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啃老与社会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啃老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1-03-24 04:32:46

❶ 关注啃老问题有什么社会意义

首先啃老的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因为很多的大学生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在家里啃老这样是非常不正常的而且对于社会来说也是一种倒退

❷ 啃老族现象对社会有怎样的危害 对这种现象提供建议帮助其走出困境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不用很长

广州市团校副校长涂敏霞表示,有关《报告》的调查显示,有7%受访者表示赞同「啃老族」的做法。有专家认为,「啃老族」是有很大社会危害的,呼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扭转这一现象。

调查认为,7%仅仅是冰山一角,事实上还有一部分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援助,也许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啃老族」,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不愿意承认。

从宏观的时空背景看,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是「啃老族」的一个客观趋势。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计划生育政策解决了中国的人口膨胀问题,但是人口增长的急刹车也带来了它的负面效果,其中一个就是人口的倒金字塔结构,尤其是在广州这样的大都市,城市生活的高压力和高成本使得居民不太愿意多生育,计划生育的普及更使得家庭结构日趋萎缩,甚至「421家庭」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势下,祖辈和父辈势必会或多或少地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照顾和支持也比上一辈的人多很多。

有研究人员认为,「啃老族」是有很大社会危害的。「啃老族」的行为其实间接影响了青年一代的生存能力。如果他们习惯了「啃老」,养成了向父辈伸手的思维定势,后果就严重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个特殊时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广州年轻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情景下,如果不能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本领,而单单靠父辈的扶持,即使躲得了一时,也躲不了一世。如果错失了掌握生存本领适应社会生活的机会,可能接下来的生命过程会艰苦异常。
现实表明:“啃老”已从一种家庭现象演变成了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现象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人认为都是高房价造成的,也有人说其行为是不孝的,也有人觉得无所谓。对于这样的行为,本人不作评价,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本人仅就其危害性作如下分析:
一、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生活大多崇尚节俭,其养老钱被小辈借去买房后,必将更加节俭,甚至节衣缩食,从而大大缩减饮食、娱乐、旅游、探亲等方面的开支。这样将大大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
二、影响老人的健康。因为没钱,老人在生病后往往会考虑拖延治疗。这样将会导致越拖越重,从而严重影响老人的健康。
三、令老人的情绪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老人在没钱的情况下,势必减少社交活动,这样将减少与他人接触排解心中郁闷的机会,从而导致心理压抑。
四、影响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老人在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时,难免会因对自己将养老钱交给小辈产生后悔而做出责怪的言行,这样,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的团结。
五、降低家庭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老人将养老钱给了子女买房,意味家庭储蓄已趋于零甚至出现经济赤字。这样在家庭成员出现疾病、伤残、意外等突发事件时将难以应对。
六、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啃老买房后,自己除了要付月供外,还不能在生活上要求老人再给自己帮助,因而往往大幅缩减自己的生活开支,从而大大减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七、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因生活压力日渐增大,在工作生活方面又难以有所进步,故其自信心将受到较大打击。
八、影响自己人脉的积累。因经济拮据,社交活动将大大减少,故难以积累人脉资源,甚至,朋友之间也将会因长期难以沟通而受到影响。
九、不利个人事业的发展。因经济压力,难以在工作之余进行充电,这样,在有好的机会来临时也难以把握。
十、不利于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因为买房,有好的投资机会时将无法把握。如,这一轮股市机会,有很多人就是因为买了房缺乏资金而眼看着别人赚钱
啃老族引发的社会问题?
1、啃老族不就业、不学习,常年依附家人,自身能力逐渐退却,游离于社会大环境之外,造成自身心理扭曲,引发自闭症、社交恐惧症,有的甚至会引发犯罪行为。
2、啃老族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生活负担;目前,我国大多数中老年人的生活并不非常富裕,有的仅仅依靠有限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还要支付孩子的生活费、零花钱,甚至房贷,因此,使老年人常常处于焦虑之中,多数家庭会因此产生争吵,导致家庭不美满,危机四伏。
3、不就业的人口增加,相对的社会上要救济的人数也会增加,整个社会经济曲线亦会呈现向下的趋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冲击。
解决啃老族衍生问题的方法?
1、啃老族大多数是青年人,属于适龄于工作的中坚性人口,因此造成的劳动资源浪费是不容忽视的。政府与社会资源为了降低社会因此一族群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会用各种方案去试图解决,如扩张就业、职业训练等。然而当经济情况长期未见好转时,啃老族对社会秩序的压力会与日俱增,冲突也会激化。有证据显示,为了解决青年劳动力过剩的问题,国家会透过公共建设、强制就业或募兵等方式来消除此问题,但如果经济本身不能改善,政府的强制性作为会使事件变得更糟,甚至引发内乱或战争。日本与德国皆曾面对青壮年人口在经济萧条期大量失业的情况,亦使用强制手段来解决,结果却演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因此除了以经济层面解决外,别无他法以治本。
2、根据日本内田树教授的分析,可啃老族之所以成为啃老族,是因为他们认为世间冷漠,所以应传达出世间还是有温暖的讯息,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是与他人的连结及付出,并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想办法找出适合自己的性向及能胜任的工作。
25岁的小刘虽然娶妻生子,但由于他和妻子都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因此生活依然完全靠父母。人们把小刘这样一群人称为“啃老族”。9月10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思宁指出:“啃老族这个群体的出现,值得独生子女家庭思考,它的不断壮大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啃老族”占三成
小刘今年5月喜得千金,抚养孩子却成了问题。由于他近几年一直没有工作,而妻子也经常换工作,月收入只有五六百元。有了孩子后,小两口便这个月住娘家,下个月住婆家,经济上全依靠两边的老人。
采访中,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思宁向记者介绍:“根据我们的调研,目前沈阳有30%左右的成年人还在靠父母供养,本该自立和赡养老人的这些成年人却成了仍未‘断奶’的‘啃老’族,赡养老人更谈不上。”
独生子女是“啃老族”主力
张思宁认为,这些年轻的“啃老族”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多数是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备受家长溺爱,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他们成年后,有的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得不仍然依靠着父母。这一类人主观上就想依靠父母,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有的虽然有独立的能力,但是父母仍然将其留在身边,让其继续与父母一起生活。令人叹息的是,多数“啃老族”都认为吃父母的、花父母的是天经地义,父母为子女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张思宁还希望通过记者提醒家长们:过于溺爱和舍不得孩子离开自己是错误的,人不要为了孩子而活着,应该有自己的生活。[1]

❸ 啃老族的对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

“啃老族”啃掉的是社会的期望。它是一种社会之痛,从社会责任感而言,就业是成年人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建立个人信用的基础。在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不能独立的人,永远无从谈起其作为“人”的社会意义,更不可能承担起推进社会发展的应尽义务。人总是要长大的,无论他情愿与否。年轻人应该学会“自我断奶”、自我生存。路,在自己脚下,“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但愿不久的将来,“啃老族”一词不再出现在我们的文字中,而从我们的社会中永远消失!

❹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啃老族”现象的认识

啃老族,又称“吃老族”或“傍老族”,或者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18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简单的说,啃老族就是成年后不能独立,仍然依赖父母生活的人。

我国产生啃老原因:

第一、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让年轻人认为,接受父母的援助是利索应当的;

第二、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阶段,生活成本急剧上升,这就促使了年轻人伸手向父母寻求帮助。然而,从更深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轻人成为啃老族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来源于人的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实践,而这些青年人由于平时沉溺在种种其它安逸的活动,从而没有了正常社会生产与实践,这使得他们没有办法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看,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由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的,目前我国社会财富的有限性导致必然有一部分人处于分配的弱势;

第二、由社会制度不健全造成的,目前我国分配机制较多看重市场主导机制,国家调控分配机制介入力量不够。

从啃老族现象反思教育:

1、缺失了独立性的培养。现在的啃老族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庭围着他们转,父母长辈的一切都服从于他们,对他们倍加溺爱和呵护,什么事都不让孩子操心,什么事都不用孩子管,总认为孩子能快乐成长家长干什么都行。

2、缺少抗挫折的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之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生怕孩子吃苦,更别提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了。在过分优越的环境中,孩子的生存能力也越来越弱化。

3、缺失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家庭应成为子女的第一大课堂,子女的勤劳,孝顺和责任感都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向他们传输的。

❺ 啃老族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普遍的社会现象。没工作的要啃老,有工作的也要啃老。单身的要啃老,结婚买房还得啃老。

❻ 啃老是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问题

有骨气的 人是坚决不会啃老的,父母养育你已经很不容易,怎么忍心为了自己的私利再去榨干他们的血汗呢?没钱买房就不买,有本事就找个能共患难的老婆,没钱娶老婆不是父母的错 追问: 恩 是啊 但是现在社会中很难立足不是嘛 大学毕业了想找好点工作也容易啊 ~ 不是有人说命不好嘛 也许有的人倒霉几年都找不到高点点的工资的工作呢 不能说他没才能啊 呵呵~ 又如何解释呢 ?人身不如意很正常啊 。 回答: 那也没必要一个月1500的工作不去做,在家待业一年半载吃父母的吧 追问: 呵呵。现在 社会舆论 压力也是有的啊 还有 年少轻狂 啊 不是嘛 一个高材生毕业做苦力就得了 但工资还很少 甚至别有的民工还少 有点不甘心啊 不能说读书了就应该找好工作但是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现实啊 人们普遍的认为读书出来了就该找好点的工作 出人头地 啊 回答: 我觉得最应该考虑的是生存和面子哪个重要的问题,靠自己劳动赚钱不 管工 作多卑贱,都没什么可自备的, 上海 北京博士在澡堂搓澡都已经不是新闻了 追问: 恩 是啊 。可是 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压力很大啊 年轻人也想要养家的啊 不是嘛 先不说结婚生子拉 就是这个社会的开销和养育父母呢 或者还要结婚生子这是必然的 对不 但结婚不要房子嘛 车就不说了 。? 呵呵 。 回答: 父母有能力让你啃老你还能想车和房子,那些只能 糊口 的难道要逼父母去 买车 买房么?生活是自己再创造,没有人有义务为你创造条件,我个人认为父母供我读书已经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其他的就全靠自己了

满意请采纳

❼ 啃老问题为什么是社会问题

啃老问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我们的家长唯恐孩子会受罪,不让孩子做这个,也不让孩子做这个,结果,孩子什么都没有锻炼过,所以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难,什么都苦,只有啃老了。二孩子不思进取,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弱不禁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❽ 啃老的社会特性

据路透社16日报道,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经济衰退,就业情况不佳使得越来越多年轻的美国成年人与父母同住,这种现象刚好与“空巢综合症”相反,被称为“满巢综合症”。去年美国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有52.8%的人成为“啃老族”。
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国家贫困儿童中心研究人员调查发现,受到经济不景气、工作难寻等原因的影响,去年美国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中,有52.8%的人成为“啃老族”,相比之下,这个比例在1970年时是47.3%。 在英国英语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员,“NEET group”指啃老族群体。“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或“Not in E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缩略语。美国英语则称之为“boomerang child/kid”。
Boomerang原指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飞镖。例如:
An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about 70% of the unemployed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now live off their parents, thus becoming Neets.”(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约七成失业青年靠父母养活,因而成为啃老族。)
In Japan,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have joined in the Neet group who neither go to collage nor go to work..”(越来越多的日本青年加入到既不上学又不工作的啃老族。)
The boomerang child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n a nationwide scale.”(啃老族现象已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
如果把“啃老族”翻译为alt dependent child是不妥的。“alt dependent child”的意思是“有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的需要抚养的成年子女”,比“啃老族”含义要宽泛。例如:An alt dependent child is one who is incapable of self-care because of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一个需要抚养的成年子女是因为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而不能自理的人。)
“啃老族”是当今紧张而忙碌生活的产物。有这样一个句子:这个啃老族已经30岁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有人是这样翻译的: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n his parents.
其实严格地说,live on后面要跟sth,不跟sb;而live off后面可以跟sb或sth,意思分别是“靠什么人养活”和“靠什么活着”,目前还没有“live on sb”的搭配。例如:They live on a diet of bread and cheese.(他们靠吃面包和奶酪活着。)This unemployed worker lives on unemployment benefit.(这个失业工人靠失业救济金为生。) 所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ff his parents. 哥伦比亚大学的高级研究员韦特(Vanessa Wight)表示:“不利的就业环境使上学和教育投资成为更吸引部分年轻人的选择。这也让那些无法独立负担生活费用的年轻人在家生活成为必然。” 该研究还显示,七分之一的美国年轻人在步入成年过程中看不到经济独立的希望,也就是无法做到经济独立以及独立理财。因此有更多的人选择了延后结婚生子。
韦特用这些人口调查数据说明,年轻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间越来越推迟,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年轻的成年人也因此推迟了结婚以及组建家庭。在1970年,女子初婚的平均年龄为20.8岁,男子为23.2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变为女子25.9和男子28.1。 韦特认为:“这些研究表明,对于‘成年’的观念正在改变,‘成年’不再是意味着离开家,结婚生子。”(国际在线专稿)

❾ 出现啃老族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从教育状况来看,传统的教育忽视了对人必要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容易让人产生强依赖感等多种不健康的心理。特别在我国,独生子女队伍逐渐壮大,长辈们对这颗独苗过分小心的呵护,不利于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导致了他们在成年之后,缺乏一定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甚至是坐享其成的心态。当他们面对当今社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时,疲惫与厌倦只会让他们更无所适从,消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以致于选择逃避外界的压力,放弃工作直接寻求父母的庇护,做为一个啃老族的一员以求生存和安慰。在这样的情形下,啃老族的出现是必然的。

第二,从就业状况来看,每年实际的待业人数与社会所提供的岗位数量配比严重失衡,因此人们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能找到一份工作已实属不易,要想有一份舒适又高薪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现如今,房价节节攀升,油价天天见涨,连电费都按阶梯电价收费了,这哪一笔都是一项开销。而参加工作没多久的大学毕业生,仅有微薄的工资,他们想要凭一己之力买房买车,无疑是很难实现的。这种强大的社会外压,迫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加入啃老族的行列,向父母寻求经济支援以满足自身基本的需求。

第三,从社会风气来看,人与人之间的追名逐利和日益严峻的攀比之风,正逐渐地在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人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激进,越来越自私。处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许多年轻人,仅仅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不顾实际购买力,盲目到追求自己难以承担的奢侈品。这样的社会现象还不能说明是社会因素催生了啃老族的出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