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发表教育类的文章
可以在内蒙古教育的增刊发表,费用300元,只要将自己的论文或文章发到邮箱中就可以了,他们编辑部的邮箱。通常会100%采纳。会寄给你一本。
⑵ 哪里有教育类的美文
教育之做人篇
把 头 抬 起 来
易 凤 萍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美丽,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虽然五官也算端正,却每每顾影自怜。偏偏那时候我生长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里,父母的争吵简直是家常便饭。我从小就喜欢读一些唐诗宋词、中外小说之类的文学作品。书中女主人公的美丽清纯常让我黯然神伤;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更让我唏嘘叹惜。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性格,自卑和忧伤与我形影不离。
可是从小到大,没有人窥见我内心这份脆弱,我用好成绩和温柔的性格,把它们紧紧地包裹起来,把伤心和失望写进厚厚的日记里,小学、中学时代的老师都喜欢我,因为我成绩优秀;和我相处的同学也喜欢我,说我善解人意、谦逊随和。只有我自己明白,我遇见人说话总低着头,不是谦逊是不自信。
这种消极的情绪一直伴随着我走进大学,虽然大学生活相对来说自由宽松了许多,我的性格也乐观开朗了一些,可骨子里的那份悲观却始终挥之不去。而我多么的幸运,在大学最后那年,不经意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不经意间听到的那些话语,却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
那是一次普通等级考试。考室设在学生处的办公室里,考生按考号排队,一个一个地进去单独考。听前面考完出来的考生透露:主考老师姓王,女的,40多岁,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严厉又挑剔。
轮到我进去考试。我好不容易让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哪知办公室门砰地一声关上,又让我的心咚咚地跳了起来,办公室里有两位监考老师,一位20多岁,负责录音;另一位便是那位严厉而陌生的王老师。她先验证了我的姓名和班级,然后把题单递了过来,只简洁地说了一声:开始。
我极力地镇定自己的情绪,便投入考试,前面几道题都是照题单上提供的字、词组、短文进行普通话朗读,我顺地朗读完,瞥了她一眼,她毫无表情。最后一道是三分钟的口头作文题,我抽到的题目是《你最喜欢哪一部小说?请简单谈谈理由》思考的时候非常短,幸好我平时作文功底还不错,迅速地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开始了口头作文:
我相信一个人喜欢某种东西和某篇小说一定跟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绪有关系,我最喜欢的小说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我从小生长在一个不太和睦的家庭里,再加上在姐妹五人中我长得最平凡普通,我从小就自卑,走路都不敢抬头挺胸,害怕看见别人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敢面对属于自己的爱情,害怕那只是一场游戏,会给自己带来更深的伤害。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简?爱》,我被瘦小平凡但坚强执著的简震撼了。也许我无法选择我的出生和容貌,但我多么希望像简那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我的声音中充满伤感,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也许在陌生人面前,我不必有太多的掩饰;也许说自己的心里话能使我更顺畅地完成作文。反正那段时间,我正为工作的分配和感情的归宿弄得心烦意乱,伤心绝望。
我说完了,低着头,等着监考老师说:“你考完了,可以出去了。”可是那位王老师却从办公桌后面走了出来,她走到我面前,伸手拍拍我的肩膀:“把头抬起来。”
我不安地抬起了头,惊讶地发现她眼神中充满怜爱:“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她语重心长地说,“做人首先是要把头抬起来……再读读《简?爱》,那是一部好书……”
我记不清她还说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样走出那间办公室的,只知道有太多的感动在那一刻充溢心头。她原本可以把这一切只当做一场考试,把我所说的话只当做一篇考试作文,然而她没有,而是伸出了手,用温暖的话语、用慈爱的笑容,在一个阳生女孩脆弱的心上点亮一盏明灯。
后来,我读得最多的便是《简?爱》。每读一次,心里就增添一份自信;每读一次,我就会忆起王老师鼓励的话语:做人首先要抬起头来。一点点地抬起头来,我才发现:抬头挺胸,不仅仅是一个正常的人应有的生活姿势,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独立平等。
如今,我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了深爱我的罗切斯特,还拥有了一群热爱我尊敬我的学生。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失落、忧伤、自卑时,我会伸出手,拍拍他们的肩膀,鼓励他们:“把头抬起来。”
因为我深知:一只温暖的手,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对弱小的心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赏析::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却发人深省。王老师所做的事微细而简单。她只不过是在一次普通的职业技能测试中对一个陌生的女孩说了几句鼓励、关爱的话,同时投给她一个充满怜爱的眼神。正是这温暖的话语、慈爱的笑容使一直处在自卑与忧伤中的“我”信心倍增、力量倍增,摆脱了骨子里的“那份悲观”,从此把头抬起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与自尊。多给孩子以关爱,点亮爱心之灯,人格之灯是多么重要啊!教育不仅是为成才,更重要的是育好人,教会做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小事来反映大的主题是本文一大特色。先写王老师“严厉挑剔”,后突出她的温暖、慈爱,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值得学习。
教育之方法篇
粉笔盒里的特殊奖品
王 道 明
人们常说:“只要是金子,迟早会发光。”可有件事教育了我,使我懂得:有时候,砂子也会发光的。
那是多年以前的一个早自习。我走进教室,发现闲聊声与读书声混杂在一起,心情极为不快。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故意在教室里转了一圈。他们依然如此,对我这个只有一年教龄的老师熟视无睹。看到他们没精打采的样子,我只好让他们停下来,教室立刻安静了。我有点激动,说:“谁要是能在十五分钟之内背熟《威尼斯的小艇》,我就奖励他。”
“奖励?什么奖励?”学生们睁大眼睛好奇地问。
“保密。”我像一休那样挤了下左眼,咧嘴一笑。“可是背不熟,是要受到惩罚的。男生得学女生跳天鹅舞,女生得学男生扮鬼脸。”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
“行,没问题。”他们很自信。
之后,再也听不到嘈杂声了,学生双手捧书,聚精会神地诵读。朗朗的读书声穿过窗户飘进校园,在操场上轻轻地回荡。
时间到了,学生们举起了手,密密麻麻。该叫谁呢?我在盘算着,却发现坐在教室后排角落里的吴鹏,他耷拉着脑袋,和以前一样对学生提不起兴趣。我又扫视了全班,只有他一个没举手,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使我很生气。
“我们请吴鹏同学上讲台背诵。”出于奚落地的目的,我故意叫起来。
“哇噻!有好戏看了。嘻嘻……”班里好几个学生发出了嘲笑声。
吴鹏没有动。
“上呀!没事!”好心的李小燕转过身给吴鹏打气。
“上吧!上吧!”又有好几个同学在鼓励。
吴鹏终于被同学们连拉带推地上了讲台。“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他磕磕绊绊,连滚带爬终于背完了。
“跳舞!跳舞!十!九!八……二!一!开始!”调皮的男生跺着脚,用手指着他,叫喊着,为他倒计时。他的脸变得苍白,低头用于搓衣襟,默不做声。正当我准备苦口婆心地“教育”他时,班长柳歌发言了:“在吴鹏跳舞之前,我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一个每次都考80分的同学,这次只考了82分,而一个每次都考40分的同学,这次却考了60分。谁的进步大呢?”
“当然是后者。”
“对了,吴鹏就是这样的后者。这次,他的进步最大,我认为应当奖励,而不应该惩罚。”
教室里又一次安静了。
“应当奖励。”
“应当奖励。”
……
学生们显然都同意了柳歌的建议。“老师,快拿奖品呀!”学生们有些着急。我哪有什么奖品?刚才是有些激动,想激起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可他们却很认真。我撒谎说奖品在办公室,就离开了教室。我翻遍了柜子和所有的抽屉,既没发现课外书,也没发现多余的钢笔。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装粉笔的盒子,我马上想到了奖品。匆匆地做好奖品把它放进去,为了制造点儿神秘气氛,还特地在盒子外边包了一层红纸。
我拿着盒子走进教室,学生们议论纷纷。我左手握盒。右手轻轻打开红纸,揭开盒盖。学生们目不转睛地望着,等待着神秘之物的出现。当我把用毛笔写着“掌声”的红纸举起后,学生们先是一愣,随后教室里便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息。
吴鹏的脸红到了耳根。他抬起了头,泪水夺眶而出……
几年后的一个下午,吴鹏到我家来做客。他告诉我,过几天他就要到××大学土木工程系报到了。谈及往事,他说那天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掌声使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让他拥有了自信,燃起了学习的希望之火。
这件事同样也教育了我,使我不再鄙视差生,使我学会了缺点堆中找优点。差生就像河中的砂子,它没发光,是因为我们不具慧眼,没有发现它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心雕琢、打磨,使他的亮点越来越多,暗点越来越少。最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裹着污泥的砂子竟是一粒金砂。
赏析:文章记叙的是发生在课堂上极其常见的小事。成功的是这个故事给人带来的是诸多启迪与深思。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得当与否对教育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我们教育的失败在于施教前先把学生定性地分成金子和砂子。金镊子是会发光的,但我们忽略了只要有条件,砂子也会发光,经过用心雕琢、打磨,也会变成一粒金砂。
所有的学生都是金子,所有的砂子都能发光。这是我们读过本文的启示。
⑶ 求一篇关于教育系统的文章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 唐富春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求评价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面临着新的挑战。一、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界定及其目的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完成作业、遵守纪律、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出的语言上的评判。这里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及体态语言。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师经常用以调控教学过程的手段。这种教学中的评价,基本上是一种事实评价,绝大多数情况,要采用非量化的标准去进行评价。在学习过程中的赞许和批评,对具体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肯定与否定的表达,对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实际操作等各种学习活动所作的评述,以及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暗示,都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所进行的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凭借着教学经验,及时地捕捉各种反馈信息,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并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二、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大量的课堂教学现状看,很多教师不太重视课堂中对学生学习行为所做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处于盲目、随意的状态。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贯穿始终的,它伴随着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但教师在备课时,总是会千方百计的去考虑教学的内容如何落实,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去达到教学目的,却很少有人在备课时思考过选择怎样的评价方法,运用什么样的评价策略,使其能产生积极的效应。教师对学生行为评价主要表现为: 1、评价带有较浓的主观色彩。很多时候,教师凭着自己的感觉,或者随便地给学生以评价,或者认为好的学生什么都好,差的学生什么都差,不能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学生。 2、评价时往往对学生要求过高。以教训人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动辄训斥,冷嘲热讽,或者借题发挥,抖落出学生往日的一大堆不是,用以施加压力,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评价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3、评价中机械地运用一个尺度。面对千变万化的教学过程,对所有的学生使用一个标准,表现出教师的思想僵化。也造成学生有的感觉达到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有的觉得标准太低没有奔头。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一部分学生的发展。4、教师意识到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但有时由于考虑不周,出现一些事与愿违的现象。表扬了一些人却无意中打击另外一些人的热情。还有时由于简单的表扬过于随便,重复的词汇多次出现,学生容易产生对评价无所谓的情绪,评价也就难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三、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在学生中的反映对以上的这些现象,学生们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为了解学生的想法,我们于2001年的1月与5月分别做了两次调查。两次调查都是以学生为主,其中也调查了部分教师。1、调查对象和方法2001年1月份的调查,随机抽取了北京市东城区10所学校的15个教学班的五年级学生,被调查的学生有658人。由于此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具体事例,因此以卷面书写答题为主。为了使调查的情况更科学,更真实,2001年5月份又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北京市东城区10所小学的36个教学班,以五年级学生为主,兼有少量的四年级、六年级学生,被调查学生共1525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与教师、学生座谈的方法。问卷有16个问题,涉及教学评价所具有的鉴定、导向、激励、修正四方面,以及学生对老师和老师评价的态度,学生在课上的表现,教师在课上的评价语言与态度,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不同心态等几个方面。在回收的1525份问卷中,1498份有效,27份无效,有效率是98.23%,2、调查结果为了解学生对老师教学评价的一些想法,对学生在课上希望得到怎样的表扬进行了调查。其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学生在课上希望得到表扬情况百分比表评价语言人数百分比你的回答令人满意412.74%不错674.47%好714.74%有进步1087.21%真精彩1359.01%有新意20413.62%很好21814.55%你很聪明28719.16%非常棒36724.50% 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孩子们百分之百地希望在课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学生仅仅是喜欢老师表扬的语言吗?学生对老师在表扬时伴之以不同的表情及动作又是什么态度呢?统计结果见表2:表2 学生喜欢老师评价表情、动作位次表: 喜欢的表情、动作人数百分数 位次满脸喜悦地看着你86557.74%1看着你36724.50%2拍拍你16010.68%3看着书1006.68%4看着别人60.40%5 这是让每个被试者在五种原因中选一种,然后统计出每种原因被选中的百分数,按百分数的高低排出顺序。由上表看出学生不但喜欢听到表扬的语言,而且希望得到老师“在满脸喜悦地看着”自己,也就是说,学生希望得到的是非常由衷地,真诚地赞扬,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或言不由衷的夸奖。 四、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影响作用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中的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它虽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评价的正确与否,对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举足轻重。 教师虽然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评价是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教师在学生心中向来是崇高的、神圣的,对小学生来讲,这一点尤为明显。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使得教师的话对他们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教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的态度,有时会给孩子的一生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说,还可能会影响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 分析调查的数据与事例看出,教学中正确的评价对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教学中的评价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正确的评价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常说孩子是单纯的,对孩子而言,恰当的评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准确,就是要明确地告知哪个方面好,哪个方面还有欠缺。孩子知道自己的情况,也就知道该怎样努力,要在哪方面努力了。如果学生得到的总是诸如“好”、“不错”,“要继续努力”等等笼统的评价语言,他们大多将无法确定努力的目标。不恰当的评价,有时还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常常使学生产生偏离目标的现象。2、教学中的评价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正确的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正确的评价,能够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将内在的需求外化为积极的行动。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要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是人格的一个主要特征,它同样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不正确的评价,会导致学生自尊感受损,出现自卑、冷漠等行为的反应,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或逆反的行为反应。3、教学中的评价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克服自身的不足正确的评价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它能够引发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差距,进而产生完善自我的心理,去努力追求更好的发展。教师要特别注意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才能使学生切实了解自己的情况,自觉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不足。许多人的实践都说明,人的自卑心理往往来自失败的打击,而自信则更多的来自成功的鼓励。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旺盛时期,他们非常需要来自老师的表扬与鞭策,非常需要同学的认同和鼓励,在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恰当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激励其积极进取,就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学生的自我教育。4、教学中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正确的评价应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期待。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寄于厚望,相信学生能够成功。教师恰到好处的夸赞学生,能营造课堂教学的激励氛围,激励他们不断产生新的追求。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这样的期望便有可能产生良好的自我应验效应。实验证明,高期待与取得优秀成绩成正相关,低期待与成绩不良成正相关。教师通过评价表现出的高期待,就是在给学生充电、加油,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成功。五、 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几点建议。1、评价有多种功能,其中的激励功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当学会用正强化,用某种有吸引力的结果如表扬,奖励等,以表示对一种行为的认可与肯定,提高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教师在评价时应以表扬为主。在课堂上不要吝惜对孩子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反馈。成功,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对一个人树立自信意识也是极为有益的。2、做到正确评价学生的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尽量多地了解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学生也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以利于尽量对每个人的公平、公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出以公心,尽量做到不带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不掺杂自己个人的情绪,否则会直接影响评价的效果。如果评价失之公允,学生不但难以接受,严重的还会产生负作用。3、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要尽量做得一分为二,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既要看到缺点,又要看到优点,而且要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学生的优点上。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们应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的根源的‘机灵点’。”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表扬最值得表扬的地方,这样的表扬,才会发挥出鼓励及期待的效应。值得注意的是,长期单一的表扬、鼓励、容易造成学生止步不前,在必要的时候,要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良性刺激”,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孩子们也不例外。必要的批评要以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特别是运用否定性评价时,要注意场合、地点,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提醒他们不断进取的目的。4、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不能设想用一个统一不变的尺度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因此,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比,是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5、为了充分发挥教学中评价的作用,教师不仅用嘴表达,还用眼、用手,用心去说话。“美国心理学家艾帕·梅拉列斯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从公式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出教师的非语言教学行为对于学生接受信息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等都能传递信息,改变不同的信息传递通道能辅助增强语言的作用。教师在课堂评价时的语气,也是蕴含了大量的感情信息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但要恰当,而且语气也应适当、鲜明,使学生得到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最终受到鼓舞和激励。6、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特别要注意的是,要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是有思想、独立的人,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调查中,让人感到痛心的是,有些老师确实还存在着不尊重学生的现象。不记得是哪位人物曾说过“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利”。孩子们是幼稚的、天真的,他们出于天生的好奇和单纯,常常会说一些在成人看来不该说的话,做一些成人看来不该做的事,而这些话、这些事未必会是错的话,错的事。即使真的错了,教师也应该以宽容之心,接纳他们的失误,然后再相机耐心诱导,启迪他们的思维,化解他们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把老师当作学业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挚友。7、调查中也看到,有些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从他们的期望中表现出不能承受否定性的评价,反映了心理上的不健全。他们经受不住正常的、必要的批评,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注意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指导性工作。8、教师评价学生时,心中要有“爱”,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不管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评价就都会发自内心,真心真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学生感到老师的真诚,才会接受老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一般是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目的要明确,语言针对性要强,要使评价有较高的可靠性,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才能发挥评价的功能。这种形成性评价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鉴定、选拔,它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发展,它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这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张志公先生在《语文教学论集》中指出:“尤其是教师,他不仅用说话来进行工作,而且他的口头语言对他教育过的桃李弟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正确运用评价这个手段,克服各种不良倾向,发挥其积极的功能。
⑷ 我需要一篇有关教育教学类的论文5000字左右。
《如何让师者更有魅力》
今天我学习了《如何让师者耿有魅力》,结合8年的教学经验,感受到“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还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一、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种种矛盾。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即没有与学生沟通关系的法宝“博爱之心”。不把其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保护。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矛盾。因此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此爱的教育是我们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关心学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有利于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而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
1.理智公正。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冲动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无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学生自身的不良因素。在教育中,我对学生的爱是正直、公正、坦荡、无私的,不是偏狭、庸俗的。因权势而爱,因门第而爱,因金钱而爱,这种爱会败坏社会风气,污染学生纯洁的心灵。如果我们希望学生成为有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等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当真诚地对待他。
2.坚持“三不”。不挖苦学生。当学生做错事时,我耐心开导,不挖苦、不训斥,不拿大话威胁恐吓。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如有的学生因作业没写好,或没有按我的要求去做的,我不是像有的老师那样让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而是单独找他谈话,帮他找出原因。不心罚。“心罚”即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是与体罚相对应而言的。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还有脸往这儿坐。”“灌铅的脑袋!”“死榆木疙瘩!”……这种心罚侮辱了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他们的情感,损伤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大家想想,学生真的遇上这样的老师日子该多难过。所以,我们应爱护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尽量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的生命是一团火,老师的生活是一曲歌,老师的事业是一首诗。”……有关对教师以及教师职业的赞美之词确实不胜枚举。但我们应常常进行一些反思,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为是否与那些赞美之词相符。
3.严爱结合。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爱差学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即严爱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友爱,努力创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并且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学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片晴朗的天空。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⑸ 写教育教学经验文章
浅谈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的撰写
教育教学经验、体会的撰写,我个人认为要弄清楚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教学经验体会?这个问题不需多谈,无外乎下列“五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及时积累、有利于自我提高、有利于互相学习、有利于形成风格、有利于提升自我。
第二是怎么样撰写教育教学经验体会?这里我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写什么?即写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到什么地方去找,用个时髦的话说,就是个如何去开发写作资源的问题。我的体会两个字“积累”。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积累:
一是来自于教学的过程。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写作的材料是从一线获得的。只要我们把点点滴滴、零零散散的,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及时地记下来,有心情时,加以整理,便可成为文章!比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会有许多新的见解,可能是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方面的,可能是就某个知识点选择教学方法的。例如,几年前我在备《桂林山水》一课时,发现写桂林的山和水的句子都有一个特点,于是脑子里就萌生了一种教学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自主仿写、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法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课后,我就把它写成了文章,题为《自主、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有的时候只得到一点点体会,不用急着去写,那就把它暂存起来,等积累多了再酝酿撰写。例如我写作《没有纪律就会丧失学生学习的自由》一文,就历经了很长的时间才写成的。
上课、听课也可以得到许多可以写的材料。比如,有一次,我去听一个老师上公开课,这位老师设计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回答,课堂很是生动,我在融入课堂的同时,有一种想法萌生了:为何不让学生提点问题呢?就是这个念头,一篇《课堂提问也属于学生》听课思考的文章就诞生了。这就是我听课听来的。
学生的作业中带有共性、普遍性的,往往又会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只要你做有心人,用心捕捉,记下点滴,也就为以后成文积累了材料!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教后记的积累,它是我们撰写经验文章中最有价值的素材。
二是来自于阅读所产生的共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自有神”、“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这是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确实,你光有实践而不去读书,学习、借鉴,那也是写不出有质量的文章的。
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抄得好不如抄得巧。这不是让我们去抄袭别人的文章,而是对别人文章的观点、内容、形式作创造性的褒贬、补充或重组,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让人感不到你有抄袭的嫌疑。其实这是我们从阅读中获得写作材料的一个捷径。2002年,我在《德育报》上读到一篇题为《利用教育主阵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文章,全文大概1500字。当时正值我酝酿函授毕业论文,我便萌生了用他的观点写一篇毕业论文的念头。于是写下了《课堂——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这篇文章。这是个借用别人文章的观点另写文章的例子。我这叫剪别人家的枝叶,育自己的花草,就像“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一句话,抄文章要巧,要有创造,这个办法,值得一试。
三是来自于听报告或参加研讨会。我们平时听讲座,参加研讨会,都可能在听取和交流中得到比较前沿的新的信息,新的启示,这个启示再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选个角度写一写,就是篇和当前改革很合节拍的好稿子。在教学研讨活动中,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写成文章,参与争鸣。
四是来自于细致的观察和思考。在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写作的素材。这里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六年级一个班上批评几个特喜欢不分时间场合打篮球的学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随便你怎么打,你都打不出名堂!课后,有个学生来告诉我说:肖老师,某某说,他不打出名堂,只想把球投进圈里!当时,我听了这句话后,觉得很有意思,是啊,打球的目的不就是要投进篮圈里吗?我知道这个同学是不服气,我没有生气,也没作声,与他们班主任商量后,在第二次上课时,我宣布,下一节课搞一次友谊篮球赛,他们听后感到很意外也非常兴奋。马上分工协作并做好了准备,而且还给我和班主任也分别安排了角色,大家玩得很高兴。活动结束,我们告诉大家,希望同学们平时认真读书,课余可以去锻炼锻炼身体,打打球!从此以后,平时真的没有同学不分时间场合去打球了。这个素材,就是一个教育案例,它在我心中涌动了好几年,但现在都还没有成文。
总之,写作的素材随手可得,就是要你做有心人。
二、怎么写?即如何综合利用写作的资源。这是个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利用材料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要考虑写稿的指向。你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自已随笔积累,还是为研讨会发言,还是为参加论文评比,还是为了在报刊上发表。写稿的指向不同,你选取用的角度、观点、材料、篇幅等,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二要注意写作的能力,不要好高骛远。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能写大的就写大的,不行就写小的,能写论文就写论文,不能写论文就写体会、写心得。不能心急,你要我去写大块头的理论文章,就是堆一百万在我面前来刺激、鼓励我,我也无能为力,但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论文体会是比较容易写出来的。因为我们是教学前沿的实际工作者。
三要拥有独到的见解。大文章也好,小文章也好,都要有新鲜独到的见解,要与教学改革的潮流合拍。
四是自我安排要带有一点强制性。大题目早安排注意积累素材,小文章随机写。人天生有一种隋性,很多事情都不想去做,但逼着做,没有办法也能做起来。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自我加点压,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收获。比如这次叫我发言吧,好久没有动笔了,我咬紧牙,硬是像挤牙膏一样,才挤出来了这么点点不成体会的体会。但最终也算挤出来了,这不就有点收获了吗?起码也算练了一次笔!
五是要联系教学的实际,切忌泛泛而谈。“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文章中所选的教例、课例都要有典型性。
六是要给文章起一个好听、引人注目的名字。内容重要,给文章定个漂亮的名字也同样重要。
⑹ 教育类文章发表
每个地方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这是地市级以上论文两篇,期刊不一样价格也就不一样,
网上很多可以发表论文的网站,有些也很不错的,不过这个要看你的需求,你需要写什么类型的,什么级别期刊发表?我是在百姓论文网上的,那边的老师比较专业你可以去问问,希望对你有帮助
⑺ 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教育类文章呢
A、文章创意是第一位。站在教育的高度写不出教育类的好文章,站在学版生的角度也写不出好的权教育类的文章,要站在非教育的高度来审视教育,才能有好的教育类文章。
B、文章不是先有事例,先有实践,然后才总结,才去写教育类的文章。如果是这样了,就写不出高度与远度了。
C、找一个人帮忙做一个文章创意策划,然后再开始写作。
D、写作并不需要灵感,靠灵感的写作是在过一种病态的生活。
E、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只能叫总结,影响与改变生活的艺术才叫艺术。
⑻ 教育类的文章
写作好语言的十大技巧
1、把一句话分成两句或三句来说,能避免病句的出现;
2、倒装内句能起到突出某个词语的容作用;
3、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古诗名句,能够使文章文采大增;
4、开头段不能太长,控制在30到50个字内最佳;
5、写记叙文时,如果无法开头,可以从“时间+时令+景色”开始;
6、写人时,如果不会开头,那么就从“人物姓名+一个外貌特征+一个性格特点”开始;
7、写景作文,可以从景色的一处细小的美丽开始;
8、在第一段中出现一次妙语或一个妙句,是一种很讨好的开头方式;
9、如果叙述事例一止一个,一般来说,中间和最后的那个材料要安排得更为详细;
10、叙事中如果交待时间和地点,可以通过写景的方法来间接地说明。
⑼ 怎样写一篇优秀的教育教学叙事案例文章
撰写教育叙事研究应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千姿百态,给人以启迪和回味。以下几点我认为要考虑的: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5、“教育叙事”可以反映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
6、“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7、一份完整的“教育叙事“必须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这个“主题”常常是一个教学理论中已经在谈起、讨论的问题,这个”主题”是所叙述的教学事件中产生、蕴含着的,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附教育优秀叙事一例:
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
今天我听了一节练习讲评课,练习讲评课到底该如何上这里暂且不说,我要说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
讲的是阅读初一下《未选择的路》完成课文练习:
第二个问题是“请你说说关于路的一些名人名言?”
学生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学生2: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李白
学生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应该说学生回答得都很不错,初一的学生能作这样的回答,可见课外是作了精心准备。
接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追求真理的路,本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没听清楚)。老师一听,觉得很陌生,于是就问:“是谁说的?”这个学生一时答不上来,下面是一片哄笑声。
我感到非常遗憾!
遗憾之一:是这一位学生没有说:“是我说的”。我们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起就灌输要当听话的好孩子,强调的是整齐划一。这使我想起《读者》2004年第4期上有一篇文章叫《保护好你孩子的天赋》,文章通过对1979年中美小学教育的考察,做了以下比较,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美国:
1.每个学生无论成绩好坏,能力优劣,都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2.小学二年纪的学生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闹着要创造发明,想着把地球调个头……
3.美国小学重视音体美,轻数学……
4.小学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中国:
1.中国小学生课堂上把手放在胸前或背后,老师发问才举起右手……
2.中国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
3.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最优秀的学生,并颁发证书,而其他人没有……
4.中国小学生起得很早,7点钟的时候,大街上最多的是学生……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中国小孩是世界上最勤奋的学生,也是起得最早的,他们的分数是世界上任何学生都比不上的。但,20年过去了,美国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科学文化远远走在中国的前面。
我们的学生就是不敢说“是我说的!”,缺的正是美国孩子那种自以为是的自信和踌躇满志的敢说敢想;也许这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是不敢说出口。难怪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系研究生导师黎加厚老师经常说一句话:我们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被消灭掉了!
遗憾之二:是这位老师没有鼓励他说出来,更没有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
教师没有这种意识,一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意识,这位学生的回答显然与众不同,即使不敢肯定是自创的,但与众不同是可以肯定的,教师就要鼓励他说出来是谁说的,如果说“是我说的!”,那就更了不起,保不准我们班里将来会出一个或者几个名人?谁敢说我们这位同学将来一定不是名人呢?我们从小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应该为这种自信鼓掌!这是一个多么有发挥价值的问题。
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哄笑加以引导和讨论,学生的哄笑是明显地伤害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我们学生之所以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敢发表独立的见解,很重要的原因不尽是怕教师批评,而是怕讲错了被同学耻笑,讲对了是英雄,讲错了就成了被耻笑的对象,因此宁肯不说。即使从保护学生的自信与发言的积极性出发,教师也应该设法阻止学生的哄笑,或者加以引导讨论,让哄笑者明白这位学生的可贵之处以及自已的不是。
可惜我们这位教师没有这一种意识,由此看来,教师最可贵的是要善于及时发现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