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知道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押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学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自主感对羞耻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C.女优于男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A.准备律B.刺激律C.失败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完形一顿悟说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巩固B.知识运用C.知识提取D.知识迁移
11.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2.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元认知策略、包括制定认知计划(计划策略)、监视计划执行(监视策略)和:(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实施策略D.价值性13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交通性。独创性和()A.多样性B.迅速性C.流畅性D.价值性14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道德行为C.道德品质D.道德意识15.一般说来,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创优,即依从、认同和:( )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1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 )A.抑郁症B.恐怖症C.焦虑症D.强迫症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B.心理诊断C.心理辅导D.心理测验18.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B.合作的人际关系C.沟通的人际关系D.平等的人际关系19.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 )A.差生行为B.问题行为C.逆反行为D.心理障碍行为20.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B.教学测验C.教学评估D.教学检查 二、填空题: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____的接受学习。3.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经_______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_____________。5.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___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6.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7.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是技能的___________迁移。8.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_______。9.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概括。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___________复习。11.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_____________。12.记忆术很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记忆术。13.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14.当你熟悉塑料袋装东西的功能后,就很不容易想到或发现它在急情况下可以当小便袋使用。这种心理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15.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____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16.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__性。17.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________。18.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______。19.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从一名新生成长为一名称职者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和____________。20.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___. 三、 名词解释:1、 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2、 概念同化是指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理解新概念。3、发现学习是一种有意义学习方式,它强调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发现事物的意义、规律,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在发现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辨别分析,发现本质属性。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积极的思维过程来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4、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5、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其特点是:它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四、简答题: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2.何谓心理发展?3.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间记忆的是时间各是多少?4.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5.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五、论述题1.作为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意义?2.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部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C4.B5.A6.C7.D8.C9.D10.C11.B12.A13.C14.B15.A16.B17.A18.A19.B20.B二、填空1.心理变化2.有意义3.编码4.认知结构5.认知6.趋向或接近7.正8.自我监控9.感性10.及时11.积极性与主动性12.编歌诀13.发现问题14.功能固着15.有社会价值16.自律17.心理状态与过程18.寻求与发展19.关注学生阶段20.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1.(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于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四方面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1)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3)长时记忆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5.(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Ⅱ 谁有教育心理学教师考试的笔记,借鉴一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整理人:路成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五要素、三过程)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载体/工具)、教学环境(物质/心理)
过程:学习过程(研究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二、作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①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②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④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三、发展概况
创建:夸美纽斯(遵循自然)、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世界最早的系统教育心理学专著)
发展—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走向成熟—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
完善(成果[4])我国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 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概述心理发展 含义[5]: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基本特征[4]: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阶段特征:少年期(初中)、青年初期(高中)
初中特点:半成熟、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①抽象占主导,现反省思维;②独立批判、片面主观并存;③随意性显著增长;④成人感;⑤内心世界、朋辈交往;⑥自控能力不强
高中特点:生理、心理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①经验型转向理论型,现辩证思维;②人生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深刻发展;③客观、敏感;④冲突矛盾
教育含义
学习准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关键期: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二、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识论创始人—四阶段:感觉动作、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维果斯基(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最近发展区”) 特点(观察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
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教学促进认知发展。
三、人格发展与教育啊:
⑴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阶段论
影响其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健康人格(人格统合[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
⑵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点之一】(形式/内容/自我观念)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简答):青少年突变、生理加速反省出现、新的自我中心(认知歪曲)、建立自我同一性。 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论述):①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②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③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四、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认知差异:智力因素,教育意义[3]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场独立/场依存、冲动型/沉思型、整体型/序列型)
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性格差异:性格: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等特征
类型差异: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
性别差异
第三章 学习基本理论
一、学习的实质与类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3]。
(狭义)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分类: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问题解决等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等学习5]、我国的分类[[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
二、联结学习理论 要点:①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行为间建立联结②强化作用③习惯是练习与强化的结果④熟悉刺激出现,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发生
基本思想:强化是影响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分为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
⑴试误学习论(桑代克):学习即联结,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并逐步淘汰错误而习得的。
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⑵经典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
⑶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⑷信息加工学习论(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8]与教学设计⑸应用: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三、认知学习理论(更为复杂)
⑴顿悟学习(格式塔)主要观点: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学习通过顿悟实现。评价:肯定主体能动作用,强调认知功能的重要作用;但只是一种形式,不是全部。
⑵认知发现学习(布鲁纳)--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认知结构: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
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4]。
⑶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分类:(学习的进行方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认知结构的关系)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实现条件:①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③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实质与技术 接受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概念同化过程,属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技术:陈述性/比较性“组织者”
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目标!)
⑷应用:①重视对关系的了解②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③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⑸建构主义学习论—认知学习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时通过强化以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无视学习中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外部事物的特征和关系内化成学生的认知结构。
理论背景(布鲁纳、维果斯基)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应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真实的学习与社会互动)、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互惠教学。等待
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1)含义与结构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三功能:激活、指向、强化/维持)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两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期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促使个体去达到学习目标。
(2)学习动机种类
(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动力来源)内部(个体内在需要引起)/外部(由外部诱因引起)学习动机
(影响取得学业成就的角度)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两个作用:
影响学习过程(对学习行为有启发、定向和维持作用)、影响学习结果(不完全成正比)。
主要表现在:1、一定范围内有一致性;2、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学习任务的难度、学生的个性不同而不同。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强化论(行为主义学习论斯金纳)--强调外在影响,忽视学生内在因素。
需要层次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
归因理论(海德、维纳/归因是学生对自己成败原因的主观解释和推论,可受他人影响改变)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评分制度,奖励进步)
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最早提出,形成受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影响,归因对其有影响)
三、培养与激发(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指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其提出的客观要求逐渐转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的过程。
(1)树立自信心 ①提高自我效能感(适当预期、体验更多成功、挑战性任务)②设置合理目标(分解目标,有效反馈、纵向比较)③进行归因训练(建立积极自我概念、体验成功[强调学习目标非表现目标]、学习策略)
(2)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学习 ①使任务更有趣:学习任务的价值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成就性价值(好成绩表示有能力) 内在价值(活动本身带来快乐)------不同的任务价值,导致不同的学习动机。利用性价值(奖学金)②引发认知冲突(人-人/人-物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 有效:表扬一定要针对真正的进步与成就;表扬方式比次数更重要;选词由衷而非空泛随便。以目标结构为基础的评价体系:竞争性/个人化(更合适)/合作性目标结构。④合适的反馈:了解自己活动的进展情况本就是一种巨大的影响力量,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具体的反馈兼具信息性和激发性(表扬而无具体信息,易使学生形成非能力归因)
及时反馈
第五章 学习迁移—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概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迁移产生的效果)正(积极)/负迁移(反应定势,eg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逆向迁移
种类: (迁移发生的水平)水平(横向)/垂直迁移(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迁移的内容)一般(非特殊、普遍)/具体(特殊)迁移
(过程中内在心理机制)同化性/顺应性/重组性迁移
内在心理机制: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经验与认知系统。
作用: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②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③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最早/沃尔夫)“官能心理学”,训练和改进官能,是教学目标。
⑴早期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刺激反应”,有片面性。
经验类化说(贾德)--“水下打靶”,概括化经验是关键。
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顿悟
⑵现代理论(认知结构迁移论、产生式论、情境性理论)
三、为迁移而教
⑴影响因素:相似性(学习材料[2]/目标/过程/情境等)、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定势(双重性)
⑵为迁移而教: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化]、教学程序;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Ⅲ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怎样才能有高分
到书店买考试教材并认真学习,每天坚持学习,看书、练习、自我测评等,把自己变成一个中学生,绝对没有问题
Ⅳ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话题
其主要内容是:
一、教师的特征。教育心理学首先就要了解教育过程的执行者。教师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教学过程会产生什么影响。不管你是否意识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观念和方法,有些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因而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有些老师则认为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张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另外,研究还发现,教师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教学过程,严厉的老师更倾向于采用传统教学法,课堂气氛也不很活跃,而民主活泼的老师则更愿意采用新式教学法,更愿意多作尝试,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在老师目前也能够更自由的表现自己。
二、学生的特点。而作为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读书哲学”,有的孩子坚信学习靠积累,坚信“笨鸟先飞早入林”,相信一份汗水自然会有一份收获;而有些孩子则坚信“聪明有种”,天生愚笨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越勤越显其拙”,因而根本不愿意多下功夫,还看不惯别人下苦功。持这两种不同观念的孩子在学习上可就不一样了,对于自己学得好,有成绩的科目,可能还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一遇到难度大,学不好,不感兴趣的科目,前者可能还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下去,后者则可能很快就放弃了,结果当然也会很不一样。教育上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提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才能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因此,教育心理学还必须了解教育过程的另一半参与者
三、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方法对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有什么影响,以及教师如何与教学方法进行匹配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等,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物理、化学等操作性强的科目可能很有用,但对于历史、语文等科目却可能没什么效果。对同一门学科,不同的内容来说,同一种教学方法的作用也可能相差很远。例如,话剧文章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等,而古诗、文言文却很难采取这种教学方法。同样,不同的教师也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活泼的老师能够和学生达成一片,采用活动教学法时更自如;而严厉的不苟言笑的老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有些学生喜欢自己发现问题,因而探索性的方法更适合这些学生,而对于那些不爱动脑筋,喜欢老师告诉自己方法,以便按部就班的执行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就不合适了。
Ⅳ 教育心理学的考点重点有哪些
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绪论
考试内容:
教育学的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主要的研究教育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考核要求:
(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德国著名哲学家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被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验教育学”的代表是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美国哲学家杜威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他在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著名观点;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930年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1956年,美国教育家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1975年,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
(2)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Ⅵ 教育心理学都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心理学本身就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如果真的要包括哪些课程的话,一般包括了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学者三个主要的课程。
心理学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共六门课程。
理论方面有三门课,以普通心理学为主,以教育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为辅。
实验方面有三门课,以实验心理学为主,以心理测量学和心理统计学为辅。
这六门课程是心理学的基础入门课程,考研心理学的初试就是考这六门课。
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最重要的两门基础课。
其他的心理学进阶课程如认知心理学和西方心理学史、社会心理学等都是对心理学课程的扩展和深入。有些心理学分支课程主要是针对不同领域里的心理学研究所安排的,比如: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性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等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