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反推哲学论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反推哲学论

发布时间: 2021-03-24 23:50:00

㈠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解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1世界是事实的总体,而不是事物的总体。 1, 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事实”是处在逻辑空间中的,他说,“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这似乎表明,维特根斯坦不认为由偶然的世界,世界中的一切都处在必然的关系之中,因而,一切都是被决定的,世界中没有自由。
2, 通常人们认为,世界由各种不同的事物组成,但是维特根斯坦却说世界是由“事实”组成,有人说他之所以如此认为,与他的老师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有关系。 我也不太懂,先回答一条。

㈡ 寻找哲学理论

哲学理论最不缺。
唯心派,唯物派
宗教的,学术的
中国的老子、朱子、王阳明
外国的黑格尔,尼采,马克思,萨特……

㈢ 有关哲学辩论赛

参加哲学辩论,首先必须明白哲学是什么?如果按照西方“形式逻辑”,和“爱智慧”内、“世界观”主客二容元对立逻辑思维模式,学蚂蚁死啃西方逻辑学书本,至多是矛和盾的结果。因此,要想取胜,就要大胆跳出西方哲学枷锁的羁绊,从中国人文科学的视角来反驳现代哲学所涉及的一切问题,必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李胜中学社(原名:李胜中2015)

㈣ 著名的哲学理论

一、墨菲定律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㈤ 哲学论死亡

生命和sǐ亡都可能有或没有意义(价值)。
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毛'泽东对刘胡兰的评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对张思德的评价: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珍爱生命,不惧sǐ亡;造福人类,意义永恒!

㈥ 请问现在世界上最新的哲学理论体系(或哲学思想)是什么目前世界范围内最被广为接受的哲学又是什么呢

现在世界上最新的哲学理论应该算是后现代哲学吧.
如果说目前世界范围内最被广为接受的哲学的话,
欧陆哲学一系有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
英美哲学一系有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

㈦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是从怎样的哲学理论推导出的

1.亚里士多德根据十范畴表(见《范畴篇》)中的因果性范畴得出结论,认为运动一定是有原因的。但是当时的认识水平只能认为物体静止是不受力的,而只要给与物体一个恰当角度的力,就可以使物体运动,如果停止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根据这种常识性的物理模型,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就是“力”。实际上这不是什么唯心不唯心,而是当时认识能力和思维的有限。事实上直到伽利略设计了斜坡的理想试验才导致了后来牛顿的力学发现。

2.不能说明,因为亚里士多德所建立的科学体系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经验常识性的归纳总结,亚里士多德只不过将其“科学化”抽象化而已。其实,无论现代科技发展到怎样程度,亚里士多德都被认为是最早建立科学形态和模式的第一人。

3.哲学的研究从未指导过具体的科学研究,而只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就如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方法论》无不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㈧ 什么是哲学理论

哲学理论是哲学认识实践活动产生的必然结果,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理论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㈨ 哲学通论中有哪八种八种哲学观

一、普遍规律说

1、“普通规律说”认为:各门科学只是研究世界的各种“特殊领域”,并提供关于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而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并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

2 、历史基础:具有深远的哲学史背景。例如,古希腊哲学“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德国古典哲学“寻求全部知识的基础和提供一切科学的逻辑”等都是把哲学定位为“对普遍规律的寻求”。

3 、心理基础:人类的思维在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时,总是力图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并期望采用这种“统一性”去解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全部知识。这就是人类思维所追求的:把握和解释世界的“全体的自由性”。

4 、辩证看待:该学说在寻求“普遍规律”时忽略/脱离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把哲学理论混同为一般的实证知识。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出发,重新理解“普遍规律说”。

二、认识论说

1 、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整个世界”,而是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不是通过研究“整个世界”而获得的,而是以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一的方式来实现的。

简言之,“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为无效”,也就是,哲学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必须以对人类认识的反省为前提。

2 、历史基础:①是在反思“普遍规律说”的过程中形成的。②当时正处于“认识论转向”时期。

人们通常把西方哲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的认识论哲学,现代的语言哲学,并把近代哲学的变革称为“认识论转向”,把现代哲学的变革称为“语言转向”。



三、语言分析说

1 、人类必须用语言去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认识”及其所表达的“世界”,并用语言去表达自己对“世界”和自己的“认识”的理解。“语言”是思维和存在之间的中介/媒介。

2 、历史基础:哲学从“反思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转向“注意表达这种认识的媒介”,即“语言转向”。这种哲学观,既是“拒斥形而上学”的产物,又是反思“普遍规律说”的结果。

3、辩证看待:过分地注重于“技巧”,而低估了“理论”的重要性,尤其低估了哲学理论自身和哲学反思方式的重要性。实质上是把语言当作进行逻辑分析的工具,但过分地强调了语言的逻辑性。导致:并非把语言升华到哲学的高度,反而是把哲学降低到逻辑性语言的层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哲学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