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学中有湮灭的相关理论吗有的话,都有些什么理论
湮灭的基本理论就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
只不过狄拉克在量子微扰理论基础上,对处于初态粒子先后受到两个扰动作用的物理模型进行演算时,发现处于光锥外的粒子有可能具有负能量,狄拉克就把具有负能量的这种粒子命名为反粒子,反粒子与正粒子的结合就产生湮灭现象。湮灭的整个过程都遵从量子力学原理和相对论原理。
1932年,由美国的安德逊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正电子,从而证实了狄拉克的理论。
详细推导过程,请参见狄拉克的有关著作。
2. 湮灭是什么意思
湮灭的意思是埋没;磨灭。
湮灭:[ yān miè ]
详细解释
1、埋没;磨灭。
《史记·游侠列传》:“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
2、 消灭;销毁。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彼吴蜀之湮灭,固可翘足而待之。”
拓展资料: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灭。
2、他收买警方,企图湮灭证据,逍遥法外。
3、地覆盖了所有,湮灭了迷茫,骄傲与哀痛,当一切归于沉静时,世界突然变得清亮明朗。
4、人们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灭许久的往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好像旅行是一种溶剂,融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5、对一个不悔恨的人记忆也许很美,但对一个懊悔的人,湮灭一切却能让自己再次感到灵魂纯洁,而生命仿佛新生。
3. 泯灭跟湮灭的区别
两者区别在于一个是指精神层面,一个指物理意义。
比如泯灭人性, ,因此泯灭特指理念层次上的消亡。例如物质湮灭,, 因此湮灭含物理意义上的毁灭。
【拼音】yān miè
【基本释义】互毁、相消、对消灭
物质与其所对应的反物质碰撞后消失并产生高能光子(γ射线)等能量的过程,例如电子与正电子的碰撞,称之为湮灭
4. 物理学上什么是“物质与反物质湮灭驱动装置”
看起来像科幻小说作家构思的
据我所知 反物质制作起来都很困难的 这都有湮灭装置了?
to 豌豆ミ 反物质不是猜想 正电子在1932年就被Carl Anderson发现 反质子与1955年在加州伯克利被发现
5. 物理学中的 湮没 什么意思
一种粒子与其反粒子相遇时,会同时消失而转化为另一种粒子的现象。质量100%转化为能量,而核聚变能量的转化率也只有2%。如电子和正电子相遇会转化为一对方向相反、能量相等的光子。 其实这是我搜的。
6. 化学上物理通常说的湮灭反应。导致后来释放大量能量。那么,在此之前的抽象状态是什么可以理解为混沌吗
混沌不太恰当吧,在众多宇宙起源学说中,宇宙大爆炸有一个解释,宇宙从一个奇点开始膨胀,里面从夸克物质衍伸到粒子,粒子又衍伸至正粒子与反粒子,正反粒子开始互相湮灭,据质能方程可得出其湮灭时的能量。 简单来说“混沌”就是正粒子与反粒子。
7. 为什么五千万分之一克反物质湮灭在物理学中只能释放180焦耳的能量 不是根据E=mc的平方算吗吗
只能释放180焦耳的能量
你是哪里看来的
8. 正物质与反物质互相湮灭
实际上正反物质的形成至今仍是科学界的一个未解之谜,但是其存在性已被证实。德国的科学家曾称,他们已经找到答案:反物质是由中子星和黑洞撕裂恒星产生的。但是还在探索之中。
至于“反物质能有巨大的能量 ”并不是说反物质本身具有多大能量,而是因为正反物质相遇时会互相湮灭,完全转化成能量(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由此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详细请看:
国外媒体报道,反物质是一种极其神秘的物质,它们与普通物质一起构成了整个宇宙。但长期以来,反物质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德国的科学家近日称,他们目前已经找到答案:反物质是由中子星和黑洞撕裂恒星产生的。
在粒子物理学里,反物质是反粒子概念的延伸,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如同普通物质是由普通粒子所构成的。例如一颗反电子和一颗反质子(正电子)能形成一个反氢原子,如同电子和质子形成一般物质的氢原子。 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会如同粒子与反粒子结合一般,导致两者湮灭,且因而释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玛射线。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告诉我们,质量泯灭,产生能量。正反物质湮灭时质量几乎损失殆尽,产生的能量比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产生的少许质量差异大得多,爆发的能量也大得多,会将100%质量转化成能量,而利用聚变反应的氢弹则大约只有7%的质能转换。 1932年由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实验中证实了正电子(也称反电子)的存在。随后又发现了负质子(也称反质子)和自旋方向相反的反中子。根据科学家的设想,反质子、反中子和反电子如果像质子、中子、电子那样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反原子。
反物质倘若能制造出来的话,也需要用磁场或重力场等某种特殊手段约束在真空环境里 反物质无法在自然界找到,除非是在稍纵即逝的少量存在(例如因放射衰变或宇宙射线等现象)。这是由于反物质若非存在于像物理实验室的人工环境下,则无可避免地随即与自然界的物质发生碰触并湮灭。 尽管在人们已经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为数众多的反原子,然而目前在自然界中尚没有发现反物质。反粒子(例如反氢)可以人工制造出极少量,但却不足以达到可对这些物质验证其理论性的程度。反物质倘若能制造出来的话,也需要用磁场或重力场等某种特殊手段约束在真空环境里。 理论上宇宙大爆炸时所产生的粒子与反粒子应该数量相同,但是为什么现今所遗留下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正粒子,这即重要的物理猜想——“正反物质对称性破坏”(对称破缺)。 一种在科学界受到普遍认同的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早期曾产生了数量相当的物质和反物质,随后发生的物质和反物质的湮灭消耗掉了绝大部分的正、反物质,遗留下的少部分正物质构成(正粒子与反粒子的衰变略有不同)了现如今空旷辽阔的宇宙。
1997年4月,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宇宙中发现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泉” 反物质研究是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在科学与科幻领域,宇宙中是否存在反物质、如何人工制造反物质、如何驾驭反物质,都成了物理之谜中的最大难题之一。 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反氢原子。1996年,美国的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制造出7个反氢原子。 1997年4月,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伽马射线探测卫星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它喷射出的反物质形成了一个高达2940光年的“反物质喷泉”。 2000年9月18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制造出约5万个低能状态的反氢原子,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大批量的反物质。
因为物质与反物质的湮灭时带来最大的能源效率,且所以一直有人研究其作为新能源的可行性,主要用于在太空很难补给燃料的航天用,甚至作为反物质武器。 但是由于目前人为制造反物质的方式,是由加速粒子打击固定靶产生反粒子,再减速合成的。此过程所需要的能量远大于湮灭作用所放出的能量,且生成反物质的速率极低,因此尚不具有经济价值。生产一千亿分之一克的反物质,需要耗资近60亿美元!
9. 带电粒子可以产生和湮灭
湮灭是物质与其所对应的反物质碰撞后消失并产生高能光子(γ射线)等能量的过程,例如电子与正电子的碰撞。
物质和它的反物质相遇时,会发生完全的物质-能量转换,产生光子等的能量形式,此过程即为湮灭(英文:annihilation),又称互毁、相消、对消灭。宇宙中存在着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反物质世界”,它的基本属性同我们周围的世界正好相反。反物质的原子核是由反质子和反中子构成的“反核”,外有正电子环绕。反物质一旦同我们世界的“正物质”接触,便会在瞬间发生爆炸,物质和反物质变为光子或介子,产生“湮灭”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把量子力学与高速运动所必须的相对论力学相结合导致产生了反物质的概念。而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的发现验证了狄拉克的理论 。
在宇宙中,经常会出现短暂的γ射线爆发,有一种非主流理论认为,这种爆炸是由正、反物质的湮灭引起的,威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