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大“四大名嘴”除了周孝正、金正昆以外,其余两位是谁
其余两位是徐之明和胡邓。
人大“四大名嘴”:
1、金正昆:主要从事外交学、传播学、礼仪学与公共关系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外交学》、《现代外交学概论》等。
2、周孝正:讲授“当今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和“人口社会学”等课程。进行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3、徐之明: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历史、苏联政治、俄罗斯现状及政治学、先后讲授苏联政治、独联体研究、大国的兴亡以及苏联政治领袖研究等课程。
4、胡邓:主要研究大学生情感与心理,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1)周孝正爆笑社会学扩展阅读
金正昆励志名言:
1、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2、要成功,需要跟成功者在一起。
3、每一分私下的努力,都会有倍增的回收,在公众面前被表扬出来。
4、要成功,不要与马赛跑,要骑在马上,马上成功。
5、要跟成功者有同样的结果,就必须采取同样的行动。
6、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不断地重复做。
7、成功者不是比你聪明,只是在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的行动。
8、成功者,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情。
9、只有全力以赴,梦想才能起飞。
10、领导力不是训练人,是选对人。
11、一定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12、你所选择的朋友,决定你的命运。
13、一定要做梦想板,把梦想板贴在右上方。
14、坚持错误的想法,只能得到错误的结果。
15、借力使力少费力。
16、时间管理就是懂得学习成功者的经验。
17、静坐的好处:1,消除负能量 2,吸收正能量。
18、我很乐意接受更多的财富和更大的成就。
19、假如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我即将得到更好的。
20、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Ⅱ 一道社会学概论的论述题,急~~~
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
构成要素
主要指构成社会问题的基本成分或单元。对于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社会学家有不同的看法。美国社会学家R.C.富勒认为,社会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前者表现为威胁社会安全的一种或数种情况;后者表现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这种危害,并有组织起来加以解决的愿望。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也认为,社会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共同生活发生了障碍,一是社会进步发生了障碍。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社会问题涉及的人数,或为社会全体成员,或为社会部分成员。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社会学家C.W.米尔斯区分了个人麻烦和公共问题两个方面。他认为,在社会上流行一时,同时又使个人深感其害的问题不一定就是社会问题。只有超出个人特殊生活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制度或历史有关的,威胁社会多数成员价值观、利益或生存条件的公共问题,才具备形成社会问题的条件。
60年代以来,社会学家越来越重视社会问题构成要素的分析。R.K.默顿提出了一种两维分析方法,认为一方面社会问题从类型角度应有社会解组和离轨行为之分;另一方面社会问题应有潜在性和外显性两种特性。与此同时,有些社会学家强调社会问题的破坏性,认为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应包括问题的社会性、紊乱性和破坏性。即社会问题必然是社会共同具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和功能失调、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发生紊乱,并直接造成社会日常生活的破坏。
中国社会学家大多从4个方面来考察社会问题的构成。有的学者认为,判定一种社会现象是否为社会问题,应从以下 4个方面来考察:①发生的情境;②价值、规范和利益几个方面的失调或破坏;③并非由个人或少数人引起或所能负责的;④必须有多数人或整个社会采取行动加以改进。另一些学者认为,社会问题的构成应考虑它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问题的性质和社会后果等4个方面。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下述4种要素构成: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的情况;②这种情况必定影响许多人;③这种失调情况必须引起许多人的注意;④必须通过集体行动予以解决。
社会问题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普遍性、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4个方面。普遍性,指社会问题自始至终存在于每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变异性,指社会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或社会,表现各不相同,各具特性;复合性,指社会问题在产生原因、存在方式或表现形式以及后果等方面的复杂的性质,即社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常常是几种社会问题同时并存,并引起一系列破坏性的社会后果;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时间规律性。通常说,社会问题总的时间进程及其阶段性,是周期性的两个基本含义。社会学家则特别强调周期性中潜伏性和反复性的特征。
当代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在各时代反映的内容各不相同,在当代,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是:人口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劳动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和老龄问题。
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虽然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但其实质主要表现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失调,人口增长超过经济增长而出现人口过剩。以中国为例,当前社会生活和发展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无一不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巨大的人口压力相联系。首先,人口压力使社会在提供现有人口生活条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突出表现为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粮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其次,人口压力造成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降低等。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它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预测未来社会问题的主要矛盾将集中到生态环境上。如不及早解决,它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是全球性的、毁灭性的破坏。
劳动就业问题源于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比例关系失调。这种失调在不同社会、不同地区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作为社会问题主要指人口过剩及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造成劳动人口失业或待业现象。中国的劳动就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不充分;还存在现有从业人员冗员严重、劳动生产率低下、就业及待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就业问题的社会后果,一方面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诱发社会动荡及社会犯罪;另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威胁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近30年来,世界各国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突出特点是:犯罪次数增多、犯罪年龄提前、蔓延广泛、手段残忍、团伙作案突出、反复性增强、改造难度加大。
老龄问题又称人口老龄化问题,一般指人口中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从而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问题。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项重大社会问题。目前在发达国家较为突出,不发达国家则被高出生率造成的人口年轻化掩盖了这一现象。从人口年龄构成上看,中国将在20世纪末、下世纪初进入老年型社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老年人口总数都将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一系列影响和问题,它要求对社会生产、消费、分配、投资、社会保障及福利、城乡规划等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较早开始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他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把社会问题理解为劳工问题。许多人都对劳资关系、阶级矛盾、分配关系、就业、工会、罢工、劳工住宅及妇女就业等开展过广泛研究。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较为宽泛。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要有一种适合、平衡和规律,才能使社会关系协调,才有社会运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如果一旦失去适合、平衡和规律,就会出现社会问题。早期美国社会学家大多将社会问题的起因归结为社会变迁时发生的社会失调。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认为,社会变迁时快时慢,这一快一慢之间往往出现文化失调,社会问题即产生于文化失调。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富勒提出,多数人认为偏离他们持有的某些社会规范的社会状况即为社会问题。40年代中后期,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归纳了当时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种种解释,认为对社会问题下定义可以有 4种角度:①奥格本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失调的角度。②认为社会问题并无特殊内容,无论什么社会情况,只要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的注意,并需要社会集体采取行动以求调整和补救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③社会心理学派认为,社会问题不仅是一种见得到的现象,更主要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判断。④富勒等人提出的社会问题的主客观标准。其中,客观标准就是说它是可以确认的,其存在具有数量上的可验证情境;主观标准指人们认识到某种社会问题对其价值观造成威胁的情形。孙本文在总结归纳社会问题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他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全体或一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等人总结了40年代以来的社会问题研究,提出社会问题应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社会期望或愿望的事物安排的中断;社会规定的正当东西的破坏;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的脱节。依据这种理解,他们认为社会问题有社会解组和离轨行为两种类型。
还有贫富差距也是社会问题啊,我可是学经济学的哦
Ⅲ 著名社会学家当代名录
中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有:吴文藻,雷洁琼,陆学艺,郑也夫,王竹森,周孝正,李银河等。
Ⅳ 中国教社会学的教授
中国人大周孝正
Ⅳ 国内著名的社会学家有哪些人,每个人的介绍!不要那些已经进历史的人物,谢谢!
中国有名的社会学家:郑也夫、李银河、陆学艺、马戎、胡庆钧等。
1、郑也夫
郑也夫,中国著名社会学专家。1950年8月生于北京,男性,汉族,群众,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是中国开放以后最早研究中国知识分子问题的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以其独特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中阴冷的地带,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观察和分析中国当下处境中的真实问题。
5、胡庆钧
胡庆钧,1918年年底出生在湖南宁乡县仙凤乡邱家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有影响力的著作有于1983年写成40万字的《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形态》一书。又经10余年的不懈努力,胡庆钧担任主编的《早期奴隶制社会比较研究》终于在1996年出版,全书85万字,其中他执笔64万字。
(5)周孝正爆笑社会学扩展阅读
社会学家是一种观察和分析社会的方式,他是一个研究者,进行一些研究来理解并解释他所生存的这个社会,或其他社会。这要求他进行多年的社会学研究
Ⅵ 怎样学习社会学这门课程
社会学如何入门
我把社会学学习的过程区分成五个环节:印象、概念、体系、实践和深耕。其中谈入门的话题,应该主要聚集于概念、体系和实践这三个环节,但为了叙述地更加清晰,我这里对于这五个环节都会作简短论述。
1
一、印象。印象是建立好感和兴趣的过程,也是你学习社会学的前提。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截止目前,中国大部分搞社会学研究的和学习社会学的是没有这个过程的,因为大部分人是被命运“分配”到这个学科,我就是当初高考报法学然后被调剂到社会学这个所谓的二级学科下的。而当下的很多老师也有不少在社会学重建的过程中从其他学科(往往是哲学居多)调过来的。我们的学习就是直接从概念那个环节开始的。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如果是主动自愿想学社会学的,通常都有一个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听过某个讲演或报告、看过某本书,甚至只是因为接触到社会学的人。那么对一个社会学完全陌生的人,如何建立印象,也就如何寻找到你是否有与社会学冥冥之中的那点缘分呢?答案可能是书、人、话。
书包含两种,第一种书是社会学者写出来的通识书本,它们通常是应用专业的社会学知识、但又能用通俗的话语写出来的畅销书。这方面比如郑也夫的书、李银河的书都是代表,通常关注的是社会学的某个领域,但读起来不枯燥,没有枯燥的理论和概念在里面,就是平白叙事。如果可以的话,费孝通的《乡村经济》就更是不错的推荐了。第二种书是拥有社会关怀意识的杂志,这些杂志往往关注较多的社会学话题,底子里有一种深深的社会学底蕴和社会学意识。这里推荐《南风窗》。人也包含两类,一类是学社会学的人,二类是教社会学人的。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你的校友,你的师长。相信我,大部分学过社会学的人,往往都会被社会学的魅力所感染,哪怕他们不认为社会学实用,他们也会被社会学所拥有的分析视角、社会情结所浸润,所以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你们会感受到一个拥有社会学关照过的人的差异。话,指的是那些社会学的大神们所说的话,因为他们不在你的生活圈,所以你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中他们的话来感受。比如周孝正的演讲、李银河的访谈、孙立平的博客等等。
2012年2期《南风窗》,聚焦当时的环境污染
以上所说的实际就是通过这样的印象过程,让你进入社会学的“场”。让你为社会学的学习做好准备,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进入了场,“芝麻开门”就离你不远了。
2
二、概念。概念是你进入社会学的铺门砖。好比你进入了一间房子,你看到的可能是门、窗户、桌子、壁画、家具…这些都是构成这座房子的基础。而社会学的这些概念就是构成社会学大厦的基本元素。要想学好社会学,首先你就要知道、了解这些概念。
了解社会学概念最好的办法不是去阅读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书籍和他们的专业分析,方法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找一本写得比较通俗的社会学概论。不要以为《社会学概念》是很多中国学者的中规中矩之作,但他们往往体系健全,概念简单,所以是弄清楚社会学概念的最佳读本。通常阅读概论我建议三个步骤,第一步阅读中国学者的社会学概论,比如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彭华民杨心恒的《社会学概论》、边燕杰陈皆明的《社会学概论》。当然任何一本体系完整的都可以。第二步阅读国外学者写的不那么厚的社会学概论,这个你到图书馆里去找,一般出版的年份稍早一些,现在市面上不好买,但往往写的非常简单明了,可读性高。第三步阅读国外名家写的大部头的社会学概论了。这里推荐的是波普诺的《社会学》和理查德.谢弗的《社会学与生活》。注意,不推荐吉登斯的《社会学》。
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李强译
步骤很清晰,但往往会反馈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理解。是的,如果对社会学不是很了解,起初读这些内容的确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我觉得针对理解的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反复,二是反思。反复,就是指对内容反复的读,中国古人的读经就是这样的道理,中国还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的内容你反复的读,到了一定程度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思,则是调动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是自己一个人的反思,也可以是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后的反思。
这里另外给视觉控推荐一本小书《视图社会学》,里面全部是用图画的方式,把社会学的主要概念一一画出来。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一年左右吧,你会建立对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认知,知道社会学的一些主要概念以及这门学科在讲什么。
3
三、体系。这是入门的关键环节,你要建立关于社会学学科知识的体系,也就是社会学的知识地图。如果说概念是打基础,那么体系就是稳结构。你要通过阅读和课程把社会学的整体知识框架建立起来,这有利于你对整个社会学全貌的理解。
大的框架,社会学无外乎包括理论、方法和应用。理论就是古典、现代和后现代,方法就是定量和定性,应用就是利用方法建构研究问题的理论。好了,知道这些大的
Ⅶ 我现在是一名本科学生 大二 想考北大社会学研究生 希望推荐书目
建议你参考两份资料,一份是北京大学的培养方案,我前段时间在北京大学官网中看到过,找到社会学专业的培养方案,看看北大的社会学培养目标、专业课、选修课等;一份是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简章,里面也会有参考科目,这也是在北京大学官网中能够找到的,如果你是非社会学专业学生,可以听一听周孝正的讲座视频,在优酷上就有,周孝正是人大的社会学教授,我听过几个讲座视频,感觉非常好,还可以读一读费孝通先生的著作,你才大二可以先研究研究社会学在确定是否报考吧。望采纳。
Ⅷ 著名社会学家
费孝通(1910-2005)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1910年11月,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重视学校教育的家庭,4岁进入母亲创办的蒙养院,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928年,费孝通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0年到北平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1933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系当研究生,1935年通过毕业考试,并取得公费留学资格。在出国前,偕同新婚妻王同惠子前往广西大瑶山进行调查,在调查时迷路,误踏虎阱,腰腿受伤,妻子出外寻求支援,不幸溺水身亡。费孝通伤愈后,回家乡农村休养时,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1936年,费孝通去英国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这篇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
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继续在内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农村、工厂、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社区。出版了调查报告《禄村农田》。
1944年,费孝通访美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Ⅸ 请问大学生读社会学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
国外的社会学非常发达,学习社会学的人很多成为政治家。社会学可以推定价值观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中国现今社会也需要。问题在于现在的大学在社会领域的水平如何,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有独立的思维与自由的环境,对世俗的趋同或简单的趋炎附势是出不了真正的社会学家的。有兴趣可以看看周孝正教授的一些视频,也许会有帮助。
Ⅹ 【高考】社会学到底是学什么
就是很宽泛的,但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挺好的,很有意思。不过就业可能没那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