岸浅海和滩涂沉积物的52种元素及有机碳、pH值分析数据。

利用区域调查所获得的实测数据,按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52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图、11种元素有效态(可浸提量)分布图、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布图等一大批基础性图件;为开展农业地质环境评价和综合研究提供了依据。在区域评价和综合研究基础上,首次编制了《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图集》和《浙江省生态地球化学图集》;这些成果是自第二次农业普查和全国第二次地球化学扫面以来所获得的最系统、最可靠、最新的基础性成果,海量的基础资料,是“数字浙江”的重要数据源,具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长远应用价值。

2.2 查明了浙江省主要农业经济自然区的地质环境现状,“摸清了家底”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2.1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浙北平原、浙东沿海和浙中盆地3个主要农业种植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功能类型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3个区约3.7万km2的范围内,一类土壤占21.14%,二类土壤占61.04%,三类和超三类土壤分别占16.63%和1.19%。

依据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结合全省1999年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的种植适宜性评价表明,在浙北、浙东和浙中3个调查区236.5万公顷农用地之中,能满足安全农产品生产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农用地面积为179.8万公顷,占三地区农用地面积的76.0%,其中,水田147.9万公顷,占三地区水田的74.9%;旱地25.7万公顷,占三地区旱地总面积的86.7%;园地面积7.3万公顷,占三地区园地总面积的78.6%。不适合种植绿色农产品的非绿色农用地面积为47.2万公顷,占三地区农用地面积的20.0%。

2.2.2 土壤污染程度评价

受来自工业、农业及城市等多方面的影响,我省土壤已不同程度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调查评价成果统计,浙北、浙中、浙东沿海3个区中,轻度污染面积占调查区总面积的38.1%,中度污染占9.0%,重度污染占1.61%。

研究表明,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中,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大大超过了自然作用的变化,在短短的12年间,Cd、Cu、As、S等元素平均相对累积率达15%以上,浙北平原、浙东沿海平原和浙中盆地3个区表层土壤中均出现Hg、Cd、Pb、Zn、Cu、As等元素的富集。调查显示,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以及其他人为的作用下,通过如大气降尘、灌溉、施肥、渗透等形式广泛进入到土壤环境。

2.2.3 土壤有机污染现状评价

调查表明,六六六、滴滴涕这类有机氯农药在停用近30年后仍在土壤中广泛残留,但总体上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的标准。

2.2.4 农田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调查显示,3个重点调查区的农田浅层地下水水质主要为Ⅳ类和Ⅴ类,其中Ⅳ类水占42.0%,Ⅴ类水占49.2%;浙东沿海地区的Ⅴ类水达65.7%。

浅层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不突出,主要集中在铁、锰及亚硝酸盐等指标上,其中铁超标比例为61.8%,锰为73.3%,亚硝酸盐为25.2%。

2.2.5 农田土壤营养微量元素丰缺评价

浙北、浙东、浙中三地区土壤肥力和微量营养元素丰缺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土壤肥力与养分丰富水平或平衡状况较差的土壤面积接近50%,浙中地区问题最为突出;平衡性较佳的土壤面积比例较小。沿江临海的垦区,土壤普遍缺Zn、Mo、Cu等元素;B不足具有广泛性、区域性,有92.2%的土壤存在缺B问题。

2.2.6 滩涂及近岸浅海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

调查表明,除Ni元素在乐清湾一带超标较高外,沿海滩涂尚未发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2.3 通过调查,首次发现并评价了浙江富硒土壤。该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也具有资源开发价值

2.3.1 富硒土壤及评价

通过研究,首次提出了根据土壤的含硒水平和硒反应性、富硒土壤的面积、土壤中硒的富集程度、硒的有效性、土壤环境质量和生物效应等指标的富硒土壤资源综合评价方法,将富硒土壤分为较高富集(Ⅰ级)、中等富集(Ⅱ级)、一般富集(Ⅲ级)3个等级。经评价,在浙北平原、浙东沿海平原和浙中盆地3个区圈出了29处约7654km2的富硒土壤区;其中,Ⅰ级区5处,Ⅱ级区15处,Ⅲ级区9处。

2.3.2 富硒农产品调查

通过富硒区农产品的实地调查验证,新发现海宁、平湖、诸暨的水稻,金华的葡萄,衢州、开化、慈溪的茶叶,龙游志棠白莲,瑞安马蹄笋、天目山竹笋等农产品的硒含量已达到标注富硒农产品标准。

3 评价成果

3.1 土壤地质研究

以地学为基础,提出了“土壤地质单位”的新观念,系统划分了浙江成土母质类型,实现了地学与土壤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浙江土壤地质研究水平。

以“母岩—母质—土壤”的地质地球化学相关性研究为切入点、以土壤地质剖面研究和土壤母质地学分类为基本方法,通过对农业地质背景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土壤地质单位”的新概念。由于地质工作能准确厘定各类岩石、地层的空间展布、详细描述其生成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等特征,建立在地学基础上的土壤母质分类将更具准确性。依据分类原则,建立了36个土壤母质类型,划分了118个土壤地质单位,编制了新的浙江土壤母质图;并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了土壤矿物学、土壤磁性等方面的研究,从成土母岩、土壤母质及不同成壤环境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浙江省土壤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丰富了农业环境的基础资料,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2 特色农产品适生地质—地球化学环境研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浙江主要特色农产品的适生地质—地球化学模型,为科学指导特色农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规划,提供了地学支持。

本次工作分别对浙江名茶、竹笋、临安山核桃、诸暨香榧、常山胡柚、玉环柚、长兴银杏等7种特色农产品的立地地质背景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除地形地貌、坡向和小气候条件之外,特色农产品的分布及其品质明显受到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制约与影响。研究揭示了这类农产品的适生规律,建立适生地质—地球化学模型,并依从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了种植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浙江省优质名茶种植的最适宜区面积为10803km2(图1),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2%;次适宜区面积51621km2,占49%;毛竹、竹笋的适种面积为适宜区18814.28km2,占全省面积的18.47%,次适宜区55330.96km2,占54.32%;临安市山核桃的适种面积占全县面积的17.2%;常山县适宜和较适宜种植胡柚的面积约400km2;长兴县银杏的适宜和较适宜种植区面积约154km2;诸暨香榧适宜和较适宜种植区面积约306km2;玉环柚种植的适宜区和较适宜区面积约188km2。这一成果,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布局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图6 浙江省绿色(无公害)、富硒粮油产业综合区划图

在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农业地质环境和农业自然生态环境要素为基础,以农作物种植适应性评价和发展潜力评价为核心,以优势比较为原则,提出的“农业综合区划方法”充分考虑了农产品产地安全性、特色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农产品种植适宜性和区域经济社会特点等4方面因素,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先进性,也是对传统农业区划工作的一大突破。应用这一方法提出的全省粮油(图6)、茶叶、蔬菜、果品等4大类主要农作物的产业布局区划,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绿色、无公害)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农业产业布局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4.4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首次在真正意义上把调查获得的有关土壤地质、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农产品安全、非点源污染、特色农产立地环境、遥感、农业资源环境、海岸带环境地球化学等海量数据以及项目文档数据、DEM及基础地理信息、解译评价成果等纳入农业地质数据库。建成不同时段、不同结构、多源、多比例尺的海量空间和非空间数据库。采用海量地形与影像管理技术、快速三维显示技术、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一体化管理技术以及组件式GIS(COMGIS)技术等关键技术,应用先进的金字塔模型来管理数据,基本实现了与农业地质环境相关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使用、动态更新、统计分析及查询、输出等功能,构建的农业地质环境专业信息和社会公用信息的共享平台,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由于坚持了多系统多部门的联合,坚持以地学为主导的多学科多专业结合、产学研结合、基础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调查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项目的实施达到了“摸清家底”的目的,获得了一批全新的填补空白的调查和研究成果,为浙江“十一五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以市县(区)为对象开展的示范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作为公益性的大型基础应用研究项目,其成果的作用已逐渐显现,部分成果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部分战略调整决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我省的部分县市级政府和农民开始认识到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所具有的潜力,纷纷要求开展相关的调查工作,社会经济对农业地质工作的认同与需求正日益显现。“浙江省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评价”项目已经省政府批准,项目实施的总体方案正在紧张编制中。

参考文献

[1]陈怀满.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行为与环境质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黄昌勇.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陆景岗.土壤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4]刘黎明.土地资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5]牟树森.青长乐.环境土壤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毛祖法.浙江名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技术规程.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8]杨忠芳,朱立,陈岳龙.现代环境地球化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9]朱大奎、王颖等.环境地质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章明奎,魏孝孚,厉仁安.浙江省土系概论.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11]潘根兴.地球表层系统土壤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12]浙江省地质矿产局.浙江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13]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浙江土壤.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4]浙江省地质矿产厅.浙江省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6

[15]纪国成.硒的生理作用及开发富硒稻米的实践.浙江农业科学,2003年增刊

[16]唐根年,陆景冈,王援高等.浙江省及邻近地区名茶形成的土壤地质环境分析.茶叶科学,2001,21(2)

[17]翁甫金、朱云杰、楼云台.浙江省竹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竹子研究汇刊,2004,23(1)

[18]袁建新,王云.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现存问题与建议.中国环境监测,2000,16(5)

[19]周俊,姚君津.农业资源的地质背景及其开发利用.农业技术经济,2002(1)

[20]朱立新,周国华,任天祥等.浙江杭嘉湖平原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物探与化探,1996,20(4)

Review of Achievements of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Wang Qinghua, Dong Yanxiang, Zheng Wen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Xiaoshan 311203)

Abstract: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considering survey as base, evaluation as kernel and study as tache, studies and evaluates the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ifferent aspects, degrees and scales, consequently obtaining som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t enriches our agricultural basic data and increases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technological reserve. They will supply the agricultural programm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highly effectiv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with 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basic servic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provi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agem.

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Agricultur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chie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