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哲学四大特性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学四大特性

发布时间: 2021-03-23 21:01:08

『壹』 中国哲学的特质有哪些

你提的问题很有水准啊~很切入核心!那我就来回答一下,可以供你参考一下

中国哲学的特质有哪些?
我个人觉得中国哲学以道家为核心,而道家的主旨思想就是“道法自然”,说的是与自然的心灵沟通以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哲学当中最重要的特质。
有人说中国哲学思想起源于《易经》而《易经》所给人展现的,除了道家那种“道”的学说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就是“轮回”说。八卦就以及很多典故就反应了这种思想,“否极泰来”“喜极而涕”还有“人无远虑必有远忧”其实都在说对立的相互轮回转化和矛盾统一。
第三点,我觉得特质就是“水”和“中”的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与人交流和处事上,因为中国哲学部喜欢走极端,喜欢柔和的处事方式,喜欢中庸之道。这也许也算是一种特质吧

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
如上题所说的那样,就如道法自然一样,中国的哲学史载谋求与自然的融合以求真正的自然的法则。无论是道家的”道“还是儒家的”水”“中庸”都是在寻求一种天然的平衡!
因为中国人以开始就在询问为什么太阳会升起会下落,为什么会有着世界的生生不息,他们认为这是寻求了隐藏于世界的自然法则所制定的。所谓“大道无痕”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进路有所不同?
刚说到中国人所谓的大道无痕思想就是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在世界法则上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往往是被宗教哲学给覆盖了。西方认为世界法则的制定者是神,一个神话的人,而中国认为是一种绝对精神,无形的法则。
其次西方哲学有一种开拓自然的精神,这主要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西方哲学的起源在希腊,那里自然条件恶劣,这给予他们改造自然渴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地处肥沃之地,在自然条件上压力小,这就养成了农耕文化,转而投入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思索,可以说中国在物质富足的情况下思考的问题更加空灵,更抽象。而西方哲学就显得世俗了,研究科学、经济等,这与所处自然环境有关!

『贰』 怎样理解真理的四种属性

真理的客观性 它包含两层意义:其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人的一直未转移的客观内容。其二,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即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价值性。 是指真理是有用的,即对人具有某种积极的效用性。真理的积极效用程度越高,越能满足主体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真理的价值越大;反之,真理的价值越小。

真理的绝对性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能被推翻的客观的内容,这时无条件的,绝对的;其二,人类的认识能力就其本性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

真理的相对性 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包含两方面: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人类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还远远没有穷尽整个物质世界所有领域、所有事物和一切过程
的认识,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我们的认识有待扩展。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人类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特定具体对象一定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叁』 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的四个特点

《中国哲学史大纲》所引起的震动,不仅仅是哲学史研究本身,而专是中国当时整个的文化思想领属域。蔡元培专门为这部书写了序言,盛赞此书有四大长处:(一)证明的方法;(二)扼要的手段;(三)平等的眼光;(四)系统的研究。就史学界而言,这部书除了在使用了证明的、分析的、系统的等研究方法而给予当时的史学研究以极大的影响和启迪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的启蒙作用。人们开始从中认识到,历史学必须建立在有所依凭的、可信的材料的基础上,摒弃杜撰和编造,只有追求历史的真实,才是科学的历史学。因此,后人称《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具有“示范”、“典型”、“典范”、“划时代意义的书”,也可以说,这部书使中国史学开始具有了现代史学的基本观念。

『肆』 关于政治必修四几个哲学性语言的具体意思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在总体上是正确的。而且,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火”来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他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猜测的成分,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阶层的世界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朴素唯物主义就不可避免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代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四个特性,亦是局限性:第一: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和动物都看成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器,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第二:形而上学性,它把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彼此孤立的、在本质上是不发展变化的;第三:直观性,它对待世界、认识,都缺乏实践的观点;第四: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可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观、机械性、二元论。 辩证唯物主义( 即现代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基本内核’,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主观唯心主义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中国宋明时期的心学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所谓“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部分分支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的部分分支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理想形式。

『伍』 结合具体例子解释价值的四个特性

价值的特性包括客观性、主体性、多维性、社会历史性。
1、客观性
价值客观性是价值属性的客观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1)客体的属性是客观的。作为价值的承担者--客体,无论是物质客体,还是精神客体,均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的某种属性,这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主体需要和价值关系的存在为转移。
2、主体性
价值属的主体性包含两层含义,一事物是否有价值由主体判断;二价值是由主体创造的。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主体自身的每一规定、人同周围世界普遍联系的每一环节,都产生一定的需要;同时,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需要的内在规定性,需要对象具有满足人需要的结构和属性时,需要才能生成。
3、多维性
维是指向量,以及空间发展所具有的某一种衡量标准。 多维是指多种(一般是指三种以及三种以上)维和维度同时存在和发生作用。 价值的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4、社会历史性
价值具有社会性,也就是人类劳动必须为人类社会所接受,也就是社会或其他人类需要你的劳动,你的劳动才有价值。这就是价值的社会性,同时价值还有历史性。也就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人类社会对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
正确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陆』 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维度

1、对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崇高目标的情感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指引。

2、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性认知,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

3、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坚定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内涵。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指向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释人类解放主题过程中提出的合乎历史发展逻辑的社会理想,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

4、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坚定意志,是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指向。

马克思主义不仅要求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而且还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照客观规律正确地改造世界。

(6)哲学四大特性扩展阅读:

领导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四个维度

1、领导干部要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内容,运用相应的教育培训方式,使领导干部发自内心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情感认同、理性地认知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实际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培训过程。

2、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领导干部是否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总结实践经验,是考验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坚定的主要标志。

『柒』 哲学思维方法有什么特征简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根本是相对于枝叶而言的,是指树木最有用的部分,引申为事物最重要的东西。
哲学思维方法,既是哲学使用的也是哲学提供的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包括:
1、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
2、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方法;
3、抽象和具体相统一的方法;
4、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捌』 “草根文化”的四个特性

1、论坛草根文化具有独特性

文化代表着基本的价值观念,论坛草根文化是论坛的灵魂,在论坛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众所周知,来我们论坛的大多是二级医院以及一级医院的院感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院感新手,从他们的回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一些背景。为什么我们的论坛当初将宗旨定位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推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精神?其目的我想大家都很明了。

目前,网络市场的竞争正面临着全面的开放式的高强度竞争,而各论坛间的竞争最终必将是文化的竞争。我们论坛草根文化的根本性表现在基层院感人的基本价值观上,而这基本价值观的确立又具有独创性和不可模仿性。正如老子所言“万物生于有,又生于无”。因此,正是因为我们论坛会员的特殊性和草根文化的独特性,才使我们的论坛最不容易被克隆,最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和超越,才使我们的论坛充满了勃勃生机和充足的源动力,才使论坛的远景一片光明。它是比设备、资产、专家、经验更重要的财富,是论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2、论坛草根文化具有层次性

作为论坛无形资产的草根文化必须通过有形载体来表达和实现。我想把论坛草根文化分为建设文化、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他们之间具有层次性,论坛草根文化应在这三个不同、依次递进又相互重叠的层次上展开。

建设文化:建设文化是论坛文化中最为表浅的第一个层次,是论坛文化最直观的载体,是论坛文化的表象,如论坛的首页、论坛的版面、论坛的风格、论坛的帖子内容等,它们能在外部直接表达论坛的特征,是论坛外在形象。

论坛的风格和内容是建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较好地体现出论坛的文化特征。比如:感染控制大讲堂栏目,切合了广大基层院感人的培训需求,体现出了论坛“服务基层”的宗旨;话题与答疑栏目,满足了大多数基层院感人交流、释疑的愿望;文化与哲学栏目,彰显了论坛的文化气息与风采;书籍与杂志栏目,烘托了大家对知识渴求的氛围;快乐驿站栏目,提供了心灵小憩的港湾......这些都起到了展示论坛个性的作用。

管理文化:管理文化是论坛文化的第二个层次,是论坛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是论坛精神文化的体现和外化。论坛发帖、回帖、管理等规章制度,版主的职责,论坛活动的流程程序,栏目管理办法和奖励激励机制等均是论坛管理文化。论坛的核心价值观要通过管理文化来表述,通过管理文化来培养。论坛运作的高效、有序与成功的论坛管理文化建设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那么,就谈不上论坛的发展。所以,一支有素质的管理团队很重要。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论坛文化的第三个层次,也是论坛文化的最高层次,是论坛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精神文化是建设文化和管理文化两个有形文化的升华。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形成论坛的核心价值观和论坛精神。核心价值观以广大院感人共同价值观为基础,是论坛主导思想。在多元化日趋明显和许多论坛竞争的冲击下,凝炼论坛精神,尤其是团队精神,培育共同价值观对论坛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培育院感人源于草根、不甘于草根的自强意识,培育顽强拼搏、争做院感专家的进取意识。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意识等等。

人在生活也在论坛里,在网络世界,每一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每个人都是互联网中的一个神经元。我们在论坛上学习获取的同时,更应秉承分享的精神,让开放、交流、分享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现在很多人急功近利,缺乏公益心,只想获得,不愿付出。因此,在提倡论坛团队精神、论坛草根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大力弘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精神。只有这样,论坛才能保持生命常青和持续发展!

3、论坛草根文化具有基层性

论坛草根文化的基层性对实施论坛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基层性决定了论坛草根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表象文化作为一个低层次文化较容易达到,但是管理文化是需要长期和艰苦的坚持和不断地完善来实现的,而高层的精神文化则是长期传统的传承和经久的文化积淀的结果。通常来讲,文化需要分阶段实施,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互相作用和相互依存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事实上是不能绝然分开的,是互为交叉、互为重叠和相互支撑和影响的。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在论坛普及院感基础知识,同时注重介绍院感方面的专科知识、培养低中高不同层次的院感人才。比如在论坛开辟一级医院院感人学习栏目,院感新手栏目等。

因此,论坛草根文化建设中必须统筹兼顾,既分步实施,又主题明确,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使精神文化最终成为论坛文化的灵魂。这也对论坛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玖』 哲学的特征

什么是哲学?试作如下回答: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里的世界观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其实际是指宇宙观。人类对于宇宙的看法,包括如下一些认识:1、对立统一规律,2、矛盾运动规律,3、物质不灭定律,4、内因外因论。除此之外还有静与动,有与无,变与不变等等的一些对运动的基础的矛盾理解概念。这些认识与概念构成了哲学认识世界,认识宇宙的学说。

二、哲学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指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并包括哲学在内的社会思想意识方面的各种形态。政治决定方向,法律讲究秩序,道德规范行为,艺术在娱乐享受中接受教育,而哲学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基础,当然也是整个社会的思想基础之一。

三、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的根本认识观点,这种认识规点还形成一个论识体系。哲学对于自然的认识也在发展着,目前在社会实践中符带着一个保护环境的问题,过去学哲学中常讲,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会不会把地球的自然环境改坏了,如果改坏了,环境治理的成本是很高的,所以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要符带保护环境,使我们,使人类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这个环境的矛盾,是哲学认识自然的一个新课题。

哲学对于社会的认识,主要在于对社会运行中的政治和经济两个矛盾运动的看法。国家的存在,社会的政治、经济运动都带有区域性,特别是裂变、聚变武器的存在,使世界政治具有危险中的平衡特征,我们的世界,既充满危险,在这种灭顶的危险中,同时存在一种平衡,这是世界政治的一大特点一一高危中的和平!

这种高危中的平衡或许比无危(没有核武)的平衡更安宁,因为谁都知道,战争意味着人类的毁灭!在这种高危和平之下,各国都在发展经济,但对于经济运动的认识,西方经济学也没有明确的解说,只是说将资源配置到需要上去,这离说明社会经济运动的本质还差十万八千里。社会经济运动的矛盾,从哲学上解释是经营矛盾。

哲学对于思维的认识,主要在于实践的观点,即先有实践,后有认识,先有感性认识,后有理性认识。

四、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科学的两门知识,这两门知识的特点是研究各具体矛盾的特殊性,而哲学在广泛概括这些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总结出它们的普遍性,所以不管是对立统一规律,还矛盾论,或者内外因学说,在这两门科学中都无一例外的普遍存在。

五、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唯对存在、精神对物质的认识问题。哲学上的矛盾和斗争,主要在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其实实践论的哲学观点,作为唯物史观具有客观性和先进性,是一种正确的认识论。

六、哲学是认识世界,进行经济建设的一种有效工具,也可称之为一种武器,学哲学,不但要解释世界,还要用哲学,用哲学这个工具,这个武器,去为经济与政治服务,当然也可以为市场服务,为人民服务。

对于哲学理论,也总结不出什么特证,只是有一些感悟,叙述如下:

一、我们常常去追求一种绝对的真理,要求是永恒的、不变的真理,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是一种进取心的表现,但是我不希望能追求到这种绝对的真理,因为一旦追求到了,那是世界的未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类一旦追求到了绝对的、永恒的真理,那么社会再也无法进步,人类因无法超越真理而失去进取之心,这是人类的灭顶之灾!

好在世界不会让我们简简单单的就获得绝对真理,而且永远也无法获得,我也希望这样,让人类永运具有进取心,永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奋力前进!

二、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真理是在与缪误作斗争中获得的,但是我们所获得的都是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对于对立统一规律,是一种最接近绝对真理的真理,我希望它不是绝对真理,如果是绝对真理,那么,我们的哲学理论已经发展到顶了,这种到顶,宣告了哲学最多只能横向发展而不能向上发展了。

其实相对真理就是一种在某种条件之下的绝对真理:,比如1+1=2,在十进制下,它是绝对真理,氢气和氧气在常温下能合成水,在常温下它也是绝对真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相对真理,在必定的条件下,两门科学又都是绝对真理。对于两门科学中具体的知识和规律,我们可以去怀疑它,怀疑而不能否定,那你还是要把它当作真理,并在工作和理论思考中尊重它。

三、哲学是文化的构成内容之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构成了文化的知识体系,而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故哲学在文化构成中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具统帅作用,具有文化之魂的感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具有传统哲理的文化,更具传统文化的高度。设有哲理,文化就达不到必需的高度,没有哲理的文化,只是普通的民俗文化,其不能凸现文化的高度与精采,文化必需要有哲学的武装才能体现文化的精采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