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篇社区服务的大学社会实践文章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从2.21到2.27,一个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收拾完家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13.4岁就开始吸烟、喝酒。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要健健康康的成长。听了这些话,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
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贰』 社会学当中的社区观察笔记怎么写
村子位置、特点、人口、人口组成结构、生产方式、经济来源还有你的观察时间这些基本的你总要先写写吧~其他的应该主要是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还有思维习惯等等的吧。
我也没写过就是了=。=
『叁』 推荐几本社会学研究的书籍撒!
社会学四大家 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宗教生活基版本形式》 韦伯《权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 齐美尔《论社会分化》《货币哲学》…… 马克思 《资本论》…… 除此,费孝通先生的也是必看 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 还有就是 《街角社会》《论集体记忆》《开放社会学》《两性社会学》《结构主义社会学》……
『肆』 社区与社会的区别
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构成社区要具备五个要素:
有聚居的一群人;
有一定的地域;
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居民群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
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如求询者生活的城区、街道、乡村、生产队和大企业等)。
社区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具有经济性、社会化、心理支持与影响、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等多种功能,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关怀支持工作,必然会增强关怀支持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
当德国社会科学家滕尼斯1887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时,了解、关注它的人微乎其微。即使到了1933年,费孝通和燕京大学的几个同学翻译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第一次将英文“community”译为“社区”向国人推介时,了解、关注它的人仍然屈指可数。而今天,“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包括社会学家在内的许多领域的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那么,什么是社区呢?有的资料称,社会学家给社区下出的定义有140多种。尽管社会学家对社区下的定义各不相同,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就是这样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如果按照结构功能来给社区分类的话,可以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市辖区;二是街道办事处辖区;三是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民委员会辖区建立的区域功能社区;四是规模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目前我们所说的城市社区是指后面两种情况。
二、“社会”一词我们经常用到。那么,到底如何来理解“社会”的概念呢?它有广义和狭议之分。
【广义】
人一出生就成了社会的一员。人是社会中最基本的要素。社会是一个群体组织,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共同体。
不同的社会环境使我们扮演的角色不同。
社会环境 角色
家庭 孩子等
学校 学生等
街道 行人等
商店 顾客等
公园 游客等
公司 职员等
【狭义】
社会是指除家庭、学校等以外的所有有人参与的环境和场所。例如,我们经常说“等你步入社会后必须学会适应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十分重要”……
社会一词并没有太正式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社群,占据一定的领土,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在科学研究和科幻小说等等里面,有时亦可作“外星人社会”。狭义的社会,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如是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个文化圈,例如是英国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或西方世界,均可作为社会的广义解释,也可以引申为他们的文化习俗。
『伍』 有没有学社会学或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帮我解答一下以下这些问题,我要用这考试的,所以希望能认真回答
“社会解组是指一个社会系统中所出现的异常情况,它阻碍了某些集团和个体目标的充分实现。……当我们说一个群体或组织或社区被解组时,我们所指的是其地位和角色的结构不能有效地运作,以达到其价值目标”。它包括无规范、文化冲突和崩溃三种形
社会解组,不是来自人们未能达到其社会地位的要求(如越轨行为那样),而是来自于这些地位的不当组合,从而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系统。
社会解组的根源是:
——利益与价值的冲突。“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Merton:“人们很可能追求很不相同的目标,因为他们所遵循的是其各不相同的社会地位上的规范”。
——地位和角色责任的冲突。地位丛中的地位可以具有不同的目标取向。面对这些不同取向,若社会系统不能确立一套被广泛接受的优先目标时,人们将会是各行其是。他们的行为将变得不可预测和具有社会分裂性,尽管可以对它们是“好”还是“坏”作出判断,但这两类情况都属于解组性的。
——社会化欠缺。社会化为人们履行其社会角色或有效地矫正角色而提供所必需的态度、价值、技能和知识。这一过程的欠缺是导致社会解组的一个重要源泉。
——社会沟通的欠缺。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地方社区或国家社会中的人必须能够沟通,因为他们是相互依赖,以实现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他们个人自己的目标。许多研究已表明,组织中的沟通化欠缺,即便没有严违背利益和价值,也能导致解组。
越轨行为:
越轨行为是指明显地背离了人们的社会地位相关规范的行为。当一个成年人“像孩子一样”做事,或一个普通人“像医生一样”去做时,它们就是越轨行为。
失范,往往与无政府状态相关。在杜尔凯姆看来,由于经济与政治的危机使得社会规范失去效力。失范的结果是人们失去一切约束,直到他们把自杀看作是唯一的出路。
罗伯特·默顿认为,失范是“文化结构的崩溃”
拉尔夫·达仁多夫认为失范“是一种违犯规范不受惩罚的社会状态”
因此”失范” 一般情境是:没有方向感、不明正确与错误、不能确认成败、社会孤立、身份地位间的过多转移等。
(2)存在的原因:
1、社会原子化
2、集体的丧失(空虚感)
3、社会转型
4、无法界定的成功及无序竞争的大量存在
5、不再幻想(对传统的社会问题解决办法失去了耐心)
6、模糊性:我是谁?我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做?
结论:
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取向关注社会有机体的整合与失范.它认为一旦当结构的差异和变化打破了社会功能平衡,那么个人就无法找到安全的社会位置.
它主要从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两方面来理解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
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许多理论与化解社会问题的原则、方法。“在目的一致的地方,惟一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手段问题,它们不是政治的,而是技术的,也就是说,就像工程师与医生间的争论一样,它们是可以由专家或机械解决的”(Isaiah Berlin:《自由论》,186页)。
什么是社会问题:
I、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或正常社会秩序)、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现象。它以矛盾(contradictory)、冲突(conflict)或悖论(paradox)等形式存在着。
II、理想与现实(或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便构成了问题,按照同样的逻辑,那么,社会问题就是社会现实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差距。
III、问题是通过公共活动得以实现、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改进的机会。
总之,“凡是影响社会进步与发展,妨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的公共问题就是社会问题。它是由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结构出现功能障碍、关系失调和整合错位等原因造成的;它为社会上相当规模多的人所共识,需要运用社会力量才能消除和解决”(陆学艺)
社会问题的研究1950年代以来成为社会科学中的“显学”.社会转型时期就是社会问题、政策问题大量聚集的特殊时期,是社会问题的多事之秋。
社会问题产生要素
1、客观性: 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了物质或精神损害,这种损害影响了多数人且全引起他们的注意并且使多数人感到对此应采取某种行动。
2、主观性: 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
理论上,社会准则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不一致,便是社会问题。这种不一致的存在,便存在着问题的可纠正性:
——某种社会规范的建构。这种规范是以某些规定(prescriptions)、赞许(preferences)、许可(permissions)和禁止(proscriptions)等形式存在的(4p要素)。
——纠正某一社会问题,涉及某种生活哲学。一般说来,生活在高压的严厉专治统治下的人们容易形成宿命论的观点。
——当宿命论的伦理被关于责任的伦理所取代时,有关社会问题的来源的认识和努力对它们的控制就变成为一种道德责任。责任伦理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问题就会变成显在问题,而不是潜在问题。
3、持续性:它们持续很长时间且有可能继续下去。
I、由于相互关联造成的持续性
II、由于一些人从中获利造成的持续性
(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设;霍布斯:“魔鬼假设”)
III、由于欲速则不达而造成的持续性
4、争议性: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此在如何解决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过多对策(cultural difference)
似是而非的理论(quasi-theory)
必然性的谬误(fatal fallacy):君权神授与个人崇拜
这是我们课上学的,你的问题太多了~没精力
『陆』 “社区”的概念起源于( )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著作《社区与社会》。
【答案】C
【答案解析由易考吧提供】“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著作。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故选C
『柒』 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的几种模式是什么
在社会学中,关于社区问题的归因的理论模式:
社会回病态论:社会犹如生物一样,也是一个答有机体,分正常的健康状态和不正常的病态状态,二者是同时并存的.因此,任何社会都会出现一定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有机体发展过程的必然伴随的现象社会解组论:.社会解组就是失去规则,它有三种形式:无规则,文化冲突,崩溃.导致社会解组的原因是社会变迁。
价值冲突论:认为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所以对同一问题的价值观点和立场就不同,这就会对某一类社会行为进行争论和冲突。
行为偏差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当的社会化过程,它主要发生在初级社会群体,因为限制了学习正统的社会行为,增加了对偏差行为的学习,限制获取合法目标的机会,产生了紧张和压迫感,导致以偏差方式来解决这些感觉。
『捌』 社会学怎么复习
不是高手,只是考过来觉得有些经验教训吧,说几句,觉得不适合自己的话应该去探索自己的路。 1.第一遍认真看书,做笔记。 第一遍仔仔细细的看课本,把每一章每一节讲什么都认认真真看,然后自己总结提炼,看到哪儿就做笔记做到哪儿。因为总结提炼笔记其实就是你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自己都不理解也就做不了笔记,其实这也是个强迫自己理解书里每一段话的过程。身边也有人不做笔记,从开始就背书的,反正看你觉得怎样适合自己吧。 当时学校指定了三本书,有一本是入门的书,就看了一遍就放下了。风笑天《社会学教程》的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这两本书是主要看的书,但两本书主题思路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就综合了两本书的内容,相互补充着做笔记,所以做完一遍笔记就已经把两本书啃得差不多了。有些东西两本书说的不同甚至相反,当时挺困惑的,不知道该按哪个理解,就求助前辈了,前辈告诉我研究生入学考试不是考死记硬背,考的是学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考得是学生自己的观点,听完觉得恍然大悟,希望这句话对你们也有用。 2.在做笔记的同时结合看一些社会学经典著作或者是没指定的教材 在做指定书目笔记的同时,用小块儿的时间看看别的书,拓宽点儿知识面儿。我当时做的其实不是很好,经典著作都没整本看过,只是看了些没指定的社会学史方面的书,对于我这种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这还是很必要的,能补充点儿专业背景知识。 3.看笔记,背书,写大纲 做完笔记,对整本书内心有个数以后就差不多要背书了。要定计划多久背过一遍,一本书怎么也得背过两三遍才行,其实放心,在做完笔记之后背书其实很容易。第一遍用多点时间把书好好背,后几遍基本就可以快速的过了。我在背书的同时,过一章就把每章每节的框架再整理到白纸上,就像写提纲一样,一张a4纸写一章的提纲,然后看着纲差不多就能把整章的内容说个大概。这样心里会比较清楚,不会想起来某章觉得乱七八糟很多内容,会清楚地回忆起讲过几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几个方面阐述的,不过缺点是我这人完美主义,把提纲都写得很整齐,拿尺子画大括号什么的,结果很浪费时间,到后来时间不多了我就不注重形式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结合真题 一门课重点只有那么多,老师出题一般也都有自己的习惯套路,所以分析真题很重要的。在做笔记那遍开始就结合真题看,不一定要找到答案,但涉及到这个问题了就要重点看,而且不能局限于真题的考法,要弄透,有可能老师还考这个点,但换个角度,所以要做到考过的问题要完全理解。不要觉得考过肯定不会再考,其实分析前五年的题就能看出来,很多点都是隔一两年就出现一次,不过换个角度换种形式而已。接下来,到后面的时间,还要适当的分析卷子,押一些重点,我周围几个要好的朋友都是自己押的题,而且押得比较准,因为前面说过了,老师出题一般还是有点儿规律可循的。自己押的时候肯定范围比较大,或者是好几年没考的重点问题,只有自己觉得有可能的,就总结起来,完整地整理一遍,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考都能应付。真题很重要,要反复看,有心的同学还会把北大中科院等院校的真题也都打印出来看,其实很有用,看过之后会对一个问题理解更深入,也知道都可以从哪个角度考。 以上是具体的,讲讲习惯和时间安排什么的吧。 1.时间安排: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吧,而且具体的英语水平也不同,要按自己的实际来分配时间。但是专业课方面一定要保证时间,现在这段时间和九月十月十一月可以说是专业课打基础的时间,一定要保证每天大块儿的时间用来看专业书做笔记。英语政治要用比较散的时间来做,尤其是政治,可以每天看一点儿,但不要用太多时间。 2.态度:然后就是打基础阶段态度一定要认真。因为前面的时间是打基础,自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时间,如果粗心不认真,很可能误导后面的学习。我就老是粗心大意的,教训还是很深刻的。我当时一看真题,怎么每年都考那几个派别的重要理论,都不是书上的,觉得自己特聪明,知道分析出题思路,觉得只有先搞定这个才行,所以狂找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史来看,还把每个流派整理好,可以说对书的把握都放松了些。直到快考试了,我才发现自己看错了题,自己的惯性思维一上来,其实一开始就把题读错了,而且连着好几个月反复看真题都没发现自己读错了,害怕了好一阵,赶紧又巩固指定书目,还好笔记背书什么的都跟着计划走的,也没耽误太大,还正好补了补基础知识,考试也用上了,要不然后悔死我了。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尤其是在复习第一遍,一定要认真。 3. 未完待续...
『玖』 学生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实践心得100字
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帮忙,进行社区服务。从2.21到2.27,一个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会服务,帮那里的工作人员整理资料和文件,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情况。
刚开始,我并不适应那里的工作,觉得很无聊,很没用。但是,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的接触,我逐渐了解到了这个社区服务的乐趣。我知道了如何整理资料,如何照顾老人,如何体贴他人,也知道了成年人的艰辛、努力——这一切的一切,若是没有走出家门,参与服务,就不会体会到的。
通过这次社区服务,我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扩大了视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仅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启发。
比如说,居委会的资料总是井井有条,分类整齐,通过居委会大妈的言传身受,我知道了学习应该也像整理资料一样,每天都应该按门按科地把知识梳理一遍,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找,而且还有利于记忆。不只是学习,家里的一切也应当是这样,书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区里的老人那里慰问。腊月寒冬,刘爷爷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了。刘爷爷年轻的时候喝酒喝得太多,导致了中风,现在,每天他都会推着婴儿车在院子里练习走动。我和王大叔到他家帮他收拾完家之后,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了年纪都不会像他这样日日不停,风雨不住地锻炼,可见他的毅力有多么坚韧了。我以前曾经问过他,为什么要天天锻炼,他告诉我说,这是必须的,如果不天天锻炼的话,就永远走不动了。他还告诉我说,自己年轻时贪杯好饮才导致了现在这个结果,现在社会上,好多小孩13.4岁就开始吸烟、喝酒。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对自己对父母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辙,要健健康康的成长。听了这些话,我受益匪浅。
参加社区服务,对我是种锻炼,也是种磨砺。虽然今后的学业会加重,但是在节假日,我一定会抽出时间参加这些服务。
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
践中检验自己。半个月的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是庆幸?还是依恋?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
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
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 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
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 ,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
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
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拾』 社会学概论.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在城市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
社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要素构成:
⑴地域要素社区必须占有一定地域,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区域。
⑵人口要素社区要有一定数量的人群。在社区的人口要素中,要搞清三方面的内容,即社区人口的数量、构成和分布。
⑶区位要素社区中人口及其活动空间的分布,具有某种内在的规律性,某些活动常常集中于社区的某一特定的区域。
⑷结构要素社区的结构是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相互之间的关系。目前社区的结构变得起来越复杂。
⑸社会心理要素社区的性质和规模对社区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影响,而社区的结构又会对社区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的长期生活相处,社区成员对所在的社区也会产生归属感。
⑹约束要素每个社区都有要求本社区群体、组织和成员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⑺物质要素一个社区必须要有一定的办公场所、服务设施、办公设备、经费来源等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