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
使自已的社会交往给自已提供最大报酬。 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
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社会交换理论由霍曼斯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布劳的理论明显受到霍曼斯和马克思的影响:一方面,布劳在结构交换论中吸收了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命题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布劳又通过汲取马克思辩证法思想的精髓,运用“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进行了对社会交换中宏观结构的研究,并用不对等交换的原则揭示了权力产生、反抗及变迁的基本规律。社会交换理论的一个研究重点,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力量平衡的研究。
『贰』 库拉交换理论是社会交换吗为什么
是,社会交换论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不同,它重点研究人际关系中的交换现象,属于微观社会学。宏观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社会结构,包括研究社会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社会结构的不同方面如何相互影响。而微观社会学则主要研究个人以及贴近个人的周边社会环境。换言之,即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所有的微观社会科学家都认为选择是人类行为的最基本的特征。生活就是没完没了的选择。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建立在合理化选择的基础上,而人们的行为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合理化——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报酬。微观社会学家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将“代价”与“报酬”的含义扩大化,使它们不仅仅包括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精神的东西。不仅如此,微观社会学家门还指出人们所追求的报酬中的大部分只能来自于他们互动的其他社会成员。这样,微观社会学就试图通过研究互动与交换来解释所有的社会行为。互动与交换过程的规则与模式也就成了微观社会学的核心内容。库拉交换应该属于内部交换。
『叁』 什么是社会转换理论
是社会交换理论 吧 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学领域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流派之一。产生于50年代末期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它强调对人和人的心理动机的研究,批判那种只从宏观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或抽象的社会角色上去研究社会的作法;在方法论上倡导个人是社会学研究的根本原则;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这是对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的文化人类学和功利主义的经济学的全面综合。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P.M.布劳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霍曼斯将 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一种相对的得与失。对个人来说,投资的大小与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其理论目标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面的不足。布劳的理论方法是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与社会的宏观层次。他认为,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它指个人为了获取回报而又真正得到回报的自愿性活动。布劳还区分了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内在奖赏和外在奖赏的差别,引入了权力、权威、规范和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归纳过程取向的社会结构理论。
继布劳之后,对交换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埃默森等人。埃默森运用严密的数理模型和网络分析,阐述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社会交换的基本动因和制度化过程,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充实了交换理论的理论体系。
『肆』 什么是社会交换理论
对社会交往的研究中最具有影响的理论。
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使自己的社会交往给自己提供最大报酬。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
(4)社会交换理论属于微观社会学扩展阅读: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尽管人们并不特别去计算这些报酬和代价,人们主要关心的是某个关系的总结果,即总的来看,这种关系是使自己得到的多(报酬多于代价),还是使自己失去的多(代价多于报酬)。
『伍』 社会交换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社会交换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P.M.布劳和R.埃默森。霍曼斯是交换理论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组普遍性命题:①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为能得到相应的奖赏,他就会重复这一行动;某一行动获得奖赏愈多,重复活动的频率也随之增多;获得的奖赏愈快,重复活动的可能性就愈大。②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性行为。如某人过去在某种情况下的活动得到了奖赏或惩罚,而在出现相同的情况时,他就会重复或不再重复此种活动。③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去重复同样的行动。④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或团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愈多,那么,这一奖赏对该人(或团体)的价值就愈小。⑤攻击与赞同命题。该命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期待的奖赏或者受到了未曾预料到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二是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奖赏,甚至超过期待值,或者没有遭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就会赞同这种行为。霍曼斯将 5个命题看成是一组“命题系列”,强调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要将5个命题综合起来,就能够解释一切社会行为。霍曼斯指出,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行为本身变成一种相对的得与失。对个人来说,投资的大小与利益的多少基本上是公平分布的。
布劳的交换理论是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其理论目标既想克服功能主义忽视研究人的理论缺陷,又想弥补霍曼斯理论只局限于微观层次方面的不足。布劳的理论方法是从描述交换过程及其在微观层次上的影响开始,再从群体层次上升到制度与社会的宏观层次。他认为,社会交换关系存在于关系密切的群体或社区中,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交换是一种有限的活动,它指个人为了获取回报而又真正得到回报的自愿性活动。布劳还区分了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内在奖赏和外在奖赏的差别,引入了权力、权威、规范和不平等的概念,使交换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解释社会现象。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从微观到宏观,系统地追溯了交换现象的各种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从而形成一种归纳过程取向的社会结构理论。
继布劳之后,对交换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埃默森等人。埃默森运用严密的数理模型和网络分析,阐述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社会交换的基本动因和制度化过程,在方法论上进一步充实了交换理论的理论体系。
『陆』 什么是社会交换论
就是不同的人具有生产不同产品的特长,大家生产出来的产品,互通有无,既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求,又兼顾了生产效率。
『柒』 社会交换理论属于什么社会学
社会交换理论属于社会心理学。
这个理论对社会交往中的报酬和代价进行分析。提出那些能够给我们 提供最多报酬的人是对我们吸引力最大的人。而且我们总是尽量使自已的社会交往给自已提供最大报酬。为了得到报酬,我们也要付出报酬。因为人类社会的原则是互相帮助,别人给了你好处你要回报,社会交往过程因此可以说 是一个交换过程。
『捌』 社会学中的微观理论具体包含哪些理论可以举例说明吗
(1)建构主义:韦伯、齐美尔——符号互动论、现象学社会学——结构化理论,核心概念行动 。
(2)功能主义:斯宾塞、涂尔干——结构功能主义——新功能主义,核心概念系统 功利主义:马歇尔、帕累托——交换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核心概念理性 。
(3)结构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理论、结构主义——交往理论、后结构主义,核心概念结构 。
『玖』 社会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政治理论。它认为一切社会政治现象都可以通过人们之间的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来解释,并以此为中心构建一种新的关于社会政治关系的理论模型。 交换理论可以追溯到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和法国社会人类学家C.列维 -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研究。系统的交换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G.C.霍曼斯结合操作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经济学的一些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他在《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1959)中提出交换理论的基本思想,在《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1974)中对之进行了总结和完善,提出了一系列命题,认为人的活动是商品,人们的社会活动就是旨在通过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来追求最大利润。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使社会学更接近经济学。美国社会学家P.布劳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1964)中运用交换理论分析权力问题,并试图建构一种关于社会政治关系的理论模型,使交换理论更接近政治学。在布劳看来,交换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过程,主要包括微观结构中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宏观结构中组织与团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吸引与互惠的过程导致了社会交换的产生。交换过程中的不平衡势必引起地位与权力的分化。集体赞同一种权力则可使之合法化,反之,集体否定这种权力就会导致反抗。因此,社会交换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团结与整合,另一方面促使了社会的反抗和分裂。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社会交换过程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组织与团体之间的交换一方面会促进他们的联盟,另一方面也导致统治的产生。由于直接交换的内在局限性,间接交换往往更加普遍。间接交换必须借助社会价值才能进行。这些社会价值可以区分为作为分化媒介的特殊主义标准、作为整合媒介的普遍主义标准、作为组织媒介的合法化的价值和作为变革与改组媒介的反抗理想。正是通过社会交换所引起的这种权力分化、整合、组织与反抗,在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上才会维持一种反复地打破平衡和恢复平衡的辩证运动模式。交换理论在当代西方政治学中仍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