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那里有特纳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或者特纳的其他著作,急求,谢谢啦
特纳和“边疆学说”
摘要
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是美国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初很有影响力
的历史学家。他独特地提出了“边疆学说”
,强调边疆和西进运动对美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作
用。
这一学说中体现出的特纳的史学思想,
扫除了以往历史编纂学的积弊,
提出了历史研究
的新观点,对美国史学界的影响极为深远。
关键词
特纳
“边疆学说”
美国史学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殖民地上的国家,
其土著居民所占比例很小,
大多数的美国人是来自
欧洲的移民和非洲的奴隶。因此,美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洲的影响。同时,美国的
学术界一向深受欧洲的影响,基于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被称为“出口商品而进口
文化”的国家。美国历史研究的具有欧洲传统,许多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制度、文化和历史等
一切都来自于欧洲,探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习惯和民族发展需从寻找欧洲根
源着手,
进而讨论这些欧洲根源在美国地理环境中的发展与变迁,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英国
和德国传统,因为英格兰人、日耳曼人和爱尔兰人的移民是美国人的主体。在
1893
年,特
纳在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提出“活动边疆”
的论断,进而形成“边疆学说”
。由此,
“边疆学说”开始风靡美国,而特纳也与帕林顿、比
尔德并称为当时美国史学界的三巨擘和进步学派的领袖。他是现代美国史学的开创者。
“正
是从特纳开始,美国史学摆脱了依附欧洲史学的附庸地位,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概念不同于通常地理概念上的边陲或边界,它的概念是
19
世纪
美国的西部,即不断向太平洋沿岸移动的“活动边疆”
。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特纳对这
做出系统研究,
并加以综合,
上升到完整理论,
进而创立专门学派。
而
“边疆学说”
的出现、
传播及大获赞誉,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自南北战争后,美国真正统一,国内经济
体系趋于统一,美国资本主义跳跃式向前发展。高速的发展带来了资本和财富的高度集中,
使社会财富分配日益悬殊,
各种社会问题日显突出。
此刻,
美国处于重大的社会发展转折时
期,急需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在历史学领域,特纳以给美国历史做出新的解释的方式,对此
做出了积极反应。
他认为要了解美国,
要了解使美国成为今天这样的那些力量的兴起和作用,
就应当用新观点去重新历史。他以反对传统的美国文明“欧来论”的架式出现,断言美国文
明并非源于欧洲,而是产生于殖民时代以来的“活动边疆”
,标榜美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
美国历史和欧洲各国历史不同,
可以看成是一部向西扩张的开拓史。
美国发展的过程就
是向西不断拓展的过程。同时,美国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等都随
之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
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
特纳强调说,
他所说的边疆不同于欧洲
人观念中的边疆含义。
在欧洲,
一般认为边疆就是一条围绕着密集居民的坚固边界线,
基本
上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特纳认为边疆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词,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定义。在
美国,
边疆应该被视作一个边疆带并且是不断移动的,
它包括印第安人国家和美国人口报告
中的定居点的外部边缘。
在美国的历史过程中,
边疆一直在不断向西部推移,
它不仅仅是指
一个区域,同时也是一个与美国东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社会。随着进一步的向西迁徙,
曾经暂时作为边疆的西部地域的一切在仍然持续下来。
边疆的影响不但渗入西部,
而且也通
过开拓者心理的积习以及西部的理想和生活对东部的影响而渗入东部。
美国的西部边疆及其
开发西部的“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的特性。随着边疆的继续向西移动,老的边疆就会在居
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一个有着自身个性的地域。
每个地域的个性都是在边疆西移的过
程中形成的,因此,美国的特性也就可以从边疆西移的过程中找到源头。
随着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西部运动的结束,
使美国国内市场显得狭小,
资本主义迫切需
要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投资场所,
于是,
华尔街和白宫都急于向海外拓展。
而特纳
“边疆学说”
的出现可谓是应运而生,
因而它不仅受到广泛的喝彩,
而且还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为美国对
外扩张行动的理论根据和舆论工具。
特纳在研究边疆地区的时候,
发现美国与周边邻国有密
切的联系。
这一些边疆地区的国际因素使得特纳开始研究美国的外交史和边疆的关系。
特纳
认为边疆的扩张主义精神就是美国扩张主义外交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
“边疆学说”对美
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影响的方式大致一为“边疆学说”
的学者们与美国政要人物的个人关系密切,
予以后者以直接的影响;
二为政府有关决策人物
和部门运用“边疆学说”的理论,制定出有关的国家政策。
特纳对边疆史学的研究包括了美国的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外交史、移民史、城
市史和历史哲学等,他的边疆学说充分运用了地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的方法,
使得特纳在美国的各个学科领域都保持着崇高的威望,
他的边疆学说也被各个不同的学科广
泛引用。
特纳认为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西部边疆的环境及其拓殖活动的作用远远超过了
作为移民的欧洲传统影响。他对美国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
特纳摒弃了受欧洲影响的美国传统史观,
树立了美国独立史学的旗帜。
就美国而
言,特纳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史学发展的中间时期。美国建立之初,史学十分落后,没有形成
独立的学科。
之后随着一批留学欧洲的史学家归国,
美国史学开始确立起来,
但是美国史学
史简单的把欧洲思想照搬过来,由此产生了一些美国文明“欧来说”
。而当时美国地域上的
扩张、经济上的膨胀以及文化上的成熟,都促使美国人寻求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上的真
正独立,
走出欧洲的阴影,
反映了美利坚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及
“脱离欧洲的框架独立地发
展本民族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他反对“生源说”
,而强调从美国自身因素研究解释美国
历史,
强调西部边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这一学说开始使美国史学摆脱依附欧洲史
学的附庸地位,
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因此有学者评价特纳是
“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民族主义历
史学家。
其次,
特纳反对传统史观只注重政治的倾向,
而注重历史研究的多样性,
大大开拓了美
国历史研究的领域。
特纳之前,
美国史内容上一般强调政治军事史。
他认为原有的美国历史
太过片面,远离社会和人民,因此他主张应该扩大历史的范围,历史不仅是过去的文学、政
治、经济,还应当包括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特纳主张从多角度来研究历史,其中尤其强调
经济因素和地理因素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他把把经济史观引入美国史学;他还广泛
地理解广大的地理区域在美国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强调西部开发的重要性,
强调环境和地域
因素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极大的影响了后来历史学家的。
再次,
特纳强调历史的实用性,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特纳之前的历史学家只是以历
史论历史,
只是当成单纯的学术研究,
缺乏实用性。
而特纳关于历史目的的想法是非常实用
的,
他认为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从过去流传到现在的是什么,
从而使社会在过去的启发下
认识自己,并给社会以启示。因此,他主张历史学家带着现在的时代所决定的兴趣,用时代
发展的新情况提供的新观点、新手段、新洞察力去研究历史。
最后,
特纳革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
主张采用多种学科提供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特纳在
著述时从不追求著作的行文优美,
他更重视文章内容的科学性。
他认为只有用自然科学的研
究方法来研究历史,
才能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特纳强调各学科间的联动性,
尊重
其他学科对历史学的影响。他指出,经济、社会、地理、艺术和宗教等所有有关的研究社会
的学科都与历史学有着极大的联系。
他强调历史学家除熟悉自己从事的工作外,
还必须具备
其他相关学科的训练,
可以利用那些学科的成果来充实史学著作。
除此之外,
特纳在历史研
究方法上,
还提出了历史写作中的相对主义理论。
他提倡用世界全球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地区
性的历史,反对单纯记述历史事件,他认为事实相互联系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总之,在学派如林的美国历史学界,
“边疆学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对美国学术
界,尤其是对美国政界的影响则是重大而深远。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美国扩张时代的产物,
适应了近百年来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
,
尽管“边疆学说”在理论上多有牵强附会和捉
襟见肘之处,但仍可风靡美利坚,在美国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② 考社会学的研究生只有四门课程么
是不是四门课程你得咨询你所报考的学校才知道。各个学校所用的教材和考试范围都是不一样的。英语和政治,这两门课应该是必须考的。其它的你就得去你所报考的学校问一下了
③ 四川大学社会学怎么样
四川大学社会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910年华西协和大学成立,并开设了社会学专业,这是国内首批社会学专业。抗战时期华西社会学系由李安宅任系主任,并聘请了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冯汉骥、蒋旨昂等,他们的学术著作多被《中国大网络全书.社会学卷》收录。
从早期的李安宅到1979年全国恢复社会学后的袁亚愚老师,四川大学社会学系历来就有着关注西部本土研究的传统,李安宅的藏学研究、宗教社会学研究以及边疆研究,一直是国内该方面的权威和参考性研究。四川大学社会学系从早期开始就一直注意实地调查、学习并服务于社会。并有着建立社会研究实习站的传统。凡此种种,成为我们研究的榜样和继承、发扬该光荣传统的起点。
1999年,四川大学公共行政与社会学系成立,陈昌文任系主任,下挂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调查研究所、四川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的主任由杨继瑞副校长担任,常务副主任由陈昌文担任。2005年,公共行政学与社会学、心理学分离,成立了社会与心理学系,陈昌文任系主任,并兼任行政学系主任(与周敬伟并列)。我系还是四川省社会学会会长单位,陈昌文教授担任会长,5名老师担任理事。由我院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03年年会,于2003年11月在川大举行。此外,我系在近5年已出版十多本专著及专业相关教材。
秉承传统优势,立足于川大所处的区位优势,我系以西部发展作为今后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以受藏传佛教影响的主要地区、受伊斯兰教影响的主要地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三大研究板块,中长期研究计划为:以社会发展及其出路作为主题,进而研究宗教和民族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来探索西部多元性,以及多元性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在此规划下,我们自筹资金、横向合作,形成了分布在西部的16个社会发展观察点,每个点均设计了“50户50年追踪”的入户的社会发展问卷、社会学访谈、摄影、录像及所在行政区的“州(区)—县—乡”三级统计资料的收集与评估。计划每5年复查一次(与国家五年计划相协调),逐步形成对西部社会发展的指标又操作性的补充和校正成果。2000年七月至八月由陈昌文带队,对黑水、金川等县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为四川藏区社会发展的研究作前期工作,2005年七月至八月,再次由陈昌文教授带队,赴黑水、金川等地成功地进行了第一个五年复查。
目前,我系正在研究的西部“第三社区”、都市生活、流行行为及其对产业形态构造过程、都市构造、社会分层所形成的强大的社会影响。同时,在继承传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主要教师的专业优势,形成了应用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口社会学、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环境社会学(人、资源、环境综合协调研究)七个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社会学理论与历史专题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专题研究、宗教社会学专题研究、发展社会学专题研究、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区域经济与环境规划专题研究、社会统计学、社会学原著选读、社会心理学原著选读等课程。
④ 云大社会学怎么样
云南省最有名的大学。
云南大学位于昆明市区内,踞商山余脉的贡院坡上,前临翠湖,左依圆通山,校园内茂林修竹,绿草如茵,一幢幢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掩映在花图锦簇中。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读书、研究学问的好地方。云南大学创建于1922年12月,1923年4月20日开始招生,八十多年来六易校名,从创建之初的私立东陆大学发展成为云南省唯一的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七万多人。目前,云南大学是中央政府首批重点建设的61所“211工程”大学之一 。
[编辑本段]学校文化
办学指导思想:立足边疆 服务云南 办出特色 Service Rendering and Academic Endeavoring云南大学地图
云大精神: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Wisdoms From Many, and Justice for All
校风:高远 务实 勤勉 卓越 Lofty and Ambitious,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Painstaking, and Distinguished
校训:自尊 致知 正义 力行
Perfection in Moral Integrity, Excellence in Scholarly Attainments, and Greatness in Career Pursuits
校歌
1938年11月24日,云南大学举行改为国立后的第一次开学典礼。
云大改国立,的确可称为云南大学的一个新纪元。就在这值得纪念的日子里,熊庆来心中的激情难以遏止,以他深厚的古文功底,挥毫为自己深深热爱着的云南大学写下了校歌: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
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
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这首校歌气魄宏大,意境高远,格调庄重。以昆明的地势气候起笔,以国立云大的办学宗旨作结,催人奋发,促人上进,充满了朝气蓬勃的精神,洋溢着云南学人的自豪之情。校歌倾注了熊庆来对云大的热爱和希望,反映了他“求新”、“求真”的办学思想。
然后,这首校歌由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到昆明的对音乐颇有造诣的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和作曲家赵元任研究员谱曲。自此,由熊庆来亲自写词的这首校歌就在云大校园中传唱开了。
随着这精神饱满、乐观向上的旋律,云大的莘莘学子在心中体会着歌词的意义,思考着歌词的内涵———巍巍西山傲然卓立,茫茫滇池胸襟宽广。该校优秀的云南大学,学海吞吐,兼收并容,像西山一样,如滇池一般。在这海拔极高的云南高原上,北极星都仿佛“低悬”于上空;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赤道与我们距离都要近一些。我们云南气候那么温和,物产那么丰饶,一年四季都是我们学生读书的好时光,探索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要刻苦学习新知识,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才;我们要奋力追求科学真理,达到世界先进国家的科学水平。成为民族优秀的人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是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的希望!
[编辑本段]学校历史
云南大学有着辉煌的历史。1937年到194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受聘担任云南大学校长,按照“清华模式”建设云大,费孝通、楚图南、陈省身、华罗庚、严济慈、冯友兰、吕叔湘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来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世界著名的《简明大不列颠网络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⑤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是什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是我校2013年3月在原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基础上组建的研究机构,处级建制,下设若干研究所。研究院围绕中国西部边疆问题、西部边疆民族历史文化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主要进行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⑥ 云南民族大学的社会学研究生怎么考要考哪几门难度有多高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2009年研究生入学专业目录研究方向:
01 西南边疆社会版问题研究权
02 应用社会学
03 性别社会学
04 宗教社会学
05 民族社会学
06 边疆社会学
07 社会工作
08 民族人口学
09 经济社会学
初试科目: ①政治理论②英语③社会学调查方法④社会学概论
复试备注: 同等学力加试:专业英语;民族社会学
专业目录及导师:
01西南边疆社会问题研究
鲁刚、乔亨瑞、胡阳全
02应用社会学
张金鹏、罗阳
03性别社会学
杨国才、高崇慧
04宗教社会学
张桥贵、韩军学、徐祖祥
05民族社会学
马丽娟、安学斌、李立纲、樊坚
06边疆社会学
马敏艾、李晓莉、郭锐
07社会工作
苏丽杰、马永清
同等学力加试:
专业英语;社会工作概论
08民族人口学
王亚文、俞茹
同等学力加试:
专业英语;
人口学概论
09经济社会学
甄朝党、俞茹
⑦ 建设森林式校园可以获得哪些社会学/经济学/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
重庆与沿江中心城市合作发展的情况长江沿岸地区城市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力量强,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主要依托的地区。近年来,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引下,我市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市场统一融入为切入点,加强川、渝、滇、黔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合作,促进与沿长江省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合作,在服务和推动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推进协调机制,加强了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合作结合实施《长江沿岸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围绕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跨地区的交通通讯建设,联合旅游景区景点规划,联合培育共同市场,促进重庆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流、物流规模化的发展。我市参加了“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促进长江经济发展”沿江七省二市座谈会,确立了共同建设黄金水道的合作机制和合作重点。通过政府高层互访、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区域经济新的发展空间。在川渝“1+6”、渝黔“1+16”等合作框架下,联合构建西南交通、能源大通道。2006年,我市主要党政领导分别率团访问了浙江、江苏、湖南、江西四省,为进一步推动重庆与江、浙、湘、赣四省合作交流奠定了新的基础。(二)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支持企业跨区域合作,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围绕《长江沿岸城市联合参与和服务西部大开发,形成长江经济带新的经济发展优势的框架意见》,加强与流域间城市的合作,寻求长江中下游城市企业向重庆投资,重点是吸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资金、技术开展项目合作,加快了重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05-2006年9月,沿江8省市(沪、苏、浙、皖、赣、鄂、湘、川)在我市投资项目累计实际到位资金178亿,占同期国内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的46.5%,其中,亿元以上合作项目146个,江、浙、沪占了67.8%(其中浙江31%、上海30%、江苏6.8%)。重庆啤酒、长安汽车、东银、宗申等企业集团在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也都有了投资发展。两年来,沿江省市对口支援三峡重庆库区,在帮助破解库区产业空虚难题、库区移民迁建和安稳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改善生态环境,合力建设黄金水道。为发挥我市水运区位优势,增强港口辐射能力。我市和相关部门结合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水路交通建设,2005年重庆市航道里程达到4222公里,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为43.1%。目前重庆港有20个主要港区,拥有各类生产性码头泊位1392个、码头岸线98014米。“十五”末期,我市港口新增货运吞吐能力2104万吨,逐步完成普通客运向旅游客运的结构性调整,全市港口形成货运6865万吨、客运6962万人次的吞吐能力。富金坝、嘉陵江草街等航电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我市与沿江中心城市共同发起“联合起来,保护母亲河”的倡议,加强了城市空气、污水和垃圾的综合治理力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趋于改善。(四)开展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重庆高交会、渝洽会在促进沿江省市之间经济技术与项目对接方面发挥了作用。我市派出人员,在长三角地区专业培训、对口挂职,扩大了视野,提高了工作能力。与沿江城市共同建立“长江网”,开辟长江网重庆栏目,为国内外客商了解重庆和来渝考察、投资,增设了交流的窗口。内陆边疆边疆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但由于地区之间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较大,加之改革开放后采取倾斜发展战略,使得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超常发展。目前,这一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市群及城市带的发展格局,并出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态。相比之下,内陆边疆省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在城市规模和功能上,还是在城市效应及布局上,都还需要极大地提升和加强。一、内陆边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状及成因分析所谓内陆边疆是指既有法定国界,又有直接国土相邻的国家,且位居国界线内侧并包括一定内腹地的经济社会区域。我国的内陆边疆地区是特指我国沿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甘肃、西藏、云南、广西,这9省区在地缘上同俄、哈、吉、塔、蒙、朝、越、老、缅、印、不、锡、尼、巴、阿15个国家国土直接相邻。辽宁和广西因兼有陆地边境和海岸线,又属于东部地区,故不在此文研究范围内。1.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现状从经济状况来看,根据1999年统计数据,7个边疆省区的固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外资投资额占全国外资总额的1.8%。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及2003年开始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行动,但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量与结构来看,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状况是经济总量较小,国有企业比重偏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偏小,合资及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三次产业的比重除西藏以外,基本上呈现出“二、三、一”的结构,并以传统工业为主体,同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较,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中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从城市发展状况看,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有吉林、黑龙江和内蒙。这其中主要是农垦、林区、矿区人口比重大等原因及“县改市”、“乡改镇”等行政区划变动导致城镇人口增加。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见下表:从表中可见,人口超过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只有2个,城市稀缺,大中城市过少。与沿海地区相比,小城市数量较少,规模过小。这种大、中城市过少,城镇布局松散、规模过小的状况,使得城市的聚集效益低,对经济的拉动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得不到有效的积聚和合理流动。2.影响内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近代工业大多产生在东部地区。解放以后,由于历史、国际国内政治态势的种种原因,人们总是把边疆等同“边境”、“边防”、“国防线”,其着眼点仅仅是它的政治方面,强调“屯垦戍边”、“巩固边防”、“保卫边疆”等政治的和军事的地位,而把经济价值放在极其次要的位置。加之地处边缘、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信息缓滞等客观因素,就使我国广大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长期陷于落后境地。从政策上看,解放后,中央政府出于平衡布局的考虑,力图改变过去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更由于战备的需要,加强了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投资,形成了一批内陆工业基地,如“一五”期间的156项工程和694个项目中,在甘肃就有16个。在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中,东北有50个。然而,由于这种倾斜投资大多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项目,缺乏辐射力以致未能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其吸收就业和带动经济整体发展的功能较弱,以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的功能差距一直没有消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央政府实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东部地区依靠特殊政策和率先改革的优越条件加速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却相对落后了。从所有制结构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经济,而东部地区历史上本来就是具有较好的乡镇企业基础,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又为这一地区引进外资和港澳台资金,以及建立三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而边疆省区的经济主要是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为主体,所有制结构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较低,没有出现东部地区国有经济、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增长局面,与东部地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差距。二、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对这两个地区城市化道路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把握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规律。长江三角洲城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10,特大城市有上海、南京和广州,大城市5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25个。从整体而言,该地区城市密度大,大中小城镇分布比较合理,彼此形成了密切的社会、经济、生活、文化联系,呈现城市带的雏形,空间布局上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城镇主群。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快了小城镇的发展步伐,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的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转化。另一方面,就是大城市的拉动作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正在构造上海国际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的大部分都市面貌,而把传统产业、传统产品转移到了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岸地区,形成物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交流的互补、互利、互动的统一市场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成为城市工业的配套与补缺,改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有力支援了农业生产,并为中小城镇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长三角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乡村社区自身的力量筹集资金,与大中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辐射相结合,促进城市化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长三角城市在人口素质、技术开发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强,其城市化运行机制属于内发式。另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个城市市长联席会议和沪、浙、苏三省、市的常务副省(市)长的沟通渠道和机制已初步形成,从而该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入快车道。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城市化水平很低,发展速度也很慢。1978年,珠三角只有5个城市和32个建制镇,城镇密度很低,每万平方公里只有9个城镇。目前,该地区城镇体系包括特大城市广州、大城市深圳、中等城市5个、小城市18个,以及建制镇401个。城镇星罗棋布,密度达到100个/万平方公里,城镇间的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有些城镇的建成区已连成一片。该区面积占珠三角的总面积不到1/3,但却集中了珠三角一半以上的总人口和3/4的城市人口,以及超过3/4的GDP。与长江三角洲不同的是,珠三角城市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区内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扩散,而是由大量外资快速推动。这些流入的外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投资者由于成本因素区位选择倾向于小城镇,不仅有效推进了小城镇的发展,而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联度大大提高,市镇之间通过地理毗邻、产业关联等一系列因素而形成都市区域。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出口导向型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由75%左右迅速下降到30%左右,不仅本地农业剩余劳动力为非农产业全部吸收,而且还吸纳了2000万外地劳动力,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外资主导型区域非农化过程中,珠江三角洲这种自下而上的、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是建立在港澳台及外资推动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三、边疆内陆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可行道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群及城市带的形成和发展,从本质而言就是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因为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聚集以形成规模效应,而城市就是这一重要的载体。城市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财富生产效应。众所周知,21世纪的经济集中表现为城市经济,经济竞争集中表现为城市竞争。提高城市化水平,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我国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市场化和工业化等方面的发展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可以说,边疆地区的落后就是城市经济的落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就成为边疆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起点。首先,以培育优势产业带动区域中心城市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一个区域内总有一二个增长极的超常规发展,从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联动发展,如深圳、珠海的迅速发展对珠江三角洲以及整个华南地区的带动效应;上海浦东的崛起对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带动效应;厦门对闽南三角洲的带动效应。我国边疆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物质技术基础薄弱,交通不便,城镇化水平低,缺乏具有辐射能力的产业和中心城市。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中心与外围地区的发展关系在现实经济中也就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动的关系。因此,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必须沿着中心地与外围地的发展逻辑,以现有的中心城市为发展极,培育支柱产业,重点投入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要素。如何吸引这些要素流入边疆地区呢一是借助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的机会,采取跟进策略,向发达地区让出来的产业扩展。边疆地区有资源、人力、市场、工资成本低等优势,而东部沿海一带有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目前正在寻找出路,让出原来的主导产业,向更高的主导产业转移。要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合作,发挥资源、技术、工业基础等综合优势,利用“后发优势”,使边疆地区在东南沿海地区目前的水平上起步。二是利用边疆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发展与邻国的互补经济。边疆地区不可能“克隆”东部地区已走过的发展之路,如广东的外向型加工业;苏南的与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的产业;温州模式等城市发展道路。边疆地区只能因地制宜地对外开放,而与邻国发展互补贸易是当前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北部边疆地区包括黑、吉、内蒙,面对的是俄罗斯远东、蒙古共和国及朝鲜,因其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重点应建设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基地及加工工业基地。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发经贸往来;西南边疆地区包括西藏、云南,面对的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特别是云南省要抓住湄公河开发的机会,与东南亚各国开发多种经济形式的往来;西北边疆地区包括新疆、甘肃两个省区,面对的是独联体的中亚和西亚地区。这两个地区工业基础都比较薄弱,应利用新欧亚大陆桥的陆路通道带动经济发展。三是借助西部大开发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在实现外开内联双推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党中央提出的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两大战略机遇。随着西部重点工程的全部实施和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激活西部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存量向西部流动,从而有利于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同时,又带动包括云南、甘肃等省在内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借助国家政策及资金倾斜,抓住机遇,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功能的转换,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以边贸带动边境口岸城市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一直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珠江三角洲是利用外资的海外销售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利用其成本和质量优势,打开海外市场。那么,边疆地区必须发展边贸经济,以口岸城市为切入点,建立贸易网络及产业带,大力发展外向经济。在我国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发展边境贸易,至少拥有地缘上的、资源上的和口岸上的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如黑龙江省边境开放城市以边贸为突破口,以贸促工,以贸促农,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资源,建立起黑河、绥芬河等各具特色的、不同规模的外贸出口体系和生产基地。最后,以地域经济带动特色中小城市。一个城市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从城市本性来看,只能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今日的城市经济竞争,其实是城市优势产业并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品牌的竞争。“大而全,小而全”就会缺乏鲜活个性与特色。城市的经济建设必须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形成“名城效应”,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边疆地区经济不仅具有边贸性,而且还有浓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因而,应该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包括旅游业、民族手工制品、民族土特产品等,这些产业应成为各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支柱产业。边疆地区的城市化还应该走上发展个性化城市或者特色城市的城市化道路。纵观世界上知名城市,无论大小无一不是产业特色显耀、城市个性鲜明的功能城市。可见,城市的魅力不在其大而全,而在于其特色和强项。总之,边疆地区不能步发达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后尘,而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走培育中心城市、构造特色中小城市及发展边贸口岸城镇三结合的城市化道路,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带及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在地区之间乃至全国的流动机制。避免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方的产业结构趋于雷同化,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正如一些城市问题专家所指出的,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在于做精,重点是城市的特色化和专业化,也就是在特色化的产业和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的规模效应及综合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在产业链上的整合。
⑧ 特纳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了边疆学说
看这篇论文
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殖民地上的国家,其土著居民所占比例很小,大多数的美国人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和非洲的奴隶。因此,美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欧洲的影响。同时,美国的学术界一向深受欧洲的影响,基于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被称为“出口商品而进口文化”的国家。美国历史研究的具有欧洲传统,许多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制度、文化和历史等一切都来自于欧洲,探讨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习惯和民族发展需从寻找欧洲根源着手,进而讨论这些欧洲根源在美国地理环境中的发展与变迁,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英国和德国传统,因为英格兰人、日耳曼人和爱尔兰人的移民是美国人的主体。在1893年,特纳在美国历史学会年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提出“活动边疆”的论断,进而形成“边疆学说”。由此,“边疆学说”开始风靡美国,而特纳也与帕林顿、比尔德并称为当时美国史学界的三巨擘和进步学派的领袖。他是现代美国史学的开创者。“正是从特纳开始,美国史学摆脱了依附欧洲史学的附庸地位,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美国历史上的“边疆”概念不同于通常地理概念上的边陲或边界,它的概念是19 世纪美国的西部,即不断向太平洋沿岸移动的“活动边疆”。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特纳对这做出系统研究,并加以综合,上升到完整理论,进而创立专门学派。而“边疆学说”的出现、传播及大获赞誉,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的。自南北战争后,美国真正统一,国内经济体系趋于统一,美国资本主义跳跃式向前发展。高速的发展带来了资本和财富的高度集中,使社会财富分配日益悬殊,各种社会问题日显突出。此刻,美国处于重大的社会发展转折时期,急需确立新的社会秩序。在历史学领域,特纳以给美国历史做出新的解释的方式,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他认为要了解美国,要了解使美国成为今天这样的那些力量的兴起和作用,就应当用新观点去重新历史。他以反对传统的美国文明“欧来论”的架式出现,断言美国文明并非源于欧洲,而是产生于殖民时代以来的“活动边疆”,标榜美国历史发展的独特性。 美国历史和欧洲各国历史不同,可以看成是一部向西扩张的开拓史。美国发展的过程就是向西不断拓展的过程。同时,美国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等都随之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特纳强调说,他所说的边疆不同于欧洲人观念中的边疆含义。在欧洲,一般认为边疆就是一条围绕着密集居民的坚固边界线,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但是,特纳认为边疆是一个富有弹性的词,并不需要一个精确的定义。在美国,边疆应该被视作一个边疆带并且是不断移动的,它包括印第安人国家和美国人口报告
中的定居点的外部边缘。在美国的历史过程中,边疆一直在不断向西部推移,它不仅仅是指一个区域,同时也是一个与美国东部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社会。随着进一步的向西迁徙,曾经暂时作为边疆的西部地域的一切在仍然持续下来。边疆的影响不但渗入西部,而且也通过开拓者心理的积习以及西部的理想和生活对东部的影响而渗入东部。美国的西部边疆及其开发西部的“西进运动”塑造了美国的特性。随着边疆的继续向西移动,老的边疆就会在居民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一个有着自身个性的地域。每个地域的个性都是在边疆西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美国的特性也就可以从边疆西移的过程中找到源头。
随着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和西部运动的结束,使美国国内市场显得狭小,资本主义迫切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投资场所,于是,华尔街和白宫都急于向海外拓展。而特纳“边疆学说”的出现可谓是应运而生,因而它不仅受到广泛的喝彩,而且还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美国对外扩张行动的理论根据和舆论工具。特纳在研究边疆地区的时候,发现美国与周边邻国有密切的联系。这一些边疆地区的国际因素使得特纳开始研究美国的外交史和边疆的关系。特纳认为边疆的扩张主义精神就是美国扩张主义外交政策的根源。长期以来,“边疆学说”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影响的方式大致一为“边疆学说”的学者们与美国政要人物的个人关系密切,予以后者以直接的影响;二为政府有关决策人物和部门运用“边疆学说”的理论,制定出有关的国家政策。
特纳对边疆史学的研究包括了美国的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外交史、移民史、城市史和历史哲学等,他的边疆学说充分运用了地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的方法,使得特纳在美国的各个学科领域都保持着崇高的威望,他的边疆学说也被各个不同的学科广泛引用。特纳认为在美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西部边疆的环境及其拓殖活动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作为移民的欧洲传统影响。他对美国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特纳摒弃了受欧洲影响的美国传统史观,树立了美国独立史学的旗帜。就美国而言,特纳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史学发展的中间时期。美国建立之初,史学十分落后,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之后随着一批留学欧洲的史学家归国,美国史学开始确立起来,但是美国史学史简单的把欧洲思想照搬过来,由此产生了一些美国文明“欧来说”。而当时美国地域上的扩张、经济上的膨胀以及文化上的成熟,都促使美国人寻求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上的真正独立,走出欧洲的阴影,反映了美利坚民族独立意识的增强及“脱离欧洲的框架独立地发展本民族意识形态的要求。因此,他反对“生源说”,而强调从美国自身因素研究解释美国历史,强调西部边疆开发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这一学说开始使美国史学摆脱依附欧洲史学的附庸地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有学者评价特纳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民族主义历史学家。
其次,特纳反对传统史观只注重政治的倾向,而注重历史研究的多样性,大大开拓了美国历史研究的领域。特纳之前,美国史内容上一般强调政治军事史。他认为原有的美国历史太过片面,远离社会和人民,因此他主张应该扩大历史的范围,历史不仅是过去的文学、政治、经济,还应当包括人们活动的各个领域。特纳主张从多角度来研究历史,其中尤其强调
经济因素和地理因素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他把把经济史观引入美国史学;他还广泛地理解广大的地理区域在美国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强调西部开发的重要性,强调环境和地域因素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极大的影响了后来历史学家的。
再次,特纳强调历史的实用性,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特纳之前的历史学家只是以历史论历史,只是当成单纯的学术研究,缺乏实用性。而特纳关于历史目的的想法是非常实用的,他认为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了解从过去流传到现在的是什么,从而使社会在过去的启发下认识自己,并给社会以启示。因此,他主张历史学家带着现在的时代所决定的兴趣,用时代发展的新情况提供的新观点、新手段、新洞察力去研究历史。
最后,特纳革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主张采用多种学科提供的方法来研究历史。特纳在著述时从不追求著作的行文优美,他更重视文章内容的科学性。他认为只有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历史,才能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特纳强调各学科间的联动性,尊重其他学科对历史学的影响。他指出,经济、社会、地理、艺术和宗教等所有有关的研究社会的学科都与历史学有着极大的联系。他强调历史学家除熟悉自己从事的工作外,还必须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训练,可以利用那些学科的成果来充实史学著作。除此之外,特纳在历史研究方法上,还提出了历史写作中的相对主义理论。他提倡用世界全球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地区性的历史,反对单纯记述历史事件,他认为事实相互联系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总之,在学派如林的美国历史学界,“边疆学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对美国学术界,尤其是对美国政界的影响则是重大而深远。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美国扩张时代的产物,适应了近百年来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尽管“边疆学说”在理论上多有牵强附会和捉襟见肘之处,但仍可风靡美利坚,在美国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⑨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开设什么课程
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始于1998年设立的社会学硕士点,到2001年增设社会学本科专业回,再到2003年经答教育部批准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联合招收培养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此后又于2005年获准设置社会学硕士一级学科和社会工作本科专业,2010年增设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由此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社会学学科专业体系。此外,还有同属社会学学科的民俗学、人类学两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点,但不归口社会学系招生。
研究生招生
硕士研究生招生
社会学硕士方向主要为
01西南边疆社会问题研究
02应用社会学
03性别社会学
04宗教社会学
05民族社会学
06边疆社会学
07社会工作
08民族人口学
09经济社会学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MSW)
博士研究生(依托人大社会学系招生)
招生方向主要为
01宗教社会学
02应用社会学
03边疆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