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心理学对上瘾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学对上瘾

发布时间: 2021-03-23 23:24:14

⑴ 看小说上瘾,从心理学角度如何分析

成瘾是人类活动中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一种行为模式,对成瘾行为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课题。大多数的研究都从生物学角度对成瘾进行解析,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心理因素在成瘾行为中所起到独特的作用,从精神分析等社会心理学角度对看小说成瘾行为进行分析亦是不可划缺的部分。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指人的本能,欲望,是原始的力量源泉,有即刻要求满足的冲动倾向,处于潜意识的最深层,遵循的是享乐原则。因此精神分析理论学者认为,药物成瘾者要从药物中寻求“享乐”的感觉,以使得自己心理踏实,适应环境。克里斯特尔和拉斯金在1970年的研究中说:“在自我不足的人格中,毒品被用来逃避他们面临的也许对别人来说并不构成潜在损害的精神创伤……通过使用毒品,虽然现实被逃避开来,但这只是暂时的,当化学反应消退时,充满邪恶的现实世界又重新回到眼前,他们不得不再次从毒品中获得安慰,从而形成对毒品的依赖。”成瘾者的自我调节能力有缺陷;对于生活中的请客威胁缺乏警惕,如对药瘾的严重后果视而不见;当遇到困难时不善于冷静处理看,摆脱困境;追寻人格发育史,发现未曾得到父母恰如其分的爱护,缺乏自尊心、责任感、理想和抱负,有过多的愤怒、仇恨、自暴自弃,感觉不到世界的美好。

超我是个体通过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道德内化,主要在监督、管束本我的冲动行为。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道德原则,要求个体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行动。因此,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的最高层次,也是良知与负疚感形成的基础。再来看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先进的社会中,网络成瘾者比比皆是,尤以青少年为甚。网络使用者为了协调由于本我和超我引起的矛盾和冲突,便会以各种各样的精神防御机制来化解生活中的问题及上网引起的焦虑与负疚感,由此强化了不良的防御机制,形成了网络成瘾。

⑵ 心理学 为何会沉迷

因为心理学既可以看懂别人的心理,又能开导别人,当自己心情不好时,也能自我开导,是一个比较有成就感的学科。

⑶ 什么叫“瘾”脑生理学以及心理学上讲成瘾的机制又是什么

为什么有人会上瘾?

精神病学家诺拉·沃尔科就是一位致力于研究人类为什么会成瘾的权威人物。她把药品和酒精对人类的诱惑与我们身边一些上班不知疲倦的“工作狂”联系起来,试图发现成瘾与适度“上瘾”有哪些共同之处。在研究过程中她惊讶地发现,大脑对“有益的爱”和“有害的毒瘾”所激发出的都是同一种感受快乐的化学过程!

如果从大脑机能的角度探讨人为什么会对一些事物上瘾,首先要向大家介绍我们大脑中一个叫做“享乐区”(hedonicregion)的区域。每当瘾君子吸食毒品时,可卡因会对大脑进行化学反应式的刺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感;如果这种刺激是经常性的,大脑会对自身的这种化学反应上瘾。也正是因为瘾君子经常吸毒导致大脑的上瘾,所以单纯靠意志力是无法彻底戒掉毒瘾的。沃尔科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无论是我们吃汉堡包时,还是孩子们看见自己成绩单上得了“A”时,大脑都会释放一种名为“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而这种大脑化学物就是让我们感觉“快感”和“兴奋”的原始物质。

虽然仅凭一种大脑化学物的经常性分泌并不足以让人上瘾,但是,当大脑无法制造出足够的多巴胺以应付压力而“碰巧”这时人们又有机会喝酒、抽烟、甚至吸毒、共用针头注射时,那么,最终结果只有一个:让人感觉一种快感并随之上瘾!而研究结果也发现,瘾君子们可用的多巴胺感受确实少于正常人。但毒品或是其他被人滥用的药物却正好有提高大脑多巴胺水平的作用。

大脑的化学组成会改变

沃尔科还发现,在大脑活动方面,瘾君子与患有强迫性神经症患者的大脑活动是相似的。虽然这两种病在常人看来本无联系,但它们却都有一种共同点,即一种是无法遏制用药的冲动,另一种是非要完成某种程序、仪式才能让自己感觉舒服。这也说明,上瘾也许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快感,而一些药物却可能改变了大脑的化学组成,而在迅速产生的快感消退后诱发的一种服用更多药物的冲动。

虽然目前的科研结果表明,瘾君子上瘾最主要的原因与大脑分泌出的某种物质有关,但这并不能说明科学已经为瘾君子和其他一些对药物、酒精上瘾的人就找到了开脱之辞。
参考资料:2001年2月13日 北京青年报

⑷ 为什么人会对某些东西上瘾,是心理因素,还是生理因素

二者皆有,一般前期是生理刺激获得愉悦感,后期转变为心理对这种愉悦感的强烈需求,就上瘾了,只有满足这种需求,才能解决

⑸ 心理学告诉你为什么很多人整容上瘾

所谓整容上瘾,就是每年都要整容,而且永远认为自己还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每次整完之后都感觉很有满足感,但过不了多久就感觉自己依然很丑,于是乎再次踏上整容之旅,心理学上把有这种特征的人群称之为有幻丑症的人群。
其实这样的人原本长相并非丑到极致,但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整容而感受到整容带给她的满足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了这种感觉,所以以后的整容已经变成非理性,强迫性的行为习惯,而她们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殊不知这世界上哪有绝对完美的脸庞,一个人最大的资本永远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张脸庞,再高明的整容技术也无法对抗时间的残酷,所以对于她们而言,整容仅仅只是在满足她们内心的虚幻,而这种虚幻总有一天会破碎。
所以对于很多整容上瘾的人来说,能拯救她们的绝不是高明的整容科医生,而是心理医生,整容科医生可以给她们一张漂亮精致的脸庞,却给不了她们一颗正常健康的心灵。

⑹ 什么是成瘾心理

晋代有个名叫刘伶的人,崇尚老庄,放情肆志,嗜酒为命,著有《酒德颂》流传后世。刘伶出门的时候,总是随身携带一壶酒,叫人扛着一把铁锹跟在身后。说:“我要是死了,你挖点土把我埋掉。”

他常常在外面醉得东倒西歪,像一摊烂泥。进到屋里,他喝得浑身发热,就脱光衣服,还不关门。别人进屋,看他光着屁股在那里喝,难免要说他两句。他倒好,反倒指责人家说:“我把天地看作自己的家,把房屋当作自己的裤子,你们为什么要钻我裤裆?”

刘伶老婆气得把家中的酒器摔的摔,砸的砸,哭着说:“这样下去日子怎么过?我求求你,一定要戒掉它!”刘怜说:“好,好,我自己控制不了,只有祈求鬼神帮忙,让我向鬼神发个誓,你给我搞点酒肉来供奉鬼神。”

老婆听了便拿来酒肉,供奉到鬼神的牌位前。刘伶向鬼神牌位拜上几拜,说:“老天爷您要可怜我刘怜,把酒看作生命。一喝就是一斛,喝过五斗神志才清。我老婆所讲的话您千千万万不能听。”然后抓起供奉鬼神的肉,拿起供奉鬼神的酒,边吃边喝,不一会儿就不省人事了。

也许像刘伶瘾头这么大的人不多见,但是生活中养成某种瘾的人则非常多。提到成瘾,人们一般会联想到饮酒、抽烟、服用安眠药、赌博、吸毒等等。其实此外许多偏好,如钓鱼、下棋、打球、各类“发烧友”,都属于成瘾的范畴。那么什么是成瘾呢?

所谓成瘾性,是人的生命过程中,常常在心理和生理的某种尝试行为中产生了愉悦反应;这种反应的多次重复,就形成人对愉悦刺激补偿的渴求,渴求又带来刺激的不断强化,于是就形成了人对这种刺激的依赖。

我们以日常生活中更为普遍的抽烟为例来说明。香烟是一种特定刺激物,人类发现通过它可以获得欣快、愉悦和满足,于是一再抽它,从而形成对香烟的依赖,也就是对香烟的成瘾。由于抽烟行为的再重复,一定数量的香烟所带来的欣快和愉悦感就降低了,这就需要增加抽烟的次数来获得相同的满足,也是出现欣快和愉悦的强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这个人的烟瘾越来越大了”;对于有酒瘾的人,则是“这个人的酒量越来越大了”等等。这也是某些成瘾性迟早会将人拖入绝境的重要原因。

一般认为抽烟喝酒等瘾是生理性的,而赌博、偷窃等瘾是心理性的,其实后者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生理的某种反应。所以不能完全说是心理性的。

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博士曾做过一个实验:

测试15名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和15名偶尔参加赌博的人,在玩吃角子老虎机之后的反应。结果这两组人都因赌博时的刺激而心跳加快。但在赌博后,常赌的人心跳很快恢复了正常;而偶尔参加赌博的人。心跳却很长时间才恢复正常,而当他们心跳加快时,体内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内啡肽”的化学物质,科学家认为,正是这种化学物质使参加赌博的人获得一种异常兴奋的快感。

格里菲斯认为:“由于经常参加赌博的人在赌博结束后会迅速丧失这种快感,所以需要重返赌台,以获得新的快感。”格里菲斯同时还发现,越临近赢牌,赌徒的思维能力越低,因为这时正是体内“内啡肽”分泌的高峰期。

这个科研成果有利于解释为什么有人容易成为赌徒,而有人却不容易受到影响的原因。

但是成瘾也并不都是有害的。有的偏好。如读书、体育运动,则是对人有利的,也有利于对社会作出贡献。

其实成瘾性的内因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成瘾性一般分生理性成瘾和心理性成瘾两大类。生理性成瘾一般是通过外来具体物质进入体内引起的。例如吸毒抽烟、酗酒等。海洛因、香烟、酒精等物质中的某些成分,就是外来的具体物质。在生理性成瘾过程中,会伴生心理性瘾。让我们看看酒瘾是怎样形成的,就能很容易理解这一点。

当酒进入人体后,由于酒中的酒精(乙醇),有90%以上在人体的肝脏内分解成乙醛,乙醛再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乙醇有促进氧化磷酸酶的作用,这种酶与细胞能量代谢有重要关系,但细胞膜对乙醛的通透性极小,只有乙醇的帮助,乙醛才能发挥作用。当人大量饮酒时,体内的乙醇和乙醛的浓度都会增加,便加速氧化能量的代谢过程,大脑兴奋性和器官功能暂时有一定增强,促使人的精神格外愉快、活跃和兴奋。

时间一长,人的机体内的这种反应逐渐会变成常规,并且在大脑中形成程序,从而固定下来,这样便产生了一种较强烈的不断补充乙醇和乙醛的需要。假若停止定时饮酒,那种已经建立起来的程序将会中断,这时这个人便会暂时产生一种名为“失调综合征”的疾病,其症状是一种难以形容的难受,烦闷和焦躁不安,以及容易发怒,心不在焉、对周围的人和事呈麻木不仁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心中想的只是酒、酒、酒……

一旦有酒,心中大为高兴,那股眼神是一种痴迷般的欣喜,所以稍有经验的人可以从一个人看到酒的眼神中判断出这个人是否对酒有瘾。喝了酒之后,人体内的乙醇和乙醛又有增加,原来已经形成的那种程序相应得到恢复,机体内的功能又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些不正常的症状便消除。

在生理性成瘾的过程中,由于愉悦的一再重复,心理上便产生了对某一特定物质和特定生活方式的期盼,这样就形成心理性成瘾。心理性成瘾是容易受到忽视的成瘾现象。也是一般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在戒烟、戒毒后又重蹈覆辙?为什么有人在失恋几十年后再想起仍然会隐隐作痛?主要原因是心理的瘾没有彻底消除,或者说,由于偶然因素当人们在回想起当初的快乐而又引发痛苦。

在生理性成瘾的过程中,由于生理上的这种变化一再重复,心理上对特定物质的期盼和依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另有一些成瘾性并不一定有具体的物质进入身体,例如赌博,盗窃,它也同样能激活人的成瘾性。这种现象一度令人感到困惑。

除了以上所说的比较常见的瘾,生活中有一些在常人看来比较奇怪的瘾。比如有一类女性,每天清晨都要花上两个小时来打扮自己,有时会因为一点点不完美而重来,就像一位女士说的:“哪怕遇到火灾或地震,我也不会不化妆就跑出来。”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她们通常对自己要求过高,潜意识里在不懈地追求完美,但社会或生活中的某些不完美却让她们感到很失望,所以她们就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竭力想用自己的完美来弥补社会和生活中的不完美。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心理补偿”。

我们还会看到,生活中有的人是工作狂,他们做起事情来就无法停下来,除了必要的休息,几乎从不闲着。这是因为这种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苛刻,他们认为完美的外表和地位才能保证他们自爱和获得尊重,为了赢得赞许,就经常强迫自己做出一些行为以满足人们的期望。这种现象被称作“表演上瘾”。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瑟·塞尔拉米克利博士提出:“表演上瘾者始终忙着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只有不停地忙碌,他们才会觉得活着有意义。”阿瑟博士认为,表演上瘾者在如下方面存在障碍:耐心倾听别人谈话、让自己放慢节奏、睡眠、时间安排、自我保养(如运动,食疗养生等)。

前面说到的成瘾性,大都是对人有害的例子,其实成瘾还有许多有利的种类。比如发明家,通过精思和智慧而发明了一种产品,从而获得极大的欢快、愉悦和满足,这个人钻研小发明成了瘾,有的人从读书中得到这种欢快、愉悦和满足,于是人们说他“嗜书如命”;还有的人对计算机入了迷在、有的人爱诗歌爱得发狂……这一切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却是能有益的“瘾”。

⑺ 从心理学看,为什么玩游戏会上瘾

说起游戏大家都比较熟悉基本成年人都会这个但它也同时给我们同时带来困扰尤其是一些男版同事加班熬点的玩游权戏甚至玩的忘记吃饭如果到这种地步怎能会不影响我们的生活父母看着会不舒服已婚的严重影响夫妻的感情那么游戏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调解心情吗还是能从中获取美食或者智慧呢以前有个朋友说他迷恋于游戏因为这和妻子差点离婚后来我们问他你是怎么戒掉的他说他一个叔叔是一位上市公司的总经理约他吃饭特意的谈到这个问题他叔叔问他你玩游戏是专业的吗?答,不是。又问他,是可以赚很多吗可以解决温饱?答,也不是。那你爸妈妻子都很开心吗?答,不开心。她叔叔问他那你是为什么这么沉迷呢?难道你在游戏里面生活的很好吗?他说,那只是他的爱好。他叔叔问,既然是爱好一切都好说了你可以换个爱好吗如果你在游戏里面即便再牛逼戏迈出大门你还不得正常的生活你没钱充币妻子离开父母讨厌这样还是你的爱好吗?他摇了摇头从此以后不自己打游戏了现在通过自己的拼搏也有了自己的车房!所以啊我们应该珍惜生活活出自我而不是一直沉迷在游戏里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占用我们和身边的人交流的时间。

游戏收藏

⑻ 治疗性上瘾的心理学书籍

治疗性上瘾需要多了解性相关知识,如下可参考:
一、青春期性心理
(一) 正常性心理
青春期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情窦初开”,出现强烈的性意识和性幻想,男性阴茎自动勃起的次数增加,少女阴道分泌液增多,自慰行为的频率上升。出现各种各样的与性欲有关的心理活动,他们努力表现自己的心理特质,对异性产生兴趣,越来越喜欢与异性交际,如在集体活动中,男生总希望并设法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往往喜欢在所钟情的异性面前逞能,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开始注意修饰仪表,讲究发式、服装等;留心自己被异性怎样评价,观察异性对自己的反应;开始注意、倾听、理解、揣摩自己所钟情对象的言谈、举止、心情和情绪,总希望能为对方做点什么,不愿意在异性面前受人批评、指责。
(二) 性压抑与性紧张
性压抑是指人们在社会规范的约束之下,运用理智和意志的力量,对原始性本能发动(性冲动)的一种控制和约束。适当的性压抑是个体适应社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基本能力,但由于错误观念形成的过度性压抑却导致了羞愧与自责,长久则造成严重的挫折、焦虑、烦躁、紧张与不安。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改变错误观念入手,但这时往往会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就是男女性心理的紧张感。产生这种紧张心理有许多原因,如世俗观念、外界的舆论等;心中希望与异性交往,在行动上却又无法表达。外表的冷漠与心中热烈的爱并存,因此容易导致对方的误解,造成自我压力;最主要的是出现连自己也迷惑不解的心境和无目的行为,以至于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必要的信心,形成自我感受的内心紧张。
(三) 性敏感
性敏感是性本能的一种自我表现,指对性信息所表现出的一种过强反应。有些青少年对报刊书籍、影视作品中有关性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极强的好奇心与追求、渴望,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此类现象的出现与性意识形成期的过度压抑有关,即“越是被禁锢的东西,就越是人们所向往的东西”。依赖性较强的少女此时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关怀和帮助,除正确的教育外,还应该创造一种正常异性交往的氛围,使人的性本能通过升华的方式得到宣泄,从而保持心理动力平衡。
二、对爱情的幻想与忧虑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会想入非非,以梦幻的假想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有的把曾经在文艺作品中看到过的描述爱情的场景与片断加以组合,虚构出自己与爱慕的异性在一起的情景;也有的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假想出自己与异性交往的种种具体的细节;更有的同学觉得仅沉溺于假想中仍无法使自己得到满足,便通过书写一些荒诞离奇的词句,或画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画等方式使自己的心理需求得以宣泄。有的同学已有了意中人,然而自己的意中人却根本没有对他的存在加以特别注意,自然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于是便感到若有所失,在学校里觉得不愉快,在家里又感到不温暖,觉得任何人都不理解自己,偶尔的一件小事也会使之闷闷不乐、心灰意懒,对前途、人生产生种种忧虑与不安。上述现象在青少年中是较为普遍的,只是所思所想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时间的长短也不一样。一个人偶尔出现梦幻心理是正常的、自然的,但是,如果经常出现梦幻心理,以幻觉代替现实,就有可能引起心理变态,诱发种种疾病。
三、渴望了解性知识
(一) 成人(家长和老师)对性的态度
由于受几千年性禁锢、封建意识的影响和长期存在的性愚昧意识,性的问题被看做禁区,把性与丑恶、下流等同起来,于是只要提到性就会受到责难,谈性色变致使相当部分成人都把青少年探求性知识的兴趣视为羞耻、邪恶的心理。也有人认为,在孩子面前谈论性问题,有损家长、教师的尊严,因此,羞于向孩子们传授性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有以下两种错误论点:“无师自通论”和“封闭保险论”。他们认为,中国极少有在学校或家庭中公开进行性教育的先例,而繁衍能力未见减弱,性是到了一定年龄会无师自通的事情,男女之事还是封闭保险,不唤醒为妙,讲明白了性知识会引发好奇心,诱发性罪错;更有人坚持认为性教育只对犯有性罪错、性失误的学生开展就行了。然而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越封闭越会诱发他们对这方面的注意和追求,而且是不正当的追求。
(二) 青少年的态度
受“性禁锢”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在学习科学的性知识时感到惶惑不安,产生一种负罪的心理,不敢坦荡地进行了解。有的人一旦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便将自己视为不可救药的“下流胚”,情绪极其低落。
(三) 渴望了解性知识
青春期的青少年面临性的挑战。不懂性知识,却渴望了解性知识,如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性意识、性行为等,但他们不敢公开向家长、教师求教。如果不能从正常渠道得到解答,便会偷偷地阅读性知识书籍,或想方设法从各种渠道寻觅一些零星的、不科学的性知识,通过淫秽读物去得到一些不健康的性知识,对心理、行为产生不良影响,中毒受害、贻误终生。因此,少男少女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性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不仅有助于破除性的神秘感,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对其整个人生道路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四、两性爱慕
跨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彼此爱慕、彼此向往是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由于它是在两性自然吸引的基础上产生的最纯洁、最真挚的情感,因而是高尚的、美好的,它往往成为一个人性爱心理发展的原始阶段。正因为它是原始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彼此向往,没有成年人的恋爱那样具有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也不是建立在双方寻觅终身伴侣、建立家庭、生儿育女以及对社会、对他人、对后代负有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的。因此,青春期的两性爱慕与成年人的恋爱有所不同,在行为表现上,有时虽然有类似成年人相恋的举止,但一般来说,还只是一种朦朦胧胧的对异性的依恋和向往。也会出现早期约会,他们情窦初开、情意绵绵,模仿成年男女的行为举止:写情书、逛公园、上咖啡厅等。与他(她)单独亲近、窃窃私语、亲亲密密,易导致早恋。
五、男性性行为与女性性行为
生殖功能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已得到充分的研究,在医学实践中获得专科发展,女性生殖功能专科包括“妇科”和“产科”,男性生殖功能专科包括“泌尿科”和“男性科”;但对另一种功能——性功能则研究很少。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期,科学家利用超声和羊水穿刺相结合的技术观察到,男性胎儿具有周期性阴茎勃起现象,还测定到其周期为90 分钟,当时此现象无法解释。当“睡眠实验室”也发现正常健康男性在熟睡时,阴茎也会出现大约每90 分钟一次的勃起现象,每次持续20~40 分钟,此现象才得到合理的解释。
男、女对性的反应有所不同,与身体结构及家庭因素有关,男性的阴茎容易勃起,并可因接触而产生感觉,由射精而引发快感;女性不具备这些特点,性敏感组织深藏在阴道内,对性的快感也只能在结婚后开始逐渐产生。家庭对女孩的教育较早和严谨,告诫她们慎交,不随便外出等,使她们对异性深怀戒心,这是一种良好的约束力量和自制能力。女性和异性正常接触,应注意防止性行为的偏离和异常现象的产生,不宜和某一异性接触过多,更不应与生活作风不当的异性交往。

⑼ 5一分钟心理学:人为什么会对创伤上瘾(

让别人有内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