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育心理学认为,构成课堂教学气氛有三方面因素:教师的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状态,以及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如果能够抓住青少年儿童具有好奇、好问探究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有效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师生双方都处于紧张而又轻松的愉快情境之中。如果老师无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考虑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求知欲,那么就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思维积极性。
B. 结合心理学知识如何在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由于感觉器官的容量有限,回心理活动不能指向所答有的对象,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
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是因为其注意的目标和指向不在老师的教学范围内,老师的教学刺激低于他的选择对象(新颖性和强度不够),所以,才会出现学生注意力的分散。人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在最初的20分钟最为集中,后20分钟就有可能出现注意力的分散,40分钟以后人的注意力就会大大的降低。每一节课都会选择40分钟,这是根据人的心理注意力而设定的。
正因如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开课的前20分钟,多灌输要点和枯燥无味的知识点,后20分钟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多使用案例、故事、实践、提问、互动等方法,吸引学生参与理解学习的过程当中去。对于个别分散注意力或影响其他孩子学习的学生,不要公开提出批评或指责(这样会转移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应该走到他的面前悄悄给予暗示,即可。
C. 学习心理学的心得
请参照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二)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二)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D. 教学心理学中影响课堂气氛有哪三个三个因素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研究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还取决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里指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种精神环境就是指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的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用一定的心理、行为指标来衡量。如果我们以秩序、参与、交流三个指标为依据,就会把课堂气氛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消极的课堂气氛,对抗的课堂气氛。
积极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课堂气氛。它主要表现为以下明显特征:师生双方有饱满的热情,教与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课堂活动井然有序;学生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师生间住处情感交流充分,学生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师生共同洋溢着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
总之,积极的课堂气氛,其主要标志是严肃认真、宽与严、热与冷、张与弛的有机统一。这种课堂气氛使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对抗的课堂气氛是一种失控的混乱的课堂气氛。这种课堂气氛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紧张,大部分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师驾驭课堂态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讨厌上课,注意力分散,各行其是,课堂秩序一片混乱;使得正常的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与学的任务常常不能完成;师生都把教与学视为一种精神负担。
E. 课堂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详细
课堂上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是声音。 你应该分析一下自 己的声音音调, 这个很关键的。 第二是习惯, 其实学生也是很想集中注意力听课的, 只是经常会分心, 所以告诉学生有一个秘诀就是看着老师的嘴巴。 培养他们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确实 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三是备课, 备课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反应, 适当加入一些故事或者题外话引导他们的注意力。 有趣生动而又不紧张,学生欢迎你了,自然容易听你的话。 第四是提问, 问题不要太难, 最好是那种学生肯定会的, 免得课堂太紧张, 但是毕竟是提问, 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在那个问题上的, 所以问题不必太复杂, 显而易见的重复让学生在那一刻集中注意力在那个知识点上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不但被提问的学生肯定记住了 , 其他学生也会因为暂时的紧张而牢牢记住那个知识点的。个人以学生的角度认为的!
F.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提高课堂效率
仅做参考:
一、认识学生特征
(1)感知方式
学生通过“视、听、动”来感知外界事物。教师布置作业的作业方式不同。其一,教师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看作业。尽管学生看着作业,却什么也没看见,视而不见。其二,教师讲明作业,尽管学生听着,却跟没听见一样,听而不闻。其三,有些学生的活动能力很强。某位学生在国内考英语四级,怎么考考不过关。可是到了国外,她在语言交流方面一点都不受阻碍。为什么国外课堂教学中学具非常丰富?就是考虑到学生感知方式不同,找到他们擅长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学习。
(2)知觉风格
场依存的学生与场独立的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不同。场依存的人依赖于场,适合学习人文社会类学科,适合用情境教学法。场独立的人有主观独立的判断思维,适合学习理工科,适合用集中学习法。因此,无论是讲授法,还是发现法教学都应该因人而异、因环境而异、因学习内容而异。
(3)理性水平
教育匹配模式:如果学生的理性水平低,则采用严密的结构组织教学;
如果学生的理性水平高,则采用松散的结构组织教学。
(4)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分为冲动型和沉思型。学生回答问题时,有很多学生会很冲动,立刻举手回答,却说不出答案。而有些沉思型学生,即使知道了答案,仍默默地坐着,不举手回答。教师应该研究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做针对性指导。或者让那些沉思型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给冲动型学生听。
(5)多元智能
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
(6)时代特征
12年前。我开了个精彩的主题班会:“有个孩子到饭店,用父母的血汗钱点了一大桌子菜,可他守着不吃不喝。服务员劝,父母劝,谁劝也不吃!饿着肚子离去。请评议。”
“傻瓜———”学生们哄笑。
我不动声色:“这孩子买了车票,却不上车,跟着跑。”
“傻瓜———”学生们大笑。
我也笑了:“他买了新衣,撕得一条条扔掉。”
“傻瓜———”学生大乐。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我做出沉痛状:“有个孩子,将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交了学费,买来书本,却整天胡打乱闹,不好好学习,浪费时间。”
“傻———瓜!”同学们回答得很沉重。
我脸上“苦大仇深”,心里却乐开了花。
6年前。我踌躇满志地将这个主题班会搬进了三年级四班。“有个孩子点了一桌子菜,可守着不吃。请评议。”
“减肥呗———”学生们不感兴趣。
我扶扶眼镜:“他买了车票,却不上车。”
“锻炼呗———”懒洋洋地回答。
我勉强笑笑,“买了新装,撕得一条条扔掉。”
“烦呗———”有气无力的回答。
我不再迂回,直奔主题:“交了学费,买来书本,不好好学习,整天胡打乱闹。请评议。”
“¥^&*”似是而非的回答。
“什么意思?”我指名经常不交作业的张朋作答。
“可能想当大款,或歌手,嘿嘿。”张朋挠着头皮……
今天我怀着异样的心情,在三年级六班开了这个班会。“有个孩子点了一桌子菜,可守着不吃不喝,饿着肚子离开。”
“派儿———”学生们兴奋起来。
我扶扶眼镜:“买了车票,却不上车,跟着跑。”
“帅呆———”学生们手舞足蹈。
“买了名牌服装,撕得一条条扔掉。”
“哇噻———酷毙啦!”学生拍桌子擂杌子。
我直接点题:“交了学费,买来书本,却整天胡打乱闹,不好好学习。”
“耶———新新人类!”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的眼镜跌了下来。
不同时代的三次班会,学生的表现却截然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再跟着教师设定的路线向前走,而是有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要有洞悉新的契机,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引领他们前进。(教师可以问问自己班里的学生,听听他们是如何回答的。)
二、更新教师自我
(1)转变教师角色
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仅要把知识简单转达给学生,更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
问题的解决者——问题解决顾问:教师怎样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学生明白问题在哪里出错了。而后,启发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最后,教师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教学中的演员——教学中的导演:常态课或公开课,教师不能充当演员的角色,一切按照安排好课堂教学步骤教学。这样,恰恰忽略学生自主性发展规律。课堂上,常常出现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教师应该适当地助长这些真相的发展,而不是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2)提升教学水平
尝试式教学水平:知道“教什么”,但不知道“怎么教”。
因循式教学水平:知道“教什么”,也知道“怎么教”,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
策略式教学水平:知道“教什么”,也知道“怎么教”,更知道“如何有效地教”。
(2)增强自身魅力
威信效应(名人效应)
好感效应:做麻辣(魅力)老师——重塑教师形象:幽默、和蔼,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兴趣广泛,装扮时尚,热爱生活,懂得网语,QQ感动学生的老师。
三、改进教学策略
(1)教学刺激符合选择性注意(感知)规律
符合感知规律:强度率(感觉阙限),差异率(姓名、颜色等不易太复杂),活动率(课件、图标活动避免过度),组合率(视觉或听觉上容易混淆的不易放在一起)
(2)教学内容结构化与综合化
结构化:如:“钊”、“楠”等字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组很多词。
综合化:不断分化与综合贯通。学会分类并组合所学的知识。
(3)教学策略的优化
一心多用,注意分配
声情并茂:语音、语调、表情、肢体语言等。
愉快教学:内啡呔、多巴胺、血清素。
策略指导:缩略法、谐音法、图像法、反思法。
谭教授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自然、幽默、风趣的讲座让我对枯燥乏味的教育心理学重新燃起了火花。作为一线教师,认识不同学生的特征,更新教师自身的魅力,改进教学策略,对于课堂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要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进行教学。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结合理论不断改进。
G. 心理学知识如何在课堂上作用
学以致用,多观察老师同学们,看看他们的动作,表情,猜猜他们想什么,有什么心理活动,结合知识,应该怎么解决。
H. 如何用心理学分析课堂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调皮捣蛋"
我经常听到家长或者是教师的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怎么就那么“调皮捣蛋”不让人省心呢?孩子调皮捣蛋好不好,要不要管,现在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还不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第三种,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好胜、好奇,什么都想弄个明白,什么都想试一试,特别愿意干些别人没干过的事来表现一下自己,越是明令不许动的东西,他们的好奇心就会猛增,想来想去,还是非动不可,一动就会捅娄子,会做出成年人认为调皮捣蛋的事情来。其实,关键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髌さ返啊@绾⒆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毁”了玩具,有的老师视为一种探索精神,有的老师视为“败家子”;上课接“乱插嘴”,有的老师视为违反纪律,有的老师视为一种积极思维的创新精神;在操场多玩一会儿,有的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是批评、训斥,甚至通知家长帮助教育,常常被认为是“后进生”。有的老师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应给予鼓励,他们毕竟是孩子,缺乏生活经验,做事掌握不好分寸,因此,对待他们的调皮捣蛋应正确评价和积极引导,极力培植他们创新精神的幼芽茁壮成长,我们可以重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 )、 教师应多让“调皮幼儿”交往,并适当给予这些幼儿交往技能方面的指导。
调皮的孩子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强,他们希望通过与别人的交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但本身采取的方法不妥当,所以,容易让别人误认为是“调皮”。其实,若教师能够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调皮”现象了。况且,通过交往也有助于他们从别人身上学到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久而久之,也能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应适当教给“调皮幼儿”一些交往技能,如:再游戏活动中教幼儿学会谦让、互助等。
(二)、多给“调皮幼儿”表现的机会。
由于怕“调皮幼儿”闹事,所以很多活动中,教师都会尽量减少他们参与的次数。这样,那些孩子施展才能的机会就减少了,让人觉得似乎除了调皮捣蛋之外,他们什么事都作不成功。其实许多“调皮幼儿”都是极其聪明的,有的还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若教师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他们就会通过捣蛋、打闹这些不良的行为来“宣泄”,因此也就显得更加调皮了。
(三)、发现、利用“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调皮幼儿”当然也不例外。只要教师以平静的心态,平等的眼光看待这些“调皮幼儿”,就能发现他们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从调查表中也可以看出,有56.15%的“调皮幼儿”在幼儿园常回答问题,76.92%的“调皮幼儿”在家里常向家长提问。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调皮幼儿”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针对不同的“调皮幼儿”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才是教育“调皮幼儿”的重要对策。如对“活动量大,自制力差”的幼儿,除了满足其正常的要求外,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担任一定的角色,以角色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他们;对于霸道的幼儿,则可运用榜样和说服诱导的方法,着重对他们进行礼让教育;对于淘气的幼儿,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因为他们往往是觉得好玩而为之。
I. 有没有适合上课做的心理学实验是心理课中的实验。
在正常情况下需要做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编程,但如果对高考的目的,熟悉实验心理学的书(专指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研究目的,实验的基础上,因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