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儒家哲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1)儒学主要强调:仁、义、理、智、信
(2)存天理,灭人欲。宋明理学强调这点。这是封建社会对人性的禁锢。
(3)首先佛教进入中国很早,在中国历史上时间很长。另外佛教能大面积推广与古代封建帝王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有很多皇帝本身就是佛教徒,在全国大兴寺庙,大力弘扬佛教文化。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贰』 儒家思想的哲学观、世界观是什么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
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
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不重敛赋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
(2)儒家哲学分类扩展阅读:
代表人物
1、孔子
孔子透过对夏、商典籍的整理与对周文化的反省,开启了儒家哲学的广大思想内涵,其与弟子们的讨论,被整理成《论语》、《易传》等原始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孔子创造出"仁"的哲学,在政治、教育、伦理等日常生活作息与言行举止中,发挥人类的德性本能,建立人与人间适当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对于天人关系的思考与应对,基本上是接受鬼神的存在,尊重天命的指示。
但是全然以一理性化的意义认定天与鬼神的作用,天自身彰显的只能是道德理性,而鬼神亦只在提供资讯上对圣人有所帮助,而不能干涉圣人的德性事业。也摆脱掉时人以现世得失与情绪为主而有的对天的赞颂与咒怨的态度,而以理性的认知建立适当的天人关系,既重视其崇高性,更强调其道德性。
2、孟子
孟子及其弟子所编的《孟子》一书,是在《论语》之后最生动的原始儒家作品之一。书中发挥"仁义礼知"的价值精神,强调国君"行仁政"的理想事业,他对人们自发的心性修养理论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人可以透过自己的觉悟,而找回内在本具的善性,即性善论。
因此为善为恶全在于人们自己的一心之中,即求放心的主体性自觉功夫。这样的理论传统一直在后来的儒学思想家中不断地受到发挥与扩充,中华民族成仁取义的精神即由孟子建立,而性善论的传统则影响中国大乘佛学准确地建立众生皆有佛性的命题。
『叁』 求儒家哲学体系
这问题很大,不太好回答。不过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等书,可以读一下,篇幅不是很长。
中国哲学源头在先秦诸子,儒家是其一。到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代:先秦儒学,两汉经学和宋明理学。
先秦儒学,有孔、孟、荀三人,孔子是创始者,战国时期墨家是当世显血,儒家因空洞而不被人重视,孟子的思想就是对墨家攻击的回应;到了战国晚期,社会更注重实际效果,更讲实用,荀子提出了隆礼重法,适应了当时的需求。
汉朝自董仲舒后,儒学才确定了独霸的地位,但是没有“四书”的划分,研究的对象的“六经”,被称为“两汉经学”。但是,两汉经学也有很多不足。
魏晋之时,玄学兴盛,南北朝时,佛教大盛,佛学是印度哲学,见解精妙。直到宋朝以前,儒学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像韩愈,文学一流,思想是最多算二流,所以儒家需要一种新的哲学,来对抗佛学和道家的玄学。宋朝的时候,逐渐形成了一种理学,直至南宋宋理宗才大盛,明朝以后,继续发展,成为宋明理学。
儒家哲学就这三种,但是,一般一种思想的产生,往往是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这种思想进一步发展,往往是受到其他思想的逼迫或时代的变迁。推荐看《中国哲学史大纲》,顺便全面地了解一下。
『肆』 儒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三点 他们分别有什么含义
儒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三点? 他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儒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三点? 他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儒家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哪三点? 他们分别有什么含义?
『伍』 哲学都分为哪几大类
哲学分支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有很多分支。
* 哲学史
o 东方哲学史
+ 印度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伊斯兰哲学
+ 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史
+ 古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
+ 俄国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o 辩证唯物主义
o 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
o 生存哲学
o 分析哲学
o 人文哲学
o 解释学
o 符号学
o 实用主义哲学
* 伦理学
o 医学伦理学
o 教育伦理学
o 政治伦理学
o 家庭伦理学
o 生命伦理学
o 生态伦理学
* 美学
o 美学史
o 艺术美学
o 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 现象学
* 过程哲学
*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 人生哲学
* 法律哲学
*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 当代英美哲学
* 比较哲学
* 当代法国哲学
* 哲学哲学
与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 逻辑学
*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数学哲学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 化学哲学
*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 教育哲学
* 语言哲学
o 日常语言哲学
* 自然哲学
* 经济哲学
* 同一哲学
* 思辨哲学
* 生物学哲学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 经学
* 玄学
* 灵源泛哲学体系
* 诸子哲学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 决定论
* 因果律
* 随机性
*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论
* 变化日新
* 辩者二十一事
* 仁为万物之源
* 体用一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自然
*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 心统性情
*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 形质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 EPR悖论
* 坚白相盈
矛盾论
哲学著作
周文王《周易》
老子 《道德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罗素《幸福之路》
卢梭《社会契约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辩证法》《小逻辑》
柏拉图《理想国》
张荣寰《人的原理及其应用》
《哲学研究》、《逻辑哲学论》、《存在与时间》、《正义论》
还有最新出版的《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伯特兰•罗素
《论几何学的基础》
《莱布尼茨的哲学》
《数学原则》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
《哲学问题》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数理哲学导论》
《心的分析》
《物的分析》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西方哲学史》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我的哲学发展》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
马赫:《感觉分析(反形而上学)》
主要的哲学家
1、西方
(1)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创始人)
泰利斯(水本原说创始人)
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创始人)
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
克塞诺芬尼
巴门尼德
芝诺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戈拉
留基波(原子论创始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
(2)基督教哲学
查士丁
奥古斯丁
拉克坦修
托马斯•阿奎那
罗色林
安瑟尔谟
罗吉尔•培根
(3)文艺复兴后
叔本华
弗朗西斯•培根
霍布斯
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洛克
贝克莱
休谟
卢梭
康德
费希特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
尼采
2.东方
孔子,孟子,曾子,杨朱,老子,庄子,韩非子,商鞅,惠施,墨子,荀子
主要派系:儒家(孔子,孟子,曾子),道家(杨朱,老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名家(惠施等人),墨家(墨子)
其余派系: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
http://ke..com/view/3330.htm(网络上有,很详细)
『陆』 儒家哲学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儒家哲学的内容包括非常多的方面,你可以去仔细参考一下。
『柒』 儒家哲学的基本观念。
儒学世界观基本上以对天的理解以及天人关系的各种型态的可能性之优劣比较与选择等两个问题为出发点,作为其建立世界观的主要脉络。而人的存在意义与价值,更可因而由其自身之努力与创造,得与天地的存在意义同其伟大。孔子孔子教导"为仁"的原理;孟子则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心"、"尽心"的功夫论;荀子提出"化性起伪";《大学》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德目;《中庸》的"诚之者人之道也""慎独"的哲学;周敦颐的"主静立人极"功夫;张横渠的"存天理去人欲";程颢"识仁"、"体贴天理";程颐"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朱熹的"格物致知"、"穷理尽性";陆象山的"立其心之大者";王阳明的"致良知";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刘蕺山的"慎独"与"诚意"....等等。不论这些儒家学者试图透过何种相近或相异的概念范畴或思想体系,对于人类自我修养及超越的可能提出各种设计,他们所共同承认并以此种共识为基础而发展其本身思想的观点,即是透过这些人类自身由内而外的功夫修养,追求并达至儒家理想的社会政治体制与文化理想。
儒家哲学最重视社会哲学,因为成就一个现世的人类理想社会是儒家最原始的关怀,为了设计与建立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孔、孟、荀等人都可说是不断提出各项有关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或伦理的观点的思想家,同时这正可以说明何以社会哲学才是儒家思想起步的主要重心,亦即,就儒学传统的整体来说,儒家哲学的进路是社会哲学的。儒家的社会哲学内容条理清晰,《大学》八条目是最具体的代表,《礼记》的《礼运大同篇》也是重要的社会哲学著作;此外,周公制礼作乐与孔、孟、荀三人所提出的许多政治制度与施政原则如行仁政不重敛赋礼乐化民等,都是儒家思想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观点。另外,表现在汉代经学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就是以儒家经典为根据而设计出来的社会体制之学。同时,为建立理想的社会文化,家庭间的伦理关系更是其中的关键要目,因此孝道更是《论语》中孔子以之为一切德性的根本德性者。最后,《易经》哲学中藉由《易传》注解之作而建立了儒家价值本位的情境伦理学,此即针对各种伦理冲突情境的知识解析提出进退智慧,从而作为儒者处世应世的操作知识根据。
『捌』 《儒家哲学》试读:儒家哲学是什么
“哲学”二字,是日本人从欧文翻译出来的名词。我国人沿用之,没有更改。原文为Philosophy,由希腊语变出,即爱智之意。因为语原为爱智,所以西方人解释哲学,为求知识的学问。求的是最高的知识,统一的知识。
西方哲学之出发点,完全由于爱智;所以西方学者,主张哲学的来历,起于人类的好奇心。古代人类,看见自然界形形色色,有种种不同的状态,遂生惊讶的感想。始而怀疑,既而研究,于是成为哲学。
再进一步,我们凭什么去研究宇宙万有?人人都回答道:凭我的知识。但“知识本身”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若不穷究本源,恐怕所研究的都成砂上楼阁了。于是发生一种新趋向,从前以知识为“能研究”的主体,如今却以知识为“所研究”的对象,这叫做认识论。认识论发生最晚,至康德以后,才算完全成立。认识论研究万事万物,是由知觉来的真,还是由感觉来的真?认识的起源如何?认识的条件如何?认识论在哲学中,最晚最有势力。有人说除认识论外,就无所谓哲学,可以想见其位置的重要了。
这样说来,西洋哲学由宇宙论或本体论趋重到论理学,更趋重到认识论。彻头彻尾都是为“求知”起见。所以他们这派学问称为“爱智学”,诚属恰当。
中国学问不然。与其说是知识的学问,毋宁说是行为的学问。中国先哲虽不看轻知识,但不以求知识为出发点,亦不以求知识为归宿点。直译的Philosophy,其含义实不适于中国。若勉强借用,只能在上头加上个形容词,称为人生哲学。中国哲学以研究人类为出发点,最主要的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怎样才算一个人?人与人相互有什么关系?
世界哲学大致可分三派:印度、犹太、埃及等东方国家,专注重人与神的关系;希腊及现代欧洲,专注重人与物的关系;中国专注重人与人的关系。中国一切学问,无论那一时代,那一宗派,其趋向皆在此一点,尤以儒家为最博深切明。
儒家哲学,范围广博。概括说起来,其用功所在,可以《论语》“修己安人”一语括之。其学问最高目的,可以《庄子》“内圣外王”一语括之。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至于条理次第,以《大学》上说得最简明。《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然则学问分做两橛吗?是又不然。《大学》结束一句“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格致诚正,只是各人完成修身工夫的几个阶级;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各人以已修之身去齐他治他平他。所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都适用这种工作。《论语》说“修己以安人”,加上一个“以”字,正是将外王学问纳入内圣之中,一切以各人的自己为出发点。以现在语解释之,即专注重如何养成健全人格。人格锻炼到精纯,便是内圣;人格扩大到普遍,便是外王。儒家千言万语,各种法门,都不外归结到这一点。
以上讲儒家哲学的中心思想,以下再讲儒家哲学的范围。孔子尝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自儒家言之,必三德具备,人格才算完成。这样看来,西方所谓爱智,不过儒家三德之一,即智的部分。所以儒家哲学的范围,比西方哲学的范围,阔大得多。
儒家既然专讲人之所以为人,及人与人之关系,所以他的问题,与欧西问题,迥然不同。西方学者唯物唯心多元一元的讨论,儒家很少提及。西方学者所谓有神无神,儒家亦看得很轻。《论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亦说:“未知生,焉知死。”把生死神怪,看得很轻,这是儒家一大特色。亦可以说与近代精神相近,与西方古代之空洞谈玄者不同。
儒家哲学的缺点,当然是没有从论理学、认识论入手。有人说他空疏而不精密,其实论理学、认识论,儒家并不是不讲。不过因为方面太多,用力未专,所以一部分的问题,不如近代人说得精细。这一则是时代的关系,再则是范围的关系,不足为儒家病。
一、性之善恶,孟荀所讨论。
二、仁义之内外,告孟所讨论。
三、理欲关系,宋儒所讨论。
四、知行分合,明儒所讨论。
此类问题,其详细情形,到第五章再讲。此地所要说明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注重这些问题。他们是要讨论出一个究竟,以为各人自己修养人格或施行人格教育的应用,目的并不是离开了人生,翻腾这些理论当玩意儿。其出发点既与西方之以爱智为动机者不同。凡中国哲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欧西古今学者,皆未研究,或研究的路径不一样。而西方哲学中最主要的问题,有许多项,中国学者认为不必研究;有许多项,中国学者认为值得研究,但是没有研究透彻。
另外有许多问题,是近代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儒家亦看得很重。在外王方面,关于齐家的,如家族制度问题,关于治国的,如政府体制问题,关于平天下的,如社会风俗问题。所以要全部了解儒家哲学的意思,不能单以现代哲学解释之。儒家所谓外王,把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都包括在内;儒家所谓内圣,把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都包括在内。
因为这个原故,所以标题“儒家哲学”四字,很容易发生误会。单用西方治哲学的方法,研究儒家,研究不到儒家的博大精深处。最好的名义,仍以“道学”二字为宜。先哲说:“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谓道也。”又说:“道不远人,远人不可以为道。”道学只是做人的学问,与儒家内容最吻合。但是《宋史》有一个《道学传》,把道学的范围,弄得很窄,限于程朱一派。现在用这个字,也易生误会,只好亦不用他。
外王方面亦然,“民德归厚”是道,用“慎终追远”的方法造成他便是术;“政者正也”是道,用“子帅以正”的方法造成他便是术;“平天下”、“天下国家可均”是道,用“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的“挈矩”方法造成他便是术。道术交修,所谓“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儒家全部的体用,实在是如此。
由此言之,本学程的名称,实在以“儒家道术”四字为最好。此刻我们仍然用“儒家哲学”四字,因为大家都用惯了,“吾从众”的意思。如果要勉强解释,亦未尝说不通。我们所谓哲,即圣哲之哲,表示人格极其高尚,不是欧洲所谓Philosophy范围那样窄。这样一来,名实就符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