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全一点的《核反应堆物理分析》(谢仲生)答案,网上的都不全啊,都差不少题,急用啊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 修订版 (谢仲生 著) 原子能出版社 课后答案
这个内容在课后答案网有。自己在线浏览就是了
⑵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的本书目录
第1章 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1.1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1.1.1 中子
1.1.2 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的机理
1.1.3 中子的散射
1.1.4 中子的吸收
1.2 中子截面和核反应率
1.2.1 微观截面
1.2.2 宏观截面、平均自由程
1.2.3 核反应率、中子通量密度和平均截面
1.2.4 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
1.2.5 核数据库
1.3 共振吸收
1.3.1 共振截面——单能级布赖特一维格纳公式
1.3.2 多普勒效应
1.4 核裂变过程
1.4.1 裂变能量的释放、反应堆功率和中子通量密度的关系
1.4.2 裂变产物与裂变中子的发射
1.5 链式裂变反应
1.5.1 自续链式裂变反应和临界条件
1.5.2 热中子反应堆内的中子循环
参考文献
习题
第2章 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2.1 中子的弹性散射过程
2.1.1 弹性散射时能量的变化
2.1.2 散射后中子能量的分布
2.1.3 平均对数能降
2.1.4 平均散射角余弦
2.1.5 慢化剂的选择
2.1.6 中子的平均寿命
2.2 无限均匀介质内中子的慢化能谱
2.3 均匀介质中的共振吸收
2.3.1 均匀介质内有效共振积分及逃脱共振俘获概率
2.3.2 有效共振积分的近似计算
2.4 热中子能谱和热中子平均截面
2.4.1 热中子能谱
2.4.2 热中子的平均截面
参考文献
习题
第3章 中子扩散理论
3.1 单能中子扩散方程
3.1.1 斐克定律
3.1.2 单能中子扩散方程的建立
3.1.3 扩散方程的边界条件
3.1.4 斐克定律和扩散理论的适用范围
3.2 非增殖介质内中子扩散方程的解
3.3 反照率
3.4 扩散长度、慢化长度和徙动长度
参考文献
习题
第4章 均匀反应堆的I临界理论
4.1 均匀裸堆的单群理论
4.1.1 均匀裸堆的单群扩散方程的解
4.1.2 热中子反应堆的临界条件
4.1.3 几种几何形状裸堆的几何曲率和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4.1.4 反应堆曲率和临界计算任务
4.1.5 单群理论的修正
4.2 有反射层反应堆的单群扩散理论
4.2.1 反射层的作用
4.2.2 一侧带有反射层的反应堆
4.2.3 反射层节省
4.3 中子通量密度分布不均匀系数和功率分布展平的概念
参考文献
习题
第5章 分群扩散理论
5.1 与能量相关的中子扩散方程和分群扩散理论
5.1.1 与能量相关的中子扩散方程
5.1.2 分群扩散理论及多群中子扩散方程
5.1.3 群常数的计算
5.2 双群扩散理论
5.2.1 双群方程
5.2.2 双群方程的解
5.2.3 双群临界方程及中子通量密度分布
5.3 多群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
5.3.1 源迭代法
5.3.2 二维扩散方程的数值解法
参考文献
习题
第6章 栅格的非均匀效应与均匀化群常数的计算
6.1 栅格的非均匀效应
6.2 栅格的均匀化处理
6.2.1 栅格的均匀化
6.2.2 堆芯的均匀化截面的计算
6.3 栅元均匀化群常数的计算
6.3.1 积分输运理论的基本方程
6.3.2 碰撞概率方程的解及少群常数的计算
6.4 燃料组件内均匀化通量密度分布及少群常数的计算
6.5 共振区群常数的计算
6.5.1 非均匀栅元有效共振积分的计算
6.5.2 等价原理
6.5.3 互屏(丹可夫)效应
6.5.4 温度对共振吸收的影响
6.5.5 共振区群常数的计算
6.5.6 有效共振积分的半经验公式
6.6 栅格几何参数的选择
参考文献
习题
第7章 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
7.1 核燃料中重同位素成分随时间的变化
7.1.1 重同位素燃耗链及裂变产物链
7.1.2 核燃料中重同位素的燃耗方程
7.1.3 燃耗方程的求解
7.2 裂变产物Xe和Sm的中毒
7.2.1.13 sXe中毒
7.2.2.149 Sm#毒
7.3 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与燃耗深度
7.3.1 反应性随时间的变化与堆芯寿期
7.3.2 燃耗深度
7.4 核燃料的转换与增殖
参考文献
习题
第8章 温度效应与反应性控制
8.1 反应性系数
8.1.1 反应性温度系数及其对核反应堆稳定性的影响
8.1.2 燃料温度系数
8.1.3 慢化剂温度系数
8.1.4 其它反应性系数
8.1.5 温度系数的计算
8.2 反应性控制的任务和方式
8.2.1 反应性控制中所用的几个物理量
8.2.2 反应性控制的任务
8.2.3 反应性控制的方式
8.3 控制棒控制
8.3.1 控制棒的作用和一般考虑
8.3.2 控制棒价值的计算
8.3.3 控制棒插入深度对控制棒价值的影响
8.3.4 控制棒间的干涉效应
8.3.5 控制棒插入不同深度对堆芯功率分布的影响
8.4 可燃毒物控制
8.4.1 可燃毒物的作用
8.4.2 可燃毒物的布置及其对反应性的影响
8.4.3 可燃毒物的计算
8.5 化学补偿控制
参考文献
习题
第9章 核反应堆动力学
9.1 缓发中子的作用
9.2 点堆中子动力学方程
9.3 阶跃扰动时点堆模型动态方程的解
9.4 反应堆周期
9.4.1 反应堆周期
9.4.2 不同反应性引入时反应堆的响应特性
9.5 点堆动力学方程的近似解法
9.5.1 单组缓发中子近似
9.5.2 常数缓发中子源近似
9.5.3 瞬跳近似
9.6 点堆动力学方程的数值解法
参考文献
习题
第10章 压水堆堆芯燃料管理
10.1 核燃料管理的主要任务
10.1.1 核燃料管理中的基本物理量
10.1.2 核燃料管理的主要任务
10.2 多循环燃料管理
10.2.1 平衡循环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10.2.2 初始循环与过渡循环
10.3 单循环燃料管理
10.3.1 堆芯换料方案
10.3.2 堆芯燃料管理计算
10.4 堆芯换料设计的优化
10.4.1 堆芯换料设计优化模型
10.4.2 堆芯换料设计优化方法简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国际单位制(SD)
附录2 基本常数
附录3 元素与一些分子的截面和核参数
附录4 非1因子
附录5 函数
附录6 EnCz-)函数
附录7 误差函数erf(x)
附录8 贝塞尔函数
⑶ 反应堆不等于原子弹讲的是什么
核电站与原子弹有什么区别?它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核爆炸?失控的链式反应会不会使整个电站变成一个大火球,然后冉冉上升,形成一朵硕大无比的蘑菇云?……人们常常会把新闻电影中看到的核武器试验情景与核电站的意外事故联系在一起。
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意外,因为核能的利用一直沿着两条平行的轨道向前推进。它既可服从战争的需要,又可用于和平的目的。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工业体系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一个领域中取得的成就,总可以推动另一领域的进步。因此,普通居民常常将原子弹和核电站混同起来。在核能发展的早期,甚至在这方面极有修养的学者,也没有把两者区别开来。
德国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海森堡,在1942年初曾要德国政府相信,他们绝对有把握制造出原子弹来。然而法西斯纳粹直到灭亡也没搞清这种武器究竟是什么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德国海格洛赫村的地下实验室里,发现了德国物理学家建造的一座使用重水慢化的反应堆。这座反应堆没有达到临界,因为仅有一吨半天然铀和两吨重水,不足以实现持续的链式反应。这个发现使大家明白了,为什么德国人在理论上首先发现了裂变原因,但在运用方面却让美国人占了先。
德国学者的第一个错误,在于他们认为,只有借助重水才能建成以天然铀为燃料的反应堆,而没有想到采用高纯石墨。在那个年代里,纯粹的重水是以升来计算的。德军占领挪威以后,控制了那里的一家重水工厂,并规定该厂每月要向德国提供120升重水。这唯一的重水工厂于1943年2月被挪威的游击队炸毁了。好不容易使它部分地恢复了生产后,同年11月,它又在盟军的大规模空袭中被毁坏。
德国学者的第二个失误在于他们认为,新的超级武器——原子弹,就是热中子反应堆或与其相类似的某种装置,却没有考虑到采用美国人那样的原子弹设计:利用高浓铀和快中子。他们一直以为,必须将整个反应堆作为原子弹来投掷。
那么,反应堆和原子弹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原子弹是一种空军使用的炸弹。它的爆炸机理是利用重原子核的裂变。就外形、尺寸和重量来说,原子弹和空军所用的普通炸弹没有什么区别。它由装药、引爆装置和金属外壳组成。
原子弹的装药是高浓度的铀-235或钚-239,其总量超过临界质量。它们全都放在一个反射层内。在爆炸前,原子炸药分隔成几个部分,每部分质量都小于临界值。
在给定的时刻,在普通炸药爆炸力的推动下,原子装药的各部分聚集到一起。由于超过临界质量,刹那间引起链式核反应而发生爆炸。从链式反应开始到发生核爆炸的时间极短,以百万分之一秒计算。因此原子装药各部分的相互聚集是在一瞬间发生的。略有差错就可能导致只有极少量的裂变物质参加反应,原子弹就发挥不出它应有的威力。
炸弹的外壳用高强度和难熔的物质制成,这种外壳在核反应的初期可以减少装药的飞散,从而提高它的利用率,增加爆炸的威力。
反应堆所用的材料以及它的设计和运行,和原子弹有很大的差别。动力反应堆一般都采用低浓度的二氧化铀作燃料。它分散地布置在一个较大的容器内,与非裂变燃料、慢化剂、冷却剂以及各种惰性的结构材料交织在一起。这里的中子要比原子弹内的中子寿命长得多,因此不具备核武器的那种能量在刹那间释放的特征。由于没有引爆装置,即使反应堆达到瞬发临界而使功率猛增,也会由于材料的膨胀和变形而使堆芯很快解体,核反应便骤然终止,只有少量铀核来得及发生裂变。这不是核爆炸,只不过是一般的热爆炸而已。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在一座建在荒原上的热中子反应堆上进行过功率突升试验。他们在0.2秒的时间内,把一根控制棒从反应堆中弹出来,相当于向堆芯引入4%的反应性。这远远超过了瞬发临界的条件。反应堆果然发生了爆炸,但堆芯同时变形,限制了功率的上升。爆炸的结果只是把各种碎片,包括几乎所有的核燃料,散布到反应堆周围110米半径的范围内。从效果上来看,这次爆炸和中等数量化学物质所发生的爆炸相差无几。这个试验证实,热中子反应堆不可能发生类似原子弹那样的核爆炸。
⑷ 我在学谢仲生的《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有些疑问,谁可以帮忙回答一下
我们上学期学过 习题有电子版答案 是副院长做的答案 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你 你可以告我邮箱我给你发
⑸ 二十世纪费米带领一批物理学家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是什么样的
二十世纪使铀核裂变要形成链式反应的中子运动速度变慢的实验得到了根本性的突破后,费米带领一批物理学家在芝加哥大学的网球场内,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根据设计要求,反应堆长近10米,宽9米,高6.5米,总重量1400吨,一层石墨一层铀,总共57层,其中有56吨天然金属铀和氧化铀。看上去,反应堆就像偏球形的“炉灶”。
⑹ 领导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物理学家是谁
费米
⑺ 求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精品课程)
你好,可以提供
⑻ 核反应堆物理是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吗
反应堆物理主要研究反应堆中子输运过程,通过单群、多群扩散模型研究中子慢化、热化过程,以及非均匀栅格效应。
谢仲生老师编写的《核反应堆物理分析》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堆物理教材,同时也推荐ann arbor的杜德斯塔特编写的《核反应堆分析》
⑼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的内容简介
内容包括:与堆物理有关的核物理知识,中子在介质中的慢化和扩散,临界理论,非均匀堆的计算、燃耗、反应性控制、反应堆动力学等。