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心理学机动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学机动

发布时间: 2021-03-22 01:23:18

㈠ 我在六个月前被诊断为惊恐障碍焦虑症,曾经有想学心理学来做自我调整,请看下面。

医者不自医,即便是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是有督导的。如果想缓解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接触一些比较轻松的事物,比如说轻音乐,有氧运动等等。

㈡ 有没有关于哲学或者心理学的动漫或者电影 介绍几部

在这个心理学统治抄的世界里,其实我们处处都会看到心理学的影子,比如说以前的动画《圣斗士》,里面的一些拳法,就是很讲究“道”的,也就是讲究哲学的思考和哲学的方法的运用。
关于心理学的电影,就更多了。《A面B面》从哲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世界物质的正反两方面。至于说《心灵捕手》,就在一定程度上告诉了我们如何在临床进行真正的心理咨询。《变态者电影指南》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一些电影中的潜意识的隐喻。呵呵。
好的,回答请采纳,也请您在有其它问题时联系我。谢谢。

㈢ 用心理学来分析自我

自我评估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
自我评价是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本身前提、素质、才干等各方面情形的一种断定。大学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切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涯中的学习效力、职业抉择和事业奋斗中的自信念。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赞助咱们作出正确的奋斗方向的条件。在实践的鉴别中,大航海时代4威力加强版,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机动些。
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个别能够通过两种渠道:直接的自我评价跟间接的自我评估,魔兽秘籍大全。
人的常识、能力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况的,须要人们一直地发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喜好爱好、思维方法的特色、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构造、献身精力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和测试,将为你作出迷信的自我评价供给有利的辅助。
间接的自我评价法,是指通过与他人行动的对比及情况的对照,发现自我熟悉的错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次跟一位友人聊天,这是一些人不能对自己作出正确的自我评价的起因之一。当事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别人比拟较的方式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结果比较的办法辨别一下。
其次,是用本人在不同范畴的实际中(如对各个科目标学习)获得的不同成就相比拟,以发明自己的长处,断定斗争的目的。
对女大学生来说,她们在自我评价的标题上常常会存在两重性,一方面好空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程勾勒得残暴多彩;另一方面又时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才能,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大的。
进行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熟习到自己的天然条件,包含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感情特点、爱好偏向、知识水准、专业专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情类型等作为参考。
“生成我材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短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高明的组织才能;有的人兴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擅长工艺;有的人可能不会琴棋书画,但热爱大做作,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者记不住良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听的歌喉,善于文艺。

㈣ 机动能力什么意思

机动能力,即实施机动作战的能力,主要有机动的规模、速度、手段三方面。


  • 机动:

    军队为争取主动或为形成较敌有利的态势,有组织地移动兵力和转移火力的行动。按性质、任务和规模分为战略机动、战役机动和战术机动。按空间分为地面机动、空中机动和水上(下)机动。按内容分为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兵力机动有翼侧机动、沿正面机动、由后向前的机动和由前向后的机动。 突击 、 包围 、迂回、退却 等都是兵力机动的样式。火力机动,一般是通过改变射击方向或射击距离完成的。适时而灵活地实施机动,是歼灭敌人、取得作战胜利的极为重要的条件。

    因作战目的和情况的不同,机动的时机、规模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诸如进攻时,为了合围敌人,增强突击力量,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或追歼逃敌,都须适时实施机动。防御时,为了加强受威胁方向的力量, 封闭突破口 或实施反击等,也须实施机动。机动时,应切实掌握有利时机,行动力求隐蔽、迅速,出敌不意,采取措施限制和破坏敌之 反机动 ,周密组织 协同动作
    和可靠的地面与空中掩护以及其他保障。

    机动制胜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就得到运用。《孙子·势篇》中提出的“以正合、以奇胜”的用兵原则,就含有机动的思想。古代战争中的机动,是随着车战、步战、骑战的逐步发展而形成的。那时的机动是在 战场 上采取变换各种阵法,近距离的移动和迂回、包围等手段进行的。17世纪以后,随着 步兵 、 骑兵 和 炮兵 联合作战的出现,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的内容和手段也随之有所变化。20世纪,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来,由于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机动的规模、手段和速度等又有了巨大的发展。它不仅在地面,而且在空中和海上都被广泛运用,成为一种重要的、常见的作战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常常以出敌不意的机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四渡赤水 ,以高度灵活的机动行动,摆脱了国民党军队重兵的围追堵截。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性机动,打乱了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战略部署(见 进军大别山 )。

    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战争中,军队机动能力将进一步提高,机动的规模、速度、手段等将有更大的变化,机动与反机动的斗争也将更加复杂和激烈。

㈤ 考驾校教练证要具备哪些条件

一、理论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具有2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者汽车及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常用伤员急救等安全驾驶知识,了解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了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教学知识,具备编写教案、规范讲解的授课能力。

二、驾驶操作教练员

1、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符合安全驾驶经历和相应车型驾驶经历的要求;

2、年龄不超过60周岁;

3、具有汽车及相关专业中专或者高中以上学历;

4、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驾驶理论、机动车构造、交通安全心理学和应急驾驶的基本知识,熟悉车辆维护和常见故障诊断、车辆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具备驾驶要领讲解、驾驶动作示范、指导驾驶的教学能力。

(5)心理学机动扩展阅读

一、根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规定,教学人员分为以下几类:

1、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理论教练员证。

2、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实际操作教练员证。

3、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证。

4、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培训教练员证。

二、根据《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有关规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有下列不具备安全条件情形之一的,由发证机关吊销其从业资格证件:

1、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有关机动车驾驶和相关从业要求且没有主动申请注销从业资格的。

2、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且负主要责任的。

3、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立即采取消除措施,继续作业的。

被吊销的从业资格证件应当由发证机关公告作废并登记归档。

㈥ 心理学,现实里的梦里与现实的人.

种种理论说的都很玄,我说说自己这些年做梦的感觉和经验。我们每个人都做梦,每天醒来都会记得很多梦,也会忘记更多的梦,但无论什么样的梦,在醒来以后都会发现在梦里的经历和场景其实都很假,或者是很荒诞,比如梦里大多没有颜色,有时死去的人也会在梦里出现等等。但做梦的时候我们几乎不太可能意识到这些不合理,更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偶尔可能我们自己会发现自己在梦中,我曾经有过多次这种经历,用下面引用的书来说有点“清明之梦”的意思,但也仅限于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具体的思维、感知依然是不灵活的,我记得最近一次我在梦里发现家里进来坏人,为了醒来我甚至用匕首扎了自己的肚子。醒来回忆梦境,会发现梦里依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只有清醒才会发现。
那究竟梦里的经历和清醒时候的判断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像你说的现实与梦混合为一体的时候,如何用心理学解释当时似醒非醒的状态?明明能意识到一些现实,但却同时又类似有做梦的特征?
我的想法是:做梦也好,半梦半醒也罢,其实当时的意识状态是处于类似于催眠的状态,就是意识的注意力被限制在某个狭窄的方面。具体说我们现实清醒的时候随时随地都接触着海量的信息,但所有耳闻目睹、所感所想的信息并不是全部被意识到,而是经过筛选,这就是注意。就像战争中拼死战斗以后可能才会发现自己受伤了,这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后忽略了某些疼痛。就像在催眠中,被催眠者虽然清醒,也能看到听到周围的一切,可他的注意力被限制了,身边的一切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是没听到,没看到,而是不被注意力所察觉。具体说到做梦,我们做梦的时候大脑只有局部细胞活跃起来,因此我们会感觉到种种梦境,但更多的脑细胞依然在沉睡,我们的感觉通道很多是关闭的,所以梦中我们往往看不到颜色,看不到与梦中情节无关的其他景象,但却一点也意识不到这种“看不到”是不正常的。
半睡半醒也是这样,有时候人特别劳累,精神恍惚的时候,迷迷糊糊无法入睡时候,可能也会出现这种感受,会觉得自己似乎看到、听到某些虚幻的东西,就像做梦。但这时毕竟我们还没有真正睡着,许多感觉通道还没有完全关闭,而这时候大脑中尚未沉睡的脑细胞要远远多于睡眠时刻,所以很容易意识到自己虚幻的感觉中的不合理之处。
我的总结是:梦和被催眠、半梦半醒这三种状态中的感知判断是有类似之处的,都是听、看、触、嗅、味、思、疑等各种感觉、知觉、逻辑判断等通道大多被关闭,只有个别的脑细胞活跃起来,所以在梦中会感觉到各种不同的经历体验,偶尔会察觉自己在做梦,但只有完全醒来,才能依赖清醒时刻的理智发现梦中的不合理之处。

㈦ 教育学心理学是机考还是笔试啊是60分过吗

笔试,120分的题,一般都是70到75分过,这个每年分数线不一样

㈧ 心理学如何正确面对恋爱中的挫折,冲突

第一,沉着冷静,不慌不怒。

第二,增强自信,提高勇气。

第三,审时度势,迂回取胜。所谓迂回取胜,即目标不变,方法变了。

第四,再接再厉,锲而不舍。当你遇到挫折时,要勇往直前。你的既定目标不变,努力的程度加倍。

第五,移花接木,灵活机动。倘若原来太高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可用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替代,这也是一种适应的方式。

第六,寻找原因,理清思路。当你受挫时,先静下心来把可能产生的原因寻找出来,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七,情绪转移,寻求升华。可以通过自己喜爱的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方式,使情绪得以调适,情感得以升华。

第八,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措施,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第九,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咨询。当人们遭遇到挫折不知所措时,不妨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医生会对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循循善诱,使你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第十,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快乐的良方。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面对挫折能够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的心境,是彻悟人生的大度。一个人要想保持健康的心境,就需要升华精神,修炼道德,积蓄能量,风趣乐观。正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㈨ 结合自身的个性心理,从机动车驾驶者和行人两个角度谈谈如何防范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1.出行前(后)的有效避险知识

行车前,要认真做好车辆的检查工作,特别是对轮胎、转向、制动、灯光、安全带等的检查。

轮胎--气压与泄漏,防范行驶中突然爆胎而酿成翻车、跑偏等意外车祸。

转向--零部件情况,防范行驶中机构因振动松脱而酿成转向失控最终导致伤亡。

制动--管路零部件,防范行驶中漏气、漏油等而酿成追尾、跑偏直至重大车祸。

车灯--有无损坏等,防范行驶中无法明确自车的行进目标而极易酿成追尾、刮擦等险情。

装备--有无遗忘等,防范行驶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险情时自救,如着火用的灭火器、备胎、破窗小锤等。

装载--有无超载超限、超员等,始终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最大的“天敌”,防范行驶途中出现刹车失灵、轴承端裂、压塌公路桥梁等情况出现。

作为驾驶员,对以上项目的检查,并非要求我们每位驾驶员都会去做,但必须懂得这些项目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须学会留意自车状况,发现隐患所在。例如,最易被忽视的“轮胎检查”,恰恰是重中之重、生命攸关的项目,平时一定要学会注意到在正常状态下,轮胎与地面接触时是如何形状,偶然发现轮胎有些变形了,就应马上意识到,轮胎是不是被扎了?气压是否不足了?等等,发现问题,自己又无法解决时,应当及时到维修企业进行检查和修理。

起动车辆前,驾驶员首先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可谓驾驶员的“生命带”,正确使用安全带,在发生正面撞车时,死亡率可减少57%,侧面撞车时可减少44%,翻车时可减少80%。安全驾驶首先从系好安全带做起。

2.行车中的有效避险知识

行车中的事故防范比起出行前(后)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当前,公路历程不断延伸、交通量与日剧增、交通行为千差万别,如何在行车中有效防范意外事故,需要驾驶员特别强化和提高预见性驾驶、应急驾驶和特殊环境驾驶三方面的能力。

(一)预见性驾驶

许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对险情确认迟缓或判断失误所致。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预测在什么的场合会有怎样的险情,对于安全驾驶非常重要。

学会判断--不要因错误判断或盲目自信导致事故;及时确认--对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确认;有效操作--根据险情的程度,理智的采取相应驾驶操作。

预见可能发生的行车危险

可能的危险信号
应预测到的危险

看得见的危险
前方有玩耍、上学或放学的儿童 跑到行车道上、突然改变奔跑方向
前方车辆要在道路右侧停车 行人抢行跑上主路的危险、开车门的危险
在优先道路上行驶时,有车辆从左(右)交叉路口行驶 从自己车辆前面横穿的危险
看不见的危险
前方有停放的车辆 行人会从停止车辆前面突然跑出的危险
对面有大型汽车左转时 车辆会从大车背后驶来的危险
行驶在交叉路口前,从右后方有摩托车驶来 刮倒摩托车的危险

(二)应急驾驶

很多交通事故往往是因为一些突然情况所致,比如:爆胎、转向失控、制动失灵、火灾、碰撞、天灾(地震、发大水等)。驾驶员一旦遇上这些紧急情况,一定要采取必要的应急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或化解事故带来的损失和伤亡。

行驶中的应急情况

造成的因素
应急驾驶措施

轮胎漏气
气门心漏气、车轮被扎 1、紧握转向盘,慢慢制动减速,极力控制方向,驶离行车道;2、不要采取紧急制动,避免翻车或他车追尾
轮胎爆裂
超载、气压不足(轮胎侧壁弯曲折断)、气压过高、锐利物伤及、过度磨损等而导致车辆在持续高速行驶中,其薄弱部位突然破裂 1、后轮爆胎时,车轮摇摆,但不会失控,只要双手握紧转向盘,车辆还能保持直线行驶;2、前轮爆胎时,危险较大,但一定要极力控制转向盘,迅速抢挂低档
转向失控
方向柱等零部件松动、脱落等故障 1、若能保持直线行驶状态时,切勿紧急制动;2、手要轻捏制动握把;3、若车辆偏离直行方向时,应果断制动
制动失灵
制动鼓、回位弹簧、制动摩擦片等故障 1、握紧转向盘,抢挂低档;2、避让障碍物,避让中要掌握“先避人,后避物”的原则

(三)特殊环境驾驶

在恶劣条件下驾驶,行车视线受阻,道路状况变差,往往出现平时道路上从未出现过的、不可预见的异常情况。为了确保在各种恶劣条件下安全行车,驾驶员应对下列各种恶劣条件下的驾驶予以充分了解。

雨天驾驶:车辆在潮湿的路面上行驶时,车轮的附着力随车速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很容易发生“水滑”现象,因此,驾驶员不能急踩制动踏板或猛打转向盘。

雾天驾驶:雾天能见度降低,视野变窄,视线模糊。要防范行驶中行过晚发现前方交通状况(行人、慢行车、故障车、事故车、凹坑等),并防范其他驾驶员未发现自车而导致事故,因此,必须及时开启防雾灯、减速,并保持安全车距。

冰雪路驾驶:融雪在零度以下时凝结成薄冰,路面极滑。要防范行驶中因紧急制动而侧滑、与其他车辆发生接触等,必须降低车速、加大安全距离缓慢行车。

泥泞路驾驶:因路面松软粘稠,行驶阻力大。要防范行驶中车辆侧滑而引发交通车祸,驾驶员必须停车察看、控制车速,并掌握匀速一次性通过等技能。

涉水驾驶:因水流作用,路桥可能受到损坏,此时事故隐患极大。要防范因冒险涉水行驶而酿成重大车祸,驾驶员必须预先对险情调查,并掌握一定的涉水驾驶要领。

山路驾驶:因山区道路地形复杂,路面崎岖不平、坡陡弯急和气候变化无常,比较平路驾驶,其驾驶特点与危险性均非同一般。要防范山路行驶中的不测,驾驶员必须充分做好进入山区道路前的准备(物品、车检、气候调查、路线、休息),进入山区道路要注意主动避让、适时鸣喇叭,以取保山路行车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一直以来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建设日益强盛、人均收入逐年增高、全国道路通车里程逐渐增长、特别是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机动车拥有量也在逐年递增,而车辆的交通违章和行人交通安全知识的匮乏,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屡屡发生,令人扼腕的同时,也对公安机关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借“蝴蝶效应”就行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危害进行思考的同时,提出几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行人:
一、“蝴蝶效应”的简述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蝴蝶效应”,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广义的“蝴蝶效应”已不限于当初洛伦兹的蝴蝶效应仅对天气预报而言,延伸到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就是指:在整过交通活动中,行人、车辆微小的违法行为,就会导致巨大后果的发生。

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每年,虽然公安交通管理、安监等相关部门都针对行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形式各样的、不计其数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行人也大都具备了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数仍未明显减少。就拿我县今年上半年的死亡事故来说,行人死亡数占交通事故总死亡数的48.57%,在行人死亡数中,50周岁以上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总数的0.59%,18周岁以上50周岁以下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总数的1.76%,18周岁以下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总数的17.65%,且全是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此笔者认为,此类事故源于行人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年龄的原因。就我县发生的死亡事故中,行人死亡的年龄特征主要集中在年龄较大的老人和较小的孩子。老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反应较慢,甚至因身体的器官退化,如:耳背、腿脚不利索等造成避让不及而发生事故。小孩则是由于年龄较小,没有危险意识,不懂交通规则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是不善于运用交通安全知识的原因。老年人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方面的能力较为缓慢,且运用能力也较差;儿童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识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交通安全知识来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也就较弱,年龄在7周岁以下的儿童更是无法灵活运用安全知识来保护自己,再小一些的孩子在危险来临时也许还没有意识到。

三是监护不力的原因。老年人在出行时,家属一般都没有专门陪同,即使一同外出,都未在意老人在参与交通活动时,由于年老体弱且在思维方面、身体反应方面较慢,由此存在的安全隐患未引起足够重视。小孩由于活泼好动,但危险意识较差甚至没有危险意识,家长轻视或忽视了安全隐患的存在,特别是公路沿线的居民,自认孩子打从一出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日常生活中也教育不少,因此轻信危险能够避免,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事故发生后的危害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后,行人参与交通活动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由“蝴蝶效应”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即在社会学界来说: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据观察,往往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后,家属的第一反应就是抓住车方驾驶员和车主,轻则辱骂,重则出手殴打。又由于行人一般都是发生交通事故地点附近的居民或是事故地点附近居民的亲属,因此,在发生事故后,势必会迅速的集结一定数量的群众,形成围观,甚至造成交通阻塞。作为交通民警,在处理此类事故中如果方式方法不当,就会加剧此类事故的恶性发展,进而将矛盾引到公安机关甚至政府头上,引起群体性事件。今年3月12日,在我县309省道202KM+800M处陈某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无号牌摩托车将行人陈某某(男,7岁,家中独子)撞死的交通事故,事故地点是死者家属门口,又是场镇边,在事故发生后约10分钟,现场就汇集了死者亲属、围观群众近200人,死者亲属情绪相当激动,在事故发生时由于又有一辆军车经过,事故摩托车驾驶员及死者亲属都曾一度称:是军车再次撞击陈某某才致其死亡的。由此,我队民警专门成立了专案组,开展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最后将是军车再次撞击致陈某某死亡的可能性排除。而事故摩托车既无保险,驾驶员陈某家庭经济又相当困难,最后,驾驶员在其亲属处东拼西凑才凑足安葬费,在当地的镇、村、组干部开展了大量工作后,家属才将尸体埋葬。试想,一个失去孩子的不幸家庭,长期积郁导致严重的精神问题,极有可能由仇恨社会转而报复社会以寻求心理平衡,从而对社会造成隐性威胁,甚至引发社会“风暴”。

四、防范对策

在明白了“蝴蝶效应”后,我们不难发现,小的付出可以换得未来的巨大“福果”,归结于一句众所周知的话:“细节决定成败”。即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从“严”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以达到预防行人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目的。

(一)严格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工作,确保群众提高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一是积极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交通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仅靠交警一家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要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由“一家管”变为“大家管”。为推进交通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建议地方政府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要求各社会团体、机关、学校、企业、街道和乡、村等单位对所属群众履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管理的义务,并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评定精神文明建设达标的一项内容,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借助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以此带动全社会人人关心交通安全,人人学习交通法规,人人遵守交通法规,使全民族的交通法制观念、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普遍提高。

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安全教育考核指标,明确奖惩措施,确保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长期以来,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的考核指标,一般以宣传工作信息数量为考核指标,笔者以为这一指标很难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必须坚持工作数量与工作质量相结合,既考虑工作完成数量,又考虑工作质量(包括人们对交通法规的知晓率和守法率),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明确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科学研究,不断改进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化宣传教育的内涵。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涉及法学、心理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必须加强对交通宣传教育的科学研究,充分挖掘交通安全的人文内涵,创新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思路,创造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宣传教育方式、方法,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交通道德水平和现代公民意识。要人们明白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规范不仅仅是我们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遵守交通规则,是一种社会责任。要在宣传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培养具有较高交通道德素质的文明公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文明素质比较低的现状,进而创造出和谐、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严厉打击道路交通违章行为,减少因交通违章对行人生命造成的危害。

一是加大对货运车辆超载行为的查处力度。货运车辆由于体型庞大,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视线盲区,加之超载造成的机件、制动等隐患,在路面行驶过程中,由于行人躲避不及,或是因视线盲区而造成对行人生命的危害。

二是加大对摩托车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由于摩托车经济实惠,是县级以下乡镇及农村居民出行代步的首要选择,但结合近年来发生的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事故分析,摩托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知识欠缺,加之驾驶技术差,在行车过程中超速、超员等交通违章行为造成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死亡的事故屡屡发生,加大对摩托车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严禁无牌、无证车辆上路行驶,提高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因摩托车违章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发生。

三是加大“酒驾”查处力度,确保不因“酒驾”而致行人死亡的事故发生。由于酒后驾驶机动车时,驾驶员在思维反应、行为操作上较之未饮酒时都要缓慢,当行人在正常行走时,可能都会碰上因“酒驾”失控的车辆而无辜的丢掉生命。

四是加大对超速车辆的处罚力度。在交通事故统计中有这样一种概述:十起事故九起快。意思是在发生的交通事故中,以车速快慢来统计分析:十起交通事故就有九起是因车速过快造成的。虽然这样的统计说法感觉有些夸大,但不难看出,车速过快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车速过快,当驾驶人判断出危险情况发生后将信息传到大脑,并由大脑发出信号对车辆进行避险操作的这一过程常人至少要500毫秒,而如果时速在60公里的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当发现危险到采取措施这个反应过程,车辆至少行驶了8.33米以上,因此,当车行速度过快时,遇到紧急情况发生事故就是必然的结果。

(三)做严、做细死者家属的心里引导,确保不因事故的发生给社会、政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后,家属是最难接受现实的,特别是死者系青壮年或是未成年人的,对家庭造成的危害就会更为剧烈,甚至会使家庭成员精神崩溃,使一个家庭重新返贫、解体,这是作为政府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对于死者家属,要从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好是民政、妇联、基层村、社,在辖区群众家庭发生了类似不幸后,主动介入,积极开导,并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慰问、交谈,征对死者是未成年人且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计生、村、社等部门应积极帮助办理准予生育证明,让这类家庭尽快增添孩子,帮助其亲属早日走出失去孩子的心理阴影。

另外,往往行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后,家属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肇事的驾驶员讨要说法,特别是一些公路沿线的居民,性格原本就很急躁,加之亲属的突然死亡,可能就会对肇事驾驶员轻则辱骂,重则就会拳脚相交或要求驾驶员背尸、磕头、顶孝,并将尸体上的血液摸在肇事驾驶员的脸上、身上等较为极端的行为。而民警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将矛盾指向公安部门,进而直指政府。因此,民警在处理类似事故时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解释上都要慎重,不因事故处理过程中的过失造成与死者家属形成矛盾甚至处于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