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是研究人类人性和道德的学问。其实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问题,当然也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② 关于社交礼仪的考试题目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原则是______________。
2、要发展我国的旅游业,首先要处理好______________关系,把努力改善______________和提高______________作为工作的中心环节。
3、人的价值的二重性,具体地表现为个人的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
4、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____________、团结友善、____________、敬业奉献。
5、道德是______________的产物,道德境界是一个______________范畴。
6、______________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道德品质的试金石。
7、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标准。
8、一般的会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阶段。
9、人的体型大致分为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手势语常常用来强化、弥补有声语言,具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11、根据现阶段人们对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的认识及其态度,可以把道德境界区分为四个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2分)
1、( )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A、人才 B、客源 C、旅游景点 D、管理
2、( )是道德评价的自我能力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惯 C、内心信念 D、经济基础
3、( )是多少个世纪培养出来的成功的语言,比嘴里讲出来的更复杂到千百倍。
A、手势语 B、交谈 C、握手 D、面部表情
4、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最重要最高级的手段是( )
A、握手 B、拥抱 C、语言 D、名片
5、语速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每分钟( )字比较合适。
A、100字 B、120字 C、130字 D、140字
6、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 )
A、礼节 B、仪式 C、礼仪 D、礼貌
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社会生活分为三个领域,即( )
A、学校生活 B、家庭生活 C、职业生活 D、公共生活
2、向先进人物学习时,应该做到( )
A、热心 B、虚心 C、耐心 D、恒心
3、按照国际惯例,宴请大致可以分为( )
A、国宴 B、正式宴会 C、非正式宴会 D、家宴
4、优美的站姿是( )
A、直立 B、平稳 C、肩平 D、收腹
5、基督教的重要节日有( )
A、圣诞节 B、复活节 C、降临节 D、圣纪节
四、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打“√”,在错误的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10分)
1、目光语是使用频率最高,表现力最强的一种肢体语言。( )
2、道德是靠法律、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
3、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是人格升华的最重要的途径。( )
4、向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得到赞赏后,可以向游客索要小费。( )
5、旅游业的经营管理依靠规章制度和奖惩条例就可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
6、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
7、敬业爱岗是旅游业的生命,它直接关系到旅游业的声誉、客源和经济效益。( )
8、一般正常的自我介绍时间应当是3分钟。( )
9、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传递信息总量的55%,是由面部表情来传达的。( )
10、茶会是一种更为便捷的招待形式,通常在上午10:00左右或下午4:00左右举行。( )
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风度 2、价值
3、文明 4、慎独
5、着装的TPO原则
六、简答题(每题6分,共12分)
1、旅游职业道德建设的作用有哪些?
2、打电话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案例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香港某旅行社组织了一个“伤健旅行团”来祖国内地旅游,团员都是一些伤残者,不少人是坐轮椅的,他们提出愿意多出一些劳务费,希望得到更好的照顾,我国的有关旅行社知道情况后,不仅没有多收一分钱,还特地增加陪同人员,路上采取肩扛手抬等办法帮助他们实现了到祖国内地观光旅游的夙愿,临别时,他们无不感动地说:“只有在祖国,我们才会享受如此的温暖”。
问:1、我国的有关旅行社的做法体现了旅游职业道德规范的哪些内容?
2、作为一名导游,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2、2005年8月28日,湖南湘潭新天地旅行社的22岁导游文花枝所带旅行团队乘坐的旅游大巴在陕西洛川意外遭遇严重交通事故。在生死之间,面对前来营救的人员,文花枝一句“我是导游,先救游客”,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生的希望留给更多的游客。最后获救的文花枝却因延误了最佳救治时机,不得不高位截去左腿。
1、结合材料,从职业道德角度分析文花枝的行为?
2、文花枝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八、论述题(10分)
1、什么是集体主义,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作为一名导游怎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③ 理论素养指的是哲学水平
理论素养指的可不一定是哲学水平,应该说各门学科都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有的人没有专门学习过哲学,但在具体的学科研究或日常工作中也表现出极高的理论素养。当然,由于哲学对于各具体科学有指导意义并且是综合性的包罗万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具有比较高的哲学水平,一般来说其理论修养也必然会达到很高的水平
④ 理论素养指的是哲学水平对不对尔雅题
理论素养与哲学水平高低有关,哲学水平高是理论素养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⑤ 为什么要加强哲学理论的学习和思想素养的培养
哲学又称智慧之学和爱智慧之学,加强哲学理论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的修养,有利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生的价值。
⑥ 你知道做哲学家应具备什么基本素质吗
哲学家的英文是philosopher,其研究对象是哲学(Phil),意思是一个爱智慧的人。爱思考就是哲学家的基本素质,以下是网络摘抄。
哲学家是思考自己、生命、世界的人,他要创造的是一种思想能力,而不是某种知识。哲学家是一种称谓,而不是一种职业。哲学家是一种人,它可以是任何人,可以干任何事。
哲学家的英文是philosopher,其研究对象是哲学(Phil),意思是一个爱智慧的人。
哲学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特别经验。
胡塞尔说他追求哲学的纯粹结果就像他小时候磨小刀,总是惟恐不够锋利,于是磨呀磨,有一天突然发现小刀磨没有了。
维特根斯坦说他父亲是个生意人,而他的哲学也无非是想把能够算清楚的事情像算帐一样一笔一笔地算清楚(当然,算不清楚的就是死账)。
(6)理论素养指的是哲学水平吗扩展阅读:
哲学家的由来
一个人或者本来就是或者永远不是哲学家。
希腊人早就知道智慧和知识是有所不同的两种东西,尽管有时候容易被混淆。Herakleitos就说:“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否则它就已经使赫西阿德、毕达哥拉斯、克塞诺分尼和赫卡太智慧了”。
老子有另一个角度的类似发现,他要求“绝圣弃智”。智就是知识,也就是对可道之道的知识(能够表达为规则和既定程序的知识),而智慧则是对不可道之大道的亲近(“道可道非常道”往往被错译为“可说的道理并非永恒的道理”,应该是“可以因循的道理并非永恒的道理”)。
知识总是特定有效的(adhoc),而既然人类的心灵并不是一大堆零碎的知识,那么就一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把各种知识、情感和经验编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心灵,那就是智慧了。
哲学讨论所有的重要问题和观念,表面上好象是其实并不是在生产关于那些问题和观念的知识。科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等等才能够生产知识,哲学家也可以参与生产各种知识(假如有这样的才能的话)。
但是哲学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思考如何使各种知识“艺术地”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具有生态和谐水平的观念/知识体系,这样人们就能够更加和谐地充分地思考各种问题。简单地说,哲学想创造一种思想能力,而不是某种知识。
⑦ 人文素质算哲学素质吗
哲学素质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部分。
哲学素质可以概括为对哲学基本命题的一定了解和掌握哲学的思考方法。
这是现代教育必需的。
⑧ 什么是哲学素养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回答者:Zhhobi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4 19:48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该是哲学这门学科最基本的规定,但凡学习哲学的人都要从这个问题开始,如果一个学习或研究哲学的人说他不知道哲学是什么,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说它复杂就是因为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很可能永远是一个问题。
换言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至今尚未有终极的答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很好解决的,翻翻哲学辞典或者大百
科全书就行了,虽然他们并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说的是什么。但是我们这些号称研究哲学的人,或者说自认为对哲学“略知一二”的人,却不能这样做,因为那并不能解决我们心中的疑问。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也令我们感到汗颜,虽然哲学这门学科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却至今尚未有定论。由于这个问题太大太难了,即使是以此作为书名的大部头著作业已汗牛充栋数不胜数,所以我们在此并不想(实际上也不可能)解决“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而只是想把这个问题本身当作一个问题,看一看会有什么答案。
从问题本身看,“哲学是什么”可以有两种表达方式:“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
哲学”。表面上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说的是一回事,都是关于哲学的基本规定或定义,似乎无论把问题中的“什么”放在后面还是放在前面,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在西方语言中一说到“哲学是什么”或“什么是哲学”,其实就是一句话,例如英语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语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虽然当我们把它们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既可以译作“哲学是什么”,也可以译作“什么是哲学”,不过通常并没有要突出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这两种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某种差别,而且这一差别不仅仅是翻译的方式问题,而且是表述的含义问题。不要以为我们是在玩儿文字游戏,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的确可以有不同的意义。
“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追问某种东西“是什么”的时候,通常在逻辑上问的是这种东西的“本质”
或“本性”,亦即规定它“是什么”的“定义”。然而所谓“定义”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经如此或现在如此的实际状态,也可以是将来如此或应该如此的理想状态,前者说的是“是如何”,后者讲的则是“应如何”,一个是“实然”,一个是“应然”。在一般情况下,一门学科的基本规定是没有这种区别的,或者说上述两方面是统一的,但是哲学却不一般。由于哲学家们在“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普遍的共识,使得我们只知道以往人们关于哲学的不同规定,而无法确定关于哲学的一般规定,于是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就出现了差别。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什么”问的是作为历史事实的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而“什么是哲学”问的则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够被我们称之为哲学,亦即作为普遍意义的哲学“是什么”。
当我们以这两种不同的方式追问哲学的时候,似乎显得对哲学有点儿不太恭敬,因
为这意味着在“哲学过去和现在是什么”与“哲学应该是什么”之间存在着差别,把这个问题问到底就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哲学过去或者现在是什么样子,它有可能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说,对于一门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学科是不应该产生这样的疑问
的,而且哲学也可以有一般的规定,如“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从理论上讲的确是这样,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因为哲学是一门与众不同、十分独特的学问。不仅如此,对于一门学科而言,存在的时间长短其实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它是否已成定型。我们之所以不会向其他科学提出这样的质疑,原因就在于它们早就定型了,无论它们的内容、方法甚至对象的范围等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门科学的定义通常是不变的。哲学就不同了。因为哲学与任何一门科学都不一样,我们简直无法将它看作是科学。
尽管说哲学不是科学很难为人们所接受,对于以哲学为职业的人尤其如此,然而只
要有一点儿哲学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实在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实。2000多年来,哲学家们几乎在所有的哲学问题都争论不休,甚至在哲学的对象问题上也难有定论。虽然我们都希望哲学是科学,都认为哲学应该是科学,但是它的的确确并不具备一门科学知识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而即使从这个角度看,哲学也还不是它应该所是的样子。
为什么说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哲学
不像科学那样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或者说,哲学留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许许多多的问题。譬如就数学而论,通常我们认为只有一门数学,其他各式各样的数学都是数学的分支或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却不能说历史上只有一门哲学,其他哲学都是哲学的分支或发展阶段。黑格尔曾经主张历史上只有一种哲学,其他哲学不过是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现在很少有人持这种庸俗进化论的观点了,因为它起码与事实不相符合。无可否认,哲学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然而这个发展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历史上的哲学思想的确有某种传承关系,但是在大多数哲学问题上它们的基本观点却是很难调和的。不恰当地说,自然科学类似某种知识积累的“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不管科学的历史,只要把它积淀下来的成果拿过来使用就行了。哲学却不一样,它更像是一种“圆周运动”,围绕着一些永恒无解的难题,尝试着一种又一种不同的解答方式。所以尽管在哲学家们之间的确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是每个哲学家的理论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并不在于它的知识内容,而在于它提供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显而易见,今天的人们在知识的占有上是古人无法比拟的,任何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都要比医学始祖希波克拉底“先进”得多,然而即使是研究哲学的人也极少有人能够达到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水平,虽然他们所表述的知识内容早已过时了,故而哲学很难用“进步”来衡量。
那么,把“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区分为“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这样两
种不同的问题形式究竟有什么意义?如果这种区别是有意义的,那么我们除了知道历史上不同的哲学思想之外,究竟能否把握所谓一般意义上的哲学或者说哲学的普遍规定?
首先,上述区别给我们的启发是,哲学的一般规定与科学的一般规定是不同的,它
具有更广泛的“宽容性”和“历史性”。关于哲学的规定应该体现它的研究领域和范围(这种领域和范围亦有其不确定性),与此同时亦不应该企图以一种哲学思想代替全部哲学,除非这种哲学思想确实可以含盖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哲学(倘若如此,它也就不是“一种”哲学了)。因为哲学的问题和对象根源于人类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通达无限之自由境界的最高理想,就人类有理性而言他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理想,但是就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他又不可能现实地实现这一理想,虽然他无法实现这一理想但他又不可能不追求这一理想,哲学就产生于这个“悖论”之中。由于在有限与无限、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暂时与永恒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我们命中注定要千方百计地去尝试各种方式以图超越这一界限,所以真正的哲学问题不仅是没有终极的答案,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因而哲学就表现为过去、现在和将来人们面对共同的哲学问题而采取的不同的解答方式。由此可见,哲学不可能存在于“一种”哲学之中,而只能存在于所有哲学之中,因为任何一种哲学都只不过代表着哲学问题的一种解答方式,而不可能代表哲学问题的所有解答方式。我们之所以坚持在“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作出区别,就是为了说明所谓哲学归根结底乃是哲学史这个道理。这也就是说,谁要想给哲学下一个定义,他就必须把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所有可能的哲学都考虑在内,我们不能按照给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规定哲学,因为一旦哲学有了这样的科学的定义,哲学也就不再是哲学了。
我们并没有正面回答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或许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解决这个问
题。在有些人看来,哲学虽然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未尝不是哲学的幸运。因为它意味着哲学而且只有哲学是一门真正开放的、永远没有定型的学科,而这也许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当然,即使我们永远也无法解决“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了解“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之间存在着差别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不过虽然它们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实际上它们之间又是有联系的。这倒不是我们有意卖弄“辩证法”,事实就是如此。谁也不可能在没有哲学的时候凭空想象“什么是哲学”,只有当我们对哲学的实际状况感到不甚满意时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研究哲学史,就是要通过“哲学是什么”来解决“什么是哲
学”的问题,即通过研究历史上的哲学来解答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的疑问。
如此说来,研究和学习哲学史,从来都不是与过时的历史打交道,其本身就具有“
现实意义”。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思想,因而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思想“思
想”哲学家们的思想,也可看作是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由于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学习哲学史也就是“读书”,所以与哲学家们的“对话”通常是通过“读书”来实现的。然而,尽管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斯人已逝,我们读他们的“书”却不是读死书。虽然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已经过时了,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哲学问题并没有过时,这些问题不仅是他们面临的难题,而且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类将永远面临的难题。既然哲学问题没有终极的答案,那么任何一种解答方式都不可能取代其他的解答方式,也不可能为其他的解答方式所取代,所有一切的解答方式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们为后人提供了各式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因此,对于学习哲学史的人来说,学习哲学史无非是将人类精神所思想过的东西再思想一遍,把人类精神已经走过的思想之路再走一遍,然后选择或者开创我们自己的路。
由此可见,我们学习哲学史并不是站在哲学史之外,在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思想
就构成了我们现存在的组成部分。我们之所以说研究和学习哲学史本身就具有“现实意义”,原因就在于此:当我们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之间的“对话”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复活”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的思想“死了”,是我们的“对话”使之“复活”了。其实,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原本就是“活的”,因为它们构成了哲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们的“复活”并不是“复古”。换言之,哲学家们的思想既是历史性的,同时又超越了历史,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现实性。所以,哲学史从来就不是什么死材料的堆积,而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律动。
就哲学是哲学史,学习哲学就是与哲学家们进行思想“对话”而论,我们与哲学家
们之间的思想对话并不是“单向性”的受动活动,而是“双向性”的互动活动,这种思想与思想的对话类似现代解释学所说的“视界交融”。
哲学家们的思想保存在他们的著作之中,读他们的书需要“理解”和“解释”,
而“理解”和“解释”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以往传统的解释理论追求知识的客观性,将理解和解释看作是本文原著之纯粹的再现。但是现代解释学却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再现所谓客观存在的文本,因为古人有古人的“视界”,我们有我们的“视界”,换句话说,古人与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环境等等的背景之下,我们既不可能完完全全地将古人的视界“复制”到现代来,也不可能彻底摆脱掉自己的视界,纯粹沉浸在古人的视界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和解释实际上是不同视界之间的碰撞和交融,而且正是因为如此,人类文化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
因此,学习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富于创造性的“视界交
融”,亦即我们与以往的哲学家们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进行思想之间“对话”的过程。正是在这种思想对话的过程中,我们由研究“哲学是什么”而进一步追问“什么是哲学”。
总而言之,一切研究和学习哲学的人,都应该追问这两个问题:“哲学是什么”
与“什么是哲学”。因为,哲学就存在于这种追问活动之中。
⑨ 论述题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人才需要培养哲学素养
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哲学素养是指对世界及生活有怎样的理性把握,价值观,是对认识对象的一种哲性理解.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特殊得规律.主要通过读书及沉思来获得.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哲学素养是指对世界及生活有怎样的理性把握,价值观,是对认识对象的一种哲性理解.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特殊得规律.主要通过读书及沉思来获得.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